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暴雪,让无数旅客滞留瓜州这座仅有5万多人口的小城。危急时刻,小小瓜州“倾城相待”,居民们纷纷打开家门,热情接纳陌生旅客。全城出动、守望相助的“瓜州温度”,让网友直呼“被狠狠暖到了”。当凡人微光聚成火炬,照亮的是整个社会,温暖的是每个人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一句温柔而暖心的话语,一段寻常而坚定的守候,一个果敢而勇毅的举动,都足以迸发震撼人心的力量。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具有永恒的魅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都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沈从文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它让我们思考人生、命运和人性。——鲁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西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读《红楼梦》有感”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川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24年秋,林徽因报考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但建筑系不招女生,她只好去美术系注册。最终她超额选修了所有建筑学科目并获得优异成绩,因此成为宾大史上唯一完成建筑学学业却未能获得建筑学学位的女生。1933年林徽因在她的诗作《莲灯》中写道:“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2024年5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毕业典礼上,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网络不仅产生了网络媒体,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而且还为人类在现实空间之外建造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使用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产品,如网页浏览、键盘输入……写作的机会渐少,键盘打字,触屏写字及屏幕阅读逐渐成为新习惯。而网络新媒体的“碎片化”倾向和“自媒体”性质也会影响到人类的语言使用习惯,且需要更高的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互联网+”的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7亿,这使虚拟空间的“虚拟性”极大减弱,虚实两个空间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新特点。以上文字选自《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的《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一文,这段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公布了20名拟聘教师名单,其中19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所有人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此前,深圳中学公布了去年28名教师录用名单,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有人认为,这些人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他们应该在更高更广的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认为,这些人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大用,他们会培养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学子请你针对两种观点中的某一种观点,写一篇驳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凡人微光,照亮世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点点明星,璨灿了漆黑的夜空;朵朵野花,点缀了荒芜的山坡;条条小流,打破了寂静的山谷,萤烛微光,定会汇聚成洋……而在2024年的那场风雪里,无数平凡人的光彩和炽热,凝聚成温暖人心的“瓜州温度”,让人们对未来产生信心与希望。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外卖小哥彭清林谦逊地说:“我真不是英雄,我就想做一个平凡的好人。”他不为名利,并不富裕的他将15万元奖金转赠给家乡的学校,不断为他深爱的这个世界播撒善意,体现了普通人的正义和良心,虽为微光,却凝聚起灼灼星火照亮世界。在这个负重前行的时代,人性的贪婪与丑陋、怠惰与依赖、自私与孤立、逃避与推卸,总会让我们怀疑助人为乐的意义,总会让我们害怕重演“农夫与蛇”的悲剧,但它永远不能泯灭我们的善良,动摇我们散播光芒的决心。时代的征程上,总有持续散发光和热的平凡人支撑着这世界的爱心和善意。特警秦晓强的父亲和妹妹在泸定6.8级地震中遇难,他却依然挺进震中救援群众;检察官李邦红深入山乡,在2万多名孩子的内心播下法治的种子;乡村教师卢文建因视力障碍“借眼”授课28年,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们的事迹令人动容,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平凡人的使命与时代紧密相连,身处基层一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鲁迅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即使是微弱的烛光,也依旧能成为别人的阳光。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寄少年。“燃灯校长”张桂梅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点亮走出山区的灯,照亮大山深处千名女孩儿的人生轨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爱心厨房为患者家属备好厨具,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的却是温暖和芬芳。陋巷之中,他们为别人点亮生的希望、爱的明灯。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医者仁心、工匠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在广大平凡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践行和体现。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才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一人兴善,万人可激。生而平凡,心向璀璨。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倾听、去拼搏、去奋斗、去播种,成为感动他人、照亮社会的一分子。