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人行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人行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人行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人行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人行地通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一)项目背景及建设规模主城区共规划“六横、七纵、一环、七联络”共计928km的快速路网,目前快速路已建成451km,在建87km、待建390km(其中绕城以内区域待建189km)。五联络线区位图快速路五联络线西起三纵线(渝武高速段),向东经过四纵线,五纵线(经过双凤桥立交进入江北国际机场),后继续向东北方向延伸接入绕城高速公路,终点与六横线相接,全长约32.0Km。沿线经过蔡家、悦来组团和空港组团。宝山嘉陵江大桥段是快速路五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线路西起蔡家片区石龙村西桥头立交,跨过嘉陵江,东至悦来片区椿萱立交,全长约3.38km,含特大桥1座(宝山嘉陵江大桥)、互通式立交2座(西桥头立交、椿萱立交)。工程范围示意图2015年4月,重庆交科院与重庆市政院组成联合体,成为宝山嘉陵江大桥的设计中标单位。五联络线宝山嘉陵江大桥工程平面图本项目线路全长约3.38km,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80km/h,标准段路幅宽度39m,双向八车道(含保税物流通道),含互通式立交2座(西桥头立交、椿萱立交),跨嘉陵江大桥1座(宝山大桥)。其中跨嘉陵江大桥全长1131m,主桥长530m(主跨为250m)的连续刚构桥。(二)本册设计内容二、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一)设计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快速路五联络线宝山嘉陵江大桥方案研究会议纪要》(市政字[2015]79号)(3)《快速路五联络线宝山嘉陵江大桥方案设计专家审查意见书》(4)实测地形图(2015.5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5)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5年10月所做的《重庆市快速路五联络线宝山嘉陵江大桥段工程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6)《重庆市快速路五联络线宝山嘉陵江大桥段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专家意见及回复(2015.11)(7)道路周边红线及已发件用地(8)轨道设计资料(9)周边道路设计资料(10)我院与交科院联合体完成的本项目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二)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三、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与水文(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月平均气温最高32.8℃(8月),最低6.3℃(12月)。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2℃(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月15日)。夏季地表平均温度为29.6℃,日变幅21.7℃,最低20.2℃。多年平均相对温度为29.6℃,日变幅23.7℃,最高为41.7℃,最低20.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达866.2mm,占年降雨量的76%。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一年内风向最多者为北风,1、4月份有东风,6~9月份有西南风,12月份有东北风。据历年观测统计,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高为4月份达1.5m/s,最低为11月份仅0.9~1m/s,全年平均风速仅属一级风,但某年7月亦曾发生风速达26.6m/s的十级大风。(2)水文:勘察区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由北西向南东通过大桥拟建区。嘉陵江是长江主要支流,江水自北西向南东流,在主城区的朝天门汇入长江,平均水面坡降0.28‰,最大流量44800m3/s,最小流量242m3/s,多年平均流量2160m3/s,江面宽310~320m,平均流速0.1~6.0m/s,平均含沙量2.372kg/m3。现拟建道路区内现多为洼地,拟建快速五联络线K0+470场区有沟谷发育,沟谷宽5.5-6.0m,内有溪河分布,勘察时水深0.3-1.00米(2015.9.20),表面水流速为1~2m/s。通过地面调查及访问,该区域地表水多为季节性的断流状态。西桥立交桥场工程受嘉陵江洪水位影响小。(二)地形地貌快速路五联络线宝山嘉陵江大桥西桥立交工程项目场地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堆积地貌,现状地貌西段绝大部分保持原始地貌,区内丘顶浑圆,丘顶高程一般205.50m~321.33m,高差115.83m。在丘体之间,冲沟发育,且较宽缓,一般宽34.1~97.80m,坡度15~38°,沟床高程一般在250.40~260.69m,相对高差10~10.9m。场区内斜坡地带地形坡角一般为10~18°,局部坡角80°(基岩斜坡)。土层厚0.3~2.3m,坡型一般为直线型斜坡和折线型斜坡,场区地形最低点位于场地北侧位置,高程205.50m,地形最高点分布在拟建横三路里程K0+990.0西侧,高程321.33m。整个场地最大高差115.38m,地形总体平缓开阔,坡角一般5~36°。(三)地质构造勘察区地处重庆弧形褶皱束之悦来向斜东翼近轴部(见构造图)。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大角度斜交,沿线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注:35龙王洞背斜36悦来场向斜场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平缓,产状为270°~275°∠9°~10°。岩层面在砂岩或泥岩内部多呈闭合状,结合差,在砂泥岩分层处一般夹有泥化层,一般情况下无水,雨后有少量渗水,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调查测绘,场地内不同地段均发育多组裂隙。