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安装船安全作业要求_第1页
海上风电安装船安全作业要求_第2页
海上风电安装船安全作业要求_第3页
海上风电安装船安全作业要求_第4页
海上风电安装船安全作业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T/TXXXXX—XXXX

海上风电安装船安全作业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电安装船施工过程安全作业的总体要求、升降作业、起重作业、人员转移作业、坐

底作业、半潜作业、定位作业各作业阶段的程序和安全作业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风电安装船作业或管理的单位及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082—2019起重机手势信号

GB39800.1—202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40788—2021船舶与海上技术海上风能港口与海上作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电安装船WindTurbineInstallationVessel(WTIV)

用于海上风机安装的船舶或平台。

3.2

动力定位DynamicPositioning

凭借自动和(或)手动控制,使船舶在其作业时,能够在规定的作业范围和规定的作业环境下保持

其船位和(或)艏向。

[来源:GB/T39185—2020,3.3]

3.3

锚泊定位AnchorMooredPositioning

在预定的海况和气候下防止船舶或平台出现超出限定的漂移,使船舶或平台在预定作业过程中保持

固定位置或移动不超出规定的限度的系统。

[来源:《1992海上移动平台安全规则》,1.2.17,有修改]

3.4

气隙AirGap

最大波峰与平台船体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5

坐底SeatonBottom

坐底式平台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由坐底工况向浮态转变的过程。

[来源:SY/T6428—2018,3.3]

3.6

起浮Float

坐底式平台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由坐底工况向浮态转变的过程。

[来源:SY/T6428—2018,3.3]

3.7

升降JackupDown

自升式平台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由浮态升至预定海面高度或由预定高度降至浮态的过程。

1

JT/TXXXXX—XXXX

[来源:SY/T6428—2018,3.4]

3.8

升降系统操作员JackingSystemOperator

在带有桩腿的船舶或升降平台上专门从事桩腿的操作使船舶或平台可以升出水面进行风机安装或

油气开采等作业以及对桩腿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常规保养的人员。

3.9

定位锚指挥AnchorCommand

在带定位锚的海洋工程船舶从事定位锚指挥、日常维护及常规保养的人员。

3.10

起重机指挥CraneCommand

具有必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且在正确操作起重机和起重设备方面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

[来源:GB/T23723.1—2019,3.1]

3.11

起重机司机CraneOperator

操纵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或进行起重机架设作业的人员。

[来源:GB/T23723.1—2019,3.2]

3.12

吊装工Slinger

负责起重机的吊具上吊挂和卸下重物,并且根据相应的载荷定位的工作计划选择适用的吊具和吊装

设备的人员。

[来源:GB/T23723.1—2019,5.4,有修改]

3.13

锚索AnchorCable

锚泊定位系统中稳定风电安装船的系泊索。

4总体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时应当持有有效的国籍证书及其他法定证书、文书,满足最低安全配员

要求,配备持有合格有效证书的船员。

4.1.2应根据船舶作业特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4.1.3应为每条船舶指定至少一名拥有现场管理经验的人员作为公司指定人员,负责监控每条船舶的

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并确保根据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4.1.4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船长依照其专业判断应拒绝这种不安全作业:

a)缺乏必要的现场地质和环境的勘察资料;

b)环境条件不满足安全作业条件;

c)存在海上人命安全和海洋环境污染。

4.2环境条件

4.2.1环境条件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流速流向(表面流、底部流)、潮汐、波高、波浪周期、环境温

度(水温、空气温度)、冰层厚度、降雪强度等。

4.2.2应分别明确作业工况、自存工况、迁移工况下的环境条件参数。

4.2.3作业时环境条件应符合船舶的设计极限工况要求。

4.2.4在风速超过15m/s(蒲氏七级)或有效波高超过2m时,不宜进行布锚、就位、起重作业。

4.2.5当有效波高超过2m时,自升式平台不宜进行升降作业。

2

JT/TXXXXX—XXXX

4.2.6在冰区作业时,风电安装船进行升降、锚泊、定位、吊装、拖带等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制定应对措施。

4.2.7当一个或多个环境条件参数超过规定时,应进行现场评估,以确定船舶的适用性。

4.3水文气象

4.3.1作业前,应获得作业区域的水文和气象信息,并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4.3.2作业期间,应关注天气情况和预报,当船舶附近出现或即将出现其他极端天气可能影响作业安

全时,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

4.3.3应对未来天气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不超过12小时的间隔获取特定航线和地点的天气预报。每

次预报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气象信息:

——10m风向、风速和阵风

——50m风向、风速和阵风

——最大风浪高度和周期

——有义波高和周期

——涌浪方向、高度和周期

——潮汐

——能见度

——气温

——每段时间气压

——每半天的天气类型

——地面等压线总图

——值班预报员的详细联系方式(全天候提供)

4.4照明

4.4.1夜间或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作业时,作业区域、甲板及船岸通道应有充足的照明。

