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现代文&文言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

1.(2020•卫滨区)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下列词语中与“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是o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与“追根求源”意思不同的是。

A.追本溯源

B.不求甚解

C.追根究底

(3)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中,“?”指的是指的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5)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A.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2.(2020•卫滨区)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

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

第1页共28页

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

蔷(qidng)薇(wei)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

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

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

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

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

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

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

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

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dn)、银簪的古

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

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姓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

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

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注: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

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果树和花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是指

“柔软”是指

(2)在第(10)自然段中文句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4)阅读短文,说说第(6)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2页共28页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错误的选项有o

A“粗粗”、“长长”、“硕大”等词语突出了白玉簪花长得健康有生机;“羞怯”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和

美丽。

B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方法,用玫瑰来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C文章的第(8)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

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6)读第(10)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3.(2021•新乡)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

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

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

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

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

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

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

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

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

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里面深臧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

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

的事业停滞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司空见惯:

浮光掠影:

(2)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第3页共28页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o

A.“看破红尘的过客”和“心如止水的高僧”在文中指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B.“他们就像浮萍”比喻那些看问题肤浅,认知也很肤浅的人。

C.“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比喻拥有好奇心,力探究事物本质

的人。

D.“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5)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2021•封丘县)先按原文填空,再根据要求做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J

(1)司马迁的这句名言意思是。

(2)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来论证的观点。

(3)在我们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有、等,他们都是而死,这样的“死”

就比泰山还重。正如文天祥所“,

5.(2022•郴州)阅读《缓慢的力量》,完成下面各题。

(1)不鸣则己,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

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

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2)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

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

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须

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

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

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地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

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写得十分工整,

第4页共28页

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

改。他的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4)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

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

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

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5)慢是执着、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亮慢条斯理,

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

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漆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

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6)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

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

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

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1)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横线上。

A.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B.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精良:、、。

(2)本文围绕“”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3)文章第(1)段引述麦家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引出观点“”;第(3)段引述老舍的

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说明“

(4)从第(6)段看,人们对“慢功夫”的误解有:、、、。

(5)以下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

A.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成就不朽名著《红楼梦》。

B.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

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D.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

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

(6)你从“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慢慢写”中受到哪些启发?

第5页共28页

6.(2022•长垣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没完没了的二维码

①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一张电子通行证“健康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②你也许会产生疑问:“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和庞大的二维码消耗量,要是有一天用完的了怎么办?”

③大可不必担心!

④别看二维码表面上是一堆黑白色的小方格,其实表示的是二进制的0和1。生成二维码时,系统首

先要将储存的信息转化成一串0和1组成的代码,用白色方块表示0,黑色方块表示1,再按照特定的规

律进行编码,最后变成我们看到的二维码。

⑤目前,全球共有250多种二维码,而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一般指QR码,它最初是由一个名叫

原昌宏的日本人发明。1994年,日本电装工程师原昌宏从围棋棋盘中获得灵感,把条码设计成了格子状,

这相较于一维的条形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同时表示数据,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储存量。

此外,他还在二维码的三个角落加上了“回”字形定位方块。不论我们以什么角度扫描二维码,都可以得

到正确的反馈,这就是“回”字定位的作用。

⑥二维码看起来取之不尽,那它到底有多少个呢?QR码发展至今,共有40个规格符号版本(VI-V40),

其中,最小的符号尺寸是21X21模块。简单来说,就是长宽各21格,也就是441个格子,去掉三个边长

为8格的定位方块,还有249个可以自由变换的方格。那么,如何推算出二维码的数量呢?打个比方,假

定我们有足够数量的黑白2种小球、2只空盒子,现随机取2个小球放进2只空盒,会有多少种组合?很

简单,黑黑、黑白,白黑、白白,总共是2的2次方,即4种。如果是3只空盒呢?答案是2的③次方,

即8种。同理,现在有249只空盒,又有多少种组合?

