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测试--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单选题1.近代某位航海家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估计(一个过高的估计)、马可·波罗关于日本距亚洲大陆有1500英里的估计(一个极高的估计)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计(一个过低的估计),推断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度不到3000英里。因此,他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这也是他向各朝廷提出的方案。由材料可知(

)A.地圆学说在当时被普遍认可B.达·伽马远航具备技术条件C.麦哲伦借此找到通往亚洲的航道D.哥伦布对陆海位置关系认知有限2.“赶大集活动,古已有之”,集市起源于原始社会阶段。在当时,民众自发形成的集市,是以物物交换为特征,随时都可能出现。原始社会出现“赶大集活动”的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原始货币的出现 C.原始手工业的形成 D.饲养家畜的增多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下列关于设施农业说法正确的是(

)A.以高科技为基础 B.对环境依赖较大 C.发端于工业革命 D.已实现全国普及4.有人在评价我国某位科学家在1973年取得的成就时用了“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作为题目。这位科学家的研究A.解决了世界饥饿问题B.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C.优化了我国食物结构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5.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但当耕地扩大时,她们就驯养了兽来拉犁。这就促进了男子从事的畜牧业的发展。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材料意在说明(

)A.食物生产改变了男女分工 B.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C.生产力发展促使阶级分化 D.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6.关于农业和畜牧业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②畜牧业的产生促进了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③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④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图为16世纪欧洲人绘制的新作物图。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欧洲印刷技术的进步C.洲际间物种交流的状况 D.自由贸易规则的确立8.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 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9.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成熟果实。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肥料分配完全自动化。这说明()A.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得到运用 B.农业开始大规模机械化C.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D.在农业生产中机器完全代替人力10.玉米和水稻的原产地对应正确的是(

)A.美洲、欧洲 B.印度、西非 C.美洲、中国 D.中国、西亚11.秦代饲养的家畜家禽主要有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畜”已经齐备。在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发现用于殉葬的家畜遗骸有马、牛、猪、狗的头骨,甚至还有一只整羊。云梦秦简《仓律》规定:“猪鸡之息子不用者,买(卖)之,别计其钱。”这些状况(

)A.说明政府鼓励农产品贸易 B.表明了当时畜牧业的发展C.是封建统治残酷性的见证 D.制约了秦代农牧业的发展12.21世纪以来,人类主要粮食产量有了新的突破。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产量增长表”,推动表中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国家新品种产量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00一650千克2014年中国“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2019年中国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1046.3千克A.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B.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C.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 D.粮食储存技术的提高13.通过基因转移和重组等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批优良作物;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装备使农民从传统的劳动模式中解放出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应用,弥补了农产品的季节性不足。这说明A.粮食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B.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C.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 D.种植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经营14.距今约4300—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考古发现陶寺遗址观象台,利用土柱狭缝来观测日出,并依据日出的光影推测节气节令,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同时在王族墓地还出土了圭尺和圭表,圭尺和圭如表组成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圭表系统。这反映当时(

)A.天文历法水平世界领先 B.早期人类重视科学理论发展C.开始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D.农业发展推动了历法的进步15.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的物种进行了双向的传播和交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6世纪初,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B.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产量第一大的农作物C.明朝万历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进行种植D.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16.宋真宗时期,北宋气候逐渐寒冷,干旱区域不断扩大,南方水稻减产。“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遗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从材料可知,占城稻的推广(

)A.得益于统治者的重视 B.提高了粮食产量C.主要源自气候的变化 D.缓解了阶级矛盾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执政党扬社了成本校大、经济刊益较少的农业郎门,把农业的赌注押在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上,导致了本国农业的逐渐落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钟的大工厂连续不断排放出的各种有害物质直接或问接地伤害着经常呼吸被污染空气的人们的健康。9世纪后期,英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便产生了“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之争。其中,汉密尔顿的“工业立国”强调: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须的原料等。通过1门90年专利法,明确规定“保证发明家对于其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种学的进步。”积极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工业立国”战略犹如指路明灯,引导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譬如,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是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以占基本建设总支出7.5%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改善民生。“一五”时期,在解决资全问题上,国家财政收入共为1354.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摘编自董志凯《“一五”计划与156项建设投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主要教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战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道路之“中国式”的理解。18.物种大交流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作答。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500—1700年,至少1/5的金银被欧洲人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再以香料为例,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收购的香料,每年不过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开辟之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骤增到7000吨。到1503年,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已降到威尼斯的1/5。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原因及特点。19.主题一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材料一番薯原产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十六世纪末从菲律宾吕宋岛传入福建。番薯的传入和推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芋、山药等的粮食功用;使它们退居蔬菜行列。番薯耐瘠耐旱的特点,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番薯“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而汲并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王双怀《史林漫笔》材料二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出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据《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三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主题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材料四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材料五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但“臣服于天朝上国德行的”西方国家逐渐排除在禁止之列。期间,满载白银的帆船会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3个月横渡太平洋,抵达马尼拉,用白银交易丝绸、瓷器后再花费六个月时间的返回阿卡普尔科,最后将商品销往拉美各地。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据统计,自隆庆五年(1571)至明末,经由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总计约为4000万两。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持续了两个半世纪,1815年,“麦哲伦”号离开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最终落下帷幕。——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材料六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成为近500年来古老中国联系欧美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通道舶来的美欧物产,如:番薯、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烟草等,经过商人被带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深刻改变了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摘编自吴春明《月港—马尼拉航路对中华文化史的贡献》主题三

