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都成北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排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概述新都成北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内。该区域内的成都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已经开始修建,为了进一步完善新都区的基础配套建设,丰富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而行、协调一致。而现有道路较窄,现状出行条件较差,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群众日常出行需求,为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不便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本项目包含三条路,分别为泰二路,环北干渠道路。其中泰二路现状路基宽度约6.0m,沥青砼路面;环北干渠道路现状路基宽度为1.7m左右,现状为混凝土路面。2.主要编制依据和相关的规范标准2.1、主要设计依据(1)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2)甲方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1:1000地形图);(3)由成都市新都城建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提供的《新都成北农旅融合示范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测量成果图(测绘项目编号:ZX2023-010)》2023年3月制。2.2、主要规范及规程(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8)《城乡排水项目规范》(GB55027-2022)(9)《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2.3、初设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文件需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初步设计的深度进行编制完善,补充完善消防、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内容。回复1:本项目管网所在道路性质为公路,已核实本项目不设置室外消火栓,投资概算等内容已由相关单位正在编制,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已补充,详见“第10章”。设计依据中补充上阶段设计成果及校核。回复2:已按照审查一下补充。3.商业用地与兴城足球用地污水量远超给水量,故污水量和给水量的计算标准需统一。回复3:已按照意见修改统一;4.雨污水为系统工程,建议补充该片区排水总体规划或排水专项规划,进而复核排水走向。回复4:已复核,该片区均无相关排水规划,排水走向已与相关单位沟通确认;5.复核金海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能力,能否接纳该片区的污水?回复5:已复核,该污水处理厂满足该片区污水接入;6.复核现状道路是否有雨污水管道?本次考虑了给水和污水管道的设计,是否考虑雨水管网的设计?回复6:已复核现状道路雨污管网情况,已与相关单位对接核实,本项目暂不考虑雨水管网设计;7.排水系统中泵站过多,后续整个排数系统的运行管理不便,建议结合整个区域的排水系统统筹考虑。回复7:鉴于片区地势,建设条件以及现状管网情况,本项目需要多个排水泵站。片区排水设计已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8.综合管网标准断面图管位建议根据规划而定或者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中4.1.3节中的次序确定。回复8:管位位置已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9.建议适当多预留污水支管,方便道路两侧居民的污水接入。回复9:已按要求复核补充。10.明确压力污水管道流速(各种工况条件下)。答复10:按照审查意见核实,近期小排水量情况管道设计流速满足不淤流速要求,远期最大排水量情况下满足最大流速限制要求。11.补充排水设计资料。答复11:已按照审查意见补充。12.文本5.11章节意见同给水部分回复12:按照审查意见修改。13.文本5.11.8排水管道为无压管,第(6)小节请核实是否还需要设置止推的拖拉墩。回复13:按照审查意见核实修改,不需要设置拖拉墩3.设计内容概述拟建排水管道干管共计总长7980m,污水泵站4座,主要工程规模如下:泰一路排水管道管道:拟建DN400排水重力流管长865m,DE110排水压力管495m,污水提升泵站一座(泵站规模900m3/d扬程H=30m)。泰二路排水管道:拟建DN400排水重力流管长1940m,DE110排水压力管810m,污水提升泵站一座(泵站规模300m3/d扬程H=20m)。北干渠道路排水管道:拟建DN400排水重力流管长1100m,DE110排水压力管835m,污水提升泵站两座(泵站规模300m3/d扬程H=20m)。三木路排水管道:拟建DN500~DN600排水管道1935m。。本工程沿线适当预留支管,供周边地块污水接入,涉及沿线地块雨污水管均能确保接入设计排水管道。4.工程设计4.1、设计范围和原则1、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城市排水规划、道路两侧地形条件和排水现状,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以利于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保护区域水环境。