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考小说阅读专练:小说的叙事顺序(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20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人拣拾的柴禾蒋殊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的香味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得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的冬季。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得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⑥冬天,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里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的,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⑩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柴禾不仅可以用来煮饭,还可以逼去严寒,让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脉脉。B.家里、学校过冬的时候都需要孩子们拣柴禾,这使得他们睡个懒觉也得小心翼翼,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件事很看重。C.文章第④段写孩子们放学后相约拣柴禾的内容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孩子们成群结伙、满沟满岭拣枯枝的情形。D.结尾富有意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用反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禾的遗憾和痛心。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本文标题是“无人拣拾的柴禾”,文章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过去拣柴禾的事情,请结合全文探究写“拣柴禾”的效果。【答案】1.D2.①由秋天落叶想起柴火,自然起笔,引出下文。②点出写作对象,“映现在脑子里”凸显柴火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之重。③运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兴趣,同时也可避免平铺直叙。3.①标题“无人拣拾的柴火”点明了现状,而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过去拣柴火的事情,就是要与现在无人拣拾柴火的现象进行对比;②强调了柴火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让人感到温暖,体现了枯枝存在的意义;③表达出作者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对现在空巢村庄的无限感喟。【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D.“用反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火的遗憾和痛心”错误,不是反问,而是疑问;“遗憾和痛心”错误,情感分析有误,用词过重,应是“失落感”。故选D。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具体上说,内容上主要就是点名了写作对象“柴禾”。结构上结合开头段落的作用来回答,如引出下文对柴禾以及孩子拣拾柴禾的事件的描写。同时这是通过倒叙的说法,展现出文本的艺术特色,增强了文本的内涵,避免了文本的平铺直叙,显得错落有致,进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能力。第二段至第六段作者回忆了过去拣柴禾的事情,如“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欢喜之情,以及过去人们对柴禾的依赖之情。但从第七段以后,作者重点描写了城市以及农村不再有柴禾的事情,如“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和失望之情。尤其最后一段话“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表面是写柴禾想念从前,实际上是写作者对过去的想念。所以作者这样安排结构,是运用的对比的手法,把过去拣柴禾的事情与现在无人拣拾柴禾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强调了柴禾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怀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乞丐吴志彬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才有了自己的地盘。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脚,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朦胧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她问妈妈:“他是谁?”“是乞丐。”妈妈说。“什么是乞丐?”小女孩又问。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人。”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但这一天对年轻的乞丐来说却不同寻常,因为那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到了他的面前。乞丐坐直了身子。小女孩站在他的铁瓷盆前,伸出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枚硬币清脆地落入盆中。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对他一笑,转身要走。“等等。”他叫住了她。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他从盆中轻轻拿起一枚硬币,放在小女孩的手心。“叔叔不能要你的钱。”“为什么?”“因为你太小,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小女孩紧握那枚硬币,紧蹙着双眉,十分难过的样子。“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柳月。”他想起了家乡河边的柳和池塘里的月。“真好听。”“那你叫什么?”小女孩反问。“我?我叫石头。”小女孩咯咯地笑着:“骗人,石头不是人名。”他也笑了,“可叔叔真的就叫石头。”“那好吧,石头叔叔,你不要我的钱,那我就把这个送给你。”小女孩变戏法似的伸出另一只手,手里是一朵鲜红的玫瑰。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你可以送给你最喜爱的女人啦,妈妈说每天来买花的男人都是送给他们最喜欢的女人的。”小女孩很认真地说。他收下了那朵玫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的小布包来,打开来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柳月!柳月!”女孩的妈妈如箭般冲过马路,一把抱起了她,“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谁让你来的,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女人厌恶地看了一眼乞丐,抱着孩子离去。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四五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顿时,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第二天一早,花店老板娘拿着那块玉佩来到街角。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从此,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年轻的乞丐。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乞丐身体健壮,能够自食其力,但是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所以他“懒散地”以乞讨为生。B.作品以冷静的笔调叙述了乞丐的人生遭际和内心世界,反映了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态,表达了作者对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等社会问题的忧思。C.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妞妞,所以他在行乞时并不关心盆与硬币,而在关注着小女孩,而且眼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D.小女孩平等而友善地对待乞丐,不仅给他硬币,还送他鲜花,这让乞丐分外感动,出于感动乞丐主动用贵重的玉佩来换小女孩的玫瑰。E.小说结尾没有交代乞丐最终的人生走向,如此安排有“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2.作品中的乞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作品采用了哪些叙述或描写的方法来讲述乞丐的人生经历,这样写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作品叙写乞丐用玉佩交换小女孩的玫瑰一事,有何表达意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E2、①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他嗜赌如命,体魄健硕却靠乞讨度日;②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生活邋遢,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虚度光阴;③善心尚存,良知未泯:对自己铸成的大错自责自省,追悔莫及。3、①插叙:先写乞丐现在的境遇,再写他昔日的失足,形成强烈的悬念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倒叙也可给分);②详略结合,概述昔日失足,详写今之境遇: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对比效果;③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巧妙地串联起现实和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丰富。