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养殖1000吨淡水微藻类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1页
年养殖1000吨淡水微藻类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2页
年养殖1000吨淡水微藻类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3页
年养殖1000吨淡水微藻类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4页
年养殖1000吨淡水微藻类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年产5万吨微生物菌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XXX养殖有限公司年养殖1000吨淡水微藻类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单位介绍 2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3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2.1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 72.2.2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淡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82.2.3满足日益增长的微藻类产品市场需求的需要 92.2.4增加当地就业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92.3.1产业政策可行性 92.3.2市场可行性 122.3.3技术可行性 132.3.4管理可行性 132.4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43.1全国渔业水产养殖行业市场统计分析 143.2我国渔业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63.3微藻类植物市场应用价值分析 173.4微藻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93.5市场小结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24.2.1区域地理位置 224.2.2区域地质地貌条件 234.2.3区域气候水文条件 23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4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65.1工程设计原则 265.2项目总平面布置 265.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75.4结构设计 275.4.1指导思路 275.4.2结构设计等级 275.5配套工程 28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306.1主要产品方案 306.2产品标准 30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306.4养殖技术方案 30第七章节约能源方案 34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347.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47.2.1能源消耗种类 347.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347.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57.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357.5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分析 367.5.1工业节能 367.5.2节水措施 367.5.3建筑节能 377.5.4企业节能管理 387.6结论 38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398.1设计依据及原则 398.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398.1.2设计原则 398.2建设地环境条件 398.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08.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08.3.2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 418.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18.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418.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428.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438.5消防措施 448.5.1设计依据 448.5.2防范措施 448.5.3消防管理 458.5.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45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 479.1编制依据 479.2概况 479.3劳动安全 479.3.1工程消防 479.3.2防火防爆设计 489.3.3电力 489.3.4防静电防雷措施 489.4劳动卫生 489.4.1防暑降温 489.4.2卫生设施 499.4.3个人防护 499.4.4安全教育 49第十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010.1组织机构 5010.2劳动定员 5010.3人力资源管理 5010.4福利待遇 51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规划 5211.1建设工期的规划 5211.2建设工期 5211.3实施进度安排 52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412.1投资估算依据 5412.2建设投资估算 5412.3流动资金估算 5512.4资金筹措 5512.5项目投资总额 5512.6资金使用和管理 58第十三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5913.1总成本费用估算 5913.1.1基本数据的确立 5913.1.2产品成本 6013.1.3平均产品利润 6113.2财务评价 6113.2.1项目投资回收期 6113.2.2项目投资利润率 6213.2.3不确定性分析 6213.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6213.4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评价结论 63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6514.1招标管理 6514.2招标依据 6514.3招标范围 6514.4招标方式 6614.5招标程序 6614.6评标程序 67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67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6714.9合同备案 67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6815.1项目风险因素 68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6815.1.2技术风险 6815.1.3市场风险 6815.1.4资金管理风险 6915.2风险规避对策 69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69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69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69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0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7116.1结论 7116.2建议 71附表 72附件1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 72附件2总成本费用表 73附件3外购原材料表 74附件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75附件5工资及福利表 76附件6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77附件7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 78附件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79附件9流动资金估算表 80附件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1附件11资产负债表 83附件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84附件13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86附件1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87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养殖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选址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30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筑工程投资7197.79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2376.00万元,土地费用为2000.00万元,其他费用206.35万元,预备费用119.8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100.00万元。项目正式运营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7608.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597.61万元,年均净利润1597.6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2.2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9.0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10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养殖淡水微藻类产品1000吨。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00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建筑工程量单位备注1培养车间54000平方米2标准工厂化养殖池45000平方米3净化池1226平方米3个4主干道390米5生产路2820米6进水管道3635米7排水管道1720米8机井5眼9管理房750平方米2栋10电缆线路2800米11输电线路800米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为13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工程建设工期共计3年,项目分二期设施,每期1.5年。1.2项目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现代财务会计》;项目公司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资源、能源及劳动力优势,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前置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和效益最大化。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其中:亩200.002达产年微藻养殖数量吨/年10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13000.003.1建筑工程万元7197.793.