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训练11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2024·长沙高三月考]明初,朱元璋规定:“内廷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是明朝中后期,宦官负责提督东厂,限制锦衣卫,甚至帮助皇帝“批红”。这一变更的背景是()A.君主专制渐渐衰落B.朱元璋失去影响力C.宦官专权操弄朝纲D.皇权独揽亲政懈怠2.[2024·芜湖市高三二模]明太祖时,上司对日照知县期满考语为“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有意荐其任职交通运输部门,结果被皇帝痛批“弃本而务末”,而将该知县降职,明太祖此举旨在()A.关切百姓疾苦B.申饬官员勾结C.整肃地方治理D.规范政绩考核3.[2024·南通市大联考,5]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确定和行为,主动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举荐的官员多被接受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4.[2024·武汉市高三模拟]明代的文臣荫子武职制度构建于景泰年间,嘉靖以降,由于边事频仍,阁臣、枢臣等各级文臣多有得荫锦衣卫武职者,该制度使部分缙绅子弟成为世袭武官。明代的这一制度肯定程度上()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淌B.变更了科举制的选拔方式C.加强了锦衣卫的权力D.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局面5.右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A.中心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行政中心渐渐北移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6.[2024·哈三中高三三模]对于朝贡体制,利玛窦写道:“所谓进贡倒是出名无实的……让皇帝信任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的确在向其他国家朝贡。”可见朝贡体制()A.在经济上得不偿失B.巩固中外宗藩关系C.强化天朝上国观念D.导致东方从属西方7.[2024·吉林市高三二模文综]明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导致武将和功勋集团出现断层,文官集团快速崛起。明朝没了相权与皇权之争,却出现了严峻的文官与皇权之争。明朝文官集团与皇权冲突的发展()A.助推了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B.使东林党人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C.为后来清军入关供应了契机D.适应了统治集团权力安排的要求8.[2024·大连市一模]雍正即位后将太子人选写为密诏,当众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写一份内容相同的密诏自己保藏,临终前,以两份密诏所书太子之名宣示而传位。之后乾隆发布谕旨称“总之,不行不立储,而尤不行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清朝隐私立储制度的确立()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管理B.利于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C.成为中枢稳定的制度保障D.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创新9.[2024·河北邯郸期末]康熙帝时,“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康熙此举()A.防止了官员贪污腐败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D.避开了君主决策的失误10.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时期规定明朝初期当谕诸酋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明朝中后期凡土官嫡子许入旁边儒学,并明令爱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准他处士民冒籍康熙时期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县入学考试A.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B.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C.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淌D.消退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11.[2024·重庆八中期末]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阔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心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材料说明清朝前期()A.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B.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C.封建君主权力日益强化D.边疆危机危及朝廷权威12.[202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察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察,地方宁谧”。下列对此相识正确的是()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B.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D.表明白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2分。)13.[郑和下西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明史·郑和传》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送)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材料二1936年,在云南玉溪县郑和十七世孙郑绍明家里发觉了《郑和家谱》,记载了郑和出访事迹:“和才负经伟,文通孔孟,特选皇廷”;“敕奉差诸官员共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一员,又拨宝船六十三丈,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所至诸国名:占城国、爪哇国、暹罗国……”;“于诸番国并海外,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尊敬)”;“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可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1)阅读材料,比较两则史料关于郑和下西洋记载的异同。(8分)(2)结合史料类型,说明上述两则史料的价值。(8分)14.