岩层产状及裂隙随各里程位置地质有所不同。(四)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工程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素填土(Q4me)及残坡积层(Q4el+d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由泥岩、砂岩组成,砂岩层夹层或透镜体出现,局部夹薄层状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现将工程场地内岩土体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土层(Q4)①人工填土(Q4ml):紫褐色、灰褐色、灰黑色,由块石、粘性土及少量卵石、生活垃圾等组成,稍湿,结构松散~稍密,块石含量30~50%不等,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000mm,岩块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砂岩呈中等风化状,泥岩呈强风化状。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西岸的灯塔镇的居民区附近,堆积时间长短不一,厚度较薄,一般厚度1~3m;②崩坡积层(Q4col)粉质粘土夹块石(Q4col):灰褐色、灰黑色,由块石、粘性土及少量砂岩泥岩块石等组成,稍湿,结构松散~稍密,块石含量30~50%不等,块石最大粒径可达1000mm,岩块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砂岩呈中等风化状,泥岩呈强风化状。该层分布于拟建横三路里程桩号K0+470段斜坡坡脚下。③洪积层碎块石(Q4pl):该层分布于拟建快速五联络线里程桩号K0+470段岸坡冲沟内,该冲沟为季节性流水,碎块石为冲沟水流洪积形成,其中碎块石含量约占50~60%,粒径13~35cm,呈次棱角状,少量漂石,呈次棱角状;砾石和砂土含量约占10~20%,砾石粒径6~11mm。石质成分为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部分泥岩,稍密。④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el+dl):紫褐色、黄褐色,可塑状。含少量岩石碎屑,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一般厚度0~5.4m,在丘顶及斜坡处较薄,丘坡鞍部及沟谷地处厚度较大。(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J2s):灰色、灰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由长石、石英矿物组成,暗色矿物次之,局部含泥质较重。强风化层岩质较软,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砂岩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泥岩(J2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青灰色砂质团块,局部地段含砂质成分比较重,并间断夹有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夹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层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饼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软,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五)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①基岩面特征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成果,场地基岩面与现状地形起伏相近,局部陡坎段基岩面坡度较大,最大约80°,一般地段4-45°。据钻探揭露,用地范围内下伏基岩面倾角一般6°~32°,局部地段28°~38°。②基岩风化带特征基岩强风带走势与基岩面基本一致,主要位于斜坡及沟谷上部基岩表层。A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土状,碎块状、短柱状,风化后易崩解,手捏岩芯易碎散,质极软。泥岩风化带厚度总体较均匀,厚度变化不大,局部较厚。砂岩风化带厚度受地形影响变化较大。B中等风化带裂隙较发育至不发育,泥岩及含泥质较重的砂岩具有揭露后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的特点。泥岩岩芯呈短柱~柱状,岩质较软,锤击易碎;砂岩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岩质总体较硬,局部较软。岩芯主要呈柱状,长7~34cm,最长达37cm。(六)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出露岩层为河湖相沉积岩,下伏基岩以泥质岩为主具弱-微透水性,嘉陵江为区内地表、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地表排水条件良好,地下水储存条件差,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综上,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1)地表水根据调查,勘察区主要的地表水系为嘉陵江。西岸桥位区拟建快速路五联络线K0+470附近有常年性冲沟,水流流入嘉陵江中,雨季时水量较大,勘察期间水量小,流量0.2~80l/s,根据现场调查测绘,最高水位变化0.70-5.10米。为了解地表水的腐蚀性,取冲沟水的分析试验成果,分析成果见表2.6-1。(2)地下水场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地表松散土层以及基岩强风化裂隙中,以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存在。①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无统一地下水位。临近河谷段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土层(主要是中-细土层)中,其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并向嘉陵江排泄,汛期受嘉陵江水影响水位与嘉陵江基本同步上升,勘察期间将孔内循环水被提干后,观测恢复水位,24小时后,基本无恢复水位。