⑦是的,223种组合!2的249次方是什么概念?让我们打开计算器,算出来的近似值用科学计数法表

示是9.05X10”,可以读作905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这还只是最小的规格。如果算上所有规格,大约能

提供10的12000次方个二维码。以我们最常用的付款码为例,支付宝和微信的付款码都是25X25模块,

长宽比QR码的最小规格各多4格。去掉固定位和对准图案,还有408格,即2M.种组合。所以,付款码是

用不完的。

⑧随着5G技术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兴起,以及二维码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预见,二维

码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没准儿,下一次你用到二维码的时候,

脑海里会闪过一个念头一一二维码:咱们没完!

(1)二维码其实表示的是»生成二维码时,系统首先要将储存的信息转化成一串。和1组

成的代码,用表示0,表示1,再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编码,最后变成我们看到的维二码。

(2)二维码信息的储存量为什么会比条形码多?

第6页共28页

(3)选文第③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7.(2022•延津县)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

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着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祭耐)

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

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睡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

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

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

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

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

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5)作者把比喻为的寝席。把比喻为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

第7页共28页

8.(2021•新乡)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②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③之声,孤犊④之斗,即

掉⑤尾含耳,踝嘤(diexie)⑥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清角之操:指高深的曲子.②非:不是。③虻:吸血的苍蝇。④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⑤

掉:摆动。⑥躁嘤:迈小步来回走动。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为:_______

故:_______

鸣:_______

奋: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我能写出对牛弹琴的近义词以及它的反义词。

(4)用自己的话试着概括下这则寓言的含义?

9.(2021•封丘县)古文阅读,按要求做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A.思域弓缴而射之。援:之:

B.取荐之矣。弗若:之:

(2)请各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两个学弈者不同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一人,;-人>o

10.(2022•长垣市)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粮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第8页共28页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

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案无留痍

②或阻之

③值岁荒

④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联系上下文,试着说一说“或阻之”的人会怎么劝说郑板桥?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11.(2022•延津县)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盛物的器皿,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

(2)根据文中画部分的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3)对下列重点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以门始出时去人近”中“去”是距离的意思。

B.“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字古义为热水,今义为蔬菜的汁水。

C.“孔子不能决也”中“决”字是判断的意思、。

(4)翻译句子。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第9页共28页

(5)“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10页共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

1.(2020•卫滨区)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下列词语中与“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是C。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与“追根求源”意思不同的是B。

A.追本溯源

B.不求甚解

C.追根究底

(3)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中,“?”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

解决问题,找到真理。这样写的好处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B。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5)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A。

A.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B.前后照应的写法

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司空见惯”的意思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

的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

(2)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追根求源”的意思是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不求甚解”的意

思是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不同。

第11页共28页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知,“?”指的

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问题,找到真理。这样写的好处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

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敏锐

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5)考查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用具体事例

说明观点。

故答案为:

(1)C;

(2)B;

(3)发现问题,不断追问通过探索、解决问题,找到真理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

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B;

(5)A«

2.(2020•卫滨区)

生命的选择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

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

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

蔷(qiang)薇(wei)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南,人们一如

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

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

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

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

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

第12页共28页

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

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

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dn)、银簪的古

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

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姓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

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

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注: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

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果树和花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是指邻里关系生疏、互不联系、不融洽。

“柔软”是指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友好。

(2)在第(10)自然段中文句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外形荚,花色雪白,素雅;气质美,庄重里透着羞怯,单纯而圣洁;精神美,即使生长在恶劣的

环境中,也不怨天尤人,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4)阅读短文,说说第(6)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白然引出下文对白玉簪花的描写。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C,错误的选项有B。

A“粗粗”、“长长”、“硕大”等词语突出了白玉簪花长得健康有生机;“羞怯”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和

美丽。

B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方法,用玫瑰来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C文章的第(8)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

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6)读第(10)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生活如玫瑰花,环境优越,一帆风顺,就应该大胆、努力地创造美丽的、

