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5年修订本)_第1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5年修订本)_第2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5年修订本)_第3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5年修订本)_第4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5年修订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目录

第1课古风新韵

《关山月》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花非花》教学设计

第2课月下踏歌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转圆圈》教学设计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

第3课银屏之声

《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

《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

《滑雪歌》教学设计

(DOREMD教学设计

第4课美好祝愿

《龙腾虎跃》教学设计

《拍手拍手》教学设计

《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

第5课快乐的阳光

《守住这一片阳光》教学设计

《光辉的太阳》教学设计

《榕树爷爷》教学设计

《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

第6课神奇的印象

《海德薇格主题》教学设计

《瀑布(片段)》教学设计

《火车来了》教学设计

《飞天曲》教学设计

第7课放飞梦想

《和平颂(片段)》教学设计

《欢乐颂》教学设计

《永远是朋友》教学设计

《我们是朋友》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2015学年第2学期第十二册音乐科授课计划

(音乐)

年级班级任课老师

教学时间共17周本学科教过次数

教材分析:

本册六年级第十: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为七个单元。这七个单元包括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

教材使学生能全民啊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事结合欣赏、乐理知

分析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学情分析:

1、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

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聆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这

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学生识谱能力较差。五个班的学生

情况大同小易,每班大约有20%到25%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而601

学情班相对稍微好些。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之前的音乐课上学生不重视,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的

分析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音乐活动

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

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在唱歌、视唱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经过小学五年音乐课的学习都有了•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

小部分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系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

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一、感受与鉴赏:

1、能够听辨不同类型的独唱演唱形式。

2、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3、了解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并能够听辨音色。

4、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高低、快慢、强弱。

5、加深对歌声、器乐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明人生和常见乐器的分类及音色特点。

6、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了解并评价其音乐

表现作用。

7、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二、表现:

教学

1、继续培养学生在歌唱实践中掌握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的能力。

总目

2、能够用自然得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尽可能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3、能够对他人及自己的演唱做简单的评价。

4、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5、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6、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7,能够背唱歌曲2一3首(其中一首中国民歌)

三、创造:

1、能够创造2到4小节的节奏。

2、能够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3、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并参与表演。

4、能够以各种声音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演出。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接触与了解音乐影片、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重点:

1、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画出图形谱。

2、了解个独奏乐器的音色及其结构、地位。本册应掌握的独奏乐器有:古琴。

3、了解民族器乐及组合。

4、知道声乐演唱形式的各种分类,听辨女声独唱、男声独唱及童声独唱;听辨独唱、齐唱及合唱。

5、初步感受动画片和电影中的音乐片段。

全册

6、继续培养欣赏的良好习惯,做到静静听、认真听、细细听。

教材

7、继续培养学生在歌唱实践中掌握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的能力;

里点

8、能够用自然得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尽可能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9、能够对他人及自己的演唱做简单的评价

难点:

难点

1、把图形普、字母普、简谱综合运用,拓展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2、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

关檀

3、认识八六拍及六拍子的指挥图示。

4、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5、认识前上波音及其唱法唱法。

6、认识升记号及其唱法。

4、认识变换拍子。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时欣赏《关山月》、歌曲《花非花》

第二课时欣赏《但愿人长久》、歌曲《游子吟》

第二周第•课时歌曲《转圆圆》(课时1)

教第二课时欣赏《阿细跳月》,歌曲《转圆圆》(课时2)认识民族器乐分类(一)

第三周第一课时欣赏《火把节》,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第二课时歌曲《DoReMi》,口风琴训练1《《DoRcMi》

