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亡身者,仁人所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矣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春秋》序义虽俱贤,而曹羁合礼。(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材料二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①。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景公曰:“昔者,寡人有罪。被发,乘六马以出正闺,刖跪击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恶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古者,明君在上,下有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今君有失行,而刖跪直辞禁之,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公笑曰:“可乎?”晏子曰:“可。”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注】①正闺:正门。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智者度A君权B时C调其缓D急而处E其宜F上不敢危G君H下不以危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释义为“坚持、坚决”,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用法不同。B.殆,有疑惑、危险、接近、恐怕等含义。文中的“殆”与“百战不殆”的“殆”词义相同。C.赐,文中指恩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赐”词义相同。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为了区分亲疏贵贱,天子立五庙。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言行有过失,臣子应进行劝谏,因为君王出现过失,常常是国家危亡的先兆,若“三谏”仍不被采纳可考虑离开。B.马匹被杀后,齐景公怒不可遏,不问情由,操起长戈便要亲自去刺杀凶手,其性格中暴躁冲动的一面由此可见一斑。C.刖跪未辨认出大白天披头散发,乘坐六马之车,载着妇人出门的齐景公即为国君,于是将其赶回,景公因羞惭不上朝。D.语言上两则材料各具特点,材料一以议论为主,理性典雅;材料二以记叙为主,自然生动,寥寥几语,刖跪形象跃然纸上。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2)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14.材料一是关于臣子劝谏君王的相关论述,请结合材料二的具体内容说说晏子对景公的劝谏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①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及后使人为秋请,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于是天子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②,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那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以故能使其众。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二:文帝崩年四十有六,阅三年而吴王濞反。濞之令曰:“寡人年六十有二。”则其长于文帝也,十有三年。当文帝崩,濞年五十有九,亦几老矣。诈病不朝,反形已著,贾谊、晁错日画策而忧之。文帝岂不知濞之不可销弭哉?赐以几杖而启衅无端,更十年而濞即不死,亦以衰矣。赵、楚、四齐,庸劣无大志,濞不先举,弗能自动。故文帝筹之已熟,而持之已定。文帝幸不即崩,坐待七国之瓦解,而折蠡以收之。是谊与错之忧,文帝已忧之。而文帝之所持,非谊与错所能测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注】①吴王:吴王刘濞,西汉“七国之乱”的发动者。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晁错为太子家A令B得幸C太子D数从容言E吴过F可削G数上书说孝文帝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用在动词前表被动,与《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中的“见”用法不同。B.问,指询问,与《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中的“问”意思相同。C.启衅,指挑起事端,其中的“启”与成语“不愤不启”中的“启”意思不同。D.举,指兴起、发动,与《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举”意思不同。12.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时,吴太子前往长安朝见,却被皇太子杀害,面对送回的吴太子尸体,吴王十分生气,派人将尸体送回长安安葬。B.因为吴国境内有铜矿和盐矿,所以吴王并不向百姓征收赋税,遇到服徭役的事情,也总是要求平民出身的商人前往代替。C.面对孝文帝的质问,吴王的使者坦然承认吴王是在装病,但他同时希望孝文帝不要继续深究此事,吴王只是担心被诛杀。D.王夫之认为孝文帝深谋远虑,他对刘濞叛乱早有预料,并且想好了应对策略,但贾谊和晁错却未能揣测出孝文帝的想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2)诈病不朝,反形已著,贾谊、晁错日画策而忧之。