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①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然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蔡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彼以让饰争,依乎仁而蹈利者也,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有灾缪者,然后诛之。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于成王,则安以无诛矣。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雠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节选自《荀子·仲尼》)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注:①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个里,每个里分别立社。把社内人口登录在簿册上,称为书社,因而“书社”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与土地。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涂黑。贵贱A长少B秩C秩焉D莫不从桓公E而贵敬之F是天下之大G节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伯”,即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不同组合,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B.卒,指最终,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的“卒”意思相同。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D.短,指短处,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短”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能预见管仲的才能,把国家交付给他,这是他大智慧的体现,也是齐国不会被灭亡的原因之一。B.荀子肯定了齐桓公称霸的必然性,又指出五伯只是小人中的杰出者,他们没有资格被仲尼的门人称道。C.桓公死后宫廷发生了内乱,五位公子争夺君位,祸乱蔓延开来,直到齐简公,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D.苏洵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管仲这位历史人物,评判管仲的是非功过,揭示管仲的真面目。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王者则不然:致贤而能以救不肖,致强而能以宽弱。(2)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14.齐国可谓“兴也管仲,衰也管仲”,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过秦论(上)》)材料二:①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因于阻险而不能进。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②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③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过秦论(下)》,有删改)9.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A秦之盛也B繁法C严刑D而天下震E及其衰也F百姓怨G而海H内叛矣。10.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指弱小者,《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的“傲”意为傲世的情怀,二者用法相同。B.“因”,承袭、沿袭,与《过秦论(上)》中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因”词义相同。C.“阖”,关闭、闭合,与《项脊轩志》中的“比去,以手阖门”的“阖”词义相同。D.“为国”,治理国家,与《六国论》中的“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为国”词义相同。11.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秦从穆公开始的二十多个国君,经常称雄诸侯,主要与秦国地势险固有关,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个都贤明。B.东方六国诸侯出身平民,名曰灭秦,实谋私利,缺乏凝聚力,必然知难而退,秦朝如果决策正确,完全可以再次统一天下。C.周王朝能传续千余年的根本原因是能“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从而“序得其道”,避免“壅蔽之伤国”。D.材料最后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劝谏西汉统治者,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取舍有序,变化适时。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13.秦歼灭六国,一统天下,但却迅速灭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从材料二的第②段中概括出秦朝灭亡的三个原因。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不对。有间,又顾谓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也,士不中间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由,《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阳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之贤士也,于是不赠,终身不见也。”