4.4.2在易燃易爆区内应配备防爆型照明设备。

4.5通讯

4.5.1在易燃易爆区域内应使用防爆型通讯设备。

4.5.2船岸应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并设立应急通讯方法,通讯工具发生故障而无法保持联络时,应停

止作业。

4.6人员安全保护

4.6.1船舶配备的安全装备、应急设备等人员保护装备应保存在易于接近并有明显标志的处所。

4.6.2作业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GB39800.1—2020规定。

4.6.3救生衣宜配备电子定位装置。

4.6.4船舶配备的安全装备、应急设备等人员保护设备应纳入维护保养计划,每次使用前安排专人进

行检查,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

4.7安全警戒

4.7.1风电安装船作业区应划分出安全通道并明确标识,且确保安全通道安全可通行。

4.7.2存在安全风险的区域应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明示安全须知。

4.8人员培训和能力

4.8.1船上所有工作人员应接受培训,了解风电安装船操作的基本安全知识和特点。

3

JT/TXXXXX—XXXX

4.8.2船员和海上设施上的作业人员应了解风电安装船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与船舶安全部署的相关

风险和危害的控制工作。

4.8.3船长应具备的适任能力和资格。船长应掌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作业风场数据采集与监控

——船舶/平台安全操作程序

——地勘资料

——气象预报和海洋情况

——关键联络人及联络方式

——计划和保证人员安全转移作业相关的风险管控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法

——平台升降作业相关的风险管控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法

——吊装作业相关的风险管控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法

——锚泊和动态定位作业相关的风险管控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法

——坐底作业相关的风险管控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法

——半潜作业相关的风险管控及紧急情况处置等方法

4.8.4起重机司机、起重机指挥、吊装工应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全面掌握起重机使用规则及其工

作环境方面的知识并能随时应用,掌握有关手势信号和无线电通讯的知识,掌握起重机的技术知识,具

备海上风电吊装施工和应急处置能力。

4.8.5升降系统操作员应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升降系统操作的基本原理,熟悉平台升降、桩

腿升降、预压载、拔桩、冲桩等安全操作,具有风险管控及应急处置能力。

4.8.6动力定位操作员应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动力定位作业的相关规范、行业标准及本船的

动力定位系统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具有动力定位系统失效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4.8.7定位锚指挥应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多点锚定位的基本原理,熟悉多点布锚、多点锚泊

系统定位和移位,具有锚泊系统失效状态下的紧急处置能力。

5升降作业

5.1作业准备

5.1.1作业前,风电安装船和施工相关方应组成检查组,按照附录A进行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

方可进行作业。

5.1.2应根据地勘报告、插拔桩计算报告和环境条件,在实地勘察后进行防穿刺、冲刷、位移等风险

评估,移航和平台顶升状态下的平台环境限制评估可根据现场具体水深和期望入泥深度进行。未经地质

分析、插拔桩计算和预压载计算,不应进行船舶升降作业。

5.1.3应通过自升式平台配载仪、或手动计算和现场观察验证平台吃水、纵倾和横倾,检查自升式平

台装载状况,并确保单个桩腿载荷小于最大顶升载荷。

5.1.4如船舶需要超吃水才能以船舶附加浮力的形式提供规定的拔桩力时,应依据船舶状况进行超吃

水的计算,但不应超出船舶所规定的限制吃水。

5.1.5平台升降作业期间,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固桩室,被授权人员进入固桩室时,防止身体或衣物接

触升降机构运动部件造成伤害。

5.1.6紧急避风、船机故障、搁浅等应急状态,经现场评估分析后可临时进行插桩作业。

5.1.7作业前应试验冲桩系统。

5.2桩腿下降

5.2.1桩腿下降前,应启动桩腿冲桩系统,测试冲桩系统的压力和流速。

4

JT/TXXXXX—XXXX

5.2.2应根据水深、潮汐和船体吃水等数据预先计算出桩腿可能触及海床时桩腿下降的长度,并激活

水平定位系统,确保全部桩腿垂直地连接在海床上,然后分别低速下降每个桩腿,防止损坏桩腿端部或

桩靴基础。

5.2.3桩腿端部或桩靴应缓慢接触海底,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桩腿深度记号、倾斜角、桩腿负荷和