14.司马迁和王夫之在文帝不诛吴王刘濞这件事上的看法有何不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选编自《左传》)材料二:(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萑苻(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侨A闻B学C而后DAE政E未闻G以政H学者也1若J果K行D此M必有所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文中指游历,游玩,与《兰亭集序》中的“游目骋怀”的“游”字意思不同。B.爱,文中指喜爱,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吾何爱一牛”的“爱”字意思相同。C.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意思相同。D.豫,文中指预先,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逸豫可以亡身”的“豫”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国人闲暇时在乡校聚会议论朝政,然明对此不满,建议取消这个活动场所,子产认为不可立刻制止,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B.子皮推荐尹何做采邑的管理者,子产认为此举欠考虑,因为喜爱,不管他是否年轻,没有治政的经验就重用他,其实反而会害了他。C.大叔当政后,没有听从子产临终前的告诫,对百姓管理一味宽缓平和,结果郑国境内盗贼丛聚,大叔为此感到后悔。D.子产为相,短短五年时间,就使百姓生活安定并且知礼。子产去世,百姓非常悲伤,深感从此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4分)(2)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4分)14.子产被称为郑国第一贤相,请结合材料谈谈他的“贤”的具体表现。(3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材料一:晋平公出言而不当,师旷举琴而撞之,跌衽宫壁。左右欲涂之,平公曰:“舍之!以此为寡人失。”孔子闻之曰:“平公非不痛其体也,欲来谏者也。”韩子闻之曰:“群臣失礼而弗诛是纵过也有以也夫平公之不霸也。”故宾有见人于密子者,宾出,密子曰:“子之宾独有三过:望我而笑,是也;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宾曰:“望君而笑,是公也;谈语而不称师,是通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故宾之容一体也,或以为君子,或以为小人,所自视之异也。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亲;身疏,即谋当而见疑。亲母为其子治挖秃,而血流至耳,见者以为其爱之至也;使在于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事之情一也,所从观者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若转化而与世竞走,譬犹逃雨也,无之而不濡。故终身隶于人,辟若见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故圣人体道反性,不化以待化,则几于免矣。(节选自《淮南子第十一卷齐俗训》)材料二: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饕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集十七卷种树郭橐驼传》)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群臣失礼A而弗诛B是C纵过D也E有以F也夫G平公之不H霸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欲来谏者也”与“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中的“谏”含义不同。B.材料一中的“事之情一也”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中的“一”词性不同。C.材料一中“或以为小人”与材料二“吾小人辍飧以劳吏者”中的“小人”含义相同。D.材料一中“若转化而与世竞走”与材料二“若甚怜焉”中的“若”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平公言语不恰当,师旷举琴砸向平公,琴越过平公衣袖砸到墙壁上,平公却不让侍从把砸坏的墙补上,想以此作为自己过错的记载。B.密子的门客引见了另一位宾客见密子,对这个宾客同样的言行,密子和门客的看法完全不同,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C.材料一认为圣人与“道”融为一体,返归本性,以不变之“道体”应付万变之世界,这样也就差不多达到免受世俗之难了。D.材料二借郭橐驼之口,指出了“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对于改革弊政的愿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趣舍合,即言忠而益亲;身疏,即谋当而见疑。(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4.这两则材料都是有寓言性质的古文,说理方式多样,请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共同使用的两种说理方法,并各作简要分析。(3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藉于庸,为害于时也,然后制野禁。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于时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夫农、工、商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夫使稼穑者饶乐,而惰游者困苦,则农尽力矣。