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题:海底世界一数数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心里高兴吗?暑假前,大

家都在不同的学校或班级上幼儿园,现在同学们聚在起,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

从今天以后,都应该成为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是咱们这个集体中

的一员,(作一下自我介绍)。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汇报交流情况。

3、师: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

房子、制造汽车、电视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

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

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热带鱼、珊瑚……)你们想不想看的更清楚些?

(课件:课本图片)板书课题。

2、师:图片上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师:你是怎样数的?(生说:一行

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

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

数数的基础。

7、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常有什么收获?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一、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各数。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掌握2~5的数的组成。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2~5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前儿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今天,操场上正在进行科技

小组活动,同学们有兴趣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也想和图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玩的很开心。

生2:我数出了天上有5架飞机。

生3:我知道了天上有1个太阳……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一想,能看着图提出你喜欢的问题吗?

生:放火箭的有几个同学?

师:这个同学真棒,能大胆发言,提得问题又好。同桌互相找一找,看发射火箭

的有几个同学?

(学生认真而有趣的看图)

生1:一个。

生2:1、2、3、4,四个。

师: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一样呢?

生1:我数的是正在发射火箭的同学。

生2:我数的是所有发射火箭的同学。

(下面的同学意见不一致,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已发射火箭的上一个同学,但如果看所有发射火箭的就

是4个同学。你们看得范围不同,数的人数也不同,说得都很有道理。

生:1、2、3……可以表示什么呢?

师:谁愿意回答?

生:1可以表示1个太阳,2可以表示2架火箭,3可以表示3个小朋友,4可以

表示4棵树,5可以表示5架飞机……

生:这些数怎么写呢?

师:谁能教教大家?

生:1像...,2像....,3像....,4像....,5像....

三、巩固练习

1、写1~5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可引导学生先让学生独立的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出5可以分成1

和4、2和3、3和2、4和1。教师可以以此题的练习形式为线索,扩展到其他

数的分与合。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

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儿?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

以表示儿个也可以表示第儿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

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儿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儿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3——拔河比赛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

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

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

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展台、彩色圆片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

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

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

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

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

物。]

活动二

你说我讲: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

出哪边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

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

肯定。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

程和结果。]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挛生兄弟,长得

可像啦!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

李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

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

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

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能够认真观

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为什么?你能和同桌说

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

数一样大。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学生进行操

作。板书“10=10"。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

的过程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

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还可以比什么?互相说

一下。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能标出其他比较的问题,能正确进行比较。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

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本节中的收获。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

要内容。]

教学反思: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4--快乐的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2、感知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3、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0的写法.

教学难点: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教学准备:课件、温度计、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5的数字卡片.

师生双边活动

出示课件:树上有十个苹果,用数字10来表示,摘走一个,剩下的用数字9来

表示.如果再摘走一个(课件出示)用数字8来表示……一直等到树上一个苹果

也没有了,该用数字儿来表示?(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用零来

表示,

(一)认识0.

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但

它表示什么呢?(表示没有)

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

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

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议论后,得出在温度计

上可以找到0,在比赛的记分卡上可以找到0,在学生的直尺上可以找到0。(教

师一一出示给学生看)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

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⑶出示课件(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

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齐读:0〜5,5-0.

(二)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

形.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三)巩固反馈

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

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

教学反思:教后扎记

同学们能够准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的认识,能

流畅地书写1-5各数,而且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估计

意识。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学会了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

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的乐趣。

二、妈妈的小帮手

信息窗一帮妈妈整理衣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

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

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

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

能用儿种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儿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

情感。

对手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

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

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4、解决问题

⑴哪些是鸟类?用“0”圈出来。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

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

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庙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5、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

类的知识吗?”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6、课外活动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比较。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

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3、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

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主题图、

教学重点:重点是学习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读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难点是能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知识。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明最近搬新家了。小明邀请大家到他家去

做客,你们想到他家去参观吗?(出示放大的主题图)

师:瞧,这就是小明的家。谁能说说小明家都有什么

利用小明搬家导入本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二、学习比较、分类.