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2376.003.3土地费用万元2000.003.4其他费用万元206.353.5预备费用万元119.863.6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1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951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7608.00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597.614年均净利润万元1597.61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0.006年均增值税万元0.007年均所得税万元0.008项目定员人2009建设期个月36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12.29%2项目投资利税率%12.29%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9.07%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9.07%5税后财务净现值(ic=6%)万元3,554.116税前财务净现值(ic=6%)万元3,554.11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9.10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9.109盈亏平衡点%55.6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人类利用微藻的历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我国汉朝的“苏武牧羊”里便有记载苏武“渴饮雪,饥吞毡”,此中的“毡”便指的是一种蓝藻——发状念珠藻(Nostocflagelliforme),俗名发菜,在我国宋朝时期甚至是一种出口产品;我国湖北省鹤峰县走马坪镇的特产——葛仙米,亦是一种蓝藻,称为拟球状念珠藻(Nostocsphaeroids),因东晋时期的道教名家葛洪而得名;西班牙殖民者十五世纪末到达美洲时,便发现阿兹特克人(Aztec)在食用一种从湖里打捞的链状蓝藻,即螺旋藻(Spirulina);而法国殖民者在上世纪40年代到达非洲乍得湖时,也发现当地土著在食用螺旋藻。微藻的研究历史可以上述到19世纪末,1890年左右,荷兰微生物学家Beijerinck首先在湖河水中发现了单细胞微藻——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并将其分离繁殖。20世纪早期的时候,Warburg将该藻作为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953年Burlew出版了《藻类养殖从实验室到试点工厂》一书,记录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因粮食紧缺而进行的一些养殖微藻用于作为人类食品的研究。1960年左右,世界上第一个微藻养殖工厂诞生,NihonChlorella公司开始在日本建场生产小球藻,同时期,在中国,为了缓解农业歉收造成的全国性饥荒局面,中国国内曾大规模粗放养殖小球藻作为食物。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微藻养殖开始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养殖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品种有螺旋藻、小球藻、杜氏盐藻(Dunaliellasalina)、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等,并从中提取β-胡萝卜素(β-carotene)、虾青素(Astaxanthin)、藻蓝蛋白(phycocyanin)等活性物质,开发应用于健康食品、化妆品、医药产业、高档饲料等产业领域。同时寇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cohnii)、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等可异养的藻类被用于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藻种类巨多,已知的有N万种,还有未知的,估计有好多个N万种;同时呢,分布的区域广,适存的环境种类复杂,营养代谢和生活方式多样,为生产和提供多样化的有价值物质提供了生物学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微藻开始逐步的进入到更多人的生活,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生产的逐步扩展,微藻中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发现,或其应用领域得以扩展。已有的统计,各类微藻中含有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有多种类胡萝卜素、多不饱和脂肪酸、藻胆蛋白、甾醇、多糖等,甚至还有角鲨烯类菌胞素氨基酸等稀有物质。这些物质多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或者是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和激素前体,许多物质已经被开发作为人类的健康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动物饲料等,覆盖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XXX养殖有限公司关于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是本公司对国内外淡水微藻类植物养殖产业市场发展和市场走向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提出的一项“推进微藻类养殖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农业发展方案。本项目努力突破现有淡水微藻类养殖经营主体投入不足等瓶颈,推进淡水微藻类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增效、渔民增收、养殖技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淡水微藻类养殖产业层次,提高淡水微藻类养殖综合效益,加速传统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因此项目的提出切合时宜且迫切必要。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宏观政策环境将进一步突出农业地位。“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随着山东省各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将更加突出。“十三五”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关键期,农业发展迎来宏观政策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历史机遇期。今后,国内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产业的利好政策环境将为项目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因而,发展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是时代要求,具有广阔发展前景。2.2.2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淡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调整水产品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提高水产品质量,形成优质淡水微藻类工厂化养殖,是本项目的建设发展目标,项目公司拟通过基地带动和技术引导,实现淡水微藻类养殖朝高科技、良种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微藻类养殖产业化形成,实现农民增收,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该项目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规模淡水微藻类养殖、生态养殖,提供可靠保证,对推动当地淡水微藻类养殖产业化发展、减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2.2.3满足日益增长的微藻类产品市场需求的需要微藻的培养开始于18 世纪末,当时培养的种类是栅藻和小球藻等淡水藻类,目的是作为植物生理学的试验材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时期,由于粮食缺乏,利用微藻代替粮食和饲料成为研究的课题。许多国家先后进行了微藻培养、营养价值分析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微藻所生产及含有的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在医药、保健品、饲料、化工和环保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我国微藻类产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市场潜力较大,市场需求前景可观。项目实施正是顺应微藻类产业市场趋势而提出,项目的工业化养殖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整个微藻类养殖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化发展进程。2.2.4增加当地就业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了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新增大量就业机会,吸收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对拉动本地区产业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将为当地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及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项目可为当地经济、税收带来可观的收入,对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成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3.1产业政策可行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积极引导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等生产基地建设。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推广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分区域推进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促进奶业优质安全发展。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统筹布局渔业发展空间,合理确定湖泊和水库等公共水域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加强养殖池塘改造。降低捕捞强度,减少捕捞产量,加大减船转产力度,进一步清理绝户网等违规渔具和“三无”(无捕捞许可证、无船舶登记证书、无船舶检验证书)渔船。加快渔政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国渔政执法监管指挥调度平台。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完善远洋捕捞加工、流通、补给等产业链,建设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指出:水产养殖节水(能)减排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筛选并集成节水节能、渔药减施、污染物减排、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技术,完善技术标准和配套技术规范,明确适宜的养殖区域、养殖方式和养殖品种等,加大示范力度。大力推广鱼菜共生、水循环利用、多营养层次养殖等成熟技术,推进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外海深水网箱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替代冰鲜幼杂鱼直接投喂。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活动,到2020年,新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00个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50个以上。