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代史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作者简介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二、写作背景——五代后唐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写作背景——作者欧阳修所处时代背景

.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本文就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部分写的一篇序文。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题目解说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

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代史伶官传”交代了这篇史论的内容,“序”标明文章的体裁。

文学常识

.

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朗诵全文,纠正字音

独立学习时间:10分钟左右学习内容:预习课文学习重点: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学习要求:安静、认真、高效10分钟后个人展示原文翻译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2.译文: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译文: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微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译文: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极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疏通解读

第一段第一段有什么作用?①.文章以“呜呼”的感叹,引发出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岂非人事哉!”一叹一问,奠定了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②.点明中心论点“盛衰由于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则是“盛衰之理”的最有力的证明(论据)。这一“得”一“失”与一“盛”一“衰”相照应,领起下文。

疏通解读

第二段

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是分成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这一段分两层叙述:①.较详细的叙述了晋王的临终遗嘱。②.叙述唐庄宗接受三矢后,对待三矢的严肃恭敬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接受遗命、为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

疏通解读

第三段

本段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论证论点的?

本段把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

以此论证了论点。可分三层:

①.写唐庄宗“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里突出了一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的志得意满。(得天下)②.写他在天下已定之后,丧失警惕,终于招致失败。这里突出了一个“衰”字,与上面的“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与开头的“盛衰之理”前后呼应。(失天下)③.最后连着用了两个问句,前一句用反问的形式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后一句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于人”。这样发问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然后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和结论。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核心探究

第四段文章写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作进一步议论,为什么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

思考:思考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显示出成败由人的道理,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引用《尚书》上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对中心论点进行印证。拓展: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1、夏朝的桀,因妹喜亡国2、商朝的纣王,因妲己亡国3、周幽王为逗褒姒烽火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