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名称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纵一路(一期)为秀山县纵一路中的其中一段,项目位于本次设计道路北起渝秀大道,顺接规划纵一路,向南分别经过规划道路一(城市支路)、规划道路二(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三(城市支路),南侧终点与现状学府大道(城市主干道)相交。道路全长773.987m(设计范围K0+017.306~K0+791.29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采用6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44m(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2车道),同时在人行动两侧设置10m的绿化带,道路全线无平曲线。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合同2.2采用的规范、标准(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2)《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5)《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6)《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7)《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DBJ50/T-276-2017)(8)《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3)《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14)《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15)《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6)《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17)《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18)《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9)国标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20)《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21)《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2016年)(22)《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2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4)《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5)《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26)《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2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28)《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修订版)(29)《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16)(3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3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32)《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3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3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35)《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未达到的海绵指标,需落实到具体项目或者地块,保证其他项目设计纳入考虑。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下一步落实具体项目或者地块。(2)生物滞留带大样图1-1剖面和溢流井标高有误,挡水堰间距应根据蓄水度、道路坡度计算确定。平面图上需标注挡水堰和加高挡水堰位置和桩号等信息。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大样图,重新计算挡水堰间距,在平面图上标注挡水堰位置及桩号。2023年09月06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下发《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秀山县郭园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秀建初设批复[2023]12号)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本工程在海绵城市方面完全参照初设执行。4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情况秀山地处渝东南褶皱带的盆周山地外侧,属云贵高原东北角的武陵山脉南段。