4、①在情节上,此事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写出了人物心路历程的突转;②在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乞丐的心地善良,也反衬出他对嗜赌毁家的悔意之深,使得乞丐的形象更加丰满;③在情感表达上,以乞丐最贵重的物品传递出最深切的情感,强化了思念的力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A.“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错误。不是“产生了对社会的不满”,而是“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C.“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妞妞”于文无据。从“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四五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看,妞妞几个月就离开了他,此刻应是“小女孩勾起了乞丐对自己姐妞的回忆”。D.“这让乞丐分外感动,出于感动乞丐主动用贵重的玉佩来换小女孩的玫瑰”错误。乞丐主动用贵重的玉佩来换小女孩的玫瑰,是出于小女孩对他平等、友善的温情对待,不是感动。故选BE。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才有了自己的地盘”可见,他并不是一个苍老、瘦弱、生病,无法劳动的人,他年轻、健壮,可是却以乞讨为生,“懒散地坐靠在墙脚”,而他会沦落为乞丐,则是因为“嗜赌如命”“输掉了一切”,可见他游手好闲,好逸恶劳。从“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脚”“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可见,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悲观失望,认为自己“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甚至连乞讨也并不关心讨到多少钱,心灰意冷,毫无生活目标。从“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四五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顿时,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可见,他良心未泯,对自己的家庭、孩子仍怀有眷恋,对小女孩也温柔善意,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自责不已,追悔莫及。最后这个乞丐消失了,也许他受此感召,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向,重新成为一个靠双手劳动而生活的人。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叙述与描写方法。首先从叙述上说,文章主要写乞丐现在经历的事,如他年纪轻轻、体魄健壮却懒散度日,引起读者的好奇;在叙述中插入了他对自己过去错误的回想,是插叙手法,能形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插叙的部分仅有两句话,既交代了他沦落至此的原因,也写出了他友好对待小女孩的原因,言简意赅,从而让详细描写的今之境遇更令人感慨,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详略得当。从描写手法上看,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如他与小女孩的对话“叔叔不能要你的钱”“因为你太小,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与他内心的悔恨“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妞妞如今也该有四五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形成呼应,串联起现实与回忆,从而让文章叙述更加集中,情节更加紧凑。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情节作用的能力。从结构上看,乞丐把贵重的玉佩送给小女孩,正是情节的高潮,他本来麻木度日,但受到小女孩平等、友好的对待,决定与小女孩进行公平的交换,体现出他的心路历程,即将从浑浑噩噩度日转变为一个正常人。从形象上看,他原文“嗜赌如命”“输掉了一切”,如今却能把珍藏的玉佩与小女孩交换一朵玫瑰花,反映出他心地本来的善良,也可见他对自己曾经的做法十分后悔,以此作出弥补,丰富了人物形象。从象征意义上看,“玉佩”其实是乞丐对女儿思念之情的象征,是一种具象化的情感寄托,强化了乞丐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苦
恼契诃夫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不动。约纳和他的瘦马停在那个地方已经很久了。他们在午饭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现在傍晚的暗影已经笼罩全城。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约纳抖动了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军人坐上雪橇车。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什么?”军人问。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走吧,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嘻嘻,……嘻嘻……”约纳笑着说,“凑合着戴吧……”“喂,你少废话,赶车!莫非你要照这样走一路?是吗?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吗?……”“嘻喜!”约纳笑道,“这些老爷真快活!”“呸,见你的鬼!……”驼子愤慨地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你抽它一鞭子!嘀!使劲抽它!”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腔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竞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约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快把你的雪橇赶开!”约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回到大车店,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约纳照着那些睡熟的人,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是啊,想喝水。”“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如果他活着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小说发表于1886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约纳的“无人围观”与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同样都批判现实,震撼人心。B.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C.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风雪黄昏车马图,渲染悲凉凄苦的氛围,为人物设定了晦暗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D.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者没有主观说教,但读者却能从其客观真实的描述中感受到人物心态和社会状况。2.关于小说写马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温情,给这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B.小说多处描写马的处境、状态,暗示了约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丰富了约纳这一人物形象,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C.小说结尾处约纳向马倾诉苦恼,与开头“向谁诉说”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反映了孤苦无告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读来让人倍感心酸。D.没有人耐烦听约纳的诉说,马却静静地听着,“人与人”和“人与马”对比强烈,反映了世态炎凉,深化了主题。3.小说塑造约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有人比较本文与鲁迅先生的《祝福》,认为“一样孤苦,两种诉说”。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答案】1.B2.A3.【参考答案】(1)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①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等,如“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等,表现了约纳无人诉说的伤心痛苦。(2)侧面描写:①文章开头的阴冷昏暗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的心境。②开头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与小马呆呆不动的姿态极为相似,用小马的瘦弱孤独衬托主人公的孤立无援,命运悲苦。③用周围人的冷漠衬托出主人公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4.【参考答案】一样孤苦:都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有相似的故事情节。丧子之痛的倾诉无人理解同情,艰辛卑微,孤苦悲惨。两种诉说:①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苦恼》截取约纳一天的生活片段,情节简单;《祝福》则叙述了祥林嫂连遭不幸的几段人生经历,人物众多,时间跨度更长,内容更丰富。②在主旨情感的表达上,《苦恼》写约纳的不幸软弱,人间的自私冷漠,暴露沙俄专制下的社会黑暗,其批判是暗示的、局部的、温和的:《祝福》里祥林嫂的悲剧更深刻,她遭受肉体、经济、精神的几层摧残,生前哀苦,死时恐惧,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是作家对社会黑暗穷根究源的探索,批判更显性、更深广、更彻底、更激烈。③在叙述方式的选择上,《苦恼》以第三人称和顺叙方式展开情节;《祝福》以“我”的视角,用倒叙方式讲述故事。④在描写手法的运用上,《苦恼》主要是语言描写,《祝福》还有较多外貌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试题分析】B选项约纳不属于“漫画式人物”,本文也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约纳的形象,对他的塑造用的是写实手法。2.
