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基地钛硅分子筛生产环保及催化剂再生完善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云溪基地钛硅分子筛生产环保及催化剂再生完善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云溪基地钛硅分子筛生产环保及催化剂再生完善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云溪基地钛硅分子筛生产环保及催化剂再生完善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云溪基地钛硅分子筛生产环保及催化剂再生完善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XCIX8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以突发性事故导致的危险物质环境急性损害防控为目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减缓措施,明确环境风险监控及应急建议要求,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调查、环境风险潜势初判、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风险预测与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等。8.1风险调查8.1.1项目风险源调查根据工程分析,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筛选本项目的风险物质。本项目涉及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主要为原料37%盐酸、26%氨水、正烷基水合丙胺(25%)、四乙基氢氧化铵(25%),危险废物废乙醇丁醇溶液(乙醇浓度30-50%、丁醇浓度<2%)、失活催化剂、废润滑油和工艺废气氯化氢、氨等,各物质储存数量和分布情况见下表。表8.1-1项目风险物质数量及分布情况一览表序号风险物质最大储存量/在线量备注1原料37%盐酸0.125t2.5L瓶装,分子筛车间暂存50瓶226%氨水1.25t25kg桶装,分子筛车间暂存50桶325%正烷基水合丙胺5t吨桶装,分子筛车间暂存5桶425%四乙基氢氧化铵5t吨桶装,分子筛车间暂存5桶5四烷氧基硅烷(正硅酸四乙酯)20t吨桶装,分子筛车间暂存20桶6钛酸四丁酯5t吨桶装,分子筛车间暂存5桶7危险废物废乙醇丁醇溶液50t分子筛车间2个乙醇储罐30m3,主要危险物质为乙醇和丁醇8失活催化剂250t一次进厂最大储存量9废润滑油0.5t本项目最大暂存量10废活性炭28.96t本项目最大暂存量11其他危废(废包装材料、废滤膜)2.5t本项目最大暂存量12工艺废气氯化氢0.62kg(在线量)工艺废气13氨0.31kg(在线量)工艺废气14工艺废水二次改性废水(COD≥10000mg/L)5.3t(在线量)工艺废水15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的料液5.1t(在线量)生产过程单个批次最大量备注项目所使用的37%盐酸、26%氨水、正烷基水合丙胺、四乙基氢氧化铵、钛酸四丁酯、暂存于一车间设有物料暂存区,按生产需要定期从全厂化学品仓库转入本项目物料暂存区。项目使用的原辅材料理化性质及危险性见表3.3-2,其他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性见下表。表8.1-2各风险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一览表物质名称CAS号理化性质危险性质毒理学资料乙醇64-17-5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H3CH2OH(C2H6O或C2H5OH)或EtOH,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3(20C°),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3,沸点是78.3℃,熔点是-114.1℃,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工业、医疗卫生、有机合成、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易燃,具刺激性。急性毒性:LD507060mg/kg(兔经口);7340mg/kg(兔经皮);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乙醇的成人一次致死量为5~8g/kg,儿童为3g/kg。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丁醇71-36-3分子式C4H₉OH,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熔点(℃):-88.9;沸点(℃):117.5;相对密度(水=1):0.8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55;饱和蒸气压(kPa):0.82(25℃);燃烧热(kJ/mol):2673.2;临界温度(℃):287;临界压力(MPa):4.90;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88;闪点(℃):35;引燃温度(℃):340;爆炸上限%(V/V):11.2;爆炸下限%(V/V):1.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主要症状为眼、鼻、喉部刺激,在角膜浅层形成半透明的空泡,头痛、头晕和嗜睡,手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LD50:4360mg/kg(大鼠经口);3400mg/kg(兔经皮);LC50:24240mg/kg,4小时(大鼠吸入)失活催化剂/颗粒状,来自于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钛等,孔隙中含有有机物具有毒性废润滑油/淡黄色粘稠液体,闪点120-340℃,蒸气压0.13kPa(145.8℃)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无资料8.1.2环境风险敏感目标调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9-3。8.2环境风险潜势初判8.2.1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C,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下式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的风险物质的临界量,确定本项目Q值如下表所示。表8.2.1-1项目Q值一览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CAS号最大存在总量qn/t临界量Qn/t该种危险物质Q值本项目风险物质情况1盐酸7647-01-00.1257.50.0172氨水1336-21-61.25*0.26=0.325100.0333正烷基水合丙胺4499-86-95*0.25=1.25500.0254四乙基氢氧化铵77-98-55*0.25=1.25500.0255四烷氧基硅烷562-90-320500.46钛酸四丁酯5593-70-45500.17废乙醇丁醇溶液/505018氨气7664-41-70.0006(在线量)50.000129氯化氢7647-01-00.0003(在线量)2.50.0001210失活催化剂/200100211废润滑油/0.525000.000212废水(COD≥10000mg/L)/5.3(在线量)100.5313生产过程中的料液/5.1(在线量)500.10214废活性炭/28.96500.579215其他危废(废包装材料、废滤膜)/2.5500.05现有工程风险物质情况1硝酸(67%)7697-37-235.5*67%=23.7857.53.182盐酸(37%)7647-01-0307.543硫酸(98%)8014-95-74005804磷酸7664-38-2104.61010.465氟硅酸(3%)16961-83-412.7*3%=0.38150.07626硫酸铵(25%)7783-20-2100*25%=25102.57镍盐(98%)/2*98%=1.960.257.848汽油/1.625000.000649柴油/2.425000.0009610蜡油/4.325000.0017211润滑油/125000.000412渣油/125000.000413废矿物油/7.525000.00314溶剂油/2025000.00815M(钼及其化合物)/20.25816四氯乙烯127-18-40.2100.0217废化学试剂/1.4500.02818管道天然气/6.5100.65合计121.63备注1:正烷基水合丙胺、四乙基氢氧化铵、四烷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废乙醇丁醇溶液、生产过程中的料液、废活性炭等的临界量失活催化剂的临界量参照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类别2,类别3),废润滑油的临界量参照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备注2:项目所使用的37%盐酸、26%氨水、正烷基水合丙胺、四乙基氢氧化铵、钛酸四丁酯、暂存于一车间设有物料暂存区,按生产需要定期从全厂化学品仓库转入本项目物料暂存区。行业及生产工艺(M)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照下表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M划分为(1)M>20;(2)10<M≤20;(3)5<M≤10;(4)M=5,分别以M1、M2、M3和M4表示。