学第四周第•课时欣赏《爱是一首歌》,口风琴训练2

第二课时欣赏《两颗小星星》,歌曲《滑雪歌》

第五周第一课时欣赏《龙腾虎跃》,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口风琴训练3

进第二课时歌曲《拍手歌》

第六周第•课时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拍手歌》、《明天会更好》,口风琴训练4

度第七周第一课时欣赏《守住这一片阳光》,歌曲《榕树爷爷》课时1

第二课时歌曲《榕树爷爷》课时2

第八周第一课时欣赏《光辉的太阳》,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第二课时口风琴训练5

第九周第一课时歌曲《火车来了》

第二课时欣赏《海德薇格主题》,歌曲《飞天曲》

第十周第一课时欣赏《瀑布》,认识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火车来了》、《飞天曲》

第十一周第一课时口风琴训练6

第二课时欣赏《和平颂》,歌曲《永远是朋友》

第十二周第一课时歌曲《我们是朋友》,欣赏《欢乐颂》,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第二课时复习歌曲《永远是朋友》,歌曲《永远是朋友》

第十三周第•课时全册复习(一)

第二课时全册复习(二)

第十四周第一课时口风琴训练7

第二课时号试曲目排练

第十五周第一课时音乐期末测试(笔试)

第二课时口风琴、歌唱考试

第十六周第•课时试卷分析

第二课时莫扎特(一)

第十七周第一课时莫扎特(二)

1、继续抓好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本学期,继续把“课堂表现”(上课纪律、学具准备、

举手发言等)作为音乐评价之期末采用“自评、互评、他评、师评”的方式进行考评。

2、深入学习“新课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领悟内在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通过熟悉本册教材和教

师用书,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

主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要3、激动灵活的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备好每•堂课。教学中

措面向全体学生,一切音乐教学活动不强求一致,允许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施4、课中调动•切教学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贯穿

及教学的始终。课后,认真反思教学,写好教后记,及时改进教学。

教5、平时多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与学生建立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尽量制

其选轻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

准6、加强实践与创造。平时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体会,锻炼孩子们的胆量。但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备多鼓励,少批评,树立起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

7、加强综合与渗透,既融入其他学科知识,真正体香学科间的综合。

8、对于学生的音乐评价,考虑到他们身心特点(爱玩、爱动、好奇),轻松愉快的进行测试,了解本学

期自己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具准备:尽量每节课都充分利用多媒体,配合白己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1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

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

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

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关山月》、《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

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重点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关山月》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

感。

教学手段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课时:1节

教学过程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典味道。并提问,听到

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

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诃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

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三、课后小结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

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课时1节

歌曲简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

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

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

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声音练习

2、二声部练习: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歌曲。

★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

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

★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

★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

2、演唱歌曲。

①随录音学唱。

★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

意恐迟迟归(换气)。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

★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

★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

★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②分两组,唱二部合唱。

★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

★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

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

★学生完整视唱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

★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

★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

★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

★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

行声部交换。

★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

3、情景表演唱。

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

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

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

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

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

正在烛光下缝衣衫;

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

4、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彳卜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

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5、小结。

6、本课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以情感为主线,以表现为主,辅以其他教学

活动,相互融合,使学生充分感受深深的母爱。在教学中我用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交流,拉近

自己与学生间的距离,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解决了教学难点:前倚音,也

从而使学生体会爱,明白爱,更好地体会歌曲中的感情。在充分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上,结合

画面、前倚音这些音乐符号,学生能自然流露出对妈妈的感情,感受到在演唱这些句子是应

用温和的声音和较慢的速度表现歌曲,这在体会歌曲感情上很有帮助。当学生体会到了古人

对妈妈的爱后,也能爱延伸到自己的妈妈的身上。“孟郊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报答自己的母亲,母亲节就快来了,那我们的小朋友有能做什么呢?”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

的妈妈那么辛苦,我要积极得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体会

到妈妈对自己的爱,这就是我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中,我自己能投入到情景中去,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生

唱得较少。

这堂课是结束了,但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流露出来的纯真和善良却久久不能隐去。作为

这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我兴奋着、回味着、也沉思着……的确,爱让孩子们多了些灵魂

的触动,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课才是我们每•位孩子所期盼的。愿在新课程的指引下,

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灵动和美好。

《花非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

和歌唱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钢琴、教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

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

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

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揖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

