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小练-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_第1页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小练-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_第2页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小练-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_第3页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小练-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_第4页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小练-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1.(2023·河北衡水二调)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2.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3.(2023·广东茂名二模)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A.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C.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4.(2023·吉林三模)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5.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发展趋向平民化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6.(2023·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融儒释道为一体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致力于社会稳定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7.[2023·广东卷,3]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上表的变化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8.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大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9.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10.[2023·广东卷,4]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11.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12.[2023·福建2月联考]从汉末到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动荡,灾害发生频繁。为此,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据此可知,隋朝()A.粮食储备多源于江南地区B.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C.发展农业促进了社会繁荣D.全国粮食供求关系较平衡二、非选择题13.(2023·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南宋】朱熹 【南宋】杨万里昨夜江边春水生, 莫言下岭便无难,艨艟巨舰一毛轻。 赚得行人空喜欢。向来枉费推移力, 正入万山圈子里,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山放过一山拦。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解读上面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一、选择题1.(2023·河北衡水二调)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解析:B考试资格的公平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注意分析考生的来源,考生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生徒”,也包括不由官办学校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据此可以看出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B项正确;恩荫入仕、门阀入仕在唐代仍是重要的入仕途径,C、D两项排除。2.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B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唐律和宋律都吸取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流,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趋势,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具体内容,故D项排除。3.(2023·广东茂名二模)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A.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C.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解析: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实行租调制,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调主要征收绢、帛、布等纺织品,所以在小农经济的家庭生产中,纺织品除了自给自足外,主要用于缴纳赋税,B项正确;材料体现农桑并种,并未体现出专业性,A项错误;材料体现农桑并种,没有涉及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C项错误;由材料“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可知绢具有一定的流通价值,不能体现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D项错误。4.(2023·吉林三模)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解析:B材料主要反映了租佃制下佃农在一定程度上有迁徙的自由,因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B项正确;劳动力商品化一般指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体现,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不抑兼并;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在整个北宋时期所占据的比例,D项错误。5.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儒学发展趋向平民化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能力。儒学领域岀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岀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项正确;材料现象出现在儒学内部,未体现外部冲击,排除A项;B项中儒学平民化不符合事实,排除;儒学神秘化加强是在汉代,排除C项。6.(2023·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融儒释道为一体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致力于社会稳定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解析:C根据“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思想的融合,A项错误;材料表明程朱理学意在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B项非材料主旨;材料表明程朱理学意在通过改良个人,进而改良社会,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并非主张改良社会体制,D项错误。7.[2023·广东卷,3]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上表的变化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解析:分析表格,从西晋到东晋,出身高门士族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逐渐占据绝对优势,出身宗室、外戚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逐渐减少,出身寒门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也在逐渐减少,士族门阀的特权大大的超过了西晋时期的门阀,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弱化,故D项正确。东晋擅权的主要是南渡的北方士族,A项错误。高门士族与豪强势力不能等同,且豪强势力的膨胀是表象,并不是表格反映的本质问题,故B项错误。实行“九品中正制”,为世家大族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了保障,两晋时期沿用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强化了高门士族的特权,到南朝、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才逐渐走向衰微,C项错误。8.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大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解析:根据材料“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符瑞年号”可知孙吴年号多为吉祥的寓意,意在营造帝王受命上天,体现出借助年号宣扬正统,故选C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材料“四帝共有18个年号”可知不是因为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排除B项;三国时期,儒家思想仍处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9.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解析: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纸张的推广使用使得书法艺术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书法艺术从自发到自觉,表明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10.[2023·广东卷,4]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解析:结合材料“唐中后期”“藩镇辟召幕僚”“朝廷为闲地,幕府为要津”可知,“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这一做法,使得藩镇获得了更多的人才支持,势力更甚,导致唐朝“外重内轻”局面更加强化(或恶化),故A项正确。该现象与朋党之争并无多大关联,并未缓和朋党之争,故B项错误。材料的现象并不关系到科举考试的任何一个环节,并未破坏科举考试的公平,故C项错误。材料的现象可能导致的是中央和地方(藩镇)的矛盾,并不会加剧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11.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解析: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12.[2023·福建2月联考]从汉末到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动荡,灾害发生频繁。为此,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据此可知,隋朝()A.粮食储备多源于江南地区B.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与安全C.发展农业促进了社会繁荣D.全国粮食供求关系较平衡解析:据材料“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漕运事业,并鼓励商人运粮下乡换货”可知,隋朝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准备与安全,以备灾荒,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粮食储备的来源,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由于前代的动荡故隋朝统治者大力发展粮食,但并不代表隋朝达成了“发展农业促进了社会繁荣”这一结果,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政府重视,但看不出隋朝全国粮食供求关系状况如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3·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南宋】朱熹 【南宋】杨万里昨夜江边春水生, 莫言下岭便无难,艨艟巨舰一毛轻。 赚得行人空喜欢。向来枉费推移力, 正入万山圈子里,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山放过一山拦。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解读上面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思想哲理。材料中朱熹诗的大体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却能自在地移动。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根据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以结合儒家思想从产生到确立为正统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