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品种创新,积极推广新品种,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构建现代化良种研发繁育体系,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提高良种覆盖率。严格苗种生产监管,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核发,提高苗种质量。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强化水产苗种和种质资源进出口监管,保护我国特有种质资源,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深入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县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海洋牧场立体养殖和外海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设备,加强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养殖废水净化设备、浅海滩涂养殖采收机械等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强渔业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公共品牌认定,加大品牌保护,提升渔业品牌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品牌评价认定、品牌促进、品牌保护和品牌推广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认定办法,组织开展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和保护活动。鼓励水产品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开展水产品国际认证,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提升水产品外贸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扩大出口市场份额。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水产品贸易博览会,扩大中国水产品的影响。《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提升渔业发展质量。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统筹布局渔业发展空间,加快“海上粮仓”建设,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从岸基、滩涂、浅海向深海、远海拓展海水养殖,重视海洋藻类和耐盐碱蔬菜栽培,大力推广藻、贝(鱼)、参(鲍)生态立体养殖模式,鼓励发展不投饵、不用药的全生态链养殖。做大渔业增殖业,科学增殖放流,修复海洋生态,恢复生物种群,优化人工鱼礁建设布局,发展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人工鱼礁增殖产业。优化海洋捕捞业,有序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到2020年,力争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0公斤,海参、海带全产业链年产值均过千亿元。经过多方考察和专家论证,该项目属高新农业科技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是一个利国利民,发展区域经济,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好项目,是个发展中的朝阳产业。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及地方鼓励支持发展项目,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3.2市场可行性本项目的建设为实现现代渔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淡水微藻类植物养殖产业,可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现代渔业、水产养殖业建设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青岛市传统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3.3技术可行性项目建设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资金、技术、物资、劳力等投入为保证,将聘请淡水微藻类植物养殖技术专家作为项目技术指导,长年聘请高级工程师为技术顾问,能够解决养殖过程和良种繁育遇到的技术难题,还将与国内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养殖技术的先进性。此外,项目企业还将持续关注、及时了解项目行业发展新动态,为项目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3.4管理可行性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4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建设条件优越,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项目投资还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养殖微藻类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项目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87页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全国渔业水产养殖行业市场统计分析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元年。在农业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渔业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落实“四调优”“四转变”“打好六场硬仗”的要求,妥善应对风险挑战,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渔业“十三五”良好开局,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渔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一、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3662.29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002.91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410.54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6248.85亿元。其中,休闲渔业产值664.54亿元、同比增长35.82%。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50.7∶22.9∶26.4。据国家统计局核算,渔业增加值7019亿元,同比增长4%(渔业产值、增加值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977.22亿元,海水养殖产值3140.39亿元,淡水捕捞产值431.15亿元,淡水养殖产值5813.18亿元,水产苗种产值640.96亿元。渔业产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5∶55,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78.8∶21.2。二、渔民人均纯收入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调查,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16904.2元,比上年增加1309.37元、增长8.4%。三、水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901.25万吨,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养殖产量5142.39万吨、同比增长4.14%,捕捞产量1758.86万吨、同比降低0.16%,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4.5∶25.5;海水产品产量3490.15万吨、同比增长2.36%,淡水产品产量3411.11万吨、同比增长3.68%,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6∶49.4。远洋渔业产量198.75万吨、同比下降9.33%,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88%。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9.91千克,比上年增加1.17千克、增长2.4%。四、水产养殖面积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346.34千公顷、同比下降1.40%。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166.72千公顷、同比下降6.52%;淡水养殖面积6179.62千公顷、同比增长0.53%;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面积比例为26∶74。五、渔船拥有量年末渔船总数101.11万艘、总吨位1098.48万吨。其中,机动渔船65.42万艘、总吨位1054.06万吨、总功率2236.81万千瓦,非机动渔船35.69万艘、总吨位为44.42万吨。机动渔船中,生产渔船62.71万艘、总吨位947.30万吨、总功率2020.76万千瓦。辅助渔船2.71万艘、总吨位106.76万吨、总功率216.05万千瓦。六、渔业人口和渔业从业人员渔业人口1973.41万人,比上年减少43.55万人、下降2.16%。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661.11万人,比上年减少17.36万人、下降2.56%。渔业从业人员1381.69万人,比上年减少33.16万人、下降2.34%。七、水产品加工与贸易截至2016年底,全国水产加工企业9694个,水产冷库8595座。水产加工品总量2165.44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海水加工产品1775.07万吨、淡水产品390.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3%和4.4%。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2635.76万吨、同比增长15.89%,其中,海水产品2066.37万吨、淡水产品569.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67%和1.34%。据海关统计,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827.91万吨、进出口总额301.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72%。其中,出口量423.76万吨、出口额207.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7%和1.99%,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729.9亿美元)的28.41%;进口量404.15万吨、进口额93.7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0.97%和增长4.37%。贸易顺差113.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13亿美元。3.2我国渔业水产养殖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2016年水产品价格虽然有所上浮,转向消费水产品的人群有所增加,从而保证水产品的销量步步攀升。预计2017年水产品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同时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未来2017-2020年预计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连年增多,让养殖企业烦恼的不是销售和价格,而是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加快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是今后我国一项重要任务,这个任务重中之重是是培育水产品优良品种以及创新养殖技术提高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水产品的需求。3.3微藻类植物市场应用价值分析微藻类植物市场应用价值:1.