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

目的与要求: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

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

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

1、作品简析: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土。原籍山西太

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

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

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

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

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

学音乐学校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

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

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

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

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

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

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

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

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

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

2、艺术处理:

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

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

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

逐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

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

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3、演唱要求:

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

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止匕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

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

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学反思:

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中歌词的意境,我设置了一组对比明显、时光感很强的

图片,让学生欣赏,欣赏完毕后,请他们分组讨论诗的含义。通过分组合作式的讨论,学生

在与同学、教师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

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但是,在此有良好效果的同时,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小组

讨论的学生未经独立的思考就进入了合作状态,不到几分钟就叫“停”。那些思维敏捷的学

生往往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思维相对迟钝的学生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

机会。

第2课月下踏歌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

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

化。

教学重点: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

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

化。

教学难点:

1、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

2、能够赏析出《阿细跳月》主题旋律和《跳月歌》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钢琴伴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介绍和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导入

1、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触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

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

族)(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图片2、

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3、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

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4、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

酒文化的民族;5、“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6和7图在“火把节”上这个

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嘱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

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你们现在猜出这

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

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①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

要求:边轻唱边跟着老师律动。

②跟伴奏演唱边律动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③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

跳月》

二、赏析民乐版《阿细跳月》

1、学生完整听赏整首乐曲,听后交流感受(教师可从情绪、旋律特点上去引导学生交流)

师:“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

同时也可以吧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必须保持安静)

如果学生没有听出旋律相同的特点,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哼出这首曲子的一两句旋律

吗?”教师变换调式哼唱旋律,问:“大家是不是一直听到这段旋律?”

2、感受乐曲旋律不变的特征和五拍子的强弱规律

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做身体律动: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导入语:“古人说得好,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就是人类的歌喉,老师也想来唱•唱,看看老师

边唱边做什么动作。”

听后询问:做了哪几个动作(拍手、拍膝盖)拍几下手、拍几下膝盖,一共组成几拍节奏的

旋律?(五拍)“五拍子旋律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哪一拍上呢?"听老师再来唱一唱、拍

一拍。(第一拍和第四拍)

学生拍节奏,教师唱主题旋律。教师总结:五拍子是《阿细跳月》最大的节奏特点。

1、介绍《阿细跳月》曲名和由来:“那么,《阿细跳月》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它

是怎么由来的呢?”教师介绍。

探索旋律作曲手法,学唱主题,导入:“我们同学能哼出这首曲子的旋律吗?(学生尝试)

教唱歌谱。

教师演唱后,问:“你们听到有哪些音符?(12356)这是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出现最多

的是哪儿个音呢?(135)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再跟着钢琴学唱主题。

2、观看舞蹈视频,要求学生:你们看出《阿细跳月》的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前

三拍走、后两拍踢腿)

3、教师示范舞蹈,边讲解脚上的动作边示范

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舞蹈;再听音乐练习。

4、学生安静地听辨《阿细跳月》的乐器和欣赏民乐版的《阿细跳月》视频

①过渡语:“同学们的舞蹈跳得真好,让我们休息一会,来听听这首乐曲都用到哪些民族乐

器来演奏的呢?"(学生听赏后交流)

②人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今天欣赏的民族乐器合奏的《阿细跳月》不仅

为全中国人民所喜爱,更是早就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喜爱。2011年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

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就是以这所乐曲作为第一首演奏曲目。今天给大家欣赏的同一

个乐团是在澳门行政区音乐厅演奏的视频。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模仿乐器演奏,感受乐器音色

的变化。”

三、拓展赏析演唱版的《阿细跳月》

导入:“经典的音乐总是被人们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去演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

《跳月歌》。”

学唱歌唱版的《跳月歌》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阿细跳月》独特的五拍子的节奏、旋律、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

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唱歌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民族。”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一、这节课我设计了观看彝族的风情图片以及猜谜的形式导入本课。目的是以猜谜的方

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走进彝族山寨的情境,欣赏彝族风光图月、帮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

的感官上了解彝族民俗风情。

二、这堂课采用了各种听赏方式来解决听辨的难点,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

生们能在听、唱、编、舞等音乐活动中感知《阿细跳月》的乐曲节拍特点,体验音乐情绪,

领略彝族阿细人跳月的风俗。

三、音乐要素的体验、探究、理解和表现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教学中,我通过

学习节奏,感受音的强弱、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了音色、速度、节奏等音乐要

素。

《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

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文化。

2.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

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

特点。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

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4.复听乐曲,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个主题?

