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1页
教育学课件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2页
教育学课件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3页
教育学课件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4页
教育学课件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班级组织第二节班级管理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的概念班级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地基本单位。(一)班级组织概念的历史考察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6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此后,班级组织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学校中逐步推广。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型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

在我国,早在书院产生的时代就出现了由有关人员行使班主任职责,但没有正式的称谓。1904年1月13日《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称为级任制(履行现代班主任的职责);1932年,中学实行级任制。1938年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级任导师);1949年后,中、小学一律设置班主任。(二)班级组织的改造

道尔顿制特朗普制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比较(三)班级组织的概念界定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二、班级组织的发育

班级组织的发育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第二、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第三、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三、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的层次:班干部、小组长、小组一般成员

非正式组织的三种类型:亲社会型、自娱型、消极型。

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角色的对偶性和多重性

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班级信息有:知识信息、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的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沟通的复杂性。班级组织的规模我国传统的班级规模:50人左右我国班级规模现状:偏大部分国家基础教育班均人数及师生比讨论:小班教学的要求及其主要特点。四、班级组织的个性特点

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五、班级组织的功能

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2、满足需要功能3、诊断功能4、矫正功能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班级组织建设

1、班级组织的设计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掌握班集体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

2、指导班级建设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3、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二、班级制度管理

成文的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有:政治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制度;文体活动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值日生制度;班级财务制度等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应注意:合理可行;正面教育为主,防止体罚;条文尽量简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要经过全班学生的讨论后通过。非成文的制度:

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非成文的管理制度是班级个性的体现。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2、组织学生讨论;

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广泛的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与工具。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稳定的风气,是一个班级学生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综合体现。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逐步树立起来:

1、要抓好开端;

2、要狠下工夫,深入细致;

3、大造舆论;

4、坚持不懈。

三、班级教学管理

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四、班级活动管理

特点:班级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班级活动目的的一致性,产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班级活动时空具有一致性;班级活动中分工合作;班级活动产生良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班主任的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一)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对全班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负直接责任。(二)班主任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而且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三)班主任是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班主任的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三)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五)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六)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七)评定学生操行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①考核法、②观察法、③测量法、④问卷法、⑤谈话法、⑥实验法、⑦调查法、⑧访问法、⑨书面材料分析法等。

(二)组织培养班集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步骤是: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构建共同愿景

——新学期新集体第一次班会

(班主任对学生说)三年后我们即将毕业。按照咱们学校的传统,每届毕业生都会参加隆重的毕业典礼。典礼上每个班都要回顾三年的成长历程。请问你最希望在毕业典礼上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咱们班的三年生活?请将这些词语写在纸上(3分钟)。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答案纸并为咱们班起个有意义的名字(5分钟)。选出一人代表全组向全班通报小组的意见。(每组2分钟)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班级名称及对班级的描述词语。新集体的共同愿景即可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了。(10分钟)课下,可以请同学们将班级名称和描述词语做成长久性标志,张贴在教室里。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基本要求:能慧眼识才,准确选拔班干部;群体中见威信。细微处观言行。工作中显能力。能知人善用,合理班干部;能量才而用,发挥特长。能充分信任,大胆使用。能科学指导,精心培育班干部;大胆使用与严格培养相结合。群众监督与严于律己相结合。因人制宜与统一要求相结合能力培养:更新人才观念;掌握选用人才的辩证法;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基本要求:能科学确定活动内容;政治性活动。知识性活动。娱乐性活动。实践性活动。能周密地安排活动计划;有发动——有检查——有评比——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果能有效地指导活动实施;积极发动。指挥实施。做好总结。能力培养:充分认识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把握班级活动的实施原则;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身特长;炼就一双悦纳学生的眼睛师爱首先是接纳——确立“每个孩子都是宝”的信念,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是交流互动的前提。让学生从老师的眼睛里看到爱让学生感觉得到你的关注——你不一定爱你的学生,但你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你相应的责任,你得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你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你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能让学生感觉得到的关注。(三)指导学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适应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方法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四)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

3、培养学习兴趣。

4、抓反复,反复抓。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基本要求:晓之以理的说服力动之以情的感染力;导之以行的持久力;——反复抓、抓反复。能力培养:全面了解后进生真正关怀和尊重后进生加强转化工作的针对性。拒绝忽视策略

——看出学生的缺点却不张扬不表现,就不被发现;不被发现,就无法实现。正当的需要,不当的形式→犯错误、违纪“单独约会”,“开小灶”——悄悄发生的事,悄悄处理悄悄话特别管用——一个眼神,一张小纸条,有时胜过电闪雷鸣般的批评等待契机俗语:事缓则圆。待机是一种教育智慧。拒绝忽视→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五)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具体要求:

①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情况;

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

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学校教育的不足。

责任共担策略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糊涂的父母,糊涂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爱”,让多少孩子走入歧途教育家长与教育孩子同步做好家长工作,树立家长的信心,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提供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一个好妈妈抵得上一百个学校教师“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的节日”。(六)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写操行评语注意: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提高评语的规范性增强评语的感情色彩,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1、班主任工作的计划

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一般可分为学期(或阶段)计划和具体的活动计划。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班级基本情况和学生情况的概括分析;

2、本学期学校工作要求以及本班工作的目标;

3、实行计划的具体措施;

4、实施计划的评估和检查等。

2、班主任工作的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1)全面总结是综合性的班级工作总结,所涉及的内容应反映全班同学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基本原因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2)专题总结或者是班级单项工作总结,或者是学生中显著变化的某方面情况小结。班级工作总结,除了在学期、学年终结时进行外,还可以在期中、在某项活动

完成之后进行。

案例分析:

班上,有一伙“小捣蛋”爱玩篮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抢别班的球玩,引起纠纷,告到班主任那里。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班主任从中看到了一个可以引导的积极性。他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订了几条队规:一服从命令听指挥;二坚持练习守纪律;三不抢外班的球;四不做有损球队名誉的事。此后,每天开展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结合所学分析这位班主任所遵循的德育原则及其成功之处。如果你是这班主任,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四、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对班主任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二)坚定的教育信念(三)家长的心肠(四)较强的组织能力(五)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六)善于待人接物第九章教育评价龙岩学院教学目标:1、解释教育评价的内涵,说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合理分析考试这一评价手段;2、列举并说明教育评价的类型,解释各教育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如何合理使用各教育评价方法;3、说明日常教育评价、校内学业考试、毕业或升学考试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评价观。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第三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认识第一节

一、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教育评价=客观描述+价值判断+增值探索教育评价是由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因素组成。1.客观描述(评价的方式方法)分两个方面:(1)定性描述—对事物的质的描述与分析研究(2)定量描述—对事物的量的描述与分析研究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2.价值判断(评价的结果)涉及两个方面的价值判断:(1)对教育价值的认识问题—教育有什么用,教育对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是什么等等。(2)评价主体本身的价值观问题—树立怎样的评价观念。3.增值探索(评价的作用意义)(1)激励作用(4)管理作用(2)调节作用(5)发展作用(3)诊断作用

二、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三、注重形成性评价四、注重绝对评价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回国后写的考察报告中说,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最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用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两份报告的预言

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也写了一份报告说,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背后,除非老师发问时举右手,否则不轻易改变;早晨7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中国学生有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报告的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获得者和100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摘自2004年第六期《视野》)

三、传统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片面为升学考试服务,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2.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

3.评价方法偏重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以分数为重。

4.评价重心过多关注结果,忽视过程,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第二节(一)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分类1.诊断性评价→侧重对前期阶段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侧重对过程的评价。3.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结果的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以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功能:(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2)决定学生的适当安置。(3)判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方法:(1)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2)摸底测验。(3)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功能:(1)改进学生的学习(2)为学生的学习定步(3)强化学生的学习(4)给教师提供反馈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如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功能:(1)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2)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3)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4)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5)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二)根据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分类1.相对性评价法2.绝对性评价法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指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评出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

相对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基准是在评价对象团体内部确定的,对于另外的团体未必适用;

②参照的基准是对团体进行测量以后确定的,与教育目标无直接关系;

③它的评价结果只说明被评者在该团体所处的相对位置。相对性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以预先制定的目标为评价基准,把评价对象与之比较,确定评价对象达到目标基准绝对位置的评价。绝对评价的特点①评价基准是在评价对象团体以外确定的,每个团体都可用此标准进行评价;②参照标准是在对团体进行测量以前确定的;③评价结果说明了评价对象的达标程度。

绝对性评价法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三)根据研究方法分类1.实证化评价用实际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类方法。2.人文式评价侧重于个体的主题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类方法。(四)根据评价主体分类1.自我评价2.同伴评价

二、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

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1)数字等级评定量表(2)图示等级评定量表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

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在教师自编测验中,测题形式大致分为两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问题给出较为明确,答案唯一,可较为客观地评分的一类测验;主观题:要求学生针对一些问句或陈述句,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较长的答案,并允许学生自由回答的一类测验。根据测验的目的和测验的特点,客观题和主观题有各自优缺点。2、表现性测验评价所谓表现性测验指的是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表现性测验在学生学业考评过程中常用下面一些测验题型与方式:(一)口头测验(二)论辩或辩论(三)短文题考试(四)写作测验(五)过程反应题(六)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