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脉由西南向东北依次平行排列,并向东南倾斜,中部是广阔的山间平坝。既有山势巍峨的危岩奇峰和顶部平缓而四面悬崖的“山盖”,又有四周群山环抱、山上层层叠嶂、中间地势开阔类似三角形的盆地;既有山峦起伏、状如奔马的低山丘陵,又有两峰对峙、溪流穿行的峡谷槽地。秀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气候主要受高空西北环流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团的控制和影响,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不足、降雨充沛集中、伏旱明显等特征。根据气象资料分析,秀山县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350.1mm,年降雨量呈增加趋势,暴雨主要集中在4~10月,开始期最早为4月11日,出现在1998年,结束期最晚为10月31日,出现在1962年。最大暴雨日降雨量出现在1996年7月14日,达到209.5mm。秀山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冬春多寒潮,但无严寒,极端最低气温-8.5℃(1974年1月8日),夏季无酷暑,但多伏旱,常有暴雨,最高气温39.6℃(1976年7月25日)。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两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工程区原始地貌属构造溶蚀侵蚀河谷地貌,拟建工程沿线地形整体起伏不大,地势较为平坦,地面呈宽缓的沟槽及丘坡相间分布。现状地貌绝大部分已经过人工改造,受人类活动改造为居住区和道路。拟建工程沿线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路线沿线最高点高程371.5m,最低点高程347.3m,相对高差约24.2m,地形坡角约5~36°,局部为陡坎。人类活动较多,原始地形、地貌较少,现状地形起伏不大,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土层主要为素填土以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排水管网渗漏,无统一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根据地下水在土层、岩石中赋存条件,将场区地下水分为松散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5上位规划简述本次设计执行上位规划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重庆市秀山县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6设计目标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小于3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65%;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当道路两侧路侧带宽度占路幅宽度大于等于40%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道路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不低于50%。道路路侧带宽度比及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序号道路名称路侧带宽度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秀山县纵一路5075本次设计道路道路LID控制指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道路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7设计原则(1)尽量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不满足时应建议超标部分雨水进入周边地块或海绵专项设施中进行指标分解。(2)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生物滞留带负责收集其自身和车行道可控范围内路面上的降雨,人行道透水铺装负责收集透水铺装面积上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8设计方案8.1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I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透水铺装○●◎◎○●◎◎√—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高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高中80-90—绿色屋顶○○◎◎○●◎◎√—高中70-80好下沉式绿地○●◎◎○●◎◎√—低低—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低低—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中低70-95好渗透塘○●◎◎○●◎◎—√中中70-80一般渗井○●◎◎○●◎◎√√低低——湿塘●○●◎○●●◎—√高中50-80好雨水湿地●○●●○●●●√√高中50-80好蓄水池●○◎◎○●◎◎—√高中80-90—雨水罐●○◎◎○●◎◎√—低低80-90—调节塘○○●◎○○●◎—√高中—一般调节池○○●○○○●○—√高中——转输型植草沟◎○○◎●◎○◎√—低低35-90一般干式植草沟○●○◎●●○◎√—低低35-90好湿式植草沟○○○●●○○●√—中低—好渗管/渠○◎○○●◎○◎√—中中35-70—植被缓冲带○○○●—○○●√—低低50-75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低中40-60—人工土壤渗滤●○○●—○○◎—√高中75-95好注:1●——强◎——较强○——弱或很小;2SS去除率数据来自美国流域保护中心(CenterForWatershedProtection,CWP)的研究数据。