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1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2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3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4页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2.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由此可以推知()A.苏联着重推行新经济政策B.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C.苏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3.[2023·廊坊高一期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4.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苏联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苏联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6.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内容表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A.革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巩固苏俄的工农联盟C.稳固苏俄的无产阶级政权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7.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8.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0.1921年的苏俄,出现了民众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等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C.世界性经济危机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1.1929年,苏联领导人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文中强调:“过去的一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生大转变的一年。这个转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的标志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主要表现在()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步伐C.逐步推行农业集体化D.强化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控制12.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二、综合题13.[2023·湖南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至少选择两条),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实行工商业国有化,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依据国情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即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苏联模式”。2.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由此可以推知()A.苏联着重推行新经济政策B.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C.苏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解析: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故A项错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引进外国技术得益于西方经济大危机的生产过剩,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苏联外交问题,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材料未提及,故D项错误。3.[2023·廊坊高一期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解析:根据所学,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故A项错误;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企业未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得出重视发展重工业,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不能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故D项错误。4.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苏联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解析:本段材料比较繁冗。利用化繁为简缩句法把握材料主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主旨为“生铁……优先于……服务行业……类封建的管理……对人的漠不关心”。这体现了“苏联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存在不足,故D项正确。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苏联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增多,不能得出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增长,但后来出现了粮食危机,不能得出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不能得出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得出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D项正确。6.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内容表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A.革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巩固苏俄的工农联盟C.稳固苏俄的无产阶级政权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苏俄国内出现了新的危机,为了稳固苏俄的无产阶级统治,故放弃了直接过渡的方式而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答案选C项。7.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导致“背口袋”活动盛行,故选A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才出台,1929年底苏联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D三项。]8.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A[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故C项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是要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了国家的过度干预,故D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七年经济计划”突出钢铁等重工业,仍是斯大林模式的延续,故A项正确。]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A项;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故排除。]10.1921年的苏俄,出现了民众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等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C.世界性经济危机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国内战争平息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1.1929年,苏联领导人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文中强调:“过去的一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生大转变的一年。这个转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的标志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主要表现在()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步伐C.逐步推行农业集体化D.强化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控制C[“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指的是消除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实现城乡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当时苏联正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将个体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济,这是在农业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步骤,故选C项;题干所述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私有制的改造,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无关,排除A、D两项;“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指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国家工业化属于生产力,排除B项。]12.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A[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而不是管理体制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C项;D项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二、综合题13.[2023·湖南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至少选择两条),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成效有限。阐述: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着手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提倡种植玉米。科技方面,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