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配套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配套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配套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配套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配套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二期)第一卷配套道路工程第三分册隧道工程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二期)第一卷配套道路工程第三册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弹子石立交位于东西干道与腾龙大道的交汇点处,西临朝天门大桥,北望大佛寺立交,东接黄桷湾立交,是茶园、巴南等片区进出弹子石的重要转换节点,交通功能十分重要。总部经济拓展区的设立及上盖公园的设置,使弹子石立交的外部建设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方案的立交形式及周边路网交通组织已不能适应片区新的功能定位,因此根据最新调整规划及片区功能定位,特别是立交周边地块调整为CBD总部经济拓展区商业中心,并结合现状立交及周边路网建设情况、轨道交通情况及上盖公园的建设,对弹子石立交及周边路网重新进行研究,形成的设计方案。本次初步设计在该方案的基础进行的。本次设计范围内总共有3处车行地下通道(环南路地通道、E匝道地通道、R匝道地通道)及1处人行地下通道。环南路概况环南路道路起点设计高程为252.758m,道路先以0.3%的上坡与环西路相交,后以主线车道和辅路的形式分别与腾龙大道相交:辅路以7.5%+0.5%的上坡组合形式与腾龙大道平交;主线车道以1.9%+6.6%的上坡组合形式下穿腾龙大道。然后道路以0.5%的上坡与2号连接线相交,接着以0.3%的下坡分别与环东路平交、再与R匝道相接,最终以1.5%的上坡与5号路相接,终点高程为268.00m。环南路下穿道为单向四车道,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40km/h。隧道起始里程为K0+451.432~K0+530.555,长度79.123m(两侧路基段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按不同行危险化学品考虑,属于城市四类隧道。环南路下穿道位于圆曲线范围,半径为700m。整个隧道为由西向东的单向坡,下穿腾龙大道。隧道起点道路设计标高为256.089m,终点道路设计标高约为258.173m。里程K0+451.432~K0+519.977范围坡度为1.9%,里程K0+519.977~K0+530.555范围坡度为6.6%。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砼支撑1道)盖挖法施工保证腾龙大道通行。R匝道概况R匝道起点设计高程为265.98m,道路先以0.3%下坡与环南路分离,后以5.0%的下坡,以地下通道方式下穿环南路与5号路的交叉口,道路以1.8%的下坡先后上跨A匝道、C匝道后与峡江路右线相接。R匝道下穿道设计起点桩号RK0+085.571~RK0+439.736(包含下穿道结构、路基段支护结构、架空结构,不包含RK0+326.5-RK0+426.229路基设计),通道西起环南路,东至黄桷湾立交,其中R匝道隧道起始里程为RK0+216.500~RK0+326.500(其中RK0+216.500-RK0+260为矩形框架结构,RK0+260-RK0+326.5结构下方设置桩基),隧道长度110m。按不同行危险化学品考虑,属于城市四类隧道。整个隧道为单向坡。隧道起点道路设计标高为260.262m,终点道路设计标高为249.507m,整个隧道范围内坡度为-5%。下穿道两侧采用重力式挡墙(RK0+085.571-RK0+122.000)、U型槽结构(RK0+122.000-RK0+216.500)、永久支挡结构(RK0+326.500-RK0+410)、架空结构(RK0+426.229-RK0+439.736)。黄桷湾R匝道横坡为单向1.5%,车道布置为单向2车道,进出口为单车道。R匝道R-65m、R-70m段需考虑超高加宽,曲线内侧设置2%超高设计,超高渐变段为缓和曲线段。圆曲线两侧各加宽0.55m(小客车)。项目基坑采用排桩+内支撑、锚拉桩、放坡开挖。E匝道概况E匝道隧道为单向一车道,道路等级为匝道,设计车速为30km/h。E匝道下穿道设计起点桩号RK0+077.370~RK0+338.958,其中E匝道隧道起始里程为EK0+227.892~EK0+275.653,隧道长度47.761m,按不通行危险化学品考虑,属于城市四类隧道。隧道起点道路设计标高为263.586m,终点道路设计标高约为263.139m。里程EK0+227.892~EK0+257.214范围内坡度为-6.1%,里程EK0+254.06~EK0+275.653范围坡度为5.9%。下穿道两侧采用重力式挡墙(EK0+100-EK0+122.000、EK0+275.653-EK0+338.958)、U型槽结构(EK0+122-EK0+227.892)。E匝道一处圆曲线半径为40m,匝道横坡均为单向1.5%。E匝道圆曲线段需考虑超高加宽,超高值2%,超高渐变段为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段加宽值为1.3m,加宽方式为向两侧加宽。下穿道内设置各一处检查井及沉沙井。项目基坑结构公园支护结构采用放坡开挖。B匝道概况人行通道与现状龙腾大道地通道衔接,通道净宽5m,楼道净宽3m。采用放坡开挖。本册设计内容不包含环南路隧道结构外侧路基段,具体设计详见道路其他图册。设计依据文件依据1)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3)《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南岸区发改委【2018】129号);4)《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渝规南岸方案函【市政】【2016】0016、0018号和渝规南岸【方案】复函【2017】0021号);5)《南岸区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一期岩土工程地勘报告》(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7.4);6)《关于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工程)方案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17]278号);7)《弹子石CBD群慧公园及配套道路工程(一期)初步设计轨道专篇》(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8.3);8)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9)业主提供的有关文件和相关部门的有关资料。规范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地下工程结构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岩石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基础)》(16G101-3)设计原则及标准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应满足工艺设计要求,遵循结构安全可靠,施工方便,造价合理的原则。2)结构设计应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及施工环境,优化结构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3)结构设计应遵循现行国家和地方设计规范和标准,使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均能满足承载力、稳定性等承载力极限要求以及变形、抗裂度等正常使用要求,并满足耐久性能要求。主要技术标准(1)下穿车行通道段考虑地面超载30KN/m2,地面广场考虑超载20KN/m2环南路车行地通道最大覆土厚度:2.5mR匝道车行地通道最大覆土厚度:4mE匝道车行地通道最大覆土厚度:2m(2)设计基准期:地通道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3)边坡安全等级:临时边坡二级;重要性系数:1.0;(4)隧道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h;(5)设计抗震标准:基本烈度Ⅵ度,采取Ⅶ构造措施;(6)建筑限界:环南路地通道限界16.58m,净高4.5m,双向四车道,车道宽度3.5m。E匝道限界宽度8.5m~9.8m,限界高度4.5m。车行道宽度为3.5~4.15m,紧急停车带宽度2.5m~3.15m,两侧路缘带各0.5m,两侧检修带各0.75m。R匝道限界宽度9.5~10.6m,限界高度4.5m。两车道宽度均为3.5~4.05m,,两侧路缘带各0.5m,两侧检修带各0.75m。(7)地通道净空:环南路地通道内净宽16.88m,净高5.6m,采用箱型断面框架结构。E匝道地通结构内净宽10.2m,全封闭段内净高5.83m。R匝道地通道结构内净宽9.9~11.0m,全封闭段内净高5.65~7.85m。(8)结构防水等级:二级(9)主要工程材料:混凝土:C40(P8),C35(P8),C25喷射混凝土钢筋:HPB300,HRB400防水:2mm厚高分子复合自粘防水卷材(10)地下结构中混凝土构件环境类别为I类,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含临时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初步设计意见及执行情况1.