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测试题

及答案

A卷(答案附后)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

()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和

)O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

()、()、()和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

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数学源于对()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

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

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

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

)

(),逐步形成适

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

)、()、()O

8.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

学“四基”即基础知识、()、()和

()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即

()、(提出问题的能力)、()和

()),形成正确的()。

9.新课程倡导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

()、()、()等,

探索()教学,积极开展()和

()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10.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探索发展学

生()的路径。

1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

()与()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

观表述,处理好()与()的关系;重

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与()

的关系。

1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

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

()的方式。

13.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和()的统

一,()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与()。

14.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5.教学活动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

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

和()。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

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和()。

16.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还要关

注学生数学(),激励学生学习,改进()。

17.()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

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

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18.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O

1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

()、()与()。

20.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和

(),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21.《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

()、()O

22.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

()或()。

23.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具有()和

(),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建立学好(),养成良好的(),

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4.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

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个学段。

分别是()为第一学段,()为第二学

段,()为第三学段,()为第四学段。

25.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

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

()和()。

26.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

()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27.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

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学习为主,适当采

用()和()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

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

题。

28.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

()和()两个主题。

29.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

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数据

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

30.()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31.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及()的

直观感知。

32.()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

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

33.()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34、图形与几何在小学阶段包括()和()

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

35.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包括的主题有()、

()和()。

36.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小学阶段主要采用

()O

37.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38.()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设定

要体现()和()o

39.()和()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40.教学内容是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4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积累

(),发展核心素养。

42.改变过于注重以()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

()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

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43.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为重点,以

()为主,以()为载体,适当采取

()或()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

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

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44.发挥评价的()作用,坚持()、

()。主要分为()和()o

45.评价方式应包括()、()、活动报

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等,可以采

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46.课程描述行为动词共有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

括了解、理解、()、()等;另一类

是描述()的行为动词,包括()、

()、()、探索、等。

47.了解是指从()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

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或()

说明对象。

48.()是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

经验。

49.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发展,集中体现数学

课程()。

50.教学活动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

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简答题。

L小学数学课程的课程理念包含哪五个方面?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处理好几个关系是什么?

3.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三会”指什么?

4.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具体包括哪些

方面?

5.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包括哪些?

6.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的目标是哪些方面?

7.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9.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具

体是指哪些方面?

10.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小学数学“数量关系”的教学内

容包含哪些方面?

11.什么是符号意识?

12.什么是空间观念?

13.什么是数据观念?

14.主题活动主要分成哪两类?

15.试着简单描述《度量衡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

16.学业质量标准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17.2022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18.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维度多元指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

19.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有哪些?

20.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有哪些?

三、案例设计

1.请对主题活动《水是生命之源》进行简单的活动设计。

A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

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

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

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8.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四基”即(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

即(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

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10.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11.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

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

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

13.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4.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5.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

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

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6.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

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17.(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

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18.

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1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

识)O

20.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21.《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

观念)、(应用意识)。

22.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23.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

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

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4.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

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是(T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

为(5~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25.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

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26.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儿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

个学习领域组成。

27.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

生特点,以(暗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

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28.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

系)两个主题。

29.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

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

30.(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31.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32.(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

33.(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34、图形与几何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

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

35.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包括的主题有(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

象发生的可能性)。

36.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

37.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

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38.(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

性)和(阶段性)。

39.(四基)和(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40.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41.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42.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

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43.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

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

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44.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

(学业水平考试)。

45.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

(成长记录)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46.课程描述行为动词共有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

(运用)等;另•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感悟)、(探

索)等。

47.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

(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48.(体验)是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

49.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50.教学活动应注重(后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

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简答题。

1.小学数学课程的课程理念包含哪五个方面?

答:(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处理好几个关系是什么?

答:(1)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2)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3)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三会”指什么?

答:(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4.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1)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2)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

(3)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

(4)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5.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包括哪些?

答:(1)数感

(2)量感

(3)符号意识

6.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的目标是哪些方面?

答:(1)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

之间的联系

(2)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3)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

(4)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

质,逐步形成理性精神。

7.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共11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

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8.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

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

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9.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具体是指哪些方面?

答: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

(1)数学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2)数学语言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

(3)数学语言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

理的判断或决策

(4)学生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0.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小学数学“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答:“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

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

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11.什么是符号意识?

答: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

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

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12.什么是空间观念?

答:(1)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

(2)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3)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4)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13.什么是数据观念?

答:数据观念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据蕴含着信息,需要根据

问题的背景和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描述随机

现象的变化趋势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形成数据观念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生活中随机现象发

生的规律,感知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养成重证据、讲道理的科学态度。

14.主题活动主要分成哪两类?

答: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

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15.试着简单描述《度量衡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知道中国在秦朝统一了度量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知道最初的度量方法

都是借助日常用品,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

16.学业质量标准主要从哪些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答:(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

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

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

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自我反思的意识。

17.2022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有哪些?

(1)丰富教学方式

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

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

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

素养,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设计合理问题。

18.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维度多元指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

答:在关注“四基”“四能"达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

(1)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2)不仅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

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9.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有哪些?

