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模块》征求意见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6/06/wKhkFmacbcqAfOpJAAC4l3b9CBU779.jpg)
![《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模块》征求意见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6/06/wKhkFmacbcqAfOpJAAC4l3b9CBU7792.jpg)
![《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模块》征求意见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6/06/wKhkFmacbcqAfOpJAAC4l3b9CBU7793.jpg)
![《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模块》征求意见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6/06/wKhkFmacbcqAfOpJAAC4l3b9CBU7794.jpg)
![《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模块》征求意见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36/06/wKhkFmacbcqAfOpJAAC4l3b9CBU7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81.080
CCSQ47
团体标准
T/CSTMXXXXX-202x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模块
RefractoriesCeramicfibermodules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
T/CSTMXXXXX-2022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模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陶瓷纤维模块的术语和定义、牌号、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包
装、标志、运输、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建材等工业窑炉用的陶瓷纤维模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984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5480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GB/T6900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8930耐火材料术语
GB/T21114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
YB/T4130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89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陶瓷纤维模块ceramicfibermodule
制作成窑炉结构部件的陶瓷纤维制品。
4牌号和标记
4.1分类
陶瓷纤维模块按其形态分为陶瓷纤维整体模块、陶瓷纤维折叠模块、陶瓷纤维贴面模块、陶瓷纤维
复合模块四类。
陶瓷纤维模块按其化学成分及分类温度分为六个牌号,括号内字母为化学成分类型标记,见表1。
1
T/CSTMXXXXX—2022
表1陶瓷纤维模块分类温度
牌号分类温度/℃推荐使用温度/℃
普通型(C)1000≤800
标准型(S)1200≤1000
高纯型(P)1250≤1100
高铝型(A)1350≤1200
含锆型(Zr)1400≤1250
氧化铝型(Al)1600≤1400
4.2标记
4.2.1产品标记的组成
产品标记由4部分组成:类型(按照形态分类)、化学成分类型标记、体积密度、尺寸。
4.2.2产品标记的示例
体积密度220kg/m3,长度×宽度×高度为300mm×300mm×190mm的标准型陶瓷纤维折叠模块标
记为:陶瓷纤维折叠模块S-220-300×300×190。
5技术要求