船体吃水等数据,判断船体受力情况。

5.2.4桩腿或桩靴基础周围的间距应符合GB/T40788附近,新桩的要求。

5.2.5每次升船作业都应详细记录每个桩腿的准确定位信息,宜报送风电场业主,作为该机位下次升

船作业时的参考。

5.2.6每只桩腿上的载荷不应超过其自身的额定顶升载荷。

5.2.7对于动力定位系统船,当所有桩腿都牢固地固定在海床上并且船舶在环境载荷下没有移动的迹

象时,应停止动力定位系统。

5.3升船出水

5.3.1应密切监测升船作业进度和气象,确保在恶劣天气来临前有足够时间实施应急计划,将平台置

于抬升风暴自存模式或撤离现场。

5.3.2应计算平台抬升载荷,记录好材料装卸或消耗引起的重量变化,升船过程中桩腿载荷不应超过

最大许可载荷。

5.3.3桩腿入泥后,应调整船体姿态使船体的纵倾和横倾角度在操作手册规定范围内或经现场评估的

安全范围内。

5.3.4启动升降系统,升船时,观察员应在主甲板的安全位置随时待令,听候船长或升降系统操作员

的指令,密切观察桩腿是否损坏或卡死等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

5.4预压载

5.4.1应对自升式平台进行预压,使之达到工作气隙的状态,并将其顶升至海面工作气隙或最小安全

气隙位置上。

5.4.2应根据船舶自重及可变载荷重量和位置等数据计算出安全合理的预压载重量。

5.4.3应依据天气、海况和潮汐状况将平台抬升至操作手册规定的预压位置,最大气隙高度不应超过

1.5m,对于容易穿刺的预压载区域,宜使用较低的气隙,或选择平潮期间进行船体不出水预压载。

5.4.4预压载作业期间,船体应保持水密,应系固所有活动设备。

5.4.5进行预压载作业过程中不应进行其他相关活动界面的操作。

5.4.6举升对角方向上的两个桩腿,直到另外两个桩腿上的承受力达到预期的预压载载荷,确定预压

载载荷时,还应计算船上的移动载荷。

5.4.7如利用压载水压载,压载水应定量注入,不应一次注水至满负荷量,并按规定时间观察,桩腿

入泥无变化后再次逐次注入。

5.4.8预压载过程中,船体应尽量保持水平。

5.4.9若正在进行预压载的桩腿发生沉降,船体接触波峰前应停止预压,使桩腿之间的载荷均匀分布。

待下沉停止后,在确认升降负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重新开始预压至预定值。

5.4.10下沉停止后,桩腿上的预压载力应保持至少30min或观察时间不少于操作手册规定的时间;在

穿刺风险高或较软的地基中,或当桩腿穿刺缓慢增加时,应保持更长时间的预压载。

5.4.11预压载完成后,可恢复船体载荷,或排压载水,以便使所有桩腿承受的载荷均匀分布,使倾斜

度最小。

5

JT/TXXXXX—XXXX

5.4.12在发生对支撑自升式平台的地基强度有不利影响的风暴后,应重复预压载操作。

5.5升船作业

5.5.1预压载程序完成并达到稳定状态后,平台可抬升到工作气隙。

5.5.2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升船作业进度,确保在恶劣天气来临前有足够时间实施应急计划。

5.5.3应监测船体倾斜度,保持船体倾斜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值。

5.5.4应监测桩腿载荷并做好记录。如发生倾斜或顶升压力降低,应立即中止升船作业,查明倾斜或

压力降低的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

5.5.5若固桩区与桩腿之间摩檫力太大或振动较大时,应停止作业并查找原因。

5.6降船

5.6.1降船时,观察员应在主甲板的安全位置随时待令,听候船长/升降系统操作员的指令,密切观察

桩腿是否损坏或卡死等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

5.6.2降船过程中应确保纵倾和横倾保持在操作手册规定范围内或经现场评估的安全范围内。

5.6.3船舶平衡后,应在船舶升降系统控制台上通过桩腿实际载荷检查船舶重心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5.6.4液压插销式风电安装船,应选择在高平潮期间降船,防止浮力大于拔桩力而导致液压系统失效,

当风力和海况超过限制值时,不宜降船。

5.7拔桩

5.7.1对于带冲桩系统的船舶,当拔桩困难时,应首先启动冲桩系统,向拔桩困难的桩腿喷水,当桩

腿上拔出力明显降低时,可停止冲桩泵。对于无冲桩系统的船舶,应充分评估拔桩难度,并有相应的应

急预案。

5.7.2拔桩前应计算拔桩力所需要的超吃水,当船舶降至超吃水,桩腿没有松动时,对角拔桩,同时

可使用冲桩系统冲桩。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单桩拔桩,先拔入泥深的桩腿,后拔入泥浅的桩腿。