坚好便用者获利,浮伪侈靡者不售,则工尽巧矣。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收诸远,则商流通矣。农、工、商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节选自《司马光奏议》)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是故天子亲率诸侯A耕B帝籍C田D士大夫皆有功业E是故当时之F务G农H不见于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农非徒为地利也”中的“徒”与“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徒”意思相同。B.“男女贸功以长生”中的“贸”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中的“贸”意思相同。C.“非老不休,非疾不息”中的“休”与“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休”意思相同。D.“虽多不病矣”中的“病”与“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病”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稷认为耕织是教化的根本,所以后妃应率领九嫔到郊外养蚕,到公田采桑,终年从事种植、纺绩,以实现对妇女的教化。B.正当农忙之时,国家不要大兴治水、筑城等工程,也不要进行战争,平民不得行冠礼、娶妻、嫁女、祭祀,也不得摆酒聚会。C.除了禁止农民雇佣别人代替自己耕种之外,还应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禁令,如没有到一定年纪的人不得从事园囿中的劳动。D.让务农的人富裕安乐,让游手好闲的人艰难穷苦,那么农民就会竭尽全力从事农业,这样田地就能有好收成,粮食也会富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2)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收诸远,则商流通矣。14.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并说明原因。(3分)答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FH11.D12.C13.(1)晏子举起长戈对马夫说:“你替我们国君养马却杀死了马,你的罪该判以死刑。”(2)如今我被刖跪羞辱了,使国家蒙受耻辱,我还能够与诸侯们齐名吗?(有一样的地位吗?)14.①为纠正国君的错误而劝谏,并非为一己之私利。晏子谏景公不杀马夫,是为保护景公的仁德不受损伤。②婉言讽谏。晏子劝谏景公赏赐并礼待刖跪时,从君民关系切入,语言委婉曲折,富有启发性。③善于揣度国君的心理,长于权衡时机。晏子抓住了景公既悔又愧,还有点记恨的复杂心理,相机给予景公建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智慧人揣度君王的心思权衡时机,掌握事情的缓急而处理适宜,对上不危及君王,对下也不危害自身。“智者度君权时”中“智者”作主语,“度君”“权时”两个并列短语是谓语部分,所以在C处断开。“缓急”为并列成分做“调”的宾语,不断开;“处其宜”也是动宾结构,不断开;“而”表顺承,联结两个短语,中间不断开,所以在F处断开。“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是对称结构,所以在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固:坚持、坚决。/固:险固地势。句意:坚持进谏又危害自身性命。/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B.正确。殆:危险。句意:对自己来说,又不会造成自身生命危险。/指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C.正确。赐:恩惠。句意:我依靠大夫您的恩惠辅助。/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D.错误。“天子立五庙”错误,根据《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可知,古代天子立七庙。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刖跪未辨认……齐景公即为国君”错误。并非“未辨认出齐景是国君”,而是认为其行为举止不妥当,不合君礼,没有君王仪态。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临”,面对,对;最后一个“而”,同“尔”,你的;“当”,判处。(2)“今见戮于刖跪”,被动句,翻译成“如今我被刖跪羞辱了”;“戮”,羞辱,侮辱;“齐”,与……等同,一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二中,圉人杀马,景公大怒,晏子是假装生气,借斥责圉人劝谏景公,体现了晏子忠心劝谏,矫君之失,保护了君主的名声。结合材料一“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臣子劝谏君主的原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综合来看,晏子谏景公的行为是为纠正国君的错误而劝谏,并非为一己之私利。材料二中,景公行为不当,刖跪规劝,景公感到差惭而不去上朝,晏子劝谏时以退为进,晏子并不急于为圉人开脱,而是先论其罪过,让景公放松防备,容易接受他的观点。于是景公下令加倍赏赐刖跪,并免除了他的赋税。材料一说进谏的方法有五种,“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是不可取的。综合来看,晏子劝谏景公时从君民关系切入,语言委婉曲折,富有启发性。材料二中晏子了解景公的性格特点,抓住景公悔、愧、恨等复杂心理,比景公于明君,令景公释怀。