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探究进展综述7000字】_第1页
【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探究进展综述7000字】_第2页
【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探究进展综述7000字】_第3页
【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探究进展综述7000字】_第4页
【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探究进展综述7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摘要:痔疮是常见肛肠科病种,但因其发病疼痛、反复发作、难以痊愈,大多数患者会选择手术治疗替代保守治疗。术后常伴有疼痛水肿、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加重围术期的负性情绪,导致术后不易恢复。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本文对痔疮手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痔疮手术的并发症。发现痔疮术后并发症存在术后便秘和术后尿潴留等问题,针对中医护理在术后便秘治疗中的应用,本文对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饮食干预、情志护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于术后尿潴留中医护理方面,提出了艾灸穴位、中药热敷、针刺穴位等相关综述,以期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医护理;痔疮;术后并发症;综述目录TOC\o"1-3"\h\u26816一、前言 18172二、痔疮手术及并发症 111295(一)痔疮手术概述 128433(二)痔疮术后并发症 2147331.术后便秘 25922.术后尿潴留 23.小结2三、18639术后便秘的中医护理应用 21703(一)穴位按摩 332275(二)穴位敷贴 45672(三)饮食干预 424399(四)情志护理 527222四、术后尿潴留的中医护理应用 51470(一)艾灸穴位 628220(二)中药热敷 629714(三)针刺穴位 75711五、总结 832589参考文献: 9一、前言痔疮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压力增大、多食油腻食物、久站久坐等,痔疮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痔疮严重者可伴有疼痛、出血,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已成为都市人群的备受困扰的问题之一。《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医宗金鉴》也曾指出该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密切关系,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燥热内结伤阴,引发大便干结,强行用力排便加重肛门负担,形成痔核。而现代外科对于痔的认知和古代先人不谋而合。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常见的多发性肛肠疾病,其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结构、便秘、运动、遗传等因素有关[1]。痔疮发作时常有疼痛、便血、痔核脱出等情况,且会反复发作,造成病程延长,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导致疾病更不易痊愈。大多数患者会选用手术治疗来代替保守治疗。但术后伴有切口出血、疼痛水肿、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加重患者在围术期的负面情绪,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主动配合也不利于术后恢复。面对如此多的并发症,现代医学稍显无能为力,仅仅可以给予止痛药并对伤口进行换药以促进愈合[2]。频繁地服用止痛药易发生胃肠道反应,加之患者对止痛药存在误区,也不愿主动服用此类药物;换药虽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但消毒过程又加重了患者的疼痛。在诸如此类不利因素下,西医在痔疮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方面并未取得显著疗效。中医护理由于其副反应少和内病外治的特点,相较于西医护理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在围术期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已取得良好成就,现综述如下。二、痔疮手术及并发症(一)痔疮手术概述外剥内扎法是治疗痔疮最常见、最经典的手术,因其对内痔、外痔和混合痔都有疗效,临床上广泛使用此术式。外剥是指剥离外痔,外痔表面有皮肤覆盖,神经较为丰富,剥离皮肤对其内部已经曲张的静脉丛进行结扎。内扎是指结扎内痔,内痔位于直肠粘膜上,粘膜较皮肤疼痛感轻但血供丰富,结扎内痔的基底部,中断静脉团的血运供应,使其缺血坏死,自行脱落。操作过程在患者进行局麻后使其保持侧卧位,让痔核充分暴露。在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后在外痔部分行“V”型皮肤切口,剥离外痔静脉丛至齿状线上方“V”型皮肤切口处与内痔进行钳夹,将痔核剥离后用缝线结扎去除痔团[3]。(二)痔疮术后并发症1.术后便秘术后疼痛和切口未愈合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不敢用力排便;又或因为排便时伤口缝合处张力增加,疼痛加剧,患者会有意抑制正常便意,影响正常排便节律,导致术后便秘的发生。此外,术后患者会因疼痛而不愿早期下床活动,胃肠蠕动功能减弱,也会诱发便秘的发生。据国内现有研究表明[4],环境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睡眠质量不佳、焦虑情绪等均是便秘的诱因。2.术后尿潴留术后尿潴留与麻醉用药、精神紧张、切口疼痛等因素有关。术中麻醉支配膀胱的神经起到作用,影响膀胱平滑肌收缩能力,导致尿道括约肌发生痉挛,从而出现术后尿潴留现象[5]。术后的不良情绪和疼痛共同作用于机体,导致尿道括约肌紧张,也会造成术后尿潴留[6]。3.小结对于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重在预防,从中医角度来看“未病先防”也是治病的第一步。因此对术后并发症的干预应尽早进行,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让患者也意识到术后护理对良好预后的重要性,可使患者更有效地配合后续护理工作。三、术后便秘的中医护理应用中医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由大肠传导功能异常导致,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中医学将便秘分为胃肠积热证、气机瘀滞证、阴寒积滞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这七个证型。痔疮便秘应属于胃肠积热证,饮食不规律加之缺乏运动,肺脏燥热、气机郁结,燥热下移导致胃肠积热,伤津耗液,肠道干涩而出现大便秘结[7]。此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中言:“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思虑,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从这两段中可以看出情志对便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在痔疮围术期,患者会感到焦虑、不安,术后带来的疼痛更加重了患者生理上的不适。所以在术后进行中医护理的同时,患者情绪上的变化也是需要医护人员细心察觉,做好心理上的沟通。