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目录TOC\o"1-4"\h\u25683郑重声明 115685摘要 27935第一章绪论 8256531.1研究背景与意义 8262931.1.1研究背景 8295651.1.2研究意义 8123501.2研究内容与方法 9125091.2.1研究内容 9107001.2.2研究方法 10123601.3主要工作 10255751.4文献综述 1025348第二章银行稳定性与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 1226092.1银行稳定性相关概述 1240512.1.1银行稳定性的界定 1249622.1.2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12311072.1.2.1银行内部影响因素 12107892.1.2.2银行外部影响 1338102.2资产证券化相关概述 15239832.2.1信贷资产证券化内涵 1559922.2.2资产证券化特征 15246562.2.3资产证券化的分类 16107702.3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162893第三章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历程 17266973.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7232323.1.1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 1712243.1.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17269703.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1878963.2.1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回顾 18294873.2.2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点 19318473.2.3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2024571第四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分析 24168244.1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必要性 2462764.1.1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的影响 24316864.1.2传统盈利模式迎来挑战 24184304.2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25149914.2.1流动性影响 25290854.2.2经营安全影响 2689294.2.3道德风险行为影响 2617342第五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实证分析 27233895.1实证设计 2775005.1.1变量定义 2758385.1.1.1被解释变量 2780075.1.1.2解释变量 27199805.1.1.3控制变量 28132155.1.2模型构建 2935715.1.3样本选取 30316755.2实证分析 3087765.2.1描述性统计分析 30277495.2.1.1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31277675.4稳健性检验 3318933第六章结束语 34280486.1研究结论 3438216.2政策建议 3512706.3研究不足及展望 36226356.3.1研究不足 36126856.3.2展望 373857参考文献 37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自1970年开始,资产证券化已经从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绝对是行业的必选。现在,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也是目前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方法。例如之前美国次贷危机,日韩在亚洲金融危机也都通过资产证券化方法予以解决。自从1978年之后,经过改革开放的影响,经济发展开始变得迅速起来,存在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变得越来越活跃,金融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各种新型投资工具、投资机构的出现,加强了我国对直接融资重视程度,并且规模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然而从整体来看,存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主要融资方式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方式基于现实意义还是处于辅助地位。而且各大商业银行也承担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的角色,为我国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传统的商业银行运营形式下,银行庞大的贷款资产往往需等到贷款人到期还款,流动性较差。在进入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加强信贷的流动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首要工作,做好信贷资产流动性的防控工作。在此背景下,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出售信贷资产,将原本需到期才能收回本金的贷款售出,换取流动性高的现金资产,并将原本属于贷款资产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一并分散转移给市场上的投资者,可以有效的实现提高贷款流动性和相关贷款信用风险转移的效果。此时,资产证券化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工具之一,积极发展该业务可以有效的发展我国直接融资的市场规模,对减少市场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1.2研究意义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时期,金融市场也加深了改革与开放程度,各种金融创新成果的出现让我国金融市场格局发生改变,各种风险也慢慢突出在多变。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占及其重要地位,其承担了大部分的金融风险,一个金融系统的正常并且健康的运行,必然少不了非常稳健的银行稳定性,从长远发展来说,必然对我国宏观经济有非同凡响的影响。然而只有商业银行把握好机会使资产证券化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使证券化成为管理银行提高流动性和降低风险的有效工具。但是,如果利用不好资产证券化工具,其危害肯定不容小觑。因此研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对我国银行未来的发展和对金融市场以及推动经济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状况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风险趋势等也会随之改变。在现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加快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渐向常态,并也受到了商业银行的追捧积极参与证券化,可以说是成为了对目前银行发展千里难寻的机会。近几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趋势,如资产规模以及经营效率。但是近年来,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发展受到阻碍并且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重重压力之下银行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降低银行风险,为了可持续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必然成为了这些银行首要的选择。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工具进行正确的认识,提前预估预判业务开展可能给银行经营与管理上带来的变化,对于改善银行流动性、降低风险能力和经营银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纵观国外金融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除直接和间接融资以外的新兴融资力量,确实能够帮助银行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于吸收存款这一传统流动性渠道的依赖,但相对的,该工具又加强了银行同债券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联系。1.2研究内容与方法1.2.1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详细介绍银行稳定性的定义,确定研究的范畴,为接下来的研究指明研究对象;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行梳理,介绍目前资产证券化中几种常见的形式、发展模式和基本原理。