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第页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目录25692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目录 199561.设计依据 2229951.1设计规范、标准 236171.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 250822.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 3156062.1初设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 3277082.2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 346852.3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 4105882.4施工图与初设不一致地方特殊说明 4299753.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4145064.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 471024.1地形地貌 464734.2气象、水文 5234964.3地质构造 552724.4地层岩性 551674.5水文地质条件 6221534.6不良地质现象 6201135.工程概况 7250615.1工程基本情况 7193465.2设计内容范围 786396.排水系统概况 7110246.1片区排水现状 7233636.2片区排水规划 7223086.3排水设计概况 7110766.4设计原则 8204897.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 8217537.1排水体制 8103357.2基本设计参数 850527.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8154627.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 9286328.雨水系统设计 9174398.1平面设计 9221798.2纵断面设计 980608.3水力计算 9308338.4内涝防治设计 9299568.5临时排水设计 9171939.污水系统设计 10160169.1平面设计 10180539.2纵断面设计 10320239.3旱季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10305289.4雨季污水管道过流能力校核 102140210.管材、基础、接口及附属构筑物 111247710.1管材及断面形式 11273610.2接口 11433910.3基础 111876010.4检查井 112677910.5沉砂井 122984710.6沉泥井 12255310.7雨水口 123079010.8结构采用材料要求 122116910.9轨道范围特殊处理 1236111.综合管线预留过街管涵 122906612.沟槽开挖及回填 121887712.1管渠沟槽开挖 121204912.2地基处理 131593312.3沟槽回填 132537013.管道抗震设计 13973214.施工注意事项 131037615.管理维护建议 158671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151614417.排水主要工程量表 16332718.问题与建议 161209419.附件 17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1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10)《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3)《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14)《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6)(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18)《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9)《低影响开发雨水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20)《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2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2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2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2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2012.(28)《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渝建〔2016〕489号)(29)《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渝建〔2016〕549号)(3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渝建安发〔2019〕27号)(3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片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3)《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E标准分区1号路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10】(4)《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E标准分区二期路网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10】(5)水土云计算片区地形管线测量(补测)【重庆市勘测院2021.03】(6)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一期道路工程(一号路)【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06】(7)水土高新园悦港纵一路道路工程(二标段)(变更)【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09】(8)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131.486~K2+340段道路工程)【重庆市勘测院2019.10】(9)《重庆市主城区悦来组团D标准分区部分和水土组团E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07】业主提供的轨道六号线支线二期相关设计资料本项目道路专业设计资料(12)现场调查的其余相关资料。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2.1初设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道路路口补充综合管网预留过街管道,减少路面二次开挖。