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张急调下,故使之悲耳。张急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应侯曰:“善哉!”(节选自《说苑·尊贤》)材料二: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食于官A府B吾C受禄D三倍E作于F私家G吾收其直H大半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指符合,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同。B.居,指储存,与《促织》中“昂其直,居为奇货”的“居”意思相同。C.委,指积聚,与《归去来兮辞》中“曷不委心任去留”的“委”意思不同。D.专,指专一,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A.孔子在路上遇见程先生,二人倾盖而谈,孔子再三催促子路赠送束帛给程先生,子路表示能够理解孔子的做法但不赞同。B.孔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认为自己遇见了一位眉目清秀的美人,既体现与程先生相遇的喜悦又表达对其高度的赞美。C.“我”认为木匠是舍弃了自己的手艺,专心致志于大局,才能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把握全局,明白建造房屋的要领。D.“我”耻笑木匠不能修理缺腿的床,但当看到工匠们观其行听其言而行事时,又十分震惊,表达我对木匠技艺的赞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急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2)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14.材料二认为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人应效法梓人的哪些做法?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两龚皆楚人也,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世谓之楚两龚。莽既篡国,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使者入户,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胜自知不见听,即谓:“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胜因敕以棺敛丧事,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薛方尝为郡掾祭酒,尝征不至,及莽以安车迎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使者以闻,莽说其言,不强致。(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二》)材料二:王莽慕龚君宾之名,誅①以尊爵厚禄,劫以淫威重势而必致之。君宾不胜逼迫,绝食而死。班固以薰膏之语讥焉,未闻有为辨之者也,可不大哀?昔者纣为不道,毒痛四海,武王不忍天下困穷而征之,斯则有道天子诛乱政之匹夫尔,于何不可?而伯夷叔齐深非之,义不食周粟而饿死。猬隘如此,仲尼犹称之曰仁,以为不殒其节而已。况于王莽凭汉累世之恩因其继嗣衰绝饰诈伪而盗之又欲诬洿清士,以其臭腐之爵禄,甘言谀礼,期于必致。不可以智免,不可以义攘,则志行之士,舍死何以全其道哉?又责其不诡辞曲对,若薛方然,然则将未免于谄,岂曰贤能?故君宾遭遇无道,及此穷矣。失节之徒,排毁忠正,以遂己非,不察者又从而和之。太史公称:“伯夷叔齐不有孔子,则西山之饿夫,谁识知之?”信矣哉!(节选自司马光《龚君宾论》)[注]①誅:引诱,诱惑。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况于王莽A凭汉B累世之恩C因其继嗣D衰绝E饰诈F伪G而盗之H又欲诬洿清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制作,文中指国家礼乐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现在一般用作动词,指制造。B.见听,被听从。“是以见放”中“见放”表示被放逐,两者结构相同。C.箕山之节,指用归隐的方式保全节操;箕山是尧时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D.遂,顺应,符合。与成语“天遂人愿”“遂事不谏”中“遂”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莽派遣使者用太子师友祭酒的职位征召龚君宾,龚君宾以年老多病相辞,实际是因为感念汉家大恩,不愿一身事二主。B.薛方不愿意出仕,面对王莽的安车相迎,通过使者称颂王莽为明主,将其比作尧舜,令王莽十分高兴,没有再强迫薛方。C.龚君宾以死全节,失节者却诋毁他,司马光虽不赞同他绝食自尽,但也认为王莽无道,身处其时,并无他法能保全名节。D.司马光认为武王伐纣本是正义之举,伯夷叔齐非难武王是非常狭隘的,但孔子因为他们不失气节而用“仁”称赞其志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2)伯夷叔齐不有孔子,则西山之饿夫,谁识知之?14.面对王莽的征召,龚君宾与薛方都未赴任,司马光对二者评价不同,请简要概括。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①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②。齐人执陈辕涛涂③。葬许穆公。(节选自《春秋》)材料二: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央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毂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也。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注】①许男新臣,即后文的“许穆公”,名新臣,男爵;卒,指卒于伐楚诸侯军中。②盟于召陵,为礼待楚使屈完,伐楚诸侯军退避至召陵。召陵,楚地。③辕涛涂,陈国大夫。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答案。