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试行)
Standardforconservationeffectivenessassessmentofecologyand
environmentinnaturereserve(on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HJ1203—2021
目次
前言.................................................................................................................................................................ii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原则........................................................................................................................................................2
5评估周期........................................................................................................................................................2
6评估方法........................................................................................................................................................2
7评估流程........................................................................................................................................................3
8评估指标体系.................................................................................................................................................4
9生态环境变化评估.........................................................................................................................................5
10生态环境状况评估.......................................................................................................................................9
11评估结果.......................................................................................................................................................9
12评估报告....................................................................................................................................................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分依据...................................................................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写提纲...........................................18
i
HJ1203—2021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的原则、周期、方法、流程、指标体系、评分标准、
结果以及报告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
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24708湿地分类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31759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HJ1156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HJ117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
HJ117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DZ/T0303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LY/T1814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NY/T2998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DB37/T3588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海水质量状况评价技术规程》(试行)(海环字〔2015〕25号)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环生态〔2020〕72号)
3术语和定义
GB/T3175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
HJ1203—2021
3.2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conservationeffectivenessofecologyandenvironment
自然保护区对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要素等方面的保护效果,以及在
主要威胁因素等方面的管控效果。
3.3
自然遗迹naturemonument
自然界在其发展过程中天然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在科学、文化、艺术和观赏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
自然产物。
3.4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原料、产品和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护、
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等方面的服务。
3.5
指示物种indicatorspecies
具有较高的濒危等级或保护价值,或其生境需求能够涵盖其他物种生境需求,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起决定作用的物种。
3.6
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alienspecies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生活造成
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
4评估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采用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科学技
术和方法,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4.2系统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是对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环境要素以
及主要威胁因素、违法违规情况等内容的系统性评估。
4.3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基于可监测、可获取的数据,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评估指标,结
合现场考察,进行评估。
5评估周期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原则上每五年开展一次。
6评估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包括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估两个方面。其中,自
2
HJ1203—2021
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的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通过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和生态环境变化等级进行综合判定。
7评估流程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流程主要包括特征分析、选取指标、获取数据、形成评估方案、
分别对生态环境变化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指标计算与分析、形成评估分数和结果、等级调整、编写评估
报告等环节,具体流程见图1示。
特征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专项调查报告、实地调查监测数
据、土地利用数据等资料,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环境
要素等特征。
根据特征分析结果,从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等评估内容中选
取反映自然保护区特征情况的指标进行评估;主要威胁因素和违法违规情况的指标均需进行评估。评估
所需的数据既可来源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调查监测,亦可从有关部门及单位不同尺度调查、评估和监测结
果中获取。在此基础上,形成每个自然保护区针对性的评估方案。
特征分析
选取指标获取数据
形成评估方案
生态环境变化评估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指标计算与分析
形成评估分数
形成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等级调整
编写评估报告
图1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流程
3