对下穿段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合理确定基坑支护与开挖方式。回复:环南路基坑为保证交通疏解采用盖挖法施工。R匝道为保证公园绿化采用排桩+内支撑及锚拉桩开挖。2.R匝道下穿道穿越回填土时,基础处理采用桩基处理,优化桩布置范围,基底土层较薄时,可采用换填处理。回复:按意见优化桩基布置。工程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根据地勘资料,拟建公园及道路沿线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原地形为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丘包圆缓,自然坡角10~15。丘包上覆盖层较薄,地形受岩性制约,在岩质较硬的砂岩地段坡度较陡,在岩质较软的泥岩区则形成缓坡地形;沟槽宽缓开阔,地势较平缓,多有耕地分布。现场地多为已建道路或建构筑物,场地内整体较平整,目前拟建公园地面高差在261.18~285.43m,高差约24.25m,地形坡角一般3~7;道路区地面高程206.12~278.12m之间,高差约72.00m,地形坡角一般5~10,局部为平场地段存在陡坎,主要位于场地南东侧R匝道附近。气象与水文根据地勘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7.72℃,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3.5℃(2006.8.15),最低为-1.8℃(1986.1.12)。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有5、6、7、8、9月;10℃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44.3mm,降雨量多集中于4~9月,其降雨量高达812.4mm,占全年降雨量的77.8%。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7.17)。拟建场地内地表水体仅R匝道末端分布有一小冲沟,勘察期间冲沟水位205.18~206.50m。地质构造根据地勘资料,拟建线路区线路位于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南温泉背斜西翼,在基岩露头处,测得岩层产状为倾向264~285°,倾角37~46°,优势产状283°∠42°。层间裂隙较发育,层面结合程度差。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在场地基岩中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①LX1倾向84~124°,倾角38~53°,优势产状89°∠40°。延伸约8~15m,间距1~3m,张开1~3mm,裂面平直,结合程度很差,裂隙较发育,泥质充填,为软弱结构面。②LX2倾向155~176°,倾角74~88°,优势产状169°∠84°。延伸约3~6m,间距1~2m,张开2~4mm,裂面平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结合程度差,裂隙较发育,属张扭性裂隙,硬性结构面。根据地勘资料,层面结构面多夹泥质,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场地内岩层层面及裂隙面在局部地带可能存在差异变化。地层岩性根据地勘资料,场地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层(Q4dl+el)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碎石组成,次含少量砖块、混凝土块等,碎块粒径一般为20~30mm,最大可达40mm,含量约占全重的22%,均匀性较好,结构中密-密实,该层主要分布于已建道路路面。2)素填土(Q4ml):褐色,主要由强~中风化的砂泥岩碎块及粉质粘土组成,粒径一般3-30cm,最大约50m,硬质杂物含量约占全重的16~24%,局部含建筑垃圾,稍干,松散,主要为平场作业就近挖填土,回填年限5个月。3)粉质粘土(Q4dl+el):主要为褐黄色粉质粘土,可塑状。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偶见少量的风化状泥岩、砂岩碎块,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表层多含有植物根系,厚度约0.5~1.5m,分布于整个场地内。4)淤泥(Q4al+pl):灰黑色。软~流塑状,主要由粉粒及粘粒组成,次含少量的有机质,具有腐臭味。主要分布于冲沟及原鱼塘处。~~~~~~~~~~~~~~~~~~~~~~~~~~~不整合接触~~~~~~~~~~~~~~~~~~~~~~~~5)泥岩(J2s-Ms):紫褐色、紫红色、青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有灰绿色砂质斑团和条带。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呈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大部分钻孔有分布,本次钻探未揭穿。其分布和厚度详见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6)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黄色、浅黄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多为灰色,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呈粉砂状及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多为灰白色,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该层在拟建场地内部分钻孔有分布,其厚度本次钻探未揭穿。其分布和厚度详见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地勘资料,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0.20~26.80m,基岩顶面高程201.52~282.26m,高差约80.74m,纵观整个场地,基岩顶面坡角约2~15°,起伏较缓。根据地勘资料,工程区岩体风化因不同的岩性、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风化特征各异,砂岩岩质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泥岩岩质较软,抗风化能力差。岩体风化以垂直风化为主,从上向下多具渐变的特点,风化厚度相对较大。据地表调查、钻孔揭示场地基岩可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根据地勘资料,基岩强风化带厚一般为0.90~4.60m。强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质软,岩芯破碎,多为碎块状或砂状,可见少量风化裂隙。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长柱状,裂隙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5.6.1、地表水根据地勘资料,拟建场地原多为丘陵斜坡地带,现为已建道路及建构筑物,市政排水设施较为完善,地表及地下管网径流条件较好,大气降雨主要以地表水形式向低洼地段排泄或进入周边市政排水井,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与汇集。根据地勘资料,勘察区域内R匝道6#桥墩附近分布有一冲沟,勘察期间水深约0.2~1.0m,冲沟内分布有淤泥、软塑状粘性土等;其余地段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5.6.2、地下水根据地勘资料,拟建场区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场地内地下水为赋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层中,直接接受降雨补给,运移至地势低凹处排泄,水量动态极不稳定,季节变化大,赋水性差;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受降雨或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拟建场区岩土层由人工填土及砂岩、泥岩层组成。其中: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好;基岩层面裂隙较发育,且多呈闭合状,泥岩渗透性差,为相对的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场地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大气降雨主要以地表水形式由北东部高处向南西部较低处排泄进入市政排水沟,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与汇集。本次勘察在钻孔终孔后,抽干钻孔中残留用水24~48小时后进行简易水文观测,仅在R匝道冲沟附近钻孔有地下水分布,其水位埋深3.20~7.10m,地下水高程为202.92~208.56m,其余地段均无水位恢复。