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册第二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

课型:唱歌综合课

单位: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河岔小学

执教人:

执教年级:五年级

课标解读:

音乐视听觉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以音

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

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不同

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三年级为小学中、高年段,处在这阶段的学生随着

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能够用自己

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

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能够听辨旋律的高

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

出相应的反应。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

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能够对自

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

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旋律、跳

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

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

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

呵”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

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

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学习基础上拥有了一定的音乐积累,活泼可爱,并

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地发声方法,有

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

了提高,初具简谱视唱能力,知道旋律的走向,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对音乐课堂充

满着热情和求知欲,他们热爱音乐课堂,有着强烈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能够在老师的引导

下和老师更好的互动。

设计思路: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欢快跳跃、舞蹈性很强的蒙古族歌曲,体现了小牧民的

天真活泼和自豪乐观的情绪,也是蒙古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写照。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我

以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为主线,通过聆听《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的特色:利用音画图片欣赏,

感受蒙古大草原的优美景色,与蒙古拉近距离,使其产生欣赏并向往的心情,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顺理成章的走进大草原,与草原小牧民一起唱歌、跳舞、进行角色置换,参与草原的骑

马、射箭、摔跤、舞蹈等特色活动,亲身感受、体验小牧民的快乐,老师语言引导不停地勾

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了蒙古,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

了歌曲的学习,体现了“跳一跳,够得着”的教学理念。

通过蒙古歌曲的学习与蒙古族建立深厚的感情,学生理解了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

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培养学生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高尚思想品德。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自豪、欢快的情绪演

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蒙古族音乐特色,能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根据词曲特点,

创编蒙古族舞蹈。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唱出自豪、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节奏密集,音域较宽。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聆听《牧歌》,学生进入音乐教室。

2、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原辽阔,有许许多多美丽和神奇的地

方令人向往。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但我们该怎样去呢?别急,我

为大家准备了特殊的交通工具,你们看!(出示课件)马

激发兴趣:师生骑马走进草原。

教师活动: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师随歌曲做蒙古族骑马律动。

学生活动:随教师律动

3、问题引导

师:“你能听出来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再放歌曲提问)

生:蒙古族。(如果学生一下回答不出来,老师就告诉同学们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

生:美丽的大草原

师: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小牧民们在做什么呢?

生:骑马、射箭、摔跤……一

师:“这节音乐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大草原,亲身感受牧民们幸福、喜悦的心情!”

(设计思路:课前进行情境创设,用音画的形式使学生自然地投入主题,教师的语言引导,

由骑马进草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层层递进,“润物细无声”的将本课主题融入学生心中。)

(建议:也可以使用《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作品)

二、情感体验(学习新歌)

师:我们来到了如诗如画的大草原,听!草原的小朋友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1、展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的视频资料

师:是谁在唱歌啊?歌曲好听吗?好在哪些方面(情绪?速度?)?(出示课件)

生:小牧民;情绪热情欢快;速度稍快。

师:假如我们是草原上的小牧民,我们能不能唱的这么欢快、自豪呢?

生:能!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欣赏,激发学习兴趣。问题设计不套框框,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

发散思维和创造性,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使用建议:师良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回答,然后对照课件的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学唱歌曲

(1)草原大练兵(重、难点处理)

师:走入大草原!草原上的小伙伴们派了几个好朋友来欢迎我们,你们想和他们

交朋友吗?

生:想。

师:那就得学会蒙古人会做的事,我们一起来个“草原大练兵”吧!

①射箭:/__Q2^_QI

嗖0嗖0

②骑马:x-2xx|

哒哒哒哒

③摔跤:x.AI

啪啪

④舞蹈:与・|

课件依次展示四个难点节奏,老师做示范,让学生体会并练习,逐个攻破。

(设计思路:草原大练兵主要是难点处理,采用演示法、对比法和练习法提前把难点解决掉,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唱响草原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草原上的小朋友们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

歌唱呢!我们先来学一下吧!

