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2.梳理文章内容,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3.品味和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重点难点】1.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2.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学习过程】预习案预习案知识积累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学之祖”。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对待生活,他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道遥”之境。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2.《庄子》其书《庄子》,又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是由庄子及其后学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丰富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哲学价值。《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3.《逍遥游》其文《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就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学习案学习案第一课时活动一:读“鹏”之文章(一)诵读文章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北冥有鱼(míng)其名为鲲(kūn)徙于南冥(xǐ)《齐谐》者(xié)抟扶摇(tuán)其正色邪(yé)(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停顿一处)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亦若是/则已矣。(二)疏通文意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附全文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双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三)归纳知识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2.词类活用怒而飞形容词用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3.古今异义词语例句古义今义怒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生气,发怒是是鸟也这判断动词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野马野马也,尘埃也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一种动物的名称4.一词多义而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为其名为鲲(叫做)化而为鸟(成为)之垂天之云(结构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活动二:感“鹏”之形象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鹏”是怎样出现的?鲲化为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鹏”有什么特点?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它要飞去哪里?南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它为什么要去南冥?志向远大,追求自由——南冥者,天池也。5.为什么要选择“海运”时起飞?借助外力——去以六月息也。6.“鹏”是怎样起飞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7.“鹏”飞到天上看到了什么?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8.“野马”“尘埃”与“鹏”有什么关系?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一样,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鹏鸟和它们一样,也要凭借大风的力量起飞离开。活动三:解“鹏”之意蕴1.说“鹏”我喜欢“鹏”,因为它。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力大无穷——水击三千里志存高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善借长风——去以六月息者也2.试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击”“抟”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三千里”写出了激起波涛之大,突出其力气之大。“九万里”写出了大鹏飞行高度之高。以奇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描述了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时击水而行、乘风而上的壮观景象。3.读李白的《上李邕》,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上李邕[yōng]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译文: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李白描述了《庄子》中大鹏的形象,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想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并希望得到李邕的赏识和引荐。活动四:辩“鹏”之自由1.这样神奇伟大的一种鸟,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庄子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只神鸟?他想要表达什么?助读资料一: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草芥。他所处的战国时代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社会腐败、民不聊生,在他的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孤独骄傲的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追求心灵的自由,写出了《逍遥游》。“逍遥”是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意思。“鹏”的形象蕴含了作者对自由、理想的强烈追求。本文借鲲鹏表达了一种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2.辩论:本文中的“鹏”自由吗?①“鹏”是自由的。它硕大无比,志向高远,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很快就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它是自由的。②“鹏”并不完全自由。“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说明万物均有所凭借和依靠,“鹏”也要“去以六月息者也”,说明它也要有所凭借才能高飞。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3.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意在说明什么?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①突出大鹏飞翔高度之高;②表明人与大鹏的视力都有限的,都没有绝对的自由。4.如何看待“自由”助读资料二:《逍遥游》最后的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句的意思是: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更连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真正的逍遥游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逍遥游》的观念就是要消除自我意识,无所作为,无所追求,以达到悠闲自得的逍遥游境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①庄子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学习。②在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青少年要积极有为,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第二课时活动一:诵读解文意(一)诵读文章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濠梁之上(háo)鲦鱼(tiáo)请循其本(xún)(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停顿一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鲦鱼/出游从容。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二)疏通文意小组讨论,疏通文意,翻译词句。附全文译文: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然后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三)归纳知识1.一词多义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到)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之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我知之濠上也(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2.古今异义词语例句古义今义子子非我对男子的尊称儿子安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安定,安全活动二:演读见情态1.朗读对话内容,仿照人物示例,补写人物说话时的情态。庄子(看着河水,悠然自得)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咄咄逼问,嘲讽讥笑;相机反驳,从容不迫;气势汹汹,得意扬扬;冷静从容,气定神闲2.根据情境,设计角色朗读并进行展示。朗读指导:第1、4句有感叹色彩,第4句感情更浓烈,第5句以陈述为主,读时语气平缓;;第2、3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反问语气。“全矣”:重读,应体现惠子的洋洋自得、胜券在握和不容置辩。(可以加动作,如摊开双手抖动。)“请循其本”“我知之濠上也”:语气平和,语速平缓,神态从容,胸有成竹之状。(加上动作:右手缓缓从胸前划过的优雅动作。)活动三:品读知鱼乐(一)感知内容1.文章除人物对话外,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交代了人物、地点,还交代了事件“游”,领起全篇。2.这个“游”是不是本文的中心事件呢?不是。“游”是“游玩”。本文不是记游之文,是写庄子和惠施到濠梁游玩时引发的一场辩论,所以“游”不是中心事件,应是“辩”,是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场辩论。3.根据事实上的中心事件“辩”,给文章起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庄子和惠子之辩、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濠梁之辩。(二)品读辩论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辩论话题:鱼之乐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惠子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2.2000多年前的这场“濠梁之辩”,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你认为这场辩论谁是胜者?为什么?(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间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的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但庄子其实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3)这真是一场高手之间的过招,他们各有各的道理,无所谓谁是胜利者。庄子才思敏捷,惠子长于辩论。惠子是名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翘楚。名家讲究逻辑,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不可能知道鱼的心理;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有道理,动物的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可以说庄子是有艺术的哲学思维,惠子则是带有逻辑的理性思维。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考一一惠子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庄子则走向独我,超然物外。3.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从双方的辩论中说说你眼中的惠子或庄子的特点。材料一: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平民哲学家。他追求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作品《逍遥游》《养生主》等。材料二:惠子,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是名家(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材料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材料四: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天下篇》)材料五:大树有用无用之辩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叫它‘樗’(chū)。它的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庄子说:“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不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你所说的)什么用场,可是哪又会有什么困苦呢?”材料六: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明确:(1)与惠子的真实、功利、拘泥相比,庄子活得比较自然、洒脱。他不在意惠子心心念念的相位,宁可“曳尾于泥中”,他追求的是悠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自在。他认为远离功利,才能秉持一种审美的艺术的心态,感悟天地的大美。《庄子▪齐物论》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想要和万物平等共生,和天地万物相融。因此,庄子的“鱼之乐”,其实是他内心自由快乐情感的“外射”(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也就是他的“余”(自己的)之乐!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2)人物特点惠子:好辩,重分析,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比较理性(求真)。庄子:智辩,重感受,从美学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活动四:悟读醒人生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结合《北冥有鱼》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来感受庄子的人生智慧。相濡以沫泉涸①,鱼相与处于陆,相呴②以湿,相濡③以沫④,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①涸:水干。②呴(xǔ):张口出气。③濡:沾湿的意思。④沫:唾沫,即口水。译文: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