美容与化妆品

一些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表明,微藻营养液能提供皮肤所需的氨基酸、藻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营养活性成分,而且微藻含有虾青素等多种高级抗氧化剂,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起到防皱、抗辐射、抗衰老的作用。从微藻细胞中可提取能吸收紫外线的酪氨酸制剂,可防晒、祛斑。螺旋藻及其酶解产物还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角化。同时,由于微藻化妆品的透过性好,能对皮肤表面和深层进行营养和护理,对皮肤没有刺激和致敏作用。

2.

营养保健食品

微藻营养健康食品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用食品级干藻粉制成藻片或胶囊营养保健食品,在食品商场、药房出售;二是个别产品获得医药批文,在药房出售或作医生处方药物。1964年,日本首先开展了利用人工养殖生产微藻营养食品。1973年,法国与墨西哥联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螺旋藻的养殖基地。微藻食品不但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销量持续上升,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日益被人们所认可。微藻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原因是:蛋白质含量高达65-70%;细胞内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VB12最丰富;富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某些藻类(如螺旋藻、杜氏藻)中含大量的β-胡萝卜素,可有效地抗生物氧化: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钾、钠、镁和钙等;含有大量的藻胆蛋白,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3.

医药领域

微藻的药用价值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微藻富含PUFA,能减低血液的粘稠度,

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微藻多糖能够抗辐射、抗氧化,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和抑制癌细胞增殖。杜氏藻中富含的β-胡萝卜素可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减少过氧化物对组织的损伤,提高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细胞释放一些抗肿瘤因子,对白内障、黄斑变性病以及心血管病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小球藻内含有的生长因子(CGF),能促进机体特别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并能使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强化。

4、饵料与饲料

微藻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饵料,可提高水产动物,特别是海珍品育苗的成活率,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幼体的免疫力和活力,还可使观赏鱼的体色鲜艳。在国际上,微藻作为优质饲料已占很大比重。日本DIC公司在泰国兴建的螺旋藻养殖场年产藻粉150t,其中作饵料或饲料的就50-60t;墨西哥Texcoco公司年产藻粉300t,其中有100t用于饵料或饲料;我国台湾省年产300t藻粉,其中有120t用于虾苗和其它海珍品、观赏鱼类、鸟类的饲料。

5.

废水净化与环境保护

由于丝状的螺旋藻可以较容易地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在养殖过程中它能有效地除去有机废水中的营养源,在废水处理中很有前途。实际上,用经过一定处理的污水培养螺旋藻,不但可以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将获得的微藻用作饲料或肥料。这种废水净化方式成本低,耗能少,效益明显,开发潜力大。