第一主收

1=C4

中速鞘快

236|2_2§.2|6_23_8\2_23

力强63I63公6I3636I236……

第二主题

1=c5

中速植快

・•[♦[••••[•[•・・・]••I

3_6JI_3|6-|6_33_56-|6_36.3

1765|3_*43_?|16|35153_5

Lj6_5|3_f43_?|122|26fij|3-|3……

5.教师视唱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学生学唱感受体验旋律特点。

6.再次聆听音乐,思考: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在表现力上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是如

何通过音乐要素来实现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三、教师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转圆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转圆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引导学生感

知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并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

节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2.跟着录音哼唱部分词句。

3.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材分析

《转圆圈》是云南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

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

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

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

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

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优美的夜晚、宁静的夜晚和皎洁的月光,导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在美丽宁静、令我们产生遐想的夜晚,云南撒尼族的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呢?下

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学生回答:在月亮底下跳圆圈舞。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夜晚,彝族的人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经常会在村

寨的空地上点起篝火,拉起圈来唱歌跳舞。这首歌曲就是表现了云南撒尼族小朋友拉起圈跳

起舞的情景,歌曲的名字叫《转圆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什

么情绪?歌中描绘了怎样的种情景?

二、歌曲欣赏

1.初听歌曲《转圆圈》音频并,思考:歌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宁静等。

教师: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深受撒尼族小朋友们的喜爱。

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歌曲描绘了月光下撒尼族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

2.复听歌曲《转圆圈》音频。

(1)出示歌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2)歌曲开始的领唱部分唱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月亮出来了。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好像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紧接着大

家一起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

(3)请学生仔细听辨,欢乐的舞蹈开始后,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

教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彝族儿童的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表达了他们热

烈、质朴和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片段。

(1)引导学生跟着琴学唱以下片断。

31151|31151|5_J1|3_J1|5_J1I311

月亮出条了.大家出以玩.麻古W.转得炊.竟愉快.多愉快!

(2)分组演唱。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演唱。

4.完整欣赏歌曲《转圆圈》音频。

当听出歌曲不同的情绪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三、表现音乐

1.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伴奏。

(1)分组讨论,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节奏。

(2)分组汇报。

44

31151|3_J151|511|3J_1|y1|3j1

月亮出来了,大家出来玩,转得圆,转得欢,多愉快,多愉快।

双响筒oooIo00IXXIXXIXX|XX

响板ooo|o00|XXX|XXX|XXX|XXX

2.即兴表演。

(1)教师教学生学跳彝族舞蹈动作。

彝族基本动作:

a.双脚交叉前脚掌着地,膝盖微屈并稍稍向两侧打开,双手自然下垂,双脚随音乐节拍

左右摆动,身体随着自然摆动。

b.双脚并拢,膝盖夹紧,双手侧平举位置,上身稍向前倾,双脚随音乐左右跳动,身体

和头随音乐转向膝盖的同方向。

C.学生围成一圈双手拉起并随音乐向后画圈,右脚向右迈步左脚跟进,右脚再迈一步左

脚向右前方踢出,再进行反方向。

(2)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分别表现歌曲自由抒情的段落和

热情欢快的段落。不求动作统一,只求与音乐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师应启发、鼓励更多

的学生参加表演。

(3)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明快的节奏。

四、课堂小结

《转圆圈》这首歌曲表现了撒尼族儿童在校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能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

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歌曲。

教学反思:

《转圆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两个乐句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勾勒了明月初升