尔贡A包茅B不入C王祭D不共E无F以缩酒G寡人是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会集,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会有四方之事”的“会”意思不同。B.次,停留、驻扎,与《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同。C.病,困苦、困扰,与成语“病民蛊国”的“病”意义和用法均相同。D.衮,衮衣,文中指天子的礼服。诸侯也有用天子衮衣入殓的。12.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讨伐楚国,楚派屈完前来交涉,管仲先讲齐有征伐四方、辅佐周室的特权,又指出了楚国不向王室进贡的罪名。B.面对齐侯的强势威胁,屈完既讲究诸侯国间外交上的必要礼节,又不卑不亢地坚定回应,最后与诸侯联军结成盟约。C.郑申侯表面答应了陈国辕涛涂的建议,但在见齐侯时却又提出相反意见,齐侯把虎牢赏赐给他,并拘捕了辕涛涂。D.材料一节选自《春秋》,具有微言大义的风格特点。材料二是为材料一作的注,叙事上要比材料一更加完备详尽。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4.《左传》对《春秋》中“葬许穆公”的史实进行了哪些补充?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安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静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遣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惶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群言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崧,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埠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10.原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仪状A齐等B而饰C貌者D好E质性F同伦G而学H问者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正而冠”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意思不同。B.“今人诚能砥砺其材”与文中“其惟仲尼乎”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C.“筹策得失”与“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策”意思不同。D.“所以相致也”与“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致”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年幼的人由于愚昧,容易做出荒诞的行为,但可以通过学习摆脱愚昧。B.作者引用了《诗经》等经典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了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C.作者认为“晚世之人”因为愚昧,所以无法获得美名,达不到“上圣”的境界。D.本文运用一些比喻,如“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等,使道理的阐释深入浅出。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2)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14.班级学习小组认为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学习的方法。作为小组成员,请你简要概括。答案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D12.C13.(1)那些称王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自己极其贤能,能够去救助不贤的国君;自己极其强大,能够宽容弱国。(2)贤能的人不对自己的死感到悲痛,却对国家的衰败感到忧虑。所以一定要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代替自己,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14.①齐桓公因赏识、重用才能卓越的管仲,从而使齐国称霸诸侯。②齐国因管仲死前未能荐贤自代,以致国家发生内乱,走向衰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管是尊贵卑贱还是年长年幼的,都井然有序,没有人不顺从桓公并尊敬他,这是治理天下的大原则。“贵贱长少”作主语,主语较长,其后可以断开,即可在B处断开;“秩秩”作谓语,“焉”作句末语气词,故可在D处断开;“是”作主语,“天下之大节”作谓语,应在主语前F处断开;故应在BDF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周公最后完成了大业。/好像非常爱护老百姓,而最终给老百姓带来了灾祸。C.正确。D.错误。“短”,短处;/寿命短。句意:并且还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C.“桓公死后宫廷发生了内乱”错,由“桓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前宫廷已发生内乱,并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才发生内乱。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不肖”,不贤的国君;“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容;“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国。(2)“悲”,对……感到悲痛;“忧”,对……感到忧虑;“复有贤者”,再推选出贤明的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分析“兴也管仲”根据“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可知,齐桓公因赏识、重用才能卓越的管仲,从而使齐国称霸诸侯。