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非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死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材料二: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霸王之名A不成B四邻C诸侯不朝D大王E斩臣F以徇国G以戒H为王谋不忠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词义相同。B.“遗”,指赠送,与“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遗”词义不同。C.“诚”,指如果,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的“诚”词义相同。D.“以”,指用,与苏洵《六国论》“洎牧以谗诛”中的“以”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召回李斯,恢复了他的官职,并且废除了逐客令。李斯继续为秦国效力,并且在秦统一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司马光认为,韩非替秦国出谋划策,首先要通过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自己的主张,韩非固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C.韩非和李斯都曾在荀子门下学习。韩非口吃,不善言辞,但善于著书。李斯妒忌韩非的才华,于是设计害死了韩非。D.韩非子看到韩国日渐衰落,多次向韩王进谏,但都未被采纳。韩非子对现实不满,心怀悲愤,写下十多万字的著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2)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14.李斯在处理韩非的问题上与自己在《谏逐客书》中提到的对待客卿的态度一致吗?试简要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竟不获辞。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可听也。”安石曰:“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二: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计愿请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鞭挞已急,则继之逃亡,不还,则均及邻保,势有必至,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岂不惜哉!且常平之法,可谓至矣。今欲变为青苗,坏彼成此,所丧逾多,亏官害民,虽悔何及!(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国用A不足B非C当世急务D所以E不足者F以未得善G理财者H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宗,北宋皇帝赵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B.擢,选拔、提升官职。同样用于表示升职的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陟”字。C.抑,文中为“强迫”,与《与妻书》中的“抑汝能之乎”中的“抑”意思不同。D.惜,文中指可惜,与《六国论》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的“惜”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历代史籍浩繁,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司马光写了《通志》八卷呈献给英宗,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B.河朔地区遭受旱灾,国家财用不足,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C.司马光为贬斥王安石“理财”政策,以汉武帝时桑弘羊的诸项财政政策为依据,认为桑弘羊欺骗了汉武帝。D.神宗认为司马光作为枢密副使,执掌军事不应言及其他事情。司马光却认为自己没有接受任命,仍然可以以侍从官的身份进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2)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1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认为自己的变法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而司马光和苏轼则表示反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司马光和苏轼对“青苗法”看法的相同之处。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帝以法制御下,好尊用酷吏。东方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帝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之,弗能禁;乃使光禄大夫范昆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郡或至万余级,及以法诛通行、饮食当连坐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注】,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是时,暴胜之为直指使者,所诛杀二千石以下尤多,威震州郡。至勃海,闻郡人隽不疑贤,请与相见。不疑入,胜之履起迎。曰:“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深纳其戒;及还,表荐不疑,上召拜不疑为青州刺史。济南王贺亦为绣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盗,多所纵舍,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子孙有封,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治奸以迫,则奸愈匿,而盗其尤者也。盗之初觉也,未有不骇而急窜者也。当其为盗之日,未有不豫谋一可匿之穴以伏者也。求之愈急,则匿益固,匿之者亦恐其连坐而固匿之。则虽秦政之威,不能获项伯于张良之家,况一有司而任数不可诘之隶卒乎?迨其渐久,而上之求之也舒,则盗不能久处囊闭之中,匿者亦倦而厌之,则有复归田里而无忌者,于是而获之易于圈豕。夫不才之有司,岂以盗之贼民病国为忧哉?