早期殖民扩张材料七所谓大发现是指欧洲的扩张运动,它开辟了新的海上航道。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当时东方在地理上虽十分遥远,但东方的财富、宝石、贵金属等构成了对欧洲人的诱惑。引起欧洲经济扩张的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著《欧洲史》✱基础测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根据番薯传入对福建农业发展的影响。(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能力提升✱(5)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有利条件及其特点。✱历史纵横✱(6)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7)根据材料七,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末欧洲得以扩张的原因和条件。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种植甘蔗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为了生产蔗糖,欧洲许多殖民国家把数以千万的非洲黑人当作商品来对待,将他们贩运到大西洋彼岸,驱入甘蔗种植园,强制其进行极度惨无人道的劳作。在15世纪的欧洲,糖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商品。到了18世纪末,糖已成了欧洲大众的消费品,糖的贸易量的增长快于任何其他热带商品的贸易量的增长。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糖的消费量增长时,其生产环节变得与英国国内经济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到1675年时,有四百艘平均载货10吨的英国船把蔗糖运往英格兰,其中差不多一半是用于转口贸易。——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

蔗糖廉价化后,为人们在粮食以外开辟了另一种更高效的热量供应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饭。欧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粮食价格因为蔗糖的传入开始下降,感到卖粮食不再赚钱的农民们纷纷开始向城市聚集。英国伦敦的人口在短短三十年内翻了一番,而更多的人口聚集很自然地也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分工协作,劳动力廉价到令作坊主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以挣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工业革命于是应运而生了。——摘编自【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D项正确;普遍认可说法绝对,排除A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从美洲南端绕过完成环球航线,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原始社会出现民众自发形成、物物交换的集市,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A项正确;物物交换促进了原始社会货币的分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原始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项;原始社会的“赶大集活动”并不都是家畜的交换,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A项正确;设施农业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排除B项;设施农业利用人工技术手段和辅助措施,以高科技为基础,并非发端于工业革命,排除C项;“已实现全国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不是已经解决了饥饿问题,排除A项;杂交水稻与优化食物结构没有关系,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排除D项。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与“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产生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从事犁地、播种等主要经济事务,妇女逐渐转向从事次要的经济事务,男女的生产分工发生改变,A项正确;“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男女分工”,而“阶级分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的说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故①正确;农业的出现,生活人们的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以后,人类才定居定居下来,故②错误,③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故④正确。故C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项。7.C【详解】仔细观察新作物图,应为烟草和玉米,结合时间16世纪可知,此为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物种大交流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与贸易中心转移以及印刷技术无关,排除AB项;自由贸易规则确立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贮藏运输要求很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一般指需要冷藏、冷冻类的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期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便利了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故C项不符合题意。9.A【详解】根据“日本等国研制的摘番茄机器人,能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只摘成熟果实。法、美等国研制的机器人,可使肥料分配完全自动化”可得出材料反映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现代化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大规模机械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与集约化无关,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水稻的原产地是中国,C项正确,水稻的原产地不是欧洲,排除A项;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排除B项;玉米的原产地不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由材料可知,秦代“六畜”齐备,还使用大量家畜殉葬,多余的猪、鸡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这说明秦代的牲畜数量较多,畜牧业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展示了秦代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并未表明政府对农产品贸易的鼓励态度,排除A项;相比于人殉,用动物殉葬是比较人性化的,“残酷性”与史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并未制约秦代农牧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品种的不断优化,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品种,未提及其他农业机械,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农作物的新品种,无法得出优质高效化肥的推广的结论,排除C项;粮食储存技术与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杂交水稻、农业机械、转基因技术以及温室大棚等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这些举措促进了农业进步,这实际上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农业发展,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粮食的储备水平得到了提升,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我国的种植业实现自动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时期天文历法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结合所学,天文历法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需要有关,D项正确;材料未与同时期其他文明对比,无法断定“世界领先”,排除A项;早期人类的科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理论性较弱,排除B项;中国农耕发生于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排除C项。故选D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据所学可知,玉米在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D项正确;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排除A项;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排除B项;明朝万历年间,番茄开始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被种植,排除C项。故选D项。16.