表8.2.1-2行业及生产工艺(M)行业评估依据分值石化、化工、医药、轻工、化纤、有色冶炼等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套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5/套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a、危险物质贮存罐区5/套(罐区)3套焙烧炉管道、港口/码头等涉及危险物质管道运输项目、港口/码头等10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气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油库)、油气管线b(不含城镇燃气管线)10其他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5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b长输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含3台焙烧炉及2个废乙醇储罐,属于“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a、危险物质贮存罐区类别”,因此本项目M值为20(M2)。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根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按照下表确定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P)。表8.2.1-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行业及生产工艺(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本项目Q=121.63,M=20,为M2类,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的分级为P1。8.2.2项目各环境要素敏感程度(E)的分级分析危险物质在事故情形下的环境影响途径,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D对项目各要素环境敏感程度(E)等级进行判断。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分级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依据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下表。表8.2.2-1-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大气环境敏感性E1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E2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3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均为工业企业,总人口小于50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为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分级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依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情况确定。1、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见下表。表8.2.2-2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F1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较敏感F2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根据调查,事故情况下本项目危险物质泄漏的受纳水体为长江,排放点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泄漏污染物24h内跨越省界,因此,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为较敏感F2类。2、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分级见下表。表8.2.2-3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级环境敏感目标S1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S2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S3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发生事故后,风险物质泄漏后可能进入长江,在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有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分级为S1类。(3)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依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情况确定。具体分级原则见下表。表8.2.2-4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为较敏感F2类,环境敏感目标分级为S1类,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依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与包气带防污性能确定。1、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见下表。表8.2.2-5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G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G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G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场地及地下水径流下游方向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亦无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及特殊地下水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G3。表8.2.2-6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1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根据项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项目区渗透系数约为0.0052m/d(5.97×10-6cm/s),根据风险导则表D.7,项目区包气带防护性能分级为D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原则见下表。表8.2.2-7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包气带防污性能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2E3E3综上所述,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G3,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D2,故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E3。8.2.3环境风险潜势初判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下表确定环境风险潜势。表8.2.3-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Ⅳ+ⅣⅢⅢ环境中度敏感区(E2)ⅣⅢⅢⅡ环境低度敏感区(E3)ⅢⅢⅡⅠ注:Ⅳ+为极高环境风险。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敏感程度为:大气为E1,地表水为E1,地下水为E3;项目的P等级为P1,根据风险导则表2,本项目大气、地表水风险潜势均为Ⅳ+级,地下水的风险潜势为Ⅲ级,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Ⅳ+级。8.2.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根据确定的项目环境风险潜势,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中“4.3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下表。表8.2.4-1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表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4.5评价范围”,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项目厂界5km的范围;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地下水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项目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项目厂区周边约11km2的范围。