拟建场地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在雨季时施工及后续使用期间,应考虑相应的排水措施,抽排渗入坑孔内的地表水和可能形成的地下水。根据地勘资料,由于原始地貌的关系,在场地存在原始地貌的低洼区,在填土存在较多空隙时,流水可能沿原始缓槽地面汇聚,形成靠近原始地面的临时性地下水汇聚。施工时应注意避免流水在场地随意流动,做好相应截排水措施,在基岩面较低位置注意观测和预防,避免对施工和运营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地勘资料,拟建场区附近无污染源,场地环境类型为Ⅱ,场地内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根据地勘资料,场区未见断层通过,未见滑坡、崩塌、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古河道、溶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存在地铁隧道、防空洞、市政管线等地下埋藏物,地下埋藏物对场地施工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场地内腾滨路、腾龙大道、B匝道、E匝道、东西干道下规划有轨道11号线,东西干道、腾龙大道、2号连接线、环南路下分布有在建轨道环线;群慧公园地段存在防空洞,目前大部分已经拆除;场地内分布有大量的市政管网,施工时应详细查明其分布,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场地位置存在边坡,部分开挖回填形成新的边坡,边坡处置不当易发生失稳破坏,需要进行治理以确保安全。根据地勘资料,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存在可能对建设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场地建设涉及的边坡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工程地质评价环南路1、K0+078.606~K0+450.67m(剖面94-94’~102-102’)该段道路主要为改造已建群慧路,局部加宽,K0+283.554~K0+450.67m为下穿道,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道路路面、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3.9~10.5m,粉质粘土厚度约0.8~1.4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33°~55°~82°,道路设计标高252.762~263.652m,下穿道道路设计标高为253.373~255.832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改造方案后,将在道路两侧局部地段形成高约0.5~8.2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145~172°、325~352°,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持力层选用压实填土或基岩。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2、K0+450.67~K0+529.94m(剖面102-102’、107-107’、108-108’、159-159’)该段为地通道(隧道),下穿已建腾龙大道道路,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地表主要为草地、荒地。现覆盖层为道路路面、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5.6~13.2m,粉质粘土厚度约0.8~1.6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87°,道路设计标高263.652~265.321m,地通道(隧道)道路设计标高为255.832~258.830m,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下穿道拟采用明挖形式,为明挖箱型结构隧道。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7.4~8.5m的临时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177°、357°,为填方土质边坡。直立开挖后,边坡不稳定,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该段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待地通道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段道路下穿已建腾龙大道,施工过程中将对道路通行产生影响,边坡开挖及施工时应采取有效交通安全疏导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3、K0+529.94~K1+185.00m(剖面108-108’~111-111’、119-119’~129-129’)该段道路主要为改造已建学苑路,局部加宽,K0+529.94~K0+666.058m为下穿道,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道路路面、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1.4~10.7m,粉质粘土厚度约0.4~1.6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90°,道路设计标高265.321~266.374m,下穿道道路设计标高为258.830~266.003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改造方案后,将在道路两侧局部地段形成高约0.5~8.2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0°、180°,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持力层选用压实填土或基岩。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4、K1+185.00~K1+240.00m(剖面129-129'~130-130')该段位于斜坡地段,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大。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0.2~2.1m,粉质黏土厚度约0.6~1.2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90°,道路设计标高266.374~267.274m,为挖方路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左侧形成高约0.2~1.6m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形成高约2.5~7.5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180°、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0.2~1.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2~2.4m,中等风化基岩厚度约0~6.2m,直立开挖后,边坡人工填土、强风化岩体将产生滑移破坏,建议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对于后缘土体坡角较陡地段,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待边坡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中等风化基岩通过边坡与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6-7分析:图6-7图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切坡后,主要表现为沿边坡面掉块等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破裂角取58°,等效内摩擦角取53°。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岩体完整性及岩体强度综合确定该边坡类型为:边坡为Ⅲ类。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优先采用坡率法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应采取防风化及掉块措施,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左侧距离已建莫比时代住宅小区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5、K1+240.00~K1+288.394m(剖面134-134'~136-136')该段道路主要为已建学苑路末端,地表主要为荒地,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道路路面、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1.4~18.5m,粉质粘土厚度约0.4~1.6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90°,道路设计标高267.274~268.00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改造方案后,将在道路两侧局部地段形成高约0.5~4.5m的填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0°、180°,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持力层选用压实填土或基岩。