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训练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30/wKhkGGaXocWAJceTAAK3jYoqpCA264.jpg)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训练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30/wKhkGGaXocWAJceTAAK3jYoqpCA2642.jpg)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训练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30/wKhkGGaXocWAJceTAAK3jYoqpCA2643.jpg)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训练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30/wKhkGGaXocWAJceTAAK3jYoqpCA2644.jpg)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训练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1F/30/wKhkGGaXocWAJceTAAK3jYoqpCA26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单选题1.清朝时,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设立这一机构的皇帝是()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2.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工商业发展 B.保护农耕经济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3.下列重大举措,反映了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A.封建经济繁荣 B.实行闭关锁国 C.内忧外患严重 D.加强边疆管辖4.清朝统治者在撰修官书、律例等书时,十分注意其他民族文字的使用,如历任皇帝实录都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稿本。为此,清廷特地撰修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此举推动了()A.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B.大一统国家局面的形成C.各地语言文字的统一 D.官书及律例等书的撰修5.同治、光绪两朝,军机处的职能与前代相比发生重大变化。在内外奏折、题本、秋审黄册等重要文书上,军机处都可预先拟旨;在官员任用上,军机处也不再呈递空名谕旨,而是对各部尚书、侍郎及各省布政使、按察使开单请简,还取得了各省密考折片单的阅看权。这一变化()A.加速了中央权力的下移 B.表明政权结构出现严重变异C.弱化了专制君主的权力 D.导致决策中心发生重大转移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军机大臣)会推荐政策方略,提出官吏任免权的意见,参与重要案件审理,执行君主的特殊使命,有时还操办殿试事宜。……虽然他们权势显赫,但却像内阁大学士一样无权向六部或外省直接发号施令,这样的权力只属于皇帝。”材料主要说明()A.军机大臣具有特殊地位 B.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C.军机处的办事效率较高 D.晚清官僚机构逐渐完善7.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8.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表。关于对下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年代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人口数量0.7亿1.97亿2.50亿3.13亿4.30亿A.经济繁荣和国土开发促进人口增长 B.世界物种交流促进人口急剧增长C.人口急剧增长导致清朝政治腐败 D.人口急剧增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9.乾隆三十七年(1772),俄国枢密院行文清政府,要求将土尔扈特部交还俄方,甚至以兵戎相威胁。乾隆帝大怒明确回复:“土尔扈特渥巴锡等,与尔别一部落,原非属人,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视尔之自取而已”,“如尔等不从我言,必与尔等交战”。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造成下图现象发生原因的是()A.清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强烈民族意识的驱使C.准噶尔部叛乱的平定 D.清朝国力强盛的吸引10.下图是乾隆皇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对金瓶掣签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金瓶掣签仪式由班禅和达赖主持 B.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C.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D.乾隆皇帝后逐渐废除11.晚清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机器铸造银元,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如粤、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现象。这表明()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加强12.学习了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貌()A.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B.中华帝国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13.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的中枢不断因势演变,下列史实填充正确的是()A.①尚书台②刺史③四夷馆 B.①大鸿胪②内阁③军机处C.①内阁②军机处③都护府 D.①尚书台②内阁③军机处14.清代军机大臣“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内阁)大学士出现内外中堂之分,入职军机处的内中堂承担军机处的重要职责,留守内阁的外中堂处理中央常规事务。内中堂的出现()A.导致中央行政机制紊乱 B.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C.埋下了内阁擅权的隐患 D.不利于军机处发挥职能15.1752年,乾隆皇帝下令编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为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平反并进行表彰;随后又下令编纂《贰臣传》,将重要的降清官员洪承畴、祖大寿等纳入其中,并诏曰:“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乾隆皇帝这些举措()A.旨在巩固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消除了满汉间的民族矛盾C.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深入人心 D.根源于主流价值观的转变16.清雍正之前,对青海湖的祭祀均是在当时都城的郊区举行。雍正时期,清政府把遥祭改为近祭,派办事使者于每年秋间亲往致祭。这一变化表明()A.地方督抚制度的推行 B.统一国家版图的巩固C.天下一统观念的出现 D.边疆统治危机的加深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材料二: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如何评价这一趋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一统”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亦是一种国家形态结构,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据卜完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等整理材料二: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解决边疆“内患”的重要史实并简析能够解决边疆“内患”的原因。19.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方式,并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材料二:经过康熙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中国边疆出现了与以往朝代不同的新挑战。并概述清朝前期是如何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东北疆界的。20.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蜀志》所说,秦灭六国,“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以致“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政权奉行法治,以实行严刑峻法而见称于史。少数民族伤了人,按情节轻重论处,杀人犯了死罪,可以用货、钱赎免。《巴志》记载,“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其意为一户可免交一顷田的租税,虽有十个妻子也不纳口算。——摘编自《从〈华阳国志〉看秦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材料二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行省设置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囊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摘编自《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材料三布达拉宫由吐蕃时的藏王宫殿演化成后世达赖喇嘛驻憩的宫院,不仅继承了吐蕃的建筑传统,而且吸收了佛殿的建筑艺术……一座建筑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和组群关系。宫殿寺庙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取法自然,依山舒展,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艺术上的对比,随处可见,白宫、红宫和金殿、金塔的质感对比,华贵与朴实,细腻与粗拙,人工与自然的对比,强化了布达拉宫的崇高,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愉悦。——《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2)阅读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有哪些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帝在加强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方面的实践。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雍正时期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正确,ABD排除。故选C。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的侵略,但是从长远来看,使中国落后于历史发展潮流,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分别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加强了边疆管辖,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繁荣的内容,排除A项;闭关锁国强调对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内忧外患严重,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御制五体清文鉴》……一部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和所学知识可知,《御制五体清文鉴》的修撰,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项正确;秦朝就建立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B项;各地语言文字没有统一,材料涉及的是不同语言的对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撰修官书、律例等书时,十分注意其他民族文字的使用”,在修撰官书及律例等书时注意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而非少数民族文化的对照推动了官书及律例等书的撰修,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它主要是一个侍从机构,但清末军机处可以预先拟旨,干预政务,这势必会弱化君主的权力,C项正确;军机处职能的强化并不会导致中央权力下移到地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权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中央的决策中心仍然在军机处,排除D项。