【试题分析】A选项“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是存在着温情”错误,这一情节表现了约纳看似苦恼得到缓解,实际上痛苦并未彻底消除,无法从“人”那里得到温暖,只能向“马”诉说,这样写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3.【试题分析】作者在塑造约纳这一人物时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是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约纳受到周围人的冷眼时内心的不安以及想向他人倾诉烦恼时迫切愿望。“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是语言描写,且“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在文中多次出现,表现了儿子的死给约纳带来了巨大痛苦。“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回大车店去!”是心理描写,体现了约纳急欲找一个人倾吐自己的悲伤的心情以及无人倾听的无奈。侧面描写:“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文章开篇渲染了阴冷昏暗的氛围,“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衬托出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作者将约纳与小马类比,用小马的瘦弱孤独衬托主人公的孤立无援,命运悲苦。“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用周围人的冷漠衬托出主人公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4.【试题分析】一样孤苦:约纳是身份卑微的马车夫,祥林嫂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他们都饱受欺凌而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身世凄苦而又不幸,都得不到世人的同情。由此看出,都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有相似的故事情节。丧子之痛的倾诉无人理解同情,艰辛卑微,孤苦悲惨。两种诉说:第一,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苦恼》截取约纳一天的生活片段,情节简单,如写一天之中约纳几欲诉说自己的悲痛,但无论是坐车的上层人还是和他身份一样的拉车人都不给他机会,他只能去跟自己的马去说话;《祝福》则叙述了祥林嫂连遭不幸的几段人生经历,从初到鲁镇做工,到被劫掠被卖,到丧夫丧子后重回鲁镇,祥林嫂逢人就诉说自己的阿毛的故事,大家表现得很有兴致,但实际都是把她的话当作谈资以资娱乐,或是进一步羞辱嘲笑她,一直到最后悲惨地死去。人物众多,有鲁四老爷、四婶、柳妈、“我”以及众多的市井看客,时间跨度更长,贯穿祥林嫂的一生,内容也更为丰富。第二,在主旨情感的表达上,《苦恼》写约纳的不幸和软弱,人间的自私冷漠,暴露沙俄专制下的社会黑暗,其批判是暗示的、局部的、温和的;《祝福》里祥林嫂的悲剧更深刻,她遭受肉体、经济、精神的几层摧残,生前哀苦,死时恐惧,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是作家对社会黑暗穷根究源的探索,批判更显性、更深广、更彻底、更激烈。第三,在叙述方式的选择上,《苦恼》以第三人称和顺叙方式展开情节,集中写约纳一天的拉车经历;《祝福》以“我”的视角,来看祥林嫂的一生,用倒叙方式讲述故事,先写祥林嫂在雪夜悲惨地死去,然后回忆祥林嫂三次到鲁镇的情形。第四,在描写手法的运用上,《苦恼》主要是语言描写,通过约纳和军人、驼子、年轻车夫和马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祝福》除了语言描写以外,还有较多外貌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等,如对祥林嫂三次到鲁镇的外貌描写,集中刻画了其眼睛,来反映人物的经历和变化,以及写鲁镇的祝福场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细致的描写,介绍了社会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十八岁的电影红鸟清明节又到了,坐在家里,一阵落寞,就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十八岁的电影。十八岁那年,我在陈城读高中。离开了家,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了束缚。那时,接触了一帮子小混混,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时不时地打个小架、谈个恋爱,成绩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日子过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蹲在铁道边抽烟,你一言我一语地胡喷大侃,正巧父亲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当时他戴着大檐帽,车后座带了一壶油。我想坏了,烟在手里也扔不及了。可是父亲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停留,哗啦一下就过去了。高一下学期,父亲开始肚子疼痛,头冒冷汗,他舍不得去医院,因为那需要一大笔开销,就自己去药店拿点止疼片吃,日子久了,病情就加重了。他自己偷偷跑到医院,拍个片子,医生一看,纷纷咬耳朵,父亲就知道坏了,他最终还是知道了病情:胃癌晚期。在市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转到了省医院,每天都是挂吊针、喝中药。有时候我妈陪着,有时候就他自己。我决定逃学去郑州看望他。到了医院,他正躺在病床上,面黄肌瘦,胡子也好久没有刮了。看到我来了,他很吃惊,问我,你怎么来了。我说,就是想来看看你。病房里没有其他人,他那天下午精神很好,慢慢地坐了起来,和我聊他以前经历的事情,讲我小时候如何调皮,讲他年轻的时候如何追我母亲,还和我讲如何做人。最后,他让我帮他换上新衣服,他说要带我去看一场电影。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坐在3排的5号和6号,电影开始之前,父亲递给我一支烟。我愣住了,没有敢接。他说,抽吧。我颤抖着双手接过,却并没有点着。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抽过烟,一直到现在。那天放的电影是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讲述的是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仍不放心,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起初,父子两人因为长期隔膜只默默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村民尤其一个漂亮女孩的接触,两人渐渐打开话匣,对彼此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也明白了父亲深沉的爱,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影片里最让人动情的场景,应该是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那一段吧。儿子对父亲说,你背我那么多次,现在我长大了,应该我背你了。父亲伏在儿子的背上,一个山一样的男子,就那样湿了眼睛。我承认,我也感动了,眼睛湿润了。电影散场后,已经很晚了,外面刮起了风,很冷,父亲显得很疲惫。我说,爸爸,我背你走吧。他没有说话,像个小孩子似的伏在了我的身上。我背起父亲慢慢地往医院走,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生怕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父亲的身子已经很瘦削,我感觉好轻,好轻。父亲的双手耷拉在我的耳边,一晃一晃的,是那样的无力。父亲伏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我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背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在医院待了三天,我要回去了,父亲去送我。在火车站,他站在风里面,目送我上火车,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把从火车站买的小糕点递给了我,示意我路上吃。一个月后,父亲病重,在医院里去世,享年49岁。