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黄桷湾立交R匝道1、K0+088.507~K0+135.00m段(剖面126-126’~127-127’)该段位于已建学苑路,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8.9~11.2m,粉质粘土厚度约0.8~1.5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90°,道路设计标高264.248~266.013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0.5~1.0m的挖方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小,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持力层选用压实填土。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2、K0+135.00~K0+217.30m段(剖面128-128’~130-130’)该段位于已建学苑路及荒地区,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0.2~4.6m,粉质黏土厚度约0.6~1.2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90°,道路设计标高260.168~264.248m,为路堑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2.5~6.5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0°、180°,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0.2~1.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2~2.4m,中等风化基岩厚度约0~6.5m,直立开挖后,边坡两侧人工填土、强风化岩体将产生滑移破坏,建议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对于后缘土体坡角较陡地段,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待边坡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中等风化基岩通过边坡与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6-4分析:图6-4图A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切坡后,主要表现为沿边坡面掉块等;图B中裂隙结构面②与边坡同向顺倾,切坡后,边坡岩体将沿裂隙结构面②滑塌破坏;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图A、图B中破裂角取58°,等效内摩擦角取53°。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岩体完整性及岩体强度综合确定该边坡类型为:右侧、左侧边坡为Ⅲ类。由于边坡左侧为临近莫比时代住宅小区,场地边坡放坡空间有限,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建议优先采用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待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对于放坡空间不足地段,采用桩板式挡墙或锚杆挡土墙进行支挡,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左侧距离已建莫比时代住宅小区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3、K0+217.30~K0+255.00m段(剖面130-130’、134-134’)该段为地通道(隧道),位于小山丘,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大,地表主要为林地。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0.2~2.6m,粉质黏土厚度约0.2~1.4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53°,地通道底道路设计标高258.580~260.342m,隧道顶地面标高为266.915~267.430m,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下穿道拟采用明挖形式,为明挖箱型结构隧道。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6.5~8.5m的临时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143°、323°,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0.2~4.1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2~2.4m,中等风化基岩厚度约4.7~7.1m,直立开挖后,边坡两侧人工填土、强风化岩体将产生滑移破坏,建议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对于后缘土体坡角较陡地段,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待边坡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中等风化基岩通过边坡与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6-5分析:图6-5图A中裂隙结构面②与边坡同向顺倾,切坡后,边坡岩体将沿裂隙结构面②滑塌破坏;图B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切坡后,主要表现为沿边坡面掉块等;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图A、图B中破裂角取58°,等效内摩擦角取53°。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岩体完整性及岩体强度综合确定该边坡类型为:左侧、右侧边坡为Ⅲ类。由于边坡左侧为临近莫比时代住宅小区,场地边坡放坡空间有限,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建议优先采用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待地通道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对于放坡空间不足段,建议采用桩板式挡墙或锚杆挡土墙进行支挡,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左侧距离已建莫比时代住宅小区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4、K0+255.00~K0+324.969m段(剖面135-135’~138-138’)该段为地通道(隧道),尾端靠近填土斜坡地段,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大,地表主要为草地、荒地。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10.2~20.6m,粉质黏土厚度约0.2~1.0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岩土体整体现状稳定。存在深厚填土地基,填土地基颗粒级配及密实度均匀性较差,未经压实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53~20°,为弧形,地通道底道路设计标高256.030~257.568m,隧道顶地面标高为267.630~267.730m,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下穿道拟采用明挖形式,为明挖箱型结构隧道。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5.0~10.9m的临时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143~110°、323~290°,为填方土质边坡。