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综合管网预留过街管道,详见排水管线平面分图(图号S-07)。(2)本次设计道路海绵城市指标未达标上位规划指标要求,说明中“建议增强片区公共海绵设施建设,缺口由片区公共海绵设施统一考虑”,周边用地是否有条件消纳此部分指标?本项目位于两江新区为国家级海绵城市示范区,项目需针对海绵城市内容进行评估验收,建议咨询相关主管部门,应出具相关意见。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采用双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的形式,海绵指标满足要求。详见海绵城市设计说明6.1.5章节,控制指标计算表,根据专家意见补充海绵城市建设评估验收要求:“根据渝建人居[2020]25号文,为全面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当对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专项评估,且应咨询相关主管部门,出具专项评估意见。”详见“10.2验收”章节。2.2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针对北侧不可控车行道,能否考虑设置环保雨水口,对初期雨水进行控制,提升海绵指标?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经复核计算,环保雨水口的调蓄容积较小,根据与建设单位沟通,本次设计考虑采用双侧布置生物滞留带的形式,调整后,海绵指标满足要求,详见海绵城市设计说明6.1.5章节,控制指标计算表。2、人行道透水铺装下,透水DN50横管,按5m间距布置是否太密?与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等其他检查井是否有交叉,影响后期布置。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修改,DN50横管按约10m距离布置,根据水土导则透水铺装结构做法,透水盲管位于透水铺装以下约30cm,与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未冲突。由于燃气、通信管线后期基于道路施工图进行设计,已在排水设计说明“11.13存在问题及建议”章节说明:后期燃气、通信管线设计时,需避开已设计的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透水盲管等设施。现场实施时,盲管的敷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3、按两江新区要求,本次排水检查井是否考虑使用装配式检查井?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本次设计排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现浇检查井。4、电力通信基本布置同一标高,复核检查井处平面位置是否错开?建议增大间距?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电力管线土建在本次设计范围内,通信管线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建设单位另外委托设计,通信管线设计基于道路施工图进行设计,已在设计说明中建议:建议后期通信管线设计时,避开道路已设计电力管线及检查井,检查井平面位置错开布置,建议通信管线与本项目与同步实施。详见排水设计说明“11.13存在问题及建议”章节。2.3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第11.5.4节中核实“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220L/Capd”计算?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核实平均日综合用水定额。(2)补充内窥检测的说明要求及市建委相关文件要求等。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内窥检测的说明要求及市建委相关文件要求等。(3)补充海绵城市相关评估要求。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海绵城市相关评估要求。(4)管网防渗应有专门措施。回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中补充轨道保护线范围内的防渗措施。2.4施工图与初设不一致地方特殊说明根据2022年9月6日,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在公司206会议室主持召开了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的施工图内部审查会。根据会议相关要求初设与施工图有如下变化:根据会议要求:①根据建设单位、规划部门要求,道路北侧设置2.2m生物滞留带,满足海绵指标。②通信管线调整至右侧人行道下,预留管位;③电力管位位于北侧人行道下,管中心距离路缘石1.5m。最终北侧道路红线后退2.2m,南侧道路红线后退2m。由于设计工期紧张,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先出具施工图,后期由建设单位完善相应的报规、报建等程序。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工程严格按照重庆市地方标准及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未违反强制性条文。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4.1地形地貌项目周边场地为构造剥蚀浅丘斜坡地貌,主要由冲沟、斜坡组成,项目地块中部、南部基本为原始地貌。线路最高处高程约291m,位于桩号K0+240;最低处高程约262m,相对高差约29m。现状平场外地形多为农田、林地,谷坡见零星基岩露头,砂岩露头抗风化能力较强,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泥岩露头表面风化严重,风化岩块脱离母体,呈散落状。4.2气象、水文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暖而多雾的特点。据重庆市气象站气象资料,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2°C,极端最低气温-3.7°C,最高气温38.2°C,相对湿度8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4.5mm,其中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勘察期间未见地表水体。4.3地质构造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悦来场向斜南东翼。拟建场区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土层(Q4el+dl),人工填土(Q4m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地层。