当父亲的遗体运到家里时,我竟然没有了泪水,只是久久地跪在父亲身边。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年新生入学,我都要给学生放《那人那山那狗》,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很动情,慢慢地就能听到不少学生轻微的啜泣声。我能做的,只有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让我的思绪像风筝一样,离开教室,飞到家乡的大平原,飞到父亲身边……--摘自《2014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A.十八岁那年,我和几个哥儿们蹲在铁道边抽烟,被父亲看到了,但他毫无反应,这是因为在父亲看来,年轻人抽烟并不是什么大毛病。B.小说之所以把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是因为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这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C.我十八岁那年逃学去医院看望父亲时,父亲带我去看的那场电影,寄托着父亲对我的希冀,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是一种责任的延续和传承。D.父亲送我上车时,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让读者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满满的爱,此处细节描写传神,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E.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都给学生播放当年父亲带我去看的那部电影--《那人那山那狗》,我是想让我的学生随电影一同了解我父亲的故事。2.作品是怎样叙述我和我父亲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本文浓墨重彩地叙述了十八岁的那场电影,结合全文分析那场电影对于我成长的意义。【答案】1.C
D2.①运用倒叙的手法叙事,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可以突出我对父亲的怀念;②把故事放在我成长的迷惘期和父亲患不治之症的时候,可以体现父亲对我的成长带来的改变和父爱的深沉博大;③重点叙述父亲带我看电影的情景,照应标题,重点突出,凸显主题。(每点2分)3.①父亲生活节俭,得病后舍不得医治。②父亲性格沉稳,发现儿子抽烟不动声色,而是找合适的机会用行动进行教育。③父亲细心体贴,不是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儿子,而是非常注重方法,注重维护儿子的自尊心,注重对儿子责任感的传承。(每点2分)4.①集中表现了父爱:父亲病重在异乡住院的时候,带我去看电影,并非为了看电影,而是借此机会和我度过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弥补平时对我的亏欠,使我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沉的爱。②体现父亲教育的艺术:父亲在电影开始之前,递给我一支烟,把我当成大人看待,在这种特殊的场合用用“攻心”的方式帮我改掉抽烟的不良习惯。③寄托了父亲的厚望:影片中邮差父亲让儿子尽快承担生活责任的情节,寄托着父亲对我同样的心愿,父亲借这个机会把他的希望传递给我,希望我尽快长大。④我受到了教益:影片中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情节让我瞬间长大,我在回去时也背起父亲,让父亲得到儿子温暖回报。(每点2分)【解析】(1)解答本题要先从整体上掌握小说的情节内容,把握小说中的人物特点。通过人物的表现以及小说的情节发展正确理解小说的主题。注意要具体结合原文信息进行分析。B项,选项中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的目的是“这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的表述有偏颇;A项,选项中“父亲看来,年轻人抽烟并不是什么大毛病”的表述错误;E项,选项中“我是想让我的学生随电影一同了解我父亲的故事”的表述错误,我给学生放电影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期望他们快速成长。故选CD。(2)解答此题,应结合着小说在叙述方式,内容选材,叙述重点等方面特点来分析其作用和目的。从文章的首尾内容来看,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叙事,由眼前转入对往事的追忆,可以突出我对父亲的怀念;在内容的选择上,把故事放在我成长的迷惘期和父亲患不治之症的时候,可以体现父亲对我的成长带来的改变和父爱的深沉博大;而小说把叙述重点放在父亲带我看电影的情景上,照应了文题,突出了重点,凸显了主题。(每点2分)(3)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父亲得病后舍不得医治,表现了父亲生活节俭;父亲发现儿子抽烟不动声色,而是找合适的机会用行动进行教育,表现了父亲性格沉稳;父亲不是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儿子,而是非常注重方法,注重维护儿子的自尊心,注重对儿子责任感的传承,体现了父亲细心体贴的特点。(4)本文的标题是“十八岁的电影”,可见十八岁的那场电影是小说的中心内容,要分析那场电影对于“我”成长的意义,可从塑造小说中人物、体现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凸显小说的主题这几个方面思考分析。从塑造人物分析上,一方面表现了父爱,另一方面体现父亲教育的艺术。从体现人物的关系上分析,体现了父亲的厚望:影片中邮差父亲让儿子尽快承担生活责任的情节,寄托着父亲对我同样的心愿,父亲借这个机会把他的希望传递给我,希望我尽快长大;而我受到了教益:影片中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情节让我瞬间长大,我在回去时也背起父亲,让父亲得到儿子温暖回报。从凸显小说的主题的方面分析,突出了“责任”与“爱”的主题,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纯爷们余显斌爷一手抱着爹一手提着刀,在空旷的原野上走过。身后,是死寂的虎山峪,是鹅毛一样乱飘乱飞的雪片。爹被寒风一吹,醒了,伸着胳膊踢着腿哇哇大哭起来。爹的哭声撕扯着原野的寂静,撕扯着原野上的狂风,也撕扯着爷的心。爷用脸轻轻贴了一下爹的脸道:“现在,虎山峪就剩下我们爷儿俩了。”爷的声音喑哑着,被狂风阻塞住,哽咽了一下。爷的刀上凝着血,复仇的血。死者,一个是藤野,一个是韦二。为了虎山峪,为了虎山峪一千多口子,爷提着刀摸进城去,手刃了仇人。虎山峪啊,在一个叫作藤野的少佐的带领下,一夜之间被一群披着人皮的东洋野兽围了起来。虎山峪一千多人,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娃娃,几乎无一幸免。爷是在部队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大叫一声晕倒在地上,醒来后,连夜赶回了家。爷离开村子已经两年多了,走时,没娘的儿子放在朋友韦二的家里。爷的老婆,也就是我奶奶,是难产死的。可是,韦二在这次劫难中逃了出来,带着自己儿子进了城,却丢下了爷的儿子。韦二能跑出来,是因为他有一个做日军翻译的表弟。因了那个翻译的求情,他带着他的病秧子老婆,抱着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一个是爷的,走出人群,走向外面,可是迅即被藤野挡住了。藤野瞪着血红的眼珠子问翻译:“不是说出去三个吗,怎么成了四个了?”说完,他仁丹胡抖动了两下,“嚓”的一声抽出战刀,在空中划过一道雪亮的光。韦二一惊,顿时怂了。韦二的裤裆慢慢洇湿了,竟然失禁了。他双手将怀里的孩子送过去,结结巴巴道:“我举报,他……他爹是八路,太君。”藤野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狼一样嗥叫一声,狠狠将孩子掼在墙上,孩子一声没吭就死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惊叫声。韦二的女人见了,张着嘴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然后,藤野举起手,使劲向下一切,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起,中间夹杂着喊叫声哭泣声和咒骂声。当这一切都结束时,虎山峪一千多老少都倒在场地里,没有了声息。一桶桶汽油泼上,藤野一声吼,一片火海升腾起来,掩盖了一切。爷回来时,虎山峪已经不存在了。爷站在那儿,如一尊石刻的雕塑,泪水一颗颗落下来。然后,他抽出背后的钢刀,坐在磨刀石旁,咬着牙使劲地磨起来,整整磨了三天三夜,一把刀磨得雪亮,一双手磨得血水直流。在一个黑夜,爷走了,消失在虎山峪。第二天,整个丰阳城炸开了锅,藤野死了,死在一个窑子里,身上连中七刀,刀刀致命。