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用地类型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渗透技术透水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储存技术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技术调节塘●◎●◎调节池◎◎◎○转输技术转输型植草沟●●●◎干式植草沟●●●◎湿式植草沟●●●◎渗管/渠●●●○截污净化技术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注:●——宜选用◎——可选用○——不宜选用。道路LID设施的主要功能依次是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雨水径流峰值、减少径流产量,本次设计在保证行人通行基础空间基础上,经综合比选,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铺装这两种LID设施。8.2设计思路(1)生物滞留带在斑马线处设置人行开口供行人通行,公交停车港处不布置生物滞留带。(2)采用路缘石豁口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及道路交叉口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传统雨水口(转弯处以转弯段及直圆点5m范围内按照雨水口布置原则进行布置)。(3)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按如下原则采用防渗措施: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4)纵坡小于7%的道路两旁宜设置生物滞留带,并应采用相应措施,保证生物滞留带有效雨水控制容积。(5)人行道至少保证2m及以上的人行通道宽度。(6)除雨水系统外的其他管网设施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需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其他管网因渗水造成的不利影响。(7)道路LID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8.3总体控制指标计算本次设计选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和人行道透水铺装这两种LID设施,本次设计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计算如下:纵一路海绵建设指标计算表下垫面类型面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SS受控区域受控车行道1742390.00%85%77%生物滞留带156090.00%85%77%人行道透水铺装738685.00%85%72%绿化带1478480%85%68%未受控区域未受控车行道133160%0%0%合计5446964.61%55%注:生物滞留设施面积已扣除树池和路灯处回填范围面积。经计算,秀山县纵一路设计道路总面积42576m2,设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0.30%,设计雨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为51%。纵一路(渝秀大道至学府大道段)道路不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要求。根据分析,纵一路道路由于公交车港及交叉路口限制,未受控区域较多,受控区域指标已提升至90%,因此,继续提升指标无意义,未达标道路由末端海绵设施及区域整体指标平衡。8.4生物滞留带8.4.1原理道路雨水经过雨水豁口流入沉砂井后经沉砂井雨水箅溢出,流经经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下渗、缓冲,净化径流,缓排雨水,当雨水量超过生物滞留带的容量时,经溢流雨水口溢流排到现状雨水系统。道路雨水系统收集示意图8.4.2平面布置本次设计在人行道靠近路缘石一侧新建1.5m宽生物滞留带。8.4.3纵断面布置纵一路道路纵坡小于7%,道路两旁宜设置生物滞留带,并应采用相应措施,保证生物滞留带有效雨水控制容积。8.4.4竖向布置生物滞留设施带最小深度:H=H1+H2+H3+H4+H5式中:H1—为了满足灌木生长需求,最小种植土厚度取50cm;H2—设计持水区深度,取30cm;H3—砂滤层厚度,取10cm;H4—卵石层厚度,取40cm;H5—超高,雨水豁口与最高持水区高差,10cm。生物滞留带竖向布置示意图8.4.5设计计算(1)生物滞留带设计计算①生物滞留带设计进水量海绵城市径流控制指标设计调蓄量(容积法):V=10Hs(ΨA+A0)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Hs——设计降雨量,mm,按照年有效径流控制率90%计,取39.0mm;Ψ——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按照用地性质加权取值;A—车行道可控部分汇水区域面积,m2;A0—滞留带直接接受降雨的面积,m2。