2、充分结合相关规划,依照道路走向、周围功能区规划及地理环境情况,污水管道沿规划道路设置,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重力流排放,以保证排水顺畅与节省工程投资。3、根据道路规划和周围地理环境情况,雨水管道就近排入规划沟渠、现状雨水井,避免长距离输送,以减小管径与埋深,节省工程费用。5、污水管道尽可能避免穿越地下建筑和其它障碍物,最大限度减少对交通的妨碍,并与其它管线取得优化布置。6、尽量布置管线在人行道和控制绿带内,减少在车行道布置管线,避免井盖对行车的影响。4.2设计标准及参数4.2.1设计方法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1)雨水设计根据道路现状和周边地块排水建设情况,本项目新建道路暂不建设雨水管网。污水设计服务范围污水管网总体布置图本项目配套建设污水管网主要服务区域为泰二路沿线安置小区,兴城足球,以及周边花舞木兰各种配套商业。本项目具体服务面积如下:安置小区小计10.15Ha污水量621m³/d商业用地小计8.65Ha污水量1602.6m³/d

兴城足球用地小计36Ha污水量543.02m³/d本项目污水管网总计服务面积54.8Ha,本项目污水流量最高峰为32.02L/s.(2)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工程污水系统计算根基地块综合用水用量计算,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9,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取2.34.2.2基本设计参数最大设计流速: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0m/s;玻璃钢夹砂管、塑料管Vmax=8.0m/s。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压力管道设计流速:本项目污水压力管道流速采用1.0m/s~1.5m/s,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流速都大于不淤流速。4.2.3管道水力设计参数本项目具体服务面积如下:安置小区小计10.15Ha污水量621m³/d商业用地小计8.65Ha污水量1602.6m³/d

兴城足球用地小计36Ha污水量543.02m³/d本项目污水管网总计服务面积54.8Ha,本项目污水流量最高峰为32.02L/s。4.3管道设计4.3.1排水管道设计1、污水管网设计(1)泰二路北侧段:主要是沿泰一路两侧的花舞木兰产业生活污水,该段范围给水用水量为1000m3/d,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9,计算得污水量为0.9m3/d(10.42L/s),该段污水至三木路(成绵高速方向)现状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金海污水处理厂(目前规模10万m3/d),满足本项目的排入需求;本段管网拟建DN400,坡度0.035,最大充满度为0.65,管道设计流速为1.0m/s,设计流量为86.57L/S,满足本项目污水排放要求。(2)泰二路南侧段:本段片区范围主要为兴城足球公园及安置小区以及沿北干渠道路沿线的花舞木兰产业,该段范围给水用水量为207.02m3/d,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9,计算得污水量为1866.62m3/d(21.6L/s);本方案拟定将污水接至三木路(成金青快速路方向)现状污水管,最终进入木兰污水处理二厂(在建规模0.5万m3/d,远期规模1.0万m3/d),本段管网拟建DN400~DN600,坡度0.02,最大充满度为0.65,管道设计流速为0.86m/s,设计流量为168.86L/S,满足本项目污水排放要求。污水泵站选址及规模:本项目污水受制于现状地形以及现状管网的位置及标高埋深,本项目有必要建设4个污水提升泵站,泵站均采用埋地式一体化成品设备。本方案泵站规模分别为900m3/d和300m3/d。泵站1(900m3/d,FYPS-1200-50-2-40-30-13.2):该泵站主要为木兰山上花舞木兰产业服务,主要为温泉酒店,根据资料收集,该地块综合污水排放量为900m3/d,污水经过泵站提升后至木兰山顶本项目重力流污水管,然后转输至三木路污水管后流入金海污水处理厂,泵站具体布置位置及占地详见设计图纸,本段压力管道流速为1.2m/s,泵站采用3台污水泵(2用1备),流量为10.42L/S,扬程为30m,采用机械格栅,具体泵站设备参数以泵站生产厂家为准。泵站2(300m3/d,FYPS-1200-50-2-15-20-10.2):该泵站布置于改造泰二路终点道路旁,主要服务于泰二路沿线的安置小区的生活污水,服务区域内综合污废水排放量300m3/d,污水经污水经过泵站提升后至泰二路山顶本项目重力流污水管,经北干渠道路然后转输至三木路污水管后流入木兰污水处理二厂。泵站具体布置位置及占地详见设计图纸,本段压力管道流速为1.0m/s.泵站均采用2台污水泵(1用1备),流量为3.47L/S,扬程为25m,采用机械格栅,具体泵站设备参数以泵站生产厂家为准。。泵站3、泵站4(300m3/d,FYPS-1200-50-2-15-20-10.2):该泵站布置于沿北干渠道路,主要服务于兴城足球公园的生活污水,服务区域内综合污废水排放量600m3/d,污水经污水经过泵站提升后至沿北干渠道路山顶本项目重力流污水管,经北干渠道路然后转输至三木路污水管后流入木兰污水处理二厂。泵站具体布置位置及占地详见设计图纸,本段压力管道流速为1.0m/s。泵站均采用2台污水泵(1用1备),流量为3.47L/S,扬程为20m,采用机械格栅,具体泵站设备参数以泵站生产厂家为准。本项目污水管网鉴于新建道路已经现状地形,共涉及有四处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分别为900m3/d和300m3/d。污水压力管道采用PE100管,管径均为De110。本项目涉及泵站均为埋地式一体化成品设备。4.3.2预留支管设计为了利于用地开发和便于地块内污水收集,在工程沿线适当位置设置雨污水预埋支管,预埋管位置详见排水平面设计图。4.3.3排水管材本工程污水重力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SN8).