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吉林市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教育部规定中学生两种整本必读书,一为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为社会学名著《乡土中国》。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可以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昏昏欲睡的中华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脉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来人类城市化进程中滋生的全方位优越感、都市无条件崇拜心理以及现代化傲慢和当代极度自负的心态。将两本书相比较,《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试举两个与笔者有关的例子。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在老家务农为生的六爸从来勤俭,过日子细致,种地不惜力,一天到晚,不是在地里干活,就是在去干活或收工的路上,他对自己所务庄稼十分爱惜,他的庄稼也仿佛总比别人的长势好。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邻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养牛户称谢不已。——这就是“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它土,却不愚。六爸的事,让我想起张岱《快园道古》记载的明朝故事——南阳李文达大父家种棉花,载卖湖湘。有三商交值三百两讫,忽邸舍失火烧罄。三商穷蹙,几欲自尽。公慰之曰:“汝货未及船,尚为我物。物失值存,我应还汝,汝若失此货本,何以为生?”即悉还之。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三位客商欲哭无泪,难受得都想自杀。李贤的祖父找到三位客商说:你们的船还没有离岸,发生火灾,棉花还算我的,我应该把钱还给你们。你们没有了这些本钱,拿什么生活?将货款全部退给客商。李贤(1408—1466)字元德,明朝邓州人。1433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即宰相,正一品)。曾先后辅佐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宪宗五朝四位皇帝,人称五朝元老,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率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李文达或李阁老。第二个例子还是今年秋季老家受灾玉米地的事。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霉烂,满目狼藉,简直无法收。但农民会坚持想办法收。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所值。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但农民绝不那么干,非要眼睁睁明明白白做这个亏本的事。平时过日子仔仔细细、斤斤计较的农民,却丝毫不计算这个成本与付出,为什么?你问他们,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撂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这就是质朴的农村人,他们只凭这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就践行着孔子的话:“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钱穆先生说,用温情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温情的滋生,需要丰沛的生命去感受事物,与天地精神共往来。这一切必然来自“格物致知”的自觉,“格物致知”使人良心得以发现,良心发现,为人做事,即便是普通乡土之人,也自然契合“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价值,此正“道不远人”之谓也。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良知属性的温情,才是真正的敬诚之情。那种带着乡土的馨香的情怀,是提升人整体生命质量和高度的情怀。(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整体世俗价值有所偏失,而要求学生阅读《红楼梦》和《乡土中国》,有助于找到文化血脉之本。B.“它土,却不愚”,作者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借此表现以六爸为代表的乡土百姓虽然遭受苦难但是仍然质朴守信的美好品格。C.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认为平时过日子斤斤计较的农民,不顾亏本地坚持收玉米,是因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D.“格物致知”使人在为人做事时不违背良心,可以丰沛个体的生命,还可提升人类整体的生命质量,符合“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一百多年的人类城市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城市文化不断崛起而乡土文化不断式微的过程。B.“以青秫悉数卖与邻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作者刻意强调交易过程的结束,意在暗示如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六爸不退钱也无可非议。C.“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引用孔子的话赞美农民坚持收玉米之事,说明作者认同农村人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D.从作者所讲述的两个例子来看,现在的乡土社会虽然不断遭受冲击,但是仍然保留着许多乡土文化属性,这些都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资源。3.下列选自《乡土中国》中的片段,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本色》)B.