②生物滞留带设计计算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Vs=V-Wp式中:Vs——生物滞留带的设计有效调蓄容积;(本次设计将设施顶部蓄水空间作为有效调蓄容积,设施结构内部的介质主要是作为雨水的过滤和缓排作用层)Wp——渗透量,m3;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渗透设施的渗透量按照下式(达西定律)计算:Wp=αKJAsts式中:α—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本次设计取0.8;K—平均渗透系数,m/s,本次设计取5×10-6m/s;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1.0;As—有效渗透面积,m2;ts—渗透时间(s),取值2h。③纵一路道路生物滞留带控制容积计算道路LID设施控制容积计算表下垫面类型下垫面面积(㎡)雨量径流系数设施面积(㎡)折减系数蓄水深度(m)有效调蓄容积(m³)下渗量(m³)设施控制容积(m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mm)所需控制容积(m³)排空时间(h)受控车行道174230.90生物滞留带15600.850.30624.044.9668.990%39.0592.320.8生物滞留带15601.00合计189830.91由于生物滞留带设施控制容积668.9m³≥所需控制容积592.3m³,因此本次设计生物滞留带能有效控制车行道及生物滞留带85%的雨水径流。(2)雨水豁口设计①水深h路缘石拦水带构成了浅三角形形式,如图所示。对于浅三角形沟的水力计算采用修正的曼宁公式来计算泄水能力(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m³/s)式中:n——曼宁粗糙系数,粗糙沥青路面取0.016;i1、i2——道路横坡和纵坡。②雨水豁口泄水流量计算路缘石豁口为倒梯形侧向进水,进水状况类似于侧堰,可按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由于侧孔前的水深是沿纵向变化的,其误差用系数K修正:(L/s)式中:B——路缘石豁口宽度(m);K——修正系数,取0.52;h——侧孔前水深(m)。本设计B=0.5m,L=5m,雨水豁口泄流量均为设计流量的1.5~3倍,满足要求。(3)溢流口过流能力校核①暴雨强度秀山区暴雨强度如下式:式中:P——设计重现期(a),取5年;t——降雨历时,取10min。②设计降雨量设计降雨量采用如下所示公式计算:Q=qψF式中:Q——设计降雨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ψ——流量径流系数。③溢流口按非淹没流宽顶堰堰流公式计算。(m3/s)式中,雨水过流能力为设计流量的1.5~3倍,本次设计取N=2。m——流量系数;b——雨水口宽度(m);h——堰前水头(m)。根据设计要求,每隔30m设计一座检查井。本次溢流口为每30m一个,设置于生物滞留带内。④道路溢流口过流能力校核溢流口泄水能力>50L/s,单个溢流口50年一遇情况下,进水量为3个立箅式雨水口进水量,由后续计算为3Qmax=3x17L/s=41L/s,溢流口泄水能力大于3倍设计进水能力,满足进水要求。道路溢流口过流能力校核表服务面积(㎡)下垫面类型下垫面面积(㎡)流量径流系数综合流量径流系数设计暴雨强度(L/s/公顷)设计总降雨量(L/s)溢流口数量(个)单个溢流口计算流量(L/s)单个溢流口设计流量(L/s)单个溢流口过流能力(L/s)26369受控车行道174230.900.77300.0056533172650人行道透水铺装73860.40生物滞留带15601.00经校核,溢流口过流能力(50L/s)满足设计流量(17L/s)1.5-3倍。⑤溢流管过流能力校核采用d300HDPE管作为溢流雨水口连接管,接入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坡度1%。设计流量3Qmax=41L/s<溢流管过流能力42.64L/s,满足泄水要求。(4)排空时间校核式中t0-排空时间,h;Wp—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m3);A0—生物滞留带面积,m2;K—平均渗透系数,m/s;生物滞留带蓄水深度0.30m和渗透系数7×10-6m/s计算,排空时间约为20.8h,满足要求。8.4.6其他附属设施(1)种植土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当种植草本植物时≥400mm,灌木≥500mm,乔木≥1000mm。种植土厚度为500mm,渗透系数K≥6.5×10-6m/s。(2)砂滤层砂滤层厚度为100mm,采用中粗砂,渗透系数K≥10-5m/s。(3)卵石层卵石层厚度为400mm,卵石直径采用30~50mm,渗透系数K≥10-5m/s。(4)透水土工布生物滞留带的种植土、砂滤层、砾石层之间应使用透水土工布隔开,规格为300g/m2。(5)透水盲管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路面坡度,盲管底部距离砾石层最底部50mm,材质采用PE管。透水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001~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生物滞留带内选用DN150透水盲管,人行道透水铺装选用DN50透水盲管。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孔隙率≥2%,孔隙间距≤10cm,孔径≥16mm。透水盲管每隔30m左右接入雨水溢流口中。(6)防渗膜防渗膜的布置均采用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栅相协调。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土工防渗膜,规格4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7)路缘石雨水豁口每隔5m布置路缘石雨水豁口,进水豁口应低于沥青路面5cm,并将豁口前沥青路面适当下凹L×B=50×15cm。路缘石雨水豁口做法详见大样图。(8)挡水堰、碎石阻隔带生物滞留带每隔43m设置一处挡水堰,挡水堰长度同生物滞留带净宽,宽度0.15m,采用C20混凝土现浇。(9)雨水溢流口生物滞留带每隔30m左右布置一处雨水溢流口,当雨水检查井布置于生物滞留带时,将雨水检查井设置为圆形雨水溢流口,无雨水检查井时布置圆形雨水溢流口。