承插式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接口作法详06MS201-2-54。当管顶覆土0.7m≤H≤3.0m时,采用SN8;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SN10;本工程污水压力管采用聚乙烯PE100管.承插式弹性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本工程污水压力管道过北干渠挂桥段钢管,除采用涂料防腐外,应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保温层厚度40mm,外加喷面漆的镀锌铁皮保护,也可选用符合标准的成品聚氨酯泡沫保温套管。4.3.4地基基础(1)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2)管道基础排水管道基础根据覆土深度采用180°砂石基础,做法参照06MS201-2P54。覆土深度未达到700mm的主管均采用满包砼加固,每隔20~25m设置一道伸缩逢,接口为现浇混凝土内套弹性密封圈柔性接口,作法详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32~37页(管道定货时应向供货商注明道路车辆荷载等级、管道覆土厚度、管道级别等),其柔性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3)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相关密实度详见沟槽开挖回填图。回填材料详见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本工程管道埋设于道路路基砂砾石回填范围内,管周回填均采用砂砾石回填,砂砾石回填相关要求均需满足道路路基回填要求。排水管道基底标高位于路床标高之上时,应在沟槽区域宽度范围内先回填至管顶标高以上0.5m再开挖;位于路床标高以下时,则应先开挖沟槽,再进行回填。本工程沟槽回填参照《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中要求进行。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图集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设计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4.4附属构筑物4.4.1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满足GB50014-2006(2016年版)表4.4.2的要求。2、检查井井盖按照“成城发〔2012〕241号”文要求,井盖荷载等级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车行道采用D400级,其他采用C250级。若检查井位于非机动道或车行道上,井盖面与设计地面齐平;若检查井位于绿化带内,井盖面应高出地面0.2m。排水检查井井盖均为Φ680,井盖面应分别有“雨”“污”标志,不得盖错,须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2009)、《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成建委【2012】600号文)、《成都市道路桥梁检查井盖监督管理技术规定》(成城发[2012]241号文)、《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的要求。1)车行道上检查井采用D400级“五防”扩盘式球墨铸铁井盖井座,外翻180度开启,并应符合《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和《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的相关要求。球墨铸铁五防井盖2)排水检查井采用Φ1000、Φ1250、混凝土检查井,作法详20S515~P30其安装应与路面齐平,井面标高可根据现场路面作相应调整。3、排水检查井井口处一律设防坠安全网,满足GB50014-2006(2016年版)4.4.7A条要求,作法详设计图。防坠安全网5、车行道上检查井应采用检查井井周加强,井周8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碎石回填,作法详设计图。6、车行道上检查井井圈应采用扩盘式井圈座,扩盘顶面带齿状物,增强与沥青层的摩擦系数。扩盘预留3×120°孔洞,井筒浇注时预埋相应的螺栓,井圈座与井筒顶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井圈座与井筒顶面连接处的螺栓强度应符合要求,并紧密固定,井盖与井座应保证配套。井圈与井盖之间设厚度为1cm的防震响橡胶垫圈,垫圈上下面均应有凹凸纹,避免噪音和位移,防震响橡胶垫圈应确保在10年内不脱落、不老化失效。井盖需满足《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的要求。7、在井盖四周拉四条十字交叉线,仔细调整井盖顶面标高,调出井盖的纵坡和横坡,使其与路面保持一致,调整到位后用螺栓固定。8、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的下部120°范围采用大坍落度的C20砼振捣充填,长度2m。9、检查井的回填必须在检查井混凝土强度达到75%(填方路段达到85%)时,方能进行井周回填。。4.4.2可调式防沉降井盖“五防”井盖1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的球墨铸铁应使用不低于QT500-7的牌号,应符合GB/T1348的规定,球化率应不小于80%,球化等级不低于三级。2橡胶条(橡胶块)硫化氯丁橡胶,橡胶条应符合GB/T23661中E类的要求。拉伸强度≥12Mpa,拉断伸长率≥175%,压缩永久变形(100℃×22h)≤35%,硬度(绍尔A型)≥75,耐臭氧(200x10-8,40℃,预拉伸20%,100h)表面不龟裂。3不锈钢(铰链)不锈钢(铰链)材质应符合GB/T20878-2007中S30408(新牌号06Crl9Nil0)的要求。