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_第1页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_第2页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_第3页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_第4页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课题类别省教科“十一五”重点课题立项时间2006年12月课题名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生活化、系列化研究课题负责人庄春梅所在单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开题时间2007年1月16日一、课题组成员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课题研究任务分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庄春梅冯雅静张祝君陈敏霞林文玉杨腊凤肖俊吴亚英万红霞王燕陆宏李以华常玥庄新宇陈敏吴芳夏俊文金玉琴孔红伟高妹娣王文清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常州市鸣呵巷幼儿园常州市鸣呵巷幼儿园武进区奔牛实验幼儿园武进区奔牛实验幼儿园常州市机关幼儿园常州市机关幼儿园新北区新桥幼儿园新北区新桥幼儿园钟楼区科技幼儿园钟楼区科技幼儿园天宁区翠竹新村幼儿园天宁区翠竹新村幼儿园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金坛实验幼儿园金坛实验幼儿园溧阳实验幼儿园溧阳实验幼儿园戚区潞城中心幼儿园戚区潞城中心幼儿园组长协助指导协助指导协助指导协助指导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二、课题研究具体方案(一)研究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教育经历了新一轮的改革,无论在对科学教育的性质、教学法和课程理论上都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倡导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不仅成为科学教育的主流,而且也成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2001年,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把“做中学”项目由法国引入中国,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和全体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和以科学教育的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从而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此项目首先是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和汕头四个地区进行了第一批试点,2003年江苏省在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扩大试点,我市确定为第二批参与“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地区。2004年,我市尝试扩大项目研究范围,发展10所幼儿园为常州市“做中学”市级实验项目学校,在常州市教研室引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主要以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要求为依据,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特点,体现“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思想,发掘和利用适合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构建具有常州地区特色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体系和活动方式,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通过对科学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科学教育的改革推进我市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基础分析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前,我市已经进行了“做中学”项目的实验工作,主要是学习、吸纳“做中学”的理念,采取集中培训、观摩、案例介绍、研讨等形式,了解“做中学”项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借鉴和模仿一些科学教育案例。各实验学校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案例培训,收集“做中学”网上资源,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班级幼儿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幼儿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重知识灌输,要求幼儿记忆科学概念;不尊重儿童,操作材料贫乏;教师求稳怕乱,照搬照抄;课程资源的利用不够,对环境中的科学现象熟视无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有时偏难,有时教育的价值不大,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把握和内容的选择不科学。针对这些情况,课题组成员认真讨论,各园从实际问题出发,制订研究计划,着力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系列化研究。课题组10个成员单位均为常州市幼儿园“做中学”项目学校,由市教研室组成“常州市幼儿科学教育中心组”和“做中学”项目研究小组,自然形成本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核心成员为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或骨干教师,40%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和经验。10所幼儿园的构成:鸣珂巷幼儿园和常州市机关幼儿园为市直属幼儿园,其余是每个辖区的实验幼儿园,不论群体还是个体,研究力量和研究环境都比较好,能够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本课题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制度,主要以常州市10所“做中学”项目实验幼儿园为基地,构成常州市幼儿科学教育学科中心组,组成一个研究型共同体,在市教研室指导下,采用紧密型合作式的园际互动方式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以幼儿科学教育为切入口,着眼于儿童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挖掘本地区的环境资源,开发本土化“做中学”案例,从而形成生活化、系列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体系(三)概念界定1.探究——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探究的目的是获得知识、真理,探究的途径或方法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现代汉语辞典》1996年版)2.科学探究——即儿童通过主动探索来感知和认识周围世界的活动,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发展,加深儿童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儿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具有问题性特征;科学探究是一种主动建构的活动,具具有建构性特征;科学探究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具有思维性特征;科学探究重视交流和合作,具具有合作性特征。儿童通过科学探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受益的品质。“做中学”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动手实验、记录信息、分享与交流。3.生活化——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要让幼儿在玩中亲自体验,科学就在他们身边,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生活本身,是他们的每一个行动。教师要利用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或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并且,教师要有生成意识,善于挖掘幼儿的兴趣点,拓展经验,支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观察发现科学现象和规律。4、系列化——以幼儿生活为来源、兴趣为基础、发展为根本选择科学教育内容,依据各年龄段科学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科学教育渗透于主题活动、游戏和区域活动、家庭亲子等活动中,形成小、中、大科学教育内容系列。