直立开挖后,边坡不稳定,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建议该段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待地通道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处道路靠近填土斜坡地段,道路开挖时应对斜坡土体进行的安全监测,防止土体因开挖、排水等造成稳定破坏而引起滑移,必要时可对该斜坡土体进行加固处理;该道路左侧距离已建莫比时代住宅小区及在建5号道路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应协调相邻道路施工顺序,采用明挖方案时优先考虑下穿道先行建设,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5、K0+324.969~K0+372.00m(剖面139-139’)该段为位于填土斜坡地段,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大,地表主要为草地、荒地。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20.6~28.6m,粉质黏土厚度约0.2~0.6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岩土体现状稳定。存在深厚填土地基,填土地基厚度相差较大,填土地基颗粒级配及密实度均匀性较差,未经压实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358°,道路设计标高252.398~254.868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9.3~16.9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268°、88°,为填方土质边坡。直立开挖后,边坡不稳定,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建议该段优先采用坡率法进行放坡处理,对于放坡后稳定性差地段建议采用桩板式挡墙或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处道路位于斜坡地段,填土地基均匀性差,道路开挖时应对斜坡土体进行的安全监测,防止土体因开挖、排水等造成稳定破坏而引起滑移,必要时可对该斜坡土体进行加固处理。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6、K0+372.00~K0+440.100m(剖面140-140’~142-142’)该段位于斜坡地段,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大。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0.2~1.6m,粉质黏土厚度约0.3~0.9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18~41°,为弧形,道路设计标高249.521~252.008,为路堑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10.2~15.9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298°、118°,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0.2~1.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2~2.4m,中等风化基岩厚度约8.8~15.1m,直立开挖后,边坡两侧人工填土、强风化岩体将产生滑移破坏,建议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对于后缘土体坡角较陡地段,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待边坡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中等风化基岩通过边坡与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6-6分析:图6-6图A中裂隙结构面①与小角度相交,夹角小于30°,切坡后,边坡岩体将沿裂隙结构面①滑塌破坏;图B中岩层结构面③与边坡同向顺倾,切坡后,边坡岩体将沿岩层结构面③滑塌破坏;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图A中破裂角取40°,图B中破裂角取42°,等效内摩擦角取45°。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岩体完整性及岩体强度综合确定该边坡类型为:左侧边坡为Ⅳ类,右侧边坡为Ⅳ类。场地边坡左侧放坡空间有限,边坡较高且坡顶有高压电压电杆,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或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右侧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优先采用坡率法进行放坡处理,采用放坡处理时注意放坡坡率应小于边坡破裂角。对于放坡空间不足地段结合场地实际条件,采用放坡结合锚杆挡土墙进行支挡,或采用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北侧距离已建市政道路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交通安全措施。场地西侧存在已建高压电线杆桩,应注意加强对已建铁塔段边坡开挖过程的监测和对应边坡的支挡。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7、K0+440.100~K0+633.657m(剖面142-142’~150-150’)该段主要为桥梁架空路段,现分别按桥台、桥墩等分别叙述如下:(1)1#桥台(剖面142-142’~143-143’)该处位于斜坡地,地表为耕地、林地等,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6.2~6.5m,粉质粘土层厚为0.6~0.7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该段桥台设计标高为249.364~249.530m,地面高程为241.42~244.25m,拟建1#桥台位置可采用浅基础或嵌岩桩基础形式;由于桥台位于陡坡位置,地面高差较大,桥台背面回填对边坡不利,建议优先采用桩承式桥台,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基础位于斜坡位置时,考虑岩层层面较陡,应特别注意斜坡岩土体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基础荷载对斜坡岩体的不利作用,应考虑合理加深将基础置于有效的稳定岩体中,必要时可结合锚固措施进行地基加固。(2)2#~7#桥墩(剖面144-144’~150-150’)该系列桥墩位于平缓地段,局部位于斜坡带,地表为耕地、林地、道路等,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3.6~12.3m,粉质粘土层厚为0.3~3.8m,局部分别有淤泥0.2~2.9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该系列桥墩建议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建议采用嵌岩桩基础形式,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地基持力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距离已建市政道路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交通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弹子石立交E匝道1、K0+077.370~K0+180m段(剖面2-2'~8-8')该段位于已建道路及草坪区,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地表为道路及草坪。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6.2~15.3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12°,道路设计标高267.034~271.614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0.2~4.5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102°、282°,为土质边坡,垂直开挖后,边坡不稳定。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小,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持力层选用中等风化基岩或压实填土。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在K0+135~K0+164m处下方为拟建市政三号通道,施工中应组织好施工顺序,采取好安全措施,避免对已建构筑物造成破坏。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2、K0+180.00~K0+227.723m段(剖面82-82'~83-83')该段位于草坪区,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0.4~1.7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356°,道路设计标高263.952~267.034m,为路堑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5.4~6.8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86°、266°,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0.2~1.