(2)分析“衰也管仲”根据“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可知,齐国因管仲死前未能荐贤自代,以致国家发生内乱,走向衰弱。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大原则,谁还能使他灭亡呢?毫不怀疑地预见管仲的治国才能完全可以把整个国家托付给他,这是天下的大智慧啊!齐桓公安定后忘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脱离危险后就忘了管仲曾是自己的仇人,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英明的决断啊!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给他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怨恨他;给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没有谁敢与他为敌;不管是尊贵卑贱还是年长年幼的,都井然有序,没有人不顺从桓公并尊敬他,这是治理天下的大原则。诸侯们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没有人能灭掉他;桓公把这几个原则都掌握了,又怎么可能灭亡呢?桓公称霸,是理所当然的啊!并非侥幸,而是必然的。然而孔子的门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也耻于谈论五霸。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的。他们没有把政治教化作为治国之本,没有把(礼义)推崇到应有的高度,没有使礼仪制度极有条理,没有使人心悦诚服。那些人用礼让来掩饰争斗,打着仁爱的名义而谋求利益的人,是小人中的杰出者,他们哪有资格被孔子的门人称道呢!那些称王天下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自己极其贤能,能够去救助不贤的国君;自己极其强大,能够宽容弱国。对那些有危害和谬误的国家,才加以诛灭。所以说圣王诛灭的国家,是极少的。文王只诛灭了四个,武王诛灭了两个,周公最后完成了大业,到了成王时,天下安定就没有可诛灭的了。所以善用治国之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足以独立生存;不善于运用治国之道,就像楚国那样虽拥有六千里广阔的土地还是被仇敌所驱使。所以一国之君不致力追求治国之道而只扩大他的势力,这是他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材料二: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到管仲死时齐国都国富民强,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在宫廷内乱中去世,五位公子开始争夺君位,祸乱蔓延开来。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在发作时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的原因,而说是因为管仲。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趁着齐桓公询问,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这三人也罢!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不相信。管仲的书《管子》里,有记载他将死的时候,谈论到了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且还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样在他的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但他又预料到自己将死,可见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对自己的死感到悲痛,却对国家的衰败感到忧虑,所以一定要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代替自己,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9.BEF10.B11.B12.(1)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2)尊贵到身为天子(贵为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富有天下),自己却被人擒获,这是因为他挽救败局的政策是错误的啊。13.①秦王们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错而不改,终身不悟;

②秦忌讳直言劝谏,言路不通,下情不能上达;

③秦强盛时繁法严刑(法令严苛,刑法严酷),尽失民心之根本。【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故……也”是表推论的一个固定结构,因此,“故……也”之后须断开,所以B处断句;“天下震”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天下震”是“繁法严刑”的结果,中间用“而”连接,不能断开,所以E处断句;“百姓”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F处断句。故选BEF。【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形容词作名词,弱小者;/形容词作名词,傲世之情。句意:收纳弱小,扶助疲困。/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B.错误。词义不同。承袭、沿袭;/凭借。句意:因循不改。/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C.正确。都是“关闭、闭合”意思。句意:闭上嘴巴不敢说话。/等到去的时候,(她)用手轻轻地关闭轩门。D.正确。都是“治理国家”的意思。句意:因此君子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东方六国诸侯出身平民,……完全可以再次统一天下”错误。