5.7.3拔桩过程中,如发现某个桩腿出现松动时,应及时放慢速度,防止该桩突然松动而造成船舶倾

斜。

5.7.4当桩腿被卡死或水平仪发生明显变化时,应马上停止拔桩操作,并启动冲桩程序,防止在已卡

死的桩腿和升降系统上施加过大的应力。

5.7.5对于未封闭的桩腿孔,若桩腿入泥过深导致桩腿孔进泥,应用喷水管或推进器或人工冲洗等方

法及时冲掉桩腿上的淤泥防止将泥带入固桩室造成污染和设备损坏。

5.7.6若使用桩靴基础,当桩靴基础被拉到船体下1.5~2m位置时,应缓慢操作,防止桩靴顶部聚集

过多的淤泥,损坏船体和桩腿。收缩桩靴基础时应观测桩腿应力变化,同时观测桩腿的高度位置,以免

桩腿提升超出允许范围。

5.7.7在拔桩结束后,应使升降装置处于刹车状态,并将所有桩腿用安全插销锁住。

5.8冲桩

5.8.1将平台降至规定吃水位置,使用冲桩管线对桩靴底进行冲洗。

5.8.2应保持检测正在拔出的桩腿喷水系统压力和流速,且泵压的压力应不超过冲桩系统的额定压力。

5.8.3冲桩结束后应排空管线,以降低收管期间软管和收管卷筒上承受的重量。

6起重作业

6.1作业准备

6

JT/TXXXXX—XXXX

6.1.1作业前,船方和施工方应组成检查组,按照附录B进行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

业。

6.1.2作业前应先试吊,确保起重机工况正常。

6.1.3起重机指挥、起重机司机、吊装工等相关人员应熟悉吊装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吊装方案执行。

6.1.4应根据起重作业周期及作业海域气象预报资料,气象海况条件应至少满足一个起重作业周期安

全作业的要求。

6.1.5起重机指挥应站在能够被起重机司机看到的明显位置,并与被吊物保持安全距离。起重机指挥

应佩戴鲜明的标志或特殊颜色安全帽。

6.1.6起重机指挥与起重机司机和吊装工之间应确定独立的联络方式并保持畅通,联络信号应执行

GB/T5082—2019的规定。

6.1.7多人同时参与挂钩作业时,应互相配合,现场作业人员应服从起重机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

6.1.8两艘起重船同时作业时,单台起重机负荷不应超过额定负荷的75%,并应有专人指挥,其动作

应协调。

6.2起重作业

6.2.1起重量达到额定负荷的20%和80%时,应指定专人观察被吊物、吊索具、钩头、滑轮组、吊机钢

丝绳、吊机滚筒、刹车、船舶吃水、系泊缆等关键部位状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起吊。

6.2.2被吊物吊离地面或船舶甲板面安全高度后,应停留5min—10min,检查吊机、吊索具、系泊缆

及船舶吃水等状况,确认正常方可继续操作。

6.2.3被吊物就位下放到预定位置后,应缓慢放钩。当起重量减少10%,30%,90%时应停止放下,对

位置进行确认。

6.2.4在起重作业过程中,如有任何人因紧急情况发出紧急停止信号,现场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6.2.5起吊作业期间应确保相关环境条件不超过设计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最大设计限制的作业风速、

波高、起重机最大允许倾角等。

6.2.6起重过程中货物下方不应有人,货物上不应站人。工作中人员应和受力吊索具、起重机械的钢

丝绳/链条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6.2.7起重过程中不应突然加速或减速,防止发生碰撞,从严重摇摆和浮沉的运输船上起吊货物时注

意起吊时机和起吊速度,防止冲击负荷。

6.2.8已吊起的货物不应长时间在空中停留,如起重机突发故障停止,应将起重司机操作手柄置于零

位,不关闭动力并保持值守。

6.2.9被吊物不应从人员上方通过,且不宜从生活区上方通过;如必须从生活区上方通过时,应做好

作业前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6.2.10船舶剧烈晃动时不宜进行起吊作业。

6.2.11禁止吊装的情况

a)直升机在船舶附近时;

b)被吊物重量超过起重机额定负荷或重量不清;

c)被吊物的固定设施没有全部解除;

d)起重机制动器或安全装置失灵,吊钩防松装置损坏,吊索具损伤达到报废标准;

e)被吊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

f)船舶纵、横角大于船舶稳性要求;

g)能见度不良无法看清船舶甲板、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

7

JT/TXXXXX—XXXX

h)作业海区海况不满足起重船安全作业要求。

7人员转移作业

7.1作业前,相关方应组成检查组,按照附录进行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7.2应制定日常人员转移的程序,并进行检查和记录。

7.3如自升式平台不具有经批准的漂浮起重作业工况时,当处于漂浮模式或吃水状态时,不应使用人

员吊篮和吊人起重机进行人员转移。

7.4登乘吊篮的人员加上行李的总重量不应超过吊篮的安全工作负荷,吊篮每次吊起的人数最大不应

超过10人。

7.5吊篮的安全工作负荷不应超过破断负荷的1/10。

7.6使用吊篮进行人员转移宜在风力不大于7级的海况下进行,登乘吊篮人员应穿好救生衣或保温救

生服。

7.7在任何情况下,如登乘人员认为不安全,可不登乘吊篮。

7.8使用吊篮进行人员转移期间,应安排监护人员,并对吊篮进行稳定,以防吊篮打转摇摆。

8坐底作业

8.1作业准备

8.1.1船方和施工方及相关方应组成检查组,按照附录D进行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