5.1陶瓷纤维模块的物理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陶瓷纤维模块的物理指标
指标
陶瓷纤维陶瓷纤维贴
陶瓷纤维折叠模块陶瓷纤维复合模块
项目整体模块面模块
C、S、P、A、模块高温模块低温
A、ZrAlAl
Zr侧(Al)侧(Zr)
体积密度(不含锚固
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10~+15
件)/(kg/m3)
渣球含量
≤18≤2≤18
(Φ>0.212mm)/(%)
加热永久线变化(分类
≥-4≥-1.5≥-4
温度×24h)/(%)
导热系数(平均
≤0.165≤0.200≤0.165
500℃)/(W/(m.K))
反弹率/(%)≥10/≥10
5.2陶瓷纤维模块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T/CSTMXXXXX-2022
表3陶瓷纤维模块的化学成分
指标
陶瓷纤
陶瓷纤维整
陶瓷纤维折叠模块维贴面陶瓷纤维复合模块
体模块
项目模块
炉内高炉内低
AZrCSPAZrAlAl温侧温侧
(Al)(Zr)
≥≥≥≥≥
ω(Al2O3)/%≥52.0//≥72.0≥72.0/
40.043.043.052.072.0
ω(Al2O3+SiO2≥≥≥≥≥
≥98.5//≥99.0≥99.0/
)/%95.097.098.598.599.0
ω(Al2O3+SiO2≥≥
////////≥99.0
+ZrO2)/%99.099.0
≥≥
ω(ZrO2)/%////////≥15.0
15.015.0
5.3尺寸允许偏差及外观要求
陶瓷纤维模块的尺寸由供需双方商定,尺寸允许偏差及外观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陶瓷纤维模块尺寸允许偏差及外观要求
单位为毫米
指标
项目陶瓷纤维整体模陶瓷纤维折叠模陶瓷纤维贴面模陶瓷纤维复合模
块块块块
长度(L)-5~0-5~0±5-5~0
宽度(d)+5~0+5~0+5~0+5~0
高度(h)±5±5±5±5
缺角长度(a+b+c)≤40
缺棱长度(e+f+g)≤60
注:长度偏差为紧固情况下偏差,去除紧固件反弹后长度小于标称长度,为不合格,其中长度(L)为
木板间距离,宽度(d)为保温厚度。
5.4锚固件
锚固件的选择和使用由供需双方商定。
5.5燃烧性能
陶瓷纤维模块本身为不燃材料,其燃烧性能分级应达到GB8624(A1)级的要求。
6试验方法
6.1体积密度按附录A进行。
3
T/CSTMXXXXX—2022
若模块的长度大于标称长度,密度应按标称长度计算,否则应拆开模块,若此时去除夹板模块长度
超过标称长度,则密度应按标称长度计算,否则按拆开去除板的实测长度进行计算。
6.2渣球含量的测定按GB/T5480进行。
6.3加热永久线变化的测定按附录B进行。试验温度为分类温度。
6.4导热系数的测定按YB/T4130进行。
在样品的受热面进行取样,按附录C进行。当试样不满足制样尺寸要求时,可用同一生产工艺、同
一配方、同期生产、相同体积密度的产品进行代替。在模块未拆解的情况下,制取直径180mm,厚度
15-25mm的样品,将钻取的样品放入氧化铝纤维模具中。样品按照受热面在上,摆放进导热系数测量设
备。
6.5反弹率的测定按附录D进行。
6.6化学成分
6.6.1Al2O3、SiO2的测定按GB/T6900或GB/T21114进行。
6.6.2ZrO2的测定按GB/T4984或GB/T21114进行。
6.7尺寸允许偏差及外观要求
外观质量按附录E进行。尺寸偏差是同一试件同一方向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减去其标称尺寸的差
值。
6.8燃烧性能的测定按GB8624进行。
7质量评定程序
7.1组批
产品按同一牌号组批,每批不大于100t。
7.2抽样及合格判定规则
7.2.1按表5确定抽样样本量,也可根据GB/T2828.1选取抽样方案,并从批中随机抽取样本。从每
个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件产品进行外观、尺寸和体积密度检验。理化检验从外观检验合格的样本中随机抽
取3件~5件。
表5陶瓷纤维模块外观和尺寸检验抽样方案和接收规则
批量(发货包装件)样本量(发货包装件)接收数(最大不合格品数)
≤5031
51~15051
151~50082
501~3200133
≥3201205
注:本抽样方案取自GB/T2828.1,批量≤50时采用特殊检验水平S-3,AQL=15%,其余为
S-3,AQL=10%。
4
T/CSTMXXXXX-2022
表6陶瓷纤维模块的验收检验项目
产品名称验收检验项目
加热永久线导热反弹
陶瓷纤维整体模块体积密度渣球含量
变化系数率
加热永久线导热反弹
陶瓷纤维折叠模块体积密度渣球含量
变化系数率
加热永久线变
陶瓷纤维贴面模块体积密度导热系数//
化
炉内高温侧加热永久线变化导热系数///
陶瓷纤维复合
模块加热永久线变
炉内低温侧渣球含量导热系数//