根据材料一中“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可知臣子进谏要权衡时势。综合来看,晏子善于揣度国君的心理,长于权衡时机。参考译文:材料一《周易》上说:“王室的臣子忠贞正直,不是为了自身的缘故。”臣子忠贞正直地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的原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出现过失,那是国家危亡的先兆;看见君主有过失却不劝谏,这是忽视君主的危亡。忽视君主的危亡,是忠臣不忍为之的。如果进谏三次仍不被采纳就要离开,不离开就会断送性命。断送性命的行为,是有德行的人不会做的事。所以进谏的方法有五种:一是直言进谏,二是和颜悦色、低声下气进谏,三是忠心耿耿进谏,四是鲁莽刚直进谏,五是委婉进谏。孔子说:“我还是比较赞成以委婉的态度进谏啊!”不进谏就会危及君王安危,坚持进谏又危害自身性命,与其危害君王,不如使自身受损。自身遭受危害而进谏始终没有被采用,那么所谏之言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智慧的人揣度君王的心思权衡时机,掌握事情的缓急而处理适宜,对上不危及君王,对下也不危害自身。所以(这样进谏)对国家来说,可使国家不受危害,对自己来说,又不会造成自身生命危险。从前陈灵公不听泄冶的劝谏并将其杀死,曹羁三次劝谏曹君,曹君都未采纳,于是他便离开了,《春秋》评论要义虽然他们都称得上贤能,但曹羁的方法更符合礼。材料二齐景公有匹马,他的马夫杀死了它,齐景公大怒,操起长戈要亲自去杀马夫。晏子说:“这样会使他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死了,我请求替您数说他的罪过,让他知道自己的罪过再杀死他。”齐景公说:“好吧。”晏子举起长戈对马夫说:“你替我们国君养马却杀死了马,你的罪该判以死刑;你让我们国君因为马的缘故而杀养马人,你的罪又该判以死刑;你使我们国君因为马的缘故而杀人,传到四方邻国诸侯,你的罪又该判以死刑。”齐景公说:“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不要因此伤害了我仁爱的名声啊。”齐景公大白天披头散发,乘着六匹马驾的车,载着妇人,驰出王宫正门。(守门的)刖跪打景公的马并使其返回,(刖跪)说:“你不是我们的国君。”景公羞惭而不上朝。晏子进宫请见。景公说:“先前我有过错。披散着头发,驾六马之车驰出正门,刖跪打马并把车子赶了回来,说:‘你不是我们的国君。’我依靠大夫您的恩惠辅助,得以率领百姓敬守宗庙。如今我被刖跪羞辱了,使国家蒙受耻辱,我还能够与诸侯们齐名吗?”晏子回答道:“国君不要记恨憎恶这件事。我听说,臣下不能忠谏直言,上面就会有昏庸不明的君王;民众多忌讳直言,君王就会有骄纵的行为。古时候,贤明的君王在上,下面就会有直言忠谏;国君好善,百姓就不再讳言。现在国君有过失行为,刖跪敢于直言加以禁止,这是国君的福分啊,所以臣前来庆贺。我请求君王奖赏他,借此来表明国君好善的美德;礼遇他,借此来表明国君接受谏言的态度。”景公笑道:“(这样)可以吗?”晏子答:“可以。”于是下令赏赐给刖跪加倍的财产并免去赋税,一时朝中安定无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0.BDG11.B12.B13.(1)朝廷知道吴王因为儿子的事情称病不来朝见,查验询问之后发现其实吴王没病,于是吴国使者来总会被扣留问责。(2)假装有病不前来朝见,造反的迹象已经显现,贾谊、晁错每日为此筹划计策,忧心忡忡。14.司马迁认为文帝是因为宽仁不诛杀刘,而王夫之则认为文帝占有年龄优势,故意不诛杀刘濞。【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晁错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宠幸,多次怂恿太子说吴王有罪应削减他的封地。也多次上书劝说文帝。“太子家令”是官职名,不断开,作“为”的宾语,其后B处断开;“得幸太子”是“得幸(于)太子”的省略,句意完整,D处断开;“言吴过可削”是动宾结构,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表被动;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如何。句意:被严厉地责问。/府吏叮嘱我。B.错误。慰问;询问。句意:每年在一定时候去慰问有才能的人。/向行人询问前方的道路。C.正确。挑起事端;启发。句意:赐给他几案和拐杖而让刘濞没有理由挑起事端。/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D.正确。动词,兴起、发动;动词,举荐。句意:吴王刘濞不先举事。/后来的刺史叫荣的臣子举荐我为优秀人才。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也总是要求平民出身的商人前往代替”错误,文中说的是“卒践更,辄与平贾”,意思是戍卒中有为得到钱代应征者服役的,政府收取应征者的代役金时,总是给予平价的优惠(支付给代征者时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实”,实际,真实情况;“辄”,总是;“系”,拘留;“责治”,追究并惩处。(2)“诈”,假装、谎称;“著”,显现;“日”,每日;“画”,筹划。【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由“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可知,司马迁认为文帝是因为宽仁不诛杀刘;由“更十年而濞即不死,亦以衰矣”可知,王夫之则认为文帝占有年龄优势,故意不诛杀刘濞。参考译文:材料一: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京朝见,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下棋。吴太子平素骄纵,与皇太子下棋时,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掷击吴太子,打死了他,事后把他的遗体送回吴国埋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怒地说:“天下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吴国下葬呢!”