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瓷器破碎 B.冰川融化 C.木已成舟 D.天然气燃烧2.水是生命之源,与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比电解水实验,利用新型催化剂和太阳能分解相同质量的水可以制得更多的氢气B.鱼能生活在水中,是因为氧气可溶于水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且质量比为2:1D.从微观上分析: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3.下列示意图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色的小球代表二种不同元素子),发生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A.6:5B.3:2C.2:1D.5:1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B.为减少水体污染,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D.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煤矿矿井时,要先做灯火实验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垃圾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D.“绿色食品”泛指绿颜色的食品6.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提示:Cu2(OH)2CO32CuO+CO2↑+H2O]A.4.8% B.9.6% C.50% D.51.2%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8.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6 B.8 C.14 D.209.“伐薪烧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写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10.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丁中x=8D.乙表示阴离子1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 B.干冰 C.液氧 D.溶液12.硝酸铜[Cu(NO3)2]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O2B.N2C.O2D.SO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__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可选用B装置,该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可利用装置F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5)如果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填“M”或“N”)端管口通入。(6)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14.请结合如图所示装置或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2)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实验室制取CO2,如果选择用D装置排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5)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可选择_______(填序号)作发生装置。用D装置a端通入收集NH3,利用了NH3______的物理性质;不用排水法收集NH3,原因是______;如果用E装置收集NH3,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15.双氧水常用于消毒、漂白等方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张老师和化学小组的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请回答:(1)锥形瓶内装有二氧化锰和双氧水,请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反应式为CuSO4+5H2O=CuSO4•5H2O(蓝),请预测本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是否会变蓝______(填〝是〞或〝否〞)。(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得到氧气,图中仪器①插入仪器②的位置是否正确?____(填〝是〞或〝否〞)。(4)证明C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16.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_,如果测得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2)图B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3)图C实验中铜片两侧分别放有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_____。(4)图D实验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甜美的水果中富含果糖,果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1)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2)果糖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_______元素。18.将8.1g氧化锌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多少克?(提示)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水,但是用水作用是不同的,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ABCD(2)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在课外学习中发现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Mg在氮气中也能燃烧,请写出Mg在氮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生成物中化合价显负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瓷器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冰川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D【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相比电解水实验,利用新型催化剂和太阳能分解相同质量的水可以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故选项错误;B、鱼能生活在水中,只能说明水中溶有氧气,不能说明氧气可溶于水;故选项错误;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且质量比为1:8;故选项错误;D、从微观上分析: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成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3、B【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2个与1个反应产生2个,有3个未参加反应,则反应物质的分子数=2+1=3,生成物的分子数为2,反应物与生成分子数之比为3:2;故选:B。4、A【详解】A、过滤是分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的常用方法,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的杂质而非所有的杂质,故错误;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C、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肥皂水,其中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正确;D、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常见的溶剂,故正确。故选A。5、C【解析】A、进入煤矿矿井时,矿井中可能含有“瓦斯”,禁止使用明火,不能做灯火实验,会发生危险;故选项错误;B、“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及其制品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错误;C、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CO2,例如:氮气;故选项正确;D、“绿色食品”泛指在优良环境中生产出的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故选项错误;故选:C。6、D【详解】解:由题意可知:孔雀石加热分解反应原理:Cu2(OH)2CO32CuO+H2O+CO2↑-----①碳高温还原氧化铜反应原理:C+2CuO2Cu+CO2↑-----②①+②整理得:Cu2(OH)2CO3+C2Cu+H2O↑+2CO2↑-----③,(注:高温条件下,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总质量=26.2g-15.6g=10.6g。由③式可知: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18:(2)=9:44;则水的质量为10.6g×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6g-1.8g=8.8g;通过水的质量1.8g结合①式和②式,设:Cu2(OH)2CO3的质量为x,氧化铜的质量为y,碳粉的质量为z,铜的质量为m;x=22.2gy=16gz=1.2gm=12.8g则孔雀石中杂质质量=26.2g-22.2g-1.2g=2.8g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D。7、C【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可知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依次1、2、1、2;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详解】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符合题意;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8、A【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9、A【详解】“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0、B【详解】A、甲和乙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B、甲、乙、丙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不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x=8,说法正确;D、乙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所以是阴离子,说法正确。故选B。11、D【详解】A、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12、A【详解】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硝酸铜[Cu(NO3)2]中无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由题中信息“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而氧气、氮气都是空气中固有的气体,不是污染物,二氧化氮是会污染空气,溶于水形成酸雨,可知气体为二氧化氮。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酒精灯、水槽A正放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MA【详解】(1)仪器a为酒精灯、水槽;(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M端管口通入;(6)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14、锥形瓶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液面不下降B2H2O22H2O+O2↑bA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或氨气易溶于水(合理即可)使气体与水隔绝(或防止气体溶于水,合理即可)【解析】(1)图中①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2)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液面不下降。故答案为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液面不下降。(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是固液不加热型,选用装置B,不可选用C的原因,是因为二氧化锰粉末不可以使用隔板,会从隔板中漏下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B,2H2O22H2O+O2↑(4)实验室制取CO2,如果选用排气法收集气体,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使用比较靠底部的玻璃管,所以b端通入,故答案为b(5)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应选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所以应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如果使用D裝置的a端(a端靠近瓶口),则利用了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不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或氨气易溶于水,如果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通入集气瓶中,水从长管压出,油隔绝了氨气与水接触,防止气体溶于水。故答案为A,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或氨气易溶于水,使气体与水隔绝(或防止气体溶于水)15、2H2O22H2O+O2↑催化是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能复燃,说明已满.【详解】(1)锥形瓶内装有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反应式为CuSO4+5H2O=CuSO4•5H2O(蓝),本实验过程中氧气从溶液中产生,会伴随着水蒸气一起进入装置B中,则无水硫酸铜会变蓝。(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得到氧气,图中仪器①玻璃导管伸入插入仪器②集气瓶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导气管的位置是正确。(4)氧气具有哦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C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到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16、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温度达到着火点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3CO+Fe2O32Fe+3CO2【详解】(1)A实验是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如果操作正确,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后,如果测得的结果偏低,即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达不到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有剩余,或者装置的气密性差,瓶外的气体进入瓶中,或者是实验后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受热膨胀的气体使进入瓶中的水不到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填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能够集中火焰,提高火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