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294°∠19°,层面张开度1~1.5mm,表面平直,无胶结,岩层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据现场踏勘调查,场地发育两组裂隙:①200°∠78°,裂面平整,微张开,少量泥质充填,可见延伸2~5m,间距一般0.5~1.5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②130°∠80°,裂面平整,微张开,少量泥质充填,可见延伸约4~7m,间距1~2.0m,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本次勘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道路修建后,可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修正。4.4地层岩性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和残坡积土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稍密。由褐色和灰色砂岩、紫红色泥岩块石、碎石和粘性土等组成。硬质物粒径一般4~30mm,最大达50mm;含量约20~40%,主要分布于场区西侧,厚度多在1~2m,最大揭露厚度4.5m(ZY06)。拟建道路里程K0+005~K0+036上跨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左线,该段轻轨为明挖隧洞段,基坑深11.72米,隧洞上方填土厚约5.5米。根据轻轨集团提供资料(见文末附件A),轻轨明挖区间隧道完工后,隧洞上方填土已按路基压实标准进行了压实处理。回填压实时间约5年。2)残坡积物(Q4el+dl):黄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主要在场地中部原始地貌区与东侧斜坡农田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在0.5~2.0m;最大揭露厚度4.7m(ZY14),多为可塑状,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泥、砂岩风化物形成。~~~~~~~~~~~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砂质较重;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一般在4~27cm。整个场地均有该层分布,为场地内主要岩层,钻探揭露厚度在5.7~19.8m。2)砂岩(J2s-Ss):灰色,灰黄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3、基岩面及强风化带的分布特征场地基岩面起伏较平缓,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0°。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颗粒状,厚度在2~4.1m。各孔岩、土层及基岩强风化层情况详见钻孔数据一览表(附表一)。4.5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表水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少部分填土,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层厚度小,填土孔隙率较大,透水性较强。勘查区位于斜坡地带,场地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场区地表水汇集于地表坡面,最终向低处排泄,场地南侧边坡顶部斜坡地表水主要为坡面汇水遇连续大雨暴雨,水量将明显增大,土层遇水软化易发生溜滑。边坡开挖后,应加强对斜坡地表汇水的截排工作,防止汇水对边坡上部土体稳定性构成不利影响。(2)场地地下水类型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拟建场地内的土层主要由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人工填土主要分布在场地表层,松散至稍密,透水性强,由大气降水补给,短途径流排泄。该层分布虽广,但厚度总体较小,勘探过程中揭示该层无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及中等风化带构造裂隙中,因受地形、岩性、构造的控制,岩层表面又被弱透水的土层覆盖,同时由于场地西侧斜坡地形,致使地下水补给渗入条件差,有利于地表水顺坡径流和排泄,因此,尽管区内降雨充沛,但雨后多形成地表径流排泄,场地基岩主要为隔水性较好的泥岩组成,涌入补给地下水水量总体甚微,致使基岩富水性较弱。(3)场地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场地内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坡面季节性流水、地表排水、地表短暂面流以及上覆松散层孔隙水的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沿孔隙渗流,渗流速度、途径受土层分布、颗粒级配、基覆界面形态等控制,形体紊乱,或沿土岩界面形成径流,或沿土体内含块石较高区域流动。基岩裂隙水径流主要受控于岩体内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岩性组合。在相对隔水层以上主要沿层面及裂隙运移。通过对场地的调查,土体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短途径流,在地势较低的西侧斜坡坡脚排出,此外,场区地面蒸发也是排泄途径之一。根据对各钻孔终孔后24小时的水位观测,水位基本无恢复。据地势较低位置的钻孔ZY04的简易提水试验,孔内水位降至近孔底后观测,经提桶提水降深至孔底后,水位基本不回升,说明钻孔深度范围内基本无地下水。综上,本场地整体东高西低,土层厚度较小,不存在统一地下水位,但局部存在散点式地下水,雨季水量可能较大,旱季干涸。建议在道路两侧的斜坡内充分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淤积,对道路的稳定性造成影响。4.7地区地震效应及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4.6不良地质现象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概况5.1工程基本情况本次设计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道路全长326.935m,起点与在建悦港纵一路和1号路平交口相接,向东延伸与纵一路平交,终点与太山二路和纵二路交叉口平交,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设计车速40km/h,标准路幅宽22m,双向四车道。5.2设计内容范围本次设计内容为E标准分区配套路网二期道路工程(1号路东延伸段),主要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因本项目建设引起的现状管网迁改,均由建设单位协调各产权单位进行迁改,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排水系统概况6.1片区排水现状本次设计道路与1号道路、悦港纵一路、纵一路、纵二路、太山二路南延伸段相交。除悦港纵一路外,其余道路均未实施,同时业主明确,近期只有本次设计道路实施,其余道路因拆迁问题均暂不实施。周边地块均未出让。本次设计道路与1号道路、悦港纵一路、纵一路、纵二路、太山二路南延伸段相交。