轰轰烈烈的人生;如果生活如白玉簪花,所处环境恶劣,遭遇坎坷或不幸,也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努力

适应环境,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同样很精彩。

第13页共28页

【解答】(1)本题考查了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

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

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通过上文“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可以看出坚硬是指邻里关系生疏。柔软是指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友好。

(2)本题是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考查。先确定第一层关系,“楼前”“楼后”是并列关系,因此“楼后”

前面用分号“;”,其它是分号内部更小一层,用逗号。

(3)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

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从第八、九段玉簪花的外形和人们对玉簪花评价的内在美进行概括:外形美,

花色雪白,素雅;气质美,庄重里透着羞怯,单纯而圣洁;精神美,即使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不怨

天尤人,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

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

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

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阳光下玫瑰美丽娇美;自然引出下

文对白玉簪花的描写。

(5)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选项仔细对比作答,注意生活常识

和过于绝对化、片面化的说法一般都是错误的。对比文章“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

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d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

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看出对玉簪花作者运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因此A、C

是正确的。但是从“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

白花照样可爱”可以看出玫瑰与玉簪花都是作者肯定的生活态度,不存在对比关系。因此B项不准确。

(6)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

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学生能结合文章写出正确的理解,语言表达正确、通顺即可。如:

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生活如玫瑰花,环境优越,一帆风顺,就应该大胆、努力地创造美丽的、轰轰

烈烈的人生;如果生活如白玉簪花,所处环境恶劣,遭遇坎坷或不幸,也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努力适应

环境,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同样很精彩。

故答案为:

(1)坚硬:邻里关系生疏、互不联系、不融洽。柔软: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友好。

(2)楼前,阳光下,姓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

第14页共28页

(3)外形美,花色雪白,素雅;气质美,庄重里透着羞怯,单纯而圣洁;精神美,即使生长在恶劣

的环境中,也不怨天尤人,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4)过渡,自然引出下文对白玉簪花的描写。

(5)ACB

(6)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生活如玫瑰花,环境优越,一帆风顺,就应该大胆、努力地创造美

丽的、轰轰烈烈的人生;如果生活如白玉簪花,所处环境恶劣,遭遇坎坷或不幸,也不要怨天尤人,应

该努力适应环境,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同样很精彩。

3.(2021•新乡)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

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

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

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

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

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

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

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痛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

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

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

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

的事业停滞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2)短文的主要观点是: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瓦特发明蒸汽机。

第15页共28页

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③竺可桢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④袁隆平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看破红尘的过客”和“心如止水的高僧”在文中指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B.“他们就像浮萍”比喻那些看问题肤浅,认知也很肤浅的人。

C.“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比喻拥有好奇心,力探究事物本质

的人。

D.“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5)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

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着自己的的画:两条绳子牵着两只羊,哪里多

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说明没有

好奇心的人认为一切都是平常的,不足为奇,所以司空见惯的意思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五彩缤纷

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指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并不重要,如同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

而过的影子,所以浮光掠影的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标题“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即为作者的观点,最

后一段也说“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

你不想你的事业停滞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也可以说明作者的观

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文中第一段写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段写了竺可桢感知“大自然的语言”、袁隆平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作者用这些典型事例来说明好

奇心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

所发现的人。“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不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因此A错误。故本题

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出真知”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学生作答时,只

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意清晰明了,语序合理通顺即可。例如: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

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

丰子恺仔细看着自己的的画:两条绳子牵着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

第16页共28页

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故答案为:

(1)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2)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

(3)①瓦特发明蒸汽机。

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③竺可桢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④袁隆平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

(4)A;

(5)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

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着自己的的画:两条绳子牵着两只羊,哪里

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4.(2021•封丘县)先按原文填空,再根据要求做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司马迁的这句名言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2)作者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来论证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

(3)在我们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有李大钊、张思德等,他们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

死,这样的“死”就比泰山还重。正如文天祥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答】(1)考查名言的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是本段的中心句,“人

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话,来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