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2~2.4m,中等风化基岩厚度约3.9~6.8m,直立开挖后,边坡两侧人工填土、强风化岩体将产生滑移破坏,建议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对于后缘土体坡角较陡地段,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待边坡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中等风化基岩通过边坡与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6-2分析:图A中裂隙结构面①与边坡同向顺倾,切坡后,边坡岩体将沿裂隙结构面①滑塌破坏;图B中岩层结构面③与边坡同向顺倾,切坡后,边坡岩体将沿岩层结构面③滑塌破坏;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图A中破裂角取40°,图B中破裂角取42°,等效内摩擦角取45°。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岩体完整性及岩体强度综合确定该边坡类型为:左侧、右侧边坡为Ⅳ类。图6-2由于边坡左侧为已建腾龙大道道路,场地边坡放坡空间有限,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大,建议采用桩板式挡墙或锚杆挡土墙进行支挡,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左侧距离已建腾龙大道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交通安全疏导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3、K0+227.723~K0+277.163m段(剖面82-82'、84-84')该段为下穿已建腾龙大道段,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1.3~4.5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308°,道路设计标高263.286~263.952m,为下穿道(隧道)段,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下穿道拟采用明挖形式,为明挖箱型结构隧道。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6.4~7.3m的挖方边坡,边坡坡向分别为38°、218°,为岩质边坡,边坡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0.2~1.6m,强风化基岩厚度约1.2~2.4m,中等风化基岩厚度约5.9~6.8m,直立开挖后,边坡两侧人工填土、强风化岩体将产生滑移破坏,建议根据坡率法进行临时放坡处理,对于后缘土体坡角较陡地段,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待边坡挡墙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中等风化基岩通过边坡与结构面极射赤平投影图6-3分析:图6-3图A、图B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切坡后,主要表现为沿边坡面掉块等;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图A、图B中破裂角取58°,等效内摩擦角取53°。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岩体完整性及岩体强度综合确定该边坡类型为:左侧、右侧边坡为Ⅲ类。该段下穿道建议采用临时坡率法放坡处理,待通道修建完毕后,再进行回填。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该道路左侧距离已建腾龙大道较近,边坡开挖施工时应采取有效安交通全疏导措施,施工方案应经过论证后实施,边坡开挖时应采用信息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构筑物安全。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弹子石立交B匝道1、K0+071.899~K0+200.00m段(剖面79-79’、156-156’)该段位于已平场区域及原始地貌区,地形现状整体起伏较小,地表为耕地、旱田。现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互层。人工填土厚度约0.6~1.2m,粉质粘土厚度约2.6~3.1m。沿线地下水储存条件一般,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现状稳定。本段道路前进方向约204°,道路设计标高267.907~268.292m,为一般路基段,按道路设计标高进行平场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0.5~1.0m的挖填方边坡,该系列边坡高度较小,场地有放坡空间,建议采取坡率法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后边坡应采取防掉块及雨水冲刷措施。有关设计参数详见表3.6-1。该段线路通过地段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及压实填土,强~中风化岩体分布连续,为良好的路基持力层,建议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fa0]:粉质粘土取140Kpa,强风化泥岩取200Kpa,中风化泥岩取500Kpa,强风化砂岩取300Kpa,中风化砂岩取1200Kpa,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取120kPa(经验值)。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岩土名称重度(KN/m3)天然抗剪饱和抗剪变形模量(MPa)泊松比抗拉强度(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路基容许承载力[fa0](kPa)承载力特征值(KPa)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临时边坡坡率值天然饱和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10(土质边坡)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20.0*21.5*5*27*3*24*///8MN/m4//实测///1:1.51:1.75粉质粘土19.720.5*21.813.415.59.4///10MN/m4//140150*400.251:1.51;1.75强风化泥岩23.5*///////////200300*/0.401:0.751:1.0强风化砂岩23.4*///////////300500*/0.401:0.751:1.0中风化泥岩25.6*/400*30*//800*0.45*20080MN/m34.762.9250010223600.451:0.501:0.75中风化砂岩25.4*/1000*33*//2000*0.35*1100200MN/m323.9117.41120060938000.551:0.351:0.75裂隙结构面//50*18*/////////////层面结构面//35*15*/////////////土与基岩界面//14/12*18/20*10/8*10/12*///////////

明挖基坑设计本项目通道结构均采用明挖法。采用放坡开挖、桩撑支护、锚拉桩施工等。(1)环南路明挖基坑设计环南路结构为保证结构道路通行,采用排桩盖挖法施工,保证腾龙大道道路通行。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11m,宽度约22m。采用排桩桩径为1.2m,桩心距3m,盖板厚度0.4m,冠梁尺寸为1.2m×1.2m。基坑中间设置一排格构柱,格构柱立柱桩为1m,设置一道混凝土撑(1m×1.2m)。采用550mm×550mm格构柱,立柱桩直径为1m。沿基坑纵向设置剪刀撑和钢系杆。围护结构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2)R匝道明挖基坑设计R匝道下穿道采用放坡开挖、放坡+桩撑支护(部分永久)以及锚拉桩(永久)支护。道路进入五号路之前(RK0+85.571~RK0+260)采用放坡开挖,岩石段边坡坡率按照破裂角开挖,填土及强风化岩层采用1:1.5开挖。坡面采用10cm厚C25喷射混凝土,内置直径8mm间距20cm×20cm钢筋网片。RK0+260~RK0+326.5采用排桩+内支撑+放坡开挖为临时支护结构,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12m,基坑宽度约14m。采用排桩桩径为1.2m,桩心距3m,冠梁尺寸为1.2m×0.8m,设置一道混凝土撑(1m×0.8m)。围护结构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RK0+326.5~RK0+370.865采用排桩+内支撑+放坡开挖为永久支护结构,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12m,基坑宽度约10m。采用排桩桩径为1.5m,桩心距3.5m,冠梁尺寸为1.5m×0.9m,设置一道混凝土撑(1m×0.9m)。桩基嵌入中风化不小于6m。