雨水溢流口通过d300溢流管接入附近的雨水检查井,溢流管坡度i=0.01。溢流口按高于生物滞留带种植土表面最底150mm设计。铸铁溢流口为成品,采用铸铁材料,满足《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标准要求,承载等级满足轻型井盖强度要求。圆形雨水溢流口最大过流量为50L/s,做法详见大样图。溢流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砼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接口采用柔性接口,承插连接,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品必须符合《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要求。(10)水位观察管生物滞留带每隔50m左右设置水位观察管,水位观察管顶端的高度应高于生物滞留带的溢流高度。水位观察管采用穿孔塑料管,底端和砾石层底部齐平,顶部加盖。(11)管网防水处理位于生物滞留带内的污水检查井需对井身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布置路灯手孔井及灯杆的2米范围两侧用防渗膜隔开。路灯电缆护管交接处应密封连接,防止渗水。如电力井或电力排管位于生物滞留带内,应将该处生物滞留带做成路基填平至人行道顶面高度,保证电力井或电力排管位于生物滞留带防渗膜以外,并对电力井或电力排管外壁做防水处理。综合管网构筑物外壁防水做法可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Ⅲ级防水考虑。(12)其他生物滞留设施应保证周围车道路基、管廊基础正常使用和边坡的稳定。8.5人行道透水铺装(1)人行道路面结构本次设计遵循海绵城市理念,人行道采用透水水泥铺装。人行道透水铺装形式需结合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与建筑功能、特殊的景观要求进行综合功能导向性设计,采用彩色或带有图案的整体透水混凝土。本项目人行道结构设计如下:C30红色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厚9cmC20透水混凝土厚15cm级配碎石垫层15cm两布一膜土工防渗膜碾压密实路基透水铺装的耐磨性的磨坑长度(不应大于35MM)、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5.3.2条。透水铺装的强度应满足《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5.3.5条、《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3.2.5条。(2)透水面层本工程采用C30红色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面层,厚度9cm。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预拌混凝土,不得现场搅拌水泥混凝土,其原材料及混合料的质量要求、生产及运输应符合重庆市现行规范的规定。(3)基层基层类型可根据地区资源差异选择透水粒料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渗透系数不应小于2×10-2cm/s,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b.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2.36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可按下表采用。c.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09.54.752.36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17~718~160~7本次设计选用基层为15cm厚C20透水混凝土。(4)垫层本次设计垫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级配碎石需满足下述所列级配碎石材料的要求,碎石级配可按照下表采用,垫层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控制,不能低于95%。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配碎石可用于土质均匀,承裁能力较好的土基。b.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c.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级配可按下表采用。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26.519.013.29.54.752.3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6)土基a.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b.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的要求。(7)排水设计a.透水铺装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b.对人行道全幅敷设透水砖段,路面内部雨水通过PE多孔盲管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盲管管径DN50,每隔15m布置一处横向盲管。c.人行道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同人行道横坡坡度。盲管周围应包裹透水土工布,规格300g/m2,垂直渗透系数0.001~1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d.