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2016年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教学质量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7分)

宁德是镶嵌在神州东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造化独钟,美景天成□仙岩的杜鹃花,_____________,烂漫一山妩mei;白水洋的清流,淙淙潺潺,流tǎng一湾温润;太姥山的奇石,突兀嶙峋;滩涂的竿影,奇诡迷离——美丽宁德,欢迎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璀()璨②妩mei()③流tǎng()④突兀()

(2)文段中□处的标点符号应是__________。(1分)

(3)填入文中“_______”处,能使语意连贯的词语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A.尽态极妍B.花红柳绿C.栩栩如生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能否做到诚信考试,是衡量考生好品质的重要标准。

B.为遏制违反交规事件不再发生,交警们加大了突击检查力度。

C.“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持续有效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建设。

D.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小明逐渐改正了遇到困难就退缩。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4.默写。(12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遇到挫折,我们应当学习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与自信。(李白《行路难》)

(10)《(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实践活动(8分)

5.端午节不仅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是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遗项目的节日。请你参加以下实践活动。

【节日来历】

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设端午节。

相传东汉孝女曹娥,为解救含冤入狱的父亲,不甘受辱,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她的孝行,设端午节。

宁德沿海一带村民,大多五月初四过端午节,这也是有来历的。明朝中叶,倭寇横行,沿海百姓苦不堪言。戚继光奉命剿灭倭寇。大决战前,戚继光发现民众中有倭寇奸细,便故意放言端午节出兵剿灭倭寇,却提前一天突袭倭寇据点,大获全胜。百姓感念这位英雄剿灭倭寇、保一方安宁,也就有了初四过端午的习俗传承了。

【传统习俗】

全国各地端午传统习俗大同小异。有基本相同的习俗,如吃粽子、挂艾叶、佩香包、点雄黄、赛龙舟等。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习俗。

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不吃粽子吃粑粑(包子),艾叶沐浴泡脚。

中国台湾:取午时水,取七星火。

宁德:系五彩绳,喝午时茶,写午时书(没有横批的对联)。

【活动一】端午节除了纪念意义之外,还传承着中国哪些美德,请阅读【节日来历】进行探究。(3分)

【活动二】有的民俗专家认为:在端午节,问候语用“端午安康”更合适,请你从【节日来历】和【传统习俗】中各找出一个依据,并说明理由。(3分)

【活动三】写午时书。请选择其中一副对联,写出下联。(要求语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2分)

A、上联:端午祭英烈,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联:先贤须铭记,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5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滁(滁州)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①、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于百年之深也。

——宋.欧阳修《丰乐亭记》略有删改。

【注】①商贾:商人。②涵煦:滋润养育。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交通:(2)便要还家要:

(3)及宋受天命及:(4)而孰知上之功德孰: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豪杰并起而争

8、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1)甲文中描写村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2)乙文中表明宋朝时天下统一的句子是:

10、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两文中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1—15题。(22分)

奔跑的母亲

黑马!又见黑马!

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给四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

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优秀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有效的训练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的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永无改变的可能。

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她停下来,喘口气,继续跑。(二千米,二千一百米,二千二百米)——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上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里,孩子们全都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跑在了寂静的山路上。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开始崭露头角。有位教练被她的执着深深感动,自愿给她指导,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

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列,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自助者天助。2小时39分零9秒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而是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四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

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福,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切默季尔成了肯尼亚人民的偶像,有人说她是长跑天才,有人说这是贫困造就的冠军,还有人说无需理由,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的,又一个体育奇迹: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母亲!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2.切默季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两点简析。(6分)

13.品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二千米,二千一百米,二千二百米——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品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而是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大地。(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3分)

14.切默季尔大胆的“创意”是什么?(3分)

15.你认为切默季尔的大儿子,面对获得冠军的妈妈,应该和她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大儿子的身份给妈妈写一段话。(40字左右)(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9题。(12分)

