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单选题1.建康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的京师之地,至南朝梁时已拥有百万人口,文献中关于东晋和南朝的疫病、水旱灾害等的记录表明,建康的灾害发生频率较高,赣江,珠江流域却鲜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建康地区()A.地理环境较为险恶 B.地处南北对峙的前沿C.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医疗卫生条件较落后2.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这里的“汉、贼不两立”是指()A.中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尖锐对立B.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C.蜀汉政权与曹魏集团为统一激烈斗争D.西晋政权的短期统一结束分裂的局面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东汉 B.汉东晋 C.蜀五代 D.蜀东晋4.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承继前秦应属土德,但多数大臣认为皇魏承晋应为水德,最终“水德”一说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A.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C.增强鲜卑族内部凝聚力 D.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5.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幅画像,观察画像可知,这一时期()A.农耕文化遭到游牧文化侵蚀 B.牛耕技术在边疆普及C.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 D.北方民族完全汉化6.历史解释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交融;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封建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封建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封建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地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7.南朝齐武帝时,中书舍人纪僧真深得武帝宠信,向皇帝请求改变门第,进入士族行列。武帝让他自己去找都官尚书江教和吏部尚书谢渝,结果江徵不仅不跟他坐在一起,还把他撵了出去,纪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权削弱趋势加剧 B.士庶等级难以逾越C.士族掌握选官权力 D.官员升迁极为艰难8.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向南进发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下图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信息说明()A.全球变暖现象日益加剧 B.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缺陷C.自然灾害主导民族南进 D.天人感应宇宙观念的实践9.西晋统一后不久,皇室内部就因争权夺利爆发大规模混战。匈奴等内迁民族趁机而起,推翻了西晋统治,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中原再次成为烽火连绵的战场。受此影响,中原地区()A.汉族人口大量南迁 B.游牧文化成为主流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 D.坞堡建设遭到中断10.《后汉书》曾记载:“江准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A.北方豪强土地兼并 B.东汉官府赋税苛重C.南方开发程度较低 D.江淮地区战事频繁二、论述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项目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天宝元年(742年)相当地域户数下降率(%)北方866887373665276.8南方1506548311762451.7总计2373435685427665.4——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方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三、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江南……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摘自《宋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选择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较快,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而建康作为京师之地,人口规模较大,故水旱灾害、疫病发生频率较高。排除A:建康作为京师之地,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排除B:建康地区地处南北对峙的前沿是在南朝末期。排除D:相比较而言,当时赣江、珠江流域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为落后。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选择C:根据材料“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并结合所学可知,曹丕迫使汉献帝退位,篡汉窃国。所以,诸葛亮称曹魏为汉贼。诸葛亮的意思是先帝(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刘备)想到汉室和曹贼不能两立,大汉王业不能偏处一方而自安。排除A:蜀汉与曹魏都不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排除B:材料未体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D:西晋在三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3.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依据史实可以判断示意图的时间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20年开始,曹魏、蜀汉、孙吴先后建立政权,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故①处应为蜀,280年,西晋完成短暂统一,但迅速败亡,317年,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东晋十六国的分裂割据时期,故②应为东晋,D项正确;①②为蜀和东晋,五代是907-960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统治者对正统观念的重视。选择A: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认可北魏承晋的说法,而不认可承前秦的说法,是因为前秦由少数民族建立,正统性易被人非议,而晋朝由汉人建立,正统性权威,故孝文帝此举意在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排除B:材料主要突出的是继承正统性问题,与文化无关。排除C:增强内部凝聚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北魏承晋还是承前秦与北方民族交融没有直接关系。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选择C:根据画像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属于游牧民族的胡人过上了农耕生活,同时汉人在生活习俗方面也受到了胡人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推断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排除A:画像显示文化影响是双向的,农耕文化遭到游牧文化侵蚀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仅由一幅《胡人牛耕图》不能得出牛耕技术在边疆“普及”的结论,且图中的胡人是否居住于边疆也不能确定。排除D:选项中“完全汉化”的表述过于绝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选择A:根据材料中对孝文帝改革的不同评价可知,研究者叙述历史时具有个人色彩。排除B:历史事实不会变,史料的变化是因为记载历史的角度不同。排除C:评价历史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排除D:“发现真相”需研究史料,而非综合不同的历史评价。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政治。选择B:据材料“武帝让他自己去找都官尚书江教和吏部尚书谢瀹,结果江敩不仅不跟他坐在一起,还把他撵了出去,纪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可知,南朝时期世家大族势力强大,士庶等级难以逾越。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君权削弱与否的描述,体现不出君权削弱趋势加剧。排除C:材料反映士庶等级难以逾越,未体现士族掌握选官权力。排除D:中书舍人纪僧真深得武帝宠信,向皇帝请求改变门第,进入士族行列,不属于官员职位的升迁。8.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图表中很明显看出当气温降低的时候正好是少数民族南下的频繁时间段,这是因为游牧的劳动方式受自然尤其是气温的影响较深,温度降低,草木难以存活,北方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南下的进程会加速,B项正确;“全球变暖”明显不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排除A项;“自然灾害主导”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的天人感应理念”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变化趋势:南北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且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变化原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带来政局动荡;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遭到破坏;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变化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解析:本题结合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历史解释。就本题目而言,主要涉及唐朝后期的天宝年间与元和年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这三个方面的比较。解题主要分三步:分析“变”在何处,“变”的原因何在,“变”的影响是什么。首先对这一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南北方的户数,二是南北方户数下降的幅度,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南北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其次,对这一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进行如下解释:其一,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造成经济破坏;其二,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最后,还要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如南方人口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并且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等。12.答案:(1)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②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原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兵役和徭役负担较轻;人口增加;社会安定。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概括出一种是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原因是北方地区寒冷。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