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1页
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2页
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3页
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4页
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指导教师:班级:消防班学号:姓名:设计资料1.题号:可变荷载8.4kN/m3,楼盖尺寸2.某多层厂房的楼盖建筑平面尺寸见图1,其中楼梯间在建筑平面外;3.楼面做20mm厚的水泥砂浆,板底15mm石灰砂浆,见图2;4.外墙采用MU7.5的普通烧结粘土砖,M2.5的混合沙浆眠砖砌筑,墙宽240mm,壁柱尺寸统一取370×370mm。内框架柱网尺寸6600×6000mm,内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柱的尺寸统一采用300×300mm。板在外墙上搁置长度统一取120mm,次梁在外墙上搁置长度统一取240mm,主梁在外墙上搁置长度统一取360mm。板厚,次梁和主梁的截面尺寸先根据经验确定,然后由计算进行调整;5.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梁纵向受力钢筋为Ⅱ级,其余为Ⅰ级;6.钢筋混凝土容重γ=25kN/m3,水泥砂浆容重γ=20kN/m3,石灰砂浆容重γ=16kN/m3;图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L166006600660066006600600060006000L2240240240240图2楼盖做法详图一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根据给出的平面尺寸,确定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故主梁跨度为B=6600mm;次梁跨度为A=6600m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B/3=2200mm。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1。图1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二构件截面尺寸选择(注:以下尺寸单位凡未注明者,均为mm)1、板按照跨高比条件,要求连续单向板厚h≥L/30(L为板的短向跨长),此时h≥73mm。对工业楼面而言,板厚不应小于70,故取板厚h=80mm。2、次梁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8~/12=6600/18~6600/12=367~550mm,考虑到楼盖可变荷载较大。故选取h=500mm,并取截面宽度b=200mm。3、主梁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5~/10=6600/15~6600/10=440~660,故选取h=650mm,并取截面宽度b=300mm。三板的设计计算1、荷载板的恒荷载标准值gk: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顶棚混合砂浆抹灰15mm厚=2.64kN/m2取恒荷载分项系数1.2,恒荷载设计值g=1.2×2.64=3.17kN/m2而本设计中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8.4kN/m2,该值大于4kN/m2,故取活荷载分项系数1.3,则板的活荷载设计值q=1.3×8.4=10.92kN/m2板荷载设计值g+q=3.17+10.92=14.09kN/m22、计算简图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取为120,而次梁截面宽度b=20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设计,则计算跨度为边跨近似取2100mm中间跨跨度相差小于10%,按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b=1000mm;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图2板的计算简图3、板的弯矩设计值对①~②及⑤~⑥的板带,由于梁和板均搁置在外墙上,所以其弯矩系数为:-1/16;边跨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离端第二跨跨中:1/16;中间支座:-1/14;中间跨跨中:1/16.弯矩设计值,故4、板的配筋计算由于活载较大,因此选用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假定纵向钢筋直径d=10mm,由板厚h=80mm,则截面有效高度;板宽1000mm。C30混凝土,,;选用HPB300钢筋,。板配筋计算过程列于表-1。表-1板的配筋计算截面位置A1BC2弯矩设计值()-3.885.64-5.64-4.0253.520.0780.1160.116<0.350.08150.0709<0.35计算配筋:(mm2)248369369250225实际配筋(mm2)Φ8@200A=251Φ8/10@170,A=379Φ8/10@170,A=379Φ8@200A=251Φ6/8@170,A=231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内力重分布原则;A/bh=231/1000*80=0.288%此值大于,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5.