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家族》)C.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礼治秩序》)D.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地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血缘和地缘》)4.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请简要分析其用意。5.作者在叙述老家玉米地受灾的两个例子时,采用了不同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C2.C3.A4.(1)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知,超越功利;(2)表明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3)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从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5.(1)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如“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等有文言特色;(2)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如“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等用白话表达,直白自然;(3)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是因为害怕被别人批评而坚持这样去做”错误。结合“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撂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分析,可知,怕被批评是农民的想法,不是作者的想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说明作者认同农村人的做事原则,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错误。结合“收玉米所付出的人工还不算,光是其他投入,也远大于玉米所值。因此从价值利害计,明显绝对划不来。如果计价值利害,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分析可知,作者的态度是应该功利些,不应该收受灾的玉米,知道农民坚持收玉米的原因后,引用孔子的话,只是对农民代代相传的朴素自觉的肯定,没有“提倡”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超越功利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中列举“六爸今年有数亩玉米,以青秣悉数卖与邻村养牛户作饲料,交易毕。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六爸找到养牛户,将钱悉数退回,说:这地收不成了,还算我的,不能让你吃亏”和李贤祖父的事,观点是说中国人讲究诚信,说明中国人为人做事依据良知,超越功利。A.西洋人的论据论证的是中国人讲诚信的特点,可放在李贤事例之后,作为论据。B.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乡土社会下,夫妇之间日常的生活状态,与中国人的诚信、良知无关;C.举例房东老太太给孩子用土方治病的事例,论证乡土社会世代相传的传统很有效,与诚信、良知无关;D.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为了说明在乡土社会中,馈赠的方式过于复杂,便采用了“街集”的方式,与诚信、良知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整个文章主要列举了农民的两次受灾之后的表现,来论证中国老百姓有良知、质朴的特点,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之后记述了《快园道古》中的明朝故事,议古论今,丰富论据,共同论证了中国乡土文化中存在的相同的文化基因:为人做事依据良知,超越功利;作者认为让学生读《乡土中国》很好,因为《乡土中国》更难让一些患有现代城市病的学者及习惯了鄙视乡村、厌弃乡土、嘲讽乡愁的读者理解,能够让中国青年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因此讲了两个农民受灾的事件,在此之后,列举了《快园道古》中李贤祖父的事这是明朝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之事,这表明良知这一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不曾断绝,为提倡更好地挖掘和延续这一文化基因、重拾乡土文化的主张提供依据;结合“此故事被归入‘盛德部’。是说,明朝南阳邓州人李贤的祖父种棉花,将棉花运到南方去卖。与三位客商买主交易完毕,当天晚上就发生了火灾,将棉花烧成了灰……将货款全部退给客商”“李贤……为官清廉正直,政绩率著,是明朝文官中难得的治世良臣。死后谥‘文达’,人称李文达或李阁老”可知,故事中李贤祖父的行为对李贤有积极影响,从而肯定了李贤祖父的“盛德”,作者借此也间接肯定了六爸行为的重要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结合“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次日,大雨至,十数日不断,村庄田地遂为水淹,无法收割”等语言分析可知,前一个例子语言古典雅致,具有文言特色。结合“我们村玉米地全被淹了,玉米泡在积水里,无法收获,眼看倒卧霉烂”“就应该不收,让它烂下去,等水干了再收拾整理种别的”“他们很诧异:不收?那咋能行!地撂荒在那里,难看得很,路上过来过去的人见了,骂哩!说这是谁家烂货什儿的,不像个正经过日子人”分析可知,后一个例子语言质朴直白自然。综合来看,全文语言亦文亦白的语言,契合文本内容,使行文自然,让文章更显摇曳之美,读起来不觉乏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看花看水,其实看山何永康①四川洪雅县的瓦屋山,与我居住的城市并不太远,但多年来总无缘涉足,只给了一个念想。不过,这念想不断发酵,待某一时辰到了,像种子一样就会萌芽、长叶、开花、结果。终于,我来到了瓦屋山。