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从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开始学起?1、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人类社会只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源地;2、哲学基础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本章难点内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学时安排:共8学时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2学时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4学时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2学时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思考讨论:1、什么是世界观?2、你认为哲学应将什么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对象?

1、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精神世界总体看法:抽象的、共性的、

全面的(全视角、全程域)根本观点:

基础性、实质性、本源性浩瀚的大海原始的部落坚韧的意志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哲学世界观

世界观区别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哲学)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水利枢纽哲学是方法论的理论体系(1)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理论。(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包含和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案例选讲:感悟蜘蛛

案例:感悟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的向墙上的破网爬去,由于墙很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的爬上去,又一次次的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就像这只蜘蛛一样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后,惋惜地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转换一下攀爬的路径,从旁边干燥的墙往上爬?于是,它凡事总喜欢动脑筋,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后,它立刻被蜘蛛的屡败屡战、毫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案例分析第一个人:孤立静止的世界观。通过几次简单的观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孤立的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第二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运用变通的方法,处理事物矛盾,变更视角和路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第三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运用质量互变的方法,全面地看待“一”与“多”的不同效应。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会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结论: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

(1)哲学研究对象及方向的迁移古希腊:道德人伦古罗马:城邦制度中世纪:神学与宗教近现代: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宗教思辨唯心主义当代:语言学转向、生活世界转向、历史和实践转向、后现代转向2、哲学基本问题希腊元老院(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恩格斯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2、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这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思索

—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都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是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所面对的基本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不同派别:第一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第二问题划分了:可知论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理论将在物质观中阐述)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②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绝对观念”是世界的主宰理在事先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否发生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由此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存在?

(1)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可知论。(2)不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没有同一性,主张世界不可以认识或不可以完全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有了社会存在,才有了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柏拉图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

辩证法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形而上学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牛顿黑格尔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2、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内容目录回顾(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

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

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无限者”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曼德“空气”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赫拉克利特“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相生相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五行说五行图水火木金土物质=直观物的具体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培根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里物质=原子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图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它不依赖于意识存在而可以独立存在;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要充分的被意识反映需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工具,并且需要相当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反映的形式可以是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人们感官直觉的形式,也可以是借助科学仪器手段所表现的思维模式、信号曲线、图形、色彩等其他形式。课堂讨论

(5分钟)1、“梦”、“理想”是物质吗?2、气功师的“意念”是物质吗?3、“道德”、“法律”是物质吗?4、“信息”、“能量”是物质吗?5、反物质、暗物质是物质吗?6、“道”、“佛”是物质吗?7、“规律”是物质吗?“物质”的判断标准1、是否具有客观实在性;2、能否独立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3、在文明、科技条件足够的条件下、在人脑机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后,能否有“反映”。物质定义:

具有客观实在性,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物质的对立面有人说,物质的对立面是“反物质”;有人说,物质的对立面是“非物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意识)与物质相对立。那么,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意识有何特性?意识与物质有何关系?2、意识及其起源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岩石风化现象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桂林象鼻山水滴石穿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闻歌起舞现象葵花向日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狗追来,人吓跑人捡石,狗吓跑

非生物反应特性机械反应长时间拍球时的节律性、无意识性人类无意识的机械节律活动人的无意识机械节律活动案例1:四六级英语考场中,少数大学生考试时周期性的转笔绝活;案例2:梁实秋《尔雅》文集中,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那个旁若无人的有节奏的、但并非打摆子的颤抖;案例3:导致中国飞人刘翔优美的跨栏动作中夺冠的那层规律性跨栏习惯动作;案例4:在我讲课中,很多句话后多出来的“那么呢,”这几个字。人类意识有意识的活动:劳动、社会实践、创造(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A)劳动使意识的主体

—人成为社会的人(B)劳动使意识的工具

—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C)劳动使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不断完善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马克思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

2、意识及其起源(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目录回顾(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性

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精神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笛卡尔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物理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理世界。多元论波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1)运动的含义: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鳄鱼出壳火箭升空(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喜玛拉雅山缓慢的长高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太阳正带领着8大行星(06.8.25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众多卫星、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太阳系全图银河系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形式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思维运动人的大脑两种错误倾向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静止是指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含义(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没有发生质变(化学性质)静止的表现形式宁静的校园长大的西红柿区别: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即动中有静.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行的列车旋转的地球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例: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例:静者恒静两种错误倾向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性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含义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

两层含义:

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

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特性时间的形态和方向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时间的一维特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含义空间的特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YXZO

P(X1,Y1,Z1)X1Y1Z1长高宽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地球公转月球表面图(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约为1013公里。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时间光锥图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罗巴切夫斯基黎曼欧几里德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无限由有限组成,并通过有限而存在。

宇宙中的每一个具体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但是,各种具体事物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的转化、发展也是无穷的。正是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物质世界。时间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2、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工业生产2007年拍于中国光谷弘景公司

社会实践: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省级辅导员标兵:张庆文化教育实践的丰富形式考察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与咨询寝室文化建设雕塑习作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准备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大学生科研发明活动袁隆平水稻杂交育种试验襄樊学院副院长丁世学博士从事高能天体物理中吸积盘理论及活动星系核的理论研究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自然界

正是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了来。

——恩格斯自在世界(自在自然)人类社会

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类世界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理解人类世界的物质性的关键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

人和自然、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不断通过实践特别是生产活动发生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变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通过实践活动相互交织,实现着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观念领域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发展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主要内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如果手是这样?