(四)研究目标(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关注身边的科学,创造儿童的科学和科学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构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系列、活动方式和评价标准。(2)营造科学教育文化,吸纳“做中学”理念,创新研究模式,挖掘本土化科学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常州地区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指导能力,培育一批研究型教师,创建一批常州市幼儿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五)研究内容(1)立足儿童早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构建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段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2)从幼儿兴趣和生活环境出发,注重地区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探索适合儿童科学探究的生活化和生成性科学教育内容,形成本土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系列。(3)以整合观念为指导,加强幼儿科学教育与主题活动、游戏或区域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的整合与拓展研究。发挥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小游戏的价值,探索多元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4)创设支持性环境,研究科学探究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提供(材料系列化)、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和儿童学习方式的转变。(5)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探究能力的评价研究。(六)研究重点(1)生活中适合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系列化、材料系列化,目标层次化和活动形式多样化。(2)本土化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典性案例的形成,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七)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自然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幼儿科学探究进行教育现场研究。(八)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时间约三年,从2006年9月——2009年12月完成。(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9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论证和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分工,制订“常州市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推进方案”。10所基地园上报“做中学”科学教育三年实施计划。对幼儿科学教育有关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和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2)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每两周一次实验园校际互动,进行研究课公开课研讨,注重活动中的资料记录、整理工作,积累开展科学教育的实践经验;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主题性、系列化科学教育案例开发以及游戏化、生活化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的开展,每学年进行一次全市的案例评比和汇总,及时物化研究成果。积极发挥实验学校的辐射作用,每所实验园每学期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科学教师开放“做中学”活动,不断总结开展科学教育的经验,反思存在问题,寻找对策,扩大效应。定期召开现场会、研讨会、推进会等,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做中学”及儿童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2月)对10所科学教育实验园进行子课题情况总结汇报,汇集研究资料,汇编案例集、研究论文或教师日志;组织成果展示会,制作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光盘;对本课题的过程及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攒写总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九)保障条件(1)构建研究共同体。建立以各实验幼儿园为基地,园长为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师相对固定,吸纳本市幼儿科学教育骨干力量组成常州市幼儿科学教育中心组。保证必要研究时间和研究经费。(2)加大培训力度。课题研究要顺利开展,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关键,将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网络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多元的研训一体化的方式,提高研究者素质。(3)促进园际互动。用以点带面的行动研究方法和横向合作的互动研究方式推进区域性科学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加强试点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以鸣珂巷幼儿园和奔牛实验幼儿园为中心,以老带新,分城市和农村两个大组进行园际联动,每月一至二次“做中学”活动的集体备课和反思研讨,各园展示自身的研究特色。(4)建立成果展示和激励机制。定期组织研究课、研讨会、成果展示活动等,关注实验园科学探究环境的创设、制度的保障、资料的积累、成果的物化、课题的价值、实验的效应等,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5)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得到市教育局支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和机制保障。(十)预期研究成果阶段成果:2007—2008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研究课实录与评点”(案例、录像)2007—2008年“幼儿科学游戏和小实验创意设计”(观摩展示、文集)2008—2009年“幼儿科学探究系列案例开发和评比”(观摩展示)2008—2009年“实验教师反思和幼儿个案记录”(文集)2009—2010年10所实验幼儿园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资料汇编(阶段报告)最终成果:1.《常州市幼儿科学教育案例集》和教师观察日记、反思分析经验集。2.制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或科学小实验、系列游戏VCD光盘。3.攒写《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系列化研究》结题报告三、开题论证意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庄春梅老师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生活化、系列化研究”于2007年1月16日在常州市武进区鸣凰幼儿园举行了开题仪式。鸣凰幼儿园开放了《有趣的沙漏》等二节科学探究课,课题主持人和实验单位代表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实施的基本设想以及我市幼儿园科学探究方面的前期探索实践。课题组邀请了江苏省教科院幼教所、省教研室四位专家,常州市教研室和武进区教育局专家领导对课题方案进行了相关的论证,并与课题组成员对话交流,提出了宝贵意见,简述如下:课题方案设计系统性、逻辑性强,目标和概念界定清晰,课题研究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建立研究共同体,采用10所园校际互动的方式进行现场研究,实践、研讨、辐射有机结合,团队意识强,研究方式和机制得到保障。课题倡导新课程理念,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指向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系列化问题,研究重点突出。为使课题研究有效开展,达到预期目标,论证组专家建议:要处理好科学探究中教师指导与幼儿自主探究的关系;要处理好“做中学”项目与课题研究、课程建设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教育内容与本地区生活化、系列化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论证组组长(签字)尹坚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