畏以是为罪谪耳。高帝治盗,唯曰“盗者抵罪”,而责之不急。呜呼!上失其道而盗起况凭一往之怒立一切之法以成乎不可弭之势越!汉武有丧邦之道焉,此其一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渠率:首领。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失其道A而盗起B况凭一往之怒C立一切之D法E以成乎F不可弭之G势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揭露,披露,与《促织》中“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发”意思不同。B.履,趿拉着鞋,名词活用为动词,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以膏泽斯民”的“膏”用法相同。C.纳,接纳,接受,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纳”意思相同。D.其,代词,他们,与《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其”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部地区盗贼兴起,武帝派出御史中丞、丞相长史、光禄大夫及故九卿等人镇压围剿,但并未消除匪患。B.《沈命法》颁布后,有些官员上下串通,隐瞒盗情,用公文虚辞回应朝廷,说明他们不是残酷严苛的官吏。C.暴胜之非常赞同隽不疑“为官应当恩威并重”的进言,在他的举荐下,隽不疑被武帝任命为青州刺史。D.王夫之反对用逼迫的手段治理盗贼,他主张等朝廷抓捕盗贼的命令舒缓后,再进行抓获,这样就容易很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2)夫不才之有司,岂以盗之贼民病国为忧哉14.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盗,但效果不佳,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原因。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回:“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①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有删改)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①武安君:指秦国大将白起,他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之新辩A滥乎B宰予C而世主之听D眩乎E仲尼F为悦G其言H因任其身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文中指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且”意义不同。B.名,文中指名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尤在于名实”的“名”意义相同。C.诣,文中指前往,与《促织》中“成妻具资诣问”的“诣”意义相同。D.焉,文中指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将焉取之”中的“焉”意义与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上谏说,大王这样做,就如同拿胶粘住琴柱去弹奏古瑟一样,因为赵括并不懂得战争的机动变化。B.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武安君截断,亲自到河内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前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与粮草通道。C.即使是智者孔子也有识人之误。他认为他的学生宰予和子羽分别教会了他不能以貌取人和不能以言谈取人的道理。D.韩非子认为任用人才,不能只看外在,而要从基层中选用真正有能力的官员,然后利用官阶与奖赏来鼓励他们积极进取。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2)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14.结合材料,从秦国的角度简要梳理其获胜的原因。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材料二:庄宗既好俳优,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景进最居中用事。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皇弟存乂,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史彦琼者,为武德使,居邺都,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是时,郭崇韬以无罪见杀于蜀,邺人方疑惑。已而朱友谦又见杀。友谦子廷徽为澶州刺史,有诏彦琼使杀之,彦琼秘其事,夜半驰出城。邺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大恐。贝州人有来邺者,传此语以归。戍卒皇甫晖闻之,由此劫赵在礼作乱。在礼已至馆陶,邺都巡检使孙铎,见彦琼求兵御贼,彦琼不肯与。已而贼至,彦琼以兵登北门,闻贼呼声,弃其兵而走,单骑归于京师。在礼由是得入于邺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郭从谦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从谦驰攻兴教门。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帝伤重。至午时,帝崩,葬新安之雍陵。(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汝党A存乂B崇韬C负我D又教王温E反F复G欲H何为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指靠近、接近,与“斯须就毙”(《促织》)中的“就”词义不同。B.庄宗,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C.后日,指日后、今后,这与现代汉语中“后日”的词义并不相同。D.缘,指沿顺着,与“缘木求鱼”(《齐桓晋文之事》)中“缘”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而要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要谦虚谨慎,还要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B.受唐庄宗宠信的伶官景进,甚至让唐庄宗囚禁并杀害了唐庄宗的亲弟弟,还因索贿不成而把投降的朱友谦等五六人都灭了族。