4外观要求1)井盖的外表面应完整、光洁,花纹、标记及字标清晰无缺损,无毛刺、锋利边缘、翘曲变形、龟裂,材质应均匀,不得有裂纹和影响产品性能的冷隔、鼓包、砂眼等缺陷,不得有补焊。2)盖座保持顶平,井盖上表面不得有拱度。井盖与井座的接触面应平整、光滑。井盖与井座应采用同一材质。3)与井座接触的井盖底面及井座支承面应进行机械加工,井盖与井座的装配尺寸、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6414-1999中CT10的规定,保证井盖与井座接触平稳。4)井盖关闭后,井盖与井座的高度差不得大于1.5mm。5)弹性缓冲减震胶垫宜镶嵌在井座支承面上,胶垫宜采用垫圈。井座支承面上设“梯形”凹槽,嵌入深度为8mm(见图6);橡胶垫圈顶面宽12mm,底面宽14mm,高度10mm,形状为梯形;井盖闭合时与井座支承面金属间的距离为1mm~2mm(见图7)。若采用块状胶垫时,垫块在井座支承面上应均匀分布,间距允许误差不得超过3mm,嵌入井座支承面应稳固,高出井座支承面1mm~2mm6)雨水箅子的过水缝隙应匀匀分布,过水缝隙面积不得少于雨水口总面积的40%5结构尺寸1)检查井盖上表面应有防滑花纹,C250高度为2mm~6mm;D400、E600高度为3mm~8mm,凹凸部分面积与整个面积相比应不小于30%,且不大于70%。2)铰接井盖的仰角应不小于100°。3)检查井盖的斜度e以1:10为宜。4)嵌入深度不低于25mm5)井座支承面宽度应不小于24mm6井盖1)井盖厚度最薄部分(不含防滑花纹高度)不低于8mm。2)井盖与井座接触面宽度不小于20mm井盖与井座接触面宽度示意图承载等级D400、E600的检查井盖应设置三条刚性的弹性锁定装置,当井盖闭合时可使之与支座卡口紧扣,防止井盖脱离支座,弹性锁定装置应采用整体铸造的生产工艺弹性锁定装置、限位凸块示意图6井座井座高度:C250井座高度宜不小于120mm,D400、E600的井座高度宜不小于190mm。2)对于D400、E600的井盖设施,井座承载面径向宽度应不小于80mm,最薄部分(不含防滑花纹高度)厚度不小于8mm。3)井座的制造应当确保井盖与井座的适配性,应通过对接触表面机械加工,保证同型号井座可互换,通过防噪音的橡胶垫圈(或采用橡胶垫块的多点设计)以确保无噪音。4)井座外边缘须有3个及以上限位凸块(见图10),限位凸块与沥青层紧密接触,防止井盖晃动。5)井座净开孔设计应切实满足相关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一般人孔井座净开孔直径应不小于600mm,其尺寸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尺寸偏差井盖与井座应采用内置式结构或其它可靠设计进行防盗。采用铰接方式的,铰链轴、销宜采用同材质球墨铸铁或新牌号为06Crl9Nil0的不锈钢,直径不小于14mm其余未尽事严格按照《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的要求4.5抗震及使用年限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构(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配套管网涉及主要构(建)筑物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措施均应满足7度要求。(1)抗震设计原则

为了使结构抗震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分布,适应结构的地震反应要求。保证结构有足够刚度,限制顶点和层间位移。在小震时,应防止过大位移使结构开裂、影响正常使用、中震时,应保证结构不至于严重破坏,可以修复;在强震下,结构不应发生倒塌,也不能因为位移过大而使主体结构失去稳定或基础转动过大而倾覆。构件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剪切、锚固和压碎等突然而无事先警告的脆性破坏,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延性。(2)抗震应对措施1)对管线结构部分,采用埋地预制圆形管材,其连接接口均为柔性构造,且每个接口的允许轴向拉、压变形为不小于10mm,同时管网下设置垫层;2)在直埋承接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弯头等附件与直线管段连接处设置柔性连接接头,且附件支墩按柔性连接的受力条件进行设计。3)管网设计时已根据运行功能分段设置检查井,并在检查井等附属构筑物以便按需切断,控制震害;3)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5.施工注意事项5.1施工准备1、施工放线图中管线定位,根据道路桩号及《综合管网标准横断面图》中管线与路中线距离进行定位;特殊节点及道路交叉口节点根据坐标定位。为了避免截断管材和浪费,检查井井位可沿道路纵向移动前后调整不超过1.5m,但不允许将检查井调整至道路轮胎轨迹下。2、施工复核施工前应首先核对与本工程相交(或相接)的外部道路排水管平面位置与高程,确保管线衔接平顺。施工前应了解、探测清楚现状管线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施工时对其它已有管线产生破坏。施工前应实测既有管道位置及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后方可施工。下管前必须按管材产品标准逐节进行外观检验,不合格者严禁下管敷设。下管方式应根据管径大小、沟槽形式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人工或机械将管材放入沟槽。下管时必须采用可靠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槽底碰撞,吊装时应设两个吊点,严禁穿心吊装。5.2沟槽开挖1、沟槽开挖边坡系数按照1:1.开挖,具体沟槽开挖边坡系数m视地质情况、开挖深度而定。除执行地勘报告建议值外,还需要按《四川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有关规定执行。2、排水管道基底标高位于路床标高之上时,应在沟槽区域宽度范围内先回填至管顶标高以上0.5m再开挖;位于路床标高以下时,则应先开挖沟槽,再进行回填。5.3开挖支护根据

