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高中实验美术课程实践_第1页
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高中实验美术课程实践_第2页
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高中实验美术课程实践_第3页
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高中实验美术课程实践_第4页
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高中实验美术课程实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呼唤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素养导向日益凸显,国家提出对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更高要求。上海市紫竹园中学的实验美术课程能较好地发挥美术在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方面的独特优势。课程依托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展开,引导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各学科知识,并用美术的方式对研究成果予以表达。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学习新知—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感受美术设计与未来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养成创新精神,进而落实创新素养的培育。[关键词]创新素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验美术课程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和发展,培育能适应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高级,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阶段着力培育学生包含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等在内的创新素养,可以为学生之后进入大学开始更专业的学习发展和进行更综合的创新实践奠定基础,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创新素养的形成需要依赖的因素较多,绝非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可以做到,因此需要各学科相互整合、协同参与。美术学科以其特有的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能自然地融入其他学科,在整合各学科素养、实施创新素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培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学科的这个优势,上海市紫竹园中学开发了“实验美术”课程,它是一种与传统美术种类和单一美术形式不同的、多维度的新型美术形式。课程从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需求出发,摒弃单纯技能训练、突破普通审美鉴赏,鼓励更多地尝试、创新和融合,也包括方法和思想的可视化呈现,因而具备“实验”的属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一、课程开发背景我国基础教育正由“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向“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体系”转变。《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对高中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市紫竹园中学作为一所美术特色高中,多年来始终坚持美育发展道路。依托时代发展和上海城市建设的要求、适应徐汇创新高地的地域特点,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美术创意能力的培养,在开发综合创新课程、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实验美术”课程便是一次合理利用美育优势、符合学校“美创”特色发展需求的积极实践探索。课程将实践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统一,以“用美好的设计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为切入点,因而需要运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而高中阶段,学生思维的自主意识增强,更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思辨能力也得到提高,这个时期也更适合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一个真实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素养,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产生整体理解;同时需要运用美术的学科素养,形成艺术化的项目成果,最终落实对创新素养的培育。这就是学校实验美术课程的设计理念(见图1)。二、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一)课程目标课程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将美术运用于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数智化的设计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用美术的方式对研究成果予以表达;在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学习新知—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感受艺术设计和未来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养成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美术特有育人功能,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促成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育生活化、个性化、社会化、全面化的综合型美术创意人才的教育目的。(二)课程内容围绕课程目标,将内容主要分为寻找问题、创意设计、展示交流三大板块,每个板块设置了相应的主要任务、学习活动和阶段核心能力表现,形成有层次的教育目标(见表1)。(三)课程实施1.准备阶段—提出问题基于真实情境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课程实施内容的第一部分便是提出问题。教师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大主题,引导学生将目光从校园扩展到社会,关注社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接着由学生经过多角度的信息收集,发现并提出可以进行探究的问题,如独居老人健康监控和就医困难、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等等。能否提出高質量的问题本身也是学习能力和探究深入程度的一种体现,其中还需要运用观察、倾听、收集和处理信息等能力。问题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2.执行阶段—自主探究在活动的执行阶段,同学们分组围绕选题进行持续探索,运用思辨逻辑尝试对真实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同学们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处理数据、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案;再运用头脑风暴等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多角度的讨论分析、优化调整;之后将筛选后的方案用美术的方式予以表达。整个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跨学科自主探究的部分较多,会遇到很多困难。为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教师须提供引导探究过程、记录阶段成果,以及技术辅助、资源应用等学习支架。