无数个我们汇聚在一起,大爱和精神将如星辰大海般璀璨、广袤,把我们的梦想和未来映照得更加光明、辉煌。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2024年瓜州暴雪时其居民倾囊相授帮助陌生旅客渡过难关的事件,并表达了对于“瓜州温度”的赞扬。第二部分升华了这件事的意义,即凡人微光的伟大力量。在这部分中,材料还对于凡人微光的来源给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一句温柔而暖心的话语,一段寻常而坚定的守候,一个果敢而勇毅的举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却足够浓郁,能跟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动你我、感动社会。这反映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真诚、善良和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抱有深深的期待和珍视。同时,这个事件也提示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点关心和爱,就能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快乐,也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他人,积极传播正能量,让温暖和善意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写作时,需从材料出发,从这件事引出作文的核心立意。试题要求写作一篇演讲稿。行文中,考生要注意不能只是停留在道理论证,还要联系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当然,还可由此生发,借助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进行阐释。比如,可结合社会现实,列举正面的例子,如2021年河南特大洪水灾难中市民自发组成人链,协力拉出地下被困者;疫情期间,家住辽宁省沈阳市的刘洋,因亲眼目睹到防疫志愿者们工作的辛苦,便决定将自家饭店开放为休息室,店内所有物品免费供志愿者使用,因为他想让志愿者能喝口热水、吃上热饭等等;也可联系反面的,如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冷漠了;比如一些人害怕被敲诈而不敢帮助摔倒的老人等等。最后,要注意呼吁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起发扬善举,温暖他人。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立意:1.小善举,大文明。2.和谐社会,温暖前行。3.国家强大有你我,温暖相伴生助力。4.实力彰显温度,人人尽责共温暖。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段材料围绕《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展开,引用了沈从文、鲁迅以及西方谚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红楼梦》的深远影响与多元解读可能性。沈从文强调其永恒魅力历久不变,鲁迅则侧重于其深刻内涵引发的思考,而西谚则体现了文学作品在不同读者心中产生的独特共鸣。本次作文旨在引导学生对《红楼梦》进行深入阅读及多样思考。《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书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情感描写的细腻度以及故事情节的深刻性使之成为不朽之作,无论什么时代,它都可以跨越时空界限,触动不同时代读者的心灵,带来阅读的审美体验。《红楼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命运无常和人性探索,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可以产生启示和影响,对于我们面对现实、理想、价值、追求等方面可以有借鉴意义或反思价值。《红楼梦》作为一本开放性文本,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不同读者群体(如学者、普通读者、女性主义者、历史学家等)可以基于各自生活背景、阅读经验和价值观认识,对书中人物、情节、主题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写作时学生需要紧扣《红楼梦》,选取以上任意一个角度确定立意行文。比如“千面红楼:多元视角下的文学盛宴”。首段先简述《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引出“多元解读”的主题。主题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群体解读这部作品:学者视角(学术研究的深度挖掘,介绍红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概述学者们在人物原型、版本考证、文化寓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普通读者视角(情感共鸣与人生感悟,描述普通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产生的情感共鸣,如宝黛爱情的悲剧美、大观园生活的向往与失落。分析这些情感共鸣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命运等普遍主题)、女性主义者视角(性别与权力的反思,探讨《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分析其在封建礼教下的生存状态与抗争。结合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书中对性别歧视、权力结构的批判与反思)、历史学家视角(社会变迁的镜像,分析《红楼梦》作为清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探讨书中描绘的家族兴衰、官场斗争等情节,如何映射出封建社会的衰败与变革)。结尾总结多元解读对于《红楼梦》文化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呼吁读者以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经典,享受文学带来的无限可能。立意:1.跨越时空,魅力不减。2.伟大作品,启迪心灵。3.多维思考,多种收获。四川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林徽因在面对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这一规定时,出于对建筑的热爱,仍然排除万难,完成了建筑系所需的课程,并且还学有所成,成为宾大史上唯一完成建筑学学业却未能获得建筑学学位的女生,终于在100年后被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的事件。题目要求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她的求学之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兴趣对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助力,正因为对建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才促使了林徽因没有因不能报考建筑专业而放弃对这方面的学习,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刻苦钻研超额选修建筑学科目并获得优异成绩。