C.史彦琼无故连夜出城引起邺人恐慌,消息传到贝州,又导致士兵趁机造反;史彦琼先不同意发兵平叛,后又一个人临阵脱逃,以致叛军占了邺都。D.立有军功的伶官郭从谦对与他沾亲带故的郭崇韬、李存乂之死深感怨愤,就鼓动士兵王温造反;后来李嗣源的军队造反,郭从谦也加入反叛之列。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礼由是得入于邺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2)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14.唐庄宗因不能遵从孔子“就有道而正焉”等教诲,招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庄宗犯了哪些错误?请简要概括。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使民务于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务于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务于农则重,重则少私议,少私议则公法立,民力专一。民务于农则其产丰,其产丰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籍田①,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节选自《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②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则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民朴,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进则曲主,退则虑私,所以实其私,然则卖权矣。夫曲主虑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也;卖权,非忠臣也,而为之者,以逐利也。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必不冀矣,则我焉得无下动众取货以事上而以求迁乎?”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官!”于是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节选自《商君书·农战第三》)【注】①籍田:古代供帝王举行亲耕仪式的田地。②农战:农业和军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A民B求官爵C皆不以D农战E而以巧言F虚道G则国H必无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意为没有,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中的“无”意思相同。B.所以,表原因,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所以”意思相同。C.劝,文中指勉励、鼓励的意思,与荀子《劝学》中的“劝”意思相同。D.迁,在文中表示提升官职,与其类似的还有升、擢、拔、陟、加等,这些词语表示官员包括升官、提拔、调动等情形。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民众致力于农耕就会家产富足,家产富足就会安土重迁,这有利于国家统治;反之,则不利于国家统治。B.材料一认为,天子率诸侯耕种籍田,后妃率妃嫔养蚕采桑,他们身体力行,是为了给民众做表率,引导民众致力于农事。C.材料二认为,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即使国家不缺粮食,也不会放松农耕;即使位高权重,也不会用言语轻侮底层百姓。D.材料二认为,如果为官者曲意逢迎,考虑一己之私利玩弄权术,就会误导人民,使其效仿而求取官位,最终危害国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2)我疾农,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14.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了培养百姓质朴的品性,但培养的途径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答案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0.BDG11.A12.B13.(1)我冒死渴望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用来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策略。(2)(法令)宽松的时候就宠幸享有名誉的人,法令严格的时候就重用披甲戴盔的勇士。14.①不一致。②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不是秦国人,却愿意为秦国效忠的士人还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不是秦国人就采取不信任的态度。③李斯在韩非为秦国出谋划策时,他却因为嫉妒韩非,以韩非是韩国人,只会顾及韩国而不是秦国利益为由,请求杀掉韩非。【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不能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霸王之名不成”与“四邻诸侯不朝”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其后BD处断开;“大王斩臣以徇国”中,“以”是连词,“斩臣”“徇国”之间联系紧密,不能断开,其后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携带/送给。句意: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游说各国国君。/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B.正确。赠送/丢失,放弃。句意: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C.正确。句意: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D.正确。介词,用/介词,因为。句意: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固然有罪”错误,“罪固不容死”意为“本来就是死有余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昧死”,冒死;“所以”,用来……的办法;“从”,合纵。(2)“宽”,宽松;“名誉”,享有名誉;“介胄”,披甲戴盔。