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吕公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吕公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吕公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吕公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吕公堡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吕公堡中学高二语文

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4分)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

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

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

上垂下来!”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

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

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

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

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

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

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

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

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

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

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

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

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

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

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

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

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

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

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

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

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

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

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己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

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

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

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

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

当地河蹲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

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

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他回答

道。(本文有

删改)

23.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2分)

3*24.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5.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26.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

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至少写出两种象征意义。(6分)

参考答案:

23.表现了胡安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2分)

24.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

起伏,摇曳多姿。(每点1分,写出2点即可。)

25.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

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写出一点给2分。)

26.示例:①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②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③象征

在现实中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④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象征意义每点2分,能联

系文本作分析每点1分,共6分))

【解析】

2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动作描写的语段,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主要是“该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

心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瞧】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衙单的祗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

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此题主要是“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

24.

试题分析: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

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

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

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25.

试题分析:注意从情感的表达、人物的塑造角度和第一人称的通用作用拉近和读者的距

离,真实感人等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

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

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

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

26.

试题分析:注意和现实结合,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做多远的解读。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

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

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

徐怀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汝昌先生庶几近之。这位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2012

年5月31日在家中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周伦苓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

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

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于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

系化、专门化,该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

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

版本研究之最。他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

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研红

则用了近70年,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

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

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15万册的纪录。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

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

艰辛!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

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

学发痴,为人单纯。周先生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于天下。有了周汝

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

蔽。

周汝昌不仅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

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

老人年轻时酷爱曲艺、民族乐器,尤爱京剧,喜听反二簧,还曾粉墨登场,在《春秋

配》、《虹霓关》、《三堂会审》中扮演过小生。老人晚年有两大爱好,一是作诗,二是

书法。1970年,周汝昌由干校调回北京后,想到曹雪芹的诗连一首也未能流传至今,不禁

无限惋惜。忽然想到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就异想天开,

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

险些闹出大笑话。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

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

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

涉。”

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

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老人不喜欢对着录音机口述,而是坚持在纸上笔走龙

蛇,然后由女儿打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亲近笔墨纸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文字的个

性。

《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

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如今斯人已逝,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

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略有删节)

[相关链接]

综数十年考证成果,周汝昌认为,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

为近代汉学“三大显学”,其影响和作用在中华文化当中是不可估量的,红学是世界性的

学问,《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并为此赋诗: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

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周汝昌是新中国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对《红楼梦》深有研究的第一人,其一生致力于红

学研究,作品涉及红学的各个层面。

B.周汝昌认为,红学是世界性的学问,是近代汉学“三大显学”之一,其影响和作用在中

华文化当中是不可估量的。

C.周汝昌始终认为《红楼梦》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并为此赋诗:“梦解红楼日月

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

D.结尾引用《周汝昌梦解红楼》的一首封底诗,既突出了周汝昌对红学的贡献,也突出了

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意蕴悠长。

E.作者写一位红学家误将周汝昌的补写之诗认定为曹雪芹的原作,这件事间接表现了周汝

昌在诗歌和红学研究上的极高造诣。

(2)周汝昌"痴”于红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3)标题“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有何丰富意蕴?请简要探析。

(4)周汝昌为《红楼梦》倾尽毕生心血,终成一代红学研究大家,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

其成功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8分)

参考答案:

(1)(D)(E)(5分)

D得3分,E得2分,A得1分;B、C不得分(.A周汝昌是新中国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

对《红楼梦》深有研究的第一人”表述有误,原文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

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B的错误在于:

红学为近代汉学“三大显学”之一并非周汝昌的观点。C的错误在于:原文是一一《周汝

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

有微怀一瓣香。”相关链接中:“(周汝昌认为)它是世界性的学问,是世界第一流的文

学作品。并为此赋诗: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

哲史兼诗。”

(2)周汝昌"痴”于红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用时长,研究广。“研红用了近70

年”,著作等身,出版了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②用情深,爱到痴。把自

己书斋取名为“脂雪轩”,记不清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等。③志向坚,不畏难。在近乎失明的状态下依旧坚持红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每点