其次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再分段描述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并结合讨论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再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相关因素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结论与建议,将本次研究所得到的一些存在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与结论进行总结陈述,并将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提出;依据研究实验结果做一些针对性更加强的相关建议。1.2.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文使用了文献综述法,对已有研究成果与建议进行了相关参考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基于所查阅到的信息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其对银行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法,本文选取了现阶段的16家银行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使用了虚拟变量的方式来具体分析资产证券化活动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经验总结法,本文利用经验总结法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1.3主要工作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随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迅速发展,其数据逐渐公开与完整,本文我从Wind、东方财富、CNABS等数据库搜寻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选取,于此同时,在参考并引用相关的实证研究方面,我从银行稳定性角度选取了被解释变量用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测度指标。在实证研究部分,我选取了现阶段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近5年来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可分析研究的结果数据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主要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程度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让实证部分更加的详细和具体,为后面结论做铺垫。1.4文献综述起初,资产证券化是以美国为首发展带动起来的业务模式,也是当时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当时美国开展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应对美国即将要面临的经济衰退以及通货膨胀,不过在应对的过程中借此拓展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以此来提升获得利润的能力[26]。从微观方面来讲,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多从方向来界定微观的银行稳定,即银行个体稳定性,即通过分析讨论来总结银行不稳定时的特征。国外部分学者认为银行不稳定表现为:被强制清算关闭;暂停支付,需要其他组织的帮助;杠杆率达到界定的临界值。认为银行经营状况不稳定时会出现演的流动性的不足、资本充足率低,或者需要同行业伙伴甚至央行出面救助的现象。当银行被迫运营,资本链出现崩溃,需要重新调整以及某些内部特殊指标达到高危险值时,它们就会变得不稳定。认为银行出现流行资本少,还债能力缺乏,呈现出挤兑危机等情况就意味着银行不稳定。认为银行稳定意味着银行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具有抵御能力以及收到冲击时所表现的经营弹性。认为银行具有规避风险以及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就意味着银行是稳定的。从宏观方面来讲国内外文献一般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宏观的银行稳定即银行系统稳定性的界定。国外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储户们对于银行的未来预期对银行的宏观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受外部影响时,人们还能对银行充满信心,那么在整体上银行体系是处于稳定状态的。银行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应对冲击的能力就是银行系统的稳定性。绝大多数的银行都普遍具有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以及能够正常偿付的能力就是银行的宏观稳定,即银行体系的稳定。国外研究现状:HendrikVater(2020)在研究中发现,银行把流动性差的资本转换为流动性强的资产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实施的。指出,银行可以利用证券化来处理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降低流动性风险。IBendavid(2019)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基础资产的基本属性都有所不同,但将其进行证券化后都可以实现提高银行流动性的效果。说明银行运用证券化工具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的过程是可以在不增加负债的条件下进行的。HamdiBen-Nasr(2018)认为银行通过证券化业务可以改善资本结构,从而提高资本流动性。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能够很好的改善流动性。国内研究现状何涌(2020)[22]在研究中指出,银行可以通过证券化工具,减少放贷所需的准备金,从而让银行手持更多资金,开展别的业务活动;同时银行进行证券化的成本比贷款利息低,银行因此也可以获取更高的盈利效果。刘琪林和李富有(2013)[27]认为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开展会大幅度提升银行流动性甚至也会逐渐加快存放在银行现钞的流转。董力强(2020)[1]认为,商业银行将尚未还款的贷款转换成可以发行的证券,可以实现信贷扩张,提高存贷比,同时还可以在发行证券化业务中收取服务费等费用,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叶蜀君(2019)[2]在研究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资产证券化工具可以将银行独有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变为另类效益更强的经营模式,从而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其盈利水平。胡茵(2018)[17]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银行实施了证券化业务后,其营业效益降低,盈利能力降低。赵耀腾(2018)[3]认为,银行通过运用证券化工具转移部分经营风险,增加营业收入。李薇(2018)[4]指出,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际落实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在理论上证券化业务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营业效益,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部分现实因素,导致证券化业务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并不明显。 第三章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历程第二章银行稳定性与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2.1银行稳定性相关概述2.1.1银行稳定性的界定我国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一环必定是银行系统的稳定。银行稳定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银行业的兴衰有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能否安稳发展的地步。银行业属于高杠杆行业,其负债远大于自身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它们将面临很多风险,如信贷、流动性、市场以及其他风险,其经营的稳定性与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有关。目前对银行稳定的界定尚没有一致的认识,一般认为,银行稳定性的定义选择存在两种不同方式,第一种解释是从商业银行保持平稳运营的特点进行总结。其次另一种观点则从银行风险分析,即通过银行产生一系列不稳定的源头和表现来定义银行稳定[5]。