的宁静夜色,我让学生边听录音范唱边看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带进了歌曲的意

境中来了,不自觉地跟录音唱起来,而且学得又快又好;后面的乐句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

表现了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场面。我放一段孩子在做游戏的画面给学生

看,然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自学歌曲,找出较难唱的乐句反复练唱,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很快就学会了整首歌曲。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歌曲,我让学生自找伙伴做转圆圈的游戏,

让他们感受曲中欢快的情绪。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自学歌曲,小组做游戏的方法来教唱歌曲,学生不仅在轻

松愉快中学好歌曲,又提高了学生的歌唱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

景和欢快的情绪。

2.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的分类。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从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然后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

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可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

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这首歌曲除了“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

我”这一句外,歌曲中的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的节奏相同,旋律上基本属于“重复”与“模

进”。学唱时,教师可抓住歌曲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男女声对唱的

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乐趣。

4.由于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4/4、3/4、2/4),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因此,

在学唱时,可参照《转圆圈》用趣味象声词辅助朗读的办法,先读会歌曲变化的拍子,再换

成歌谱唱一唱,注意突出变化拍子中的强拍。也可以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

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如:第一乐段可用慢速轻声齐唱,

表现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小伙伴们相约来到河边,点起篝火;第二乐段唱速稍快,用跳

跃轻巧的声音演唱,可采用男女生对唱的形式,仿佛小伙伴们在月光下、篝火旁追逐游戏,

尽情欢歌;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歌词不变,但可以加快歌曲的速度和加强力度,还

可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与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

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然后,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

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学生自由回答。

2.初听乐曲,感受与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可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1段。

(1)第一•遍,请学生边听边用"xx|xxx”节奏型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

情绪。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

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o|ox”节奏

型拍击。

(3)第三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

拍击。也可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可先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

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在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

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吸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

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三、编创与活动

围绕本科歌曲《转圆圈》主要音设计的编创练习,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类似歌

曲,如《乃哟乃》、《月亮姐姐快下来》都是以“do,mo,sol”为主要音,然后引导学生

参考、模仿《乃哟乃》每一句后面都有固定的音型“531”,或者《转圆圈》中的“315”

特点进行编创。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以云南省少数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具有萨尼民族风格的歌曲。

曲调主要以do、mi、dol为主,歌词连串的衬词贯穿全曲,酷有浓厚民族特色,歌曲以切分

节奏贯穿整首歌曲的节奏,以前在教类似民歌歌谣时,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比较枯燥没有乐

趣。在组织教学时花了好多功夫。教学方法不到位,并且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新课标:小学

音乐课,是•节师生一起感受体验的审美的人文课,先感受到音乐的美,才会有继续学下去

的兴趣,这节课,我先从衬词着手,吸引学生兴趣,并解决了切分节奏的演唱,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的非常轻松。我也上的比较轻松。

第3课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生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瞭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各种主人公的自豪感。

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

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DORE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

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变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体会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请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讲讲其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

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

部分。

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现在所表达的甜美和温馨。

二、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复习歌曲《小小少年》,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

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引导学生从歌曲“xxxx.X.x.”的节奏型与一字一

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

现。

《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电影艺术

2.欣赏歌曲《两颗小星星》

3.学习12/8拍

教学分析: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是人们的精神文化大餐,更是一种艺术享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普

及艺术,它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影视集音乐、美术、文学乃至舞蹈为•体,综合性强,

当坐在银幕或屏幕前全身心享受视听艺术带给人的快乐和想象时,我们会品味、领悟到人生

的真谛。

教学目标:

1.通过最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和介绍,引导学生会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生活中形形色色

的影视作品,了解影视方面的知识,体验影视艺术的无穷魅力,并启发学生激发对影视艺术

的兴趣和热情。

2.欣赏电影歌曲《两个小星星》(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体验歌曲的自豪情感。

教学重点:

L欣赏电影歌曲《两颗小星星》(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体验歌曲的自豪情感。

2.接触12/8的歌曲,体会3/8、6/8的不同

教学难点:

