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_第1页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_第2页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_第3页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_第4页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

Evaluationstandardforindoorthermalenvironment

incivilbuildings

2012-05-28发布2012-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KnS#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410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

夸为GB/T50785-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5月28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

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査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

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5.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

价;6.基本参数测量。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城市建设与

环境工程学院;邮编:400045)。

本标准主编单位:重庆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促进发展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百战王清勤潘云钢李安桂

李楠王智超张小玲赵加宁

姚润明冯国会孟庆林王昭俊

喻伟刘红

王唯艾国为李丁学姚荣高杨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吴德绳王有为

伍小亭虞永宾

杨仕超戎向阳

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4

4RequirementsforThermalEnvironmentin

HeatedandCooledBuildings...............................................5

4.1GeneralRequirements...........................................................5

4.2EvaluationMethods........................................................................5

5RequirementsforThermalEnvironmentin

Free-runningBuildings...........................................................9

5.1GeneralRequirements...................................................................9

5.2EvaluationMethods........................................................................9

6MeasurementofBasicParameters.......................................13

6.1MeasuringParametersandDevices......................................13

6.2MeasuringConditions...................................................................14

6.3MeasuringPositions...................................................................14

6.4MeasuringPeriod........................................................................15

AppendixAThermalEnvironmentSurvey...........................16

AppendixBMetabolicRatesofDifferentActivities...........17

AppendixCClothingInsulation...........................................18

AppendixDCalculationofOperativeTemperature...........24

AppendixECalculationofPMV-PPD...................................25

AppendixFLocalThermalComfortIndex...........................2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31

ListofQuotedStandards...........................................................32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3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和政策,规范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引导民用建筑工程

营造适宜、健康的室内热湿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

筑、教育建筑等的室内热湿环境评价。

1.0.3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热舒适thermalcomfort

人对于热湿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

2.0.2I级热湿环境thermalenvironmentcategoryI

人群中90%感觉满意的热湿环境。

2.0.3II级热湿环境thermalenvironmentcategory][

人群中75%感觉满意的热湿环境。

2.0.4m级热湿环境thermalenvironmentcategoryHI

人群中低于75%感觉满意的热湿环境。

2.0.5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thermalenvironmentinheated

andcooledbuildings

使用供暖、空调等人工冷热源进行热湿环境调节的房间或

区域。

2.0.6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thermalenvironmentinfree-

runningbuildings

未使用人工冷热源,只通过自然调节或机械通风进行热湿环

境调节的房间或区域。

2.0.7服装热阻clothinginsulation(Ici)

表征服装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2.0.8热感觉thermalsensation

人体对冷热的主观感受。

2.0.9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predictedmeanvote(PMV)

根据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

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的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

指标,是人群对于热感觉等级投票的平均指数。

2.0.10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redictedpercentagedissatis­

2

fied(PPD)

处于热湿环境中的人群对于热湿环境不满意的预计投票平

均值。

2.0.11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daptivepredictedmean

vote(APMV)

在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中,考虑了人们心理、生理与行为

适应性等因素后的热感觉投票预计值。

2.0.12代谢率metabolicrate

人体通过代谢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的速率,通常用

人体单位面积的代谢率表示。

2.0.13冷吹风感draft

因空气流动引起的人体局部不同程度的寒冷感。

2.0.14不对称辐射温度radianttemperatureasymmetry

与人体相对的两个微小平面辐射温度的差异。

2.0.15紊流强度turbulenceintensity(Tu)

空气流速标准差与空气流速平均值的比值。

2.0.16局部不满意率localpercentagedissatisfiedcausedby

thermalenvironment(LPD)

由于冷吹风感、垂直温差、地板表面温度、不对称辐射温度

等局部热湿环境弓丨起的不满意率。

2.0.17体感温度operativetemperatureUop)

具有黑色内表面的封闭环境的平均温度。

2.0.18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runningmeanofoutdoortem­

perature(trm)

连续7d室外日平均温度的指数加权值。

3基本规定

3.0.1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宜以建筑物内主要功能房

间或区域为对象,也可以单栋建筑为对象。当建筑中90%以上

主要功能房间或区域满足某评价等级条件时,可判定该建筑达到

相应等级。

3.0.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可分为设计阶段的评价

(简称“设计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评价(简称“工程评价”)。

3.0.3设计评价应在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申请设计

.评价的建筑应提供下列资料:

1相关审批文件;

2施工图设计文件;

3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证明文件。

3.0.4工程评价应在建筑投入正常使用一年后进行,申请工程

评价的建筑除应提供本标准第3.0.3条规定的资料外,尚应提供

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室内热湿环境运行资料。

3.0.5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应区分为人工冷热源热湿

环境评价和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

3.0.6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等级可划分为I级、n级和

IE级等三个等级,且等级的判定应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

定执行。

4

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

4.1一般规定

4.1.1对于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应在满足下

列条件时,再进行等级判定:

1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并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

规定;

2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无结露、发霉等现象;

3采用集中空调时,新风量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评价方法

4.2.1对于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设计评价的方法应按表

4.2.1选择,工程评价的方法宜按表4.2.1选择。当工程评价不

具备按表4.2.1执行的条件时,可采用由第三方进行大样本问卷

调查法。调查问卷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代谢率应按本标准

附录B执行,服装热阻应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体感温度的计

算应按本标准附录D执行。

表4.2.1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

冬季评价条件夏季评价条件

空气流速服装热阻空气流速服装热阻评价方法

(m/s)(clo)(m/s)(clo)

t;a^0.20Jd<l.0t;a^0.25Jd^O-5计算法或图示法

va〉0.20Jcl>l.0va>0.25/c!<0.5图示法

4.2.2采用计算法进行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等级评价时,设计

评价应按其整体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判定;工程评价应按其整体评

价指标和局部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判定,且所有指标均应满足相应

等级要求。

4.2.3整体评价指标应包括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PMV)、预

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PMV-PPD的计算程序应按本标

准附录E执行;局部评价指标应包括冷吹风感引起的局部不满

意率(LPJ^)、垂直空气温度差引起的局部不满意率(LRD2)

和地板表面温度引起的局部不满意率(LPD3),局部不满意率

的计算应按本标准附录F执行。

4.2.4对于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的评价等级,整体评价指标应

符合表4.2.4-1的规定,局部评价指标应符合表4.2.4-2的

规定。

表4.2.+1整体评价指标

等级整体评价指标

I级PPD<10%-0.5<PMV<+0.5

n级10%<PPD<25%-l<PMV<-0.5或+0.5<PMV<+1

m级PPD>25%PMV<-1或PMV>+1

表4.2.4~2局部评价指标

局部评价指标

等级

冷吹风感(LPDj)垂直空气温度差(lpd2)地板表面温度(lpd3)

工级LPDi<30%LPD2<10%LPD3<15%

n级30%<LPDi<40%10%<LPD2<20%15%<LPD3<20%

in级LPDx^0%LPD2>20%LPD3>20%

4.2.5人体代谢率为l.Omet〜1.3met,服装热阻为O.5clo和

1.Oclo的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可采用图示法进行等级评价(图

4.2.5-1、图4.2.5-2)。采用图示法评价时,应先根据图4.2.5-1

含湿量[g/kg(干空气)]

图4.2.5-1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

1一服装热阻为0.5clo的I级区(实线区域);

2—服装热阻为1.Oclo的I级区(虚线区域)

判断室内热湿环境等级,当室内热湿环境不满足图4.2.5-1的要

求时,再根据图4.2.5-2判定其等级。动态服装热阻应按本标准

附录C.2进行修正。不同服装热阻所对应的体感温度上限和下

限应按下列公式进行线性插值计算:

^min,/cl[del0.5)^min,1.Oclo+(1.0Ic\)^min,0.5cb]/0.5

(4.2.5-1)

艺max,7cl[del〇•5)^max,1.Oclo+(1.0Ic\)艺max,0.5clo]/0.5

(4.2.5-2)

式中:^naX,Id——在服装热阻为L时的体感温度上限(°C);

^n,/d——在服装热阻为h时的体感温度下限(°C);

玄max,1.Oclo-在服装热阻为l.Odo时的体感温度上限(°C);

^,0.5010——在服装热阻为o.5clo时的体感温度上限(°C)

^,1.0010——在服装热阻为1.Oclo时的体感温度下限(°C)