本文现有研究,通过银行个体稳定以及系统稳定这俩方面描述分析,同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通过分析总结银行正常稳定经营时的特征来正面直接界定什么是银行稳定状态;二是通过反方向描述银行处于危机时所具有的表现与典型特征来界定银行的不稳定。2.1.2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给世界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次贷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业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可见金融危机也会对其他国家带来风险。危机通过银行体系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最终导致实体崩溃由此产生经济危机。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金融市场需要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态度,并得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在一个稳定的、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中发展。根据张莉萍、王丽芳(2010)[6]的研究结论可知:能让银行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俩点即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冲击。2.1.2.1银行内部影响因素(1)贷款质量测度银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为贷款质量,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银行体系是否稳定的安全指标[7]。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国有银行按照政府的命令发放贷款,并将大部分改革成本转嫁给银行,导致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政策不合规利用导致出现了大量不良贷款。例如,房地产泡沫、股票和政府债券期货盲目追随促使价格迅速上升,加快了银行发放的资金贷款涌入金融市场领域,但在之后的一段发展时间内,当其慢慢消失之后,这些有银行所发放的信贷资产性质就会改变。正因为如此,这些改变性质的信贷资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良贷款,对整个银行的发展,例如流动性、财务资产状况,甚至是社会资源都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效应,轻则导致利润的亏损,重则致使出现倒闭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是非常重要的不稳定因素。(2)流动性大小商业银行有三大重要原则即盈利性、安全性以及流动性。然而这三大原则中流动性是首要的。出现过高的流动性,银行的收益情况会受到影响,但是出现过低的流动性也会时银行产生相应的信用危机乃至破产倒闭。美国的次贷危机使自己跟全球面临危险就是最大的案例,这场危机也加剧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部分的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由于不良抵押贷款造成的严重流动性问题而破产。部分银行的破产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小型银行的面临破产风险,甚至整个银行系统的也会面临崩溃。所以银行经营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控制好银行流动性。2.1.2.2银行外部影响(1)宏观经济要素促使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2007年)[8]说,自1980年以来,中国每次的宏观调控就会形成困难给予压力。在银行业,特别是大量不良资产增大了中国经济发展压力时,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流动性过剩等一系列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这一系列问题的暴露很有可能就会威胁到银行经营安全问题,使银行经营环境变差,更加增大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因此,能让银行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宏观经济环境能够使银行正常运行。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对于银行流动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M2增长率等经济指标。其次,由国家所颁布的经济政策以及现有金融行业对于政策的落地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对政策最敏感的必定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必然也十分重视宏观政策。如果能够有计划的去尝试去完善则很有可能会利用好政策来有效调节各种市场,加强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否则必然会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金融自由化从金融管制的角度来说,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松缓;或者,考虑现阶段行业内的利率、汇率以及资产流动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相应的取消,或推行一些松弛自由的福利政策。金融自由化[9]的首要前提就是市场监管的灵活、利率的不限制其实就是完全交由市场决定的活动。放松管控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可以进入未知的范畴以及全新的领域。部分银行为了自身利益降低了信贷门槛,增加了各种信贷和市场风险。利率自由化进行的首要重点因素之一就是放款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利率,发挥市场的作用,由市场去自行控制利率。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利率的决定又由很多市场的指标进行控制,人们的判断又是不稳定的,所以对其变动的预测还是较为困难的,也随之提高了利率风险。存在的开放的市场和相应自由的活动有利有弊,其中弊端就在于可能会收到外来因素的干扰,例如外资引入的强烈竞争,同时带来对汇率存在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的,选择自由度高了,机会多了,风险也会增加。如果超前实施进行自由化,必定对整个市场造成不可逆的风险,甚至会扰乱银行系统导致危机。70年代开始,金融自由化就已经在大多发展中国家展开了,不过结果可想而知都以失败而结束了。美国追求金融自由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最终还是面临着一场次贷危机,由于过度的金融投机和对金融市场的不受控制的监管,次贷危机影响了世界。因此,金融自由化在带来高利益的背后也藏着极其巨大风险甚至会引起金融体系崩溃引发金融危机。(3)国际资本流动虽然国际资本流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有利必有弊,同时也会因未知的风险为稳定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因为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例如,特别是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存在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短期而频繁则会对行业乃至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危机。它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冲击,在重大情况下甚至很大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它的流动大小和频率会直接影响所涉及国家的内部利率。当利率发生变化时,银行资本可能会散失,即会遭遇利率变化危机。在我国,有关利率市场的推进和改革正在进行中,正是因为考虑到了目前存在的体系和市场发展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标准,不是非常完善,所以才对整个推进进行了暂缓,这才在资本流动下导致的利率波动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发展期间,当外资大量流入时,汇率的变动会引起RMB升值。RMB升值会直接导致我国出少进增,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如果银行手握大量的外币负债那么等RMB贬值后极具可能会使银行紧急处理外债,但这一些列行为可能也会导致银行面临困境产生危机。2.2资产证券化相关概述2.2.1信贷资产证券化内涵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是银行利用资产产生的流动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手段之一。可以把这个当作是一个过程,这过程就是资产证券化通过特定方式实现特定的风险隔离以及信用增级转变为证券化权利。