答:(1)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

(2)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

(3)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

20.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坚持目标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创新导向

三、案例设计

1.请对主题活动《水是生命之源》进行简单的活动设计。

答:(1)了解淡水资源分布、储备情况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对

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作用等信息。了解我国解决淡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举措,如南水北调工程

等。

通过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厂或者邀请专业人士协助,了解本地区淡水资源储备、循环使用等方面的做

法。

记录并整理所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设计问题解决的思路及方案。

(2)整理信息,提出项目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整理通过参观、调查等了解的信息,根据这

些信息提出项目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这些问题,可以聚焦到一个主要问题,全班共同解

决;也可以归纳为几个相关问题,全班分组解决。

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后,合作设计问题解决的思路及方案。

(3)调查与研究,按照方案解决问题如研究问题聚焦在“生活中人们的用水习惯及用水量调查”,

需要指导学生合作设计调查方案,了解周围人们生活中的用水习惯。根据调查获得的信息,设计相

应的实验,如获得一定时间内水龙头全开或者半开的出水量、•个滴水的水龙头•天浪费的水量等

数据。综合调查或者实验的结果,得出不同用水习惯的人或者家庭一段时间内的用水量,提出比较

有针对性的节水建议。对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应设计类似的调查、探究方案,指导学生依据方案展

开学习。结合项目学习过程获得的信息,总结研究过程,交流研究报告与感悟。

(4)制订节水方案,结合前面的调查与探究,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设施,如可记录、调控水流量

的水龙头等;制订节水方案,如家庭循环用水方案或学校节水行动方案等,并切实开展行动。一段

时间后总结交流节水成效。

B卷

—^填空题

1.、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2.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

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

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4.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5.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

能。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

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

“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课程内容呈现。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

学科主题学习)。

9.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

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10.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

理能力)。

11.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

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12.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

表现。

13.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

用”)等。

14.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感悟”“探

索”)等。

15.“了解”的同类词有:(知道,初步认识)。“理解”的同类词有:

(认识,会。)“掌握”的同类词有:(能)。“运用”的同类词有:(证

明,应用)。“经历”的同类词有:(感受,尝试)。

“体验”的同类词有:(体会)。

二、问答题

1.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请概述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组织。

答: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

素养的路径。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数

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请概述如何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答: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

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

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

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

成核心素养。

3.概述如何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答: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

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

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4.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5.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有哪些?并阐述量感(11个核心素养

抽其一)的概念。

答:

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

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

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

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量感: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

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

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

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

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

意识的经验基础。

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

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

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

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

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

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

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

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

路。几何直观有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明晰思维的路径。

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

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

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

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

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推理意识: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知

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能够通过

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

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

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

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

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

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

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

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

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

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

中大最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模

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

观念的经验基础。

应用意识: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

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够感悟现实生活中

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初

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

题学习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主动尝试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科学情

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运用归纳

和类比发现数学关系与规律,提出数学命题与猜想,并加以验证;勇于探

索一些开放性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独

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6.阐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总目标。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

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

称“三会”)。学生能:

(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

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

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7.请概述“了解”的基本含义。(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经历””“体验”“感悟”“探索”中抽一个)

答: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

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由来、内涵和特征,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

掌握:多角度理解和表征数学对象的本质,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基于数学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

题。

经历:有意识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

经验。

感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探索: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独立或合作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数

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确定结论。

C卷

1.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获

得与发展。

2.教学活动要注重目标的(整体性落实)和(层次性发展),结合小学数学教材

学科知识系统,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启发、探究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数学活动机会,形成;教、';•':,「连M一致的实施体系,促进课程目标的

达成和学生能力的高效发展。

3.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仔

细研读)、(梳理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全盘考虑课程(总体

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

地分解为教学(环节li标)。

4.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从(单元整体角度)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目标)与(数

学思维、活动经验积累)等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清晰、

可检测反馈。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等过程性目标要关注、引领学生

基本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实践、操作方法的引导,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尽量从学生的学习任务的视角进行叙述,体现学生主体;也可以从教师的教

学任务的视角进行叙述,体现教师主导。

5.全面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知识体系结构),凸显关键数学理论和方法的

一致性与整体性。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

(主要知识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单元整体教

立内容,突出关键内容,合理(划分课时),(有机整合),(适度拓展)。

对常用的教学方法做到熟练掌握,并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合理、灵活、恰

当、有效地选择使用。

6.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好每一个课时教学内容。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

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效挖掘(显性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

学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关注例题号习题的匹配和关联,分清习题的层

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

善教学资源,落实到各环节的设计之中。

7.要适度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

不同版本的教材)及(各类优秀杂志)的教学理论研究文章及(教学课例实录与

评析)等。(关注知识的背景)材料,课程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教学内容的

(数学本质)。适时关注本年级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拓展与整合)。

8.要按照(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顺序制定教学计划,需要(提

前一周)认真备好课,(撰写课时计划)。

9.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和当地特色)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写好教学设

计。教材依据了(课程标准),遵循了(教学理论及学生发展规律),凝聚着(教

学经验),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当地特色具有区域性特点,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能更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及数

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0.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

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业(整体水

平)和(差异化)特点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进行分层教学。(作'也反馈)、(学

生访谈)、(课前调查)、(家长访谈)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

方法与途径。

11.从培养的对象(学生)和追求的结果(培养怎样的人)出发,以终为始,逆

向思考。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力求(“以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教师

的课堂教学始终要有人,而非仅仅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始终要践行(“教是

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念,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独立的、

批判性思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应用)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考虑,

并通过细化为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加以课堂实现。

12.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问

题的有效解决过程及理解)。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若干个教学环节组成,环

节不宜过多但要精心设计,凸显(关键)。每一个关键教学环节通常需要一个空

键问题)进行引领,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

13.(关键问题)引领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给学生一定的

(空间),包括(思维空间)和(思考的时间);要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

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探究过程)。同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和(探究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

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教学改进)。

14.教学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教与学行

为和谐互动)的过程。教学组织的内容上要包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惘)、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准备好

(教学工具)和教学(辅助设备)。

15.教学实施要注意各环节时间、活动空间的(合理分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