HJ1203—2021
8评估指标体系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包括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
主要威胁因素、违法违规情况6项评估内容。评估指标共28个,包括通用指标和特征指标两类。通用
指标系每个自然保护区需要进行评估的指标;特征指标系根据自然保护区特征分析结果选取的指标。具
体评估指标见表1,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详见附录A。
表1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指标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指标类型适用范围
主要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特征指标适用于以自然生态系统或野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
主要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范围特征指标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迹保存程度特征指标适用于以自然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景观指数通用指标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区
适用于具有天然林、天然草地或荒漠生态系统的自
地上生物量特征指标
然保护区
天然林覆盖率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天然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结构天然草地植被盖度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湿地面积占比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荒漠自然植被覆盖率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荒漠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未利用海域面积占比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海域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岸线保有率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海域或重要河流、湖泊的自然保护区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特征指标
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物种丰富度特征指标
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水源涵养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水土保持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水土保持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防风固沙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防风固沙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固碳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固碳服务的自然保护区
地表水水质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地表水水域的自然保护区
水环境质量
海水水质特征指标适用于具有海域的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和缓冲区自然生态系统被
通用指标
侵占面积
核心区和缓冲区外来入侵物种入
通用指标
侵度
主要威胁因素核心区和缓冲区常住人口密度通用指标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区
实验区自然生态系统被侵占面积通用指标
实验区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度通用指标
实验区常住人口密度通用指标
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通用指标
违法违规情况适用于所有自然保护区
违法违规重点问题整改率通用指标
注: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以批复为准。
4
HJ1203—2021
9生态环境变化评估
9.1一般规定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是对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主
要威胁因素和违法违规情况的综合评分。
9.2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
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EC1)的最大分值(Ci(max))为25分,评分标准见表2。
퐸퐶1按照公式(1)计算:
푎
퐸퐶1=∑푣푖×퐶푖(1)
푖=1
式中:퐸퐶1——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
푎——主要保护对象评估内容中选取的评估指标数量;
i——评估指标的序号;
푣푖——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퐶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
第i项指标在0~Ci(max)之间的分值Ci按照公式(2)计算:
훥퐴푖−푍푖(min)
퐶푖=×퐶푖(max)(2)
푍푖(max)−푍푖(min)
式中:퐶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
훥퐴푖——评估周期内第i项指标的多年变化情况;
Ci(max)——第i项指标的最大分值;
Zi(max)——第i项指标在0~Ci(max)分之间훥퐴푖的最大值;
Zi(min)——第i项指标在0~Ci(max)分之间훥퐴푖的最小值。
表2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标准
分之间
퐶푖(푚푎푥)0~25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훥퐴푖计算公式0分푣푖
(25分)푍푖(푚푎푥)푍푖(푚푖푛)
主要保护物种1
的种群数量푎
主要保护主要保护对象퐴푖(푇2)−퐴푖(푇1)1
×100%훥퐴푖≥3%3%-3%훥퐴푖≤-3%
对象的分布范围퐴푖(푇1)푎
自然遗迹保存1
程度푎
注1:퐴푖(푇1)与퐴푖(푇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푇1(前一时期)和푇2(后一时期)的具体数值。
注2:针对主要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如果自然保护区有多种主要保护物种,计算每种主要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情
况,以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注3: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范围,如果自然保护区有多种主要保护对象,计算每种主要保护对象分布范围的变化情
况,以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9.3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
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EC2)的最大分值(Ci(max))为20分,评分标准见表3。
EC2按照公式(3)计算:
5
HJ1203—2021
푏
퐸퐶2=∑푣푖×퐶푖(3)
푖=1
式中:EC2——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
푏——生态系统结构评估内容中选取的评估指标数量;
i——评估指标的序号;
푣푖——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퐶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i(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
表3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标准
分之间
퐶푖(푚푎푥)0~20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훥퐴푖计算公式0分푣푖
(20分)푍푖(푚푎푥)푍푖(푚푖푛)
1
景观指数
푏
1
地上生物量
푏
天然林覆盖1
率푏
天然草地植1
生态系统被盖度퐴(푇)−퐴(푇)푏
푖2푖1×100%훥퐴≥3%3%-3%훥퐴≤-3%
结构自然湿地面푖푖1
퐴푖(푇1)
积占比푏
荒漠自然植1
被覆盖率푏
未利用海域1
面积占比푏
自然岸线保1
有率푏
注:퐴푖(푇1)与퐴푖(푇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푇1(前一时期)和푇2(后一时期)的具体数值。
9.4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EC3)的最大分值(Ci(max))为20分,评分标准见表4。
EC3按照公式(4)计算:
푐
퐸퐶3=∑푣푖×퐶푖(4)
푖=1
式中:EC3——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
푐——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内容中选取的评估指标数量;
i——评估指标的序号;
푣푖——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퐶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i(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
6
HJ1203—2021
表4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标准
分之间
퐶푖(푚푎푥)0~20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훥퐴푖计算公式0分푣푖
(20分)푍푖(푚푎푥)푍푖(푚푖푛)
国家重点保护野1
生动植物种数푐
指示物种生境适1
宜性푐
1
物种丰富度
푐
生态系统퐴(푇)−퐴(푇)
푖2푖1×100%훥퐴≥5%5%-5%훥퐴≤-5%1
服务水源涵养푖푖
퐴푖(푇1)푐
1
水土保持
푐
1
防风固沙
푐
1
固碳
푐