另外,丰阳城还死了一个人,就是韦二。而韦二的儿子却不见了。韦二被爷一刀杀了,可是儿子却被爷抱走了。爷恨韦二,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藤野,惨死在魔瓜下,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不容。至于爹,是虎山峪的爷们儿,得救。爹于是就跟着爷,就做了爷的儿子。时间,一晃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后,解放了,一路从炮火硝烟里走来的爷成了将军,准备回到虎山峪,去祭祀那里的一千多亡灵,祭祀那群十几年前惨死的父老乡亲,告诉他们,小鬼子已经投降了,国家已经解放了,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可是,在路上,却发生了车祸。爷被送到了当地医院,需要输血。爹听了,急了,一撸胳膊道:“用我的,我是他儿子。”医生听了,忙着抽血化验。当爷知道这事后,苦笑一声告诉爹:“不行的。”爹不解,忙问为什么。爷眼圈红了,再次想起故乡,想起虎山峪死去的父老乡亲,许久,告诉爹:“孩子,你不是我儿啊。”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话,大惊,瞪着眼睛望着爷。爷流着泪,把虎山峪的往事告诉了爹,过了一会儿,缓缓地道:“我是你的杀父仇人。”爹望着爷,想到爷对自己的好,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不相信地喃喃道:“不会的,怎么会?”两人正愣着,医生跑进来说;“快输血,化验成功了。”爷不解地望望爹,爹也不解地望望爷。两个虎山峪的爷们儿几乎同时一声大叫,扯过化验单,睁大眼睛瞪着上面的结果,再次傻了眼。爷看着看着,猛地醒悟到什么,一声长号,咚地跪在地下大叫:“我的韦二兄弟啊。”爹也醒悟了,也咚的一声跪在爷的身旁,流下泪来。(选自
2017年9期《小说月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写日本少佐藤野“瞪着血红的眼珠子”“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生动体现了藤野的凶残。B.小说叙事时空跨度大,人物关系复杂,以“复仇”作为主线贯穿全文,串联起人物和故事,使情节发展集中紧凑。C.小说运用伏笔暗示情节的发展,如韦二“结结巴巴道……”、韦二的女人“张着嘴惨叫一声”等,为出人意料的结尾作了铺垫。D.文章最后写爷咚地跪在地上,既是对韦二牺牲自己儿子,保全爹的性命行为的感激,也是爷误解韦二,为韦二冤死于自己刀下深深地忏悔和自责。2.请赏析小说第一自然段的艺术手法及效果。3.小说的题目是“纯爷们”,有人认为文章要表现的“纯爷们”是“爷”,有人认为是“韦二”,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1.B2.(1)运用了倒叙手法,将爷刀刃仇敌后行走于旷野置于开篇,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出下文内容。(2)使用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强化了风雪之大、哭声之响、自然环境的死寂荒凉,烘托了爷的形象,反映了爷的心境。(意思对即可)3.示例一:“纯爷们”是爷。(1)从情节上看,爷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杀敌报仇、救护虎山峪后代等感人故事都集中发生在他的身上。(2)爷是小说重点塑造的形象,他的英勇无畏、疾恶如仇、恩怨分明、敢于自责、重情重义等性格,正与“纯爷们”相符。(3)爷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通过爷荡气回肠的故事,弘扬了一种英勇、正义的人格精神。示例二:“纯爷们”是韦二。(1)韦二是暗线人物,他收养爷的孩子,危难之中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日本人,到死也无人知其苦衷,可见其“纯爷们”特征。(2)在日本人面前表现胆怯、懦弱,实则内心坚毅,虽遭人痛骂,仍忍辱负重,最终献出生命,非“纯爷们”不能做到。(3)正是通过着墨不多的韦二突显战争年代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幕后英雄,他们遭人误解,甚至付出生命,值得纪念和赞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人物关系复杂,以‘复仇’作为主线贯穿全文”理解有误,小说中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而且前半部分围绕“复仇”来写,后半部分则围绕“输血”“救命”展开。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从叙述的角度来看,“爷一手抱着爹一手提着刀,在空旷的原野上走过”,第一自然段开篇就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先写了爷复仇之后的情形,下文才写了复仇的经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倒叙手法的一般作用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从修辞上有比喻有排比,从环境描写上衬托出人物的心境。“鹅毛一样乱飘乱飞的雪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的说明了雪下的很急很大。“撕扯”运用了比拟的手法,“爹的哭声撕扯着原野的寂静,撕扯着原野上的狂风,也撕扯着爷的心”,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哭声之大,写出当时爹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后内心的极度痛楚。衬托出此时爷爷的心情是十分的悲痛和凄凉的。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沉痛与愤怒的复杂情感,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考生可答爷是“纯爷们”,也可答韦二是“纯爷们”,无论选择哪一种答案,都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爷是“纯爷们”。情节上,爷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小说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爷爷的复仇的经历。所有情节围绕爷展开,爷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主题的体现者。人物形象上,开篇就写爷爷在凛冽的寒风中手刃仇敌的威武形象。爷听说虎山峪的村民全部被日军杀害后,立志为村民报仇;听说韦二没有道义,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后内心气愤,最终凭借一己之力,杀了藤野和韦二。这体现了他英勇无畏、疾恶如仇、恩怨分明、敢于自责、重情重义等性格,正与“纯爷们”相符。主题上,体现了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第二天,整个丰阳城炸开了锅,藤野死了,死在一个窑子里,身上连中七刀,刀刀致命”,小说极力的讴歌了像爷爷一样英勇无畏的英雄。韦二是“纯爷们”,可梳理韦二的行为,答出韦二的性格特征,分析由韦二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没娘的儿子放在朋友韦二的家里”“我举报,他……他爹是八路,太君”,韦二是暗线人物,他收养爷的孩子,危难之中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日本人,到死也无人知其苦衷,可见其“纯爷们”特征。“韦二一惊,顿时怂了。韦二的裤裆慢慢洇湿了,竟然失禁了”,在日本人面前表现胆怯、懦弱,实则内心坚毅,虽遭人痛骂,仍忍辱负重,最终献出生命,非“纯爷们”不能做到。“我举报,他……他爹是八路,太君”“藤野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狼一样嗥叫一声,狠狠将孩子掼在墙上,孩子一声没吭就死了……韦二的女人见了,张着嘴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艰难的年代,韦二收留了“爹”,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韦二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虽然无人理解,遭受谩骂,并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身上体现出了“大丈夫”的节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值得纪念和赞颂。