业。

8.1.2应设置船舶的调平装置,确保坐底船保持正立的姿态。

8.1.3应探明船舶周围水深、入泥深度和周围障碍物。

8.1.4应计算所需压载的载荷,确保同时发生平均高潮(MHWS)加上风暴潮,以及发生大潮平均低潮

(MLWS)和负涌浪时,不会发生浮离、滑动或出现压力过度现象。

8.1.5应调查冲刷的可能性。对于冲刷风险较大的地方应增加监测,制定防掏空应急预案。

8.2坐底

8.2.1坐底时艏向宜对应施工海域季风风向,作业应按照坐底压载程序进行。

8.2.2当艏(艉)端沉垫甲板即将入水时,船长应观察船舶左右平衡情况,入水端左右舷吃水差不应

大于0.3m,否则应及时调整压载水。

8.2.3坐底过程中,平台艏(艉)应保持一定纵倾角,使船舶缓慢下沉触底。

8.2.4船舶沉垫坐底后,应根据海底承载力情况将充当压实的部分或全部海水载荷注入压载舱,保持

海底底层均匀压实。

8.2.5坐底压载全部结束后,船舶的纵倾角或横倾角不应大于1°。

8.3插抗滑桩

8.3.1插桩压力不应超过操作手册规定值。

8.3.2应采用对角对称插桩。

8.3.3抗滑桩插入深度不应超过设计最大深度。

8.3.4插桩结束后应将液压插销全部拔出,并用固桩块将桩固定。

8

JT/TXXXXX—XXXX

8.4投砂

8.4.1坐底结束后,应按照作业季节、海域环境确定平台是否投砂。

8.4.2投砂位置不应妨碍平台靠泊安全。

8.4.3投砂量应根据平台结构、海域的海洋环境条件确定。

8.4.4投砂后应对投砂效果进行检查。

8.5观察

8.5.1坐底结束后,应对平台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不应低于操作手册规定要求。

8.5.2在平台观察期间,应查看以下内容:

a)船舶四周水深;

b)滑移情况;

c)船舶横倾、纵倾;

d)下沉现象。

8.5.3当情况超出船舶允许能力时,可派潜水员下水核实平台四周状况,必要时应重新起浮移位。

8.6起浮

8.6.1在起浮作业前拖航船舶应系缆或在撤离方向抛锚。

8.6.2取出固装块后,应采用对角拔桩。

8.6.3当拔桩至上限制位置时,应将手动销插好,其他液动插销全部退出,用固装块固好桩。

8.6.4起浮过程中,出水端左右舷吃水差应小于0.3m。

8.6.5起浮过程中,当平台艏(艉)应浮离海底而未浮起时,应停止排水,观察平台变化。若平台上

浮困难时,应采用冲水装置进行喷冲,使船舶慢慢浮起。

8.6.6对于配有定位锚的船舶,在船舶下沉端接近海底时,应调节船舶四角处的锚索,使船舶处于稳定

下沉状态。在船舶上浮前应调节锚索的预张力、系泊力和沉垫中的压载水,使船舶稳定上浮,防止上浮

速度过大出现船舶倾覆。

8.6.7对于均匀沉浮(船舶沉浮过程中基本没有倾斜)的情况,经自由液面修正后的初稳性高度应不少

于0.15m,对于倾斜沉浮的整个过程中,经自由液面修正后的初稳性高应不小于0.05m。

9半潜作业

9.1半潜作业方案应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经过风险评估。

9.2下潜或上浮前应制定详细的压载水压排程序,并确保在整个下潜或上浮过程中半潜船满足稳性和

强度的要求。

9.3下潜前应清理甲板,检查电气设备、系泊设备、甲板机械、机舱管系、污染物,调平及水密系统

等是否符合下潜或起浮和防污染要求。

9.4在下潜或上浮过程中,压载水舱应装满至最大程度或完全排空,减小自由液面的影响。

9.5船舶应保持纵倾。在主甲板没入水中或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察船体的艏艉倾状态和甲

板的水密性是否良好。

9.6下潜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船体浮态平稳,减少风机风塔碰撞的风险。

10定位作业

9

JT/TXXXXX—XXXX

10.1抛锚定位

10.1.1抛锚定位作业前,风电安装船和施工方及相关方应组成检查组,按照附录E进行检查,落实各

项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10.1.2作业前应制定布锚程序,确定锚点位置。

10.1.3应先抛上水锚,再抛下水锚,并控制船舶摆荡幅度。

10.1.4作业中应调整锚索张力和长度把船舶调整到指定位置和角度。

10.1.5在抛锚和收锚期间,宜对系泊设备中的张力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松弛的锚索不会接触到固定结

构、海底管道和电缆。

10.1.6待锚入土稳定后,应将锚索调至合适的预张力。

10.1.7锚位和锚索不应影响航道安全通行及海底电缆/管道等安全。

10.1.8应根据锚被拖拽入泥的滑移距离,在设定锚点的海床上布锚,锚点和系泊缆周围的间距应符合

GB/T40788—2021的要求。

10.1.9锚点处应设置漂浮、警示灯提醒过往船只。

10.1.10每根钢丝锚索的末端应配置转环释放扭力。

10.2动力定位

10.2.1进风场前,作业人员应对每个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评估,就作业任务、作业环境及被服务设施情