(一)穴位按摩依据中医选穴规律“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常选用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疗便秘。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脐正中线旁开两指,可健脾和胃、通调肠腑,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肠动力等作用。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此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肠鸣、腹泻等,对于精力不济和神经衰弱也有奇效。萧蕙等学者[8]通过观察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的效果,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方案。将1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和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心理护理。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穴位按摩在治疗便秘方面确实有效且易被患者接受。不止如此,穴位按摩还可联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如三里穴,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主治胃肠病症,适用于胃肠虚弱、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足三里穴配合天枢穴可调理肝脾、补益气血,有利于疏肝解郁,对术后身体状态的恢复和情志调节都具有良好作用。足三里穴配合中脘穴可和胃降逆、宽中理气,有利于术后促进胃肠蠕动和进食排便。排便前可按摩这三个主穴位,再配合其他穴位,每次5-10min,可促进排便。(二)穴位敷贴中药穴位敷贴是属于方剂学和针灸学结合产生的外治方法,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后与凡士林调和,将药膏置于无菌敷贴上,贴在相应穴位上以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刘红等学者[9]将21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将大黄、黄枳制成敷贴后贴在神阙穴及左右天枢穴,贴4-6小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4%,对照组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王朝军等学者[10]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选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将黄芪、生大黄、厚朴、火麻仁、芒硝、枳实研成粉末与白蜜混合贴在足三里穴、天枢穴、大横穴、支沟穴,贴4-6小时;对照组每日3次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结果: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5.29±1.03)小于对照组便秘症状积分(8.16±2.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麦显峰学者[11]将6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延胡索、莪术、细辛、三棱、水蛭、冰片制成的敷贴置于足三里、大肠俞、承山、长强穴12小时,并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更高,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生活治疗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从以上研究中可以发现,穴位敷贴在治疗便秘方面确实有效果且易被患者接受。不止如此,穴位敷贴还可联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熏洗,共同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三)饮食干预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是先天禀赋和后天滋养共同作用下所维持的一种状态,后天养护得当可弥补先天不足。在后天养护中,饮食又是较容易干预的一个因素。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调和五脏气机,维持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在痔疮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可多食优质蛋白,有利于伤口愈合。术后1-3日先以清淡、流质、易消化饮食为主,如粥类或蛋汤。忌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因为麻醉后胃肠蠕动还未恢复,避免出现胀气、梗阻等现象。不可进食过饱,防止出现排便反射刺激伤口。术后4-10日可食普通饮食,宜食用鱼类、瘦肉等滋阴补肾的食物,配合红薯粥或百合粥具有润肠效果的食物,每日食用一定量的新鲜水果与蔬菜,补充膳食纤维。术后多饮水有助于预防便秘,若易产生便秘,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干预。痰湿者可食用山药、薏米、冬瓜等润燥祛湿食物;阳虚者可食物苹果、猪脊骨、萝卜等温补食物;阴虚者多食用蜂蜜等性凉滋阴的食物,烹调方法避免煎、烤、炸,以清炖为主。(四)情志护理根据现有研究表明,紧张、焦虑的情绪,居住环境的改变等均会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术后排便困难。减少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要从术前宣教和术后安慰两方面进行,这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心和耐心。术前向患者进行明确的解释说明,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减少患者术前的顾虑和疑问。术后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和疏导,对于可能产生的各种不适症状告知应对措施。正确指导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和自身之间建立联系,明白如何去避免术后复发。情志护理建立在是患者主观层面上的一种人文关怀,更需要医护人员去多加注意,关心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促进康复。四、术后尿潴留的中医护理应用尿潴留在中医学中属于“癃闭”的范畴,《内经》中最早提出次此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癃”是指小便点滴不下且短小,病程较长;“闭”是指小便堵塞,不能自主排尿。中医学认为尿潴留的原发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是肝、肺、脾等多脏器功能紊乱导致的结果,膀胱湿热、肝郁气滞、脾气不升、尿路阻塞等互相关联,引发此症。(一)艾灸穴位艾灸疗法是将艾条或艾柱点燃后温灼体表穴位,刺激人体经络运行来调节全身气机,且艾灸已被证实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最有效的方法。现对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研究已不仅局限于单纯艾灸,是将艾灸与其他中医护理方法联合使用观察效果。王丽平等学者[12]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艾条点燃后放艾灸盒内置于神阙穴,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20min,配合按摩气海、中极、关元及双侧三阴交、阴陵泉;对照组使用屏气法诱导排尿和逼尿肌反射诱导排尿。