[2024·潍坊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雍正八年(1730年),曾任台湾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的陈伦炯经过实地查访和多方收集资料,写成《海国闻见录》。该书在当时被赞为“防戍、经商必用之书”。此后魏源的《海国图志·筹海篇》、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日本》等即是在此书基础上撰写而成。《海国闻见录》卷目及主要内容简介卷册内容简介上卷《天下沿海形势录》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等。《东洋记》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的海道、自然条件、国家制度、民族、风土民情、物产等。《东南洋》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及婆罗洲的地理、人文,并详述郑胜利收复台湾经过。《南洋记》《小西洋记》《大西洋记》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巽他群岛,南亚、西亚及中亚,非洲和欧洲各国的地理。《昆仑记》《南澳气记》记述南海中的昆仑岛及中国南海诸岛。下卷6幅图:《四海总图》(即东半球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即海南岛图)这些图比《郑和航海图》具体、精确,但没有五大洲图。——摘编自杨文衡《世界地理学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海国闻见录》的相关内容做出合理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楚。)课题训练11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1.解析:材料表明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皇帝大权独揽,防范外朝。但事务繁多不堪,从而重用宦官,故选D项,A项错误;“失去”不行能,B项表述错误;题目问的是背景而非材料表现的本身,C项错误。答案:D2.解析:据材料“明太祖时,上司对日照知县期满考语为‘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有意荐其任职交通运输部门,结果被皇帝痛批‘弃本而务末’,而将该知县降职”,可知明太祖坚持重农抑商思想,此举重在教育世人要以农为本,从而整肃地方治理,故选C项;明太祖降职该知县是因为其长于督运,而并不是因为关切百姓疾苦,解除A项;材料中只有日照知县因不重视农业被贬职,并未提到其与其他官员勾结,解除B项;明太祖惩处的日照知县,并未惩罚其上司,无法说明规范政绩考核,解除D项。答案:C3.解析:据材料“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举荐的官员多被接受和任用”可知,内阁的建议多被皇帝接受,说明内阁大臣影响皇帝决策,故选D项;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仅有“票拟”权,无法掌控朝中政治实权,解除A项;明朝时期废丞相设内阁,标记着专制主义皇权达到新高度,军机处的设立标记着专制皇权空前加强,解除B项;材料中都是体现内阁对皇帝的影响,未体现皇帝对内阁的监督,解除C项。答案:D4.解析:依据材料“由于边事频仍,阁臣、枢臣等各级文臣多有得荫锦衣卫武职者,该制度使部分缙绅子弟成为世袭武官”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社会阶层流淌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的变更,即从某一社会阶层到另一社会阶层的变更,材料反映了明朝文官子弟渐渐变为武官的现象,这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流淌,故选A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仍旧是实行科举考试的科举制,并没有变更科举制的选拔方式,解除B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明代的文臣荫子武职制度并不会加强锦衣卫的权力,解除C项;“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与中心集权有关,而材料涉及的是明代的文臣荫子武职制度,解除D项。答案:A5.解析:明代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因此其地理位置距离皇帝寝宫越近,就越能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项;内阁、军机处与君主专制有关,并未涉及中心和地方的关系,解除A项;北移只是表象,不能体现实质,解除C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心行政机构,军机处官员跪奏笔录,实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除D项。答案:B6.解析:据材料“所谓进贡倒是出名无实的……让皇帝信任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的确在向其他国家朝贡”,可知利玛窦认为朝贡体制中国虽然名义上由别国进贡,实质上却是中国反馈给这些国家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了朝贡的物品,说明利玛窦从经济角度分析了朝贡体制,故选A项;宗藩关系强调朝贡贸易的好处,而利玛窦从经济角度分析了朝贡体制对中国的损失,解除B项;强化天朝上国观念属于朝贡体制对中国外交思想的影响,而材料只是从经济角度权衡利弊,解除C项;新航路开拓后中国闭关锁国,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解除D项。答案:A7.解析:依据材料,明代文官集团的崛起威逼到皇权统治,因此皇权借助宦官的力气维护统治,由此出现了明代中后期宦官擅政的局面,A项正确;东林党人本身属于文官集团,解除B项;清军入关之时,明朝已经灭亡,解除C项;文官集团与皇权的冲突不属于权力的安排,D项表述错误。答案:A8.解析:题干中隐私立储制度“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利于缓解争夺皇位的冲突,稳定中枢,故选C项;“官僚机构”不合题意,题干提及的是皇储制度管理,解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中心的核心——太子即后来皇帝人选问题,非中心与地方关系,解除B项;“形式创新”不合逻辑,应为“本质颠覆”,解除D项。答案:C9.解析:御门听政的做法使各部衙门的奏事即时得到处理,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选B项;“防止了”说法肯定,解除A;御门听政是由皇帝亲自裁决,不须要经过军机处,解除C;君主个人决策具有主观性,无法完全避开决策的失误,解除D。答案:B10.解析:题述明清时期关于土司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保证了土司地区的少数民族读书人可以通过特定的渠道学习儒学和参与考试,这有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故选A项;材料做法能够保证少数民族子弟可以学习儒学和参与考试,但并不能保证人才选拔具有客观性,解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可以有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的机会,但不是人才可以自由流淌,解除C项;单凭政府规定允许少数民族子弟学习儒学和参与科举考试,没法消退民族间的文化差距,而且明清时期这种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解除D项。