况等信息充分交流。应按照附录F、附录G、附录H进行检查。

10.2.2作业人员应了解机位情况,包括水面或水下障碍物、电缆敷设情况、其他作业船抛锚情况、锚

漂位置等,确定合理就位路径。

10.2.3每次动力定位操作之前应检查动力定位系统,对电力及推进系统、DP传感器系统、位置参照

系统、DP设备的运行状态等进行检查并记录。

10.2.4作业前应进行操作试验确保动力定位系统可用,试验应在海上设施500m安全区域外或远离工

作场所处进行,并测试位置参照系统设备的功能,设定设备工作限制的参数。

10.2.5动力定位控制位置应显示标绘图,图上应标明起吊点、工作地点、已知障碍物、船舶首向、风

力和速度。

10.2.6作业时应保持动力定位系统处于安全作业位置,并确保环境状况在动力定位系统性能规定范围

内。

10.2.7就位过程中,应关注本船动力系统和位置参照系统是否可靠,在超出特定活动操作指南(ASOG)

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应重新评估或停止操作,将船舶撤到安全区域。

10.2.8应提前规划船舶撤离路线。

10.2.9宜选择设施的下风、顶流侧或有利于快速安全撤离的一侧靠离。

10.2.10当就位位置在设施的上风、顺流一侧时,应根据天气、海况、本船定位能力及作业性质,综

合评估是否满足就位条件。

10

JT/TXXXXX—XXXX

A

A

附录A

(规范性)

自升式平台升降作业检查表

表A.1规定了自升式平台作业前,对自升式平台完成船/施工方安全检查的内容,具体可参考其他标

准。

表A.1自升式平台升降作业检查表

日期和时间:

船名:

施工方: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施工方备注

是否进行了地勘分析(包括入泥推算和预压载数据)?

是否提供现场数据资料并进行了适合升降作业的风险评

估?

是否人员能够计划和执行实现目标所必需的作业,而无

需第三方服务的工程协助?

是否自升式平台在甲板尺寸、配置、甲板高度、甲板强

度、住宿和设施方面适合执行作业?

是否根据现场具体评估,自升式平台桩腿长度足以使高

度达到极端风暴自存气隙?

是否根据现场具体评估,自升式平台能够在50年一遇的

季节性极端风暴条件下保持顶升,且所有应力均保持在

施工方案及允许的限度内?

1

技术交底如果自升式平台不能达到最小生存气隙和/或不能安全

地承受极端风暴条件,计划的顶升作业是否可以由自升

式平台在天气受限模式下安全完成作业?

如果自升式平台在天气受限模式下运行,那么适用的作

业限制和经常需要将船员移至避险场所的潜在需求是否

会在考虑到的季节天气条件下,对拟建工程产生不合理

的不利影响?

如果作业受到天气限制,是否可以暂停顶升作业,并在

48小时内将自升式平台移至安全的备用位置或避险场

所?

是否需要做好冲刷防护措施,以减轻海底冲刷的影响?

是否起重机处于可装载位置?

是否升降作业人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升降作业人是否升降作业操作类型与证书规定类型一致?

2

员是否作业前确认操作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是否升降作业人员与现场负责人员有有效联系方式?

是否所有升降单元(包括水平定位单元)及其部件处于

良好的工作状态?

是否所有控制和遥感设备(包括吃水表、载荷指示器、

倾斜仪和液压压力指示表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是否检查桩腿和平台顶升机外观有结构损坏、杂物或障

3升降系统碍物?

是否船体保持水密状态?

是否清除需要解开的桩腿绑扎物、海上紧固物和其他绑

扎物?

是否自升式平台总载荷均匀分布且纵倾和横倾在操作手

册范围之内?

11

JT/TXXXXX—XXXX

B

B

附录B

(规范性)

船舶起重机起重作业检查表

表B.1规定了船舶起重机起重作业前,对起重船完成船/施工方安全检查的内容,具体可参考其他标

准。

表B.1船舶起重机起重作业检查表

日期和时间:

船名:

施工方: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施工方备注

是否起重机起重作业方案经过风险评估?

是否起重机起重作业方案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是否安全技术交底覆盖了参加起重作业的所有人

员,包括起重机司机和运输船舶作业人员?

施工方案及是否及时更新所有的吊机操作说明文件?

1

技术交底是否安全技术文件齐全并保持最新?

是否吊机进行年度检验?

是否有最新的吊重测试报告?

是否起重机作业半径与设计方案一致?

是否专用吊装工具与施工方案一致?

是否起重机司机、起重机指挥、吊装工经验丰富能

胜任?

是否起重机司机、起重机指挥、吊装工是否持证上

起重作业人

2岗且操作类型与证书规定类型一致?