2分,观点1分,举例1分,如果能从其他方面概括,言之成理亦可给分)(6分)

(3)①“诗”表面指文章结尾《周汝昌梦解红楼》的封底诗,亦可指周汝昌的红学著

作,或者指周汝昌痴迷于红学研究的诗意人生。②“诗成掩卷去”,既说明了周汝昌一生

痴迷于红学并终有所成,又表现了周汝昌离世时的无怨、无悔、无憾。③“脂斋余香沉”

表明他的红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红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带给后人深远的影响。(6分)

(4)第一问:(5分,酌情赋分)

我认为周汝昌先生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为红学发痴,为红学研究用心、用情、用功,成为研究曹雪芹和红学的“解味道人”。

②研究广博、深入且具有开拓性、独创性。他出版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他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他的另一部代表作

《石头记会真》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③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历尽艰辛,锲而不舍,厚积薄发,终成大家。几十年下

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

第二问:(3分,酌情赋分)

我的启示和感悟:无论治学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努力做到:一,怀有热爱之心、痴迷之

念,这样才能真正地全身心投入;二,博取专攻,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三,勤奋刻苦,长期投入,这样才能收获硕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一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

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

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

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对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

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如肋下生翅一般一一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

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

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

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时: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

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

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一一为什么其他的人

竟无所畏惧呢!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病人行道烫得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

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焦黑的脸曲扭

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

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

但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

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一一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

去。

以后很长时间,他的痛苦盘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他那陌生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

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

又知道他在哪里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一一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

师。那年7月,我们赶到联考考场时,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

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

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

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一一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

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

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

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

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的“雨季”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理解为人生处在苦闷、困惑、

低潮或社会风气不正时期,这样下文所述人物的品行就象晴空中的丽日,具有非凡

的指导意义。

B.文章最后部分写代数老师考试前蹲在泥地上给自己讲题,事隔十多年后,自己

才明白过来,在大自然中听课比在教室中听课美妙得多。

C.对于在酷暑中亟待求助的贫困中年人,“我”虽然在事后无比痛苦自责,遗憾

惋惜,但当时却也漠然地走开,说明我和其它穿着美丽皮鞋的行人没什么两样。

D.文中第三个人物形象没有什么鲜明的正面性格特征,有点游离作品的主旨,作

者将他和其它三人放在同一序列,只是他们同样可以引起作者及读者的反省反思。

E.文章以“有些人”为题,既暗示“我”已经遗忘了或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更

突出了人的名字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道德品质,思想精神。

(2)文中说“我”遗忘了“这些人”,又说“清晰”地记得它,是否矛盾,为什

么?这个句子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文中“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

是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一句在本段中的意义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三言两语,但又各有侧重,各具特

色。请你任选两个人物,简要分析描写人物的手法及人物的主要特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E,E给3分,A给2分,D给1分,BC不霭分.B项写代数老师给自己在泥

地上讲题突出盍师敬叱生的“君子谋道”精茁,C“我”有秘的自费与反省,并

劝告人们要及时行善,与其它冷漠的富人是不同的,D没有“漏离作品的主旨”,只

是选材的角度不同)♦>(2)不矛盾

(2分),从意义上看,我或许真的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我“清晰”地记住了他们

的品行和他们带给我的人生启迪(2分);从结构上看,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引出

下文作者对他们人性品质的刻画(2分)。(大意对即可)

(3)“美丽的皮鞋、美丽的人行道”与“衣衫槛褛者”又形成鲜明对比(3

分)。整句话突出现实生活中物质条件富裕者对贫困落难者的无视和冷漠,进而表

达出作者对富裕者的批评与对贫困者的同情(3分)。(如果找出用“皮鞋”指代

经济富裕者的借代手法,也给2分,大意对即可)

(4)①小学女教师:通过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女教师真挚谦逊和毫不吝惜地称赞

学生、善于理解抓住时机教育学生的优秀品质。②米店老板:侧重神态与语言描

写,突显出她对诚信和良知敬畏的品性,唤起作者的敬佩之情。③街边中暑的男

人:侧重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他困苦无助的处境,反衬出路人的冷漠并引发

出作者深深的自责与愧疚。④代数老师:抓住典型细节(或动作描写)刻画出代数

老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真心为学生好的“君子谋道”精神。(8分,每个人物4

分,大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

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

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

《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

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

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

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

发吐丸,而蟾蛛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

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

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

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

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

卒。

(文章有删节)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写作。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素,向来。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