围护结构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RK0+370.865~RK0+410西侧采用锚拉桩,东侧采用放坡开挖为永久支护结构。锚拉桩桩径为2m,桩心距4m,桩基嵌入中风化岩层深度不小于6m。设置三道预应力锚索,锚孔直径200mm,具体布置详见图纸。东侧放坡开挖岩石段边坡坡率按照破裂角开挖,填土及强风化岩层采用1:1.5开挖。坡面采用15cm厚C25喷射混凝土,内置直径8mm间距20cm×20cm钢筋网片,坡面后期采用蜂巢格室护坡,详见路基图纸。(3)E匝道明挖基坑设计E匝道结构均采用放坡开挖,岩石段边坡坡率按照破裂角开挖,填土及强风化岩层采用1:1.5开挖。坡面采用10cm厚C25喷射混凝土,内置20cm×20cm钢筋网片。(4)B匝道人行通道基坑设计B匝道人行地通道均采用放坡开外,岩石段边坡坡率按照破裂角开挖,填土及强风化岩层采用1:1.5开挖。坡面采用10cm厚C25喷射混凝土,内置20cm×20cm钢筋网片。地通道端部设有挡墙,挡墙设计详道路图册。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坡顶以外2m范围内禁止车辆通行,且2m范围内地面超载不允许超过20kPa。(2)纵向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堤,防止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渗入坑内。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置坑内临时排水沟和集水坑,防止坑底积水。(3)坑底应保留不小于500mm厚土层采用机械挖除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4)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m以外。基坑回填通道两侧及顶板回填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结构顶1m范围内需用素土回填,素土可就地取材;超过1m按照道路要求进行回填。回填施工时应分层对称进行夯填,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回填厚度大于500mm以上时,方可采用小型机械回填碾压,密实度要求大于94%。结构顶1m范围内的填筑应采用人工夯实,其余部分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3)当有地下管线复位等工程时,土方回填需要与管线施工密切配合。4)E匝道隧道结构终点位置南侧为公园永久支挡结构,此区域应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回填范围详见公园支护结构图纸。基坑监测(1)一般规定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和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观测频率等应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有关要求。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相匹配。应抓住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基坑监测应由业主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监测。(2)监测项目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本基坑需要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工作:1)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等。3)基坑外地表沉降,以及规范要求的其他需监测工作项目。(3)监测频率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全过程。监测工作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当达到报警指标或变化速率加快时,加密观测,位移观测点的精度不低于2mm,土压力观测精度为1KPa。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4)监测报警值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还应根据土质特征、设计结果及当地经验等因素确定,当无当地经验时,可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表8.0.4采用。图STYLEREF2\s8.3.SEQ图\*ARABIC\s21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序号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类型一级边坡变形控制指标二级边坡变形控制指标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绝对值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坡顶水平位移坡率法30~400.3%~0.4%3~540~500.5%~0.8%4~52坡顶竖向位移坡率法20~300.2%~0.4%2~330~400.4%~0.6%3~43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灌注桩20~300.2%~0.3%2~330~400.3%~0.5%2~44围护墙顶部竖向位移灌注桩10~200.1%~0.2%2~320~300.3%~0.5%2~35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25~352~335~453~4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的限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地通道结构设计结构形式(1)环南路地通道结构设计拟建环南路车行地通道长79.123m,采用箱型框架结构,通道顶板、底板厚0.3m,边墙厚0.3m,通道顶梁、边柱、为1000x1500,底梁为1000x1200,车行地通道建筑限界及结构断面尺寸详见图纸。主体结构均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基础桩、永久支护结构采用C35钢筋混凝土。(2)R匝道地通道结构设计R匝道地通道段长度为110m,通道外侧采用U型槽结构及挡墙路基段。1-1型断面结构顶板厚1.1m,侧墙及底板厚0.9m;2-2断面结构位于填土段,采用桩基础,桩基础嵌入中风化岩层深度不小于6m,桩基直径为1.5m,纵向桩心间距3m,结构顶板1.1m,侧墙及底板厚1m,结构外侧加腋0.35m。结构悬壁高度低于7.5m时,采用变截面边墙,顶部以下4m侧墙为0.6m厚,其余部位厚度1m,即3-3断面。结构悬臂高度低于4m时,结构底板及侧墙均采用0.6m,即4-4断面。车行地通道建筑限界及结构断面尺寸详见图纸。(3)E匝道地通道结构设计E匝道地通道段长度为47.761m,通道外侧采用U型槽结构及挡墙路基段。通道顶板为0.8m,底板及边墙厚0.7m,即1-1断面。U型槽结构采用变截面边墙,顶部以下4m侧墙为0.6m厚,其余部位厚度1m。结构悬臂高度低于4m时,结构底板及侧墙均采用0.6m。两侧结构高度有略微差距,墙顶低于道路以下0.3m,车行地通道建筑限界及结构断面尺寸详见图纸。(4)B匝道人行通道结构设计B匝道人行地通道长度约23.3m,采用矩形断面。通道典型净宽5m,净高4.28m,壁厚0.4m,即A断面。带风机房断面通道部分内净宽5m,风机房内净宽2m,中隔墙厚0.3m,内净高均为4.28m,即B断面。地通道结构断面尺寸详见图纸。结构桩基础设计(1)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R匝道桩径为1.5m@3m,环南路桩径为2m@4m,嵌固深度分别为6m和4m。(2)基础桩桩基以中风化砂质泥岩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76MPa。地通道内部装饰设计车行通道内部装饰设计地通道内检修道标高以上均喷10mm厚专用防火涂料,涂料耐火极限不小于2.0h。地通道内表面装饰在检修道(人行道)标高以上(垂直于顶面的墙面)装修符合设计要求的装饰板,粉刷涂料施工可采用机械或手工喷刷,要求喷刷均匀,不得出现色斑杂色。人行通道内部装饰设计通道内装饰:天棚铝方通吊顶,地面灰麻花岗石铺地,墙面干挂灰麻花岗石。装饰材料耐火等级A级,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规范要求。详见建筑施工图。结构构造及耐久性要求结构构造措施(1)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下表执行,且主筋净保护层不应小于主筋直径。主筋净保护层表结构部位结构外侧结构内侧厚度(mm)40mm35mm注:箍筋、分布钢筋和构造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2)钢筋的锚固与连接1)除图中注明外,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E按下表选取种类C40HPB30029dHRB400d≤2530dd>2534d2)直径≥16mm的钢筋应机械连接,其余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钢筋接头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少设接头。