8.3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包括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和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8.3.1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C,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为原料37%盐酸、26%氨水、正烷基水合丙胺(25%)、四乙基氢氧化铵(25%)、四烷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危险废物废乙醇丁醇溶液(乙醇浓度30-50%、丁醇浓度<2%),失活催化剂、废润滑油和工艺废气氯化氢、氨等,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8.1-2。8.3.2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生产设施风险分析根据项目生产运行中重要生产设备,根据其物料及其数量、工艺参数等因素和物料危险性的分析,识别出设备的危险性。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本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属于上述文件中的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主要是因焙烧温度过高,引起焙烧炉爆炸,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储运过程风险分析液体物料在储运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泄漏,可能会对大气、周边水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若泄漏液体被引燃发生火灾,将释放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同时未燃烧部分泄漏液体将对周边水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固体物料失活催化剂在储运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泄漏,但为固态,易收集,可控制在车间区域和厂区内,基本不会对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环保设施风险识别本项目涉及的环保设施主要有废气处理设施和废水处理设施等。(1)项目二次改性过滤废水经低温减压蒸发处理后得到浓水和淡化水,其中浓水回用于二次改性投料,淡化水回用于二次改性洗涤及一次改性投料,二次改性过滤洗涤废水不外排。若因处理设施故障或运行不稳定导致二次改性过滤洗涤废水泄漏,存在二次改性过滤洗涤废水在车间内排放的风险,将会对厂区内现有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冲击负荷。车间内设置有污水收集池,厂区设有事故应急池,可用于暂存事故状态下的污水。厂区污水总排放口已安装有自动在线监测,设置有紧急关闭阀门,不会发生污水超标排放至地表水体的情况(2)本项目废气处理设施如出现故障,导致废气处理效率下降,废气非正常排放(已在大气预测非正常工况考虑)。8.3.3影响途径分析本项目生产设施、储运设施和环保设施环境风险影响途径分析见下表。表8.3.3-1项目环境风险影响途径分析一览表设施名称事故类型事故引发可能原因影响途径及可能受影响的环保目标生产设施泄漏液体物料管线破损泄漏的有毒物质进入外环境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产生不利影响火灾爆炸火灾、爆炸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火灾爆炸焙烧炉参数控制不当火灾、爆炸导致窑内污染物扩散,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储运设施泄漏因操作不当导致瓶装或桶装物料倾倒泄漏氯化氢或氨或有机液态物质对大气环境、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因泄漏量较少,基本可控制在厂区内,不会对周边水体造成影响火灾爆炸有机原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火灾、爆炸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环保设施废水事故排放项目高浓度二次改性过滤废水事故排放时进入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厂区污水总排放口已安装有自动在线监测,设置有紧急关闭阀门,不会发生污水超标排放至地表水体情况废气事故排放废气处理设施出现故障,导致废气处理效率下降废气影响大气环境8.4风险事故情形分析8.4.1风险事故情形设定最大可信事故是基于经验统计分析,在一定可能性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最严重的事故。根据本项目危险物质识别结果,同时结合本工程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点的特征及分布,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情形设定见下表。表8.4-1项目环境风险事故情形表序号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1储运设施氯化氢暂存间氯化氢泄漏大气2储运设施氨水暂存间氨水泄漏大气3储运设施钛酸四丁酯原料储存区域钛酸四丁酯泄漏、火灾大气、土壤、地下水8.4.2源项分析盐酸和氨水泄漏本项目37%盐酸采用2.5L瓶装,26%氨水采用25kg桶装,在操作不当情况下导致瓶装盐酸或氨水倾倒泄漏,最大泄漏量分别为盐酸2.5L,氨水2.5kg,泄漏量均很少,且基本可在5分钟内得到控制和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风险,因此不对盐酸和氨水的泄漏源强进行核算。钛酸四丁酯火灾爆炸本项目钛酸四丁酯采用吨桶装,在暂存区域最大储存量为5t,参考导则附录F表F.4,钛酸四丁酯按全部燃烧考虑,在火灾情况下钛酸四丁酯会伴生/次生一氧化碳的影响,其产生量按照风险导则中F.15计算:式中:Gco——一氧化碳的产生量,kg/s;C——物质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含量,66.7%;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1.5%~6.0%,1.5%。Q——参与燃烧的物质量,t/s。钛酸四丁酯的沸点高于环境温度,其燃烧速率可按下式计算:式中:mf—液体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m2·s);Hc—液体燃烧热,J/kg;Cp—液体的比定热容,J/(kg·K);Tb—液体的沸点,K;T0—环境温度,K;H—液体在常压沸点下的蒸发热(汽化热),J/kg。经计算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钛酸四丁酯燃烧速率为0.06kg/(m2·s),池火面积约2m2,火灾事故持续时间30min,燃烧释放的CO产生速率为0.03kg/s,CO总释放量为54kg。8.5风险预测与评价8.5.1大气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型1、气体性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G,采用理查德森数(Ri)作为标准,判断项目泄漏/扩散气体是否为重质气体。(1)排放类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G,判定项目泄漏/扩散气体是连续排放还是瞬时排放,通过对比排放时间Td和污染物到达最近的受体点(网格点或敏感点)的时间T确定。T=2X/Ur式中:X——事故发生地与计算点的距离,m。项目与最近敏感点的近距离为211m;Ur——10m高处风速,m/s。假设风速和风向在T时间段内保持不变。取1.5m/s。当Td>T时,可被认为是连续排放的;当Td≤T时,可被认为是瞬时排放。经计算,次生污染物气体到达最近受体点的时间约为141s,小于火灾次生污染物扩散时间1800s,可判定为持续扩散。(2)理查德森数(Ri)计算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G,选择连续排放理查德森数计算公式。式中:ρrel——排放物质进入大气的初始密度,kg/m3;ρa——环境空气密度,kg/m3。标准情况下(20℃,1atm)的空气密度ρa=1.205kg/m3。Q——连续排放烟羽的排放速率,kg/s;g——重力加速度,9.81m/s2;Drel——初始的烟团宽度,即源直径,m;Ur——10m高处风速,m/s。根据项目风险源项设定下各风险因子的参数,计算得CO理查德森数(Ri)为0.1(3)气体性质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G,对于连续排放,Ri≥1/6为重质气体,Ri<1/6为轻质气体。根据上表,本项目风险因子中CO为轻质气体。2、预测模式选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G,轻质气体采用AFTOX模型进行风险预测。预测参数1、事故源参数根据分析识别和风险事故情形分析,事故主要为火灾事故,项目风险事故源参数如下:钛酸四丁酯燃烧释放的CO产生速率为0.03kg/s,事故持续时间30min,池火释放高度为4m。2、气象参数本项目为一级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一级评价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最常见气象条件进行后果预测,项目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见下表。表8.5.1-2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参数类型选项参数基本情况事故源经度/(°)113.260609223事故源纬度/(°)29.496202635事故源类型有毒物质泄漏气象参数气象条件类型最不利气象最常见气象风速/(m/s)1.52.6环境温度/℃2518.0相对湿度/%5075.6稳定度FD风向NN其他参数地表粗糙度/m1.0是否考虑地形否地形数据精度/m903、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选取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分为1级和2级。