使骸骨归葬故乡。

1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今君乃亡赵走燕

B.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

D.伺者因此觉知因击沛公于坐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

《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

B.张衡“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

书,“六艺”指礼、乐、射、御、诗、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此处“六艺”与韩愈《师说》

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同一个概念。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

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

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

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

史职五载复还。

参考答案:

18.B19.C20.B

21.(1)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2)用事实(或“实际发生的地震”)来验证它(或候风地动仪),就像神灵一样符合

(或''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

(灵验)的仪器。

22.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将

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B选项中,“拟”应该解释为“模仿,模

拟”。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

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

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

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

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虚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组,选项中,A.才/竟然B.代词/主谓间取独C.表转折D.凭借/趁

机。所以答案为C项。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

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B项,两个“六艺”概念不同,前一个“六

艺”应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后一个“六艺”指六经:《易》

《书》《诗》《礼》《乐》《春秋》。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

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

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21.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关键点:举,;辟,;省略句句式;

(2)“以事”、“未之有”句式。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

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

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

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

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

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2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

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正确断句:顺帝初/再转复为太

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答题时,把握

动宾句式。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

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

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

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

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

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

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

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

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己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

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

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贝V等连词

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

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

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o)“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

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

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

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

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

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

《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

成。大将军邓鹭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

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

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

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

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

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

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

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

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

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

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

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

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

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

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

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

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

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

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

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

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

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

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

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

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

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

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窦默,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

授之,默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

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

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

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

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

不一于正。”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问今之

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

世祖即位,召至上都,问曰:“朕欲求如唐魏徵者,有其人乎?”默对曰:“犯颜谏

t争,刚毅不屈,则许衡其人也。深识远虑,有宰相才,则史天泽其人也。”天泽时宣抚河

南,帝即召拜右丞相,以默为翰林侍讲学士。时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见委任,

默上书日:

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社稷为心时先

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伏望别选公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天

下幸甚。

他日,默与王鹦、姚枢俱在帝前,复面斥文统曰:“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祸

天下。"帝曰:“然则谁可相者?"默曰:“以臣观之,无如许衡。”帝不悦而罢。默俄

谢病归,未几,文统伏诛,帝追忆其言,谓近臣曰:“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

人。向使更有一二人言之,朕宁不之思耶?”召还,赐第京师,命有司月给縻禄,国有大

政,辄以访之。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律,

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

曰:“如窦汉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后累赠太师,封魏国

公,谥文正。

(节选自《元史•列传四十五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

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

B.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1/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

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

C.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1/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

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

D.臣事陛下十有余年/数承顾问与闻圣训1/有以见陛下/急于求治/未尝不以利生民安

社稷为心/时先帝在上/奸臣擅权/此徒当路/陛下所以不能尽其初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纲五常是封建礼教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

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之仁、义、礼、智、信。

B.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执政中枢部门的官职名,其职责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

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等。

c.有司,官吏的通称。司即主管、管理,有司意为有管理的权利;古代设官分职,

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D.赠是我国古代朝廷封赏臣下的一种手段,一般由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官爵或荣誉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默认为帝王需要通过三纲五常来诚心正意,进而教化天下,使百姓诚其意,正

其心,达到维护社会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的目的。

B.窦默不阿附圣意。曾在皇帝面前指责宠臣王文统学术不正,将会贻害社稷,而力

荐敢于“犯颜谏净”的许衡。

C.窦默为人和乐平易。平时里待人温良,不喜议论人非,但在关乎社稷利益之时,

却表现出直言敢谏的一面。

D.元世祖忽必烈对窦默颇为倚重,认为他虽然并非“全人”,但也是难得的贤臣,

其“心”尤其值得称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5分)

(2)曩言王文统不可用者,惟窦汉卿一人。向使更有一二人言之,朕宁不之

思耶?(5分)

参考答案:

4.C

5.B

6.A

7.(1)使者让他的友人前去见他,自己穿着便装跟随在他友人身后,窦默迫不得

已,才接受任命。(“俾”“踵”“拜”各1分,句意2分)

(2)以往说王文统不能够任用的,只有窦汉卿一人。假如还有一两个人说这话,我

难道不考虑这件事吗?(“曩”“向使”“宁……耶”各1分,句意2分)

4.