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发挥美术设计方面的特长,并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将创意思维和科技素养相结合、与美术实践相结合,用擅长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对未来的美好创想,并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3.收尾阶段—形成成果实验美术课程的项目成果是整合性的,它的呈现形式可以涵盖绘画、影像、装置、可视化报告等多种形式,也可以是这些形式的综合呈现。这些成果需要体现出学生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和如何运用跨学科素养解决问题的。除了形成可视化的成果之外,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养成反思的习惯,强化计划先行、团队合作、知识产权与科学严谨的规则意识,并能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基于课程的实践探索带来的新的理解。三、课程评价原则设计科学的评价是保障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作为指向素养培育的课程评价,在制定评价时主要考虑了如何判断学生的表现,以及如何对学生成果进行量化。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主要秉持以下两个原则。1.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和最终的成果同样重要,科学的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只看重考试或考核的结果。既然我们的课程是依托项目化学习展开的,而项目化学习具有过程性的特征,因而评价的过程性内容必不可少。因而我们采用了教师评价(见表2)、小组互评(见表3)和组内自评(见表4)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及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原则,并通过评价节点的设置,评价分别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展开,这样就比较好地促进学生认真完成每个探究的环节。教师评价中设置了A、B、C三个层次的评价标准,其中A级难度最大,需要学生更专注的学习态度和更多的精力投入;B级难度中等,符合大多数学生适宜完成的标准;C级的难度低,如仅达到C级,则学习的效果和能力达成度较低。小组之间的互评作为优化设计环节的内容之一,位于探究活动进行的中间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的改造思路、创意亮点和项目过程、研究进度等进行阐述,其他组的同学们在倾听后以对项目提出优化建议为目的,展开评价并填写评价单,相互交流意见建议。在活动的收尾阶段,同学们回顾整个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结合阶段性的评价,对自己和组员进行合理自评。2.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的原则此外,每次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学习的环节上也会略有不同,就需要设置动态的评价节点和评价内容。我们采取了由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的原则,每次都由学生参与到对自我和同伴如何评价的标准制定中,或对评价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融入感,也会对评价标准更加了解,能更好地运用评价标准指导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四、课程思考与启发(一)在跨学科的真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创意思维创意思维很难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去习得。我们在课程中搭建具有学科融合特征的问题情境,这些真实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却因为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与学生的生活或情感密切相关,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引发学生去主动解决它的兴趣。以“智慧新城我来建”的探究活动为例,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五大新城”规划建设,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推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建设智慧型的未来城区。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十分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的课题,更与我们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怎样合理的设计,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使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整体优化、凸显特色、提升吸引力呢?想要完成这样的设计,必须了解政策、地理、环境、人文、科技等等多方面的相关信息。何为“智慧型”城区?如何“合理配置”?居民真实的生活诉求和痛点又在哪里?一连串的真实问题推动学生进行调研和思考,投入对周边待发展区域的设想规划中去,参与到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计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更具学科融合性的设计方案,并反复推敲,设计更好地表达方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就这样在问题的引导和推动下,达到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目的。(二)在项目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而对问题进行解决过程,需要多方位的实践和探索,除了运用既有知識技能,还要准备学习解决困难所需的新知。参与课程的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道基本的美术设计方法,能较为熟练地绘制设计草图、并运用特定软件进一步完善设计的表达之外,还需要具有搜集信息以及逻辑思辨的能力。但这仍然不够,当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现实的困难,如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历史问题等等,就必须运用相应学科的知识技能去进行解决。如果发现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足以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自发进行相关的学习。这样从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学习新知—解决困难的过程,就形成了深入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各个环节不断的相互推动,有时还会形成碰撞和冲突,能够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析和挖掘。在“智慧新城”的主题探究活动中,为达成创新的目标,同学们经历合作中的讨论、冲突、思维交流、观点碰撞,运用语言、文字、绘画、模型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对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主动尝试用更直观、更突出重点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对问题的探索、设计与解决,都在项目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并凝练出创新的素养,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三)在素养的转化与迁移中养成创新精神在运用新知完成特定任务或问题后,课程最终目的要让学生产生深度的理解,能够将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迁移和转化。当再次遇到新的、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时,也能主动运用类似的方法去进行思考和设计,合理利用已有资源、主动学习所需新知,进而解决问题,将知识能力内化为创新素养。课程中的问题情境,来源可以是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