化
7.2.2陶瓷纤维模块的加热永久线变化不合格时应重新进行降级处理。
7.2.3产品的验收检验项目见表6。
7.3合格评定规则
7.3.1产品的外观和尺寸检验的最大不合格品数符合规定,同时验收检验项目合格时,判定为合格批。
7.3.2当产品的外观和尺寸检验的最大不合格品数符合规定,加热永久线变化不合格但其他验收检验
项目合格时,按降级检验结果判定为合格批。
7.3.3当产品的外观和尺寸检验的最大不合格品数不符合规定时,允许分拣后重新编批,并按规定的
抽样方案重新抽样检验,重新检验合格的新批为合格批;否则,为不合格批。
7.4合格评定形式
合格评定可采用供货方声明、使用方认定或由第三方认证的形式进行。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8.1包装、标志
产品应用包装箱包装,并采取防潮、防止松动措施。包装箱应按GB/T191规定标明“禁止滚翻”“怕
雨”标志。
8.2运输
运输中应防潮,装卸时应轻拿轻放。
8.3储存
产品应按品种分别放在室内垫高堆放。放置场地应坚实、干燥、平整。
8.4质量证明书
出厂产品应有供方质量部门签发的质量证明书和产品使用说明书,质量证明书应载明供方名称、需
方名称、生产日期、合同号、本文件编号、产品名称、牌号、批号、理化指标及保存期等内容。
5
T/CSTMXXXXX—202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A.1仪器
A.1.1电子天平,分度值0.01g。
A.1.2游标卡尺,测量范围不小于0~500mm,分度值不大于0.02mm。
A.1.3电热干燥箱,能保持110℃±5℃。
A.2试样
随机选取三块试样,将试样在干燥箱中于110℃±5℃干燥至恒量。试样在电热干燥箱中至少干燥1
h,前后两次连续称量之差不大于前一次的0.1%即达到恒量。
A.3尺寸测量
A.3.1宽度(d)和高度(h)
将试样平放在平面上(如图1所示),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宽度,测量点在试样BB1C1C
面对角线(BC1、B1C)距对应角(∠B、∠B1、∠C、∠C1)50mm处,测得4个值,在BB1C1C面正中
心位置测得第5个值,以5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宽度,结果精确到0.1mm。
试样高度的测量,在ABCD面正中心测得第1个值,对角线(AC、BD)距对应角(∠A、∠B、∠
C、∠D)50mm处,测得4个值。以5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m。
A.3.2长度(L)
试样长度的测量,在夹板正中心测得第一个值,夹板对角线(AB1、BA1)上距离对应角(∠A、∠
B、∠B1、∠A1)50mm处测得4个长度值,以5个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mm。
图1陶瓷纤维模块示意图
A.4质量
6
T/CSTMXXXXX-2022
A.4.1将试样在干燥箱中于110℃±5℃干燥至恒量。试样在电热干燥箱中至少干燥1h,前后两次连续
称量之差不大于其前一次的0.1%即达到恒量.
A.4.2称出模块的总质量,含有紧固件的样品,应扣除非陶瓷纤维棉部分的质量。
A.5试验结果
按式(1)计算试样的体积密度。
ρ=6………………(1)
�
式中:�∙�∙ℎ×10
ρ—试样的体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L—试样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d—试样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试样的高度,单位为毫米(mm)
报告3块试样的体积密度单值和算术平均值。
7
T/CSTMXXXXX—202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加热永久线变化的测定方法
B.1设备
B.1.1加热炉,应为氧化性气氛,并能满足B.3的有关要求。
B.1.2测量装置,采用光学仪器,例如工具显微镜,分度值0.01mm;或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
B.1.3热电偶,至少两支。
B.1.4盛放试样用模具,模具由刚玉砖制成,如图2所示。
图2加热永久线变化模具
B.2试样
B.2.1陶瓷纤维折叠块、陶瓷纤维整体普通模块自AA1D1D面取样,高度取样尺寸为DD1高度的一半;
长度(AD方向)取样尺寸为50mm;宽度(DC方向)取样尺寸为25mm。
B.2.2陶瓷纤维整体复合模块低温部分自BB1C1C面取样,取样方式、尺寸按B.2.1的要求进行。高温
部分取样自AA1D1D面取样,高度尺寸为组成复合模块高温部分高度的一半,长度(AD方向)取样尺