其余地段大部分覆盖层厚度小,且覆盖层多为相对隔水的粉质粘土层,同时位于斜坡地带,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及赋存,除雨季有极少量水渗入地下外,桥位区地下水贫乏。②基岩(红层)裂隙水基岩(红层)裂隙水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区内下伏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泥岩属于粘土类岩石,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差,裂隙不发育,贯通性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地表部分风化裂隙发育,深部见少量构造裂隙,为地下水运移和存储空间。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雨水的补给,通过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向深部运移。根据地面调查和钻孔水位观测,场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场地冲沟地势低洼汇水条件较好地带的砂岩中。由于场地内砂岩层厚度小,且岩层产状平缓,不利于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场地地下水贫乏。(七)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结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之图B1,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1.01、1.02条规定,拟建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拟建道路工程可采用简易设防措施。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的规定,西桥立交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1997]108号文件第四条的有关规定“我市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的生命线工程,必须提高一度设防”的要求及指导精神,建议立交采用Ⅶ度进行构造设防。场地内无液化、沉陷和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和崩塌地段。(八)不良地质现象(1)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地下硐室等。四、人行地道设计(一)设计概况西桥头立交道路为市政道路,其中五联络线为城市快速路,立交旁有规划轨道车站,市民有过街需求。因此在立交范围内有过街需求的位置设置人行过街设施。为满足景观要求,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以及道路限制条件,其中2处采用人行地通道,设计范围内包括地通道列表如下:序号地通道编号相交桩号起止桩号跨径布置结构形式长度(m)11号地道快速路五联络线K0+4001×4m箱型77.2922号地道DK0+771.4981×4m门型19.06(二)技术标准(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人行荷载:4KN/m2(3)设计使用年限:50年(4)人行地道净宽×净高:4m×3.3m(5)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构造按Ⅶ度设防)(6)防水等级:二级(人行地道)抗渗等级:P6(7)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三)设计内容1、设计要点1号人行地道主通道下穿快速路五联络线,顶板覆土1.0~5.6m,两端设置5个出入口,分别布置于五联络线、D匝道、G匝道人行道上。人行主通道净宽4m,出入口通道净宽2.5m,地道建筑总面积为610.82㎡,出入口高出地面不小于0.15m。2号人行地道主通道下穿D匝道,顶板覆土1~2m,两端设置3个出入口,分别布置于H匝道与D匝道之间的绿化带上、D匝道人行道上。人行主通道净宽4m,出入口通道净宽2.5m,地道建筑总面积为159.47㎡。出入口高出地面不小于0.15m。(1)建筑设计地道两侧墙面: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加10%水泥含量的永久防水剂,分两次粉刷);采取乳白色金属装饰板装饰。地面: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加10%水泥含量的永久防水剂,分两次粉刷),采用600X600灰麻花岗岩贴面;梯道: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地砖贴面;顶板:2c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乳白色金属装饰板吊顶吊顶(2)防排水设计根据地下工程的设防要求及环境条件,以防排结合为原则对地道进行了如下防排水设计:防水: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外包半封闭式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及防水嵌缝材料。施工缝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排水:结构墙背排水采用TS-100透水管收集,出口接道路排水系统。地通道内在较低侧设置边沟收集地通道内排水。(3)结构设计结构形式根据地质情况为岩层挖方区或土质填方区,岩质区域采用门型结构、土质区域采用箱型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基坑开挖地通道开挖采用明挖施工,临时边坡可按地质情况放坡,土层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带基岩0.5,根据需要做临时边坡支护。地基根据地勘资料,1号地通道主通道A-B段大部分位于岩石区,地通道以岩层作为持力层,若局部位于土层,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换填,fa0=250KPa;1号地通道主通道B-C段大部分位于土层区,基础采用1m块片石换填处理,fa0=200KPa;出入口梯步大部分位于土层,基础采用1m块片石换填处理,fa0=200KPa;基础换填后,先做个标准段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采取若未达到,应及时通知设计及相关单位到现场解决。2号下穿道处于岩层区,以岩层为持力层,fa0=900KPa。