①听范唱,学生边打节拍边轻声哼唱。

师:多好听的歌儿啊!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和你们一起体验一下草原小牧民的快乐,

这样吧,老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同学们唱歌词,我们来合作一下!②听老师弹钢琴,随琴学

唱一遍,老师及时发现不足并纠正。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正确,要是再投入一些感情,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快乐的小牧民就更好了,

请同学们按照歌曲节奏和老师一起朗读一遍歌词,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并尝试着记住歌词。

③师生一起有感情的读歌词,体会歌曲情绪。(课件展示歌谱,播放伴奏音乐)

师:同学们读得太棒了!用我们朗读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吧!会背歌词的同学尽量背唱。

④播放伴奏音乐,师指挥,全体有感情地演唱一遍。

师:蒙古族的小朋友这么热情好客,给我们演唱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是不是也得表示一下

我们的心情?咱们来为歌曲伴奏好不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唱的重要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曲调和节奏,教

师语言的赞美和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唱兴趣,教师的鼓励和点拨,让学生清楚自己下一步

的任务。激发兴趣,培养团结互助的意识,导入下一环节)

三、音乐拓展

(~)小小演奏家(合作、探究、创编节奏)

1、小组讨论:双响筒、碰铃、手铃、沙锤四件打击乐器哪件的音色像是马蹄声?哪件又像

是马脖子上的铃铛声?

师示范演奏每件乐器,请学生感受音色特点,得出:双响筒和沙锤可以模拟马蹄声,碰铃和

手铃可以模拟铃铛声。

2、师:有没有哪位勇敢的小牧民愿意拿起打击乐器,用“XX”和“X—”两个节奏

型为歌曲伴奏呢?

学生讨论并尝试打节奏(录音机轻声播放歌曲)。

3、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创编出伴奏谱:

双响筒、沙锤(马蔚声):

XX|XX|XX|XX|……至勺阿哈畸”

碰铃、手玲(巧荐子的铃声):

X-IX-|X-IX-I……至结尾6

4、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全班同学分成二大组,每组推荐四名同学分别敲击一遍0

师:同学们的打击乐伴奏非常准确,给歌曲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能歌善舞的蒙古人们又给我

们表演了蒙古族的经典舞蹈,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重在全体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生评价,

教师评价并鼓励。多给孩子主动权和鼓励的语言,学生会更有兴趣。)

(-)舞动草原

1、欣赏蒙古舞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他们是与歌舞为伴的民族。舞蹈动作主要

有“骑马”“软手”、“抖肩”、“碎步”等,舞姿质朴简单。

师:草原的舞蹈真好看,不学几个动作回去是不是有点遗憾呢?让我们也加入到舞蹈的行列

吧!

2、师教学生跳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师:请同学们结合歌词,选择合适的动作,边唱歌边做舞蹈动作,全班还是分为两组,分别

选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创编舞蹈并表演

3、师生一起舞起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不要求学生做到非常完美,每人学

会一两个动作就是收获,旨在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拉近和蒙古人民的距离,培养民族感

情)

四、情感升华

师:“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做一个快乐的小牧民,开一个草原音乐会,舞动草原吧!”

打击乐代表,舞蹈演员代表上台表演,其余同学有感情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教师作为观

众观看演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所有努力的检测,也是最活跃,最兴奋的一个环节,旨在全

体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从对音乐的体验中感受到音乐课堂的快乐,从而获得一定的音乐成长。)

六、结束语

师:美丽的大草原如同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成群的牛羊似珍珠洒在碧玉盘。祝福我们美

丽的草原歌甜花香祝愿我们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幸福安康!(播放范唱,学生唱着歌曲走

出教室)

(设计意图:结束语犹如点睛之笔,为同学们的一堂愉快的音乐课画上圆满的句号。学

生对蒙古大草原充满了向往,对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充满了好感和友谊)

教学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本课时我以唱歌教学为基点,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重在对学生

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民族友谊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关注知识的渗透,以学

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以参与音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环环相扣,

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充满热情。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多次出现以及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活动是本课的亮点。学生的

演唱效果很好,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伴奏的过程比较混乱,纪律不好,下

节课得注意严格要求学生交流的声音及敲击打击乐器时的力度要轻;在创编舞蹈环节上,由

于农村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大部分学生有羞怯心理,不敢大胆尝试,以后要多做这方面的练

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总体比较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情绪高涨,能够在音乐课

堂上得到真正地成长!