但是在这过程中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基于市场的信贷活动,与间接信贷活动不同,这些活动可以调解金融机构,并且它属于直接融资。虽然信贷资产缺乏一定的流动性,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其在未来可以预测的现金流量中作为资产,也就是所谓的超前,通过结构重组形成资产池并在市场上发行证券,以此来转换性质,将其发行到市场进行相应的操作,作为可出售、分配的证券资产[10]。因为这样,银行资产证券化能够被定义为是一种根据信用来发行的资产,通过超前现金流的机制进行发行的证券。 2.2.2资产证券化特征首先资产证券化的特征主之一就是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11]这三大要素;流动性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本质上就是解决商业银行资金缺乏问题的同时进行融资把之前未能回收的资金通过证券化市场流通买卖,使难以回收的高成本资金直接变现成为银行自有资本用于投资、调配。并且银行是以自身为主体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因此拥有更高效率的融资来推动银行发展。其次安全性也是证券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银行发行证券是以自身为担保者,用银行的固定资产作为担保物,因此低风险,信誉度高的证券更容易被大众采纳接受;最后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稳定性能加强银行流动性,使银行优化更多的闲散资产,最大程度利用这些闲置资金进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其次资产证券化的另一特征就是信用增级,因为为了大众能确信自己的利益是受到保护的,信用增级就是关键的。信用增级分为两类,分别是外部与内部[12];双方存在的主要区别便是:外部主要的信用担保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内部则是通过自我的资产水平去对证券进行相应的支持工作,其核心原理就是通过结构化设计,偿还ABS证券债务所需的现金流量小于标的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从而形成现金流量盈余。2.2.3资产证券化的分类资产证券化分为两种类别,由广义以及狭义组成,广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由实体、信贷、证券以及现金资产证券化四个过程组成;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其本质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详细的解释,其实就是把流动性很差但是可以预判在将来某一时间段内必定会产生现金流量的银行贷款、应收账款等贷款业务重新建立成资产池发行证券的过程。2.3资产证券化的意义首先,资产证券化在提升了资产流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12];银行如果想要发展良好并且能够提升银行稳定性那么关健要素就是资本充足率得得到保障。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会把手中的部分贷款分散出去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相应的也就提升了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越高则就代表银行稳定性越稳定,银行越稳定金融市场体系也就越稳定。其次,便于投资者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资产证券化[13]也为投资者和股东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财务管理方法。这样就使得发起人能够较好地对资产负债进行管理,取得准确且有效、相互匹配适应的资产负债能够优化解决结构的影响。总之,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开展将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并也会促进各个子市场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相互连接起来对我国此后的经济协调发展其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章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历程3.1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3.1.1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自七十年代末以来,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展了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既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把流动性差的资产集合到一起,进行整合拆细处理投入到市场中。2005年中国也首次开展开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这之后以中国开发银行为首的商业银行也陆续发行了信贷证券。但由于受到08年的经济危机,我国政府感到危险要求停止证券化业务,因此也暂缓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国内的发展。仅仅过了4年之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又重新在中国开始发行。目前国际通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主要有三大模式:美国、欧洲以及澳大利亚模式[14]。以上所提及的三种模式,均是由已经确定的具体指定资产池进行担保过后的证券,本金和产生的利息全部都是由指定的资产池进行的现金流支付方式实现的,被视为担保证券但这三种模式的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基础资产的处理、资产的选择和调整、产品的种类结构、和投资者的保护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最直接的区别是证券化资产能否脱离资产负债表,资产的证券化是直接进行还是可以通过特定的载体或中介进行。3.1.2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通过杨波(2005)[15]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型的实质是将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打包为易售的有价证券,将把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立即变现,同时,要实现证券化,拥有可预测的现金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从表面上看,实现证券化,资产支撑是确实的,但从本质上来看,资产支撑还是是由其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支持。更进一步来看,证券化产生的现金流却又不是由资产本身引起的,而是依托资产本身形成的,因此,带来稳定长期的现金流可以由应收帐款产生,原资产就未必拥有了物质形态。所以总的来说,对于融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的相关业务就是一种债务性质的融资形式;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债券的品种实质上就是资产证券化产生的产品。作为一种兴起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的的原因之一就是比传统筹资更具有经济优势。不过发展的过程中证券化的组织交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来说,证券化过程稍微有点复杂,并且参与者也较多。如图3-1所示。图3-1资产证券化流程图图3-1所示,资产证券化主要可分为六步,第一就是先筹集非证券化的资金并建立资产池,第二是把资产池内的资产打包出售给SPV,其目的就是实现证券化资产与原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破产隔离;第三是是进行内外部信用增级加强保护投资者的相关利益并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等级避免债务人发生信用风险;第四是SPV通过证券承销商进行发售证券并向银行等发行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第五就是SPV需要邀请专家来管理资产池,并向投资者偿付本息,如果之后还有剩余资金应当返还给银行等发行机构[16]。3.2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3.2.1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回顾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手段,恰恰是强大的市场标准时代的重要金融工具。信贷证券化市场起源于1960年代后期的美国,在1968年,由国家抵押贷款协会首次公开发行证券为应对因大量提取储蓄存款而造成的流动性问题,改变了该银行作为放贷人的传统角色,并赋予其资产“卖方”的职能。自198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的性质,多样性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证券化不只是来应付低流动性也是能够十分有效的把金融市场上的大众以及企业机构联系到一起,有效分配社会资源。