3、评定量表评价法

评定量表是用来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观察的一种测量工具。评定量表的使用,具有收集接近客观实际情况资料的功能,尤其适合对学生表现性行为或作业的评价,因此,它是表现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一)评定量表的形式(二)等级评定量表的使用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第三节

教育评价在现代教育活动中主要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评价等几个领域,其中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一、日常教育评价:以真实性为基础,高扬人文性。二、校内学业考试:以测量性为基础,突显教育性。三、毕业升学考试:以综合性为基础,突显导向性。一、日常教育评价(一)基本特征

1、依托性

2、渗透性

3、非预设性(二)基本要求

1、体现对学生的爱心

2、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3、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块糖的故事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三)新课程推进中的改革尝试与存在问题1、评价的变化评价实施日常化、过程化、教育化;评价关注个性发展的各个方面。2、存在问题表扬的泛化评价的泛化评价面面俱到新课程的核心仅仅是为了所谓的轻松与快乐吗?

一年来,我听了一些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研究课,看了杂志上登载的许多课堂教学案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的确大为加强:在学习数据统计时,学生离开课桌,通过采访听课教师来收集数据,并制成了统计表;在教学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时,学生量课桌,量黑板,反正是在满教室里找测量的物体,热闹得很。再说奖励的方式吧,一个比一个出新:有给小红花的,有奖红五星的,我就见过有位上课的女教师将红五星贴在了孩子的额头上,让这孩子也不知是激动还是别扭,整整一堂课都没能静下心来。有时,在一些公开课上,不少教师还拿出了物质奖励的高招,这个回答对了,奖励一枝铅笔,那个回答正确,奖励一本练习本。

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小脸红通通的,兴奋得很,为得到奖品而激动得不能平静。好像学习的快乐,就是奖品的获得,如此简单。如果我们是如此单一、机械地理解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仅把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最易改变的具体学习方法等外在表现上,仅把学习的快乐当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时发出笑声、掌声与“嘿嘿,你真棒”的群体表扬声,那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引导与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态度想不浮躁都难。二、

校内学业考试:

以测量性为基础,突显教育性校内学业考试本质上就是教学考试。(一)基本特征

1、在一个教育阶段结束时进行,检查评估教学质量和水平;

2、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学力。(二)基本要求

1、命题指导思想要端正,杜绝繁、难、偏、旧;

2、试题应有一定的开放性;

3、考试形式多样化;

4、发挥考试反馈功能;

5、发挥分数的正面功能;

6、把考试权还给师生。

(三)新课程推进中的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

(一)内容方面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方法方面单一的纸笔形式的考试多样化的评价与考试方式、方法(三)时间方面期末阶段的考试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四)结果反馈定量评价定量的等级评定与定性的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考试命题改革的尝试

作为首批国家级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青岛市在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对考试命题改革作了一些尝试,体现了五个特点:

1.调整设问方式,注重心理感受。在卷面上,问题的提出多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的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与试卷融为一体。如:初一数学试题一例:“学习了有理数之后,四位同学对‘0’是什么数产生了兴趣,下面是他们关于‘0’的对话:……(略)请你想一想,他们的话有()句是正确的。”初一语文试题一例:“在我国悠久的古文化中,文言文散发着它特有的幽香,你学会了多少?你能说出下列词语在今天的含义吗?”这种对话的活灵活现的题目,不仅激发了学生答题的欲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变式测试,注重能力立意。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仅仅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命题,通过增加规律探索性的问题,来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检测,试卷中的不少题目学生在平日都未接触过,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而应该在平日学习中更加注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式的积累。这也是新课程发展所提倡的。如:数学探究题一例:“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111111111×111111111=?”这种能力测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个性。初一语文基础知识考查试题一例:“通过学习第一册语文,你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成语和谚语。试着每一类写两个,并进解释。”初一数学试题一例:“请你写出两个有理数,并把它们相加使其和小于每个加数。”这种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对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个性很有裨益,为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减轻机械记忆,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初一思想政治、生物的考察,在问题的设计上,注重了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初一思想政治试题分析说明题两例:(1)“我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知心朋友,但他却告诉了别人,我有受骗的感觉,我该怎样面对他?”(2)“小名到书城买书,等车的时候发现同学排在队伍的前面,就上前与其交谈。车来了,同学上去了,小名又回到了原来排队的位置,等候排队上车。你对小名的行为作何评价?”初一生物阅读分析探究题一例:“请阅读材料,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植物对光的反应’探究方案,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观察,完成探究报告。”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多种水平的分层分卷考试。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某些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复式教学与评价,即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水平的评价。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分成的A、B、C不同水平层次的三组情况,在检查学生的达标程度时,分别出三套同一内容的不同要求的检查题,让学生在统一时间完成。完成的结果,也许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得到好成绩,而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会得了不理想的成绩,或者大家都得到较好成绩。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能做A、B、C三组成绩的横向比较(也不能比较),而是让学生自己做个前后成绩的纵向比较,看是进步还是退步。当然A、B、C三组的学生并不是恒定的,随着他们学习水平的变化可以随时作调整。