又送遗体到长安下葬。吴王自此逐渐违背藩臣所应遵守的礼节,称病不肯入朝。朝廷知道吴王因为儿子的事情称病不来朝见,查验询问之后发现其实吴王没病,于是吴国使者来总会被扣留问责。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在长安行秋季朝见礼时,吴王派人参加,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说:“吴王其实没病。因吴国几批使者被朝廷拘留又被治罪,(吴王害怕)所以才借口生病。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现今吴王开始假称生病,等到被朝廷察觉,被严厉地责问,就更想隐瞒自己的行为,害怕皇帝杀他,称病的计谋出于无可奈何。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改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吴国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多病,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能够被赦免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可是,因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服兵役时,吴王发给平价代役金,雇人服役。每年在一定时候去慰问有才能的人,给平民赏赐。其他封国官吏要追捕的逃犯,吴王就收容他们而不交出,这样做了四十多年,吴王就能支使利用他的百姓了。晁错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宠幸,多次怂恿太子说吴王有罪应削减他的封地。也多次上书劝说文帝。文帝宽厚,不忍处罚他。因此吴王更加骄横。(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二:汉文帝去世时四十六岁。过了三年,吴王刘濞就反叛了。刘濞的诏令上说:“我六十二岁了。”那么他比文帝年长十三年。当文帝去世时,刘濞五十九岁,也接近老年了。假装有病不前来朝见,造反的迹象已经显现,贾谊、晁错每日为此筹划计策,忧心忡忡。文帝难道不知道刘濞的叛乱不能消除吗?赐给他几案和拐杖而让刘濞没有理由挑起事端,再过十年刘濞即使不死,也已经衰老了。赵王、楚王、四个齐王,都平庸无能没有远大志向,刘濞不先发动叛乱,他们也不能自行叛乱。所以文帝对刘濞反叛的情况筹划已经成熟,而且心中早有主见。文帝不立即驾崩,就可以坐等七国叛乱瓦解,而轻易地收拾了他们。贾谊和晁错的忧虑,文帝已经忧虑过了。而文帝的打算,不是贾谊和晁错所能推测到的。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0.FIM(首先找到动词“闻”可知“学而后入政”是宾语,应从F处断开;下一句“未闻”的宾语只能是“学”,“者也”是句末语气词,故应从I处断开;最后一处,很容易知道“此”为动词“行”的宾语,应在M处断开。故选FIM。)11.B(A项,正确。“游目骋怀”中的“游”为“纵、放”的意思。句意: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纵目四望,开阔心胸。B项,“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吾何爱一牛”的“爱”是“吝惜”的意思。句意: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C项,正确。句意: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D项,正确。“逸豫可以亡身”的“豫”是“安乐”的意思。句意:市场上商人不虚定物价来骗人/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故选B.)12.A(“要等到他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行”错误,原文“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里的“药”是意动用法,子产是要把众人的议论当作治政的良药,而不是“治疗、处理”的意思。)13.(1)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侵袭的地方,(受)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他们。(“防”“所犯”“克”各1分,句意1分)(2)(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戏狎”“斑白”“畔”各1分,句意1分)14.①善听民意,允许百姓有言论自由;②看问题眼光深远;③选用管理人才能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④治理百姓宽严有度;⑤勤政爱民;⑥富民教民。(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侵袭的地方,(受)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他们;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郑国的子产得了病,(他)对子大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老百姓喜欢亲近并且在水里面玩耍,就有很多人淹死在水里,所以宽松的政策(实行起来)比较难。”(子产)病数月后死去。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政策。郑国(因此)很多盗贼,(他们)从沼泽地招集人手。大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此地步。”发步兵去攻击沼泽地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灭,盗贼(才)稍微被遏止。