其中悦港纵一路目前已经实施完成,悦港纵一路雨水均转输至悦复大道现状d1400雨水管道;污水转输至悦复大道d400污水系统。其余相交道路均为规划道路,暂未实施,目前片区雨水沿自然地面散排进入现状冲沟,最终排入下游排水系统内,周边地块未开发,暂无污水排出。6.2片区排水规划根据《重庆两江新区水土片区E标准分区二期路网工程管网综合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10)提供的综合管网规划:污水规划:本次设计道路规划污水管网管径为d400,上游转输上游太山二路污水管网污水,下游排放至悦港纵一路现状污水管道系统。雨水规划: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0+140-K0+290段规划雨水管网管径为d1400,上游转输太山二路雨水,下游排放至纵一路雨水系统;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0+000-K0+140段规划雨水管网管径为d500,此段雨水上游无转输,下游排放至悦港纵一路现状雨水管道系统。本次设计排水方向与规划基本一致,但是因纵一路暂无实施计划,且经现场探勘,设置临时排水通道解决。6.3排水设计概况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道纵坡与道路纵坡基本保持一致,顺坡敷设。污水:本次设计道路污水管网管径为d400,上游转输上游太山二路污水管网污水,下游排放至悦港纵一路现状污水管道系统,总长约0.3km。雨水: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0+140-K0+290段雨水管网管径为d1200,上游转输太山二路雨水,下游排放至纵一路雨水系统;本次设计道路桩号K0+000-K0+140段雨水管网管径为d400~d600,此段雨水上游无转输,下游排放至悦港纵一路现状雨水管道系统,总长约0.3km。临时排水:由于纵一路雨水管道晚于本项目实施。本次设计K0+140-K0+290段雨水临时接入K0+000-K0+140段雨水管道系统向西临时排放。6.4设计原则(1)符合规划原则。城市排水管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2)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即排水设计流量按设计范围内城市建设完成,人员及企业全部入驻后最大流量考虑。(3)满足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道路排水设计不能单纯地从一条道路出发来考虑,从整个流域、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着手,根据其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来考虑排水设计,既要满足转输上游流量要求又要保证下游排水接口可靠。(4)满足技术经济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尽量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排水设施,将其整合发挥其工程效益。(5)满足现行政策的原则。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现行政策和规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产品。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7.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7.2基本设计参数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规定: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Vmax=10.0m/s塑料管:Vmax=8.0m/s(雨水排放);Vmax=6.0m/s(污水排放)最小设计流速Vmin=0.75m/s(雨水排放);Vmin=0.6m/s(污水排放)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粗糙系数,对钢筋砼圆管取n=0.014;塑料排水管道:n=0.010。7.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561.0)713.561.0)713.9()lg945.+01(1111tPq·设计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临时排水管P=1年·内涝重现期P=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m2)。7.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次设计人口密度参照其它类似片区暂按25000人/Km2考虑。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300L/Cap·d。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取90%的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作为污水量计算。另外,在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分流制污水系统的旱季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校核。Qdr=KQd×K’Qm+Qu式中Qdr:旱季设计流量(L/S)。K: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K’:工业污水变化系数。Qm:设计工业废水量(L/S)。(本项目不涉及收集工业污水)Qu:入渗地下水量(L/s),按Qd的10%计算。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72.42.12.01.91.81.61.5雨水系统设计8.1平面设计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1.2m右侧人行道下。主要收集周边地块、道路本身雨水以其他道路转输雨水。具体布置如下:(1)K0+140-K0+290段,管道坡向与道路一致,在桩号K0+140处汇合后排入下游雨水系统,管道规模d1200;(2)K0+000-K0+140段,管道坡向与道路一致,在桩号K0+000处汇合后排入下游雨水系统,管道规模d400~d600;(3)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雨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雨水管道衔接。(4)将道路边坡的截水沟及边沟的雨水通过沉砂井接入道路雨水管道系统。(5)在下游雨水管道系统未形成前,需要采取临时排水出口措施,在填方段,排水出口伸出边坡,在挖方段,排水出口布置到地势低洼地方,并对出口进行防冲刷处理。8.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管道最小坡度不小于0.003,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m/s,雨水管起点覆土深度约2.0m。8.