《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建行规【2018】3号)文件要求,本工程挖管基槽开挖深度部分超过5m,以及局部需采用起重吊装安装构件,定义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根据文件要求,本工程的基坑开挖及支护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情况进行专项设计,并报监理组织相应安全专项审查后方可施工,专项设计不属于本图设计范围,本次设计仅做必要的文字说明,清单编制应考虑相应的施工措施费用。本工程构筑物和管道基础埋深不大于3m,基坑开挖优先采用放坡开挖施工。管道在现状道路下,基坑距离已有管线及现状构筑物3~5米,无放坡开挖条件,须进行支护,支护结构采用拉森钢板桩+内支撑支护,钢板桩长6-9m。泰二路道路改建段及北干渠道路全线,管道与道路建设同步,有较宽的道路工作面可供开挖,且开挖周围其余管线位置较远按,采用放坡开挖。无放坡开挖条件,道路为主要交通道路,无放坡开挖条件,须进行支护,支护结构采用拉森钢板桩+内支撑支护,钢板桩长6m。管槽开挖深度根据管道抗浮覆土厚度、管道形式、管径大小、管道基础、管道所处环境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考虑确定,一般可按下式计算:H=D1+h1+h2+h3式中:H—管道沟槽底部开挖深度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h1—管顶覆土厚度,主要根据地形条件及抗浮需要确定h2—管道基础厚度h3—管道基础下砂垫层厚度管槽开挖宽度根据管道形式、管径大小及支护形式综合确定,按下式计算:B=D1+2(b1+b2+b3)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500<DN≤1000mm的金属管道工作面宽度一般为400mmb2—有支撑要求时,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一侧模板的厚度(mm)开挖的明槽边坡土体主要为耕植土、粉质粘土、砂卵石、强风化岩石等,根据场地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土层及强风化岩石基槽采用放坡;边坡坡率无条件满足设计要求的段落,采用做5cm厚挂钢丝(筋)网喷浆护坡;稳定的岩层采用根据现场情况一般可不支护,施工简便快捷。为确保管道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应采取适宜的边坡坡率设计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场地许可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开挖进行施工。根据管道沿线土层结构的具体情况,开挖沟槽的坡度按照地勘建议值,且不小于1:1。对于较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放位置,一般情况堆放在沟槽两侧一定距离(>2m)外,并做好管道垫层的铺筑工作,管道安装时,应将管节的中心及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的管节应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管道施工完毕并检验合格后,管槽应及时回填。回填土时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且不小于1D(管径)范围内,采用砂砾石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回填,逐层夯实,管两侧胸腔部分的回填土应人工夯实。两侧至槽边范围及管顶以上500mm区域内回填土压实系数为0.95,管道宽度范围管顶以上500mm区域内回填土压实系数0.85。同槽施工处理:当管道地基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该部分管基以下0.6m厚用砂砾石回填。当地基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先将原状土部分超挖0.6m深予以扰动,再统一用砂砾石回填。本项目涉及较多深基坑开挖,且基坑距离既有建筑物较近,施工前应对沿线建筑物做一个全面现状调查,避免施工时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5.4管道敷设1、地基条件:管道及检查井基础应置于密实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能力R≥120Kpa,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中粗砂)。若遇流砂、污泥、松散杂填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连砂石换填或其他加固措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2、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一般会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留措施如下: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③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主要障碍物存在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现状道路设有较多的过水涵洞,本项目管道需与上述管涵相交;二是需穿越交通路较大的三木路;三是穿越沟渠,主要是北干渠及野外沟渠。管线埋设范围存在较多雨水过路管涵,本次设计拟对现有管涵破除后敷设管道,管道在现有管涵下穿越,最后恢复管涵。5.5沟槽回填1、密实度要求:胸腔及管顶回填土应在管座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才可进行;沟槽两侧应同时回填,两侧高差不得超过30cm。