不能失却的心节

广敏

①雁过留声,人过留痕。万事有时,万物有节。

②万千世界,自然成长,节节有声。可从草木茎枝分节的部分,看见成长的痕迹;可从事物自然连接的部分,感知故事的情节。

③清明刚过,五一又到,前者为感恩节,后者为劳动节。感恩使人追根溯源,劳动让人追求价值。

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失去健康,不能失却热血,不能失却梦想,不能失却童心——生命中不能失却的东西很多很多。

⑤纪念日之时,我想念叨的是:铭记不能失却的心节。

⑥节操,节骨。今年清明,公祭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活动在林祥谦烈士陵园举行。苍松繁茂、芳草如茵,枕峰山下仰英烈,乌龙江畔颂忠魂。1923年毛泽东同志对安源工人说:“林祥谦同志是个坚强的工人领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1958年他还为江岸竖起的纪念碑题词:“二七纪念碑”。林祥谦烈士以“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的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一个工人战士特有的精神节骨。无数先驱的舍生取义,告诫我们应当有所敬畏,处处克己,时时铭恩。

⑦节爱,节行。有这样一个人,有操守又有仁爱,节操品行感动八闽大地,感动中国。他曾随部队南下福建,在一片风沙肆虐、旱涝为害的荒凉之地,拼搏奋战了14个春秋,他带领群众植下的东山满岛木麻黄,如今已长成防风固沙的茂密森林。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他就是谷文昌,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虽然他去世35年了,但他的名字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被淡忘。见贤思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呢?

⑧识大节,方能守小节。当今社会,人们受浮夸之风影响,难免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妄想太多而回望太少,热闹太多而独思太少。劳心者有之,劳神者有之。唯有光荣的劳动者——内心朴素,识大节,生活平淡,规规矩矩。越是劳苦功高者——,越是不失操守,不忘责任。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这样说:“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

⑨纪念节日,缅怀先贤,敬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只要坚守节操,节爱节行,我们将行得更远。

(略有删改)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7.文中“心节”的含义是什么?(4分)

18.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第⑧段中“光荣的劳动者”“劳苦功高者”“底层的人”如何对待节操?(2分)

(四)名著阅读。(8分)

20.完成以下题目。(8分)

(1)填空。(每空1分,共3分)

鲁滨孙在荒岛上计时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第一次借芭蕉扇被铁扇公主扇飞后,灵吉菩萨送他一粒___________;诗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提示:简述故事内容70字左右。

①鲁达上五台山出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后来又因为什么事情离开五台山的?请简述这个故事。(3分)

②这次事件并没有带来什么长期或者严重的生理上的疾病,只是使我的神经受到了一次震撼,直到今天我还感到它的余波。的确,里德太太,我心理上的某些严重创痛应该归功于你。

选段中简.爱所提到的“这次事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请简述这次事件。(3分)

四、作文(60分)

21.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道作文。(60分)

题一:以“回首”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以“触动我内心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果必须要写人名,就用“小王”“小丽”来替代。

(2)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得抄袭。

2016年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教学质量达标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7分)(1)①cuǐ②媚③淌④wu(2):(冒号)(3)A

2.C

3.D(2分)

4.(12分)(1)一览众山小(2)志在千里(3)草色入帘青(4)留取丹心照汗青(5)奉命于危难之间(6)日暮乡关何处是(7)天街小雨润如酥(8)会挽雕弓如满月(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综合性实践活动(8分)

5.【活动一】爱国、孝顺、民族气节。

【活动二】示例:从【节日来历】来看,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曹娥救父投江),端午节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安康”等字句。

从【传统习俗】来看,端午节各地习俗都是一些纪念性的活动,所以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问候语用“端午安康”更合适。

【活动三】示例一:A.汩罗念屈原示例二:B美德要传承

三、阅读(5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7分)

6.(1)交错相通(2)通“邀”,邀请(3)到了......的时候(4)谁

7.(1)(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不足”1分,句意1分)

(2)英雄豪杰都起兵来争夺(天下)。(“并”1分,句意l分)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10.示例:甲文中的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拥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乙文中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的宾客都很少来到滁州。滁州的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

【文言文译文】

【甲】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间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船(上岸),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都拿出酒莱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才)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乙】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自从唐代失去了它的政权,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兵来争夺(天下)。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四面八方的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