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设计管段汇水面积设计流量管径设计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m2)(L/S)(m)(‰)(m/S)(L/S)Y-1~Y-617.624585.651.2038.007.948981.85Y-7~Y-111.2342.890.605.001.81513.11经计算,本次设计范围内的雨水管道均能满足雨水排放要求。8.4内涝防治设计经复核,本次设计道路纵坡为4%,全线范围内不存在凹点,不存在内涝风险。8.5临时排水设计根据规划雨水系统,K0+140~K0+290雨水管道永久向纵一路雨水排放,但目前纵一路,由于征地拆迁问题暂时不能实施。而本项目即将实施,因此本次设计K0+140~K0+290雨水管道需要采取临时排放措施。本次设计道路与1号道路、悦港纵一路、纵一路、纵二路、太山二路南延伸段相交。其中悦港纵一路目前已经实施完成,其雨水系统也实施完成,下游通过d800雨水管道接入悦复大道现状d1400雨水管道,出口稳定,其余相交道路均为规划道路,暂未实施,近期上游太山二路也无雨水转输进入,周边地块暂未开发,近期进入雨水系统的雨水量较小,因此经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确认,提出将K0+140~K0+290近期收集到的少量雨水(汇水面积约1.6hm2)临时接入K0+000-K0+140段雨水管道,临时排放至悦港纵一路现状雨水系统进行排放的方案。下游雨水管道水量计算校核,按照近期进行校核:设计管段汇水面积设计流量管径设计坡度流速过流能力(hm2)(L/S)(m)(‰)(m/S)(L/S)悦港纵一路5.91685.890.8015.004.192105.401号路下游5.91685.890.8010.003.421719.06悦复大道下游348324.071.4019.006.8510538.24经计算,本次设计K0+140~K0+290近期临时向西接入悦港纵一路雨水管道可行。但上游太山二路实施之前必须把下游纵一路雨水管道系统实施,打通,避免出现下游管道排放不畅的情况。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实施下游永久性雨水管道系统。污水系统设计9.1平面设计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距离路缘石2.7m右侧人行道下。主要收集周边地块污水以其他道路转输污水。具体布置如下:(1)K0+000~K0+290段管道坡向与道路一致,在桩号K0+290处汇合后排入下游污水系统,管道规模d400。(2)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污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污水管道衔接。(3)在下游污水管道没有建成前,本污水管道不得投入使用。如果必须临时排放,须得经过简易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才能临时排放。9.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6m/s,污水管起点覆土深度约2.5m。9.3旱季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设计管段总服务面积变化系设计流量Q管径D坡度i充满度流速vF(公顷)数KZ(L/s)(m)(‰)h/D(m/s)W1W1019.532.4339.70.43.00.361.01经计算,本次设计范围内的污水管道均能满足污水排放要求。9.4雨季污水管道过流能力校核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1.12要求,雨季设计流量可以是旱季流量的3-8倍,本次校核取3倍旱季流量进行校核。控制管段水力计算校核如下表所示,雨季污水管道可按满流进行校核。设计管段总服务面积变化系设计流量Q管径D坡度i充满度流速vF(公顷)数KZ(L/s)(m)(‰)h/D(m/s)W1W1019.532.43119.20.43.00.701.3经计算,雨季时污水管道过流能力也满足设计流量要求。管材、基础、接口及附属构筑物10.1管材及断面形式参考水土园区于2022年5月发布的《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市政交通、管网设施设计导则》中5.1.2管道材质中相关论述,本次排水管道管材除特殊情况外均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设计图中排水管道以d表示其公称内径,DN表示其公称直径(球墨铸铁管、涂塑钢管)。管道使用年限不小于50年。本工程排水管道未经特殊说明均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控制指标如下表:项目要求环刚度/(KN/㎡)SN8≥8.0SN10≥10SN12.5≥12.5SN16≥16环柔性无破裂,两壁无脱开冲击性能(TIR)/%≤10烘箱试验无分层,无开裂纵向回缩率%≤3蠕变比率%≤22)连接方式:本次设计排水管道管径≤d600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d600采用电热熔承插连接。保证接口密实,管道接口由厂家现场实施。3)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4)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5)非金属管道竖向变形小于0.05Do。10.2接口1)本次设计排水管道管径≤d600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d600采用电热熔承插连接,由厂家现场实施;10.3基础1)塑料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混凝土带状基。2)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混凝土满包加固处理。10.4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根据《重庆市城市道路品质提升技术指南》(渝城管局〔2019〕54号),在城市道路车行道的井盖采用黑色球墨铸铁井盖。检查井井盖采用自调式防沉降黑色球墨铸铁防盗井盖(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人行道上采用轻型井盖,按其承载能力,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按承载能力,最低选用D400类型,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的要求。井盖上标明其使用性质及权属单位。城市道路人行道下采用装饰混凝土不锈钢包边隐形井盖。材料为不锈钢包边+钢筋砼+路面铺装,最低选用B125类型,承载能力不低于125KN,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的要求。做法参照《隐形井盖大样图》。人行道与绿化带和生物滞留带交界处井盖参照人行道井盖做法,在绿化带和生物滞留带中部分不做涂色处理,采用原色。绿化带和生物滞留带中无溢流功能的井盖采用绿色复合井盖,井盖顶标高不低于路缘石顶。3)根据最新规范要求,检查井需设置防坠落设施。检查井安全网做法详见《井筒安全网示意图》。4)埋深<6m检查井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抗渗等级为P6,收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5)埋深>6m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10.5沉砂井在有排水沟或者阶梯跌水沟接入的地方设置沉砂井。