试题分析:先通读主段,明白大意,然后再从句子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事陛下”“承顾问”“闻圣训”

的结构相同,“数”做副词,修饰“承顾问”,“与”做连词,连接两个谓语,排除A、D两项;“时”做状语,

一般放在句首,排除B项,故选C项。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

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苜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

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电筠构断句,文

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漫国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

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

于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中书省不是官职名,而是官署名。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

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因此要长期坚持。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

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一一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一一审

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一一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

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

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帝王需要通过三纲五常来诚心正意”错。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

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

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

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

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

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

等。该题第一句中“俾”“踵”“拜”,第二句中“曩”“向使”“宁……耶”等词,都

要特别留意。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

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

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好读书,志向坚定。蒙古军伐金,默

被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被杀,只有窦默逃脱返乡。家为战乱破坏,母亲尚在,惊恐

之余,母子二人均得病,母亲病亡,他带病葬母。蒙军再来,他南逃渡过黄河,依靠母舅

吴氏为生。医生王翁把女儿许配他为妻,让他学医。后转至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他铜人

针法。金哀宗迁都蔡州,默怕蒙兵来此,奔往德安。孝感县令谢宪子,把程颐、程题讲理

性之书授与他,窦默读后g为他过去读书谈不上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

此书开始。恰逢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因此北归,隐居于大名,与姚

枢、许衡朝暮讲习讨论,以至废寝忘食。其后又回到肥乡,以儒家学说教授学生,从此知

名于世。

世祖即位前在王府时,遣人召请他,窦默更姓易名隐居不出。使者令其友人先去求

见,自己装作平民随其后,默不得已而受命。至王府后,世祖问他治世之道,默首先讲三

纲五常。又说:“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无不敢不正。”世祖一天

要召问三次,其回答都合皇帝的心意。从此以后加倍优待,不让他离开左右。世祖又问当

今明于治道者有谁,默荐举姚枢,便立即召枢来任用。不久,命皇子真金从窦默学习,赐

他玉带钩,并对他说:“这是金朝内府的东西,你是老人,正适于佩戴,使我王子见此物

如见我一般。”久后,默请求南还,朝廷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官府常送去衣物。

世祖即位,召默至上都,问他“:朕欲求像唐朝魏征这样的人,有没有?”默回答说

“:敢于冒犯皇上而谏争,刚毅不屈者,要数许衡。论深识远虑,有宰相之才者,要数史

天泽。”这时天泽正任汉南宣抚使,立即召回拜为右丞相,任默为翰林侍讲学士。当时初

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受重用,默上书道:

有一天,窦默与王鹦、姚枢都在帝前斥责王文统,说:“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

必坑害天下。”世祖问:“谁可为相?”窦默说:“以臣看来,只有许衡。"世祖不高

兴。王文统十分忌恨窦默,奏请任他为太子太傅。默辞谢道J太子之位尚未确立,臣不

敢先受太傅之名。”因而还是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详见《许衡传》。默称病请求回归

家乡。不久,王文统被诛,世祖回忆窦默的话,对左右近臣道:“往日说王文统不可用

的,只有窦汉卿一人。如果还有一二说这话,朕难道会不加考虑吗?”将窦默召回,在京

师赐建上等房舍,命官府每月供给俸禄,国家大政必定去征求他的意见。

默为人乐观,平时不曾评论别人,与人相处,和颜悦色。在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当面

争持,人们说西汉汲黯也超不过他。世祖曾对侍臣们说:“朕求贤三十年,只得到窦汉卿

及李俊民二人。”又说:“如窦汉卿之心与姚公茂(枢)之才合而为一,真可说是全人

了。”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

6.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

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

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

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

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