^,0.5clo——在服装热阻为o.5clo时的体感温度下限CC)

Id——服装热阻(clo)。

14|__________l.OcloA_______________0.5clo人______

(si

_^扩如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体感温度(°C)

图4.2.5-2抵消空气温度上升需要的空气流速

1一服装热阻为o.5do的n级区(不具备风速控制条件);2—服装热阻为o.5do的n

级区(具备风速控制条件);3—服装热阻为0.5clo的I级区(斜线阴影区域);浅色

阴影区一不具备风速控制条件;深色阴影区一具备风速控制条件

4.2.6采用图示法进行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等级评价时,不同

服装热阻、不同空气流速对应的体感温度(~)应符合下式的

规定:

^min,Jcj玄op艺max,/>(4.2.6)

5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对于采用非人工冷热源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应在满足

下列条件时,再进行等级判定:

1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无结露、发霉等现象;

2具备合理的自然通风措施。

5.2评价方法

5.2.1对于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设计评价应采用计算法或图

示法,工程评价宜采用计算法或图示法。当工程评价不具备采用计

算法和图示法的条件时,可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应按

本标准附录A执行,代i射率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服装热阻应按

本标准附录C执行,体感温度的计算应按本标准附录D执行。

5.2.2采用计算法评价时,应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PMV)作为评价依据。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PMV)应按下式计算:

APMV=PMV/(I+A•PMV)(5.2.2)

式中:APMV^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自适应系数,按表5.2.2取值;

PMV一一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按本标准附录E计算。

表5.2.2自适应系数

居住建筑、商店建筑、

建筑气候区教育建筑

旅馆建筑及办公室

PMV^O0.240.21

严寒、寒冷地区

PMV<0-0.50—0.29

续表5.2.2

居住建筑、商店建筑、

建筑气候区教育建筑

旅馆建筑及办公室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PMV>00.210.17

温和地区PMV<0-0.49—0.28

5.2.3采用计算法评价时,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等级的

判定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等级

等级评价指标(APMV)

I级-0.5<APMV<0.5

n级—1<APMV<_0.5或0.5<APMV<1

IE级APMV<-1或APMV>1

5.2.4采用图示法评价时,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应符合表

5.2.4-1和表5.2.4-2的规定。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trm=(1—«)(^od-1+成od~2+^od-3+^od-4

仃4^od-5+^od-6~\~a6tod-7)(5.2.4)

式中:tm——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c);

«——系数,取值范围为o〜1,推荐取0.8;

^od-n——评价日前7d室外日平均温度CC)。

表5.2.4-1严寒及寒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等级

等级评价指标限定范围

艺opl,b^^op^^opI,a

I级topi,a=0.77^+12.0418Kiop<28t:

«opI,b=0.87inn+2.76

^opfl.b^^^op^^opll>a18T:<fOpn,a<30r

n级«opn,a=0.73^+15.2816t:<«opn.b<28t:

^opll,b=0.91“一0.4816t:<iop<30,C

18X:<fopn.a<30T:

in级,op<^opll,b或艺opll,a〈£op

16r<iopn.b<28r

注:本表限定的I级和n级区如图5.2.4-1所示。

10

表5.2.4-2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非人工冷热源

热湿环境评价等级

等级评价指标限定范围

^opI,a

I级^opl,a=0.77Zm+9.3418X:<fop<28,C

iopi,b=0.87^m—0.31

艺opD,b^^op^^opll,alS-C^opn-aOor

n级,opH,a=0.73Znn+12.7216r<ioPn,b<280C

艺opll,b—0«9l^mi3.6916°C<iOp<30T:

18°C<iOpn,a<30t:

m级(op〈艺opn,b或艺opll,a〈,op

ler^opn.b^sr

注:本表限定的I级和n级区如图5.2.4-2所示。

32

30

28

26

?15

24

22

20

1405101520253035

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C)

图5.2.4-1严寒及寒冷地区非人工冷热源热湿

环境体感温度范围

1一I级区;2—n级区;Gp—体感温度

11

101520253035

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C)