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遗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可知,宋真宗以高价求占城稻,并且大力推广种植,A项正确;占城稻有利于粮食产量提升,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气候变化是推广占城稻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占城稻的推广种植与缓和阶级矛盾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7.(1)教训:要正确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2)作用:实行保护性关税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了技术进步。改善交通运输促进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刺激了弱势工业发展。(任答3点即可)(3)理解:直接计划与间接计划(或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任答3点即可)【详解】(1)教训:从材料中的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要正确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从材料中的贫富差距来看,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从材料中的环境问题来看,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2)作用:根据材料“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须的原料等”可知,实行保护性关税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保证发明家对于其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种学的进步”可知,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了技术进步;根据材料“积极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可知,改善交通运输促进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可知,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刺激了弱势工业发展。(3)理解:根据材料“对于国营经济是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可知,直接计划与间接计划(或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根据材料“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发展”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农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根据材料“国外纤款为36.4亿元,外债仅占总收入的2.7%”可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18.(1)影响:①丰富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和食物供给,促进世界人口增长。②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加速了全球化过程,促进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④带来疾病的传播,对当地人口和社会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⑤新物种的引进,有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2)原因:①全球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与发展。②交通工具尤其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③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④欧洲崛起率先进行的殖民扩张。特点:①全球性:美洲作物传播到欧、亚、非等地。②主导性:以欧洲为主导。③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等。④双重性:既改变了人类食物结构,又给美洲带来灾难。⑤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依然在进行。【解析】【小题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和食物供给,促进世界人口增长;根据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速了全球化过程,促进了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带来疾病的传播,对当地人口和社会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并且新物种的引进,有时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构成威胁。【小题2】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可知,全球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与发展;根据材料一“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可知,欧洲崛起率先进行的殖民扩张;根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工具尤其是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可知,全球性:美洲作物传播到欧、亚、非等地;根据材料一“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可知,主导性:以欧洲为主导;根据材料二“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可知,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等;根据材料二“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可知,双重性:既改变了人类食物结构,又给美洲带来灾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依然在进行。19.(1)影响:丰富了粮食品种;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2)作物:麦、水稻。(3)意义: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影响: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5)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海禁”政策松动;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市场与美洲市场互补。特点:航程远;持续时间长;由西班牙主导;中国输出商品,美洲提供货币(6)影响:大量白银流入,推动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展;高产作物传入,促进粮食增产和人口增长。(7)史实:迪亚士开辟了通往好望角的航线;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8)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奥斯曼帝国威胁陆路商路。具备客观的有利条件: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运用等;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由材料一“番薯的传入和推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芋、山药等的粮食功用”可得出丰富了粮食品种;由材料一“番薯耐瘠耐旱的特点,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可得出增加了耕地面积;由材料一“亩收十石,数口之家,止种一亩,纵灾甚,而汲并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及所学可得出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是麦、水稻。(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的开辟。由材料三“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及所学可得出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加强了世界联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的黑奴贸易。由材料四“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可得出提供了资金来源;由材料四“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可得出扩大了海外市场;由材料四“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可得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5)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的世界。第一问条件,由材料五“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由材料五“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虽不允许中国人从事涉外贸易”可得出明朝“海禁”政策松动;中国商人积极参与;由材料五“西属美洲的贵族以穿中国丝绸的衣服为荣耀,瓷器甚至成为观赏的艺术珍品”可得出中国市场与美洲市场互补。第二问特点,由材料六“跨越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路,沟通了中国与美洲、欧洲的贸易圈,打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环球化的最后一里路,成为近500年来古老中国联系欧美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通道舶来的美欧物产”可得出航程远;持续时间长;由材料五“156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后,很快在马尼拉建立了亚洲贸易总部,并积极招揽中国商人”可得出由西班牙主导;由材料五“满载白银的帆船会从阿卡普尔科出发,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