1、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教师引导: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他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因为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小明知道妈妈的衣服最多。那么除了可以

比较谁的衣服最多,还可以比较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比较:

①、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

②、妈妈和小明谁高谁矮?;

③、哪边的马大?哪边的马小?;

④、哪个水晶球大?哪个水晶球小?;

2、师:小明搬家之后,除了帮妈妈整理衣服,他还能帮妈妈做什么?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

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②、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③、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

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3、解决问题

①、哪本书最多?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

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②、比一比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

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③、哪团线长?你还能比较什么?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④、在适当的()内画对勾。

⑤、谁拿最合适?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练习时,组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由教师、大同学、小同学进行比较。在两两比

较的基础上,最后通过推理得出谁的手最长。

对物体的比较,有直接比较,还有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推理比较。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

类的知识吗?”

引导学足进行总结。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5、课外活动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

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教学后记:

三、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1——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来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

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10个圆片

教学重点:学习10以内两数想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思考两个数相加的算法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1、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呢!

猜猜他是谁?他和他的小猴子们住在哪里呀?想不想到花果山去看看呀?多媒

体出示:(花果山的图画,里面蕴藏着加法的信息)

2、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画面上有一个十分好奇的小朋友,他正在提出问题呢!你能回答他的问题吗?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找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来引入新课,能及时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

趣。

学生充满兴趣的仔细观察图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这个问题。

活动(二)

1、能利用你手中的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2、把你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流,好吗?

3、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小组的想法?

4、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当我们要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一种

方法,你猜,是什么方法?对!加法!(板书)

师教学加法的算式及加法的读法与写法。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或画图利用以有的知识想一想,数一数。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

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引

导出加法的含义。可能出现多种方法:

直接去数:

用数的组成:

用圆片摆一摆

在引出加法的算式和加法算式的读法及写法时,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

来发现,来探讨。

学生通过独立的操作进行探索及思考。

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意

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加法的读、写方法。

活动(三)

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哪一个?(选一个集体解决)

3、你会解决哪个问题?

4、剩下的问题小组在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天空中一共有儿只小鸟?

(2)一共有几个桃子?

(3)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儿朵?

(4)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一共有儿朵白云?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在一起交流。

鼓励学生从图中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认识。

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四)

1、(多媒体出示:第一题)师:瞧!小猴子们发现了什么?原来是一群有趣的蚂

蚁,他们在干什么呢?你想问什么?你会解答吗?

2、(多媒体展示第三题)师:咱们来一次小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数学游戏。

师:咱们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想做吗?来,谁先和周老师做

游戏?(师伸出手指说:我出3,生再出一个数:我出4。两个人把手指合在一

起:3+4=7)

4、师:这节课咱们游览了花果山,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的高兴吗?能说说你有什

么收获吗?

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直接写在书上。

师生做,再生生做。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能看懂图意,正确解答。

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巩固加法的知识。

学生自己对本节课做一个小总结,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整理与回顾。

课后反思: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2一野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

变.

2学习有关0的加法,巩固加法的意义和基本的口算方法。

3、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和有关

0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4、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

和思考过程。

5、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问题意识,进一步理解体验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小猴子们和小朋友来到了花果山,玩的可高兴了,可是小朋友玩累了,他们

准备开始野餐了,小朋友想知道他们都带什么好吃的了吗?

(出示投影片:课本31页的野餐图)

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1、师:你们看这些小朋友带什么了呀?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组长要分火腿肠了,他提了一个问题:每人一根火腿肠需

要几根呢?

你能直接算出需要多少根火腿肠吗?

那到底有多少个学生呢?

学生观察画面,对图画有一定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看看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就知道需要多少根火腿肠了

学生自己列算式,可能会

列出两个算式:

4+3=7(个)

3+4=7(个)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直接切入课题

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图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初步锻炼学生的换位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二:

刚才我们知道了每人分一根,需要7根火腿肠,那你们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师板书问题

师:你想解决哪个问题?

再仔细看图

学生可能会提:

4、一共有几只小猴?

2、一共有儿个桃子?

3、一共有几罐饮料?

4、黄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朵?