答案:A11.解析:清政府通过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B项;对外交往指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沟通,而材料说的是清政府对内的边疆治理措施,解除A;材料中的边疆治理说的是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C;材料只涉及清代前期的边疆治理措施,未体现朝廷权威受到边疆危机的危及,解除D。答案:B12.解析:清朝中期疆域南至南海诸岛,因此材料中“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可以说明清朝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故选D项;1662年,郑胜利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解除A项;朝贡关系是一种对外政策,而南海是我国的领土,解除B项;大力扶持海上贸易的说法与闭关锁国的政策相违反,解除C项。答案:D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材料一“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表明郑和是受朝廷派遣出访西洋,而材料二“敕奉差诸官员共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一员”也表明郑和是受命于朝廷;材料一“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和材料二“公干教化诸番王等无不祗顺(尊敬)”都表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材料一“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和“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材料二“敕奉差诸官员共二万七千四百一十一员,又拨宝船六十三丈,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都表明郑和船队的规模很大,航程很远。其次小问不同之处,首先明确《明史》为官方修史,而《家谱》则是站在郑氏家族的立场上;“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表明《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国威以外还有找寻建文帝的目的,而家谱中“又乃称和公之德而扬和公之行”则表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教化于海外;《明史》作为官方修史倾向于客观的记录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务,对下西洋的路途、航程和规模都做了具体的记载,而《家谱》则倾向于歌颂郑和的功绩,赞扬郑和所作出的贡献,产生了光耀门楣的作用,对郑和到达的具体国家和地区都有明确的记载。第(2)问首先明确《明史》是官方修史,从国家层面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路途、人员和规模的记载较为客观真实,因为《明史》是从国家的层面动身进行客观阐释,因此记载更为精确,是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料,参考性较强,真实性较高;而《家谱》则属于文献史料中的族谱,代表的是氏族的发展历程和荣辱兴衰,是私人编撰的产物,因此具有肯定的主观性,其中能够和正史相互印证的部分更能证明历史事务的真实性,可以对正史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但是不能成为独立的史料支撑。答案:(1)相同:郑和受朝廷派遣出访西洋;政治目的为主;远航船队的规模大,航程远。(4分)不同:《明史》指出找寻建文帝下落为郑和下西洋目的之一;家谱主要宣扬教化于海外。《明史》注意对郑和功绩的表述,家谱对郑和的才能有更多的赞扬。《明史》记录了动身路途等,家谱主要记载了到达的国家和地区。(4分)(2)价值:《明史》属于文献史料中的官修史书,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路途、人员、规模等,具有权威性,史实记述较为精确,是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料。(4分)《郑和家谱》属于文献史料中的族谱,是私人编纂,能够印证正史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补充正史中的缺失和细微环节。但由于是私人修订,带有肯定的主观性,须要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4分)14.解析:本题属于“合理说明类”,就“背景”来说,依据材料导入语中“雍正八年(1730年),曾任台湾总兵、浙江水师提督的陈伦炯经过实地查访和多方收集资料,写成《海国闻见录》。”我们可以推知其背景如下:自明中后期起先,中国海防起先出现危机;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使得西方地理学问传播到中国;到康熙时统一台湾,加强了对东南沿海的管理;康雍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清朝成为周边国家的宗主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东南沿海海外贸易兴盛。就“内容”来说,依据《海国见闻录》“上卷”所记载的内容,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阐释:以中国为中心,远及欧洲、非洲;对东半球有初步了解;重点关注周边地区,对东亚、东南亚的地理认知更为丰富和精确等。总的说来,18世纪前期中国人对外国地理的认知有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应当看到该书的不足之处,依据其“下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 专利技术交易
- 4S店高级涂料装修服务
- 乡村振兴项目工作汇报
- PHP云人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三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期中考卷(含答案解析)
- 二手房的购房合同2024年
- 2024年淮安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4年海口客运上岗证条件
- 雨污水管合同模板
-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四篇)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地区光明电力服务公司第二批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山东高速集团限公司招聘36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4T 3730-2020 耕地损毁程度鉴定技术规范
- 北京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30篇(含答案)(2003-2023)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请款单模板(范本)
- 2024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
- 管道保温体积面积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