“诸侯起于匹夫”中的“诸侯”指的是秦末各地反秦势力的领袖,而不是指“东方六国诸侯”;“完全可以再次统一天下”于文无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作难”,起义(或发难);“七庙隳”,国家灭亡;“为天下笑者”,被动句,“为”表被动。(2)“为禽者”,被动句,“为”表被动;“禽”,通“擒”,擒获;“非”,错误。【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①根据“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可知,秦王们骄傲自满(刚愎自用),错而不改,终身不悟;②根据“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可知,秦忌讳直言劝谏,言路不通,下情不能上达;③根据“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可知,秦强盛时繁法严刑(法令严苛,刑法严酷),尽失民心之根本。参考译文:材料一: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节选自《过秦论(上)》)材料二:①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德高望众而位居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来指挥东方诸侯新建的各国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在覆亡前夕没有做出挽救的措施。②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形势危急而又势力微弱无人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叠足而立,不敢迈步,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③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节选自《过秦论(下)》,有删改)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EG11.D12.A13.(1)琴弦拉得紧,象征是良才;调子低沉,象征着官职卑微。(2)他把房屋的样式画在墙上,在一尺内把所有的结构标示得非常详尽,计算图上的毫厘而建造整座大厦,没有一点出入。14.①认清自己的位置;②有智慧地从事谋略工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在官府干活,我能拿三倍的赏赐;在私人家干活,我能收大半的工钱。“故食于官府”,有独立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而“吾”是后一句的开头,所以B处断开;“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中间停顿,“作于私家”和前面的“食于官府”对称,所以E处断开;“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中间停顿,“吾收其直大半焉”和前面的“吾受禄三倍”照应,形成对比,所以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不同。符合;/女子出嫁。句意:正合我的心愿呀!/才出嫁就被休回娘家。B.正确。句意:家里没有储存磨砺砍削的工具。/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C.正确,不同。积聚;/任凭。句意:堆积着大量木材。/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D.错误,不同。“专”,使动用法,“使……专一”;/“业”,意动用法,“以……为业”。句意:使他的心智专一。/郭橐驼以种树为业。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子路表示能理解孔子的做法”错,不符文意,根据“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也,士不中间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子路认为“士人不经中介相见,女子没有媒人而嫁人,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说明对孔子的做法“不理解”。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急”,紧;“下”,低沉;“官卑”,官职卑微。(2)“制”,样式;“尽”,详尽;“进退”,出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可知从事智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被人役使,他应该就是从事智力劳动的人,由此可得出启发:应认清自己的位置。②根据“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可知有能力的人从事具体工作,有智慧的人从事谋略工作,他就是属于是有智慧的人,由此可得出启发:应有智慧地从事谋略工作。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到郯国去,在路上遇见程子,停车倾盖长谈了很久。过了一阵,他回头对子路说:“取束帛一捆来送给程先生。”子路不作声。过了一阵,又回头告诉子路说:“取束帛一捆来赠送程先生。”子路不在意地回答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士人不经中介相见,女子没有媒人而嫁人,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孔子说:“仲由,《诗》上不是说过吗:‘野外有蔓生的草,露珠一团团呀;有这样一位美人,眉目清秀然呀;出乎意料的相遇,正合我的心愿呀!’现在这个程子是天下的贤士,在这时候不赠送礼物给他,终身再也不能见面了。”应侯与贾午子同坐,听到有弹琴的声音,应侯说:“今天的琴声多么悲哀啊!”贾午子说:“那琴弦紧曲调又低沉,所以使人感到悲哀了。琴弦拉得紧,象征是良才;调子低沉,象征着官职卑微;取用良才却给他卑微的官职,怎能不悲哀呢?”应侯说:“讲得好啊!”材料二:裴封叔的府第在光德里,有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赁空闲的房间居住。他执掌的是尺子、圆规、方矩、准绳、墨线之类的工具,家里没有储存磨砺砍削的工具。问他有什么才能,他说:“我善于度量木材,审视房屋的样式,根据高深、圆方、短长的需要,我能指挥众多工匠一起工作。