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1仟10月

目录

项目概况............................................................................1

一、专业建设基础....................................................................2

(-)师资队伍..................................................................2

(二)实训实习条件..............................................................2

(三)校企合作..................................................................3

(四)招生与就业................................................................3

(五)存在的不足................................................................3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4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4

1.行业背景...............................................................4

2.人才需求状况...........................................................4

(二)专业发展目标..............................................................5

1.专业建设目标...........................................................5

2.人才培养目标...........................................................5

三、建设内容........................................................................6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6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

2.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建设.................................................7

3.教学组织模式改革......................................................11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13

5.资金预算..............................................................15

(二)师资队伍建设.............................................................15

1.专业带头人培养........................................................15

2.骨干教师培养..........................................................17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17

4.兼职教师聘任..........................................................18

5.资金预算..............................................................18

(三)实训实习条件建设.........................................................18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9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0

3.内涵建设..............................................................21

4.资金预算..............................................................21

(四)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22

1.社会培训..............................................................22

2.技术服务..............................................................23

3.技能鉴定..............................................................23

(五)专业群建设...............................................................23

1.盾构施工技术专业建设..................................................24

2.物流管理专业建设......................................................26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9

(一)改革举措.................................................................29

1.创新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29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模式.......29

3.完善教师考核激励制度,优化专业教师的质量,提升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水平..30

4.强化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30

(二)保障措施.................................................................31

1.组织保障..............................................................31

2.政策、制度保障........................................................32

3.资金保障..............................................................32

五、绩效指标.......................................................................33

(一)预期效果.................................................................33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33

2.专业建设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33

3.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33

(二)标志性成果一览表.........................................................34

六、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35

(一)建设进度.................................................................35

(二)资金预算.................................................................35

项目概况

本建设项目通过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六

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

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

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到的42013年建成特色鲜明,行业企业信赖,社会反

响好的品牌专业,同时辐射带动盾构施工技术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

发展。

本项目总投资70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425.00万元,省级财

政支持110.00万元,学院自筹135.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0.00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1271人,已毕业学生达800多人,

双证书获取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近年来,该专业相继被

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重点专业,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精品

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为适应国家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及区域基

础设施建设战略发展的变化,该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组

织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实

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无健对接。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兼职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副教授3人,讲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8人,陕西省测绘

学会理事3人,工程测量中级工考评员13人。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3

篇),完成科研课题13项,提供社会服务15项。

(-)实训实习条件

本专业现有1个占地340多亩的省级测绘实训基地,包含1个水准测

量实训工区,1个测角、测距实训工区,控制测量实训工区,土木工程施

工测量实训工区;拥有GPS接收机30台,其中TrimbleR8接收机6台,

全站仪130台,其中LeicaTS30全站仪2台、TrimbleS8全站仪1台,

水准仪200台,其中LeicaDNA03电子水准仪2台、TrimbleDINI03电子

水准仪8台;新建的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已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一个集

生产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测绘实训基地。

通过开拓思路、整合资源,建立了包括中铁一局、中铁七局、陕西省

第一测绘院等20多个校企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师现场锻炼提供

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三)校企合作

依托铁路行业优势,利用专业优质师资,坚持互惠共赢的原则,本专

业先后为中铁一局、中交集团、葛洲坝工程集团等单位提供测量技术服务;

为中铁七局、中铁二局、上海铁路局等企业培训员工。完成技术服务15项,

技术培训200名。

(四)招生与就业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人数为1271人。近年来,招生就业呈“两旺”趋势,

报到率达96%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4%以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

93%以上。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了国有大型铁路施工企

业和铁路局工作。主要承担施工测量工作,逐步成为企业测量骨干,深受

用人单位好评。

(五)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本专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师资结构不够优化;实训实习条件需进一步完善,

社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1.行业背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将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保持在

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的2.2万亿

元投资,增加了1万多亿元。其中,将建成16448公里高铁。高铁平均每

公里造价1.14亿元计算,高铁的总投资约为1.875万亿元。

公路建设方面,2020年前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处于较快的建设阶段,2010

年以前,年均投资规模约1400亿元,预计2010—2020年年均投资约1000

亿元。

轨道交通现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共有28

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家批准。计划至2015年前后

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

万亿元。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继

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规划了包括总规模5000

公里的陕西省高速公路网、西安地铁、城际铁路、新农村建设等整体规划。

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高端技能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带来旺盛需

求。

2.人才需求状况

随着工程建设难度、标准的不断提高和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施工

一线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初步测算,未来几

年,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测绘任务年均需求10万名工程测量技术人

才,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年均毕业生数量仅3

万余人,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专业发展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3个主要就业岗位(“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

员”、“测图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创新”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六

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将测绘技术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优化、专兼职结合的双

师结构教学团队。构建集“现代化、职业性、开放性、标准化、全方位”

