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研修计划_第1页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研修计划_第2页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研修计划_第3页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研修计划_第4页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研修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初中历史教学研修计划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为历史教学的

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传统的教

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

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

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

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①。

因此,在信息时代,研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实

施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由

之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

研究始于2。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

合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如美国匹兹堡大学于1980年就发行

了季刊《历史微电脑》(HistoryMicrocomputer,发表专题

论文,评选优秀历史计算机软件。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在颁布的包含历史科在内的社会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

要求学生结合教科书内容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储存的资料,

对历史①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语《网络改变中国教育》,光明

日报2001年7月4日版。进行研习;1985年美国又启动了“20

61计划”,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学科相整合的思想。美

国联邦教育部自2000年以来又先后颁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

术标准学生标准》和《美国国家教育技禾标准教师标准》[国

际教育协会,2000),并又陆续颁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

准教育管理人员标准》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育技术

人员标准》和((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一课程与

技术整合》,从政府决策上要求和引导各州加大信息技术整

合于学科教学的力度。美国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

研究,不仅关注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更

关注学生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快捷地查询历史资料、获得

历史信息和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英国于1991年颁发统一的历史学科“国家课程”中,

要求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如使用互联

网、CD-ROMS,E-mail进行历史探询、发展、编辑、分类、

重新组织和建构信息,然后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与他人合

作学习的能力、解决历史向题的能力。为有效地使用信息技

术,英国历史学会年会还专题研讨“计算机在历史教学中的

应用”。

其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如日、法、德、力口、澳等国,

在进行中学历史教育改革时,都加大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

究与实践。国际上也成立了专门组织,如“历史课堂中计算

机国际研讨会”,进行共同研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影响

较大。

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特别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学

习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上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

生动活泼的、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

2.国内研究始于1998年6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

究中心开始设立的''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此后,

有关“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也渐渐多起来,

/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在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历史课件制作比赛也层出不穷,并且

向网络课件和积件方向发展;各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己有

历史教师个人主页44个)越来越多,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

网上的历史教学资源更是越来越丰富。有关信息技术与历史

学科教学整合的论文、专著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辅助历

史教学》(北京教育学院、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fi月第H・版)、闰长

安《计算机多媒体与中学历史整合的理性思考》(裘网络科

技时代》2002年第2期)、戈万章《走出计算机辅助历史教

学的误区》(《历史教学问题》2017年第3期)、叶小兵《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历史教学》2017年第

9期)、王辉成学红《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应避免的

几个倾向》(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12期)等。然

而,这些研究一般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如信息技

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出现的

问题等,或从某一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如多媒体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等,而对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综合研究比较

缺乏。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较多,而对运用网络

技术整合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研究的较少;整合的领域主要局

限于学科课堂教学、而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的

还很少;教师对整合的内涵理解不深、对信息素养的理解不

透;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停留在媒体观的

层面上;教师对学科整合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

体”作用协调较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信

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进程,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学历

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也势必影响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总结并

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主要教学模式,探

讨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处理的关系,

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实现

中学历史教与学方式的革命。

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有助于中学历史教

育紧跟信息时代的专展步代、占领现杆教育的制高占椒有肋

千鸟世界分伏围家的历史教育相接轨;几研究信息技术与中

学历史教学整合,有助于充分发

挥信息技术优势,纠正、克服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

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和师生信息

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更新中学历史传统教育教

学观,丰富、发展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

学历史教育教学实践。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文指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信息技

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

高历史教学质量。该方法强调教学研究过程与教学行动(实

践)过程的有机结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持

续的反思'

2.调查研究法:

即笔者通过运用开座谈会、个别调查、查阅书面材料等

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研究资料,

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

3.经验总结法:-

即笔者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与研究有关的正反材料,

并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总结出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

整合应注意处理的各种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

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4.文献研究法:

是指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

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借鉴他人的相关和相近的研究成果,

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四)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论文从分析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入手,研究运用信息技

术改革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探讨信息技术与中学

历史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并通过总结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

教学整合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

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与效

率。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除具有传统教学共同的弊

端外,还有如下突出弊端:

1.教育功能单一。“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人文精神,加强思

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健全心理尤其是情感的培养。”①。然

而我国的历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只重知识训

练,轻能力培养,结果导致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没得到充分

发掘,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品格和人文素养的

培养,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国家

教委1997年对北京市2107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

生中有%的人缺乏历史情感,态度冷漠,有部分学生对历史

事件、历史人物不理解,甚至误解,或受社会等多方面的影

响产生“有问题”的情感,如有的学生读了希特勒的《我的

奋斗》、《盖世太保秘史》等书后,竟然产生对希特勒的钦佩

之情,甚至形成“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错误价值取向。②

2.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原国家教委1997年对北京市2107

位学生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学生对“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

而历史课居前3位;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

排序中,历史课居第一2位;

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

5位。①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如此的冷

落?