图5.2.4-2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非人工冷热源

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

1一工级区;2—n级区;^一体感温度

12

6基本参数测量

6.1基本参数和仪器

6.1.1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测量仪器应符合表

6.1.1的规定,且测量仪器的响应时间不应过长,其中空气流速

测量仪器的响应时间不得大于0.5s。

表6.1.1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基本参数测置仪器

测量参数参数符号测量仪器测量范围最低精度

膨胀式

空气温度

rc)玄a电阻式-10oC〜50°C士0.5X:

热电偶式

球形黑球温度计

平均辐射温度椭球形黑球温度计

Tt—10°C〜50。。士2°C

rc)双球辐射温度计

等温温度计

反射-吸收盘

平面辐射温度

rc)hr等温盘—10°C〜50X:士0.5°C

净全辐射表

表面温度接触式温度计

t{—10*€~50t:士It:

rc)红外辐射计

体感温度球形黑球温度计

^op—lOt〜50t:士2X:

rc)椭球形黑球温度计

干湿球温度计

露点式湿度计

相对湿度氯化锂湿度计

RH10%〜100%土5%

(%)电容式湿度计

金属氧化物电阻式

毛发湿度表

13

续表6.1.1

测量参数参数符号测量仪器测量范围最低精度

叶片风速计

风杯风速计

热线风速计

空气流速热球风速计

va0.05〜3m/s土(0.05+0.05t;a)m/s

(m/s)热敏电阻风速计

超声波风速计

激光风速计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6.2测量条件

6.2.1冬季测量,不宜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进行,且室内外温差

不应小于设计温差的50%。

6.2.2夏季测量时,应在室内外温差和湿度差不小于设计温差

和湿度差的50%且晴天或者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

6.2.3测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测试标准的规定。

6.3测点位置和数量

6.3.1测量位置应选择室内人员的工作区域或座位处,并应优

先选择窗户附近、门进出口处、冷热源附近、风口下和内墙角处

等不利的地点。

6.3.2测量位置距墙的水平距离应大于0.5m。

6.3.3房间或区域环境的基本参数分布均匀时,空气温度、空

气流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平面辐射温度的测量高度,

坐姿时,应距离地面0.6m;站姿时,应距离地面1.1m。

6.3.4房间或区域环境的基本参数分布不均勻时,空气温度、

空气流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平面辐射温度、体感温度

的测量高度,坐姿时,应分别距离地面0.1m、0.6m和1.1m;

站姿时,应分别距离地面0.1m、1.1m和1.7m。测量值应取不

14

同高度测量值的加权平均值。

6.3.5坐姿时,计算空气垂直温度差应分别测量距离地面O.lm

和1.1m处的空气温度;站姿时,应分别测量距离地面0.lm和

1.7m处的空气温度。

6.3.6地板表面温度应在安装好预期地面覆盖物的情况下测量。

6.3.7坐姿和站姿时,吹风感应分别测量1.1m和1.7m高度处

人体头部/肩区域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流速值,脚踝和下腿区域没

有覆盖物时,应加测0.lm处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流速值。

6.3.8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房间或区域面积确定,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房间或区域面积小于等于16m2的,应测试房间的中心;

2房间或区域面积大于16m2但小于等于30m2的,应选择

测试区域对角线上的两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3房间或区域面积大于30m2但小于等于60m2的,应选择

测试区域对角线上的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4房间或区域面积大于60m2的,应选择测试区域两个对

角线上的五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6.4测量时间

6.4.1测量周期宜为24h〜48h,测量时间间隔应小于30min,

并应取测量时间段内最不利时刻的值。

6.4.2测量前,测量仪器的读数应在待测环境中趋于稳定。

6.4.3测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与平面辐射温

度的时间应至少为3min,并不得大于15min。测量结果应取测

量时间段内至少18个时间点的算术平均值。

6.4.4对于供冷或供暖辐射地板表面温度,测量时间宜按空气

温度的时间平均方法进行处理。

6.4.5测量空气流速的时间应为3min,测量结果应取测量时间

段内至少18个时间点的算术平均值。瞬时速度的测量时间应

为2So

15

附录A热湿环境调查问卷

表A热湿环境调查问卷

以下部分由被调査者填写调查编号:调査员

姓名:人员在室内的位置(请

在下图中用X标出工作时

:

日期常在位置)

时间:

天气:晴口多云转晴口阴天口

季节:冬季□春季□夏季□秋季□

7.服装以下部分由调査者填写:

上衣服装热阻(clo)总和:

裤子

其他:Icl=

活动

□斜倚代谢率(met):

□坐姿,放松1.0.8met

□坐姿活动(学校、办公室)2.1.Omet

□立姿,放松3.1.2met

□立姿,轻度活动(购物、实验室工作、轻体4.1.4met

力工作)5.1.6met

□立姿,中度活动(商店售货、家务劳动、机6.2.Omet

械工作)7.3.Omet

□重度活动

设备(散热设备、空调设备)

设备名称型号、功率热量汇总

11整体热暖较适钯凉冷热感觉

整体热感觉:

□□□□□□□+3

暖中凉+2

+1

0

-1

-2

-3

面积:

房间/建筑形式:

室外相对湿度(%):

11.对所处热湿环境总体评价:

空调设定温度(°C):

相对湿度设定值

调查总人数:

16

附录B不同活动代谢率

B.0.1代谢率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代谢率的测定》GB/T18048的规定。

B.0.2常见活动的代谢率可按表B.0.2取值。

表B.0.2常见活动的代谢率

代谢率

常见活动

W/m2metkcal/(min•m2)

斜倚46.520.80.67

坐姿,放松58.151.00.83

坐姿活动(办公室、居住建筑、学校、

69.781.21.00

实验室)

立姿,放松81.411.41.17

立姿,轻度活动(购物、实验室工作、

93.041.61.33

轻体力工作)

立姿.中度活动(商店售货、

116.302.01.66

家务劳动、机械工作)

2km/h110.491.91.58

3km/h139.562.42.00

平地步行

4km/h162.822.82.33

5km/h197.713.42.83

17

附录C服装热阻值

c.i代表性服装热阻

c.l.i对于典型全套服装的热阻ad)可按表c.l.i-i取值,

有代表性成年男女单件服装的热阻(L)可按表C.1.1-2取值。

表C.1.1-1典型全套服装的热阻

服装热阻服装热阻

工作服日常着装

clom2•K/Wclom2•K/W

内裤、锅炉服、内裤、T恤、短外衣、

0.700.1100.300.050

袜、鞋薄袜子、便鞋

内裤、衬衫、锅炉服、0.800.125衬裤、短袖衬衫、0.500.080

袜、鞋轻便裤子、薄短裤、鞋

内裤、衬衫、裤、0.900.140内裤、衬裙、长裤、0.700.110

罩衫、袜、鞋连衣裙、鞋

有短袖和短裤腿的

内衣、衬衫、

内衣、衬衫、裤、1.000.1550.700.110

裤、袜、鞋

夹克、袜、鞋

有长袖和长裤腿的

衬内裤、衬衫、裤、

内衣、保暖夹克、1.200.1851.000.155

夹克、袜、鞋

袜、鞋

有短袖和短裤腿的衬内裤、长袜、

内衣、锅炉服、保暖1.400.220女上衣、长裙、1.100.170

夹克和裤、袜、鞋夹克、鞋

有短袖和短裤腿的

有长袖及长裤腿的内衣、

内衣、衬衫、裤、夹克、

2.000.310衬衫、裤、V形领毛衣、1.300.200

填厚料外用夹克和

夹克、袜、鞋

工装裤、袜、鞋

有长袖及长腿内衣、

有短袖及短裤腿的内衣、

保暖夹克、有厚填料

2.550.395衬衫、裤、马甲、1.500.230

风雪大衣、工装裤、

夹克、外衣、袜、鞋

袜、鞋及手套

18

表C.1.1-2中国有代表性成年男女单件服装的热阻

服装热阻(clo)服装热阻(do)

服装样式服装样式

男女男女

三角裤0.040.03半身薄—0.09

内裤

短布裤0.060.05裙子半身厚—0.12

背心0.030.03全身0.20

内衫

汗衫0.050.04背心0.160.14

短袖0.050.05毛线衣薄0.200.18

外衬衣长袖0.070.06厚0.300.25

厚0.100.10大0.400.40

薄0.100.10绒衣中0.350.35

针织衣

厚0.150.15小0.300.30

0.150.12大0.400.40

单衫薄

(春装)厚0.200.15绒裤中0.350.35

薄0.120.09小0.300.30

长裤中0.15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