【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不一致。②由原文“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可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不是秦国人,却愿意为秦国效忠的士人还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不是秦国人就采取不信任的态度。③由原文“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可知,李斯在韩非为秦国出谋划策时,他却因为嫉妒韩非,以韩非是韩国人,只会顾及韩国而不是秦国利益为由,请求杀掉韩非。参考译文:材料一:嬴政于是召回李斯,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废除了逐客令,嬴政最终采用了李斯的计策,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游说各国国君。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凡是不肯受贿的,便持利剑刺杀他们,挑拨各国国君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的感情,然后派良将率兵攻打各国。这样,几年之内,秦国终于兼并了天下。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献上印玺,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韩非为使者前往秦国觐见。韩非趁机上书游说秦王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我冒死渴望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用来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策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不能占领赵国,不灭亡韩国,不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不能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嫉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司马光说: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国家而至热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材料二:韩非,是韩国公子之一。他喜好研究刑罚法律方面的学问,他的学问的理论根本根源于黄老学说。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人,但他善于著书立说,他跟李斯都拜荀子为师,李斯自认为在学问方面比不上韩非。韩非眼看韩国的国势日渐衰落,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可是韩王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在这种情形下,韩非痛恨君主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去努力地修整明确法律制度,不能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去驾驭统率他的臣子,不能使国家变得富有,不能使军事力量变得强大,也不能好好地任用贤德的人才,相反,国君只提拔任用那些轻浮、夸夸其谈、就像蛀虫一样的小人,使他们的官位在那些有大功、肯实干的人之上。韩非认为儒生利用他们所写的一些文章辞句来干扰法制的正常运行,而那些自命侠义的武人则使用武力触犯国家的禁令。法令宽松的时候就宠幸享有名誉的人,法令严格的时候就重用披甲截盔的男士,现在,国君所供养的那些人都派不上什么大用场,堪当重用的人却没有得到供养。韩非为那些清廉,方正的人士不被奸佞邪祟的大臣所容而感到悲伤,于是他观察以往成败得失的变化,因此创作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几万字的著作。但是韩非知道游说有多么困难,他所写的《说难》对此进行了完备的论述,韩非最终死在了秦国,没能免于游说带来的灾难。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答案】10.BDF11.D12.A13.(1)古代的君子,有的有学问而没有文采,有的有文采而没有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人兼而有之。(2)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14.①他们认为青苗法会出现强行要求百姓贷款的问题,危害深远。②他们都认为官府出钱借贷而敛取利息,会造成贫穷的人因还不上贷款而成为流民。③他们都认为青苗法中相互担保的政策不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国家财用不足,并不是现在最紧急的事,国用之所以不足,是由于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的缘故。“国用”作主语,“不足”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第一处断在B处;“非当世急务”为否定判断句,“当世急务”是“非”的宾语,所以第二处断在D处;“所以……者,以……故也”是表原因的固定句式结构,意为“之所以……,是……的缘故”,所以第三处断在F处。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强迫;/还是。句意: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还是你能这样做?D.错误。意思相同。均解释为“可惜”。句意:难道不可惜?/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错误。根据原文“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可知,文中的《通志》为司马光所写,不是在秘阁设置的机构所写的续书,神宗命名的书为在秘阁设置的机构所写的续书。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或”,有的;“学”,有学问;“不文”,没有文采。(2)“害”,害处;“骚动”,骚扰动摇;“患”,祸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材料二“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可知,他们认为青苗法会出现强行要求百姓贷款的问题,危害深远。