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黑格尔1、联系的涵义(一)、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康德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黑格尔

唯心主义是生活中封建迷信活动和一切邪教组织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法轮功谋财害命的铁证坚决取缔法轮功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你的幸运数字是……幸运数字一定能带给你幸运吗?8联系的普遍性

(2)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工业依赖农业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市场等,农业又依赖工业提供化肥、农药、机器和日用品。普遍联系的观点被科学发展和人类的实践所证实。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普遍联系。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1、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说明事物不会永远固定在一点上。变化: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主要指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发展: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特别是指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中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历史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例如:工业文明——历史趋势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2.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这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有自己生存的根据。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恩格斯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目录回顾(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课堂提问:什么是矛盾?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所指的矛盾,是否就是我们平时生活语境中矛盾?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我的矛无坚不摧!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如何?!?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1)逻辑矛盾:指在同一思维里,对同一事物同时作出两种相反的判断。(2)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概念辨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的同一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克隆过程克隆棉羊“多莉”2、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战场厮杀市场竞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矛盾与和谐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鹤与湿地相存相容人与环境相生相长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表现有: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和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案例1:“白马非马”案例2:苹果与水果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白马非马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说白马不准出关呀!”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马出关去了。“白马非马”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夸大了白马的个性、特殊性,而否认了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割裂了矛盾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二者的关系,因而便得出了如此荒谬的结论,这说明客观事物本身不仅包含矛盾的普遍性,而且同时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总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通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通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苹果与水果一个平时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生病后看医生,医生要他多吃水果。他儿子买了苹果,他摇头;买了梨,他也摇头;买了西瓜,他还是摇头;最后买了桔子,他却非常生气地说:“医生让我吃水果,你怎么去买苹果、西瓜!”儿子回答说:“水果摊里就这几样水果,你让我买什么水果呢?”医生知道后,给病人写了一张纸条:“世上水果多又多,但无抽象的水果;不识具体水果痴,哪能埋怨儿子错!”

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和体现普遍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案例:橘在江南为橘,在江北则为枳。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的现实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案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1、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1)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案例: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高级动物。(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2)量案例:日与年的数量关系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3)事物的度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案例: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冰水汽0

C100

C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

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

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黑格尔对度的理解案例:乐极生悲2、量变和质变概念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案例1:火车从襄樊站运行到北京站案例2: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变成钻石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案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案例:受精卵细胞→婴儿→儿童→青年→老年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量变质变量变案例1:自然界发展演变过程案例2:人类社会进化过程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因素;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因素。

案例:在生物有机体中,遗传是肯定方面,变异则是否定方面;同化是肯定方面,异化则是否定方面。(五)、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2、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恩格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发展否定否定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案例: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运动是相对的,时空是绝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时空也是相对的。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有:

A不承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不承认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你没见树上有虫吗?

为什么把树砍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一般公式: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麦粒植株麦粒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显示了事物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是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是在更高阶段上重新达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否定。

马克思

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2)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与曲折。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还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错误观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目录回顾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现性(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案例例1: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例2: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例3: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本质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规律的客观性荀子规律的客观性案例例:“瑞雪兆丰年”、“鸡不入笼有大雨”、“泥鳅跳水来风暴”、“冬旱夏淋”、“夏热冬寒”等等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在实践中根据经验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客观性案例例:现象与事实:人们发现高温高压可以杀死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杆菌、霉菌、嗜盐菌等细菌;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通过高温高压后,细菌中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热凝变,从而使细菌内部蛋白质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规律的应用:高温高压可以杀死细菌,人们用此法消毒。

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规律的客观性总结补充:经验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期间,它不断地与另外两种学说发生争议:一种学说为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之观念;另一种学说为理性主义,主张唯有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提供了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课堂讨论:人有没有天赋?1、《现代汉语词典》天赋定义: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的素质、能力;天资。2、现象:少年围棋天才:江流儿[中]少年电脑天才:比尔·盖茨[美]少年数学天才:高斯[德]青年军事天才:孙武[中]青年物理天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青年篮球天才:乔丹[美]3、问题:人有天赋吗?天才源自哪里?点评:人人都有天赋,

个体有差异,天才源自勤奋1、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各人拥有天赋涉猎领域可能不一样,由于生活、成长环境的不同,有的精于语言,有的擅长运动,有的赋于艺术,有的灵于感悟,有的长于思维……2、如何培养天赋?赏识教育(保护兴趣、鼓励进步、宽容失误、欣赏成功)创新精神培养和思维训练(民主平等、求异思维)勤奋、努力、坚持(广泛学习、善于思考、总结提高)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季节更迭朝代变换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层次性个别规律特殊规律一般规律约旦死海:海水当榻四川大英县死海景区规律:海水浮力大于淡水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本身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表现实现途径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认识:能动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社会实践(一)意识的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3、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条件实践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3、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