6.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军机大臣”“权势显赫”“无权…直接发号施令”“权力只属于皇帝”可知,徐中约旨在强调军机大臣虽拥有提出意见、执行君主特殊使命等权力,但行政命令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主要表明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7.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管理的措施,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未体现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措施,C项未能全面反映材料措施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的结论,排除D项。8.答案:C解析:题干表格数据仅是述及了从明洪武二十六年到清道光三十年之间全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与清朝政治腐败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也导致了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人口的急剧增长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说明的事件是清朝时期土尔扈特部东归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土尔扈特部在明末进入俄国境内,清朝成立后与清政府一直有联系,乾隆年间,万里东归,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显,B项正确;清朝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但与远在俄因的土尔扈特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准尔部叛乱是从康熙到乾降年间一直存在的叛乱,与土尔扈特部东归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清朝当时处于康乾盛世末期,乾隆年间危机显现,且该说法不符合家国情怀角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B11.答案:B解析:材料中“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以及“私铸银元现象”等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一定危机。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只是呈现出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机器制造银元,而并未表明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实际上,铜钱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排除;CD项,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加强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均排除。12.答案:A13.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的中枢不断因势演变,东汉时期,扩大尚书台的作用;明朝时期,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明朝设立军机处;综上所述,①处为尚书台②处为内阁,③处为军机处,D项正确;②处为内阁,而非刺史和军机处,排除AC项:①处为尚书台,而非大鸿胪,排除B项。故选D项。14.答案:B解析:军机大臣由皇帝“特旨召人”,“内中堂”专门承担“重要职责”,有利于加快国家机要事务的决策过程,B项正确。15.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乾隆时期一改祖制,将对清朝建立有诸多贡献的“降清”之人编入《贰臣传》,对变节之人予以公开贬低,对抗清遇难之人则进行表彰,以增强社会忠君爱国的思想,进而巩固清朝封建专制统治,A项正确;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乾隆个人,不涉及当时社会整体情况排除C项;两汉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始终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雍正时期,清政府把遥祭改为近祭,派办事使者于每年秋间亲往致祭”可知,清政府对青海湖的祭祀由遥祭改为近祭,说明清政府对青海湖的重视,有利于统一国家版图的巩固,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地方督抚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天下一统观念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边疆统治危机无关,故D项错误。17.答案:(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直接领导六部。解决:明成祖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2)职能: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负责承命拟旨;传达皇帝谕旨。皇帝:雍正。(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评价: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抵御外来侵略;适应小农经济发展需要;消极: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使决策容易出现失误,也使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妨碍社会进步,给落后于西方埋下隐患。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废除宰相后,宰相的事务由皇帝承担,造成政务繁忙。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减轻负担。(2)主要职能:依据材料“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实际上是为皇帝做侍从秘书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设立军机处。(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宰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清朝,军机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8.答案:(1)形成过程:先秦时期大一统思想形成;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初步建立;汉至明,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清朝时“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2)史实: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盟、旗统治;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巩固对西藏管辖;平定三藩之乱;改土归流;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原因: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趋势;大一统王朝的实力;满族统一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强;民族认同的加强;统治者的雄才大略。解析:(1)由材料一“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可得,先秦时期大一统思想形成;由材料一“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可得,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初步建立,而汉至明则使得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由材料二“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可得,清朝时“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2)第一小问史实,结合所学清朝初年解决边疆问题的史实可得,在西北地区,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北部地区,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盟、旗统治;在西南的西藏地区设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巩固对西藏管辖;在云贵川桂地区,平定三藩之乱,实施改土归流;在东南地区,统一台湾,设台湾府。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和统治者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政治上,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趋势;经济上,大一统王朝的实力;思想上,满族统一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使得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关系角度,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强;统治者角度看,统治者的雄才大略也是重要原因。19.答案:(1)策略: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影响:①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民族交融;②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③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拓展。(2)新挑战: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葡萄牙获得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沙皇俄国的势力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概述: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解析:(1)策略:通过材料“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可知军事征服或战争);通过材料“唐朝确立了羁摩府州制度可知设立军政机构;通过材料“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亚取和亲和册封政笔改美武加品与边要民族的关系”可知册封、和亲、会盟;通过材料“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可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影响:通过所学知识,边疆政策中的和亲、册封等可以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促进民族交融;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经济之间的交往频繁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拓展。(2)概述:通过材料“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科技在中药植物油提取中的绿色环保策略
- 生活用纸设计新趋势创新驱动的消费者体验升级
- 生态保护与零碳公园规划的融合实践
- 国庆节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 现代服务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
- 小学劳动教育考核方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第6课时说课稿 译林牛津版
-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3 My friends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 我不拖拉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山东德州市宁津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 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0-2025)
- 2024年湖北孝达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四年级上册竖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小学英语跨学科案例设计
- 初中作业设计教师培训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