钢筋长度计算①.分布钢筋:板厚80mm,分布钢筋。共45块板,板长=6600mm,净跨=6600-300=6300mm,伸入长度=300/2=150mm,Ⅰ级钢180度弯钩弯起长度=6.25d=38mm,钢筋长度=6300+2*150+2*38=6676mm。②.跨中钢筋:第1跨:共10块板,板宽=2200mm,净跨=2200-200=2000mm,伸入长度=100mm,Ⅰ级钢180度弯起长度=6.25d=50mm8/63mm10,钢筋长度:8=2300mm,10=2326mm。中间跨:共35块板,数据同上,钢筋长度=2300mm。③.A支座计算得到单侧长度=460mm,取500mm,钢筋长度=500+100+2*60=760mm。同理,B支座单侧长度=500mm,钢筋长度=500*2+200+2*60=1320mm。同理,C支座单侧长度=500mm,钢筋长度=500*2+200+2*60=1320mm。四次梁的设计计算次梁按考虑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按照从属面积的有关规定,可不考虑活荷载的折减。1.荷载设计值1)次梁的恒荷载设计值:=1\*GB3①由已选定的次梁截面尺寸b及h,可得次梁的自重为(其中b,h均以m计)=2\*GB3②板传永久荷载(gk为板上荷载)近似取7kN/m小计:2)次梁的活荷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次梁的荷载设计值2.次梁的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a=240mm,主梁截面尺寸b×h=300mm×650mm,则次梁的计算跨度为边跨;中间跨;各跨跨度相差小于10%,按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简图见图3。3.内力设计值由表可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1)弯矩设计值2)剪力设计值根据各支座处剪力系数,有4.承载力计算取,则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受压翼缘宽度为A/3=2200,B/3=2200,中较小值,故取。C30混凝土,,,,;纵向钢筋选用HRB335钢筋,T形截面的判别:由前面计算结果可知T形梁为第Ⅰ类T形梁计算过程列表如下(表2)表2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位置A1B2C弯矩设计值(kN.m)-58.14699.68-126.8683.21-95.100.099<0.350.0280.205<0.350.0230.170<0.35(mm2)438720909591780实配钢筋(根数规格)(mm2)2φ185093φ187632φ18+2φ169113φ166032φ18+2φ16911注:1.在计算跨中截面时,取b=bf,,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内力重分布原则;此值大于,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钢筋计算:①.A支座负钢筋:共10根L1次梁。全梁通长配置2φ18,次梁配置钢筋全长=33000+2*240-2*35=33410mm,HRB335钢筋最长9000mm,钢筋搭接长度按照300mm计算。两侧90度锚固,基本锚固长度=529mm,,因此单根梁所需钢筋长度=2*(3*9000+8246)=70492mm。(2φ18)B、C支座负钢筋:采用钢筋2φ16,经计算得支座两侧需加钢筋2100mm,钢筋按照135度折弯锚固,折弯锚固长度=5d=80mm。因此所需单根钢筋长度=2*2100+300+2*80=4660mm,单根梁需要长度=8*4660=37280mm。(2φ16)②.第1跨钢筋:采钢筋3φ18,在B支座底与跨中钢筋3φ18搭接,搭接长度300mm。两端135度折弯锚固。钢筋长度=6600+200+300+2*5d=7280mm。单根梁需要长度=2*3*7280=43680mm。(3φ18)中间跨钢筋:采用钢筋3φ16,在B支座底与第1跨钢筋3φ18搭接,搭接长度为300mm。两端135度折弯锚固,钢筋长度=3*6600+3*300+2*5d=20860,钢筋不连续需要两处搭接,则修正后长度=20860+600=21460。单根梁需要长度=3*21460=64380mm。(3φ16)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1\*GB3①截面尺寸验算因为所以按照下式验截面尺寸满足要求.=2\*GB3②配箍计算采用φ6双肢箍,且不考虑弯起钢筋抗剪。计算B左侧截面。由计算可得箍筋间距: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小20%。调整箍筋间距:。截面高度300~500的梁,最大箍筋间距200mm最后取值s=160mm。为方便施工,间距沿梁长不变。验算配箍率如下: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箍率下限为:实际配箍率,满足要求。箍筋长度计算:由于箍筋135度弯钩,箍筋长度==1324mm,所需箍筋个数n=5*6300/160+1=198个。(φ6@160)、主梁的设计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承受次梁传下的集中荷载及主梁自重。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化为集中荷载。1.荷载设计值1)主梁的恒荷载设计值G:=1\*GB3①由已选定的主梁截面尺寸b及h,可得主梁的自重设计值(带两侧粉刷)=2\*GB3②次梁传下G22)主梁的活荷载设计值QG和Q作用在主次梁相交处的支座位置.2.计算简图主梁端部支承在240mm砖墙上,支承长度a=360mm;中间支承在300mm×300mm的混凝土柱上.