其中1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绝大多数人员暴露1h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当超过该限值时,有可能对人群造成生命威胁;2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暴露1h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或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损伤该个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能力。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H,项目风险因子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见下表。表8.5.1-3项目风险因子大气毒性终点浓度值取值表序号风险因子单位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依据1COmg/m33809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169-2018)附录H4、网格设置及其他参数计算点考虑下风向5km范围,计算点设置50m间距,计算平面离地高度为2m。3、火灾次生污染物CO预测结果(1)最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如下:图10.5-16最不利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下风向浓度距离曲线图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最不利气象条件下CO在大气中扩散轴向最大浓度为371.44mg/m3,距离泄漏源距离为40m,出现时间为0.44min。图10.5-17最不利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下风向网格点浓度分布图预测浓度达到不同毒性终点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如下:表10.5-12最不利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不同毒性终点浓度影响范围表毒性终点浓度值(mg/m3)X起点(m)X终点(m)最大半宽(m)最大半宽对应X(m)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202206110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图10.5-18最不利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毒性终点浓度最大影响范围图根据上表和上图可知,最不利气象条件下:CO发生泄露扩散后预测浓度达到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mg/m3)的最大影响半径为220m;未出现超过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mg/m3)位置。②关心点预测结果项目各关心点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详见下图。图10.5-19最不利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关心点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图③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10.5-13最不利气相条件下各关心点影响程度预测一览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火灾次生CO环境风险类型火灾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CO指标浓度值/(mg/m3)最远影响距离/m到达时间/min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2202.44敏感目标名称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时间/min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持续时间/min最大浓度/(mg/m3)胜利村黄家无无103洗马塘社区无无7.25胜利村蔡家无无66.8大田村无无5.08基隆村无无3.75方家咀无无7.94庞家咀无无3.53云溪区第一中学无无5.59云溪区政府无无3.31娃哈哈幼儿园无无2.95云溪小学无无3.46春笋幼儿园无无4.16云溪中学无无2.65云溪区城区无无4.51岳化三中无无2.39岳化二小无无2.18胜利沟社区无无2.00童星幼儿园无无2.65云溪区人民医院无无4.46胜利村无无13.6云溪中医院无无3.17岳化医院无无1.99云溪区中医院无无3.17聪明屋艺术幼儿园无无2.08弘一医院无无1.81小叮当艺术幼儿园无无1.75岳化安居园社区无无1.66岳阳市四人民医院无无1.58云鹰小学无无1.41荷花村无无1.28新铺村无无1.40临港新区管委会无无1.48滨江村无无1.75枫桥湖村无无1.42丁山村无无1.38岳化五小无无1.44青坡社区无无1.69敏感目标名称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时间/min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持续时间/min最大浓度/(mg/m3)胜利村黄家329103洗马塘社区无无7.25胜利村蔡家无无66.8大田村无无5.08基隆村无无3.75方家咀无无7.94庞家咀无无3.53云溪区第一中学无无5.59云溪区政府无无3.31娃哈哈幼儿园无无2.95云溪小学无无3.46春笋幼儿园无无4.16云溪中学无无2.65云溪区城区无无4.51岳化三中无无2.39岳化二小无无2.18胜利沟社区无无2.00童星幼儿园无无2.65云溪区人民医院无无4.46胜利村无无13.6云溪中医院无无3.17岳化医院无无1.99云溪区中医院无无3.17聪明屋艺术幼儿园无无2.08弘一医院无无1.81小叮当艺术幼儿园无无1.75岳化安居园社区无无1.66岳阳市四人民医院无无1.58云鹰小学无无1.41荷花村无无1.28新铺村无无1.40临港新区管委会无无1.48滨江村无无1.75枫桥湖村无无1.42丁山村无无1.38岳化五小无无1.44青坡社区无无1.69由上面的预测可知,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拟建项目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后,存在关心点胜利村黄家的CO浓度超出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的情况,项目应加强风险管理,发生火灾爆炸等环境风险时,应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疏散周边人群至安全区域。④关心点概率分析最不利气象条件下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后各关心点最大浓度均未超过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不考虑关心点大气伤害概率。(1)最常见气象条件下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浓度如下:图10.5-20最常见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下风向浓度距离曲线图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最不利气象条件下CO在大气中扩散轴向最大浓度为243.30mg/m3,距离泄漏源距离为320m,出现时间为1.09min。图10.5-21最常见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下风向网格点浓度分布图预测浓度达到不同毒性终点浓度的最大影响范围如下:表10.5-14最常见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不同毒性终点浓度影响范围表毒性终点浓度值(mg/m3)X起点(m)X终点(m)最大半宽(m)最大半宽对应X(m)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30150470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图10.5-22最常见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毒性终点浓度最大影响范围图根据上表和上图可知,最常见气象条件下:CO发生泄露扩散后预测浓度达到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mg/m3)的最大影响半径为150m;未出现超过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mg/m3)位置。②关心点预测结果项目各关心点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详见下图。