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哭泣道:“(他)是古代圣贤继承人啊(他有古人仁爱的遗风啊)。”材料二:(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商人不虚定物价来骗人。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须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10.BEG11.C【解析】A.前一个“谏”是“直谏”,后一个是“挽回”:B前中前一个是形容词,“一样”,后一个是动词,看作一样;C前一个是“人格卑鄙的人”,后一个是“小民,平民百姓”;D。前一个是“如果”,后一个是“好像”。12.B【解析】原因错,是“所自视之异也”,即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13.(1)因此取舍相合的人,就会因言论忠直而更加亲近;与自己疏远的人,即使谋划得当也要被怀疑。(“趣舍”,趣舍,1分;“见疑”,被动句,被怀疑,1分;大意2分。)(2)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孳”,繁殖,茂盛,1分;“以致”,来使……达到,1分;大意2分。)14.对比、比喻(或答类比)。(1分)①对比,如材料一把孔子和韩非子的看法作对比,把密子的看法和门客的看法作对比,看亲生母亲和后母为儿子治秃疮流血的心理对比,(任举1例即可);材料二把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方面的态度、做法、结果作对比;(1分)②比喻(或答类比),如材料一将“转化而与世竞走”,比喻为逃雨,将“终身隶于人”比喻为“仞之见风”;(任举1例即可)材料二把“官理”比作种树之道,生动形象,深入浅出。(1分)(指出手法1分,各做简要分析共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平公说话不适当,师旷举琴砸向平公,琴越过平公衣袖砸到墙壁上。左右侍从要把墙壁砸坏的地方补上,平公说:“留下它!用它来记载我的过失。”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平公不是不痛惜自己的身体,想要以此使天下直谏之士归附。”韩非子听到后说:“大臣丧失礼节而不杀他,这是放纵过失。平公不能称霸,是有原因的了。”有位门客给密子贱引见一位宾客,宾客离开后,密子说:“你的宾客有三个过失:望着我发笑,这是简慢的表现;谈话却不称赞老师,这是违背师道:交接浅而谈的深,这是扰乱政事。”门客说:“望着您而发笑,这是恭敬的表现:谈话之中不称颂老师,这是变通的做法;交接浅而谈的深,这是忠诚的行为。”那位宾客的容貌举止是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他是君子,有的人认为他是小人,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取舍相合的人,就会因忠直之言而更加亲近;与自己疏远的人,就是谋划得当也要被怀疑。亲生母亲为儿子治疗秃疮,弄得鲜血流到耳朵边,看到的人认为她的爱心是那样的深;假使这样做的是后母,那么经过的人就认为是出于嫉恨的原因。事情的状况是一样的,各人所观察的立场是不同的。现在我即使想使自己身形端正来对待外物,又怎么知道世上的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呢?如果转变和世俗之人一起争逐奔跑,这样就像躲避大雨一样,没有什么地方不被沾湿的。因此终身隶属于他人,比如就像见到风一样,没有一刻的时间是平静的。因此圣人依据道而返回到本性上去,用不变化的道去对待万物的变化,那么就差不多可以免除世难了。(材料二)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完成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惦记它,离开后就不再去照看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那样(细心呵护),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新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是又养护太过,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动摇树根看土捣得实不实,这样就一天天背离了树木的天性了。”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人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爱(百姓),但到头来给他们造成了灾难。早晚那些小吏(都)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聚拢乡民,一会儿敲梆子召集大家。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机构校长劳动合同3篇
- 新版项目软件合同3篇
- 提前终止月嫂合同3篇
- 安装工程合同中的技术解析3篇
- 数码相机购买合同3篇
- 摩托车位转让合同模板3篇
- 教育培训机构店长劳动合同3篇
- 旅游产品销售员招聘合同3篇
- 新版银行抵押贷款合同3篇
- 新媒体合作协议书3篇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数学试卷
- 医院廉洁购销合同
- 2024年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乡村振兴课件模板
- 专题11 名著阅读之《童年》(考题猜想)(期中真题速递20题)(含答案解析)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尝试与猜测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素描试卷家长会
- 风电场项目关键质量点控制清单
- 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 转子找静平衡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