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诉讼调解重要性内容摘要调解是解决我国民事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诉讼的特邀调解制度就是在我国现代司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制度创新,是指人民法院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仲裁、贸易仲裁等有资格的调解组织或者个人,作为特邀调解机构或者特邀调解员,在案件立案前后接受人民法院委托,依法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平等的解决双方争议的一种调解活动。我国特邀调解制度的建立很好的解决了原有的法院委托调解制度的很多弊病,但该制度发展的背后仍存在着经费来源不明确、特邀调解案件范围不明确、虚假调解等一系列隐患,因此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制度仍需要我们在拓宽经费来源、明确调解的案件范围、防范虚假调解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为其完善提出建议。关键词:民事诉讼、特邀调解、成就、建议目录TOC\o"1-3"\h\u一、我国特邀调解制度概述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使社会矛盾与纠纷日益多样化,给法院化解纠纷的高效性与便捷性带来巨大考验。法院审判资源不足以及判决执行难等问题凸显,决定了法院必须通过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促进诉讼程序与非诉程序有效对接等系列举措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正处在关键阶段,这也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一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社会中所面临的矛盾、风险和挑战也愈加强烈,尤其是现阶段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这使得网络相关的新型纠纷呈现出更加强烈的社会影响作用,使得纠纷的主体,载体和性质等都更加复杂。因此,我国司法系统开始应用特邀调解制度,来提升对于矛盾纠纷的处置效率,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但是,虽然特邀调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较好地解决了原法院委托调解制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制度开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经费来源不明、特邀调解办案范围不清以及虚假调解的问题,导致制度开展程度有限需要在后续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解决途径需要从扩大经费来源,厘清调解办案范围和防止虚假调解三个角度进行探索,最终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一、我国特邀调解制度概述(一)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制度的含义特邀调解制度就是人民法院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方式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同时还可以采取商事仲裁和贸易仲裁的方式,对矛盾进行处置。由于社会发展日益复杂,因此需要增加具有资质的调解组织或人员为特邀调解机构或特邀调解员提供帮助。具体就是在立案前后,这些特邀调解员受人民法院的委托,依法开展调解活动,以促成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协议,平等地解决当事人纠纷。从特邀调解这一概念出发,可以理解特邀调解并非法院直接主持,主要是由民间组织或个人所构成,具体工作任务就是协助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在调解过程中以“繁简分流,诉非对接,简案快审,繁案精深”为工作核心,帮助当事人更好的解决矛盾,降低矛盾纠纷所付出的成本。(二)我国民事诉讼特邀调解的产生的背景调解作为中国民事纠纷解决的一种主要途径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依托于中国人民法治思维下“和为贵”,“厌讼”等传统观念而延绵不绝。我国古代民政和自治长期并存,所以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那些争议解决方式对争议量比较小的问题,通常都通过调解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一方面降低社会影响,另一方也减少当事人的成本。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成了治国理念,但是仍然不能忽视人民群众“厌讼“的心理,和“和为贵”朴实观念。因此在面对现代矛盾纠纷的时候,人们最先选择的解决之道仍然是通过交流的方式来处理,而交流遇有阻碍就会选择由双方都承认的第三方来主持斡旋,即民间经常发生的“你给评评理”。与调解制度形成明显差异的就是国外的律师制度,我国的调解制度带有一定的非法律严肃性,因此民事诉讼中特邀调解制度是结合中国现代司法制度和传统文化,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迅速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带来极大冲击,这也就导致社会生活中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然而现阶段的矛盾纠纷表现出主体及内容多样化,案件要素复杂化等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快速转型阶段,这使得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衍生出文化,社会形态在内的诸多发展目标。从中所呈现出的错综复杂的利益问题,无不诱发出许多新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因此学术界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处在社会矛盾突出的阶段。