依据材料一“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材料二“计愿请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鞭挞已急,则继之逃亡”可知,他们都认为官府出钱借贷而敛取利息,会造成贫穷的人因还不上贷款而成为流民。依据材料一“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材料二“不还,则均及邻保,势有必至,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可知,他们都认为青苗法中相互担保的政策不妥。参考译文:材料一:神宗即皇帝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推辞。神宗说:“古代的君子,有的有学问而没有文采,有的有文采而没有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人兼而有之。你有学问有文采,为什么要推辞呢?”终没有获准辞谢。司马光常常担心由于历代史书太繁杂,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写了《通志》八卷呈献英宗。英宗很高兴,命令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到这时,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让司马光每天进宫诵读。执政大臣因为河朔地区遭受旱灾,国家财用不足,请求神宗南郊祭天时不要赏赐黄金丝帛。下诏让翰林学士讨论,司马光与王珪、王安石一同进见,司马光说:“陛下可以听取这个意见。”王安石说:“国家财用不足,并不是现在最紧急的事,国用之所以不足,是由于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的缘故。”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王安石说:“不是这样,善于理财的人,不加重赋税而使国家财用充足。”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之间所生产出来的财货百物,不是在老百姓手里,就在官府那里,要是想方设法掠夺民财,它的危害就比加重赋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大概是桑羊欺骗汉武帝的话,太史公记载此事以示武帝的不明智而已。”二人争议不休。神宗说:“我的意见与司马光相同,但暂且用不允许来答复。”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陈论,托辞卧病在家请求退位。神宗就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骚扰动摇州县,成为今天的祸患而已。但我所忧虑的,是在十年以后,不是今天。现在官府出钱借贷给百姓而敛取利息,富裕的人不愿意领取,而使者以多散发作为功劳,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又担心贷钱的人逃避负债,必定令穷人、富人相互担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富人不能离去,官府一定责令他们代为偿还几家人所欠的债。春天算账秋天结算,利息越积越多,穷人的财物已耗尽,富人也陷于贫困。”司马光上章极谏至七八次,神宗派人对他说:“枢密院,是执掌军事的,百官各有职守,不应当言及其他事情来推辞。”司马光回答说:“我没有受任此职,那么还是侍从官,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王安石出来处理政事,司马光的请求得到允许,他就此请求离京。材料二: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说:青苗时放债钱,自古代就有禁令。现在陛下开始把它立为成法,每年都要推行。虽然说不许强迫百姓借贷交息,但几代之后,暴君和贪官出现,陛下能保证他们不这样做吗?估计愿意借青苗钱的农户,肯定都是孤苦贫困没有接济的人,用鞭打来催还很急,他们就要接着逃亡,这些人不还青苗钱,就摊派邻居和担保人均摊,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发展势头,将来天下百姓会痛恨青苗法。国史记载这件事,说“青苗钱自陛下开始。”难道不可惜?况且常平法,可以说是非常完备了。现在想改变为青苗法,破坏常平法推行青苗法,所丧失的更加多了,亏损官府害了百姓,即使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检测【答案】10.BCE11.D12.B13.(1)一些被打散逃亡的盗贼,往往重新聚集一起,占据山川险要之处,常常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官府对他们无可奈何。(2)那些没有才能的官员,难道把盗贼损害百姓祸害国家作为忧患吗?14.①地方官员上下串通,隐瞒不报,只是用公文虚辞应付朝廷,逃避法网。②追查的越急迫,藏匿的就越隐蔽,藏匿他们的人也害怕受到连坐而将他们隐蔽地藏起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没有治理盗贼的方法而盗贼兴起,况且凭借一时的怒气,制定权宜的法律,来达成平息盗贼的形势!“而”表因果,连接“失其道”和“盗起”,中间不断开,B处断开;“凭一往之怒”和“立一切之法”结构一致,中间C处和“法”后E处断开。故选B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能力。A.正确。揭露、披露;挖开、打开。句意:也因为害怕不能全部捕获而不敢报告。/在残破的墙垣下、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B.正确。名词作动词,趿拉着鞋;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句意:暴胜之连鞋都没有穿好就急忙出来相迎。/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C.正确。句意:暴胜之对他的告诫深表赞同。/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D.错误。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代词,他们。句意:后世大概会有人兴起吧。/假使韩、魏国、楚三国自爱惜他们的土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说明他们不是残酷严苛的官吏”错,原文“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只能说明他们畏惧朝廷的严刑峻法,说明不了他们不是残酷严苛的官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散卒失亡”,被打散逃亡的盗贼;“党”,党徒;“阻”,占据。(2)“不才”,没有才能;“岂……哉”,难道……吗;“贼”,祸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可知,小吏畏惧朝廷治罪,即使发现有盗贼,也因为害怕不能全部捕获而不敢报告。各郡长官因为害怕受到牵连,也让下属不要报告。