同时从微藻中分离有经济价值的基因,在细菌、真菌、大型藻类(如海带)及高等植物中表达。如今,

随着微藻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微藻基因被克隆、测序和定位,其相关的功能也进行了遗传分析。现已知被人工克隆的蓝藻基因有130多种,被利用的蓝藻基因有2种。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藻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3.4微藻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微藻产业是规模化生产和利用微藻生物量,以获取藻类产品及为其他行业服务。它具体指利用藻类的群体、个体到各个组分,实现全面的利用,形成系统多元化的产品。同时,也包括服务和服务业,是从研究、保护到利用的系统工程集群。经过近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微藻生产国家,产业化种类主要包括螺旋藻、小球藻、雨生红球藻、盐生杜氏藻、裸藻、寇氏隐甲藻等,其中螺旋藻产量位居世界产量的2/3~3/4。微藻具有营养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等特点,可以应用在食品保健品、饵料饲料、生物能源、生物固碳、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这也成为如何用、怎么用微藻生物量?才能实现微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微藻产业虽然兼具农业和工业属性,经历了近30年发展,但目前产业链仍不成熟,服务链仍未建成,存在多种问题。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微藻产业优良藻种选育重视度不够,规模化养殖技术较为粗放,产品研发投入力量不足,市场刚需未能形成,对接大健康产业不够稳固,融入大水产行业模式有待形成,走进大农业刚刚起步,也没有形成工业产品的规模效应;从服务链的角度分析,微藻产业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整合技术未能大面积推广,功能定位也不够精准,分级质控的体系还未形成,饵料配送模式体系有待完善。正是因为产业链和服务链的不完善,导致了价值链的模糊,看似“万金油”式的微藻产业,在价值实现层面仍拥有广阔开发空间。由于微藻的多品种高密度养殖、采收浓缩、活性保藏等技术和成本因素的制约,导致多年来微藻在水产行业的应用一直未受到重视,育苗和养殖生产中更多的倾向于利用人工配方饵料或其他生物饵料。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微藻,尤其是鲜活微藻产品,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是人工饵料无法替代的。近年来,随着发酵、畜牧等工农业废水利用技术、二氧化碳补充技术、絮凝及超滤过滤采收技术、浓缩液保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藻产品的生产成本、鲜活性、品质稳定性等诸多条件开始逐渐符合水产动物育苗(饵料)和养殖(调水剂)的生产要求,微藻在水产养殖诸多领域的优势及巨大的市场空间,注定了微藻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随着健康养殖的理念在水产养殖中日益受到重视,整个水产养殖业正在逐步从单纯的提高产量获取效益,转变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口感、色泽、营养成份等)获取效益。因此,微藻在水产养殖产业中的优越性逐渐凸显。虽然目前微藻在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中的商业化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优势几乎是无以伦比的,局限性在于微藻产业规模和生产成本,短期内实现微藻在养殖和饲料中的大规模应用还不现实,但是在育苗、调水剂、观赏鱼和高档鱼类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应用条件已经成熟。我国微藻产业规模世界第一,微藻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80%以上,技术成熟、原料充足,完全可以借此优势条件,率先在水产动物育苗、调水剂、观赏鱼饲料、特种水产动物饲料、名贵鱼类饲料、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等领域的商业化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上取得突破,从概念创新起步,通过产品创新,达到效益创优的目的。3.5市场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我国现代渔业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及时投资进入该产业面对较强的市场可行性、经济收益可行性,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选定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黄岛区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畔。位于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南临黄海,北靠胶州市,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东北西南斜长79.25公里,东西宽62.36公里。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区内海岸线282公里,滩涂83平方公里,岛屿42处,沿岸分布自然港湾23处。4.2.2区域地质地貌条件黄岛区属鲁东丘陵区,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西部是小珠山山脉,主峰海拔724.9米。北部有老君山,海拔236米;龙雀山海拔309米;抓马山海拔237米。东面濒海,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02.6公里,岛屿众多,港汊遍布。东南面的薛家岛把胶州湾与黄海分开。中部为海积平原,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黄岛区境内的山脉主要是西部的小珠山山脉,该山脉向东,向北延伸。大小山头遍布全区,仅有名称、海拔在百米以上者即有42座,分布在黄岛区的各山,依陆傍海,构成山海奇观。黄岛区的海滩主要分为砾石海滩和沙质海滩两种,砾石海滩多分布在黄岛和竹岔岛周围,沙质海滩主要分布在徐戈庄东北、黄岛前湾和薛家岛南海岸,其特点是沙质纯细,滩面宽阔乎直,坡度较缓,基本没有沙脊,可以见到波痕,如金沙滩,东西跨度3公里,呈月牙形向南展开,已成为天然海水浴场,还有银沙滩等。4.2.3区域气候水文条件水文黄岛区属东南沿海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因境内山水辛安河相连,形成了源短流急,单独直接入海的特点。较大的河流有辛安前河、辛安后河、南辛安河、镰湾河、独垛子西河等11条河流。河流总长34公里,流域面积83.2平方公里。气候黄岛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内,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具有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气温12.5°C;夏季平均气温2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5°C;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3°C;平均降雨量696.6mm;年无霜期平均为200天;风速平均5.4M/S,年平均瞬时风力大于8级天数为71天。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海运前湾港,世界第七大港,75个泊位/1552万标准箱(2013),通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董家口港,(2014年在建)航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开通95条国内航线,通航12个国际地区/城市。公路中国最长的两条高速公路沈海高速、青兰高速在此交汇。铁路胶济铁路和规划中的青连铁路(预计2018年竣工)连接全国铁路网,并辐射内陆。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6年,在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岛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激情干事,勇于担当。供给侧改革日益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经济加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城乡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2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81.2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421.16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3:46.3:51.4。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工程设计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项目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建设方案是根据规划用地的现状、地势、地形、地貌、周边发展要求等方面因素来分析、拟定的确实可行的XXX养殖有限公司淡水微藻类产品养殖项目。项目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基地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基地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5.3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00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建筑工程量单位备注1培养车间54000平方米2标准工厂化养殖池45000平方米3净化池1226平方米3个4主干道390米5生产路2820米6进水管道3635米7排水管道1720米8机井5眼9管理房750平方米2栋10电缆线路2800米11输电线路800米5.4结构设计5.4.1指导思路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以下内容:Ⅰ使结构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Ⅱ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Ⅲ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拟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5.4.2结构设计等级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5.5配套工程1、进排水工程水源:新打机井5眼提水,供水量50立方米/小时,供水量满足项目用水要求。养殖用水经重力自流至繁育车间后至室外养殖池、。铺设进水管道约3635米。铺设排水管道1720米。购置潜水泵10台。2、电力工程供电电源按10KV线路架空引入,电源引入线部分由建设单位与当地电业部门协商解决,低压侧按1台S11-100/10变压器供电设计。安装100KVA变压器2台,购置配电箱7个,铺设电缆线路2800米、架设输电线路800米。3、附属工程(1)场区道路道路采用水泥路面,路面宽5.00米。长200米。(2)管理房新建管理房2栋,1号管理房长20米,宽10米,3层,建筑面积600平米,采用框架结构。2号管理房长15米,宽10米,单层砖混结构,管理房合计面积750平米。(3)围墙围墙采用单层非承重型空心砖,墙高2米。(4)其余部分其余部分均植树绿化。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6.1主要产品方案本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养殖淡水微藻类产品1000吨。6.2产品标准本项目产品执行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6.4养殖技术方案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三级培养:主要有小型的10