《我是草原小牧民》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学习基础上拥有了一定的音乐积累,活泼可爱,并

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地发声方法,有

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有

了提高,初具简谱视唱能力,知道旋律的走向,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对音乐课堂充

满着热情和求知欲,他们热爱音乐课堂,有着强烈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能够在老师的引导

下和老师更好的互动。但是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

1、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

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

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

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

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

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

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

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

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

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

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恩威并用,表扬自觉的学生,适

时使用管理软件对不能自控的学生进行提醒、控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效果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二课《草原》中的一首歌曲,它是

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舞蹈性的

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的喜悦心情。在教学中,我想着重在本课绕过学生自己感受草原

的风光和特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舞蹈带来的律动感,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

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

情的资料.课堂基本的程序就是:草原风光感受一一歌曲学习一一表演歌曲.整个课堂大致进

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学生的热情也较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但是,教学

过程的的许多细节还不够完善,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本人总结了几点关于本课的教学过

程的重点及不足之处。

1.注重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草原风光的情境,以聆听《牧歌》的方式进入本课的草原之

旅。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自己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风格特色,

并产生对草原的热爱。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堂应当以审美为核心。本课把感知放在重

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

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

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

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2.以学生为主,自由选择表演方式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

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

到教学活动中来,用唱,奏、舞的方式表现歌曲。

3.充分表现歌曲,提升表演能力。

在学习完歌曲后,我在课堂上举行了一个歌舞盛宴,把本课的情绪达到高潮,让学生们自由

选择喜爱的方式进行盛宴活动。这一环节学生热情度很高,利用课堂把音乐表现充分发挥出

来。

在以上的三点基础上,本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在歌曲学唱的时候,对于前倚音的知识点讲解还不够形象具体,也把前倚音这个知

识点漏掉了,还有休止符的讲解也应生动一些,

2、在最后一个环节的表演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师生互动的优势和积极性,应该让老师

也融入最后的表演中,把自己作为表演者,而不是一个观看者。最后的集体表演时,如果加

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舞动,氛围可能会更加好。

通过这节课,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音乐课堂应当是一个综合课,应当把听,

舞,唱,奏,演充分的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注重每一个细节,才

能成为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每一次的课都可以改进,音乐教育可不能从来,所以今后我会在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细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

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

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

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

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哨”是该曲的扩充部分。

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

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目标确定及分析: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

仿能力强及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实践的能力增强的实际水平,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热

爱家乡的品质。

重难点确定及分析: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

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

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歌曲节奏较密集,学生演唱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钢琴等。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

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

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

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

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堂的每一

处声响。教师致力于创设一种亲、助、乐的人际情景,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和

谐、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间。

《我是草原小牧民》

【评测练习】

情境导入部分:

1、师:''你能听出来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2、师: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小牧民们在做什么呢?

情感体验部分:

1、师:是谁在唱歌啊?歌曲好听吗?好在哪些方面(情绪?速度?)?

2、草原大练兵(重、难点处理)

音乐拓展部分:

1、小小演奏家(合作、探究、创编节奏)

2、学生创编舞蹈并表演

情感升华部分(结束部)

打击乐代表,舞蹈演员代表上台表演,其余同学有感情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教师作为观

众观看演出。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本课时我以唱歌教学为基点,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重在对学生

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民族友谊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关注知识的渗透,以学

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以参与音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环环相扣,

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充满热情。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多次出现以及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活动是本课的亮点。学生的

演唱效果很好,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伴奏的过程比较混乱,纪律不好,下

节课得注意严格要求学生交流的声音及敲击打击乐器时的力度要轻;在创编舞蹈环节上,由

于农村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大部分学生有羞怯心理,不敢大胆尝试,以后要多做这方面的练

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总体比较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情绪高涨,能够在音乐课

堂上得到真正地成长!

《我是草原小牧民》课标分析

一、课程目标(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

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

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

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

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

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

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

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

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

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

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

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

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

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

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

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

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

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

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

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学段目标

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

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

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

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

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

定基础。

3~6年级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

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

慢、强弱。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音乐情绪与情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

绪的变化。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

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音乐风格与流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

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

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

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

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演唱: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

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演奏: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识读乐谱: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

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

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

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即兴创造: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创作实践: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尝试用电脑创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

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

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它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而在更多

的情况下,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为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

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音乐与社会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