是否起重机司机、起重机指挥、吊装工人员有效联

系方式?

是否作业前确认作业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是否起重机作业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测

试?

是否保存起重机运行检查记录?

是否钢丝绳进行外部检查?(发现钢索有过渡磨

损、严重腐蚀或钢索在10倍直径长度范围内有

5%的钢丝折断者,必须换新)

是否活动零部件(吊钩、卸扣、套环、滑轮)状况

良好?

是否各种制动器零部件完整、良好,制动装置运行

可靠?

是否吊钩处于最低点时卷筒上至少留有3圈钢丝

3起重机械绳?

是否钩头有封钩装置?

是否安装了协助稳定钩头的稳钩钢丝?

是否断电时刹车可以自动启动?

是否起重机制动装置、传动装置、滑轮组、操作系

统正常?

是否吊重跨距、吊重显示正常?

是否起重机操作室各操作手柄、按钮、信号及报警

装置、通信设备正常?

是否起重机的维护和保养按照船舶维护保养计划

进行?

是否起重机维护保养记录保存完好?

1

JT/TXXXXX—XXXX

上表(续)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施工方备注

是否被吊物的吊点、吊耳、卸扣、索具、撑杆、夹

具、拖拉系统索具以及驳船甲板、垫墩强度和稳性

被吊物和索分析等满足安全技术要求?

4

具是否索具和卸扣的规格型号应与施工设计方案一

致?

是否索具和卸扣应经专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是否吊臂及吊钩限位开关灵敏、有效?

是否吊机制动系统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是否紧急停止开关完好、可用?

安全防护系是否各种报警信号装置齐全完好、可用?

5

统是否各转动部位保护罩完好可靠?

是否吊机上存在坠落风险的区域良好防护?

是否张贴安全警示标识?

防碰垫和导向装置完好可用?

是否大型起重作业前、恶劣天气后由适任人员对吊

机进行全面检查并保留记录?

是否起重机作业前进行了试吊?

是否设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是否起重机械的任何部件周围环境障碍物保持足

够安全距离?

6起重作业是否无关人员已撤出工作区域?

是否起重机司机通讯畅通,对讲机统一专用频率?

是否可用于漂浮状态下的起吊作业?如是,在漂浮

状态吊装时,所吊限制载荷请根据漂浮状态吊装曲

线执行,或海上负载因素按1.2来计算。请说明在

平台和起重机限制范围。

是否起重机起重作业气象条件符合要求?

是否起重机起重作业应急措施到位?

7其它

是否起重起重作业中的关键备件(如有)、通信设

备有备用?

2

JT/TXXXXX—XXXX

C

C

附录C

(规范性)

人员转移作业检查表

表C.1规定了人员转移作业前,对船舶完成船/码头方安全检查的内容,具体可参考其他标准。

表C.1人员转移作业检查表

日期和时间:

船名:

施工方: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交通船或码头备注

是否人员转移经过了风险评估?

是否现场的环境条件适合人员转移?

是否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人员转移?相关方已接受

人员转移方了适当的培训和指导,且确信他们能够安全地完成转

1案及技术交移?

底是否人员转移期间采取了预防措施?

是否吊人起重机提供证书或报告?

是否有足够的清爽区域供人员着陆?

是否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是否将要提升重量小于等于设备SWL的一半?

是否明白应急操作程序?是否各应急应对措施得到

落实和执行?

2吊人起重机

是否确保有足够数量船员进行计划工作?

是否开始作业前,不带负荷运行装置?

是否限位开关和应急停止可用,并且进行过测试?

是否操吊人员经过吊篮运送人员的专业培训,且健康

适任?

是否吊篮经公认的机构定期检验?

是否所有吊篮保险钢丝具有由独立检查机构按照当

前起重设备规定签发的有效测试证书?

是否完全了解人员转移作业要求和程序?

是否安全载荷清楚地标识在所有的吊篮上?

吊篮人员转

3是否吊篮有足够的强度和浮力?并有鲜明易辨的颜

色?

是否吊篮以合适方式存放、维护,以保证随时可用?

是否起重机吊钩与吊篮之间的吊索长度足够?包括

保险钢丝长度。

是否吊篮的操作程序及要求在操作手册中予以规

定?

是否船舶与码头之间高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舷

码头靠泊或

梯的倾斜角不超过其设计限值?

4抬升状态下

是否使用经批准并状况良好的舷梯和相关设备进行

人员转移

人员转移?

海上漂浮或是否经批准的钢制登船梯或绳梯设放置在下风舷?

5部分抬升状是否登船点在甲板栏杆或舷墙有一个入口?

态人员转移是否登船点配备足够人员、照明和附绳救生圈?

是否抬升处于安全气隙?

海上抬升状

6是否专用通道和舷梯经过认证,或者在没有证书情况

态人员转移

下提供了合格人员关于其结构能力的报告?