欣赏歌曲《两颗小星星》,接触12/8拍的歌曲,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很多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1.精彩电影片段

2.精彩电影歌曲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蒙太奇

课件展示一段电影,请学生谈谈有什么感觉

介绍蒙太奇: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

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

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

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

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

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

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

闻其声。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

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

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课件展示)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

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

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上另一个镜头——它导致了种创造,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

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是有着质的不同。”

二、看电影,学知识

课件展示几段电影剪辑,请学生辨别哪一段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这对影片的表现有什

么样的帮助。

三、谈感想

分组讨论,派代表说一下自己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电影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以及今后

如何看待电影艺术。

四、欣赏《两颗小星星》

1、歌曲介绍

《两颗小星星》是1970年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插曲,由海因切演唱,和主题曲《小

小少年》同为经典歌曲。大陆歌星程琳曾翻唱过。

2、完整聆听

A、初听歌曲,用肢体表现歌曲的节拍。

B、出示课题《两颗小星星》,介绍歌曲。

C、复听歌曲,请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歌曲

A、随琴画旋律线跟唱歌曲第一乐段,感受音乐的起伏特点。

B、挥拍演唱体验8、12拍的特点。

C、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器伴奏

分组讨论、表演,让学生积极参加,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拓展学习

和学生一起观看电影《英俊少年》中演唱《小星星》的片段观看电影插曲的原版片

段还可以播放其他两首插曲《小小少年》、《夏日里的玫瑰》

教学反思:

这是介绍电影与电影音乐之间关系的单元,所以学生在学习完《两颗小星星》之后我再

给他们看了电影片段,介绍《英俊少年》的电影情节,集合故事发展情节欣赏里面的三首电

影插曲《英俊少年》、《夏日里的玫瑰》、《两颗小星星》,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他

们会跟着影片一起演唱,有一个学生甚至还将德文歌词转换成拼音写了下来,说要回去学习

德文版的歌词,这让我非常感动。

《滑雪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滑雪歌》能从音乐中感悟冬季的快乐。

2、能积极地参与歌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提高音乐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音乐中感悟冬季的快乐。

2、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

音乐范唱带、伴奏带;音乐欣赏带。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关于“雪”的音乐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同学介绍本组收集的作品。

欣赏《雪绒花》、《踏雪寻梅》、《雪花飞舞》等歌曲片段。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互相交流下雪时最喜欢干的事情。

2、同学们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关于雪的歌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谜语:叫花不是花,

夏天不见它。寒风吹来时,飘落千万家。

(三)、学唱歌曲

音乐游戏《堆雪人》

伴随着音乐伴奏轻声、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为唱歌曲铺垫。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用体态语言表现歌曲的情绪。

2、体会三拍子的韵律。

(四)、欣赏《滑雪歌》

1、初听全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快乐气氛。

2、复听全曲,学生讲出雪孩子的可爱之处。

雪花真好看,把好多好多的小雪花揉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

故事导入,播放动画片《雪孩子》片段。

(五)、知识拓展

1、互相介绍、讨论滑雪小知识

2、雪孩子真有趣,滑着雪快乐的玩耍,小朋友你们会滑雪吗?

律动

《堆雪人》我们也来模仿堆雪人的情景。

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

2、指导学生完成好《堆雪人》的律动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

(六)、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目标是启发学生用明朗欢乐的情绪来歌唱少年儿童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充满

朝气的精神面貌,并体验雪景环境中,翩翩起舞、嬉戏玩耍的情景。另外通过学唱与欣赏,让

学生感受两声部合唱的演唱风格的要求及体验优美抒情地歌曲。并且教会学生用轻快、流畅

的歌声,初步学唱歌曲,合唱部分要体现两声部的和谐统;听赏歌曲后在雪景环境中创造性地

表演。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各自的艺术才能。

《DOREMD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新课标课程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

性发展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本科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教学精神,以欣赏聆听感悟表现电影

音乐为手段,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

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