②到瓦屋山之前,我对其没有多少直观印象,吸引我的是“瓦屋”这个山名。和其他名山大川如华山、恒山、梅里雪山要么华美、要么深邃、要么奇异的名字相比,“瓦屋”二字土得掉渣,却也让人感到亲切,很容易就会想起乡下老家,想起乡下老家低矮的瓦屋,以及屋后依靠的山,屋前照临的水,还有屋内相濡以沫的人。③到了瓦屋山下,我仍然对其没有多少直观印象,连续几天阴雨,浓厚的雨雾把它的面目遮掩得严严实实。既然远观不到瓦屋山的宏观形态,那就进山里去吧,深入腹地,融入其间,充当一次披蓑戴笠的山民,或者化为依存于山的某一株树、某一棵草、某一只穿云破雾的飞鸟,反倒可以与山更为亲近,更能清晰地辨识山的肌理,感觉山的脉动,倾听山的呼吸。当然不免会微观一些,但微观也是“观”,若干微观的总和不就是洋洋大观吗?④雨雾中目光受阻,正好可以慢慢地、细细地品评眼前和身边的事物,譬如花木。瓦屋山植被茂密,花木繁多,最有名的当是杜鹃花。这个时候,正是花事最盛的时节,大红、淡粉、杏黄、雪青、乳白等竞相争艳,如霞如锦,如铺如盖……杜鹃花到处都有,像瓦屋山这样的巨大规模和非凡气派却鲜见。我素来对花花草草没有兴趣,但瓦屋山的杜鹃花让我摒弃偏见,我不能对她熟视无睹。⑤说到杜鹃花,自然会想起一种叫杜鹃的鸟,想起杜鹃鸟滴血染红杜鹃花的传说,也会想起鉴湖女侠秋瑾“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的诗句来。作为知识女性,她的生命就像繁开怒放的杜鹃花;作为仁人志士,她又是血沃大地的杜鹃鸟。瓦屋山鸟类很多,有常见的鸟儿,也有珍稀鸟类,但我没有看见杜鹃鸟,莫非瓦屋山的杜鹃鸟已经全部幻化为杜鹃花了?⑥没有见到杜鹃鸟,但可以睹花思鸟。感觉到花就是杜鹃鸟的羽翅,万籁俱寂时,还会隐隐约约听到冥冥之中杜鹃鸟的鸣叫。正好应了王维的吟咏:“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这诗也是瓦屋山的写照——有高接云天的水杉为伴,身边有绽放的杜鹃花簇拥,有从意念之中掠过的杜鹃鸟,有夜雨,当然,更有百重泉。⑦泉,最先是以声音的形态呈现的。雨雾弥漫,看不到耸峙的山峰,但可以凭借听力感受瓦屋山的巍峨险峻与逶迤延绵。泉声从高处传来,可感山之高;泉声从远处传来,可感山之大。这既像中国画“意到笔不到”的高妙手法,又像“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美人情状。前人描述飞泉,多用“白练高挂”四字,这无疑是一个庸常的比喻,但拿来状喻瓦屋山的泉,却最为准确最为贴切。可不是吗?一条条比云雾更白更亮的缟素在高处横空出世,舞动一番后,便一叠一叠地飞流直下,跌入翻卷的云雾中并与之融为一体。走得近了,泉声逐渐地磅礴起来,有雷霆万钧之势。再走近一点,瓦屋山弄出的响动就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了。这气象、气派、气势,我只在黄河壶口感受过一次。此刻,泉就不再是轻歌曼舞的流泉,而成了汹涌澎湃的瀑布,成了一群脱缰的野马和追逐马群的猛虎。⑧瓦屋山瀑布特点鲜明。一是落差极大;二是水量丰沛,水质清冽,并且还是瀑布群——山中有泉眼108处,形成的瀑布有72条之多,它们或近或远地陪伴你,为你高歌或低吟,让你不冷清不寂寞;三是都有美丽的名字,这归功于前辈文人。走过“蝴蝶瀑布”,你会产生飞的欲望;走过鸳鸯池下的“鸳溪瀑布”和“鸯溪瀑布”,你会感到情爱的流淌无处不有;而当你来到“浴仙瀑布”时,你或许已飘飘欲仙了。⑨看花也罢,看水也罢,实质还是在看山,都是在瓦屋山奇特的地形中行走,不,是如昆虫在一个屋顶爬行,也不,是在一片片青瓦上爬行。拔地而起的方形平台是屋脊,山路是瓦槽,泉水是顺着瓦槽滴下的雨水,而茂密的林木则是瓦上年深日久的苔藓……⑩我一直在想,在一座山里面,花充当了什么角色,是神,还是仙?是缥缈在梦乡幻境中的精灵,还是世外桃源村姑发间的点缀?水又充当了什么角色,是山的亮点、是山的灵魂,还是滔滔不绝讲述大山神秘往事的银发老者?⑪是的,瓦屋山的过去悠远而神秘。作为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多舛的命运——或因宗教冲突而殿倾堂颓、香火熄灭,或为统治者不容而被封山数度。历史晦暗而沉重,瓦屋山有一种苦涩的沉郁。好在有绚丽的花,在浓涂淡抹中,以明媚之色块中和;好在有烂漫的水,以欢腾之水珠,浇瓦屋山心中之块垒。⑫如今的瓦屋山渡尽劫波,以全新的姿容进入中华名山的序列。花就是瓦屋的笑颜,水就是瓦屋的欢歌。花与水,既是山里的天然绝配,又是山中永远的主角。故而,在我看来,初识的瓦屋,就是花水瓦屋。⑬离开瓦屋山返程的时候,天放晴了。透过车窗,终于看到了云雾缭绕的瓦屋山雄姿,看到既像房顶又像桌子的巨大高山平台。不免再次勾起我淡淡的乡情来。老家也有瓦屋,也有杜鹃花,也有山泉,这或许就是我一到瓦屋山就有回到老家感觉的缘故吧。在我看来,瓦屋山是可以体验乡情的山,也是可以找回乡愁的山。⑭车向前奔驰,瓦屋山退在了后面,我只能凭窗回望。回望,其实是在回望“家山”,也是在回味瓦屋山的那花那水。花与水,业已成为大地上的美好事物,被收纳入记忆的储库,凡俗的日子便会释放出粲然之光,平静的生活也就有了流动与倾泻之美……(节选自《解放日报》2023年12月18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作者叙写虽然所居城市距离瓦屋山并不太远,但总无缘涉足,只留下念想,为下文写到瓦屋山去蓄势。B.文章第②③两段,作者均述及自己对瓦屋山“没有多少直观印象”,虽然所涉时间节点不同,但原因却是相同的。C.文章中作者认为瓦屋山杜鹃花鲜见的巨大规模和非凡气派,让素来对花草没有兴趣的自己摒弃了对杜鹃花的偏见。D.文章第⑪段回顾瓦屋山的过去,突出其命运多舛,而瓦屋山的花和水助其消解“苦涩的沉郁”,丰富了文章内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把秋瑾比喻为杜鹃花和杜鹃鸟,前者突出了她作为知识女性具有的牺牲精神;后者彰显她作为仁人志士的风华正茂。B.文中多处使用对比,如将“瓦屋”这个山名与名山大川华美、深邃、奇异的名字对比,突出其土得掉渣却也亲切的特点。C.文章善用联想,如第⑥段由杜鹃花联想到杜鹃鸟,联想到王维的诗,由诗中的雨联想眼前的雨和百重泉,自然转入下文。D.最后一段看似闲笔其实不然:结构上,一来一去,首尾呼应;内容上,突出回望“家山”,回味游览瓦屋山收获的启示。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以“看花看水,其实看山”为题的用意。9.散文,素有“美文”之称,请结合文章从描写之美、意境之美、情理之美三个角度加以赏析。【答案】6.B7.A8.①“看花看水,其实看山”是本文的主题,文章的选材都围绕着这个主题。②标明行文脉络,本文先写看花、再写看水、最后写看山而兴的情感。③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作者在游览时所体悟到的乡愁及生活的感悟。9.描写之美:文中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瓦屋山的花美、水美、山的含蕴美。意境之美: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花、水、山相结合,构建出一幅绚丽、明媚、烂漫的灵动画卷,营造出清新、别致的意境。