没有我,大家就不能造成一栋房子。所以在官府干活,我能拿三倍的赏赐;在私人家干活,我能收大半的工钱。”过了几天,我进入他的房间,看到他的床少了一条腿而不能自己修理,说:“打算请别的工人来修。”我很是耻笑他,认为他是没什么本事还贪财的人。后来京兆尹将要装修官署,我经过那里,只见那里堆积着大量木材,招募了很多工匠,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面向那个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度量房屋栋梁的承受力,考察木材的材质,举起木杖挥动着说:“砍!”那些拿着斧头的人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说:“锯!”那些拿着锯子的人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儿,拿着斧子的人砍,拿着刀的人削,都看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命令,没有谁敢自己裁断的。其中不胜任的,他愤怒地将其斥退,那人也不敢有所怨恨。他把房屋的样式画在墙上,在一尺内把所有的结构标示得非常详尽,计算图上的毫厘而建造整座大厦,没有一点出入。造成之后,在正梁上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只有他的名字,所有那些拿着工具的工人都不在署名之列。我环视四周非常惊骇,然后才知道他的技术非常精湛。接着就感叹道:那位木匠一定是舍弃他的手艺,使他的心智专一,才能把握全局、明白要领的吧?我听说从事智力劳动的人役使别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被人役使,他是从事智力劳动的人吧?有能力的人从事具体工作,有智慧的人从事谋略工作,他是有智慧的人吧?这足以为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人所效法了!事情没有比这更相似的了。那些治理天下的人,根本在于用人。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0.CEH11.D12.C13.(1)香草因有芳香而燃烧了自己,油脂因能照明而销熔了自己,龚生最终早死,未到天年,不是我的同类人。(2)如果没有孔子(的赞誉),伯夷叔齐就是西山上饿死的人罢了,谁能了解他们呢?14.龚君宾是守节不亏的忠正清士;薛方则流于谄媚,难称贤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何况对于王莽来说,凭借汉朝历代皇帝积聚的恩德,趁着汉朝后继无人,用狡诈虚伪的手段虚饰自己而窃取了王权,又想要去污蔑玷污洁白的人士。“凭汉累世之恩”“因其继嗣衰绝”都是介宾结构,作状语,句子较长,各自断开,所以在CD处断开;“饰诈伪而盗之”省略了主语“王莽”,“之”作宾语,句意完整,所以在H处断开。故选CD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圣朝没有忘记您老人家,现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参与政事。B.正确。句意:龚胜知道自己的话不被听从。/屈原因此被放逐。C.正确。D.错误。“遂”,顺应,符合/顺应,符合/完成,成功。句意:排斥诋毁忠诚正直的人来文饰自己的过错。/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司马光虽不赞同他绝食自尽”错,从“不可以智免,不可以义攘,则志行之士,舍死何以全其道哉?”可知,司马光认为龚君宾绝食自尽事当时唯一版权名节的方法,他是赞成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竟”,最终;“徒”,类。(2)“不有”,如果没有;“饿夫”,饿死的人;“知”,了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不可以智免,不可以义攘,则志行之士,舍死何以全其道哉?”和“失节之徒,排毁忠正”可知,司马光认为龚君宾是守节不亏的忠正清士;从“若薛方然,然则将未免于谄,岂曰贤能?”可知,司马光认为薛方则流于谄媚,难称贤能。参考译文:材料一:两龚都是楚国人,龚胜字君宾,龚舍字君倩,世人称之为楚两龚。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第二年,王莽派遣使者前去拜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声称有病而不应征。过了二年,王莽又派使者拿着玺印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的印绶,并派出四匹马拉的安车,很隆重地前去迎接龚胜。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因此在门外站立等待了很长时间。龚胜声称自己病重,使者进屋,进前对龚胜说:“圣朝没有忘记您老人家,现在天下制度未定,期待您参与政事,希望听到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建议和指导,用以安定天下。”龚胜回答说:“我向来愚昧,加上年老多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随您上路,必死于途中无疑,这样一来对国家对个人都毫无益处。”使者每隔五天就和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及身体情况,龚胜知道自己的话不被听从,因此说:“我蒙受汉王室深厚的恩德,无以为报,如今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难道可以一身事奉二姓,死后又到阴间去见故主吗?”于是龚胜便吩咐子孙们为他准备棺木等丧葬事宜,吩咐完后就不再开口饮食,十四天后逝去,时年七十九岁。有一位老人前来吊唁,哭得很悲切,哭完后又说:“唉!薰草由于芳香而自烧毁,油脂因能照明而自销熔。龚生竟然未满天年而亡,不是我的一类人啊!”说完后便急步走出门去,没有人知道他是谁。薛方曾任郡掾祭酒,朝廷曾征召他,他不应召,等到王莽执政时用安车迎接他,薛方通过使者婉言推辞说:“唐尧、虞舜在上为君时,下有巢父、许由等人隐于民间,现在明主正振兴唐、虞之德,小臣想效法许由等人,以守箕山之节。”使者把他的话告诉了王莽,王莽对他的话很高兴,就不再勉强他了。材料二:王莽敬仰龚君宾的名声,用高官厚禄诱惑,用强权暴力要挟,一定要让他来。君宾经受不住逼迫,绝食而死。班固用薰膏这样的话来讽刺他,未曾听说有人为之辨解,这难道不让人十分悲哀吗?