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型课题题目_第1页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题目_第2页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题目_第3页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题目_第4页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微型课题题目

篇一: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方向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方向

以下提供的是课题选题内容、问题或方向,请酌情修改并

确定!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

些不同的类型?

2、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3、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

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4、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5、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6、关于学习困难的系统研究

7、初中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

些不同类型?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3、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4、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

解?

5、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相关知识背景研究

6、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7、各年级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梳理与分析

8、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9、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

10、关于人教版阅读与思考内容的解读

11、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3、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4、练习课的设计策略

5、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

6、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7、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8、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9、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2、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4、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5、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

6、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

7、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

8、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9、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

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研究

1、初中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初中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六、其它问题或课题

1、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

2、初中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7、如何让数学教师工作既确保目标实现,又减轻工作负

担?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11、如何提高新手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篇二:2014初中数学经典小课题研究报告

怎样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而中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较薄弱,积极性较差。本课

题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是营造民

主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胆识和兴趣;

二是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质

疑;三是积极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

都爱质疑。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教学模式从我问你

答逐步向我引你问探索解答转变,学生从不敢问、不愿问到

敢问、乐问、善问转变,提问质疑能力大有提高,课堂上学

生的提问率、积极性有较大提高。

前百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

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面对这一

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挑战,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

为教育发展的主轴。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曾提出了一

个基础教育领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不会提问的

学生不是好学生。他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

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

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

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

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

习怎样问问题。”这无疑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

轻应用等现象,学生学习数学大多是模仿和记忆,使得学生

感到数学是抽象、枯燥和乏味的,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想学数学就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情感。而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

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

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

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

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

才有创新。

2、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2011年3月我们选择了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进行随堂听课

调查后发现:

表一:数学课上学生提问情况统计表: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为什

么学生不愿说了呢?经过仔细分析及和学生的访谈发现:随

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考虑问题日渐成熟以及怕

被别人笑话

等原因,也是他们不愿轻易提出问题的一个因素。但其主

要原因还是在教学中,老师还是偏爱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而

冷落学生的错误回答或荒谬问题,认为那是匪夷所思。调查

中也发现低段学生提问频率虽然较高,但是提出有价值的数

学问题不多、有价值的问题不多。

表二:低段学生提问情况分析表

一级水平(学生随心所欲地问,针对性不强)

二级水平(学生能提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形式上

的问题)

三级水平(学生能用数学语言提出自己真实所在的数学问

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数学课

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

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

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

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能力并使之成为

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引领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

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探究精神、萌动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

这一意义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是问题,而且是学生自主提出

的问题。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

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并将其

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应当成为变革现行教育教学模式

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们提出对数学提问能力教学模式进

行研究,致力于改变学生不善于提问、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

题的现状,引领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使数学课堂真正成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

的过程,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学

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

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必然

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内隐的问题显性化,正是

本课题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哲学依据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

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

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

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

3、心理学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

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数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

论也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经历

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

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

三、预期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

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

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

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

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

基础。

2、提高我校学生提问能力,课堂教学中由以教师提问为

主转向以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

学会敢问、能问、善问。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目前数学

课堂教学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由

课内探究向课外探究发展。

4、构建数学提问能力教学的一般模式。

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对象

1〜4年级学生,二年级为实验班。

二、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个案研究、学生交流等手

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开展阶段性研讨、经验交

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

有效地开展。

(二)、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201L1——2011.3)

调查摸底,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拟定实施方案,加强理

论学习。

2、研究实施:(201L4——201112)

①实验教师进行总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②对全体学生进行初次测试,确定实验班的基础水平。

③课题组成员随堂听课,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个

案、案例、课件作进一步修改。、④、定期对实验班进行

检测,随时掌握实验情况,以便及时调控并做好各种资料的

存档整理工作。

⑤、定期举行公开课,集思广益,总结经验,进一步尝试

运用。

⑥、期末全体实验人员对实验情况进行全面汇报(阶段性

总结),以便对实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

3、研究总结(201L12——2011-12)

①资料积累②写总结报告③自测、讨论、总结

三、实施具体措施

(一)、营造民主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提问质

疑的胆识和兴趣

1、创设环境,消除心理顾虑,使学生“敢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

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

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

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和自主的探索,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

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

提出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

极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1)、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

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使学生觉得

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营造热烈、

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

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

问题的质量高低,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

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

(2)、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和友谊,鼓励学生提问,树立学

生提问的信心。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轻切的

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轻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

一起讨论,成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从而打

消学生的惧怕和隔阂心理。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来看,课堂上

学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学生的发问,教师有二“怕”,一

怕学生“乱弹琴”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回答不了学生

“稀奇古怪”的提问而有失“师尊”,导致不敢鼓励学生提问,

甚至是压制学生提问。经过长期的积淀,学生不敢问,而且

也不会问了,这就需要重

新树立信心的钥匙。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

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

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保

护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我能问”的信心。例如:如在教学

《从不同方向看》时,我鼓励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议一议,大

胆去猜、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鼓励他们有什么问

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有的学生提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可能不同呢???学生会大