哲理之美:作者通过对瓦屋山美景的描述,表达了人在生活中记住美好事物就能使平淡的生活变得多彩的哲理感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但原因却是相同的”错,第②段的原因是瓦屋山的名字土得掉渣;第③段的原因是浓厚的雨雾使作者看不到瓦屋山的宏观形态,只能微观的感知。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前者突出了她作为知识女性具有的牺牲精神;后者彰显她作为仁人志士的风华正茂”错,根据“作为知识女性,她的生命就像繁开怒放的杜鹃花;作为仁人志士,她又是血沃大地的杜鹃鸟”可知,应是“前者彰显她作为知识女性的风华正茂;后者突出了她作为仁人志士的牺牲精神”。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看花看水,其实看山”,这一题目将我们引领至一个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世界,富有哲理意味,这个题目也是本文的主题。本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紧密围绕这一主题而选择,在对花、水的描绘与对山的体悟中,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与启迪。这个题目使得行文脉络更为清晰,作者在文中“看花也罢,看水也罢,实质还是在看山”,是先写杜鹃花,次写山泉、瀑布水,再写由山而得的感悟;行文也就是按照题目中的“看花——看水——看山”的顺序展开的。全文以“看花看水,其实看山”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世界。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美景,更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描写之美:在文中,作者如同一位细腻的画家,运用比喻的笔触,将瓦屋山的杜鹃花描绘得繁开怒放,璀璨夺目;有风华正茂的美丽高雅形态,也有着仁人志士般的奉献精神,色彩斑斓。而水则有着雷霆万钧、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如临仙境。写山,则通过拟人的手法,被赋悠远而神秘,它静静地记录着历史、勾连起作者的乡愁及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含蕴之美。意境之美: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花、水、山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一幅绚丽多姿、明媚动人的灵动画卷。这幅画卷中,花朵如诗如画,水波荡漾,山峦起伏,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别具一格的仙境。这样的意境不仅让人流连忘返,更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秘。哲理之美:作者通过对瓦屋山美景的细致描述,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感悟。他告诉我们,生活中虽然充满了平淡与琐碎,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记忆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能使平淡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正是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哲理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①斩捕首虏过当②。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③。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④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注】①赴利:逐取功名,特指上阵杀敌。②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③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④传:驿车。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善骑射A为B剽姚校尉C与轻勇骑D八百E直弃大军F数百里赴利G斩捕H首虏过当。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后成为官职名。《出师表》中的“尚书”“长史”也是古代官职名。B.“得酋涂王”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得”意思不同。C.“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与“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两句中的“遇”意思相同。D.“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与“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军功显赫,勇冠全军,他被汉武帝器重封为冠军侯。B.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要逃亡的八千人。C.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兵法。”D.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为他修建的坟墓,外形就像他生前作战过的祁连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14.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答案】10.ACG11.C12.B13.(1)单于对浑邪王非常恼怒,因为他统领西部而多次被骠骑军击破,以致损失了几万人。(2)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怀念皇上的恩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14.有气敢任就是有气魄,果敢有决断的意思。