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差半车麦秸(节选)姚雪垠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他从入伍的时候起,就成了我们最有趣的好同伴,一直到他昏昏迷迷地躺在担架上离开我们。他走了以后,我们不断地谈着他,想念着他。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差半车麦秸还没有挂彩的时候,一天到晚他总噙着他的小烟袋,也不管烟袋锅里有烟没烟。有时候他一个人离开屋子,慢吞吞地走到村边,蹲在一棵小树下面,皱着眉头,眼睛茫然地望着面前的原野,当然,噙着他的小烟袋。隔很长的时间,他把两片嘴唇心不在焉地吧塔一咂,就有两缕灰色的轻烟从鼻孔里呼了出来。同志们有谁走到他的眼前,问他:“嗨,差半车麦秸呀,你是不是在想你的黄脸老婆哩?”这时,差半车麦秸的脸皮就微微地红了起来。有时候差半车麦秸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他用一种抱怨的口气望着田里说:“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他大大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再把下边的话和着烟雾吐出来:“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会长这么深的草!”他的小烟袋正像他本人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我看见了他的小烟袋,就不由地想起来一段有趣的故事。一个寒冷的黄昏,忽然全队的弟兄们兴奋得发狂一般地呐喊着跳到天井里,把一个新捕到的汉奸同队长密密地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被绑在背后,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抖得几乎站立不住。他的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腰里插一根小烟袋,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手里拿着一面从汉奸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他表情严肃,像一尊铁人。同志们疯狂地叫着:“呵!打扮得多像庄稼人!”“老爷,俺是好人呐!”汉奸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人人都知道的。”“是小名字吗?”队长问,左颊上的几根黑毛动了几动。“是小名字,老爷。小名字是爷起的,爷不是念书人。爷说起个坏名字压压灾星吧。……”“你的大名字叫什么?”“没有,老爷。爷说庄稼人一辈子不进学屋门儿,不登客房台儿,用不着大名儿。”“有绰号没有?”“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嗯?”队长的黑毛又动了几动。“差什么?”“差半车麦秸,老爷。”“谁差你半车麦秸?”“人们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他一口咬死说我不够数儿……”“哈哈哈!”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队长不笑。队长一步追一步地问他的家乡、居住地和当汉奸的原因。“俺是王庄人,”“哑巴”说,“是大王庄不是小王庄。北军来啦,看见屋里人就糟蹋,看见外厢人就打呀,砍呀,枪毙呀。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庄里人跑空啦,咱也跑吧。跑出去,唉,一天喝一碗凉水也是安生的!’俺就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小狗子娘已经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肚子两片塌一片。小狗子要吃奶,没有,就吱咩咩地哭着……”被绑着的农人把头垂下去,有两行眼泪从他的鼻凹滚落到了嘴角。我们的队长用低声命令说:“说简单一点吧。你说你为什么拿着小太阳旗?”“老爷,小狗子娘说:‘小狗子爹呀,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咱们死了没要紧,可是能眼巴巴地看着小孩子饿死吗?’是的,老爷,小孩子没做过一件亏心事,凭啥饿死呢?小狗子娘说:‘你回去吧,到庄子边把咱地里的红薯挖几根拿来度度命,全当是为着救救小孩子!’大清早我回去了一趟,可是高庄子还有二里远,有几个戴铜盆帽子的北军就开枪向我打起来,我又跑回来啦。回来听着小狗子在他妈怀里吱咩咩,吱咩咩……”他开始哽咽起来,不能够再说下去了。“不要哭!”队长低声又命令说,“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鬼孙才是汉奸呐!我要是做了汉奸,看,老爷,上有青天,日头落——我也落!”差半车麦秸耸了耸肩膀,继续说下去:“别人告诉我说,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自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她说:‘小狗子爹,快走吧,快去快回来!’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叫我拿他妈的倒霉的太阳旗!狗皮膏药似的!”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地咬着牙齿,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队长又详详细细地盘问了一会儿,渐渐松开了脸皮,不再像一尊铁人了。他终于吩咐我们把差半车麦秸手上的绳子解开。隔了一天,刚吃过午饭,我又看见差半车麦秸在我们的院里出现。队长告诉我们说他已经加入我们的队伍了。我们大家高兴得疯狂地叫着,跳着,高唱着我们的游击队歌。可是差半车麦秸一直老老实实地站立着,茫然地微笑着,嘴里噙着一只小烟袋。1938年4月初写于武汉旅次(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语言很有特色,善于运用鲜活口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既风趣幽默,又典雅生动。B.小说无论是对主人公“差半车麦秸”,还是对次要人物游击队长都有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C.小说既写出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又呈现出具体的场面,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表现力。D.小说几次细致描写“差半车麦秸”噙着他的小烟袋,起到了“小细节、大印象”的作用。2.茅盾在《八月的感想》中给予这篇小说很高的评价,认为小说描写的“差半车麦秸”其实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文本分析他的形象特点。3.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A2.【参考答案】①胆小老实。憎恨日本人但不敢反抗,被抓后吓得几乎站不住。②愚昧憨厚。为了家人活命,拿着妻子做的太阳旗出去寻吃的。③淳朴善良。参加了游击队后时时惦念着家乡和土地,饱含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参考答案】①运用倒叙手法。先交代“差半车麦秸”牺牲及战友们对他的怀念,设置悬念,然后回顾他被误抓后参加游击队的全过程,饶有趣味。②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不仅能增强真实性,而且可以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生动地刻画“差半车麦秸”形象。③以小烟袋为线索串联故事。小说开头写游击队长保存他的小烟袋像保存情书一样,中间多次写“差半车麦秸”噙着小烟袋的细节,最后又以小烟袋结尾,构思严谨而巧妙。【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风趣幽默,又典雅生动”分析错误。这篇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其中包含大量口语,虽然有些口语如“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他一口咬死说我不够数儿……”等表现出幽默的一面,但作者主要是表现的主人公的朴实。故选A。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正如矛盾所言,小说描写的“差半车麦秸”其实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一个缩影。从小说中“俺就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两只手被绑在背后,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抖得几乎站立不住”“鬼孙才是汉奸呐!我要是做了汉奸,看,老爷,上有青天,日头落——我也落”等内容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在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也感到愤怒和憎恨,但他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胆小,不敢反抗,只能四处躲藏,而在被游击队抓住后,也是吓得“两条腿抖得几乎站立不住”,这些都反映出他的胆小老实。从小说中“别人告诉我说,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自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她说:‘小狗子爹,快走吧,快去快回来!’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叫我拿他妈的倒霉的太阳旗!狗皮膏药似的”,因为孩子没奶吃,“差半车麦秸”就听了妻子的话,拿着妻子做的太阳旗出去寻吃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愚昧憨厚。