图10.5-23最常见气象条件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关心点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图③事故源项及事故后果基本信息表10.5-15最常见气相条件下各关心点影响程度预测一览表风险事故情形分析代表性风险事故情形描述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后环境风险类型火灾事故后果预测大气危险物质大气环境影响CO指标浓度值/(mg/m3)最远影响距离/m到达时间/min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380//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951501.09敏感目标名称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时间/min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持续时间/min最大浓度/(mg/m3)胜利村黄家无无67.3洗马塘社区无无4.75胜利村蔡家无无43.7大田村无无3.33基隆村无无2.45方家咀无无5.20庞家咀无无2.32云溪区第一中学无无3.66云溪区政府无无2.17娃哈哈幼儿园无无1.93云溪小学无无2.26春笋幼儿园无无2.72云溪中学无无1.74云溪区城区无无2.95岳化三中无无1.56岳化二小无无1.43胜利沟社区无无1.31童星幼儿园无无1.74云溪区人民医院无无2.92胜利村无无8.89云溪中医院无无2.08岳化医院无无1.30云溪区中医院无无2.08聪明屋艺术幼儿园无无1.36弘一医院无无1.19小叮当艺术幼儿园无无1.15岳化安居园社区无无1.09岳阳市四人民医院无无1.04云鹰小学无无0.926荷花村无无0.839新铺村无无0.916临港新区管委会无无0.970滨江村无无1.14枫桥湖村无无0.933丁山村无无0.907岳化五小无无0.946青坡社区无无0.111敏感目标名称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时间/min超大气毒性终点浓度2持续时间/min最大浓度/(mg/m3)胜利村黄家无无67.3洗马塘社区无无4.75胜利村蔡家无无43.7大田村无无3.33基隆村无无2.45方家咀无无5.20庞家咀无无2.32云溪区第一中学无无3.66云溪区政府无无2.17娃哈哈幼儿园无无1.93云溪小学无无2.26春笋幼儿园无无2.72云溪中学无无1.74云溪区城区无无2.95岳化三中无无1.56岳化二小无无1.43胜利沟社区无无1.31童星幼儿园无无1.74云溪区人民医院无无2.92胜利村无无8.89云溪中医院无无2.08岳化医院无无1.30云溪区中医院无无2.08聪明屋艺术幼儿园无无1.36弘一医院无无1.19小叮当艺术幼儿园无无1.15岳化安居园社区无无1.09岳阳市四人民医院无无1.04云鹰小学无无0.926荷花村无无0.839新铺村无无0.916临港新区管委会无无0.970滨江村无无1.14枫桥湖村无无0.933丁山村无无0.907岳化五小无无0.946青坡社区无无0.111由上面的预测可知,最常见气象条件下,拟建项目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后,上述关心点未出现超过毒性终点浓度1及毒性终点浓度2的位置。④关心点概率分析最常见气象条件下火灾次生污染物CO扩散后各关心点最大浓度均未超过大气毒性终点浓度1,不考虑关心点大气伤害概率。8.5.2地表水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主要是松杨湖和长江。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厂区内雨水和废水的排放。正常工况下各股废水均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厂区废水排放口设置有自动在线监测和紧急关闭阀门,因此不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项目车间已配备有废水收集池,厂区内已建设有事故应急池,均能将未处理达标废水堵截在厂区内,不进入外环境。本项目建立了“单元—厂区—园区”事故水三级防控体系,针对事故情况下的泄漏液体物料及火灾扑救中的消防废水、污染雨水、未处理达标废水等事故废水采取了以下控制、收集及储存措施:(1)项目设置有污水处理车间,高浓度一次改性废水经处理经低温减压蒸发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其他废水进入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车间设置有多个污水收集罐,用来收集预处理不满足要求的废水;项目区域初期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进入厂区初期雨水收集池,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2)发生消防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污水经管道进入厂区内事故池,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事故应急池容积约4000m3,可满足本项目事故废水收集要求。并且雨水排放口和污水排放口均设置有紧急关闭阀门,确保在事故状态下无事故废水进入周边水体。(3)本项目事故废水处理与园区联动,当消防事故水池水位达到报警液位后,存在消防水溢出风险的情况下,开启连接园区公共事故水池的管网,事故废水经园区事故水联通管道压力泵进入园区公共事故应急池,疏导消防水。通过多级事故废水防控体系的建立,从源头上切断事故废水进入外部地表水体的途径,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本次风险评价对地表水不进行预测分析。8.5.3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本项目厂界内除了绿化用地以外,其它全部都是混凝土路面,基本没有直接裸露的土壤存在,因此,本工程发生物料泄漏时对厂界内的土壤与地下水影响有限,事故后及时控制基本不会对厂界内的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状态下物料泄露,若防渗层破坏,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其预测分析详见“6.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章节。8.6风险防范措施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要求,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lowasreasonablepracticable,ALARP)管控环境风险。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响应。8.6.1生产风险防范措施1、总图布置安全防范措施本次变更新增设备主要为自动包装机、浸渍干燥一体机、筛分机、焙烧炉等,均布设在车间内,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保证各设备之间具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并保留必要的运输、操作、检修空间和安全距离,落实项目安评相关要求。2、工艺技术和设计安全防范措施项目采用的钛硅分子筛生产工艺和失活分子筛再生技术成熟可靠,在生产工程中参数设置均采用自动化仪表控制,设计有自动报警、自动联锁系统及紧急停车的安全监控系统。在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并认真做好生产运行记录。在工艺条件方面,应主要检查反应介质、操作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指标是否在操作规程规定的范围之内。3、生产设备风险防范措施设备安全措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许多生产事故都是由于设备的不完善、故障、隐患等不安全因素所造成,因此必须对设备的安全性状给予高度重视。标准设备要选择符合工艺要求、质量好的设备、管道、阀门;非标准设备要选择有资质的设备制造企业,并进行必要的监造,确保质量。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对可能的泄漏点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和控制,加强对设备及管道的巡视和维修,防止跑、冒、滴、漏、串等现象发生,防患于未然。(1)所有专用设备应根据工艺要求、物料性质,按照《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进行选择。选用的通用机械和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2)对接触腐蚀性物质的设备、管道和贮槽或计量槽,应进行防腐蚀设计,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并注意处理对周边设备的腐蚀影响,防止因腐蚀造成泄漏。发现腐蚀严重的要及时更换。所用仪表应采用耐酸性腐蚀的组件;正确选用防腐设备或防腐蚀衬里设备,以防酸、碱设备发生腐蚀泄漏。酸、碱管线应架空敷设并作防腐处理,如加防腐漆、阴极保护法等。对于输送腐蚀性介质的泵,考虑采用专用耐腐蚀泵型。对有防腐蚀要求的平台、地坪,采用相应的耐腐蚀材料。对梯子、栏杆应加强检查、维修,防止因腐蚀而发生意外事故;(3)在装置运行期间应该定时、定点、定线进行巡回检查,认真、按时、如实地对设备运行状况和安全附件状况等做好运行记录。在设备状况方面,应该着重检查反应器、容器有无泄漏;管道、法兰等各连接部位有无泄漏;反应器、容器、管道腐蚀情况,有没有变形、鼓包、腐蚀等缺陷和可疑迹象;保温层是否完好;电气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绝缘层是否完好等。在安全附件方面,应主要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紧急切断阀以及安全联锁、报警信号等是否齐全、完好、灵敏、可靠。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缺陷问题应分别视情况妥善处理。当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维修或紧固工作;(4)经常保持防腐层完好无损。若发现防腐层损坏,即使是局部的,也应该经过修补等妥善处理以后再继续使用;(5)容器上所有的安全装置和计量仪表,应定期进行调整校正,使其始终保持灵敏、准确;容器的附件、零件必须保持齐全和完好无损,连接紧固件残缺不全的容器,禁止投入运行。