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民事审判工作出现了案件快速增长,新型案件增多,审判难度加大,牵涉利益广泛等新特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需要包括: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增强法院工作便捷性和时效性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中国的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需要对调解制度进行完善与扩展,更大程度地发挥非诉程序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2013-2020年6月份全国法院共审理民事案件9002万起,审结8920.3万起。单纯靠法院之力处理海量民事纠纷会使有限司法资源被烦琐民事纠纷占据而徒增法院办案压力。所以,要想能较好地处理这一社会状况就要认清化解社会纠纷这一现实需求,寻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司法系统相结合,充分调动司法制度之外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做到民事案件合理分流。(三)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制度的价值和意义1、整合案件资源,优化司法配置,提高司法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法制化建设快速推进,法治观念已根深蒂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纠纷与矛盾在内容与原因上的复杂性是明显的,人们倾向于通过法院诉讼这种方式解决争议,而调解,仲裁这种非诉争议解决机制却在走向没落。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制度是化解争议的替代方式之一,它为化解争议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带来巨大的制度创新。民事诉讼程序严谨繁杂,耗时较长的问题,同时人民群众对于“对簿公堂”式的处理方式也存在排斥。这也就导致并不是所有案件都适合采取诉讼程序解决。因此这也就促使我国出现了特约调解制度,民事诉讼中特邀调解制度由特邀调解员主持,以当事人各提主张、各据证据为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逐步查明事实、辨明是非,使得案件的各项利益关系,矛盾纠纷逐渐清晰。并且在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中化解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这种争议化解方式比诉讼程序和说要和平得多,双方更容易接受。调解程序从法律角度讲也有比较严格的期限要求,但只规定程序总体运行期限,而对于当事人来说期限要求相对宽松。同时当事人无需了解举证责任等系列专业法律问题,,仅需确定是否同意调解程序的适用,选哪个特约调解员以及调解结果的采纳。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人民调解依附于人民法院内部,并与诉讼化解纠纷方式有效对接,继而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化解矛盾纠纷客观需要,实现当事人程序利益。在美国学者贝勒斯看来,与判决结果相比,程序利益同样变成了一种程序价值——“程序自身所产生的满足感”,如程序上的公平待遇,对人类尊严的尊重,自愿与参与以及可以为当事者所理解等等,这些利益或者价值都是存在的。特邀调解制度把人民调解机构,行政调解机构,商事调解机构,行业调解机构或其他有调解功能的机构与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或其他有调解能力的市民等社会纠纷化解资源有效地融合到这一制度中。通过这一制度来发挥他们的特长,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人民法院以有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保障为前提,对适合调解的,应当进入特邀调解程序并交由调解机构或者调解员调解,以司法手段对调解协议予以确认。这将有助于法院化解众多民事纠纷,极大地减轻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压力,从而将有限的司法资源用在那些确实需要借助诉讼来化解的社会冲突上,继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质量。2、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其影响力扩张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就导致现代型纠纷呈现日益复杂的特点。但具体来看,主要是指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在社会上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消费者伤害、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劳动、经济纠纷。这种新型纠纷通常矛盾冲突大,所涉专业性强,在办理这类案件时不仅要有坚实的法律知识还要有其它相关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内在滞后性造成了在应对一些新型问题上,不能可循和无规可依,而法官对其他有关知识掌握不足也影响了法院对新型和专业性纠纷的应对能力。这样就可以知道专业性很强的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出现使当今诉讼程序并不能解决所有矛盾纠纷问题。如果矛盾与纷争能得到有序解决,正是矛盾与纷争中内在的不满情绪与积怨能得到及时有序地宣泄,那么矛盾就会对全社会产生“安全阀”效应。这就要求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有用力量,让每一股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都能发挥出相应作用。从我国对社会矛盾的管理政策来看,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将构建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发展并重的地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解决社会中各种矛盾纠纷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正和以人为本等含义。