m3、20

m3、30m3左右的室内水泥池,采光良好,白色透明玻璃钢瓦或塑料薄膜于车间顶部用于培育藻种。消毒培藻过程中所有的容器和工具,比如锥形瓶、矿泉水桶、搅拌棒等必须经过去污渍、肥皂等刷洗,之后再用消毒后的蒸馏水冲洗3-4遍。消毒的方法一般有加热消毒法、化学试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一般小型仪器用加热消毒法,比如锥形瓶,方法是在锥形瓶瓶口放一培养皿,瓶中加水,煮沸,煮沸完之后,用牛皮纸或纱布包住,备用,这种方法能杀死营养体的部分芽孢。大型仪器、工具、培养池用化学药品消毒(漂白粉、酒精、高锰酸钾、铬酸洗液等),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一般是30-35%,漂白精的有效氯的含量是漂白粉的2倍,消毒时按1/10000-3/10000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浸泡容器、工具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次(消毒水既是煮沸、沉淀、过滤其中的水)。水泥池的消毒可配成高浓度的浆糊状漂白溶液,淋洒池壁,半小时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也可以用较低含量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浸泡后,用消毒水冲洗,停放12小时后才可使用。酒精消毒一般用于人为操作,如在活化藻种、摇瓶或者搅拌的时候,涂抹手,消毒小的仪器上使用。酒精一般是配置成70-75%左右,杀菌效果是最显著的,使生物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故有杀菌效果。接种接种就是把作为藻种的藻液接入新配好的培养液中,进行丰富培养。接种的过程虽然简单,但要注意藻种的质量、藻种的密度、接入藻液的数量以及接种的时间等问题。藻种的质量我们可以根据藻细胞运动、附壁、沉淀、镜检颜色,观察它的质量好坏。金藻是金褐色,硅藻是呈黄褐色,绿藻是鲜绿色,有运动能力会上浮,没有运动能力均匀漂浮在水中。附壁和沉淀:好的藻种一般没有明显的附壁,如果藻种受到环境因子等各方面的不适宜条件的时候,会大量的聚集沉淀。镜检的时候一般都是观察颜色和运动,有无杂藻,有无大的原生动物和虫子,水体中的藻种是否过关。一级培养或小型培养可以是1:2或者1:3的接种,二级培养或生产培养可以是1:10、1:20、1:40的接种也可以正常生长。刚说的这些,1:20不清楚,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假设5000Ml的锥形瓶,培养5000ML的藻液,可以接种1个