3、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1)厂区内设置消防水系统,配置室外消火栓,其布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按规范配置各型灭火器,其配置数量、型号应满足《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2)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火灾报警系统。生产现场设置防爆型手动报警按钮。(3)厂内组织训练有素业余防火护厂队,配备专业防火员,昼夜值班。4、危险物质储运安全防范措施(1)危险化学品的贮存①危险化学品应视其储存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火灾爆炸危险性、物料有毒有害特征,分区布置,并与其他生产装置和建筑物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的要求保持足够的安全防火间距。有毒物品严格按《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执行。②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原料有37%盐酸、26%氨水、正烷基水合丙胺、四乙基氢氧化铵、四烷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等,盐酸和氨水为瓶装,分别单独暂存在车间的储存间,正烷基水合丙胺、四乙基氢氧化铵、四烷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采用桶装,暂存在车间的原料堆放区,车间地面均已进行防腐、防渗。③原辅料暂存区、生产车间等场所的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危险品的堆放,应留有检查、清点的通道。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2)危险废物的贮存项目涉及危险废物利用,进厂的危险废物依托厂区内现有危废间进行存放,拟单独间隔一区域作为失活分子筛的暂存,采用不渗透强进行分区,失活分子筛不会在车间内暂存,转运至车间后立即进入焙烧炉中。厂区内现有危废间已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等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3)危险化学品的运输①危险货物包装运输应符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2009)中的相关要求,运输散露危险品的道路中心线距有明火或散发火星的地点,不应小于35m。②原料及产品的装卸、运输应执行《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等。③所有车辆均应按车辆允许载重量装车,严禁超载运输。保持车辆完好状况,不驾故障车。保持厂区内道路顺畅,禁止在道路上装卸货物,不准乱停乱放,堵塞厂内交通。④合理地规划运输路线及时间,危险品的运输单位,事先需作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线路,尽可能穿越人口密集区,并制定危险品泄漏的应急措施。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规定粘贴《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规定的危险物品标志,包装标志的粘贴要正确、牢固。⑤危险化学品运输应具备相应资质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4)危险废物的运输本项目在运输失活分子筛过程中应严格落实转移联单制度。建设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部令第23号,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规定和要求,对运输单位和处置单位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要求及相关责任;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明确拟转移危险废物的种类、重量(数量)和流向等信息;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对转移的危险废物进行计量称重,如实记录、妥善保管转移危险废物的种类、重量(数量)和处置单位等相关信息;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中如实填写移出人、承运人、接受人信息,转移危险废物的种类、重量(数量)、危险特性等信息,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等;及时核实处置单位贮存、利用或者处置相关危险废物情况。危险废物根据成分进行分类收集和运输。收运人员出车前应获取废物信息单(卡)。危险废物装车前,根据信息单(卡)的内容对废物的种类应进行检查、核对。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不宜混装运输。运输过程中要防渗漏、防溢出、防扬散,不得超载。有发生抛锚、撞车、翻车事故的应急措施(包括器材、药剂)。运输工具表面按标准设立危险废(货)物标识。标识的信息包括:主要化学成分或废物名称、数量、物理形态、危险类别、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应严格遵守危险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要求。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要执行《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3130-1998)规定。此外,运输危险废物过程中运输单位需严格落实三个“禁止”,即: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禁止用普货车运输危险废物,禁止用不规范、没有环保设施的危货车运输危险废物。在运输危险废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以确保运输安全。主要运输管理措施如下:1、合理规划运输时间,避免在车流和人流高峰时间运输。2、特殊物料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3、各运输车辆的明显位置应有规定的废物标志。4、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在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必要时疏散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5、应对各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和检修,防患于未然,保持车辆在良好的工作状态。(5)废乙醇丁醇溶液暂存储罐火灾、爆炸、泄露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设有2个30m3废乙醇丁醇溶液储罐,均采用固定顶罐。储罐应采用防腐、防渗处理,设置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减少储罐等泄漏风险,配备相应堵漏器材物料暂存设施,事故状态下可进行堵漏及泄露物料收集暂存。废乙醇、丁醇溶液储罐布设在车间内,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保证各设备之间具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并保留必要的运输、操作、检修空间和安全距离,项目车间内已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供水由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供给。已建设消火栓数量满足项目消防用水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减少储罐火灾、爆炸风险。8.6.2大气风险防范措施项目主要大气环境风险为钛酸四丁酯火灾,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气超标排放,根据各风险事故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项目应采取相关风险防范措施。1、大气污染物环保设施风险防范措施项目废气处理系统主要风险事故是废气处理设施运转异常、风机或喷淋泵发生故障,致使废气未经有效处理后超标排放等。废气处理系统风险防范措施如下:(1)平时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的隐患,并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废气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安装喷淋泵异常报警装置、氨和氯化氢泄漏报警仪,确保废气排放的污染物达标排放。(2)建立健全的环保机构,配置必要的监测仪器,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废气处理实行全过程跟踪控制;(3)项目应设有备用电源和备用处理设备,以备停电或设备出现故障时保障废气全部进入净化系统进行处理以达标排放。(4)项目涉及到有毒有害气体氨和氯化氢产生,需按照要求在东厂界处安装泄漏监控预警系统。2、钛酸四丁酯火灾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车间内已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供水由室外消防给水管网供给。可满足规范中同一平面有两只消防水枪同时到达任何部位的要求,厂区沿消防道路已设置有DN200的环环状消防水供水管道,已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20m。给水系统管道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管段,每段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已建设消火栓数量满足项目消防用水要求。