主要材料混凝土:地道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混凝土中掺入胶凝含量6~8%的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垫层采用C25混凝土。钢筋:必须符合GB1499.2-2018、GB1499.1-2017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采用HRB400级、HPB300级钢筋。百叶窗:材质为铝合金+钢化夹胶玻璃,由专业厂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雨棚:材质为钢化夹胶玻璃+方钢管,由专业厂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沉降缝沉降缝每隔20~25m设置一道,设置在地质变化处,施工时根据实际地质分界点可进行调整。其中变形缝止水带采用HXZ10型钢边止水带(350mm×10mm)。施工缝采用PN(BW)遇水膨胀止水条(30mm×20mm)。2、构造要求(1)混凝土保护层:顶板、侧墙迎水面50mm,非迎水面40mm。(2)钢筋的连接a.钢筋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b.当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I级。c.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墙类构件≤25%;柱类构件≤50%。d.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L=ζla,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e.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接头连接区段长度≥35d,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50%,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满足厚度的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间距≥25mm。f.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35d且≥500mm,受拉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50%。(3)其它要求a.板底钢筋,短跨钢筋置上排,长跨钢筋置下排;板面钢筋,短跨钢筋置下排,长跨钢筋置上排。b.当顶与墙外皮齐平时,外侧的纵向钢筋应稍微做弯折,置于墙主筋内侧。(4)框架结构施工构造未尽事宜参见国标11G101-01~04修订本。3、其它设计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排水及电照:详见相关分册。五、施工要求(1)施工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岩、土体的稳定,并量测监控,随时注意可能危及施工安全和周围建筑安全的情况,并应预先制定应急措施。(2)施工前,应准确放线,并经业主、监理确认后才能开挖施工。(3)应注意地基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当不满足时,应进行处理。(4)现浇构件上部钢筋严禁踩踏,对上部钢筋按施工要求增设蹬筋,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钢筋进行修整后,方可浇筑。(5)现浇顶板的支撑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模进行上部回填。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减少表面收缩裂缝。浇注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平行施工,施工缝留置应合理。(6)基坑开挖后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应保持基础的干燥。地道防水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文明施工,防止柔性防水层破坏。(7)实际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后,施工单位应复核地质情况,若与设计不符,应通知设计及地勘进行现场确认。(8)φ16及以上的钢筋必须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9)本场地地通道范围管线较多,施工前应将管线探测清楚,各方协商好处理方案后再施工。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建办质[2018]31号文”、“渝建安发[2019]27号文”,对本次设计范围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部位进行梳理。表危大工程清单(挡护结构)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和土方开挖普通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1)对于地通道顶标高低于现状地面的情况,应先场平至挡墙顶标高,再行进行地通道基坑开挖;

2)基坑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基坑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3)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大于15~20m;

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挡墙基础及墙身,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

5)基坑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

6)做好基坑边坡应急预案,基坑内应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

7)基坑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做好基坑边坡及周边相邻建(构)筑物监测变形监测。超过一定规模2号人行地通道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开挖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普通由施工单位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