继股票和债券之后,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增长最快,成为炙手可热的金融产品。由于受到之前的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证券化的业务开展也受到极大阻力因取消了开展证券化业务因此停止了发展,2009年一度暂停试点,但是暂缓了三年之后该试点项目于2012年5月又重新启动,同年还推出了一种新的操作模式使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并也加强了对该业务的风险管控措施。2013年8月又进行了一次大扩展,发行的规模大小与品类都与之前的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与之前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脱胎换骨,发展趋势良好。2015年5月,我国决定在市场投入了5000亿元加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各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截至2015年末,总共发行了315单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了106单,发行金额达到了4056.44亿元。并且在15年的证券化产品发行速度迅猛,规模较也比之前几年明显扩大。在这阶段我国证券化业务获得了一定的规模成就,并有多家银行陆续进入了证券化市场并且单一类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贷款如汽车、住房等,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类型慢慢得到扩增。之前阶段的大多数离岸发行都被转换为本地市场的本地化模型,这促进了我国本土证券化的发展。有些部门颁布了旨在创造有利于推进资产证券化的金融环境的法规。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化市场规模比国外市场的规模还要很小,因此还有许多发展空间。3.2.2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点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展提高了银行、企业等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加快了银行流动资产变现以及转让,自此之后,由于其流动性的上涨,致使银行减少了的相应风险,增加了管理资产负债手段;其次,通过金融资产证券化,降低了与银行固定利率资产相关的利率风险;再次,银行可利用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实现,使筹资成本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也减少了贷方的融资成本。最后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拥有比其他产品更稳定的收益效果。因此重新开始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必定会加快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2.3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从2012至2019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据统计,在2019年的金融市场上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总额达到了23.405.08亿元,与去年总额比较增长了36%;年末市场存量总额飞速提升也达到了10.913.34亿元,比去年多增长了47%。同时也随着总量的增加,产品的份额结构也发生变化。从12年到19年为发行单数最多的还是企业ABS继续稳固榜首,但与2017-2018年相比较还是有明显下滑的趋势;企业ABS下降使信贷ABS显著上升;资产支持票据(ABN)的发行量也继续大幅增长。从图3-2可知,信贷ABS在2019年总发行金额达到了9,433.36亿元,与18年相比增长了58%,并占了总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量的47%;存量的总额达到了3.640.86亿元,与去年相比提升了58%,占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总量的45%。企业ABS总发行金额达到了11.084.35亿元,与之前相比提高了17%,占市场发行总量的47%;存量总额也达到了5.448.96亿元,与18年相比增长了24%,占证券化市场总量的49%。ABN在市场发行总额也达到了2.887.36亿元,与之前相比增长了119%,占ABS市场发行总量的6%;ABN存量为1.823.52亿元,与前年相比增长了140%,占市场总量的6%。图3-22014-2019资产证券化发行量图3-32014-2019年资产证券化年末存量从图3-4可知,在信贷ABS发行的产品种类中,2019年个人汽车贷款证券出现猛烈增长趋势,发行金额达到1965.92亿元,与18年相比较增长了68%,发行量占了整年信贷ABS产品的2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发行总额也达到4991.49亿元,但是相比于去年发行金额减少了11%,占信贷ABS发行量的53%;另外企业信贷类资产证券和不良资产重组ABS分别发行796.77亿元和143.49亿元,同比下降10%和90%,占比分别为11%和8%;个人消费性贷款ABS和微小企业贷款ABS分别发行377.41亿元和94.80亿元,与18年相比,个人消费贷款ABS同比增加21%,但是微小型企业贷款发行总额同比下降10%。金融ABS发行金融达到了39.04亿元,虽然发行数量只占了信贷ABS发行总量的0.2%。但是与千年相比增长速度达到119%。图3-42014-2019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量从图3-5可知,在2019年发行了总额达到了11.084.35亿元的企业ABS产品,其中发行规模较大的融资租赁、供应链、CMBS/CMBN、应收账款、个人消费金融的发行金额分别达到了1551.34亿元、1035.02亿元、2927.60亿元、823.04亿元、1690.33亿元。其中光是融资租赁、CMBS/CMBN和个人消费金融ABS的发行就占了整个企业ABS发行总量的55%。随后供应链跟应收账款分别占了市场发行量的9%和7.5%;另外信托受益权ABS、保理融资债权ABS、REITs分别发行50亿元、50.65亿元、442.38亿元。其中,保理融资债权、融资融券债权和应收账款ABS的发行量同比分别上涨80%、70%和86%。除此之外,基础设施收费、门票收入和PPP项目ABS组成的其他类产品合计发行251.399亿元,占2%。图3-5企业ABS发行量最后看发行机构(图3-6所示),截止至2019年底,建设银行可以说是参与度最高、最活跃的金融机构了,建行在19年总共发行的金额跟发行笔数分别达到了9202.28亿元跟122比,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甚至可以说是在中国发行证券化产品规模最大的银行。建行之后发行规模较大的机构就属于工商银行与招商银行了,这俩者银行发行的金额分别达到了6443.91亿和3919.50亿;发起笔数分别为85次跟72次。从图3-6可以看出,金融市场上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大多数都为银行,唯独只有上汽通用金融非银行机构进入前十榜单;这就说明一方面我国目前在证券化市场涉及领域比较单一,发行主体偏少,市场缺乏流动性。但另一方面银行涉及的领域广,对银行资本流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图3-6204-2019前十机构发行量 第四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四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分析4.1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必要性4.1.1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的影响现阶段,我国进行了大幅度的经济转型,调整相应的经济结构,颁布众多政策对整个经济市场进行刺激推进,推进发展国家经济,为的就是高效地预防全球经济危机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颁布了的投资推行政策,目的主要在于刺激推动国内的众多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帮助其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的流动和规模的扩展。但是从现阶段现实情况看来,国内的商业银行暂时无法提供相应的资金去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产生社会市场上资金短缺的现象,但其实并不真实。对于一些资金保有量不足的银行,为了尽快打入市场,利用不正当手段,也就是依靠政策的杠杆进行快速的进入,却忽略了这种操作可能带来的巨大信用风险。通过上述的现有状况,不看了解到即使在现在经济发展飞速的阶段,进行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还是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快速下降,并且出现闲置资金的搁置沉淀。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达到让银行对资金的流动性把握得更加牢靠有效、控制得更加精准,实现信贷资产证券产化是迫不及待的。