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时,计算跨度可取支座中心线间距离.本设计按连续梁进行,且为等跨度,计算跨度l0=6600;计算简图见图4。图4主梁的计算简图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1)弯矩设计值弯矩式中系数由附表6-2查得。2)剪力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式中系数由附表6-2查得3)弯矩和剪力包络图根据结构对称性及荷载作用特点,可变荷载分为三种情况。①:第1、3跨有可变荷载,第2跨无可变荷载。如图5:图5第①种情况由附表6-2知,支座B、C弯矩为:在第一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与前面计算的接近)在第二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作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②第1、2跨有可变荷载,第3跨没有可变荷载。如图6:图6第②种情况第一跨内:在第一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何在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在第二跨内:。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作为基线,作、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一个集中荷载和第二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分别为:③第2跨有可变荷载,第1、3跨没有可变荷载如图7图7第③种情况第2跨两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为: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弯矩包络图如图8所示:图8弯矩包络图4)承载力计算主梁采用C30混凝土,,,,;纵向钢筋选用HRB335钢筋,。=1\*GB3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跨内按照T形截面计算,因跨内设有间距小于主梁间距的次梁,翼缘宽度按照和中较小值确定,取。主梁混凝土保护层以及跨内界面有效高度计算同次梁。支座截面因存在板、次梁、主梁上部钢筋的较差重叠,截面有效高度计算方法有所不同。板混凝土保护层15mm,板上部纵筋10mm、次梁上部纵筋直径20mm。假定主梁上部纵筋直径25mm,则一排钢筋时取590mm;两排钢筋时,。纵向手里钢筋除B截面以及边跨跨中截面需要2排外,其余均1排。跨内截面经判别均为第一类T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b×h=300mm×650mm。B支座边弯矩设计值-457.8。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见表3。表3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位置1B22(-)弯矩设计值(kN.m)423.55-457.8211.12-106.260.0530.3780.0040.077(mm2)27473021248675实配钢筋(根数规格)(mm2)6φ2529458φ2230412φ143082φ22760注:1.在计算跨中截面时,正弯矩取b=bf,,负弯矩取b.=2\*GB3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GB2⑴截面尺寸验算,因为,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截面尺寸满足要求。=2\*GB2⑵计算腹筋(仅考虑箍筋)采用φ8双肢箍,且不考虑弯起钢筋抗剪。计算B左侧截面。由计算可得箍筋间距:取验算配箍率如下: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箍率下限为:实际配箍率,满足要求。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次梁传来的集中力,,附加箍筋布置范围取附加箍筋φ8@200双肢箍,则在长度s内可布置附加箍筋排数排。由,满足要求。因主梁高度,需要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现每侧配置2φ14,构造钢筋配箍φ8@400。,满足要求。主梁钢筋截断说明:主梁纵向钢筋的弯起和切断需要按照弯矩包络图确定。底部纵向钢筋全部深入支座,不配置弯起钢筋,所以仅需确定B支座上部钢筋的切断点。材料图如图8。将B支座①、③、④号钢筋按照钢筋面积比确定各自抵抗弯矩,如①号筋(2φ22,)抵抗弯矩为:=。147.8钢筋的充分利用点和不需要点的位置可按照几何关系求得。第一批截断④号筋(4φ25),因截断点位于受拉区,距离该钢筋充分利用点距离应大于;截断点距离该钢筋不需要点的距离应大于和20d=500mm。④号筋阶段点距离B支座中心线距离:按照第一个条件为1842mm;按第二个条件745+775=1520mm,由第一个条件控制。同理,右侧可推得,见材料图。③号筋的截断位置同理确定。由计算表可知,跨中最大负弯矩将①号筋贯通,可承受负弯矩,满足要求。主梁钢筋长度计算:①号筋长度:①号筋贯通全梁,全梁长19800mm+240mm,共4根主梁。1号筋锚固折弯长度=0.6*22*29.3=386.76mm,因此①号筋全长=20040-2c+2*386.76=mm,单根梁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