寸为50mm;宽度(DC方向)取样尺寸为25mm。
B.2.3陶瓷纤维贴面模块按B.2.2中陶瓷纤维复合模块高温部分取样方式取样。
B.2.4按B.2.1、B.2.2、B.2.3的规定制备试样三块。
B.2.5按A.2的规定干燥试样。
B.3试验步骤
B.3.1准备试样
将制取的试样摆放进模具内,
在每块试样高度中心线上,距顶部、底部10mm处插入铂丝作为标记,如图3所示。
铂丝直径约0.5mm,长度应确保能至少插入到试样厚度的3/4,并有1mm~2mm伸出表面。
8
T/CSTMXXXXX-2022
图3加热永久线变化铂丝放置位置
B.3.2测量
平行于试样边缘测量铂丝之间的距离。用光学仪器进行的测量,精确至0.01mm,作为仲裁方法;用
游标卡尺进行的测量,精确至0.02mm。测量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B.3.3加热
B.3.3.1放置试样
将试样连同模具一起置于炉中,试样间距至少50mm,且距加热元件至少50mm。
B.3.3.2炉温测量和均匀性
至少用两支热电偶测量温度,热电偶端点距试样上表面10mm~20mm。保温期间,热电偶记录的温
差不得大于10℃,其平均温度与试验温度之差也不得大于10℃。
B.3.3.3试验温度
试验温度应是生产厂家声明的制品使用温度,或是由供需双方商定的温度。
B.3.3.4加热方法
将试样放入炉中,按表7所列的加热速率升高炉温。在试验温度±10℃下,保温24h。保温结束后,
炉温在30min内至少下降200℃。
表7慢热法的加热速率
试验温度/℃温度范围/℃加热速率/(℃/min)
室温~低于试验温度505~10
≤1250
最后501~2
室温~12005~10
1250~15001200~低于试验温度502~5
最后501~2
室温~1200<20
>16001200~低于试验温度50<10
最后50<2
B.3.3.4.4试验后试样的测量
试样冷却至室温后,按B.3.2测量铂丝之间的距离。
B.4结果计算
9
T/CSTMXXXXX—2022
计算每块试样的线变化值,以测量铂丝标记之间原始长度的百分率表示。报告试样测量值的平均值,
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
报告试验温度,测量方法,每个试样每个方向加热永久线变化的值和每个试样的平均值。
10
T/CSTMXXXXX-202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导热系数试样制备
C.1设备
C.1.1内径180mm钻盘,钻盘深度≥25mm。
C.1.2切割工具。
C.1.3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C.1.4氧化铝纤维圆环,内径180mm,外径190mm,高度25mm。
C.2试样制备
C.2.1陶瓷纤维折叠块试样制备
不拆除模块的紧固带,取出模块中的塑料管,将模块固定在制样台上,受热面(图4中AA1D1D面)
朝上。在AA1D1D面选取平整,无凹陷凸起等缺陷部位,用钻盘钻取圆盘,用切割工具切出导热圆盘。
C.2.2陶瓷纤维整体普通模块试样制备
不拆除模块的紧固带,取出模块中的塑料管,在AA1D1D面、ABCD面、A1B1C1D1面任一面选取平
整、无凹陷凸起等缺陷且能满足制样尺寸的部位制样,用钻盘钻取圆盘,用切割工具切出导热圆盘。
C.2.3陶瓷纤维整体复合模块试样制备
AA1D1D面为高温面,BB1C1C面为低温面。将模块固定在制样台上,在高温面、低温面分别选取平
整、无凹陷凸起等缺陷的部位,用钻盘钻取圆盘,用切割工具切出导热圆盘。
V.2.4陶瓷纤维贴面模块试样制备
将贴面模块固定在制样台上,受热面朝上,在受热面上选取平整、无凹陷凸起等缺陷部位,用钻盘
钻取圆盘,用切割工具切出。
C.2.5测量试样的组装
将钻取的样品放入氧化铝纤维圆环中。
C.2.5测量试样的厚度
用游标卡尺沿试样边缘每隔120°测量一个厚度值,然后取其平均值,测量厚度精确到0.1mm。
11
T/CSTMXXXXX—202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反弹率的测定
D.1设备
D.1.1测厚仪,由基准板和压板组成,压板压强725Pa±15Pa,压板尺寸100mm×100mm。
D.1.2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保持110℃±5℃。
D.2试样
随机选取试样三块。
D.3厚度测量
将陶瓷纤维模块放置在测厚仪中央,测得值H1,精确至0.1mm。
用测厚仪上的固定杆,将陶瓷纤维模块固定在中心位置,将紧固带去除,模块反弹后,去掉上板,
使用厚度测试仪测量此时模块的正中心厚度H2,精确至0.1mm。。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上板厚度H3,取出底板使用游标卡尺测试其厚度H4.