过去商纣做出种种不符合王道的事,残害天下百姓,周武王不忍心天下人困顿而征讨纣王,这就是行王道的天子诛杀讨伐败坏朝政的独夫罢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但伯夷叔齐却深深地责备周武王,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如此器度狭窄急躁,孔夫子还称赞他们是仁人,认为他们不降低自己做人的节操罢了。更何况对于王莽来说,凭借汉朝历代皇帝积聚的恩德,趁着汉朝后继无人,用狡诈虚伪的手段虚饰自己而窃取了王权,有想要用腐臭的爵位俸禄,甜美的言辞,阿谀的礼遇,去污蔑玷污洁白的人士,希望他们一定会应征到来。不能用智慧免于应征,又不能用道义来抗拒应征,那么有志气操守的人,除了死有什么办法来保全道义呢?班固又责备他们不能通过诡辩的言辞来虚与委蛇,像薛方那样,然而这样就不可避免被视为谄媚之人,难道说这是贤能么?因此,君宾遇到了无道的时势,到这地步也就无路可走了。丢失节操的人,排斥诋毁忠诚正直的人来文饰自己的过错,不明察事实的人又跟着他们附和。太史公说:“如果没有孔子的赞誉,伯夷叔齐就是西山上饿死的人罢了,谁能了解他们呢?”真是这样啊!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C12.A13.(1)君王如果凭借武力,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多,也没什么可用的办法。(2)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14.(1)①补充了许穆公去世地点和葬礼规格;②阐释了周礼中诸侯的葬礼制度。(2)体现了《左传》重“礼”的思想倾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不向王室进贡包茅,王室祭祀时供应不足,缺少滤酒的东西,这是寡人我要向你们征询的。“王祭不共”是主谓结构,“无以缩酒”中,“无以”是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无以缩酒”为动宾结构,故CE处断开;“寡人”是下句主语,其前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会集;恰逢,正赶上。句意:僖公会合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侵袭蔡国。/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B.正确。停留、驻扎;边,岸边。句意:驻扎在陉地。/(大家)依次排列,坐(于)曲水岸边。C.错误。形容词,困苦;动词,损害。句意:两国一定困苦不堪。/危害国家与人民。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A.“派屈完”错误,原文依据:材料二“楚子使与师言曰”,译为“楚成王派人到诸侯军中”。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把……作为;“池”,护城河;“无所”,没什么。(2)“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彭殇”,“长寿和短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1)①结合原文“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可知,补充了许穆公去世地点和葬礼规格;②结合原文“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可知,阐释了周礼中诸侯的葬礼制度。(2)结合原文依“……葬之以侯,礼也”可知,体现了《左传》重“礼”思想倾向。参考译文:材料一:四年春,周历正月,僖公会合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侵袭蔡国。蔡国溃败。于是攻打楚国,驻扎在陉地。夏,许穆公新臣去世。楚国屈完来诸侯军中会盟,在召陵订立盟约。齐国人拘禁了陈国的辕涛涂。安葬许穆公。材料二:四年春,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侵袭蔡国,蔡国溃败,于是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人到诸侯军中,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这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料到您竟然踏入我们楚国的土地,这是什么缘故?”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先代君主太公说:‘五等诸侯,九州伯长,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佐周王室。’赐给我们先代君主管辖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该进贡的苞茅没有按时进贡,使得天子祭祀时供应不上,缺少滤酒的东西,这是寡人我要向你们征询的。昭王南下巡狩没有能再回去,这是寡人我要向你们质问的。”楚使者回答说:“贡品没能按时进献,这是我国君王的罪过,怎么敢不供给。昭王没有能再回去,请您到水边去问吧。”诸侯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陉地。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诸侯军中去交涉。(于是)诸侯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把诸侯军队列成阵势,与屈完一起坐着兵车检阅。齐桓公说:“这岂是为了我个人?他们是为了继续我们先代君王的友好关系而来到这里。与我们和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的恩惠为敝国求福,肯降格接纳我国的国君,这正是我国国君的愿望。”齐桓公说:“我用这么多军队去作战,有谁能够抵挡!用这么多军队去攻城,什么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您如果以恩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如凭藉武力,楚国以方城山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多,也没什么可用的办法。”屈完与诸侯订立了盟约。陈辕涛涂对郑申侯说:“军队撤退取道陈国与郑国之间,两国一定困苦不堪。如果取道东方,向东夷国家炫耀武力,沿着海边回去,这就好了。”申侯说:“不错。”涛涂把这意见禀告齐桓公,齐桓公同意了。申侯进见齐桓公,说:“军队出外已久疲惫不堪,如果取道东方遇到敌人,恐怕无法投入战斗了。如果取道陈国、郑国之间,由两国供应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