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_第1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_第2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_第3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_第4页
船营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备课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将原来的第3、4两条合并成一条,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3.设计思路的修改?标准?中设计思路表述的不够清晰,修改稿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是对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做了明确的阐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确立了“数感〞、“〞等七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描述。4.学生培养目标的修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在几年实验研究的根底上,对于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归纳出根本思想和根本活动经验。在“双基〞的根底上,提出了“四基〞:即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和根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5.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对于三个学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具体修改内容详见后面三)“〞局部内容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四、具体内容的修改〔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数学广角〞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7.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3.表内乘法教学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5.注重表达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根底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编排。“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人数和两辆限乘70人的客车。安排情景图具有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需要用两位数加法计算的问题,体会学习两位数加法的实际意义;二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为后面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特别是例题安排〕提供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加减法计算。“1〞“1〞“也可以从十位加起〞“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编排。“北京赢了〞的情景图,画面上不仅有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场面,同时还有四个申办城市所得的票数。情景图一方面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提供了实际背景,将枯燥的数据赋予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56-22〞的笔算过程;三是在例题计算后面让学生思考“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进一步提示学生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56-18〞“1〞后个位要算“10减4〞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编排。本节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加、减法估算主要是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教学建议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根底上的。由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存在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问题,只要明确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和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56-18〞时,可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36-8〞当“个位上6不够8减〞时是怎么办的,以此让学生把“36〞分解成“20〞和“16〞并用16减8的计算思路,再引导学生根据这种思路去理解笔算“56-8〞计算过程中的退位是怎么一回事和为什么要退位。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去突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点,还可以促进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联系,让学生获得100以内减法的整体认识。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56-18〞的计算任务,首先让学生计真思考“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两大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学生对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过程的全面理解。“1〞,减法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5.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6.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三、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参见“加强实际操作与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不应说成:“从一点起,用尺子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四、表内乘法〔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拟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根底。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产生亲切感。“2~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用数学〞的编排。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孕伏“用数学〞的内容。例如,第53页第8题以小兔拔萝卜的情景,让学生分别计算出3只小兔、4只小兔、5只小兔拔多少个萝卜。使学生在熟记5的乘法口诀中,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在“2、3、4的乘法口诀〞之后,编入了解决求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内容。“用数学〞教学建议1.切实加强根底知识教学。根底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根底。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根底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根本的计算能力。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比拟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根据一般规律,学生应做到能正确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到达每分钟做8题。要到达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方案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2~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开展应用意识〞五、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本单元包括三局部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根底,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根底,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局部,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第67页的“做一做〞对称是一种最根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表达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概念教学—“对称〞“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例3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拟方便。其中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学生通过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第69页的“做一做〞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下镜子,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三〕教学建议1.教学例1之前,教师可以先拿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体或长方体,问学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需要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还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玩具,如,玩具熊猫、玩具狗等,也可以准备其他的日常用品,如闹钟、茶壶等,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特征要有所差异。可以让一个同学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教师也可以把实物进行转动,让学生先观察物体的各个面,看看都是什么样的,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的表象。最后再教学例1,由于有了前面直观的观察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表中的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做“做一做〞2“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教学例2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任务:“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对称轴〞的概念。3.教学镜面对称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如桂林山水的照片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只要学生大致能表达出镜面对称的特点就可以了,不要提过高的要求。课堂上可以准备一面镜子,让学生上课时实际照一照。六、表内乘法〔二〕〔一〕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根底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拟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拟困难的。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教学建议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拟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4.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防止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时机。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七、统计〔一〕教学目标2.使学生初步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