①霍去病率领八百名骑兵,离开大军,深入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②他骁勇善战,有胆识,面对浑邪王的偏将们不降而欲逃跑时,他立即深入敌军腹地,斩杀了想逃跑的人;③他有家国情怀,不重个人私利,有强烈的责任感,武帝为他修建府第,他说匈奴还没有消灭,不考虑自己的小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担任剽姚校尉,他同八百名轻捷勇敢的骑兵,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结果他们所斩杀的敌兵数量超过了他们的损失。“骑射”作“善”的宾语,其后面断开,即在A处断开;“剽姚校尉”官职名,作“为”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其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八百”作“轻勇骑”的定语,定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数百里”修饰“直弃大军”,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的目的是“赴利”,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其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故选AC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得到;/必须。句意:俘获酋涂王。/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C.错误。意思不同。碰到,引申为建功;/接触。句意:但是汉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我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D.正确。见面;/被。句意:骠骑将军霍去病纵马疾驰入浑邪王的军营,与浑邪王相见。/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不料浑邪王反悔”错误。由原文“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可知,不是浑邪王反悔,而是他的副将反悔。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数”,多次;“为……所”,被动句;“亡”,损失。(2)“董”,督察;“振”,通“震”,威吓;“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貌”,表面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有气敢任”可以理解为“有勇气,有气魄,果敢任气有决断,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有担当”等意思。“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可看出霍去病骁勇善战、身先士卒,率领八百名骑兵,离开大军,深入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可看出霍去病果敢决断,胆识过人,深入敌腹,面对浑邪王的偏将们不降而欲逃跑时,斩杀了想逃跑的人;“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回答,可看出他具有家国情怀,不重个人享受,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感,武帝为他修建府第,他说匈奴还没有消灭,不考虑自己的小家。参考译文:这一年,霍去病十八岁,受到武帝宠爱,当了皇帝的侍中。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担任剽姚校尉,他同八百名轻捷勇敢的骑兵,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结果他们所斩杀的敌兵数量超过了他们的损失。于是皇上说:“剽姚校尉霍去病杀敌很多,在全国两次属第一,划定一千六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在元狩二年春天,皇帝命冠军侯霍去病做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击匈奴,有军功。这年夏天,骠骑将军出了北地后,越过居延海,到达祁连山,捕获了很多敌人。天子说:“骠骑将军率领部人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俘获酋涂王,以及二千五百投降的士卒,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骠骑将军常常带着一批壮士冲锋在前,他的部队也很幸运,从来没有陷入过困境。但是汉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因此,霍去病的地位日渐获得皇上亲信和尊贵。这年秋天,单于对浑邪王非常恼怒,因为他统领西部而多次被骠骑军击破,以致损失了几万人。单于很生气,想下令杀掉浑邪王。浑邪王等商量想投降汉朝,派人先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就在这时,大行令李息率领士兵准备在黄河边上筑城,得到浑邪王使臣的消息后,快马急速向武帝报告。皇帝听说后,担心他们是诈降而实际是想趁机偷袭边境,便派骠骑将军率兵前往迎接他们。骠骑将军渡过黄河后,与浑邪王的部众遥遥相望。浑邪王的副将们见到汉军后,很多人不想投降,想要逃跑。骠骑将军霍去病纵马疾驰入浑邪王的军营,与浑邪王相见,将其部下中想要逃跑的八千人斩杀,又遣送浑邪王一人乘传车到皇上的住地,令其部众全部渡过黄河,投降的有四万多人,号称十万人。到达长安后,武帝赏赐他们数十万。骠骑将军为人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有气魄,敢做敢为。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为他修盖府第,让骠骑将军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无心考虑私家的事情。”从此以后,武帝更加重用和喜爱骠骑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在元狩六年就去世了。天子很悲伤,发动属国的玄甲军,排列阵势,从长安直至茂陵,为他修建的墓冢像祁连山。(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陈著有约泛溪篷,游画图中。沙鸥引入翠重重。