在林徽因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信念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在诗作中她将自己比作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这朵莲花象征着心灵的纯洁和力量,而那支蜡则是心中的信念和希望。这句话表达了她对内心的关注和重视,也表达了她对热爱的信仰和崇敬。正是这份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对梦想追求的坚定信念,支撑她去战胜挫折,找到前进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建筑系不招女生这是林徽因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唯一原因,可思考女性身份的崛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的地位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变迁。从附庸于男性、被束缚在家庭的从属角色,到逐步争取教育权、投票权,直至今天在职场上与男性并驾齐驱,女性力量的发展可谓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社会进化史。而如今,我们正见证着一个新时代女性的觉醒,一个以独立、智慧和自我实现为核心价值观的群体正在崛起。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唯有热爱,行稳致远。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唯有热爱,才能不惧困难,遇难不退。二、唯有热爱,才能屏蔽诱惑,坚定向前。三、唯有热爱,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找到心中的热爱,坚持下去,生活处处是阳光。最后,联系现实总结全文,发出呼吁号召。立意:1.唯有热爱可排除万难。2.挪开性别偏见和阻隔,打开智识的大门。3.坚定信仰,只管向前,等时间嘉许。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例文:在虚拟与现实的交汇点长歌在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中,植物建立起供彼此交流的“万维网”,而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不息中,人类发明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万维网”。俱往矣,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有不少人身陷虚拟之囹圄难自拔。后者虽不可取,却也不该因此抹灭前者的“丰功伟绩”。赏虚拟之百合绽放,得便捷之花香扑鼻。且不说校园内教字用具的智能化,文具更新换代之快就足以让人应接不暇,在教室就能操作的“虚拟”实验不再是将来时;成都大运会为迎接来宾,增设手机无线充电口,上厕所即可得到一份近乎专业的检测报告;或许不远的将来,即便佩索阿的想象难以实现,科技也将带我们与先贤大师对话、探讨。可以说,虚拟带来和将成就的,数不胜数。惕虚拟之罂粟诱人,昭吞噬之黑洞危机。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认为,真实的反义词从来不是虚假,而是虚拟。当我们模糊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时,必然发生混乱。就知识而言,各大学习软件固然对其共享性贡献颇深,可若是学生执拗地专信于网课而对校内课堂爱答不理,岂非混淆了孰轻轨重?要知道虚拟是人类创造的工具,若为之所奴隶,那可真是本末倒置了。同样的,虚拟无法取代人类,影片《黑镜》中,玛莎因丧夫而借用技术制造出复制品,却终究只是社交网络数据,人之所以为人,是因其主观能动性,因其七情六欲,因其为自己而活。看现实之胡杨矗立,汇“虚实”之为己所用。习总书记曾说:“抛弃传统、去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虚拟的产生,恰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弘扬现实之精华,有如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所言:“所谓人文关怀,是邻家传来的焦锅味。”惟有于现实立足,一切方可称为价值,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一档由九大博物馆参与,旨在传播中华文化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应运而生。虚拟为艺术服务,而艺术的基底是生活现实。由此,我们方知在现实与虚拟的交汇中,与传统文明共舞,与今时新奇共畅。历史长河奔涌不息,人类文明涓涓不塞。让我们站在虚拟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悠然自适,放声长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五句话,第一句指出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人们的交际中除了现实空间之外还存在虚拟空间。第二、三句话指出虚拟空间的生活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更多的是网页浏览、键盘输入等,“触屏”成为新习惯。第四句话指出虚拟空间给人们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有更高的判断能力来辨别真伪。第五句指出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同时生活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之中。本次作文的核心词语是“现实空间”“虚拟空间”,旨在引导当代青少年正确面对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网络世界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高效与愉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有其有益的一面。但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把握好网络空间屏幕阅、碎片化阅读与现实世界纸质阅读、深入阅读的关系;如提高个人网络素养,正确面对虚拟空间;如提高个人辨别判断能力,在网络空间中不迷失方向;如合理做到“虚”“实”结合,助推个人成长进步等。写作时,概述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虚拟与现实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在论证部分,需要思路清晰,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先分析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再分析虚拟世界的便捷与新奇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然后提出解决办法,在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生活的重要性。结论部分,总结升华,才能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充实。立意:1.“虚”“实”相生,成就最优人生。2.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3.