管顶50cm以上直至道路垫层底部范围内应逐层整平夯实及碾压,回填材料应对称运入槽内,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道回填土压实度详设计图。2、回填材料:一般情况下,采用开挖料回填;当遇到软土地层时,则采用连砂石换填。回填材料中不得含有有机物、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玻璃瓶以及直径大于20mm的硬物。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能直接作为沟槽回填材料,控制填料含水量不大于最佳含水量20%;当土的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晾晒或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行处治。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在雨季施工、工期紧张、降水困难时,设计建议采用连砂石回填,但须由业主、监理等各方现场确定。3、回填作业规定: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分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500mm以上部位,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5.6闭水以及压力试验污水管道均要求在回填之前带井作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无压管道闭水试验方法及允许渗水量详《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管道试压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试压前应做好堵板、后背、加压设备和进排水管管道等准备工作。(2)管道浸泡试压管段注水后,在无压状态下静置不少于24小时。(3)管道水压试验的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0公里。(4)管道试验压力管道设计压力1.0MPa,试验压力为1.5MPa。(5)管道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步骤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6)管道水压试验后,竣工验收前应进行管内清扫和分段冲洗、消毒。管道冲洗与消毒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要求进行。5.7抗震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为工程抗震有利地段。1、污水管道按重点抗震设防,并应符合《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排水管道接口均采用柔性接口。2、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液化土或软弱土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承载力失效、震陷和不均匀沉降导致构筑物或管网结构损坏;3、同一结构单元的构筑物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震陷导致结构损害,可加设垫褥等方法;4、当构筑物基底受力层内存在液化、软弱黏性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虽经地基处理,仍应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5、管道与构筑物、设备的连接处,应配置柔性构造措施;6、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5.8施工验收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合格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或相关分部工程的施工。5.9安全措施1)、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全设施到位,文明施工,随时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2)、污水管道的检修、维护、疏浚清掏等操作过程,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操作人员应培训上岗,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强化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防止异常情况及误操作而造成危害,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3)、污水管道检查井盖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严格把关,使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对设备、材料质量和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把关,使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5.10 营运期排水设施维修及养护为了维护管道的正常工作,保证安全供水,必须做好日常的养护管理工作。1.建立管道工程的技术档案,便于后期维护、抢修、改建、扩建时查阅。2.加强管道检漏工作,及时修补漏水点。3.加强附属设施和配件的养护和检修,需要加润滑油的阀件需按期加油,备用和不常用的阀门要定期启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修理。大口径管道上的阀门应避免因快关或快开引发管道水流急剧变化而产生水锤。