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民事诉讼通过应用特邀调解制度,将更加有助于尊重当事人意思,寻求当事人利益平衡点并获得合理调解方案,最终使得调解结果与当事人意愿相符。从而绕过法院剑拔弩张、对抗激烈的气氛,当事人自愿签订的调解协议更易为他们所接受,利于调解协议的履行,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构建。3、降低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提高当事人的维权效率民事诉讼的成本问题始终是当事人关注的一个重点,然而特邀调解制度就是通过更多的方式来优化当事人的维权效率,降低纠纷解决成本。一,特邀调解制度调解程序灵活简便。当事方以特邀调解程序化解双方争议时,处于比较缓和和宽松的气氛之中,由特邀调解员主持,直面双方矛盾争议。卸下当事人紧张戒备包袱之后,厘清争议事项并充分表达意见与主张,在当事人平等协商中提高谈判成功概率,迅速化解矛盾纠纷并达成当事人“共赢”调解协议符合中国传统“以和为贵”理念。二是选择以特邀调解方式化解争议也能节省当事人化解争议所需费用,诉讼过程冗长,司法活动所需费用较高,律师费等所需费用也较高,对当事人诉讼成本负担较高。但在适当时候花费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并支付相当大的费用,是否能经由法院裁决而取得期待性利益仍然无法确定。以医疗纠纷为例,当事人若选择诉讼程序来化解,其权利的实现就需要长期等待并支付大量诉讼成本。医疗纠纷损害赔偿案件,在医疗事故责任确认,原因溯源上费时较长,少则数月,多则1年。如果当事人不同意鉴定及鉴定结果,也可以提出重新鉴定的请求,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重新进行。对于这样的案件而言,所涉及的证据材料耗时较长,同时当事人为保障其合法权利常常需要请律师协助论证其诉求。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成本较大,涉及的部门、手续较多,因此此类纠纷中的许多案件选择特邀调解制度的方式来处理。基于我国目前的法律程序,通常在一个月内能达到化解争议的效果。矛盾纠纷发生之后,当事人都想尽快化解矛盾与争议,以恢复正常生活轨道。以诉讼方式虽然可以实现纠纷解决,但周期较长、手续繁杂、司法成本较高。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制度不仅简单迅速,成本较低,其附设法院之法还确保了司法权威与信誉。当事人之间达成调解协议,以当事人妥协,退让,相互理解为条件,从而有利于配合当事人自觉执行,免除当事人申诉,上访及在审后顾之忧,节省司法资源并提高维权效率。二、我国民事诉讼特邀调解制度的新发展与成就特邀调解这一非诉争议解决机制能够方便快捷地化解双方争议。我国从2012年启动特邀调解试点工作至今,特邀调解制度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有关社会力量与资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利用。(一)法院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人民法院根据相应标准甄别、遴选合格调解组织及调解员,记录在案,对其姓名、组织成员名单及专业特长等材料和情况清清楚楚地注明,构建特邀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名册。通过这种方式将可以使得特邀调解制度更好的进入到常态化发展中,在后续的案件里面,人民法院将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特邀调解员加以培训指导,帮助他们能够平稳顺利地完成调解工作。法院依据该名册可快速地在诉讼程序和非诉程序之间进行衔接,当事人还可查阅法院所设立特邀调解名册清单,依据清单所记载信息筛选出当事人信赖之人民调解员作为特邀调解实施之先决条件。(二)建立了调解前置程序《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涉及“调解前置“.调解前置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种方式,特邀调解同样采用调解前置程序。特邀调解的程序前置不仅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而且适应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最高院《关于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针对传统民事诉讼程序,存在诉讼成本高、诉讼程序繁杂、诉讼执行困难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最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办法。在《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中就指出,对于部分案件在开庭审理应首先进行调解,这种灵活的矛盾处理方式这就使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具有较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案件中,双方具有特殊身份关系,其争议内容既包括相应权利与义务,也包括双方内心感受等复杂问题。劳务纠纷案件发生时,职工们的心理通常是很复杂的,他们既想获得应得的薪水,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同时由于职工的弱势身份,他们会基于后续的生产生活需要,避免与企业管理者闹得不欢而散。尤其是涉及到邻里纠纷的案件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当事人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当事人不愿意与对方就这一问题进行司法诉讼。可以说对于此类案件,通常双方都想尽快化解争端,都想不伤和气。所以特邀调解制度尤其适用于这种情况,能够帮助当事人将亲情与利益能取得合理平衡,以使以后能和睦相处。所以我国立法机构也在积极做出相关调整,《关于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出台,就是立法部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当事人心理需要,所制定出的良法。(三)明确了民事诉讼中特邀调解的分类在《特邀调解规定》颁布之前,我国对于特邀调解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方式,意义,功能等认识还不够准确与深入,从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使法院,调解机构与当事人之间不能各司其职,有效对接,所以调解过程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顺利与愉悦。