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尝试列式计算,再交流算法

在解决第2个问题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掌握0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做个伸手指列算式的小游戏,怎么样?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请一个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同桌两个小朋友每人任意伸出儿个

手指(最多仰5个,不伸表示0)说出你们俩手指数相加的算式,谁抢先说对谁

就厥。

刚才小朋友做游戏抢答的非常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算式卡片,不知小朋友能不

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同桌俩做游戏

出示:4+1=5+4=

1+4=4+5=

6+2=2+6=

6+0=0+6=

让学生齐答或者开火车回答

通过练习,加深有关对加法知识的理解,以及加法口算的速度.

加深对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便变的理解.

活动四:

小朋友真厉害,相信做书上的自主练习肯定不成问题,是吗?

打开课本第33页

第1和第2题

小朋友这节数学课,高兴吗?为什么?

先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让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3——游水帘洞

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表述自己操作和思考

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10以内数的减法实际问题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投影图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初步理解图意。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提出的什么问题。

2你能指着画面具体说说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解决出现的问题。

1自己利用学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好吗?自己试试看。

2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小组在全班交流。

4教学减法算式。

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你能试着写出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减法算式,7-4=3,介绍“一”符号,教读算式,生练读。

三继续解决问题。

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跳进洞里几只猴子”,你会列式吗?反馈并订正。

3“树上还剩儿个桃子”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答。

四扩展练习

1你能在小组中说说图意吗?该怎样解答?

2自主练习的第2题与同位说一说该怎样解答?

3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小鸡回家,看看那位同学能够帮助小鸡回到自己的家。

五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4—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

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

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

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

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

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6——小猴学钓鱼

教学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2、能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学习内容

关注要点

--

出示课件(一)小猴学钓鱼。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中讲述的故事,明白事情发展的过程。

谁能讲i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讲一讲图中的故事。

启发学生提出:“有5只小猴子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儿只小

猴子?”

学生能仔细观察图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入对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的学习。

活动二

1、你能用学具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2、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吗?

3、那一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4、列式计算

你能根据刚才摆的方块列出算式吗?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图意的理解,想一•想,算一算。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小方块来摆一摆,从5个里面拿去3个再加上1个。

2、用5个方块加上1个,再减去3个。

3、直接口算答案。

学生尝试用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列的算式有:

5-3+15+1-3(并口算出结果)

学生能通过操作学具先进行独立的探索。

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意

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提出的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5、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代表的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格式表示运算顺序。

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

活动三

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现在鱼缸里有几条鱼?(列式)

2、谁能说说鱼缸里小鱼的条数是怎么变化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列式计算,理解有困难的可以根据图意摆

学具,再列式。

学生列出3T+2=4或

3+2—1=4都是合理的。

学生用“先算……后算……”的格式表达运算顺序。

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巩固前面所学

的加减混合运算,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

活动四一自主练习

第1题

看图想一想小朋友手中现在有儿个气球?

第4题

小羊可以踩哪些石头过河?

第6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

全课总结(略)

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方法。

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思维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可以。

激发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只要学生编得合理有趣,都要表扬鼓励。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走进花果山一数学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对数字、图形、物体等的排列规律

有初步的了解。

2、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初步体验寻找事物规律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

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特别有趣。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片,告诉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在一一找规律。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图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请多位学生从不同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题:走进花果山一一数学广场。

让学生熟悉类似的事物,为发现规律作好准备。

活动二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课件,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组本校有规律排列的景物的图片。

让学生仔细观察,一边思考,一边与其他同学讨论。

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

发现熟悉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解决问利

I、涂涂画画

2^填一填

3、你能接着画下去吗?

4、想一想,画一画。你能接着画下去吗?

5、找规律。

6、请你按2—10的顺序走。

教师出示试试做做第一题图,前两小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三小题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请三位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做的,并说明原因。

教师出示试试做做第二题图,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请多位学生说一说自己做的,并说明原因。

教师出示试试做做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做的,并说明其中的规律。

教师出示试试做做第四题图,学生可独立思考并完成。

完成后请一位学生说一说自己接着画什么,并说明理由。

教师出示试试做做第五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不同小组上台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出示试试做做第六题图。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排列情况,发现其中的排列

规律,然后独立完成。

请多位同学上台交流。

能正确做出并说明理由。

能够很快找出题的规律。

能独立思考,不盲目做题。找出正确规律。

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能仔细看图,认真听别人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尽可能找出更多的路来。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能说•说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吗?”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能举出实际例子。

知识扩展

“我们已经知道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请你找找我们身边这些物体的规律。”