透水纵向盲管沿路缘石敷设,横向盲管每隔15m左右连接竖向盲管,纵向盲管就近进入雨水管网系统。连接不同横向盲管的纵向盲管相互断开。超过设计降雨强度下雨水通过地面径流进入道路雨水口排放。e.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本地2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下,持续降雨60min,路面不产生径流的透(储、排)水要求,《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3.0.4条。(8)路基防水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土工防渗膜,规格400g/m2,断裂强度≥8.0kN/m,CBR顶破强力≥1.4kN,耐净静水压0.4MPa。8.6管道和构筑物抗震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ag=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Ⅱ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第2.4.3、第6.2.1条及6.2.9条要求:(1)同一结构单元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2)埋地管道应采用延性良好的管材或沿线设置柔性连接措施。(3)装配式结构的连接构造,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要求。(4)管道与构筑物或固定设备连接时,应采用柔性连接构造。(5)地下或半地下砌体结构,砖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块石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6)盛水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7)在穿管的墙体或基础上应设置套管,穿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应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8)当穿越的管道与墙体或基础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连接装置。9植物设计9.1施工组织与实施根据施工任务量、施工要求、预算项目的具体定额等组织施工技术力量、安排施工计划。熟读图纸、熟记规范、准备好施工机械、工具以及花草树木、肥料等原材料,做好施工的前期工作。按工程主管单位的要求、施工期限、合同规定等按设计图和园林规范依实组织具体施工。9.2具体施工及要求9.2.1绿化地平整、清理(1)种植地表应按实际场地情况,一般未特殊设计之地形,坡度可定在3.0%~0.5%平整绿化地面至设计坡度要求,同时清除碎石及杂草杂物;平整要顺地形和周围环境,斜坡形等,以利于场地内的排水。(2)所有靠路边、路牙沿线50~100cm宽内的绿地或花池地面应低于路边、道牙或花池4cm,并在地面处理时将地面水引至生物滞留带。(3)花池地形横断面为中间高、斜向两边;坡度为5.0%,靠花池两侧的土应低于道牙3cm,减少水土流进人行道。9.2.2绿地种植土质要求(1)PH值为5.5~7.5间壤土,疏松;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如果PH值超过范围过大或过小,应对人为的进行改良。(2)种植土深要求:草地大于30cm;花灌木要求大于50cm;乔木则要求在种植土球周有大于80cm的合格土层,若受现场地物条件限制,可依实与质监单位商定。(3)种植层须与地下层连接,无水泥板、石层等隔断层,以保持土壤毛细管、液体、气体的上下贯通。草地要求土深15cm内的土无任何方向上大于1cm的杂物石块少于3%;花树木要求土深内的土任何方向上大于3cm的杂物石块少于5%。(4)在耕翻中,若发现土质不符合要求,必须换合格土。换土后应压实,使密实度达80%以上,以免因沉降产生坑洼。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项次项目植被类型土层厚度(cm)检验方法1一般栽植乔木胸径≥20cm≥180挖样洞,观察或尺量检查胸径<20cm≥150(深根)≥100(浅根)灌木大、中灌木、大藤本≥90小灌木、宿风花卉、小藤本≥40棕榈类棕榈类≥90竹类大径≥80中、小径≥50草坪、花卉、草本地被≥302设施顶面绿化乔木≥80灌木≥45草坪、花卉、草本地被≥159.2.3种植区现有土壤不适宜种植时,将表面换为种植土,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应符合下表规定9.2.4基肥针对城市土壤的性质较差,对植物种植的影响,,施工时对各种花草树木均应施足基肥,以弥补绿地土壤肥力不足,改良土壤或适当整加弱酸措施,弱化土壤碱性,以使花草树木恢复生长后能尽快见效。设计施工可用下列常用的基肥。垃圾堆烧肥:利用垃圾焚烧厂生产的垃圾堆烧肥过筛,且充分沤熟后施用;堆沤蘑菇肥:为蘑菇生产厂生产蘑菇后的种植基质废料掺入3-5%的过磷酸钙堆沤、充分腐熟后的基肥。塘泥:为鱼塘沉积涂泥、经晒干后、结构良好的优质泥块,含丰富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肥料元素,捣成碎块(在任何方向直径3~5cm间)施用。其它基肥或有机肥作基肥必须经该工程主管单位同意后施用,用量依实而定。9.2.5苗木规格指标(1)高度:为苗木种植时自然或人工修剪后的高度,单位CM。要求乔木尽量保留顶端生长点。表中所列示的花树木高度范围内,应每种高度都有,并结合植物造景进行高低错落搭配。路树高差不大于50CM,且枝下分枝高度高差小于50CM,力求列植后整齐划一。(2)胸径:为所种植乔木离地面1.3M处的平均直径,表中规定为上限和下限,种植时最小不能小于表列下限,最大不能超过上限3CM(主景树可达5CM)。(3)冠幅(CM):为种植时花树木经常规处理后,交叉垂直二个方向上的平均树冠直径。