20L的矿泉水桶,3个20L的矿泉水桶可以接种1m3的保种池,1m3米的保种池可以接种2个5m3的生产池。接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的8:00——10:00,这时候选择接种是因为藻体的活性随着光照、环境温度的上升,活性是最好的,接种的时候它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指数生长期。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跟消毒一样。比如你培养了30m3的水池,如果你培养时从颜色等感觉还行,突然之间有可能全部死亡,可能是你日常管理不规范、不细致,引起杂菌繁殖和无法探知的原因导致培养的藻体全部死亡。首先日常管理的第一步,搅拌和充气,就像一级培养,一级培养就是保种,我会在保种间每天3次(早、中、晚)摇晃锥形瓶,使其均匀分布,不会粘黏器壁。二级培养需要增加气石来补充二氧化碳的量,或者摇晃容器。三级培养需要搅拌棒和气石给金藻补充二氧化碳摇晃、搅拌和充气一般都是补充二氧化碳,防治藻之间产生菌膜,还有均匀受光、池底、矿泉水桶里面的藻类上浮获得光照。搅拌充气最好每天定时进行三次,每次大约在半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调节光照这块,一般的藻类不能忍受强烈的直射光照,车间顶部一般都是用透明玻璃钢瓦采光。光弱的时候需要增加人工的光源,如日光灯、碘钨灯。根据藻种所需的最适光照强度范围,1w的灯大概是12.6Lx左右的能量,像金藻需要的最适光照强度(球等鞭金藻7000-9000,湛江等边金藻5000-11000)可以根据灯光计算出来所需多少瓦灯,直接补充多少的光照就可以正常生长。高温不利于生长,夏季室内培养的时候一般需要通风降温,通风降温在北方一般夏季用风扇,北方冬天气温低,一般室外也不能培养,室内一般采取水暖、气暖等措施来供暖。有条件的车间,会在天窗加盖纱窗布,防止蚊虫进入,在藻体的水体中产卵。如果发现其产卵或昆虫的尸体,需要及时捞掉。刮大风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泥土、杂物等吹入培养池、因为泥土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等。第七章节约能源方案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7.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7.2.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活用水。7.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项目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40.32万度。项目用电设备采用新式省电设备,约可节省能源成本30%。项目选择无铁损及铜损较小与效率较高的变压器。企业在停止运转期间以及休假停工时,停用的变压器宜切断高压侧电源,以减少铁损。另外,生产时间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选在低电价时间内生产可节约部分开支。2)、用水量:年用量3.5万吨。7.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本项目选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白马河流域、吉利河流域周边地块,本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1、电:生活、生产用电从当地供电公司电网中就近引入场区,经变压后使用。