本项目还将新增配置10具MFZ/ABC5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8.6.2事故废水风险防范措施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规定,厂区已建立从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的“单元-厂区-园区”污水三级防控体系,防止环境风险事故造成水环境污染。1、一级(单元)防控项目已在车间配备有污水收集罐,一般事故时,通过污水收集罐控制泄漏物料的转移,防止泄漏物料及污染消防排水造成的环境污染。2、二级(厂区)防控本项目厂区已建设1座4000m3事故水池,作为二级预防与控制体系。当项目事故废水突破一级防线车间内收集罐时,启动二级防线事故应急池系统进行污水调节和暂存,防止较大生产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19)要求,化工项目应设置事故应急池,其容积应根据事故物料泄漏量、消防废水量、进入事故应急池的降雨量等因素确定,参照《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事故应急池的容积计算公式如下:V总=(V1+V2-V3)max+V4+V5式中:V总——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本项目主要分析所在车间区域事故情况下应急池是否满足要求。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本项目车间反应釜最大物料量为4.5m3,V1取4.5m3;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2=∑Q消t消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根据消防相关规范要求,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消防水量约40L/S。按照消防处理时间3h计算,本项目消防水量V2取432m3。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本项目车间内无其他可以储存的设施,V3取0m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得:(V1+V2-V3)=4.5+432-0=436.5m3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事故时生产废水可进入污水处理站的调节池,进入事故系统的生产废水量为零,本项目中V4取0m3;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项目所在厂区需收集初期雨水的面积约256758m2,根据《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T3015-2019),一次初期雨水总量宜按污染区面积与15mm-30mm降水深度的乘积计算,本项目取15mm降水深度,平均径流系数取0.9,因此V5取3466.23m3。本项目在发生事故时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应不小于V总=(V1+V2-V3)max+V4+V5=436.5+0+3466.23=3902.73m3。目前厂区已建设有一个4000m3事故应急池,因此能满足本项目事故情况下废水的收集。本项目生产区四周已建设有导流沟,与厂内现有事故应急池接通,在发生物料泄漏造成火灾或爆炸时,泄漏物或消防废水可通过管道自流进入事故池,因此,本项目可以依托厂内现有事故应急池。目前各管沟和事故应急池均已防腐防渗处理。3、三级(园区)防控目前园区事故应急池可作为本项目第三级预防与控制体系。一旦遇到极端情况,企业自建的应急设施无法容纳事故排放时,通过园区管网,将事故水经泵送入园区事故应急池暂存,待处理达标后排放。8.6.3地下水风险防范措施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内容见报告书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章节。8.6.4建立对接、联动的风险防范体系本项目为改扩建工程,位于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云溪基地,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应建立园区、周边企业、政府部门对接、联动的风险防范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公司应建立厂内各反应车间的联动体系,并在预案中予以体现。一旦某车间发生燃爆等事故,相邻车间乃至全厂可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大小,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停产,是否需要切断污染源、风险源,防止造成连锁反应,甚至多米诺骨牌效应。2、公司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数量应及时上报园区救援中心,并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对应的救援方案纳入园区风险管理体系。3、建设畅通的信息通道,使公司应急指挥部必须与园区、周边企业、周边村委会、镇人民政府保持24小时的电话联系。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可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组织居民疏散、撤离。8.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8.7.1制订原则和总体要求建设单位应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湘环函[2017]107号)、《湖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湘环发[2013]2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18]2号)的要求进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具体应急预案制定的内容见下表。表8.7-1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序号项目重点内容及要求1预案适用范围明确预案适用的主体、地理或管理范围、事件类别和工作内容2环境事件分类与分级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3组织机构与职责①以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应急响应流程图的形式,说明组织体系构成、应急指挥运行机制,配有应急队伍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表;②明确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责。一般包括应急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现场处置组、环境应急监测组、应急保障组以及其他必要的行动组;③明确应急状态下指挥运行机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④根据应急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周边环境敏感点、企业应急响应能力等,建立分级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对应的指挥权限;⑤说明企业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介入后,企业内部指挥协调、配合处置、参与应急保障等工作任务和责任人4监控和预警①建立企业内部监控预警方案;②明确监控信息的获得途径和分析研判的方式方法;③明确企业内部预警条件,预警等级,预警信息发布、接收、调整、解除程序、发布内容、责任人;5应急响应①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分析和情景构建内容,说明应对流程和措施,体现:企业内部控制污染源-研判污染范围-控制污染扩散-污染处置应对流程和措施;②体现必要的企业外部应急措施、配合当地人民政府的响应措施及对当地人民政府应急措施的建议;③分别说明可能的事件情景及应急处置方案,明确相关岗位人员采取措施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目标等;④将应急措施细化、落实到岗位,形成应急处置卡;⑤配有厂区平面布置图,应急物资表/分布图6应急保障说明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人力资源、财力、物资以及其他技术、重要设施的保障7善后处置说明事后恢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一般包括:现场污染物的后续处理;环境应急相关设施、设备、场所的维护;配合开展环境损害评估、赔偿、事件调查处理等8预案管理与演练安排有关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明确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要求8.7.2应急监测针对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逐步制定或完善各项《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对环境污染事故做出响应。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按不同事故类型,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包括污染源监测、厂界环境质量监测和厂外环境质量监测三类,满足事故应急监测的需求。1、发生泄漏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大气监测点位:针对物料泄漏事故,大气污染监测主要考虑在发生泄漏灾事故区域最近厂界或上风向设对照点、事故装置的下风向厂界、下风向最近的敏感保护目标处设置一定数量的大气环境监测点。