3

JT/TXXXXX—XXXX

D

D

附录D

(规范性)

坐底作业检查表

表D.1规定了坐底作业前,对坐底船完成船/施工方安全检查的内容,具体可参考其他标准。

表D.1坐底作业检查表

日期和时间:

船名:

施工方: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施工方备注

是否坐底作业方案经过了风险评估?包括场地平

整情况、坐底式平台坐底稳性、总强度计算等。

是否考虑了不利的气象条件?

是否选择在风平浪静的天气进行沉浮作业,并在

风、浪、流较大、海底土壤较差的海域,设置抗滑

或防冲刷结构?

施工方案及是否选择海床平坦的浅海海域?

1

技术交底是否制订一个使船舶平稳下沉的压载程序和平稳

起浮的卸载程序,沉浮过程中的可能最大纵倾角以

及船舶允许的使用水深不超过操作手册规定?

是否制定防滑移和防冲刷掏空方案?

是否存在海底浅层地基的不稳定因素?

是否根据地基、平台结构、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合

适的坐底方向?

是否坐底船底部设置水冲刷装置?

是否海床坡度、海底土质、地基许用承载力在可接

受范围内?即坐底时地基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

是否坐底后入泥深度超过设计深度,造成泥土吸附

力过大而难以起浮?

是否将沉浮稳性计算中的计算水深计入平台陷入

2坐底作业

海床的深度?

在船舶的倾斜下沉或起浮过程中,船舶应具有足够

的浮力和稳性?

船舶坐底时的纵倾角能满足各种设备的正常工

作?

沉垫工作时是否穿救生衣?

起浮前是否对甲板设备和物资进行检查,确保吊机

设备已恢复至搁置架且钩头系固牢靠?

起浮前是否收紧钢索,开启阻尼系统确保起浮过程

中锚索保持稳定张力?

3起浮作业

起浮时是否通过人工和仪器实时监测船舶状态的

平稳?

起浮离底后是否需要暂停并通过收绞锚索调整船

位,使船舶远离已施工风机设备,然后继续起浮?

4

JT/TXXXXX—XXXX

E

E

附录E

(规范性)

抛锚定位作业检查表

表E.1规定了抛锚定位作业前,对定位船完成船/施工方安全检查的内容,具体可参考其他标准。

表E.1抛锚定位作业检查表

日期和时间:

船名:

施工方: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施工方备注

是否抛锚定位作业方案经过了风险评估?

是否考虑了不利的气象条件?

是否根据作业水域的实际天气和海况,结合定位锚的功

能需求,确定定位锚布置程序、核定操作流程?

施工方案锚位选地是否占用主航道或影响其它海上设施?

1及技术交是否根据作业任务要求,确定船舶定位原点、锚点抛放

底坐标、锚索长度和角度、确保船舶能在较大范围内移

船?

是否确定锚绞车的操作与船舶移动的协调方法?

是否抛锚船的拖力与风电安装船锚机或绞车的出缆速

度相匹配?能使锚索保持适当的张力?

是否甲板作业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是否确定定位锚绞车系统设备主操作人员和辅助操作

人员?

是否清除工作区域内的障碍物?

拋起锚作

2是否避开水下管线、构筑物及禁止抛锚区?

业人员

是否锚机操作人员经验能够胜任?

是否现场作业人员能胜任拋起锚作业?

是否拋起锚设施人员与定位锚指挥有效联系方式?

是否作业前确认操作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是否锚机系统作业前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

是否定位锚系统得到有效维护保养?

是否钢丝绳进行外部检查?(发现钢索有过渡磨损、严

重腐蚀或钢索在10倍直径长度范围内有5%的钢丝折

拋起锚设

3断者,必须换新)

是否活动零部件(锚、卸扣、转环、滑轮、导向装置)

现场检查状况良好?

是否各种制动器零部件完整、良好,制动装置运行是否

可靠?

是否卷筒上钢丝绳最后一圈涂警示颜色?

安全防护是否吊机制动系统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包括碟刹和阻

4

系统尼刹车)

是否紧急停止开关完好、可用?

是否大型起重作业前、恶劣天气后由适任人员对锚机进

行全面检查并保留记录?

是否起抛锚作业前进行了试验?

是否设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拋起锚作拋起锚作业期间,锚机舱(如有)禁止人员进入。

5

业是否锚机系统的任何部件周围环境障碍物保持足够安

全距离?

是否无关人员已撤出作业区域?

是否拋起锚船机与主船通讯畅通,对讲机统一频率且已

经锁定?

5

JT/TXXXXX—XXXX

编号类别检查项目船舶施工方备注

是否定位锚作业气象条件符合要求?

是否定位锚作业中的关键备件(如有)、通信设备有备

用?

6其它监控设备(如有)是否工况良好?各台锚机标号是否清

楚可见?

是否作业范围内其他无关船舶已经清场?

是否其他关键性操作停止?

6

JT/TXXXXX—XXXX

F

F

附录F

(规范性)

动力定位作业检查表

表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