2、水:本项目用水分自供水和当地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7.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1、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序号名称数量单位折算系数吨标准煤1电40.32万度1.22949.552水3.50万M30.8573.000合计52.552、项目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确定本项目工业总产值为9510.00万元。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本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069吨/万元。由上表可见,该项目能源耗用量较小,能耗指标远小于国家标准。7.5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分析7.5.1工业节能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极组织回收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结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及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的原料。2)、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3)、供水管网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供热系统管道均采用保温设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保温层,最大程度的降低管道冷热损失。4)、项目建成后,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用电负荷、用水及取暖的性质,供水、供电及供热系统在入口处均安装计量和节流装置。7.5.2节水措施节约用水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是当前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节约用水,本项目拟采用如下节水方案:1、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冷却设备、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均应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2、企业内各用水部门,由本企业安装计量分水表,车间用水计量率应达到100%,设备用水计量率不低于90%。并保证计量水表的完好率、检定率。3、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4、根据中国供水情况,应用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降低供水能耗。5、生产净循环水循环使用,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同时根据季节变化、机组生产情况及时调节机组冷却用水量大小,降低消耗量。6、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7.5.3建筑节能1)、建筑能耗指标生产车间热指标为110W/平方米;办公楼和宿舍热指标为70W/平方米。照明:照明照度标准为250LX。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Ⅸ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III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³/(m.h)2)、建筑围护结构:生产车间为保温隔热彩钢结构,外墙砌体结构为增加外墙保温层;供热管网在与室外空气接触、非采暖房间处采用50mm厚岩棉管壳,降低管道冷热损失。3)、供热、空调制冷系统按设计负荷设置,并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计量仪表。4)、门窗采用中空门窗,照明要确定科学的照明控制方式,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在室内照明控制中,主要采用声控、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减少照明用电和延长照明产品寿命。5)、建筑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7.5.4企业节能管理企业节能管理包括:制定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统计等基础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责任人,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采取分类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公报、信息交流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7.6结论本项目生产选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最终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指标和主要工序能耗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分析比较,企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利用能源及节能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指标。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8.1设计依据及原则8.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联合防治,以达到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定。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节能灯(HJ/T230-200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8.1.2设计原则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无污染或污染少的先进工艺及生产线设备。严格遵照“三同时”原则,凡本项目中所涉及的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均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使其达标。8.2建设地环境条件项目拟建地点周围大气及土壤的环境现状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8.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8.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空气的影响扬尘是施工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其中场地清理、土方挖掘填埋和物料运输等工序产尘量较大,而材料堆存、建筑机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工序产尘量较小或不扬尘,而且扬尘还受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影响。由于污染源多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污染。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未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将会给现场人员的施工、生活、健康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2、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等。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COD等。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施工中往往用水量无节制、废水排放量大,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对周围水环境及景观造成一定影响。3、项目实施过程施工噪声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其辐射范围较广,昼间最大距离近150米,夜间影响更为严重。4、项目施工渣土处理处置施工挖掘产生的土方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必须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垃圾准进、处置手续,由施工单位或承建单位和市容局渣土办联系外运。8.3.2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如下:(1)废水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该项目无有毒有害工业废水产生。(2)固体废物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员工日常的生活垃圾。8.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8.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1、控制生态影响的初步方案为减少建筑物施工时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拟定施工方案时工程建设单位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应按规定地点处理弃土,并不定期的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同时,应考虑基础开挖、道路施工及场地平整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对临时性松散表土作适当压实处理,在坡面>25°时要做护坡处理,永久性坡面种植草皮。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天和刮风的情况下,应在弃土表面上洒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施工者应该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得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轮子上的泥土应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扫。2.控制噪声影响的初步方案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对施工阶段的噪声要求规定。厂界噪声执行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一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各种机机械噪声选用设计隔震、减震基础和软接头以减少固体转声,并采取吸声、消声措施。3、控制生活垃圾污染的初步方案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的食宿将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住宿地的排水和生活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集中收集送至城市垃圾处理站一并处理。4、控制水污染的初步方案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废水经沉淀后,仍可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8.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1、废水本项目废水具体处理工艺如下:处理工艺简析:生活废水进入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大部分有机物降解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然后通过调节池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接着进入接触氧化池曝气生化,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的吸收、降解去除大部分污染物;生化处理后的废水流入沉淀池,去除水中夹带的脱落生物膜,以达到达标排放的目的。经以上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一级标准。2、固废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袋装,定点堆放,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8.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实行一级机构、二级管理。公司设专职环保安全机构,负责管理全厂的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部门设兼职环保安全员,负责该部门环保安全的日常工作。综上,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妥善处理后,实现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因此,项目生产污染对周围影响很小。8.5消防措施8.5.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电器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8.5.2防范措施本设计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及国家和本行业的有关消防规定,在总图布置、建筑结构、消防供水以及火灾报警等消防设计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以期消除隐患,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1、总图布置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本工程各建、构筑物与厂区内现有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均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本工程各建、构筑物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各主要建筑物、高低压配电室等部位的门均向外开。2、消防供水本工程周围设消防管网及消火栓,消防用水取自场区生产消防给水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m,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计算,消防给水共35L/s,其中室外消防给水量20L/s,室内消防水量15L/s。3、消防供电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电源按二级负荷考虑。电缆敷设完毕后,对所有电缆穿越孔洞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以防火灾蔓延;对于电缆桥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段阻燃桥架,同时在此段电缆上涂刷阻燃涂料;高温区域使用耐高温电缆且外涂防火涂料或缠绕防火包带;室内大型变压器下设有事故油池。在上述场所及易发生火灾的场所配置适量的手提式或推车式可移动灭火器。4、消防通讯在主控制室设置行政电话分机,兼做消防电话。5、照明各电气室及重要作业场所为防止火灾发生,设有应急照明。8.5.3消防管理1、项目设计时应统一全厂消防设施、设备及网点的布置;2、对消防设备、设施的配置,施工时应请消防部门现场指导、监督;3、在项目人员编制上,安排一个专门消防部门协调全厂消防工作;安排10人的兼职消防专业人员从事消防工作,由消防部门统一培训上岗;4、项目实施建成后,请消防部门定期到厂作消防知识讲座、消防法规教育,提高强化全厂的消防意识。8.5.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本设计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考虑了一系列防范和控制措施,在严格执行操作堆积和各种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火灾发生时,可以保证及时扑救,从而保障生产安全。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9.1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2.《职业病防治法》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4.《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9.2概况公司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和规定,以保证生产安全和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本项目凡涉及劳动安全、卫生的各个环节,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防静电防雷措施、防机械伤害以及防暑降温等方面将根据生产特性的具体情况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公司还将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卫生生产的意识。制定本企业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依法搞好安全工作。9.3劳动安全9.3.1工程消防项目的建设过程消防工作将本着“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审查设计,把好消防系统、设备、设计关,建立经常性的消防检查制度,会同消防管理部门对工程消防的设施进行严格检查,并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9.3.2防火防爆设计本工程的建筑物耐火筹备组均不低于二级,办公室的耐火等级达到一级。办公室内按照国家颁布的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并配备足够的移动灭火器材。9.3.3电力本项目运营过程中,需要接入电力,支持设备的工作,对操作中的消防作业要求较高。所有插座回路均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所有带电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设可靠接地;不含变电所的建筑物在其电源进线外令线应进行重复接地;户外路灯灯杆就近打一根接地极;在建筑物内应将PE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