所以,地方官员上下串通,隐瞒不报,只是用公文虚辞应付朝廷,逃避法网。由原文“当其为盗之日,未有不豫谋一可匿之穴以伏者也。求之愈急,则匿益固,匿之者亦恐其连坐而固匿之”可知,当他成为盗贼的那一天,没有不预先找到一处可以藏身的地方来躲避。追查的越急迫,藏匿的就越隐蔽,藏匿他们的人也害怕受到连坐而将他们隐蔽地藏起来。参考译文:材料一:汉武帝用法制驾驭臣下,喜欢任用残酷严苛的官吏。东部地区盗贼兴起,大股数千人,攻打城池,夺取府库兵器,释放死刑囚犯,绑缚侮辱郡太守、都尉,杀死二千石官员;小股数百人,在乡里烧杀抢掠,多得无法计算。汉武帝开始派出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导镇压,但未能禁绝。于是派光禄大夫范昆及原官居九卿的张德等穿着绣花官服,手持皇帝符节和调兵虎符,征调军队进行围剿。有的大郡斩杀盗贼达到一万多人。另外,各郡因为帮助盗贼通行、提供食物而受到牵连、犯法被杀的百姓也多达数千人。过了几年,抓获了大部分盗贼首领。一些被打散逃亡的盗贼,往往重新聚集一起,占据山川险要之处,官府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朝廷制定《沈命法》,规定:“凡有成群结队盗贼兴起,地方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虽然发现却不能全部擒获,自二千石官员以下直至小吏,主持此事的一律处死。”从此以后,小吏畏惧朝廷治罪,即使有盗贼也不敢上报,唯恐不能捕获,违反规定连累郡府,郡府也让他们不要上报。所以盗贼越来越多,而地方官员上下串通,隐瞒不报,只是用公文虚辞应付朝廷,逃避法网。此时,暴胜之担任直指使者,他诛杀的二千石以下官员尤其多,威震各州郡。他来到渤海郡,听说当地人隽不疑贤良,于是请来相见。隽不疑来了,暴胜之连鞋都没有穿好就急忙出来相迎。隽不疑说:“我认为作为一名官吏,太过于刚直就容易折断,太过于柔弱则法令又不能推行,应该既展示威严,又施以恩惠,才能建功立业,立身扬名,永远保持上天所赐福禄。”暴胜之对他的告诫深表赞同。回到京城后,暴胜之向朝廷推荐隽不疑。汉武帝召隽不疑前来,任命他为青州刺史。济南人王贺也曾担任绣花御史,负责抓捕魏郡的盗贼,他放过了很多人,因此被以不称职的罪名罢免。王贺叹道:“我听说救活一千人,子孙就可以得到封爵,我救活的人有一万多,后世大概会有人兴起吧。”材料二:用逼迫的手段治理坏人,那么坏人就会越来越藏匿,而盗贼尤其严重。盗贼刚刚被发觉时,没有不害怕并且赶紧逃窜的。当他成为盗贼的那一天,没有不预先找到一处可以藏身的地方来躲避。追查的越急迫,藏匿的就越隐蔽,藏匿他们的人也害怕受到连坐而将他们隐蔽地藏起来。那么官府即使有秦朝的威严,也不能从张良家里抓获项伯,更何况一个官员放任几个不能审问的衙役呢?等到时间渐渐过去久了,而朝廷抓捕盗贼的命令舒缓了,那么盗贼就不能长久地处于隐蔽的藏身之处,藏匿的人也厌倦了,盗贼就又回到田里而没有什么忌讳的了,这时候抓获他们就像将猪圈养起来那样容易了。那些没有才能的官员,难道把盗贼损害百姓祸害国家作为忧患吗?只是畏惧因为这件事被治罪贬谪罢了。高帝整治盗贼,只说“偷盗者抵罪”,却责令并不急迫。唉!皇上没有治理盗贼的方法而盗贼兴起,况且凭借一时的怒气,制定权宜的法律,来达成平息盗贼的形势!汉武帝使国家灭亡,这是原因之一。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FH11.B12.C13.(1)赵王认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大怒,便多次斥责他。(2)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14.①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军下廉颇,上赵括。②秦军临阵偷换战神白起为主将,敌明我暗。③秦军主将白起分而围之,断其粮道,战略部署得当。④秦王亲临河内征发民夫,趁势堵截赵国援兵及粮草,巩固战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滥乎”“眩乎”这里的“乎”当“于”讲,后面的“宰予”“孔子”作介词“于”的宾语,“而”应是放在句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故断句应在CF两处。“为悦其言”“因任其身”结构一致,“其言”“其身”分别是“悦”和“任”的宾语,故应断在H处。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且,将要;/况且。句意: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况且燕赵两国处于秦国把其它国家灭尽的时刻。B.错误。两个“名”意义不同,名,名望;/名义。句意: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特别在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C.正确。两句的“诣”都是“前往,到哪里去”的意思。句意: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前去询问她。D.正确。焉,怎么;/哪里。句意: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认为他的学生宰予和子羽分别教会了他不能以貌取人和不能以言谈取人的道理”错误,宰予是让孔子认识到不能以言论取人,而子羽才是让孔子认识到不能以貌取人,选项弄反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认为;“数”,多次;“让”,责备、斥责”。(2)“爵禄”,高官厚禄;“王”,名词作动词,称王;“道”,正道;“……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可知,秦国花重金用反间计使赵军下廉颇,上只会读兵书,不知合变的赵括为将。②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可知,秦军临阵偷换战神白起为主将,而且不准泄露此消息,敌明我暗。③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可知,秦军主将白起假装投降逃跑后又回来对赵军分而围之,断其粮道,战略部署得当。④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可知,秦王亲临河内征发民夫,趁势堵截赵国援兵及粮草,巩固战果。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城固守。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斥责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道:“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这就像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在战场上随机应变。”赵王不听。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升任为大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并在军中下令:“有谁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一律处死!”