为一体的测绘综合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全面提升人

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充分彰显专业特色。着力培

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

盒一把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信赖,社会反响好

的品牌专业,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发展,同时辐射带动盾

构施工技术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铁路、公路、测绘、水利等行业生产一线需要的,具备“控

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数字化测图员”3个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具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职业态度、精湛的职业技能;具有组织协调能

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吃苦

奉献、拼搏争先精神;具有质量意识、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与责任意识,

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建设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

养为主线,以铁路、公路、建筑等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测绘

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三岗并举、六

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三岗并举”是

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控制测量员”、“施工测

量员”、“测图员”3个核心岗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六

方对接”是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

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

接;学习实践与技术服务对接。“六方对接”始终贯穿于三岗位能力培养

的全过程,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

过程。“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见图1。

图1”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建设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分析工程测量技术专

业的人才需求、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并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最

终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

分析见表1O

表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1.正确判读和使用地形图的能力;

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2.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与总结的能力;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3.运用相关控制测量规程、标准的能力;

控制测量员高程控制网的布设4.合理布设控制点的能力;

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5.使用维护测量仪器的能力;

控制网数据处理6.软件应用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控制测量的技术总结7.技术文件归类整理的能力。

施工图的识读

高程放样

1.识读勘测设计资料、施工图纸的能力:

线路桩位放样

2.施工测量技术设计与总结的能力;

桥轴线、上部结构的放样

3.运用行业测量规程、标准的能力;

隧道导坑的延伸

4.施工复测的能力;

附属结构的放样

5.施工控制网加密的能力;

结构物变形观测

施工测量员6.计算放样数据的能力;

竣工测量

7.断面的测量的能力:

建筑基线的布设

8.竣工测量的能力;

各种结构建筑的高程传递

9.对各类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能力;

房产测量

10.技术文件的整理与记录的能力。

轨道板精调测量

轨道精调

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的编写L识读勘测设计资料、施工图纸的能力;

图根控制网的建立2.施工测量技术设计与总结的能力;

全站仪点位测量3.运用行业测量规程、标准的能力;

测图员RTK点位测量4.全站仪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数字化成图软件的使用5.RTK数据采集的能力;

数字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6.专业软件是应用能力;

遥感图象的判读与处理7.技术文件的整理与记录的能力。

依托以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的专业建设

指导委员会,从满足土建类行业对测量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其

职业能力结构,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

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见图2。

调研分析岗位工作分析职业能力

企业调研-----------——>行动领域

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应知识领域

课程教学规律

开发学习领域

由按工程建设阶段

现简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组织

学习项目―开发教学资源一总结反馈

与实施

优化、完善

图2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三个阶段:勘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管理

阶段,构建融入了行业技术标准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工作过程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图3。

工程建设阶段典型工作任务专业课程职业岗位

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地形测绘

控制测量的技术设计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工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冽量的外业观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控制网数据处理

数字化测图

控制测量的技术总结

施工图的识读工程识图与CAD

施工控制网的复测控制测量员

水准仪高程放样路基路面施工

全站仪点位放样

线路中边桩放洋铁路轨道施工

桥轴线、上部结构的放样

隧道导坊的龙伸桥梁施工

断面测量隧道施工

附属结构的放样施工测量员

建筑基线的布设线桥隧施工测量

各种结构建筑的高程传递一

房产冽量建筑施工测量

轨道板精调测量

轨道精调高速铁路精密测量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

竣工测艇测图员

变形冽量与监控

变形冽量数据库的维护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变形测量

图3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按照“项目导向,理实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教育教学理

念,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需要,改革专业核心

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环节,合理设计学习项目和学习

任务,融“教、学、做、思”为一体,将行业技术标准进一步融入课程内

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本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更吻合企业岗位用

人需求。核心课程设计理念见图4。

5

教学

资源库-资源共享

・开放教学

教学

•完善实训基地

总结

♦完善教学资料

一化

•优化教学方法、考核方案

教学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组织

•六步法组织教学

实施

•项目教学法、测站教学法

教学•任务单、引导文、授课说明设计

资料•评价方案设计

I・教材、教辅资料编写

项目•学习项目设计

任务・学习任务设计

设计•课程标准制定

图4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理念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见表2。

表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

序号课程名称建设内容负责人

左智刚(企业)

1工程控制测量

曾庆伟(学校)

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周建东(企业)

2GPS测量技术与应用

考核标准、行业标准库、田倩(学校)

学生学习手册、案例、在刘建涛(企业)

3数字化测图

线测试等。刘明学(学校)

姜雁飞(企业)

4线桥隧施工测量

张福荣(学校)

(5)教材建设

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施工企业合作开发

工程控制测量、GPS测量技术与应用、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数字化测图等4

部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融入行业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