从小说中“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会长这么深的草!”等话语中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对土地的热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表现出他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手法和结构特点的能力。首先分析小说的叙事特点。小说开头就交代了“差半车麦秸”牺牲及战友们对他的怀念,“他走了以后,我们不断地谈着他,想念着他。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然后作者重点写了“差半车麦秸”被抓、受审、以及参加游击队的情节,这里作者采用倒叙手法,这样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让读者带着疑问向下阅读,既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动力,又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小说的叙述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差半车麦秸”的轶事都是“我”所亲眼所见,亲身参与,“差半车麦秸还没有挂彩的时候,一天到晚他总噙着他的小烟袋,也不管烟袋锅里有烟没烟。有时候他一个人离开屋子,慢吞吞地走到村边,蹲在一棵小树下面,皱着眉头,眼睛茫然地望着面前的原野”“忽然全队的弟兄们兴奋得发狂一般地呐喊着跳到天井里,把一个新捕到的汉奸同队长密密地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被绑在背后,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抖得几乎站立不住。他的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腰里插一根小烟袋,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所以这样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也更生动地刻画“差半车麦秸”形象。在构思上,作者以“差半车麦秸”的小烟袋为线索串联故事。小说中多次写到“差半车麦秸”的小烟袋,“队长保存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一天到晚他总噙着他的小烟袋,也不管烟袋锅里有烟没烟”“他的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腰里插一根小烟袋”“可是差半车麦秸一直老老实实地站立着,茫然地微笑着,嘴里噙着一只小烟袋”等,小说的开头就写到“差半车麦秸”的小烟袋,写游击队长对它的重视,中间多次写到“差半车麦秸”噙着小烟袋的细节,最后又以小烟袋结尾,整个小说通过小烟袋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思严谨而巧妙。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
友张荣平“什么,老陈辞职了?我不信,他已经在我们这里干了十五年了,眼见步步高升,怎么舍得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走了呢?”同事们正聚在一起谈论老陈突然辞职的事,大伙百思不得其解。老陈是一名汽车制造厂的保安,今年40岁,老家湖北农村的,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初中毕业种了几年田后就选择了从军,在部队生活三年之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在种了两年多田后觉得没多大出路,就随着村上的弄湖儿一起到了广东打工。一家汽车制造厂听说老陈是退伍军人,刚好厂里缺少一个保安,便录用了他。老陈这个人,干一行爱一行,安分守己,在保安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年,同事们换了一荏又一茬,就连保安班长也换了不知多少个,而老陈还是“原地踏步”。一天,上夜班,老陈和同事一起在保安室看报纸,忽然眼睛一亮:“这个人我认识,他是我的战友阿才!”“区人事变动”一栏里,一个醒目名字映入了老陈的眼帘,他控制不住地喊了起来。“还战友呢,人家现在是区委书记,而你呢?至今还是一个小保安,怎么可能是你的战友呢?”老陈默然不语。半个月后的一天,老陈上夜班倒班,遵照夫人的安排去商场购买一些日用品。经过蔬菜区时,看到不远处来了一支七八个人的队伍,老陈一看这阵势就知道是一个重量级的领导来了,便闪到一旁让他们先过。等他们走到身旁时,他发现那个重量级的领导正是多年不见的好战友阿才。阿才似乎也看到了老陈,脸上先是露出了一丝惊讶,接着朝老陈眨了眨眼睛,又看似不经意地用手摸了摸鼻子。这一瞬间,老陈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时,他和阿才是同一个班的。阿才是广东人,大学生从军,老陈是地地道道的湖北农民。站岗时,阿才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老陈一有空就去陪他站岗,有时干脆就替他站岗了。阿才也会以上厕所为借口去休息休息,走时都会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十八年不见了,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老陈马上明白了阿才的意思,随即来到了商场的洗手间。没多时,阿才也来到了洗手间,还随手把门关上了,弄得好像地下工作者接头似的,神神秘秘。“真是你这小子!”阿才紧紧抱住老陈,“怎么跑到我们广东来了?”“说来话长,今后我如实向你汇报!”“好!留个电话,我现在没时间,晚上我们再联系!”晚上7点,老陈的电话响起来了,还真是阿才打来的。二十分钟后,阿才开着一辆很普通的白色丰田来了,老陈很自然地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阿才主动介绍:“我退伍后回到了老家,参加了公务员的考试,拿到了编制,加上有从军的经历,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你所在的这个区的书记年龄到了,组织上就派我来接替了,想不到在这里竟然见到了你——我的老战友。”“我,我可不敢认你啊!我一个小保安,怎么能和你这个区委书记称兄道弟呢?”他们随便找了个茶馆,边喝茶边聊天,不知不觉十点了。刚出门,阿才碰到了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人,和他握了一下手,而那个夹公文包的却主动拉起了老陈的手。老陈直接上了阿才的车,又一屁股坐在了副驾驶位子上,夹公文包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毕恭毕敬站在车旁挥着手。阿才似乎有话要和老陈说,快到老陈家时开口了:“老陈啊,今后做事还是要像以前一样低调,有机会,我会为你换份工作的。”两个月过去了,镇领导来厂里调研,老陈刚好值白班,开门时,感觉车窗里有个似曾相识的眼睛在盯着他,第二天,人事部的人找老陈谈话:“你们保安队的队长退休了,他推荐你做队长。”事隔一个月,人事部的经理亲自对他说:“老陈,想不到你的能力这么强,厂里这么多年来没有重用你,是厂里的一大损失,这次决定升你为后勤部主任!”老陈稀里糊涂地成了厂里的一个中层领导。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发区的一名领导来了,说开发区缺少一个保安经理,想请老陈去帮帮忙。这下子可把老陈给惊住了:“怎么一下子我就有才干了呢?”躺在床上思来想去,终于有了眉目:“对,给阿才打个电话问问不就结了嘛!”在电话里,老陈把自己最近一路升职之事告诉了阿才,阿才听了之后叹了口气说:“老陈,你辞职吧,离开现在的厂里,我介绍你去邻市的工厂干活。那晚我们喝茶出来时遇到的那个人,是你那公司所在镇的领导,他看到你和我关系那么亲密,是想隔山打牛,讨好我来着。”