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名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名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名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名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名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名校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儿童缺铁缺锌将严重影响儿童发育,医生通常建议服用锌铁口服液,这里的锌、铁指的是A.原子B.单质C.元素D.分子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④2Al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⑤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⑥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3.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消耗氧气,保护灯丝,该物质是()A.氯酸钾 B.氧化汞 C.二氧化锰 D.红磷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正确的个数是()①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②滤纸边缘要高于漏斗边缘③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④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⑤过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A.2个B.3个C.4个D.5个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B.湿衣服晾干C.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黑色固体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C.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8.硫酸化学式为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中H、S、O元素的质量比是2:l:4B.H2SO4中H、S、O的原子个数比是1:16:32C.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2+16)×4D.H2SO4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12+32+1649.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x单质化合反应化合物物理变化Y化合物氧化反应氧化物化学变化A.A B.B C.C D.D10.某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装有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B.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装置气密性 B.闻气体气味C.称量NaC1的质量 D.过滤操作12.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的燃料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能快速消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使极大范围内的生物缺氧死亡。该炸弹的主装药之一是环氧乙烷(化学式为C2H4O)。下列关于环氧乙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氧化物 B.它是含有三种元素的混合物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D.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反应原理要求写符号表达式)(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Ⅰ_________.(2)制取氧气时A中锥形瓶内应先加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____.锥形瓶内液体应加至_______(填“a”或“b”)处.写出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3)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燃烧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现象。如果如图两个实验中的用到氧气都需要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他选择了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来制取纯净的氧气,你认为B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当氧气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为先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4)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推求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g14.小玉在参加“小小实验家”竞赛的题目之一是“配制7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溶解、装瓶并贴标签。(2)需要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g,添加药品时发现指针偏向左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3)改正A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4)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填“偏大”或“偏小”)(5)正确操作后,请在D中填写标签:______15.小明要用50g质量分数为12%的NaOH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如下问题(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____g,量取水时应选择___(填10mL、25mL、50mL、100mL)的量筒(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____(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5)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___(6)图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7)称量氢氧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小明同学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1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1)试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试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4)试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过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5)试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现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1)此瓶浓盐酸中的质量为________;(2)现要配制10%的稀盐酸,需要这种浓盐酸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18.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请回答下列问题:(1)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2)Na2PO3F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3)若牙膏中其它成分不含氟,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2PO3F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A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A分子种类B分子间隔C分子大小D分子质量(2)B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试管2中收集到气体的检验方法为_________,该该通电过程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锌铁口服液中的锌、铁指的是元素,故C选项符合题意。2、B【解析】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①错误;②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故③正确;④2Al3+中的“3”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N中的“3”表示3个氮原子,故④错误;⑤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故⑤正确;⑥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带电荷,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故⑥错误。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3、D【解析】

A、氯酸钾不与氧气反应,受热时还容易产生氧气,灯丝更易氧化,故A错误;B、氧化汞与氧气不反应,故B错误;C、二氧化锰与氧气不反应,故C错误;D、红磷可以与氧气反应,常做白炽灯泡内的除氧剂,来保护灯丝,故D正确。故选D。4、A【解析】

①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可以避免滤液飞溅,选项正确;②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选项错误;③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玻璃棒不能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否则会戳破滤纸,造成浊液流进烧杯使滤液浑浊,选项错误;①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避免玻璃棒戳破滤纸,选项正确;⑤过滤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是金属材料制作的,选项错误;正确选项是①①,故选A。5、D【解析】

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是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了,说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说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是具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沙尘暴属于外力作用下的宏观现象,不能说明微粒的运动,符合题意。故选D。6、A【解析】试题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故选A.考点:基本概念7、D【解析】

A、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成氯化铵,会观察到产生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8、D【解析】

A、H2SO4中H、S、O元素的质量比是(1×2):32:(16×4)=1:16:32,选项错误;B、H2SO4中H、S、O的原子个数比是2:1:4,选项错误;C、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2+(16×4)=98,选项错误;D、H2SO4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1×2+32【点睛】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是解题关键。9、C【解析】

A、单质与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错误;B、有些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C、氧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正确;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并列的两种变化,错误。故选C。10、A【解析】

A、根据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分析;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分析;C、根据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D、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详解】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故图象反应正确,故A正确;B、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故图象反应错误,故B错误;C、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图象反映错误,故C错误;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故图象反映错误,故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明确选项中的变化过程是正确答题的根本。11、A【解析】

A、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而且没有在左右放置质量相等的称量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12、C【解析】

A、环氧乙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B、环氧乙烷中只含有C2H4O分子,所以它是纯净物,故B错误;C、环氧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1×4+1×16=44,故C正确;D、根据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2H4O可知,环氧乙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故选C。【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质量×各原子数目之和。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E棉花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4.8【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I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制取氧气时A中锥形瓶内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填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为避免生成的气体沿长颈漏斗的管口逸散到空气中,锥形瓶内液体应加至a处,起液封的作用,故填a;以B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加热固体生成氧气,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所以该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填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3)收集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排水法,故填E;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即B装置缺少棉花,故填棉花;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故填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和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g+5g−15.2g=4.8g,故填4.8。【点睛】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14、称量14减少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偏小【解析】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并贴标签;(2)配制7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70g20%=14g;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放在天平左侧,砝码放在天平右侧,当指针偏向左盘时,添加药品的质量过多,应该减少氢氧化钠的质量;(3)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需要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4)配制7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量取56ml水,采用仰视读数时,量取的水体积偏大,导致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5)瓶装并贴标签时,标签中需要注明溶质的成分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15、650mL①中烧杯与砝码放错了位置或③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①③⑤②防止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硼酸溶液搅拌,加速溶解小于【解析】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12%=6g,需要水的质量为44g,需要体积为44mL,量取水时应选择50mL的量筒。(2)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①中烧杯与砝码放错了位置或③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操作顺序为④①③⑤②。(4)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防止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5)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6)图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7)称量氢氧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小明同学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16、BDGHCa(OH)2+2HCl=CaCl2+2H2ONaOH溶液紫色石蕊溶液【解析】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BD,因为B中是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中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G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H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BD;GH;

(2)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是F,发生的是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即:Ca(OH)2+2HCl=CaCl2+2H2O

(3)试管A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成红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NaOH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结合(1)只有G,一段时间后才有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