结果计算
按式(2)计算反弹率R,数值以%表示,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1位小数。
R=×100………………(2)
�2+�3−�1
式中:�1−�3−�4
H1-试样未拆除紧固带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2-试样拆除紧固带,取出上板后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3-上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H4-下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试验结果为3块试样的反弹率单值和算术平均值。
12
T/CSTMXXXXX-2022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外观质量的测定方法
E.1测量工具
E.1.1钢直尺:分度值为1mm。
E.1.2钢卷尺:分度值为1mm。
E.1.3钢直角尺:分度值为1mm,其中一个臂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
E.2试样
随机选取试样三块。
E.3缺棱掉角
用钢直尺或钢卷尺贴靠制品的棱边,测量缺棱掉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见图4,精确
至1mm。测量结果以缺棱掉角在长、宽、厚三个方向投影尺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表示。
图4模块缺棱断角测量方法示意图
13
T/CSTMXXXXX—2022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04)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标准化领域委员会先进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CSTM/FC04/TC01)归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T/CSTMXXXXX-2022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模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陶瓷纤维模块的术语和定义、牌号、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包
装、标志、运输、储存和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和建材等工业窑炉用的陶瓷纤维模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984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5480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GB/T6900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8930耐火材料术语
GB/T21114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
YB/T4130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89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陶瓷纤维模块ceramicfibermodule
制作成窑炉结构部件的陶瓷纤维制品。
4牌号和标记
4.1分类
陶瓷纤维模块按其形态分为陶瓷纤维整体模块、陶瓷纤维折叠模块、陶瓷纤维贴面模块、陶瓷纤维
复合模块四类。
陶瓷纤维模块按其化学成分及分类温度分为六个牌号,括号内字母为化学成分类型标记,见表1。
1
T/CSTMXXXXX—2022
表1陶瓷纤维模块分类温度
牌号分类温度/℃推荐使用温度/℃
普通型(C)1000≤800
标准型(S)1200≤1000
高纯型(P)1250≤1100
高铝型(A)1350≤1200
含锆型(Zr)1400≤1250
氧化铝型(Al)1600≤1400
4.2标记
4.2.1产品标记的组成
产品标记由4部分组成:类型(按照形态分类)、化学成分类型标记、体积密度、尺寸。
4.2.2产品标记的示例
体积密度220kg/m3,长度×宽度×高度为300mm×300mm×190mm的标准型陶瓷纤维折叠模块标
记为:陶瓷纤维折叠模块S-220-300×300×190。
5技术要求
5.1陶瓷纤维模块的物理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陶瓷纤维模块的物理指标
指标
陶瓷纤维陶瓷纤维贴
陶瓷纤维折叠模块陶瓷纤维复合模块
项目整体模块面模块
C、S、P、A、模块高温模块低温
A、ZrAlAl
Zr侧(Al)侧(Zr)
体积密度(不含锚固
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10~+15
件)/(kg/m3)
渣球含量
≤18≤2≤18
(Φ>0.212mm)/(%)
加热永久线变化(分类
≥-4≥-1.5≥-4
温度×24h)/(%)
导热系数(平均
≤0.165≤0.200≤0.165
500℃)/(W/(m.K))
反弹率/(%)≥10/≥10
5.2陶瓷纤维模块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T/CSTMXXXXX-2022
表3陶瓷纤维模块的化学成分
指标
陶瓷纤
陶瓷纤维整
陶瓷纤维折叠模块维贴面陶瓷纤维复合模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企业用人合同范本
- 产权商用租房合同范本
- 养殖出售合同范例
- 劳动合同兼职合同范例
- 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或建议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履约验收标准范本
- 专利交易中介服务合同范本
- 公众号收购合同范例
- 足浴店劳动合同范本
- 豆制品供货合同范本
- GB/T 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
- GB/T 3860-2009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 股票基础知识(入市必读)-PPT
- 雅思阅读题型与技巧课件
- 招商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 公文与公文写作课件
- 车削成形面和表面修饰加工课件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word版)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