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小练习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页
统考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小练习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2页
统考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小练习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3页
统考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小练习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4页
统考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小练习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24·郑州市模拟]学者刘克甫指出,“家”字在甲骨文中指殷人陈设猪肉祭祀殷王祖先的场所,在西周和春秋金文中指“宗庙”,在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家”字才出现一家一户“个体家庭”的含义。这一演化的根本缘由是()“家”字字形演化历程A.宗族血缘观念的淡化B.文字渐渐走向统一C.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D.家国同构观念萌生2.[2024·广东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古材料是探讨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运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运用铁制兵器3.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B.自然条件确定了古代农业发展水平C.铁犁牛耕起先出现D.古代中国的犁耕技术始终没有创新4.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夫在省吃俭用的状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起先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B.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5.[2024·全国甲卷]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难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说明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6.[2024·全国甲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7.[2024·临汾市三模]史学家马端临(1254年~1323年)认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北宋财政主要来自于工商业税源的开拓,其途径是共利。这说明宋朝()A.通过法律规范了经济行为B.重农抑商政策变更C.当时农村劳动力日益缺乏D.财政思想发生变更8.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全部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乎其微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9.据孔泾源教授探讨,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需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A.使得一大批富商大贾富甲一方B.使工匠和商贾变成官府管理的奴仆C.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协作D.拓展了地方官凭土贡而晋升的机会10.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起先出现()A.飞钱B.柜坊C.票号D.交子11.[2024·广东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特地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沟通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减弱12.[2024·福州市一模]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行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见()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影响机制》(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绽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楚。)14.[2024·福建漳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就明确论述:“社会关系和生产力亲密相连。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变更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变更,人们也就会变更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他在《资本论》第1卷中又明确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以“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为主题,自拟一个详细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楚。)专题小练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C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题干“家”内涵从“宗族大家庭”变为“一家一户的个体家庭”,与之相关的历史说明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铁犁牛耕的运用推动农业进步,进而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关系解体,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出现,家的含义也从宗族转变为个体家庭,C项正确;宗族血缘关系的淡化不是根本缘由,解除A项;文字在秦统一后才走向统一,解除B项;商周时期已出现家国同构观念,解除D项。2.B依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运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肯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解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解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运用铁制兵器,解除D项。3.A4.B5.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缘由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中国)。据本题图中信息可知,与公元2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所以能够说明材料差异的主要因素应为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造成南方人口数量增加的相关论述,解除A项;发展到公元140年,湘江流域的户数、口数相较于公元2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人口的非自然增长现象,解除C项;材料图片中人口数量的变更并非推行移民政策的结果,解除D项。故选B项。6.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北宋(中国)。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最终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旺盛,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探讨》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在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解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运用银子做货币起先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大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解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解除D项。故选B项。7.D马端临认为古代社会的经济立法,或者为了发展农业而抑商,或者为了分商利而抑商,但是宋代与民共利,因此其财政主要来自于工商业税源的开拓,这说明宋代的财政思想发生了转变,D项正确;宋代财源来自于工商业不等于其立法规范了经济行为,解除A项;宋代实行的是相对宽松的抑商政策,但并未变更,解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8.C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旧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土地全部权仍旧在地主手里,A解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解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解除。9.C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土贡制”等都与盐铁官营和重农抑商政策相协作,C项正确;材料中的各种制度都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发展,A项错误;“禁榷制”只是一些重要行业由政府垄断,并不是把商贾变成政府管理下的奴仆,B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解除。10.D飞钱是唐宋的汇兑券,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故解除A项;柜坊是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解除B项;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特地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兴盛于清朝,解除C项;材料反映宋代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背景,故选D项。11.A依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口,“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有助于中西文化的沟通,A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是为官府、皇室及军队服务的,解除B项;“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解除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明显减弱”,解除D项。12.D依据“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行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可得出材料强调开海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而海禁则会让民众违法走私,因此他主见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商,解除A项;他并不是主见支持私人海外贸易,解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C项。13.答案:(1)趋势: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更、耕作技术、物种渠道、水利浇灌、耕地面积等。(2)示例:明清高产农作物的引进肯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接着向前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地冲突的惊慌,农夫的粮食问题等等。而新航路开拓,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大交换,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肯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评分原则:能够阐述某一时段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2个与以上相关的史实说明该时段社会生活的状态)解析:(1)趋势: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从人均的数量可得出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依据所学,可从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更、耕作技术、物种渠道、水利浇灌、耕地面积等角度概括。(2)示例: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明清高产农作物的引进肯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依据所学,从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接着向前发展,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出现了相应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地冲突的惊慌,农夫的粮食问题等等。而新航路开拓,促进了人口与物种的大交换,给中国带来了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促进了粮食的生产;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肯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14.答案:示例一论题:铁器牛耕的运用变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关系。阐释:铁器牛耕的运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催生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小农经济;大量私田的开垦,催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商鞅变法等改革,新兴地主阶级废除了原先的土地国有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得秦国国富民强,最终吞并六国,建立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由此可见,铁器牛耕的运用变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关系。示例二论题:蒸汽动力奠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基础。阐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原先的畜力、自然力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生产的须要,要求动力系统进行根本的变革;蒸汽机的独创、改良、应用,变更了生产的组织形式,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