进一步体会事物各自的规律。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一认识图形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7-58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

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

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屏幕显示:小朋友搭积

木图。同学们想不想搭积木?现在,我们也准备了一些积木,同学们想搭什么就

搭什么,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看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搭一搭。

(学生小组间可合作进行操作活动,然后汇报拼搭出的形状,并说明自己的发现)

小组活动时同时放音乐,增强氛围,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

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拿起来看一看是什

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我们一块

研究剩下的积木。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二)分一-分。

学生分组分类,教师指导。

指名学生分类,投影显示。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原因。

学生甲:长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长长方方的。

学生乙: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很光滑,它们的角很尖,它们是正正方方的。

学生丙:球的形状象个皮球,面是曲的。

学生丁:圆柱的形状像个筒,它的两头是圆的,它上下一样粗,它的中间圆的,

很光滑,像个柱子。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拓展应用。

学生拿出学具盒放到面前,打开。

教师:里面有没有这四种形状的物体?有圆柱吗、球、长方体、正方体吗?

让学生数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面前。

师:用8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看谁搭的好?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对于学生的摆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

定。

师:用8个小正方体,能摆一个更大的正方体吗?

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

要求学生把学具收拾好。

师:这四种形状物体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屏幕出示。

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这些形状的朋友吗?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有这些形状的朋友。可见,认识物体的作用可

真不小!”

(四)课间休息

1、“老师说四种物体的形状,你来想他们的模样。”同时放音乐。

2、教师说名称,让学生从桌子上摸出这些物体,举给老师看。

3、请学生在封闭的口袋里摸,并说出它的名字。

4、小组之间进行摸物体游戏。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可以师生共同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59页第2题。

教后札记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

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

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

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第2课时

课题:谁的手儿巧一认识图形练习课

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

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

识。

教学过程:

复习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立体图形,下面请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

下,并从学具中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说一说,你想怎样摆下去。

此题是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正确答案,并说出

理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如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

说。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分类练习旨在对前面所学的分类知识进行巩固。

可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

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要重视对第三、四组物品分类的练

习。

也可让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圈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

通过摆方块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巩固所学知识。练习时,可让学

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先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

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

补充练习:教师教学用书79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整理评价

1、完成“我学会了吗”,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地分类数出各种形体后,填写简单统计表。了解学生

对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

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2、丰收园。

说说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到过我们所学的知识吗?今天

你的表现怎样?

课外作业

用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搭出你想象的物体,并介绍给你的

同伴听。

观察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教后札记

1、通过练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立

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的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

识。

五、海鸥回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第62-63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

“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

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嗨!圣诞节快乐!有一伙人在四处打听你,还说逮住你不会轻饶你,

他们一个叫财神,一个叫顺利,领头的叫幸福!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

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做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

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提前祝你:新年快乐要发给二十个人你这一年就会财

源滚滚,如果删除不发,那你这一年就会破财。发吧!我也被逼的,谁叫你人缘

好情,引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

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生自£蔡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过程。教师可提倡学

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

(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

摆一摆,摆完后并观察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

种摆法好,为什么?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

这样便可以一眼看出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0根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十位表

示有几个十,这1根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4)、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拔珠表示,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教师最后总结:有1

个十,就在十位上拔1个珠子,这1个珠子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

拔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O

(5)、教学“1”的写法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并选出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3、教学认识19

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拔。然后分

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写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

4、教学20的认识

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呢?学生数

一数,答20。那20,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可能出现1个十和10

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在个位上拨10个珠,也可能出现在

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

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

1个十和6个一,1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

么?请学生上台说一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教后记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

“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

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4页,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

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教

学过程: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儿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

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和3+12=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

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可能一根•根的摆放,也可能

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

也就是12+3=15。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

即3+12=15。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

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或3+12=。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

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o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因为

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

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

儿?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

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

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

小组拨珠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

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一减数=差

三、估算

教师出示小方块,请学生看看,说说大约有儿块,学生回答,4块、5块、6块,

那么我们再来数一数,1块、2块……5块。教师再出示一大堆方块,请学生根

据以上经验,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块?

生:30块

31块

40块

45块

35块

那么我们让一名学生上来数一数,共计多少块?

5块、10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