10.6沉泥井根据《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污水预留支管检查井设置为沉泥井,参照06MS201-3,页124。图集中材料应改为:盖板、井墙、底板混凝土为C30,S6;钢筋为HPB300、HRB400,水泥砂浆为M10;流槽采用C30砼现浇;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10.7雨水口1)当道路坡度≥3%,采用双篦雨水口,适用于车行道上沿两侧安装。双箅雨水口雨水箅可选用700×250型重型,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荷载。2)当道路坡度<3%,采用球墨铸铁雨水口篦子(详图集06MS201-8),雨水口做法参照相关大样。3)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4)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道路坡度特别平缓、道路陡坡变缓坡处、立交及道路变坡凹点处需要加密设置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5)雨水连接管均采用360°混凝土满包加固处理。10.8结构采用材料要求本工程所有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钢材采用普通热轧钢筋(I级钢筋为HPB300;II级钢筋为HRB400);石料采用微风化的砂岩,强度等级不下于Mu30。10.9轨道范围特殊处理针对轨道段,需对排水管道进行加固防渗处理,管道基础底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每隔2.0m设置2cm沉降缝,同时对管道采用防渗膜满包处理。检查井采用抗渗混凝土现浇,抗渗等级P8。综合管线预留过街管涵本次设计考虑到通信、给水及燃气管线的埋设有可能滞后于道路实施,不与其同步完成,因此本次设计管线过街预埋采用钢筋混凝土Ⅱ级圆管的结构形式(覆土不小于1m),用于将来各种市政管网穿线,避免将来破路。平面布置结合道路和排水管线进行合理埋设,详见平面图内容,断面及做法详见《综合管线过街套管大样图》。综合管线预留过街管位置应充分征求建设单位及周边地块意见后,平面图仅为示意,具体位置应以建设单位及地块意见为准。沟槽开挖及回填12.1管渠沟槽开挖(1)管沟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和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条的要求。排水管沟沟槽开挖要求及开挖时工作面宽度详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2)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防止垮塌事故,同时应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3)沟槽开挖应控制超挖。对于填方地段,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4)管网沟槽开挖应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开挖,土石方随挖随运基槽开挖后及时实施支护,同时在基槽内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沟槽内不得出现有积水。12.2地基处理(1)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地基处理按道路路基处理执行。(2)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12.3沟槽回填(1)沟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压实。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m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m。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2)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3)排水管道沟槽回填时,柔性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详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大样图;混凝土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6条相关规定执行。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的填料、回填方法及其他要求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条相关规定执行。(4)闭水试验报告合格后方可进行污水管道的回填。(5)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1)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2)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3)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4)未尽事项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管道抗震设计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ag=0.05g),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第10.1.4及第5.1.11.1条要求:(1)设防烈度6度、7度,符合7度抗震构造要求的埋地雨、污水管道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2)对管道和构筑物结构的抗震验算,设防烈度为6度或本规范有关各章节规定不验算,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3)同时管道抗震设计考虑采取以下措施:1)管道接口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均采取柔性接口;2)混合结构的矩形管道及沉砂井基础应采用整体底板,底板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直埋承插式圆形管道应在下列部位设置柔性接头及变形缝;①地基土质突变处;②穿越重要交通干线两段;③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