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一例

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我想,这个学期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们,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你的困难更是我们努力改进的方向。作文题就是:上了中学以后要求:①字数500字以上。②内容完整,字迹清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例

小亮要买辆自行车,价钱是290元,他已储蓄了225元,每月还有30元零用钱。下面有三种购车方法:①储蓄到够290元再买;②当时付90元,然后每月付19元,付一年;③当时不付款,每月付28元,付一年。回答如下问题:①哪种选择付款最少?②哪种选择可以立刻得到自行车?③小亮能够靠零用钱来支付每种选择所需的车款吗?④如果你是小亮的朋友,你建议他选择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评语一则(一年级一学期)

你是一个语言积累很丰富的孩子,在古诗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为你这个方面的才能而赞叹不已。这种积累对于你学习语文、数学很有帮助。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朗读能力都很强。你还是一个待人宽厚的孩子,两次同学不小心碰坏了你的眼镜,你都原谅了别人,从不计较。你又是一个爱锻炼、会锻炼、又带动全班同学参加锻炼的孩子。希望你像带动全班同学锻炼那样,做一个班集体中的带头人。三、毕业或升学考试:以综合性(全面性)为基础,突显导向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毕业或升学考试改革政策导向改革进展现实举措

政策导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毕业和升学考试改革的规定:“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注重学生全面考核和经常性考核的

考试评价制度正在形成

全国中小学都普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了长期以来考试评价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倾向,普遍建立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和发展的评价观念,以激励为主的评价行为正在普遍形成。初步形成了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既重视学业成绩,更关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的新局面,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改革进展

中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考试命题以能力考查为核心,基本改变了过去以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按照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和日常学业成绩都作为招生的重要依据。同时,还采取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条件。中考改革从2004年的17个实验区开始,到2008年已全面推开。

高考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教育部组成了由主管部长牵头,有关司局和单位参加的高考招生改革工作小组,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组织了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开展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研制工作的研讨交流活动,指导、帮助各实验省(区)根据本省实际形成符合改革方向的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领域的考试评价制度(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的有机配合,统筹协调,目前,各省已研制出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以及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发展过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教育部正在组织研制国家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力图使考试评价既有利于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改革开放30年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改》

2008年10月08日来源:教育部网站

深化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全面推动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指导和推动10个省(市)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积极推行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式改革。扩大和规范重点建设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01月02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新课程中考体现“一改三突破”

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专门发出指导性文件,要求首批进入新课程中考的17个课改实验区要在本省、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把建立健全科学的学业考试制度、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中考改革的突破口。2004年,17个国家课改实验区实行了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招生的新课程中考,并且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实现了突破。2005年,全国又有500个课改实验区进入了新中考,2006年有1700多个实验区进入。2008年,全国所有初中毕业生都按新课程要求参加中考,中考改革在全国所有地区展开。现实举措

在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发生了几个明显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对初中学生实行了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并且与高中招生挂钩;第二个变化是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把原来初中三年最后一次的中考,改为在初二、初三年级进行三次学业水平考试;第三个变化是各学科考试成绩由原来的百分制改为等级表达;第四个变化是高中招生由过去的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划线录取改为在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下的各高中学校根据个性发展多元录取,在录取方式上也不是单一的各科分数简单相加,而是采取了根据学业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低进行综合录取。与潍坊市一样,全国各地尽管在中考改革的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一改三突破”这个核心,即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实现突破。

各地中考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考命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了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上改变了单一的纸笔考试,理科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考试,文科进一步加强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的考试,英语听力考试受到关注;一些地方尝试将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改变分分计较的办法,一些地方还尝试多次考试。二是各地普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三是普通高中录取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采用多种录取方式,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均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一些地方试行了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方式,引导初中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新课程中考体现“一改三突破”》

2008年04月07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云南中考改革新方案出台

云南省教育厅11月2日向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