3)钢筋的接头应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cm。采用机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凡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的焊接、机械连接或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4)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为1.4倍LaE(LaE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焊接接头长度为:单面焊10d,双面焊5d,且优先采用双面爆焊,焊缝厚度均为0.4d(d为纵向受力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机械连接采用Ⅰ级接头;各种接头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规程及技术规定等要求,确保质量。变形缝与施工缝设置(1)变形缝设置及要求车行地通道不设置变形缝。(2)施工缝设置及要求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尽量减少施工缝,拱圈及仰拱不应留纵向施工缝。纵向水平施工缝不应设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最低水平施工缝距底板面应不小于30cm,距墙孔洞边缘应不小于30cm。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其表面进行凿毛、清洁处理,并应满足防水设计要求。施工缝处的钢筋无论采用何种连接方式,钢筋都要留够长度,确保连接质量,要求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不超过钢筋面积的50%。耐久性要求为达到该耐久性要求,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结构构件(不含临时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一般为三级,即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2)混凝土的材料要求:①衬砌应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砼。②严格控制胶凝材料及水胶比用量;如下表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表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用量(kg/m3)最大用量(kg/m3)C400.45320-③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④宜适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⑤严格控制入模温度≤30℃。⑥优先掺加优质引气剂。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质量要求①耐久混凝土的施工应结合工程和环境特点,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提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条例。②混凝土配比及其原材料,应通过试配和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进行优选;③采用合理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拉应力与开裂;④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设计厚度。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侵蚀能力和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水胶比不低于0.4;⑤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根据现浇混凝土使用的胶凝材料的类型、水胶比及气象条件等确定潮湿养护时间。⑥控制混凝土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冬季施工不宜低于5℃。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65℃,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高于2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的温差不大于15℃。⑦混凝土浇注后应仔细摸面压平,摸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过度操作。⑧应进行现场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检测。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原则(1)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2)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接缝防水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3)防水选材需与结构工法相匹配,优先选用能与结构密贴不易产生窜水的防水材料或防水系统,减少因窜水对后期堵漏维修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防水设计措施(1)防水等级:防水等级为二级;(2)混凝土结构防水设计混凝土抗渗等级P8,采用全包防水,底部采用1.5mm厚预铺自粘型防水卷材,顶板和侧墙采用涂料+卷材的形式,涂料必须具备雨季、冬季施工的特性要求。涂层为2.0mm厚橡化沥青非固化防水涂料,卷材采用1.5mm厚自粘型防水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底板采用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顶板采用7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侧墙临时保护层为240mm厚砌砖。(3)施工缝防水地通道施工缝采用中埋钢边橡胶止水带、水泥基渗透性结晶材料两道防水。结构混凝土材料自防水混凝土结构必须满足自防水要求,抗渗等级≥P8,混凝土的渗透系数K≤1×10-12m/s,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2×10-12m2/s,作为计算砼设计使用寿命与配合比满足抗裂、耐久性的依据,并满足长期致密、抗氯离子侵蚀,此外施工中应检测电通量(≤2000库仑),作为砼耐久性的定期过程控制;砼60天干燥收缩率不大于0.025%;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以满足长期致密、防碳化的要求。不允许出现贯穿裂缝,表面裂缝宽度≤0.2mm。混凝土抗碳化能力,以碳化深度理论计算达到100年。通过以上指标的检测推断,进而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1、采用普通硅酸盐(或纯硅)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并要求C3A含量≤8%。掺加砼膨胀剂7天水中限制膨胀率4×10-4,掺量范围为胶凝材料重量的7%,防渗等级为P8。砼水胶比≤0.45,限制水泥用量,控制用水量(≤185Kg/m3)等措施;混凝土中的石子粒径应为5~40mm连续级配,针片状石子的含量≤10%,含泥量≤1%,泥块含量≤0.5%;砂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2%,泥块含量≤1%,砂率宜控制在35%~45%之间;混凝土总碱量≤3Kg/m3;砂石材料必须通过碱活性测试认定为非活性;浇筑耐久性高、防水性强的结构自防水混凝土。2、控制混凝土入模塌落度(10~14cm)和接触面温度,所有混凝土入模温度均应≤28℃且≥5℃,最大温差(在混凝土浇筑后三周内)≤25℃。砼侧墙浇筑时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1.5m。顶、底板砼应在初凝前多次收水抹光,初凝后应对砼覆盖并浇水,浇水的次数能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3、搅拌混凝土掺入膨胀剂时必须有专人负责,误差应小于0.5%内,对计量装置要经常检查。加水后的搅拌时间要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以上,GNA砼浇筑后养护非常重要,应根据气温情况,即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外露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14天。同时还应加强结构养护(如侧墙前期喷水、后期挂湿土工布养护)、延长养护期(如顶板养护至防水层开始施工)等,以控制砼干缩裂缝与收缩裂缝。4、掺抗裂密实膨胀剂后混凝土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如下表:图STYLEREF2\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