《特邀调解规定》以立案前后调解方式,特点为依据,对调解阶段进行了清晰划分,有委派调解与委托调解之分,并对阶段与种类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区分。《调解条例》对“指定调解”与“委托调解”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时也指出诉前调解与“指定调解”,“委托调解”,“法院调解”之间存在着差异。《调解规定》的颁布,使得特邀调解制度从理论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同时给调解实践指出了道路。三、我国特邀调解制度现存的不足之处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矛盾日趋复杂性,所以特邀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一定作用,能够有助于发挥着分流案件、资源整合、化解纠纷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暴露出该制度的局限性。(一)特邀调解制度的经费来源不明确《特邀调解规定》只对人民调解员提供交通补助,误工补助以及特邀调解组织给予奖励等条款,并未深入解决特邀调解制度运行成本等细节问题,要推动特邀调解制度需要解决特邀调解制度经费来源。特邀调解各特邀调解组织性质复杂,所需要涉及的门类繁多。以具体司法实践为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北京电源协会调解中心、事业单位,同时也有涉及金融领域的调解组织,如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海淀区赵天庆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和研究中心,其他的组织包括社会组织、中关村民营科技创业协调中心。从上述种类众多的调解机构来看,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经费来源。同行业协会也可以凭借自身经济基础来解决机构的资金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就需要得到地方财政的扶持,但是对于律师事务所而言,他们就需要获取当事人的调解经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经费来源不同的问题长期存在,在调解过程中的经费投入、是否征收律师参加调解所需经费、采取何种标准、由谁来承担等系列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具体来看国家对于不同种类特邀调解组织所给予的财政支持当然是不一样的,当事人之间,国家与特邀调解组织之间对于有关成本的分摊问题并无明确协议。破解特邀调解制度经费来源问题,是充分调动特邀调解员积极性、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制度优越性的关键所在。《特邀调解规定》显示,法院可按规定申请有关部门资助。但就财政资金分配与协调而言,一两个特邀调解有关条款并不能解决如此重大的难题。法院总是不可能拿起《特邀调解规定》就随意找个部门去申请专项经费的,按照通常的做法,都是由法院到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去提出申请,但调解制度也有其特殊复杂性。同时从职业性来看,特邀调解员多为兼职,仅仅是在案件出现之后,临时得到任务。这也就导致特邀调解员的工作不稳定,不像法院那样具有正式编制。因此对于他们的日常资金标准也就难以确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保特邀调解资金的来源就成了个较难解决的难题。山西省某院在总结报告中曾介绍,其所在院遴选的特邀调解组织及特邀调解员多为公益性质且无专项资金扶持,以致大部分特邀调解员积极性不高。北京市某地方法院调查过程重中还认为诉前调解经费不足、法院无经费支持等问题影响调解员积极性。所以健全特邀调解经费制度并解决好相应经费来源至关重要。(二)民事诉讼特邀调解的案件范围不明确当前,从我国现有法律来看,还没有那部法对特邀调解所适用案件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特邀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也不够清晰的问题。《特邀调解规定》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开展特邀调解工作应当承担下列责任:对于适合调解的争议,应当引导当事人从名册上挑选调解组织或调解员进行先调解。虽然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对于特邀调解进行了规定,但是仍然没有确定相关标准,适宜调解的矛盾分为。基于此查找相关法律文本,能够从《简易程序》第十四条中发现,《民事诉讼司法解释》142、143、289条都有涉及调解适用范围问题,但是这只是单纯地罗列可调解案件种类与不可调解案件种类,但是此类法律文本并没有较为全面的进行规定,因此对于特邀调解适用范围界定意义不大。特邀调解已历经多年实践与发展,但是它尚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对哪些纠纷适合调解应作出明确规定,否则仅凭法官或者法院工作人员个人主观判断就易导致特邀调解制度适用环境与模式的“畸形”。(三)虚假调解问题的出现虚假调解对守法的老百姓而言也许有些陌生,它是指民事诉讼中部分当事人采取伪造证据,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系列不正当行为手段,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虚构,并通过正当民事纠纷调解程序让法院作出错误调解文书来侵害案外第三人利益的现象。特邀调解制度具有成本低,时效高,易于履行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在它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它在实践中运用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国内有关法律对于利益驱使下的虚假调解行为惩罚力度不大,部分目的不端正,动机不纯者开始从调解中寻求突破口,孤注一掷,追逐非正当利益。加之法院、检察院调解监督不力、法官审查调解协议证据与事实不严、检察官审查特邀调解缺失等问题,给虚假诉讼提供了温床。四、我国民事特邀调解制度完善的建议(一)明确特邀调解制度的经费来源《特邀调解规定》第29条规定:“人民法院应结合实际情况,为特邀调解员提供误工,运输等补助,并对成绩优秀的特邀调解组织及特邀调解员提供物质或荣誉奖励,补助资金列入法院专项预算”。