大气监测因子:氨、氯化氢、非甲烷总烃等。大气监测频次:监测频次根据事故持续的时间来确定,紧急情况时可增加为1次/1小时。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根据情况决定保护点人群疏散紧急状态持续时间。2、废水泄漏可能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环境监测部门对相关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具体方案如下:(1)发生废水泄漏、火灾事故产生消防废水时,应分别在厂界的雨水排放口、废水排放口,共设置事故废水监测点;根据发生事故点位的情况,选择监测因子;(2)厂内发生其它事故,导致雨水排放口水质出现超标时,在厂界雨水排放口设置事故废水监测点;根据发生事故点位情况,选择监测因子;(3)在发现事故废水进入外界水体对当地水体造成污染时,应加强对厂区外界的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分别增设水质监测断面和监测因子。在对事故废水进行监测的同时,监测废水流量。废水监测频次:为1次/小时。(4)应根据风险事故的类型、污染物和污染程度,分析是否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了影响,酌情考虑是否需要补充土壤与地下水的环境监测情况。3、其它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日常监测数据,及时对生产装置的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等状况进行分析,对潜在的超标趋势及时预测,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及时预警,确保有效控制对外环境的污染。8.7.3应急救援保障1、救援专业队伍组成及分工(1)应急抢险组:其主要职责是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和事故应急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对现场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迅速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火灾扑救等工作。当工厂救援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及时向地方和社会救援机构求助。应急抢险救援组是常设机构,常年保持24小时值班,确保应急响应及时,信息上报、沟通及时准确。(2)消防疏散组:主要职责是将事故危险区域内或可能危及的区域内所有人员疏散到指定的安全紧急集合点,并进行人员清点。(3)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亡人员的应急救治和处置工作,当力量不足时,应及时向地方和社会救治机构求助。医疗救护组是常设机构,常年保持24小时值班,确保应急响应及时,信息上报、沟通及时准确。(4)设备保障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应急救援设备的保障,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及时调动起重设备、铲车、现场电器设备、照明设备等应急救援设备,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5)秩序维持组:主要职责是负责事发现场或危险区域的警戒、秩序维持、交通疏理和管制、现场保护等工作。(6)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应急物资、设备、器材等的调拨、供应、运输等工作,确保现场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2、保障制度应急救援责任制:包括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分工、救援专业队伍分工。值班制度:值班时间为当日18:00~次日8:00值班人员夜间必须在厂内值班室职守,并由所在部门考勤;因公或私事不能到位,所在部门必须安排相应人员代替;值班人员务必本人签名,他人不得代签;如在值班中遇到紧急情况,应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领导联系汇报。应急救援培训制度:应急救援装备、物质、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至少每年一次,应急演练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周密细致的演练计划,演练过程中要认真检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演练结果要及时总结评估。8.7.3现有工程环境风险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云溪基地已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1年12月21日在环境应急与调查中心备案,备案编号(430603-2021-055-M),自上一版预案发布以来,企业运行多年没有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总体应急预案执行较好,与周边居民及企业相处关系较好,没有环保投诉事件发生。(1)应急演练情况公司每年组织开展公司级的现场处置预案演练一次,通过各种应急演练,既检验了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也锻炼了应急队伍;既检验了事故状态下公司内部应急响应机制,也检验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联合处置突发事件的协同作战能力,为预案的修订完善奠定了基础。通过现场处置预案总结出的改进建议如下:①完善演练预案;②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2)实际演练情况催化剂长岭分公司贵剂联合车间于2021年2月4日组织进行了氢气泄漏着火应急演练,具体演练情况如下:表8.7.3-1应急演练记录演练组织单位贵剂联合车间演练时间2021.2.4演练项目内容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氢气泄漏着火应急演练副总指挥李军副总指挥王建东、陈刚机关部门安全环保部、设备工程部、生产管理部、物资供应部、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综治维稳信访办参演人员机关相关部室(调度)、贵剂联合车间观摩人员各单位主任和安全员演练目的①检验氢气泄漏事故状态下,员工应急处置能力。②提高班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全员应急意识,确保氢气泄漏事故发生后装置紧急停工处置正常。③了解氢气泄漏事故后可能引发的后续情况,为以后演习积累资料与经验,同时检验消防应急设施性能和技术状况。演练内容贵剂Ⅱ套氢还原DCS岗位当班操作工在当班中发现氢气泄漏,氢气集装格气瓶着火,立即汇报班长、车间值班、公司调度,车间值班启动车间事故预案进行处理,随着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事故升级为公司级。演练准备①准备演练所用对讲机5部、警戒线两盒、医用纱布绷带一卷、采样瓶一个、防护手套两双、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两台、桌子一张、电话机一部、音箱一台、话筒两个等。②联系好参演相关单位:长炼消防中心8478119。演练要求①贵剂联合车间Ⅱ套当班人员和各班组长及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参加本次演练,其它没有参赛的人员在现场观摩学习。②所有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安全帽及佩戴防疫口罩入内,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隔离。③活动议程:各组人员整队入场—车间领导讲话—演习进行—演习结束—公司领导总结。紧急措施机关各部门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按照公司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演练效果评估本次演练过程顺利完成应急处置的各个环节,能够快速控制事态发展,处置废水合理控制,环境空气达标。存在或发现的问题①演练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②个别演练人员对应急响应程序不熟悉。改进建议①完善演练预案。②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现场照片(3)应急设施/物资建设情况企业配备了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备)、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和物质、堵漏器材、废水收集池等应急设施/物资。基地目前设置了4000m3的事故应急池,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可收集基地雨水排放口排放的雨水,并可以接纳事故性废水,且基地已配备若干备用水泵、阀门、管道等。表8.7.3-2现有应急设施与物资配备表类型名称数量位置配置情况报警设备普通电话、对讲机若干办公楼报警器若干装置、储罐区、办公区喇叭若干厂区消防设施Ф65消防水带200米应急柜消防枪应急柜消防扳手4把应急柜防滑橡胶雨鞋/长靴筒25双应急柜雨衣仓库灭火器35kg级(干粉)30个生产区灭火器8kg级(干粉)生产区消防水枪及水带2套办公楼、污泥脱水间CO2灭火器4瓶中控室、配电间救援、防护设备防护眼镜3M应急柜3M硅胶全面型防护面罩4具应急柜3M半面型防护面具应急柜3M有机及酸性气体滤毒盒20个应急柜3M氨气及甲胺气体滤毒盒20个应急柜雨衣套装/PVC25套应急柜连体服仓库耐酸碱手套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