智慧生活:在虚拟与现实间寻找平衡。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大材小用,学术损失毕业于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毕业后却做了中小学的教师,这一现象,让人们纷纷热议,有人表示惊叹,还有的人表示可惜,更有人认为这些人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大用。而我认为:博士、硕士助力中小学教育实在是大材小用!高学历的人降低就业标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许是真心喜欢做教师,衷心愿意为中小学教育事业注入新力量,或许未来会创造教育的点点奇迹。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高学历任低职位,这不仅是大材小用,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担任中小学教师仅是从个人角度考虑的话,这种选择未免有些“任性”和不负责任,虽说个人在面临选择时有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职业选择,还是应基于理性,理智思考自己的能力,定位好自己,既要让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也要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况且,现在高科技的创新与实践正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此时,社会的发展正需要一些博士生、硕士生这样高学历的人才来助力,在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深入发掘、研究,进行学术创造,以更好、更深入地造福社会。如果他们仅是因个人利益关系而弃社会利益于不顾,那么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遗憾,这绝对不算是人尽其才,只能是才不得用。例如:以上海交大工科博士身份毕业的李宏烨,就因为个人的爱好而“转行”做了一名相声演员。职业与身份落差之大,让人难以接受。为了梦想,勇于从零开始的胸怀固然令人佩服,但在此之余,我方辩手始终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过于感情用事,试问:人生有多少从头开始的机会,又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既得资源?不能始终如一,坚守本心,是助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呢?如果有人纷纷效仿,从长远来看,深造多年之后,不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职业,到底是落后还是进步呢?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再看,大到国家或小到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博士生或硕士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更何况那些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他们又被寄予多少希望,又有多少更加重要的领域期待着他们的加入?更严重的是,从社会层面上看,高学历的人任低职,挤掉了本应在那个职位上工作的人,而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却长期虚位以待,这是社会的悲哀,也必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混乱。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或许可以告诫那些浪费优势资源的高学历者——担当精神,不可或缺!所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人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博士、硕士助力中小学教育实在是大材小用!【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高级中学所录用的教师的学历和毕业学校引发人们的议论。有人认为,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有人认为这是大材大用。从材料看,本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只要按照任务要求“针对两种观点中的某一种观点,写一篇驳论文”,选择所给立场写作即可。但一定要注意驳论文的要求和特点,即文章中心必须反驳“顶尖大学毕业生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或反驳“顶尖大学毕业生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大用”,如这一任务指令没有完成,即为偏离题意之作。如果反驳“顶尖大学毕业生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小用”,即赞成顶尖大学毕业生到中学教书,可从教育的重要性、高学历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思路。如果反驳“顶尖大学毕业生到中学教书是大材大用”,即反对顶尖大学毕业生到中学教书,可从高学历的人才应该从事科研、教育本身的特点等方面展开思路。

【立意】1.顶尖人才塑造优质教育2.百年之计,教育最重3.不是“人才浪费”,而是基础教育发展之必需4.教育是头等大事,“大才”应该用在教育上【素材】1.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众所周知,那些顶着“顶尖名校毕业生”“高质量人才”光环的天之骄子们曾经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读书,正是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他们才能成为如今的“国之希望”,那么,如今他们选择去中小学教书,帮助下一批莘莘学子打牢基础,用自己的名校思想、名校行为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又怎么能算是大材小用呢?2.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高材生都去教书了,那么还有人搞科研吗?国家要怎么发展呢?甚至十几、二十几年后我们的国家是否会再次落后于世界各国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高材生不可能全去教书,每个人理想不同,社会责任也不同,所以仍会有热爱科研的人去搞科研,喜欢管理的人做CEO,国家也依旧会发展下去,至于若干年后,我们则更不用担心,因为一个高材生会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一个甚至几个班的同学,造就更多高材生,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远程与发散投资,以一个人的力量培养出成百上千个可造之才,又何谈是大材小用呢?3.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条“大学老师鄙视高中老师,高中老师鄙视初中老师”的鄙视链,鄙视任教于中小学校的行为,抬高任职于各大高校的做法,将职业分等级、论差距,我方对此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