赵括来到军中,全部废除原来的规定,更换军官,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不知中计,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垒,秦军坚守不出,赵军无法攻克。这时,秦军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也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武安君白起趁势下令精锐轻军前去袭击,赵军仓促提兵,迎战失利,只好坚筑营垒等待援兵。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齐国、楚国增援赵国,赵军缺乏粮草,请求齐国救济,齐王不同意。赵军于是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国。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相信他是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因此,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结果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结果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0.BDF11.B12.D13.(1)赵在礼因此能够进入邺都来谋划他的反叛,就是从史彦琼开始并放任事情发展的缘故啊。(2)郭从谦趁机说:“皇上因为王温,等到攻破邺城,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14.①听信谗言。听信刘皇后、伶官景进的谗言,杀害忠臣,埋下祸根。②用人不当。重用史彦琼,史彦琼却不能驾驭下属导致叛乱。③不能慎于言。与近臣郭从谦瞎开玩笑,激起兵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存乂”和“崇韬”是两个并列的人名,中间B处断开;“汝党存乂崇韬负我”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D处断开;“王温”既是“教”的宾语,又是“反”的主语,为兼语,其中“反”是“谋反”的意思,故在“反”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靠近、接近;于是,就。句意: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一会儿就死了。B.“庄宗,皇帝的谥号”错误,庄宗是庙号,庙号指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C.正确。句意:不要为以后打算了。D.正确句意:沿城墙进入宫中。/爬上树去找鱼。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就鼓动士兵王温造反”错误。文中并没有郭从谦“鼓动士兵王温造反”的信息,而且由原文唐庄宗开玩笑说“又教王温反”,可见郭从谦并没有“鼓动”王温造反。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由是”,因此;“启”,开始;“纵”,放任。(2)“因”,趁机;“俟”,等到;“坑”,坑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进乃谗友谦曰”可知,听信谗言。听信刘皇后、伶官景进的谗言,杀害忠臣,埋下祸根。②由原文“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邺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大恐。……由此劫赵在礼作乱”可知,用人不当。重用史彦琼,史彦琼却不能驾驭下属导致叛乱。③由原文“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从谦驰攻兴教门”可知,不能慎于言。与近臣郭从谦瞎开玩笑,激起兵变。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材料二:庄宗既喜欢乐舞谐戏,伶人们也因为这而参与朝政,最后导致国家灭亡。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景进在其中最专权。刘皇后听信了宦官的谗言,派李继岌暗中杀掉郭崇韬。皇帝的弟弟李存乂,是郭崇韬的女婿,景进向庄宗进献谗言说:“李存乂就要谋反了,为他的岳父报仇。”于是(庄宗)囚禁了李存乂然后杀了他。朱友谦以梁河中府而向唐投降,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伶子们都向朱友谦索要贿赂,朱友谦拿不出来而推辞了。景进于是诬陷朱友谦说:“郭崇韬刚刚被诛杀,朱友谦心里不满,一定会谋反,应该一起诛杀掉。”于是(庄宗)把朱友谦和他的手下等五六人都灭族了。史彦琼担任武德使,住在邺都,魏博六州的政事都由他裁决。这时,郭崇韬在蜀无罪被杀,邺都人正疑惑不解。不久,朱友谦又被杀掉。又有朱友谦的儿子朱廷徽担任澶州刺史,皇帝向史彦琼下诏,叫他杀了朱廷徽,史彦琼将这件事保密,在半夜骑马出城。邺人见史彦琼无故连夜出城,十分恐慌。贝州有人来到邺都,把传言带回去了。戍守的士兵皇甫晖听说了这件事,趁机胁迫赵在礼作乱。赵在礼已经到了馆陶,邺都巡检使孙铎求见史彦琼,请求发兵抵抗叛军,史彦琼不肯给。不久叛军到了,史彦琼带着军队登上北门,听到叛军的喊声,就丢下军队逃跑了,单人独骑回到京师。赵在礼因此能够进入邺都来谋划他的反叛,就是从史彦琼开始并放任事情发展的缘故啊。郭从谦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他立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韬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煽动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趁机说:“皇上因为王温,等到攻破邺城,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恰逢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郭从谦迅速进攻兴教门。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受重伤。到午时,庄宗驾崩,被安葬在新安的雍陵。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B12.C13.(1)因此男子不织布却有衣穿,女子不耕作却有饭吃,男女交换劳动成果来养活自己。(2)我努力务农,先使国家的粮仓充实,收取剩下的粮食供养亲人,为君主舍生忘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