当真正实现了之后,不仅仅能够在这样经济飞速发展的时间段内,让银行提高对社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对国内银行资金流动性的安全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大幅度增强安全性。4.1.2传统盈利模式迎来挑战随着金融市场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占比逐渐扩大,可以看出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以往的传统商业银行,收益的大部分来自贷款,所以想要提高收益,就不得不依靠信用资产的急剧扩大,但随着借款人数量的减少,收益也会逐渐减少。这对我国经济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十分不利。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利率市场迎合发展趋势,处于发展的成长期,从目前来看,在短时间里,虽说不充足的资金导致了利率下降,但这样是不会对银行的一些成长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的;可是长此以往下去,依据现在利率市场发展的速度,这样的情况短期却频繁出现是肯定影响银行的正常收益的。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稍微落后,利息收入占比过于庞大,那么存款、贷款利率下降,对银行的正常收益、利润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融入新的模式也肯定对现有的盈利模式产生到一定的阻碍甚至影响发展。但是,老话讲到,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新的盈利模式带来了风险挑战,但也带来了对传统盈利模式革新的促进以及未知的积极影响。所以来说,实施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相应的收益或利益,也还可以提高其流动性,并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从而使商业银行能在新经济时期发展找到可持续发的盈利模式。4.2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4.2.1流动性影响当更多的流动资产进入银行,银行掌握的资产更多时,相应其机会成本就会增加。当更多更好的贷款需求进入,或者当大的富裕储户同时提取资金时,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就可以先消耗掉一些具有相对较差的流动性的资产,利用其为内部提供更好的流动性支持。由此就可以总结到,其对流动性增加的巨大作用,帮助解决资本流动问题。越是具有高度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商业银行,便是会消耗掉更多的流动性差的资产,发挥最大的调配作用,获得更高的收益利润。因此,信贷资产转换业务在促进商业银行流动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资金越多,市场的流动性就越强。当具备了更加强烈的市场流动性,它会对商业银行进行相应的抑制,也就是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可以对银行内部进行激励,刺激其提高内部流动。从现阶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利用价值不高的资产进行有利化,也就是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化成可以进行流动的资产。所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措施,已经将银行与市场间几乎不可用的资产进行了有效转化,使之成为能够流动于市场的有效资源,提高社会的合理资源配置,也就是提高了资金流动性的转化率[18]。4.2.2经营安全影响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银行发放的贷款比例有所上升,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大幅提升。通过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新模式,可以通过转化从而降低。经过这样的转化,不仅可以降低风险以及有效管理,而且,能够对现有的结构进行相应的优化。所以,银行的贷款规模的扩张使城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而且使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可以减少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增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如果商业银行增加不良贷款,不仅会增加管理风险,还会形成大规模不良贷款,并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制裁。经过贷款证券化,对相应的不良贷款也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转移。经过这一系列的优化,对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从而改善了银行的收益效果、提高了收益利润。4.2.3道德风险行为影响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可能面临道德风险。如果商业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遇到道德问题,其信贷资产的质量就会恶化,使银行面临非常大的融资风险。例如,如果一家银行降低了贷款审查标准和贷款发放标准,那么对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就相对宽松,发放的贷款质量也相对较低。这种带有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银行做法通常不能保证贷款足以支持资产证券化。对于不能证券化的贷款,杜绝了其转让更多不良贷款的渠道,这也会增加银行表内资产产生的概率以及发生违约的频率以及监督和管理成本,更加严重的可能降低产品的稳定性,从而带来更大的风险。 参考文献第五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实证分析5.1实证设计5.1.1变量定义5.1.1.1被解释变量银行稳定性指标本文参考借鉴了蒋海,陈静(2015)[19]的研究,选取综合性指数——Z指数作为衡量银行稳定性的被解释变量。Z指数作为综合指数能较好的反映出银行面临的风险,因此本文选取了Z指数作为衡量银行个体稳定性的测度指标。(5-1)其中代表银行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代表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K代表银行的权益乘数;从Z的计算公式可以反映出银行经营获利能力的水平,我通过银行出现损失导致银行产生风险来衡量银行稳定性。从而可以通过Z把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与银行获利能力相关联,成为综合指标。5.1.1.2解释变量通过搜集、整理数据来考量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的程度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来借鉴邹晓梅(2015)、高蓓(2016)[20]研究基础上,选取了衡量是否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虚拟变量(SEC)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信贷证券化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其中把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的年份记为1,未开展的年份记为0。5.1.1.3控制变量 本文借鉴张献(2019)[30]研究的基础上与我国现阶段银行的实际情况后进行梳理与整合,并结合银行自身跟外部宏观环境方面对研究中运用到的控制变量进行了选取和调整。(1)银行微观变量资本充足率(CAR):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对负债的最后偿债能力,可以说CAR逐渐增大时,该银行在风险资产发生违约时,能够维持银行正常运营的能力越强,也就是更加稳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高的资本充足水平可能会让银行逆向选择那些收益和风险过高的业务。银行规模(Size):通常代表一个银行的总资产大小,是银行进行投资获利的主要资源及来源。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受到的监管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那么银行进行融资会变得更方便甚至方式也会变得多样化,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和利润的实现。但也由于规模较大,在发行证券产品时会更加审慎,产生较高的发行和监管成本,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润。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对银行获利能力具有双重影响,我们在实证分析中应该重视资产规模的作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银行使用其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数的值越高,银行资金转换的效率越高。