在保证花树木能移植成活和满足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花树木原有冠幅,利于绿化尽快见效。(4)如苗木为假植苗或容器苗,可在保证苗木正常移植成活和迅速生长的前提下,依实确定所带土球规格,土球高度依花树木的根系分布情况按实确定。对苗木规格中列明种植容器类型者,可在保证苗木质量的前提下,按如下顺序确定:指定盆苗则用盆苗,指定袋苗则用袋苗、亦可用盆苗;指定假植苗可用盆苗、袋苗;指定地苗则用盆苗、袋苗、假植苗。依此类推,反之则不行。(5)冠高:为保证绿化效果,体现花树木形体美,要求花树木应有与树高成一定比例的冠高(即树冠最低分枝至树顶高度)。自然配植的景观树冠越高越饱满越好。棕榈科植物等特形景观树应留自然生长状态下之完整冠幅。(6)要求施工单位认真选苗和对苗木进行前期技术处理,以保证苗木符合设计要求。9.2.6定点放线按施工平面图所标具体尺寸定点放线;如为不规则造型,应用方格网法及图中比例尺寸定点放线。图中未标明尺寸的种植,按图比例依实放线定点。要求定点放线准确,符合设计要求。9.2.7挖穴按设计的土球规格,以"当地的园林建筑绿化工程预算定额"所定挖穴规格标准施工验收。9.2.8种植(1)种植时首先检查各种植点的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足够的基肥、基肥是否与泥土充分拌匀等。底肥与土球底要避免基肥与根系的直接接触,种植时应铺放一层约10cm厚没有拌肥的干净植土。(2)花树木种植:按园林绿化常规方法施工,要求基肥应与碎土充分混匀;成列的乔木应成一直线,并按种植苗木的自然高依次排列;自然点植的花草树木应自然种植,高低错落有致。种植花树木的种植土应击碎分层捣实,使根系与土充分接触,最后用木棍插实起土圈、淋足定根水,扶固树木。大乔木移植应注意新种植点树木的东西南北朝向最好能与原苗木培植点的朝向相同,并讲究大乔木种植的其他方法,以保证大苗移植成活率。(3)草坪设计种植的绿地地面土质必须符合土质要求,清净杂物,平整至所需坡度,均匀撒施基肥,与土拌匀,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方法种植。(4)所有垂直绿化植物应选择有3-4跟分枝,枝叶丰满、可塑性强的植株,植时应牵引固定。(5)其它草本植物按常规种植方法种植,要求种植后修整冠型,体现设计效果;种植土深度应依种品种确定挖深深度,并混入基肥种植。(6)为保证施工能充分体现植物造景,要求施工种植时应有的放矢,依设计认真培植:对孤植树。应利于突出其最佳数姿;对自然丛植树,应高低搭配有致,反映树丛的自然生长景观;对林植树,应注意不同种间的共生共荣,体现密林景致;对密植花木,应小心冠冠之间的连接、错落和裸土的覆盖,显示群植的最佳绿化效果。(7)特别强调一点是:因整个工程可能分几个阶段施工,在分段衔接处应注意相互间的种植衔接,以使整体绿化连成一体,顾全大局。成就初期效果。(8)生物滞留设施内的植物,应优先选择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9)当植物根系有可能刺穿防渗层时,应设置保护层。(10)水湿生植物栽檀地的土塘质量不良时,应更换合格的栽植土,使用的栽植土和肥料不得污染水源。(11)水湿生植物的病虫毒防治应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严禁药物污染水源。9.2.9树木根茎中心至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一下规定树木根茎中心至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m)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名称距乔木根茎中心距离距灌木根茎中心距离低于2m的围墙1.00.7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2.00.50通信管道1.51.00给水管道(管线)1.51.00雨水管道(管线)1.51.00污水管道(管线)1.51.00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9.2.10修剪整形花草树木种植时,因种植前修剪主要是为运输和减少水分损失等而进行的,种植后,应考虑植物造景以及植物基本形态重新进行修剪造型,去掉阴枝、病残枝等,并对剪口作处理。使花草树木种植后的初始冠型既能体现初期效果,又有利于将来形成优美冠形,达成设计目的和最终效果。9.2.11路行道树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一下要求道路行道树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m)检验状况最小距离线路电压3kV以下3kV~10kV3kV~66kV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最小垂直距离1.01.53.0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最小水平距离1.02.03.59.2.12施工现场清理种植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清理施工现场四周的施工杂物,维护施工中因不慎破坏的道路设施,保证道路及施工现场整洁,体现文明施工。9.2.13植物运输施工图解10维护与管理生物滞留沟中植物定植后,为了保证其良好运行,需要进行建植后养护和日常维护。建植后的养护措施:(1)当植物定植后,为了阻止杂草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板结而导致土壤渗透性下降,需要给生态沟内覆盖5cm左右的覆盖物,最好选择高密度的材料,比如松树杆、木头屑片和碎木材。(2)雨水较大,流速较快,容易侵蚀生态沟床底,将少许石块、卵石放在沉砂井周边,能有效降低径流系数,防止生态沟床底的侵蚀。(3)最初几周每隔1d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日常维护措施:(1)应及时补种修剪植物、清除杂草;(2)进水口不能有效收集汇水面径流雨水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