胆质疑,于是我又马上组织了学生在小组内验证,很快就肯

定了刚才的说法。学生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

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

问题就多了。

(3)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

中敢问、主动问。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

状态的倾向。转换角色,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并

指定其他学生回答甚至帮老师回答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

胜心,让“我要问”的优势性逐步体现,并提高他们体温的主

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

学习,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如在讲授新课之后,安排时间让学生反省,在对新课的

学习的基础上勇于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其他

学生解决(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当场加于解决),这

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

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大小、难易、对

错,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和表扬、修改和指正,切不可轻易否

定而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丰富的形象力和宝贵

的好奇心。学生仅有敢问的胆略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

使学生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才能更好地提出问题。让“我

善问”的优越感得以充分体现。

2、创设条件,增强学生好学提问的兴趣。

教师以热情洋溢,饱满激情的话语感染学生,创设问题情

境,使学生那平静的心理激起跃跃欲试愿望,急着想解开心

中的谜团。教师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矛盾、疑惑之中。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根据学生质

疑形成过程,学生有惊奇才会有疑问,教师可将学生未知的

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

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

问题意识。例教学中日历的探索规律的特征时课一开始可举

行一次“师生竞赛”游戏,学生随意说一个数,看谁最先判断

上、下、左、右的日期,结果每次都是老师获胜,可神奇了。

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老师

能这么快判断出呢?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呢?”从而带着强烈

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探索知识规律。

(2)、创设矛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州产中“问%学生学

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

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

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怫”“愤”的求知状态中,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在

此基础上将未知数变为两个,成为二元一次方程:X+Y=l此

时学生质疑:有两个未知数了,是什么呢?在探索的心理驱

使下,明确学习方向,主动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3)、创设操作式情境,使学生“动”中“问%实践操作是

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

发问题意识重要载体。例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师

组织了不同的操作活动(把橡皮泥浸入量杯内水中)①量杯

相同,橡皮泥相同。②量杯大小相同,橡皮泥大小不同。③

量杯大小不同,橡皮泥相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学生就

会萌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一次水面升高相同没变化第二

第三次不然呢?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思考、比较,终于

发现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高有关。

(4)、让学生在好奇的探索中产生问题。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

产生敏感性,顿生疑问,引起线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对于

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好奇心,引导他们平时要认真观察事物,

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子。教师可举出大家所熟悉的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启发学生平时注意多留心观察,处

处皆有学问的道理。我还利用教学空余时间,经常请学生交

流近来的生活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发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

题。在学生玩耍时用实际例子时学生感受数学的

魅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当然,更重要的

是要借此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本身的好奇心。例如在

教学初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我是设计了这样的情景: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观察物体的游戏,好吗?

生情绪高涨:好!

师:请你们根据自己看到物体正面的样子将它画在练习本

±o

生开始行动

生:老师,我画的和别的同学的不同

生:老师,我画的和别的同学的也不同

师(故作疑惑状):怎么回事?你们观察的不是同一件物

品吗?

然后我让这两位学生换一下位置时,好多同学都纷纷举手

表示他们都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是不是坐得位置不

同,观察到的物体正面也不同。应该说清从物体的哪个位置

进行观察的,才能确定物体的正面?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

特别的强烈。

3、展示数学美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热情。

庞卡莱说,所有的数学家时时体验着数学美感。就学生而

言,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提升

他们的数学才能。数学美是非常丰富的:数学的对称美(几

何图形的对称美、公式的对称美等);数学的简洁美(包含

了符号、公式、技巧、逻辑上的简洁);还有数学的相似美

和统一美等。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善于运用具体事例,展现

相似美,去启发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大胆猜想,提出疑问。

12345679x9=?12345679x18=?

12345679x27=?12345679x36=?

12345679x45=?12345679x54=?

9•9•9•

学生一开始就感到算式的相似美,着手计算两三道题后,

好奇心就来了,肯定有规律可寻,随后学生依靠类比直接写

出答案,并发现了规律。随后又互相推荐自己的成果,互相

问一问:“你是怎样想到的?咒有的学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自豪地告诉同组人员:“你们想想,一个因数都是12345679。

它们之间必然有关系”。这不正是强烈的美感体验带来的问

题吗?

(二)、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提问质疑。

“质疑”是学生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他们善于发现问

题,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因此,教师不仅要“释

义”、“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

境。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

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老师创设新奇别致的

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

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

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

状态。而且教师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

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

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

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教

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字母”的理解,

让学生以一首歌,数青蛙导入,可是没唱完就停了下来,师

问:“你们为什么不唱了?”这时,有的学生问:“因为这首

歌唱不完”我表扬这位同学说得好,并让其他学生把体会,

并想出解决办法:得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一首唱不完的

歌唱完。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

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2、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充分利用课题,让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这样使学生明确

学习目标,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

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如教学“样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当揭示课题后,教

师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我

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想知道两个完

全一样的梯形是不是也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我想知道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和三角形面积

篇三: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50题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50题

[作者:初中数学来源:本站原创阅读:4591次发布

时间:

2010-3-516:15:34]

选择视力保护色:【】

—初中数学学科教研课题(小课题)研究指南

1.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的实践与研究

2.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

3.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的研究

4.“问题串”式教案的设计

5.概念引入方法的探索

6.对教材“课题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

7.初中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8.课堂引入中情景创设的研究

9.教学设计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1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分析

11.培养学有余力学生的个案分析

12.对教材例题处理策略的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即时反馈策略的研究

14.课堂教学中知识探究的运用研究

15.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6.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17.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8.概率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