有位大学生激动地说,“现在的历史课完全没有反映历

史的真实,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在做一些无聊的事。教师在重

复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在背诵课本,毫无探索或研究

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一些历史的现象和背景,没有人有兴趣

去探究。想的只是快些背下来,别背错了。这样的历史课,

就算教材上的内容正确无误,谁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还能对

历史有兴趣?剩下的只是对历史现象的一知半解和人物名称

的模糊。,,

3.课程资源贫乏。长期以来,我们简单地将历史教科书

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就是课程资源的全部,

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程资源开

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

挥,教师唯“历史教科书之上”、“唯教科书是瞻”,甚

至照本宣科,学生视历史教科书为历史学习的“圣经”,成

为历史教科书的“奴隶”。久而久之,这些现象在中学历史

教学中演变为“本本主义"、'教条主

义”,学生学得枯燥、单调、乏味,无法感受到历史的

丰富多彩。

4.教学内容老化。尽管教材被不断修订,但最新的、有

明显时代况现在的教材特征的历史知识、特别是最新史学研

究成果,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更何出版周期较长,文本

课程内容是单一媒体性质和线性

结构,这就决定了历史知识存在更新慢和信息相对封闭、

保守等缺陷。因此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

展,学生也感受不到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同时,教

材内容的大部分篇幅都是编者的主观认识,尽管新教材有所

改着,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学生吃的都是别人嚼

过的东西,“味同嚼蜡”。

5.教学方式陈旧。教师的教学以传统的讲解法为主,满

堂灌、填鸭式,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教师决定;学生学

什么、怎么学、几甚至什么时候学,也几乎完全由教师决定,

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学生普遍

视历史课为“沉重的十字架”,为了通过考试并取得高

分,上课划重点、考前背笔记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

考试一结束,很多学生就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历史书都丢

了。长此以往,不仅在学生心目中、甚至也在整个社会形成

了一种错误认识:历史就是死记砰背的,即使记下了也没有

用•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在2002年结束的《青少年中国历

史知识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访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知识

的了解程度非常低。如果按满分100分计算,只有%的青少

年达到60分以上,而平均成绩仅为分。调查结果显示,学

校教育这一传统方式目前仍是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

途径,因为受访者中有%的人通过.学拉教育获得中国历史知

识。而且调查发现,25岁至28岁的青年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程度低于17岁至24岁的青少年。①

教学手段落后。很多历史教师还是一根教鞭、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挂图、幻灯机、录象机用得很少,

更不说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了。在这样

的教学手段下,教师常常是口干舌燥,学生还觉得枯燥乏味,

没意思,不买帐。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全国历史教材主编白

月桥先生曾参加对全国部分省市的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

调查,调查问卷以“你们历史教师经常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

容使用历史地图、投影片、幻灯片等或放录像、录音吗”为

题,了解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用具和设备的情况,调查结

果显示,•教师课堂上用这些手段的仅为%,不用者却为65:3%O

有的学生指出“历史课只有书本,没有其他,好似一部《天

方夜谭》”,呼吁“多使用投影、录像,教师少讲一些,留给

学生多讲一些”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历史思维,的学

生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①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严重影响

使那些原本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传统历史教学己到了非改

不可的地步了玄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

为解决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对历

史课缺少兴趣这一全球性问题,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进行

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尤其是加大了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

用和推广的力度,试图通过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改变传

统教学的弊端。在美国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信息

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

已经非常自然,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

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

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工nternet

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

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

脑、网络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何题或布置任务,师生

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

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英国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提供给学生机会使

之发展运用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

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料进行选择、综

合和判断,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

检查、修改和评价作业等。

迄今为止,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以

及个人,在实践中尝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在理论上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出现问

题以及改进措施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己成为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

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也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并

且这一潮流和趋势已迅速影响到我国,

2001年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明确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

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

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

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

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

2001年颁布并施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一,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

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

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

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2年2月第2版《全日制普通高级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关试验修订版)》也明确规定:(D: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和

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

史资料的能力”;(2)“有条件的地方,可鼓励学生制作历史

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象机、计

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2017年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又进