4.管道的清垢:管道内壁结垢,壁面变糙,阻力增加,易导致流水不畅,供水能力下降,并影响水质。应定期排出管道沉积物,结垢严重时需水力清垢或刮管清垢。5.金属管道与水或潮湿土壤接触后,因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产生腐蚀而遭到破坏。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管道防腐施工质量。发现金属管道产生电化学腐蚀,要查清原因,采用管外涂抹保护层或阴极。5.11结构设计5.11.1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在满足工艺要求和建筑要求的前提下,遵循结构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可行,造价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2.结构设计需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水平,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境保护,优化结构设计,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3.结构设计需按照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和标准,使构筑物在施工、使用阶段均能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4.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满足规范对抗震设计要求。遵照有关抗震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致损坏或不需修理便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构筑物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管网震害可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不致引发次生灾害;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构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严重损坏,管网震害不致引发严重次生灾害,并便于抢修、迅速恢复使用。5.满足规范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5.11.2主要设计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5.11.3主要设计参数及计算本项目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构筑物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5.11.4主要工程材料本工程新建井类构筑物或选用国家标准图集时,材料要求均满足下列规定。1、混凝土:垫层及填充层混凝土C20。阀门井构筑物底板、池壁、顶板等均采用C30防水砼,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6。水胶比不大于0.50。水泥用量不小于320kg/m³,且不大于360kg/m³。氯离子的最大含量不得大于0.1%。最大碱含量3.0kg/m³。砼中严禁采用氯盐配制的外加剂,外加剂的总碱含量不得超过1kg/m³砼,外加剂应满足规范《GB50119-2013》和规范《JGJ/T221-2010》要求。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大厂水泥。其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必须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砼掺用外加剂时,水泥应按规范《GB50119-2013》要求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3、砂石: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砂采用中、粗砂,必须是坚硬颗粒的天然砂,平均粒径不小于0.3,含泥量及云母含量不应超过3%。石子采用碎石或卵石,必须级配良好、强度高、结构紧密,吸水率不超过1.5%,含泥量不超过1.0%,粒径不应大于25mm,且不超过最小断面厚度的1/4。4、钢材:HPB300热轧钢筋,强度标准值fyk=300N/mm2;HRB400热轧钢筋,强度标准值fyk=400N/mm2;钢筋质量符合《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及《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规定。5、钢板和型钢采用Q235B。6、焊条:钢筋焊接焊条的选用及焊接质量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7、砌体:M10水泥砂浆砌MU15砖砌筑。5.11.5基坑开挖、降水基坑施工应采取降排水措施,要求将地下水降低至最深坑底以下0.5m。降水系统的设置还应有减少对邻近建构筑物、管线和道路等的影响的措施。本工程宜枯水季施工,降水一般采用明排降水。局部顶管位置如地下水位较高,采用管井降水。管槽开挖降水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前必须查清管线邻近建(构)筑物、地下设施和管线等的类型、结构形式及分布状况,以便采取合适的设计、施工可研和防治措施。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应对周围已建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全程进行监测和保护,补充沉降变形检测及处理地基检测相关要求详见根据《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第4.4章节。