注1:퐴푖(푇1)与퐴푖(푇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푇1(前一时期)和푇2(后一时期)的具体数值。
注2: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如果自然保护区有多种指示物种,计算每种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以最低
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9.5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
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EC4)的最大分值(Ci(max))为10分,评分标准见表5。当自然保护区不涉
及水环境质量相关指标时,该项评估内容的评分为10分。
EC4按照公式(5)计算:
푑
퐸퐶4=∑푣푖×퐶푖(5)
푖=1
式中:EC4——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
푑——水环境质量评估内容中选取的评估指标数量;
i——评估指标的序号;
푣푖——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퐶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i(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
表5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标准
分之间
퐶푖(푚푎푥)0~10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훥퐴푖计算公式0分푣푖
(10分)푍푖(푚푎푥)푍푖(푚푖푛)
1
地表水水质
水环境质퐴(푇)−퐴(푇)
푖2푖1×100%훥퐴≥5%5%-5%훥퐴≤-5%푑
量퐴(푇)푖푖1
海水水质푖1
푑
注1:퐴푖(푇1)与퐴푖(푇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푇1(前一时期)和푇2(后一时期)的具体数值。
注2:针对地表水水质和海水水质,如果涉及多项水质监测项目,计算每项水质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以最低得分作为
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9.6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
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EC5)的最大分值(Ci(max))为25分,评分标准见表6。
EC5按照公式(6)计算:
6
퐸퐶5=∑푣푖×퐶푖(6)
푖=1
7
HJ1203—2021
式中:EC5——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
i——评估指标的序号;
푣푖——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퐶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在0~Ci(max)分之间的分值用公式(2)计算。
表6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标准
分之间
퐶푖(푚푎푥)0~25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훥퐴푖计算公式0分푣푖
(25分)푍푖(푚푎푥)푍푖(푚푖푛)
核心区和缓冲
区自然生态系0.3
统被侵占面积
核心区和缓冲
区外来入侵物0.15
种入侵度
核心区和缓冲
主要威胁区常住人口密퐴푖(푇1)−퐴푖(푇2)퐴(푇2)=0或0.15
×100%10%-10%ΔAi≤-10%
因素度퐴푖(푇1)훥퐴푖≥10%
实验区自然生
态系统被侵占0.2
面积
实验区外来入
0.1
侵物种入侵度
实验区常住人
0.1
口密度
注:퐴푖(푇1)与퐴푖(푇2)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푇1(前一时期)和푇2(后一时期)的具体数值。
9.7违法违规情况
违法违规情况(EC6)为扣分项,扣分标准见表7。无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不扣分。
表7违法违规情况扣分标准
评估内容评估指标扣分依据分值
实验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2分
核心区和缓冲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或实验
-4分
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违法违规情新增违法违规核心区和缓冲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以及实
-6分
况重点问题验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核心区和缓冲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以及实
-8分
验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核心区和缓冲区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10分
注:自然保护区主动发现、处理或整改的新增违法违规重点问题,可酌情减少扣分。
9.8生态环境变化评分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分(EC)满分为100分。
EC按照公式(7)计算:
퐸퐶=퐸퐶1+퐸퐶2+퐸퐶3+퐸퐶4+퐸퐶5+퐸퐶6(7)
式中:EC——生态环境变化评分;
EC1——主要保护对象变化评分;
EC2——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评分;
8
HJ1203—2021
EC3——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分;
EC4——水环境质量变化评分;
EC5——主要威胁因素变化评分;
EC6——违法违规情况扣分。
10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所选评估指标的现状及变化
情况,结合专家经验,判定每项评估指标的分数,计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分(ES)。ES满分为
100分,具体评分依据详见附录B。
퐸푆按照公式(8)计算:
푚
퐸푆=∑푣푖×푆푖(8)
푖=1
式中:ES——生态环境状况评分;
m——评估指标的总个数;
i——评估指标的序号;
푣푖——第i项指标的权重系数;
푆푖——第i项指标的分值。
11评估结果
11.1生态环境变化评估等级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分(EC)结果,将生态环境变化分为五个等级,即明显变好(EC
≥85)、变好(65≤EC<85)、稳定(50≤EC<65)、变差(30≤EC<50)、明显变差(EC<30)。
表8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等级
等级分值范围
明显变好EC≥85
变好65≤EC<85
稳定50≤EC<65
变差30≤EC<50
明显变差EC<30
11.2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等级
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分(ES)结果,将生态环境状况由高到低分为三个等级,即Ⅰ级
(ES≥85)、Ⅱ级(60≤ES<85)、Ⅲ级(ES<60)。
表9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估等级
等级分值范围
Ⅰ级ES≥85
Ⅱ级60≤ES<85
Ⅲ级ES<60
9
HJ1203—2021
11.3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通过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和生态环境变化等级进行综合判定,
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具体见表10。
表10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
生态环境变化
评估结果
明显变好变好稳定变差明显变差
Ⅰ级优优良中差
生态环境状况Ⅱ级优良良中差
Ⅲ级优良中差差
11.4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等级调整
11.4.1若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等级调整为差:
a)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人为因素引发的特大、重大等级的突
发环境事件;
b)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并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通报,且未按期完成整改。
11.4.2若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结果等级降一级:
a)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自然保护区内发生人为因素引发的较大、一般等级的突
发环境事件,且未按期完成整改;
b)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并被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且未按期完成整改。
12评估报告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C。
10
HJ1203—202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
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高管如何优化全年工作安排计划
- 2025中学厨师劳动合同
- 出售造型工具合同范例
- 美术课堂管理与纪律培养策略计划
- 江苏eps构件施工方案
- 出售大型设备合同标准文本
- 大型充电桩电路施工方案
- 农业产品销售代理合同样本
- 养生店加盟合同样本
- 茶馆里的政治:揭秘《茶馆》背后的历史
- 甘肃展厅投影机施工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5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 国望液晶数显切纸机安全操作规程
- 《国际跳棋教学》课件
- 病历的书写基本规范培训讲座课件
- 声乐知识入门基础知识
- 老旧厂区改造项目初步设计
- 饲料厂三级安全教育训练
- 半导体工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初级心理治疗师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