一步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

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

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

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

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在自觉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历史教学,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历史课件制作比赛也

层出不穷,如我省从2000年首次举办高中历史课件制作比

赛开始,每年一次(本人参加了2000

年和2002年的比赛,其中2000年获得省贰等奖,2002

年获得省壹等奖),并且课件制作在向网络课件和积件发展;

一各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仅历史教师个人主页就有44个)

越来越多,制作水平也越来越高,.网上的历史课程资源更

是越来越丰富。

有关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的论文、专著越来越

多,比较有影响的有:天津市教研室历史室现代教育技米研

究小组《现代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历

史教学》2002年第1期);杨文新

《信息技术与史学研究》(《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

李冬梅《基于网络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初探》(《历史教学》

2002年第5期);丁林兴《高中历史网络教学再探》(《中国

电化教育》20003年第一2期)等。

很明显,在我国,信息技术正成为历史教师教学和学生

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并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

将为更好地满足历史教学的需求,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越

来越多的教师、越来越多的学生广泛地使用。使用计算机、

使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历史

教学的内在需求。因此,在我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实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那么,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对历史教学改革究竟有什

么价值?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怎样更好地

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这些将在后面作进一步

探讨。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基本价值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

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

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和学习资源,并将这些工具和资源全面

运用到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

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

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学历

史教学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具体来说,

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如

下突出作用:一

1.极大丰富历史课程资源,拓展历史教学空间

课程资源是现代课程与教学改革十分关注的核心概念,

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一(试行)》指出:要“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

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规定:“凡是

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

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

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一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

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

在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历史

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成为历史

课程的新资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图(图片、一图象、

视频)文(文本)声(声音、音频)动(动画)并茂的历史多媒体

课件,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通过历史教学软

件,教师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万年前的社会面

貌,使学生更为直接、更为迅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掌握

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特别是通过网络技术,教师

和学生均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以及历史资料

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获得最新、最权威、最丰富

的历史课程资源。下面着重谈谈互联网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和利用中的作用。

(1)互联网是历史教师最广表的教学资源库。

历史学科知识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而教材的内容

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涵盖所有。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方

搜集素材,参考大量资料,然后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以弥

补教材的不足。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来源于

书籍,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有时花费了大量时间,也根本搜

集不到所需资料,因此,历史教师搜集资料的难度很大。“生

活有多大,互联网的信息量就有多大,学习内容的范围就有

多大。”①互联网上海量的历史信息为历史教学提供的极为

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互联网上的

历史课程资源大致有以下n类:

第一,综合资源类。主要是提供教学研究、教案、多媒

体课件、试题、论文、图片、视频、音频等综合性历史资源,

有利于历史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人教网

一历史天地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等。

第二,理论研究类。主要是提供历史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及其它史学研究成果。如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基础教育21

世纪等。

第三,课件资源类。主要提供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

资源。这类资源一方面大量存在于综合历史网站中,一方面

也有数量众多的专门历史课件网站存在。如历史课件9000、

历史课件等。

第四,视(音)频资料类。主要是提供各类厉史视频、音

频、图片素材资源。在各主要搜索引擎中,如“2721中文网

址搜索”中输入“历史视频”关键词,就可搜索到历史视频

网页62个;输入“历史歌曲”关键词,就可搜索到历史歌曲

网页414个;输入“革命歌曲”关键词,就可搜索到革命歌

曲网页16720个。

第五,图片、动画类。主要是提供各类历史地图、人物

图以及多媒体动画资源。在如“3721中文网址搜索”中输入

“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漫画”、“历史绘画”等关

键词,就可搜索到相当多的历史图片资源;输入“历史动画”

关键词,可搜索到历史动画网页145个。

第六,题库集锦类。主要是提供练习题、测试题、模拟

题等历史学科各类试题资源。、如历史题库

第七,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类。主要提供丰富

的文物、档案、典籍、馆藏书籍等珍贵历史资料。如中国博

物馆在线中国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第八,历史遗址(遗迹、考古)类。主要提供历史上留下

的各类综合性、专题性的遗址遗迹资源一。如“历史遗址”

一等。

第九,新闻资料类。各新闻网站,以及其它有关网站的

新闻栏目中很多新闻素材、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报道,都可作

为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如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日本参拜