意识和标准意识。

教材建设规划见表3。

表3教材建设规划

序号教材名称建成时间负责人

2012年234刘明学(专任)

1数字化测图

4刘建涛(兼职)

2012年20H张福荣(专任)

2高速铁路精密测量

年焦广彦(兼职)

2013年田倩(专任)

3GPS测量技术与应用

20]2年周建东(兼职)

2013年杨柳(专任)

4工程控制测量

0012年左智刚(兼职)

3.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实训实习基地,使教学贴

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推行“六

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六阶段”是指按照“基本能力培养一适应

能力培养一核心能力培养一拓展能力培养一综合能力培养一可持续发展能

力培养”六阶段组织教学,逐级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双柔性”是指在培养

过程中的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环节应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

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柔性安排人才培养的时间节点,使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岗位基本能力''培养阶段(2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2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基

本能力;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

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基本能

力。

第二阶段:“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0.5学期。

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线桥隧施工测量”、“工程控制测量”、“数字化

测图”等放在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

共同指导,进行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适应能力训练。

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灵活安排

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确保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

在现场教学期间,直接在生产第一线接受真实生产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

和熏陶,以及职业岗位“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增强了学生未来的就业

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阶段:“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1.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1.5学期。紧紧围绕控制测量员、

施工测量员、测图员岗位核心能力,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进

行课程设计。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标准渗透到专业课程

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性实

训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和爱岗敬业精神。学生在此阶段应时参加控制测量工,工程测量工的职业

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0.5学期。核心技能模块突出“一

专”,拓展能力模块对应“多能”,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中的3s技术实训室,

变形监测实训场,采取“教、学、做、思”合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

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可参加拓展方向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

考取资格证书。

第五阶段:“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单位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

为1学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施工现场,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

内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在顶岗

实习过程中,实现与就业岗位对接。使学生以施工现场做课堂,体验企业

真实生产环境;以上岗工作为实操训练,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

效率意识。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群需

求的综合业务素质。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

第六阶段:“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完成,学段为0.5学期。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

后返回学校,根据企业及其自身的反馈,对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技

能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授课与操作提高训练,并结合顶岗实习内容进

行毕业设计,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梳理和总结,使其岗位可持续

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

(1)健全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

业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在学院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邀请企业、学校、学

生共同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制度和方案,

形成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撑。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质量研究年会制度,保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

高。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督导组,负

责指导、监督日常教学工作的目标制定和落实情况,对教学过程的重要环

节进行重点检查,对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些关键工作进行评估,制定关键教

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及其评估指标。通过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

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教学管理服务队伍培训,通过培训和自学,促使教学管理人

员不断提高文化理论素养,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努力

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4)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邀请用人单位、行业、毕

业生等利益相关方组成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小组,小

步形成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从毕

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业绩、核心能力掌握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

创业成效学生获奖情况等方面制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设置定量、定性评价指标,做到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细化、量化和具体化。

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详细调查毕业生经过

工作实践后对学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管理等方面的体会和

建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监控体系流程图见图6。

专人

人才培养质专

业才

呈评价标准师

人课程标准

导量

教学质量、

小评

评价标准骨

干教学

教组织模式

专业建设

相关制度教学方法

修订、完善

图6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监控体系流程图

5.资金预算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资金预算100.00万元,其中gm20ii

年54.50万元,赳32012年45.50万元,年度预算见表4。

表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年度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单位:万元

资金预算

建设内容

2OM2011年度2042012年度

相关企业调研6.00

人才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00

模式改革专家论证会2.00

人才培养方案完善2.00

课程标准建设13.003.00

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体系开发2.00

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20.0030.00

教材建设2.003.00

教学组织改革试点4.004.00

模式改革试点研究、总结1.001.00

人才培养质量制度建设1.001.00

保障及评价顶岗实习质量监控1.501.50

小计54.5045.50

合计100.0

(-)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品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培养专

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素质教师9名,聘请20名具有丰富工

程测量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并且建立5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

确保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以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建设,通过严格的选

拔、考核及激励机制保证教师培养质量,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年龄结

构合理、学历层次优化、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

(1)校内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校内选拔1名德才兼备,业务能力突出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

对象。定期安排赴国内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研修、考察、访问,使其

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关企业的测绘方案制定、技术研

发、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行业论

坛,培养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及行业趋势预判能力。经过培养专业带头人

可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及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开发,通过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见表5。

表5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

培养对象基本条件培养内容培养目标

1.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1.具有先进职教理念,主持专业

培养;建设的全方位工作;

2.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能2.准确把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

力培养;向,主持2门以上高职测绘

校内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1.学历:本科以上;3.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学

带头人3.熟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发

2.教龄:10年以上。习,提高工学交替项目课

1人展动态,对行业发展具有超

程开发能力;前预判能力;

4.实践能力、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