认取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瓮醅①灰芋雪泥菘②。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注】①醅:酒。②菘:白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沙鸥自在飞翔,引着词人渐入山水深处;“翠重重”描绘出景色的层次和色彩。B.词的上片写得颇为轻灵,泛舟溪上,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亦含隐逸之趣。C.“衰翁”指年老男子,词人以哀伤口吻称呼自己与友人,颇有年华不再的感叹。D.“瓮醅灰芋雪泥菘”写出词人与老友享用薄酒蔬菜的愉悦,气氛融洽,画面温馨。16.请简要赏析“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答案】15.C16.①意象优美。“梅花”“桃李”“春风”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②意蕴丰富。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还寄寓着对春天的期盼。③心境旷达。词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哀伤”“年华不再的感叹”皆不准确。“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写出两位老友内心的洒脱与旷达。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①意象优美。选择了“梅花”“桃李”“春风”等美好的意象,描写春风桃李,梅花飞过,意境优美。②意蕴丰富。“梅花飞过”写初春之景,“桃李春风”就是盛春的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还寄寓着对春天的美好期盼。③心境旷达。以春风桃李,梅花飞过作结,以景结情,词人用动景含蓄表达了词人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生命变迁的感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后追问老师道:“____________?”孔子解释道:“____________。”(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统治者治理国家须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②.亦各言其志也已矣③.有善始者实繁④.能克终者盖寡⑤.昔闻洞庭水⑥.今上岳阳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已、克、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战略思想,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主张,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从而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百舸争流长治久安深谋远虑不可胜数B.百废待兴政通人和深谋远虑不可胜数C.百废待兴政通人和高瞻远瞩不胜枚举D.百舸争流长治久安高瞻远瞩不胜枚举1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B.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C.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D.“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变形记》)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D19.A20.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此处是说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可以开创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的局面,再结合横线后“奋楫争先”,此处应选用成语“百舸争流”。第二处:长治久安:指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政通人和:政治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此处是说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战略任务”,应选用成语“长治久安”。第三处: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根据横线后“的判断”可以推断不能选“深谋远虑”,因为“深谋远虑”就包含“判断”的意思,应选用成语“高瞻远瞩”。第四处:不可胜数:尽。数:计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也作“不可胜计”。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此处是说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太多了,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应选用成语“不胜枚举”。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引号里的内容属于文件,引号应该修改为书名号。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提高了……战斗力,……解决了……的问题”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应是先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高战斗力的结果,故应改为“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不足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二“缺乏不足”成分重复赘余,“缺乏”或“不足”应删去其中一个。(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联网把人或各种物品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或者提供相应服务。