但司法实践中法院没有负担特邀调解所需费用开支,这也就导致随着该制度的不断推进,特邀调解员调解开始出现工作热情不高的情况,同时导致社会力量在特邀调解制度中影响力减弱的情况。可以说,现阶段推动特邀调解制度需要国家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在宏观上建构一个由国家支持主导、社会支持为辅的民事诉讼特邀调解经费保障制度。但国家财政资源有限,全靠国家财政满足特邀调解所需资金,与社会现状相结合并不很实际。所以,特邀调解制度在成本分配、资金来源等方面可因不同调解组织性质而异。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国家机关设特邀调解机构调解,不得收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无需社会支持的情况下,享有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政府成立的特邀调解机构运作费用由地方政府支付。政府机关及其内部机关由地方财政扶持而无需社会扶持。不管是行政机关成立的调解委员会或者特邀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及运行费用,都应当由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财政规划列入部门预算。财政的经费来源于人民群众,要造福于人民群众,加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政府的天职,因此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成立特邀调解机构也属政府履职义务范畴。所以对于这类调解机构要注意对其的管理标准,降低调解成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降低群众化解纠纷成本作用。并且由于资金的支持,将能够更加有助于激发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实现双方和平友好地化解矛盾纠纷,以最有效率方式避免矛盾升级,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作用。由法院遴选的行业协会特邀调解机构和商事特邀调解机构应允许该类调解组织自定收费标准,并由中级法院及相应负责机构审批实施。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其存在收费过高商业化现象严重,使得调解机构成为阻碍当事人调解的因素。在双方调解不成时,要注意安抚当事人的沉没成本,对后续诉讼费与调解费相应减半征收,这种方式将更利于诉讼与调解之间有效顺畅衔接,同时兼顾诉讼费用与调解机构资金来源。(二)明确适宜特邀调解的案件类型由于社会矛盾日益多元,对于适合应用特邀调解制度的案件也难以区分。因此在后续司法实践过程中,可参考我国其他地区的经验,例如珠海市斗门区法院及台湾地区的情况,这些地区可以说在此制度的应用中走在前面,也就是《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流程(试行)》对适合诉前调解工作的八种类型案件以及不宜诉前调解工作的的九种类型案件进行了明确界定。在我国台湾地区,案件被分别分为强制适用调解,任意适用调解和禁止适用调解三种。但这并没有清楚哪些争议是适合调解的争议,哪些是不宜调解的争议,仍然不够全面和集中。法律法规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可以做到和不可以做到的事情都有明示作用和相当大的威信。为此,各国应通过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他法律文件对适合调解案件与不宜调解案件作出明确的规定,从根本上消除仅依靠个人主观臆断就确定是否适用特邀调解程序这一现象,并对特邀调解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的案件种类给予相应法律支持。(三)防范虚假调解行为在调解过程中,由于特邀调解行为的出现,就必须要针对性的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严格防范虚假调解现象。具体来看,首先就是要从法律层面上增加对实施虚假调解当事人的处罚,增加当事人虚假调解所付出的代价。同时对于调解行为中所出现的矛盾加重行为,例如对当事人隐瞒实情、故意毁损证据、伪造证据以及暴力胁迫授意他人作伪证据等情节严重的,必须要严格对待,不能因为调解行为而忽视案件的法律严格行,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主观上消除了当事人虚假调解思想。我国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应以负责任的精神,采取书面审查与开庭审理相统一的审查方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证据为准绳来确认当事人之间调解协议是否真实、正确。调解书确有违法错误有效时,启动再审内部纠错机制并逐级报法院院长或审查委员会裁定更正。检察院要主动介入特邀调解制度的监督,要赋予检察机关对虚假调解所形成的调解协议提出检察建议的权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虚假调解的遏制。
结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汽车贷款资金拨付合同
- 2024年度湖北省大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
- 代理分销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纺织品出口代理与合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制作合同:品牌形象宣传视频拍摄
- 2024年度地坪施工工程劳务分包框架协议
- 2024年度版权转让担保合同版权持有方与受让方签字日期
- 2024年度网络安全保障与数据保护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租赁公司装载机维修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企业间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课件
-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思路和路径及其评课件
- 《墨梅》课件(省一等奖)
- 国际贸易之进出口流程操作课件
- 三美术上册第16课新颖的电脑课件1新人教版
- 实验室基本技能培训课件
- 全版考勤表下载
- 医院财务制度讲解课件
- 英语学科-家长会
- 物业管理服务课件
- 新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