根据监测资料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当工程环境对沉降要求高时,必要时可采用旋喷桩止水帷幕等隔水措施施工,避免采用降水造成邻近建(构)筑物和重要设施的损坏。本项目主要安全风险为深基坑开挖作业,施工作业前必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坚持巡回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规程和劳动纪律行为。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当沟槽开挖深度超过3m时,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当沟槽开挖深度大于5m时,施工单位应编制支护专项方案,并会同业主单位、专家、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共同评审,经各方确认通过后方可实施。5.11.6基础及地基处理本工程构筑物及管道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天然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当采用天然地基作基础持力层时,基础底面进入持力层顶面深度不小于300mm。对于厚度较薄的浅层局部软弱土,可采用级配砂卵石分层压实换填处理,既经济合理又施工方便。换土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7。管道地基由土基变化为岩石,则应在岩石段超挖0.5m,换填级配砂卵石垫层,长度每处10m。5.11.7结构措施1.抗震设防措施本工程构筑物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主要的井类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即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其余附属构筑物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即按7度要求采取抗震措施。2.抗渗防裂措施钢筋混凝保护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盖板保护层厚度为30mm,底板底面有垫层时为40mm,顶面为30mm。混凝土的密实性应满足抗渗要求,抗渗等级为P6。管道穿钢筋混凝土井壁采用预埋防水钢套管,钢套管的制作参照国标图集07MS101-5《防水套管》。5.11.8管道结构设计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的震害,对埋地管道,其震害多出现在管子的接口上和管道与设备、构筑物的连接处。管道抗震计算方法可按《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的规定执行。针对地震动时管道的反应,应当尽量使管道顺应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变位,不能以加强结构的措施去制抗,这样既不经济,并且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应立足于改善管道的连接构造,吸收地震行波引发的变位。(1)管道接口优先采用柔性连接,当管道与设备、构筑物连接处,可与墙体嵌固连接,但在其外侧管道上必须连续设置柔性接头,以吸收管道的反复位移,保护管道免遭损坏。(2)埋地管道回填土应予压实,管底、管侧、管顶压实系数符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3)当管基为较厚的良好土层时,采用天然地基为管道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详设计图纸;管道基础下地基不满足设计要求但土层较薄时(一般小于3m),可采用换填法处理,既经济节约,也施工方便。(4)当管道埋深较大或穿越道路且埋深小于0.7m需对管道进行砼满包加固,包封砼最小厚度不小于300mm,强度C20。本工程一般情况无包封段。(5)当管道穿越渠道,管道需埋设在最大冲刷深度以下。如抗浮不满足要求,则需对管道进行砼满包,包封砼最小厚度不小于300mm,强度C25。(6)不具备大开挖敷设条件时,管道则采用顶管非开挖技术施工,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逆作法施工。位于道路下的顶管应对管位上部路基进行预注浆处理,顶管完毕尚应对管道外侧空隙进行后注浆处理。6、管线综合设计6.1管线综合的目的为了合理的利用道路断面,科学地综合确定市政管线在道路断面上的平面,竖向位置,避免管线之间及其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为各种管线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提供良好条件,也为以后发展用户留有余地,创造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必须进行管线综合设计。6.2管线综合的原则本次拟建供水管网所在区域下现状有给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线。为使各种管线顺利布设并正常运营,需要对其布设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即管线综合。其综合原则为:1)满足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及各类管线的设计规范;2)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3)与道路平行布置,力求线性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同一管线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