(4)管道穿过建(构)筑物的墙体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在穿管的墙体或基础上应设置套管,穿管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性材料。当穿越的管道与墙体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连接。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须复核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沟)接入处标高,避免水接不进来和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如测量结果与本次设计标高相冲突,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同时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先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排查,确定现状管线位置高程,及时告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得到明确处置方案后方可施工。(2)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一次图纸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请认真仔细读图,若本设计图中有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之处或错漏之处,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调整后方能施工。(3)如果工程现场与设计基础资料有较大出入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施工,需要变更设计的,由施工方提出,监理同意,业主发送设计变更函件给设计单位,设计方调整变更完后,施工方根据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施工。(4)检查井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确认。(5)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于支路的管道接入。过街预埋共用管沟处也应作好隐蔽记录,便于远期的穿管和接线。(6)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勘报告求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同时开挖中必须严格注意开挖边线与周边现状建构筑物的关系,沟槽开挖不得影响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7)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在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及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由水专业的施工人员配合工作,并签署后方可浇筑,以免错漏和移位,严禁事后打孔凿洞。(8)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施工单位上报监理,会同业主、质检、设计协商处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否则设计单位一概不认,对施工问题的处理,应以书面签署盖章为准。(9)塑胶管道须进行管道密闭性、管道变形及沟槽回填土密实度检验,管道初始变形需要满足技术规程的要求。(10)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11)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管道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12)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13)排水管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必须做闭水试验,实验必须100%合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4)工程施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5)塑料排水管道进场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见证取样抽检,检测参数包括规格尺寸、环刚度、环柔度、冲击强度等项目。(16)根据渝建【2019】434号文,本项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大于30%。(17)根据“渝建发[2019]10号文件”的要求,在排水管网工程覆土达到场地设计标高后、竣工验收前,按照《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有关规定,对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18)施工注意事项:高挖方边坡段雨水沟槽开挖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的方式进行,分段长度不应超过10m,沟槽采用挂网喷浆进行防护,岩质沟槽段锚杆的材质及锚固长度同上方岩质边坡,施工时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埋设管道并及时回填土体至设计高程,回填压实度要求应满足相关要求。(19)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管理维护建议(1)本工程建成后严禁雨污水管道混接。(2)排水管道应设置相应机构管理,定期检查、疏浚、维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本项目涉及的危大工程包括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工程、起重吊装、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本工程涉及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如下: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意见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和土方开挖普通工作井,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及施作上部结构,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5、基坑(槽)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槽)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6、做好基坑(槽)应急预案,基槽内应设置逃生设施,-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撒离。超过一定规模工作井,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7、基坑(槽)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2起重吊装普通重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