银行在获利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眼前更大的利益去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投资导致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较高波动。然而部分获利能力偏低的银行因为内部出现危机导致银行经营不顺甚至出现倒闭的说不定会变本加厉的往高风险业务加大投资扩大自己贷款规模,使银行处于崩溃边缘。不良贷款率(BL):是指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之间的比例大小;通常是反映银行安全风险方面的影响。宏观环境方面: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会受到宏观因素影响,因此为了控制宏观层面因素,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GDP增长率(GDP)和货币供给量增长率(M2)俩个控制变量。表5-1变量名称及定义变量类型指标变量名称计算公式被解释变量Z指数银行稳定性(平均资产收益率权益资产)/资产收益率标准差解释变量SEC虚拟变量发行为1,未发行为0控制变量SIZE银行规模银行总资产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CAR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风险加权资产BL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总额/贷款总额宏观变量M2货币政策指标M2增长率GDP实际经济增长GDP增长率5.1.2模型构建(5.2)模型一的Z用来作为被解释变量,主要是测度银行稳定性的指标。在这个模型里面,用i来代表各个银行;t代表各个时间段;c是常数项,;是残差项,用来衡量最后结果呈现的好坏。5.1.3样本选取从搜集到的数据中可知,截至今年我国上市的银行已经多达30家左右。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起步晚,而且在08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后被相关监管部门暂时中止进行活动。不过由于国内企业机构的资金运用效率低等原因在12年又一次重新开展了证券化业务。不过也因为刚开始阶段,我国参与的金融机构并不是很多而且发行规模也不如人意。现阶段并不是每一家商业银行都参与了证券化业务的实施,因此考虑到数据的公开性和可得性,本文选取现阶段16家商业银行近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构建面板模型来回归分析。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以及各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年报,宏观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国家统计局。5.2实证分析5.2.1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选取了各个变量的极值、标准差和均值来进行描述性分析,旨在全面的对变量数据进行特征分析。本文实证分析所用计量经济软件为EViews10.0。表5-2各变量统计变量均值极大值极小值标准差Z2.9090%3.6932%2.3288%1.5164SIZE8900亿30100亿716亿8200ROE13.6341%17.5910%9.0380%2.2593CAR13.4709%17.52%10.8%1.572532BL1.5095%2.39%0.78%0.3384LR153.26%175.07%131.45%2.9090从表5-2中可以看出,Z指数的最大值为3.6932,来自宁波银行2017年度的数据;最小值为2.3288,来自华夏银行2019年度数据;均值为2.9090;标准差为1.5164;说明不同上市银行之间的稳定性差异较大。流动比率最大值为75.07%,来自兴业银行2019年度数据:流动性比率最小值为31.45%,来自华夏银行2016年度数据;标准差为9.426435;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比率差异较大。银行规模最大值是来自工商银行2019年度数据,为30100亿元,最小值来自宁波银行2015年度数据为71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值为17.5910,来自浦发银行2015年度数据;最小值为9.038039812,来自华夏银行2019年度数据。标准差为2.259319,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差异。不良贷款比率标准差0.3384,均值为1.5095%,其中最大值为2.39%,来自农业银行2015年数据;最小值为0.78%,来自宁波银行2018年度数据。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差为1.5725,均值为13.4709%,可以看出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虽然各不相同,但整体来说资本充足水平还是普遍较好。5.2.1.1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1)(1)为了提高回归分析的准确度,我先通过ADF检验来确定数据是否平稳是否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表5-3ADF检验结果变量ADF值P值平稳性Z83.79090.0000**平稳SEC67.62330.0013**平稳SIZE51.27140.0167**平稳ROE58.38710.0030**平稳CAR62.74110.0009**平稳BL47.31370.0397**平稳M284.40680.0000**平稳GDP67.73000.0002**平稳表5-3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所有变量都不存在单位根,数据呈现平稳,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2)在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之前,得明确知道面板模型属于哪一种效应模型。通常面板模型分为固定、随机以及混合效应模型。所以我们得进行一次检验来判断本文的面板数据适合哪一种。本文面板数据需要靠Hausman检验来选定。所以本文对构建的模型使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具体结果如下表5-4所示:表5-4Hausman检验结果模型W值P模型一101.17690.0002从表5-4可以得出模型的Hausman检验P0.0002小于0.05界值的,所以拒绝原假设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业务的开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利用虚拟变量(SEC)作为解释变量,Z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表5-4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对银行Z指数的影响回归分析变量相关系数标准误差T-statisticProb.C1.8320070.8458212.1659520.0344SEC0.0328220.0106442.6738210.0341SIZE—4.6007610.0000ROE0.073646*0.0211853.4763460.0010CAR0.1380770.0270335.1076740.0000BL0.0348910.1280580.2724610.0000GDP0.1698310.0628792.7008970.0091M2—0.0074330.0122250.6080130.0000从表5-4回归结果来看,我国银行稳定性与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展业务有一定影响的,是因为俩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根据表5-4,模型(1)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所以现在针对各个不同的控制不了进行分类讨论结果如下:在反映银行稳定性的控制变量中发现,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与Z值是正关系,反映银行收益水平的ROE在1%显著性水平下与银行正相关,说明银行盈利能力越强,经营效率就越高,也不会盲目加大风险投资,因此越稳定。银行经营就越稳定;银行规模与z值负相关,银行规模越大,实力相应增强但是其管理就变更难,业务相对会变得不稳定,引起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宏观控制变量中,银行稳定性与GDP增长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星现正相关,说明宏观经济好坏对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还是有影响的,符合了本文之前设想预期;广义货币增长率虽然与银行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但是由于相关性很低,并没有很大影响。综合上文结果可以看出,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提升银行的经营稳定性。以上结果也呈现出我国开展证券化业务创新的初衷,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银行的稳定性是利大于弊的。5.4稳健性检验流动性比率(LR)作可以说是测度银行稳定性不可缺一的指标,而且流动性比率也是我国衡量银行风险的常用指标。国内也有很多文献将流动性比率作为衡量银行稳定性的指标之一,如何涌,修宇雯(2015)[20]将流动性比率用于衡量在商业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出于监管资本套利动因;宁子豪、王梦(2021)[21]将流动性比率作为控制变量来研究商业银行具有稳定性研究。