义有不同

(3)考查课外迁移。本学期所学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李大钊、《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

他们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这样的“死”就比泰山还重。正如文天祥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

照汗青”。

故答案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第17页共28页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李大钊张思德为人民的利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2022•郴州)阅读《缓慢的力量》,完成下面各题。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10

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

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2)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没几年,人们

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

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须

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

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

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地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

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写得十分工整,

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

改。他的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4)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

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

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

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5)慢是执着、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亮慢条斯理,

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

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漆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

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6)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

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

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

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1)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横线上。

A.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第18页共28页

B.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精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雕细刻。

(2)本文围绕“缓慢是有力量”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3)文章第(1)段引述麦家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引出观点“缓慢是有力量的”;第(3)段

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说明“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工

(4)从第(6)段看,人们对“慢功夫”的误解有:懒惰、消极、拖延时间、降低效

率0

(5)以下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C

A.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成就不朽名著《红楼梦》。

B.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不急不躁地引导海伦•凯勒,使她终于弄懂了“水”的含

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

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D.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

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

(6)你从“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慢慢写”中受到哪些启发?

做事不能一味追求快速,而是合理的慢下来,追求作品的质量,要精益求精,仔仔细细才能做好每

一件事。

【解答】(1)考查词语理解。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

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打穿石头。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则事必有成。铁杵磨

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根据题意,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成语

有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一丝不苟:做

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精雕细刻:用刀在器物上精心细致地雕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根据题意,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精良的成语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雕细刻。

(2)考查文章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位于文章开头或结尾。选文作者先引用古语“不鸣

则己,一鸣惊人”,然后借用作家麦家十年推出两部小说这个慢工出细活的事例和他的话来引出中心论点

“缓慢是有力量”。接着指出“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的人才做得到。从

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进一步论证了论点。

(3)考查内容的理解。第(1)段引述麦家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引出观点“缓慢是有力量的”;

第(3)段引述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是为了说明“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

做得到。”

(4)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第(6)自然段“‘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

第19页共28页

不是降低效率”可知人们对“慢功夫”的误解有懒惰、消极、拖延时间、降低效率。

(5)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缓慢的力量”。前三个选项都体现了慢的力度。唯

独C项之所以慢,是出于对长辈的孝顺,故选C。

(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老舍先生的事例和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发现做事不能一味

追求快速,而是合理的慢下来,追求作品的质量,要精益求精,仔仔细细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答案为:

(1)A.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B.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雕细刻;

(2)缓慢是有力量的;

(3)缓慢是有力量的持缓慢功夫,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4)懒惰消极拖延时间降低效率

(5)C

(6)做事不能一味追求快速,而是合理的慢下来,追求作品的质量,要精益求精,仔仔细细才能做

好每一件事。

6.(2022•长垣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没完没了的二维码

①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一张电子通行证“健康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②你也许会产生疑问:“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和庞大的二维码消耗量,要是有一天用完的了怎么办?”

③大可不必担心!

④别看二维码表面上是一堆黑白色的小方格,其实表示的是二进制的0和1。生成二维码时,系统首

先要将储存的信息转化成一串。和1组成的代码,用白色方块表示0,黑色方块表示1,再按照特定的规

律进行编码,最后变成我们看到的二维码。

⑤目前,全球共有250多种二维码,而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一般指QR码,它最初是由一个名叫

原昌宏的日本人发明。1994年,日本电装工程师原昌宏从围棋棋盘中获得灵感,把条码设计成了格子状,

这相较于一维的条形码,二维码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同时表示数据,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储存量。

此外,他还在二维码的三个角落加上了“回”字形定位方块。不论我们以什么角度扫描二维码,都可以得

到正确的反馈,这就是“回”字定位的作用。

⑥二维码看起来取之不尽,那它到底有多少个呢?QR码发展至今,共有40个规格符号版本(VI-V40)。

其中,最小的符号尺寸是21X21模块。简单来说,就是长宽各21格,也就是441个格子,去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