通俗地说,它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系统一般分为感控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设备感知环境和物体的信息;网络层将感控层收集的数据通过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技术进行传输;处理层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应用层则根据处理层提供的信息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具体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应用层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应用系统、物联网可视化等,它们使物体具有服务和创新的能力,是建立物联网的目的和意义。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环境、医疗、安全等领域。例如,工业物联网可通过在工厂中部署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优化和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农业物联网可通过在农田中安装土壤、气象、水质等传感器,__________③__________,以提高农业生产力。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根据材料内容,给“物联网”下定义。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90个字。【答案】21.①感控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②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③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调控/监测作物的生长条件22.示例: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人或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的网络。【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上文对物联网的分层表述,此处是说“感控层”的功能,“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设备感知环境和物体的信息”说的是采集数据,应填:感控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②此处位于段首,具有总括性,“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环境、医疗、安全等领域”说的是物联网应用广泛,应填: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③前面“在农田中安装土壤、气象、水质等传感器”,是说农业上用传感器对作物进行监测或调控,应填: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调控/监测作物的生长条件。【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下定义的能力。首先分析“物联网”的属概念,它是一种网络系统。再筛选“物联网”的特点:根据“把人或各种物品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概括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人或各种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根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概括出“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根据“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概括出“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最后用一个单句形式表述为:物联网是一种……的网络。注意表述内容的连贯和衔接,符合逻辑。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年轻书法家谭桥获得最高奖。几位颇有水平的书法家在予以好评的同时,也表明了这幅获奖作品的草法(书写技巧和规则)有些“难以辨认”。相比其他易认的字体,草书的确难以辨认,但它还要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挖掘机拆迁安全协议书
- 《水分析化学》重点笔记
-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期中模拟检测卷(1-3单元)(含答案)
- 气体储存技术新进展
- 高考数学复习:三角函数的概念与三角公式应用
-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做账实操
- 2024年煤层气(煤田)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期中模拟卷【18-19章】
- 公司生产设备购买合同(3篇)
-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 0324心脏瓣膜病课件
- 2020年1月自考00804金融法二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看花识草辨药材(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小班语言《两片树叶》课件
- 头疗专业知识和话术课件
- 毛泽东诗词鉴赏
- (高清版)DZT 0426-2023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中国经济增长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龙井营销方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护理
-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