因此,我将流动性比率作为解释变量在本文替代之前的解释变量SEC,进行稳健性检验来验证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5-5所示:表5-5回归结果变量相关系数标准误差T-statisticProb.C4.2758890.7603245.6237720.0000LR0.0146040.0106440.66570590.0001SIZE—1.2596350.0000ROE0.0671710.0134185.0061220.0000CAR0.1520320.0207957.3111290.0000BL0.2258040.0778842.8992360.0050*GDP0.0571280.0573782.9956520.0032M2—0.0014640.002228—0.6570590.0002=0.767200,拟合度较好。根据结果可知,LR的系数为正,且该结果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虽然与之前分回归分析的结果的显著性水平不太一样,但是结论基本一致即说明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越高,银行稳定性越强。第六章结束语6.1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之前已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及总结、陈述之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发展现状,讲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性之间的关联,再通过实证选取了Z指数做为研究指标来构造平衡面板模型,用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程度作为解释变量检验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开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总体影响。在本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构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几个研究结论:首先从理论层面来讲,现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是有利于商业银行,能比以往更好地管理其长期积累的流动性风险,并且是在风险能控制的范围内,也将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刺激其提高内部流动,以此来达到银行稳定发展的目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阶段发展趋势来看,还藏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反观从发行单位来看,我国开展证券化业务的行业机构还是比较单一,主要是以银行为主,因此应该提高效率让其他行业机构积极参与进来。虽然说是发行机构偏单一,但是我国政府还是看好证券化并在一直加大支持对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强调,而且这些年几个政策的相继发布,业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会持续蓬勃发展。实证结论方面来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与衡量稳定性的Z指数与ROE、CAR等指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表面资产证券化活动不仅能提高银行利润也能加强银行稳定性,符合我国开展证券化预期。但是,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需要更加注意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监管机构的明示或默示担保以及银行间证券化产品现象,这些现象有极大可能破坏银行业务的稳定性。6.2政策建议受到08年金融危机暂停证券化业务开展后,监管部门因为国内企业等机构资本流动效率不高等的原因在12年再次重启证券化业务。而这次的开展不管是在发行单位或者产品种类、金额等方面都是历史性的。但是纵观中国证券市场来看,信贷资产不管是规模的大小、还是发行金额都是还是明显不够的。追究到底,还是与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最基本的建设不够完善,如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体系的设立和相关市场环境与操作流程的规范[22]。因此,根据上面所显得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法律体系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应该与不同的监管部门相互规划并颁布属于各自的一套法律法规。但是因为各部门发布的多数属于部门规章在具体法律的使用中若出现冲突可能会出现无法可用的风险[23]。另外,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以信托的方式进行发行出售,然而信托资产的归属权在我国的《信托法》是不存在的。可是归属权的明确划分重要到发行人是否能够实现其信贷资产的“真实出售”和“风险隔离”。由于法律的模糊,早先我国许多发行人都选择了在境外设立SPV,通过国外健全的法律制度来转移真实风险。所以,提早的健全法律会更进一步的促进我国证券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2)加强金融监管虽然说证券化业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被迫中止过,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项业务的开展为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有利的影响。在带来有利影响的过程中我们也理应参考吸取之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次贷危机的教训,提早的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虽然说银行通过SPV提早的转移了对自己可能产生的风险,可是仔细一想,风险并未解除只不过是被国内其他机构或者老百姓承担了起来。因此可能使银行产生道德风险[28]。而且银行为了获利导致更多不良贷款的入账会加快造成资产泡沫。因此在这方面对银行进行加强管理[29]。总的来说,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发行主体的管控,防止风险产生。其次,为了预防更多的不良贷款流入应尽量提高证券化产品质量和信贷质量,再限制发行规模与完善好备案登记。对证券化参与机构提高相对于的资质要求,最重要的还是对评级机构进行严厉的审查以及提高业务能力。最后,现阶段国内证券化业务涉及范围广,参与开展业务的机构较多,因此提高对我国监管部门和单位要求,共享信息,来达成更好的内部交流合作,优化监管效率[24]。加快配套市场环境建设除上述意见外,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应积极加强有关支持性市场环境的建设。ABS信贷是一种结构融资工具,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因此其基础资产的信贷在商品发行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市场和投资者需要更加透明地披露基本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镍锌电池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遮阳蓬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江苏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被褥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花露水行业运行状况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腮红(胭脂)行业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粗粮饮料产业需求状况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稀土抛光粉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真空镀膜机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男士香水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植物学》练习(二)根、茎、叶营养器官的联系及变态
- 中暑-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真题
- (5.5)-杂草图片农田杂草及防除学
- 生理学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 大学英语精读1-6册课文
- 口腔护理技术
-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100道口算题大全(全册齐全)
- TFCC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 《西藏度亡经》及中阴解脱窍决(收藏)
- 2022年医学专题-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