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8.12±1.78)min;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10.74±2.0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张丽华学者[13]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点燃艾条灸关元、中极、神阙,距离2-4cm,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每次15-30min,配合耳穴埋豆,以耳朵感到酸胀麻为度;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118±7)min,首次排尿耗时(62±5)s;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203±7)min,首次排尿耗时(127±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陆雅斐等学者[14]将艾灸条置于艾灸箱内,艾灸箱放在气海和关元穴,艾灸箱与皮肤之间隔一治疗巾,每次15-20min,配合黄芪、车前子、金钱草、白术、石伟、桂枝、甘草制成的穴位敷贴在关元、中极、气海处,留置24h;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流水声诱导法和会阴冲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4%,自行排尿时间(36.8±8.5)min;对照组总有效率70%,自行排尿时间(66.5±12.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就现有研究来看,较多的学者是将采用艾灸治疗的观察组与未采用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结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观察组也不局限于艾灸治疗,会将艾灸治疗配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一同应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拓展新方面,将艾灸治疗配合某种中医护理技术与艾灸治疗配合另一种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比较,选择疗效较好的组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二)中药热敷中药热敷包是把中药和粗盐混合放在纱布袋中,或把装有中药的纱布袋浸泡在酒中制成。热敷包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的穴位慢慢热敷,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投入经络血脉。热敷包常选用具有疏通经络、理气利小便等作用的药物,遇热后易挥发且穿透力强,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辛华等学者[15]将84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选用薤白10g、小茴香12g、肉桂6g、川芎6g、冰片6g,将药物打成粉末后装入纱布包,用酒浸泡3min,取出后微波炉加2min,触之不烫手为宜,置于关元、中极上,每次15min;对照组给予湿毛巾热敷。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1%。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小茴香温肾散寒,理气和中;肉桂理气止痛,温中散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冰片挥发性强,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这几味药合用共同作用于穴位处,可温通经络、行气止痛,对尿潴留有立竿见影的舒缓效果,还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正常机能。(三)针刺穴位对于更为严重的尿潴留患者也可选择针刺穴位来改善膀胱功能,缓解症状。下腹为敏感区,针刺下腹部可抑制神经中枢、兴奋周围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减轻术后带来的疼痛等不适感。同时还可兴奋膀胱内外括约肌,促进膀胱收缩,加速尿液排出。赵永娇学者[16]采用针刺中极、关元、气海、水道、双侧三阴交、双侧阴陵泉的方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患者。结果显示针刺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患者满意度针刺组也高于对照组。李祯祥等学者将研究对象定为肛肠术后老年男性,较其余研究更具有针对性,选用双侧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水道、承山、中极、关元、气海进行针刺。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153.27±5.08)ml小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625.32±11.26)ml。以上研究说明针刺疗法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疗效好、见效快、患者满意度高。针刺疗法在治疗尿潴留方面确实有效,刺激多个穴位,达到补肾气、行气通闭,调节膀胱气机,利小便的作用。五、总结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痔疮术后疼痛水肿、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上有明显优势。相较于传统疗法,中医护理手段多样,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大多采用外治的方法,患者也更容易接受。但在治疗时需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不可模板化护理,做到标本兼顾,缓解主要症状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其他症状的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以往的单纯毫针刺法演变为电针疗法,从原来的温和灸、雀啄灸等手法到现在自己居家也可以使用的艾灸盒、艾灸箱,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喜爱。中医护理在治疗很多疾病的并发症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价值,在临床推广方面也有巨大的前景。由于时间有限,目前还在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更要珍惜在校学习和在医院实习的机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要做好中医的传承与创新,从而使术后便秘、术后尿潴留这两种中医护理技能的操作更加科学和规范,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术后便秘和术后尿潴留法的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1]尚莹.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痔疮术后护理的效果影响[J].2021.[2]陈漫雪,何凯源,陈曼桦.中医情志护理配合中药煎膏对痔疮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8):2.[3]戈弋.中医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