老陈被阿才说得云里雾里的,说句实话,他对现在的公司还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就这么走了还真有点舍不得。但为了阿才,为了老战友,老陈还是心一横,递交了辞职报告,一声不响地离开了生活十五年的城市。(原载于“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才听到老陈一路升职后,担心会影响自己,便提出让老陈离开工作了十五年的地方,这凸显出阿才的自私。B.镇领导撞到老陈与阿才亲密见面后,人事部、开发区的领导便接连给老陈升职,可见这都是镇领导的刻意安排。C.小说两次提到老陈坐阿才的副驾驶位子,其中第二次既是表现两人深厚的战友情,也是为引出镇领导的震惊。D.阿才交代老陈今后做事还是要像之前一样低调,暗示了阿才的区委书记身份可能会对老陈的生活产生影响。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才摸鼻子这一细节引出了老陈对军旅生活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文章衔接自然。B.小说多处照应,如“我,我可不敢认你啊……称兄道弟呢”照应了前文老陈同事对老陈的嘲讽。C.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展现人物形象,如老陈的质朴坚韧与镇领导的投机取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小说刻画保安老陈和区委书记阿才的典型形象,讴歌了不因时久未见、地位悬殊而变味的战友情。3.小说是如何描写阿才形象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4.“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在叙述上也体现了“不平”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A2.C3.【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阿才的谨慎、守信、看重战友情等形象,如阿才用摸鼻子这一动作约老陈在洗手间见面,并在洗手间随手把门关上;见面后紧紧抱着老陈,承诺晚上联系老陈,下班后就主动打电话给老陈并亲自开车去接老陈。②侧面衬托,如通过老陈与同事们看报,交谈,交代了阿才区委书记的身份;通过老陈公司所在镇的领导刻意巴结阿才,反衬阿才清廉自守。4.【参考答案】①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先写在公司干了十五年的老陈,眼见节节高升却突然辞职,令同事百思不得其解,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接着不急于揭示原因,而是在老陈与阿才重逢后插叙老陈替阿才站岗的经历,交代了阿才摸鼻子的由来,充满生活情趣和历久不变的战友情。③老陈做保安沉寂15年,眼见节节高升却被战友阿才要求辞职,老陈竟毅然决然递交了辞职报告,离开了生活了15年的城市。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情节上一波三折,凸显了老陈与阿才之间真正的战友情。【解析】1.【试题分析】陈介绍了新的工作,这不能说明阿才自私。2.
【试题分析】C选项“老陈的质朴坚韧”错,从文中可以看出老陈是质朴的,但“坚韧”很难看出。“对比”也不准确,镇领导是要讨好领导,老陈是为战友着想,二者形不成对比。3.
【试题分析】“阿才似乎也看到了老陈,脸上先是露出了一丝惊讶,接着朝老陈眨了眨眼睛,又看似不经意地用手摸了摸鼻子”“阿才也来到了洗手间,还随手把门关上了”,阿才用摸鼻子这一动作约老陈在洗手间见面,并在洗手间随手把门关上;“阿才紧紧抱住老陈”“留个电话,我现在没时间,晚上我们再联系!”“阿才开着一辆很普通的白色丰田来了,老陈很自然地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见面后紧紧抱着老陈,承诺晚上联系老陈,下班后就主动打电话给老陈并亲自开车去接老陈。小说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阿才的谨慎、守信、看重战友情等形象,为正面描写。“老陈和同事一起在保安室看报纸,忽然眼睛一亮:‘这个人我认识,他是我的战友阿才!’‘区人事变动’一栏里,一个醒目名字映入了老陈的眼帘,他控制不住地喊了起来”“还战友呢,人家现在是区委书记,而你呢?至今还是一个小保安,怎么可能是你的战友呢?”,通过老陈与同事们看报,交谈,交代了阿才区委书记的身份;“你们保安队的队长退休了,他推荐你做队长”“老陈稀里糊涂地成了厂里的一个中层领导”“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发区的一名领导来了,说开发区缺少一个保安经理,想请老陈去帮帮忙”,“老陈,你辞职吧,离开现在的厂里,我介绍你去邻市的工厂干活。那晚我们喝茶出来时遇到的那个人,是你那公司所在镇的领导,他看到你和我关系那么亲密,是想隔山打牛,讨好我来着”,通过老陈公司所在镇的领导刻意巴结阿才,反衬阿才清廉自守。这是侧面衬托。4.【试题分析】“什么,老陈辞职了?我不信,他已经在我们这里干了十五年了,眼见步步高升,怎么舍得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走了呢?”小说开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故事结局,公司干了十五年的老陈,眼见节节高升却突然辞职,令同事百思不得其解,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阿才是广东人,大学生从军,老陈是地地道道的湖北农民”“站岗时,阿才好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老陈一有空就去陪他站岗,有时干脆就替他站岗了。阿才也会以上厕所为借口去休息休息,走时都会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十八年不见了,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老陈马上明白了阿才的意思”,接下来小说没有揭示老陈辞职的原因,而是在老陈与阿才重逢后插叙老陈替阿才站岗的经历,交代了阿才摸鼻子的由来,充满生活情趣和历久不变的战友情。“你们保安队的队长退休了,他推荐你做队长”“老陈稀里糊涂地成了厂里的一个中层领导”“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发区的一名领导来了,说开发区缺少一个保安经理,想请老陈去帮帮忙”“为了阿才,为了老战友,老陈还是心一横,递交了辞职报告,一声不响地离开了生活十五年的城市”,老陈做保安沉寂15年,眼见节节高升却被战友阿才要求辞职,老陈竟毅然决然递交了辞职报告,离开了生活了15年的城市。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情节上一波三折,凸显了老陈与阿才之间真正的战友情。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花开的声音高学升田间的苘麻花开了,金灿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疟疾病病因介绍
- 2024年度门卫服务合同质量监控与品质管理3篇
- 护理血压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教学设计
-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
- 《设施阳光玫瑰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调查指标解释》课件
- 心无旁骛冲刺期末-期末备考主题班会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氯喹中毒病因介绍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1 单项选择(综合知识梳理)(解析版)
- 急救医疗管理系统(紫云)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郑州大学
- HG∕T 4693-2014 工业氟硅酸钾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4》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四套)
- 2024至2030年中国四川省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DL∕T 1630-201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技术规范
- 《汽车机械基础》形考任务(1-12章)试题与答案解析
- 2024年信用管理师(高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民事赔偿和解协议书及撤诉申请书
- 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