靖国神社与教科书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

第十,远程教育类。主要是提供历史学科远程教育资源。

如华教远程教育21世纪北京四中网校、希望网校、汇文网

校、学子网校、天津一中网校、景山网校等。

第十一,专题网站类。主要是以某一事件、某一主要人

物或某一时期为单元,提供历史专题网络资源,便于进行历

史专题复习。如“勿忘国耻,八年抗战”网站专题网站郑成

功等。

对于这些课程资源,可通过在线阅读、及时下载等措施,

加以有效利用,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

实践水平、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水平。教师

在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

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认真选择、加以有效整合,

以丰富、活跃历史教学,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2)互联网是学生最好的历史教科书。

现有教材要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是不可能,教师要引导

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发现、利用网上资源,来弥补教材

落后于学生需要的状况,让学生不仅通过书本,而且通过网

络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使历史结构更加宽厚、历史知识更加

全面。

一般来说,教师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历史资源的途

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如通

过非常搜索引擎搜索,可搜索到历史分类网站4330个;通过

百度搜索,可找到历史网页约12,300,000篇,用时仅秒;

通过冰t//www.照邻料:?,cam/,可搜索到44个历史网站,

并有“更多历史网页”、“更多历史网站”链接。

第二种方法是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如在“新浪网”搜

索弓}擎中输入“南京大屠杀”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获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大屠杀文献资料”、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专题”等“南

京大屠杀”网站12个、以及相关目录一个。“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纪念馆"(http;〃n,jmassacre.org)网站还设有“向

遇难同胞献花”、“参观留言”等栏目,供学生交流意见、发

表看法,是学生深入学习日本侵华史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的生动课堂。

第三种方法是直接输入历史中文网站名称或历史英文

网址,如历史学习园地/高中历史学习网、中学历史教学辅

以上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搜索到的资源最多、最丰

富,但太杂,重复资源也较多,不方便,用起来效率低;第

二种方法速度最快,也最直接,针对性强,但主题比较单一;

第三种方法查阅的资源交互性强,

学生可获得比较系统、全面、及时的辅导,但需要师生

平时注意收集、整理,教师也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历史

网站,特别是直接对学生历史学习有帮助的历史网站。学生

要以第三种和第二种方法为主,兼顾第一种方法,尤其是当

第三种和第二种方法查阅不到所需资料时。

(3)互联网有效拓展了历史课堂。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课堂比较封

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一般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

的,每周2—3节课。因此,历史学习时空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建立在Internet上的网络教育却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学校,

一切教学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几乎没有教室与非教室之分,

特别是互联网上海量的历史信息和丰富的历史资源极大地

拓展了历史教学时空。

“鼠标一点,世界就在你面前打开,'。①可以说只要有

一台可上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哪里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开

机就可以“上课”一进行“在线阅读、在线讨论、在线交流”

等历史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

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进行自主学

习、讨论和练习,并发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看法,从而使

历史学习的时空不再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

大的空间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也可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

互联网,有效拓展历史课堂:

第一,开发网络课件,进行网络教学。如《人民解放战

争》(高一下)一章,可制成一个在互联网上运行的网络课件,

在网络教室讲授。由于网络课件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发布,学

生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浏

览,还可以在家里随时上网继续浏览学习或复习,这样

就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扩展了。

第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知识是千

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而历史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汤

盖所有。学生感兴趣的许多历史问题都可以网络环境作为主

要背景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巴以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

的发展趋向?美国为何绕开联合国出兵伊拉克?然后让学生

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获得更多的历史认识。

第三,开设“网上历史论坛”,为学生开创一个自由、

主动参与的空间。在学校网页上设置“历史论坛”,'教师和

学生都可以提出讨论话题并张贴上去,然后开展讨论。话题

可以是教学内容的疑难点,如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朝鲜

战争中美国为何未用原子弹?也可以是某一专题系列,如近

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专题;还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热门

话题,如台湾问题、反恐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等。

“网上历史论坛”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登

陆上网,就可以随时发言,大家在不同时间的发言在网页上

体现出来却是连续的。这种共同对学习内容的考查、协商、

辩论和交流,使得学习者群体(包括师生)的思维和智慧可以

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了学生积极探究历史问题的良好习惯;

第四,进行网上提问答疑,开通师生个别沟通的渠道。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一些困难,而一时又

找不到教师,可以在网上提出来,教师定时上网给予解答,

其他学生看到了也可以回答,这样就弥补了传统教学因时间

和空间限制带来的弊端,实现师生在时间和空间差异上的交

流和沟通,真正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目的。

第五,'进行网上测试,实现教育的人性化、个别化。

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考试。教师

可利用校园网自己组建历史题库。很多历史网站也提供了在

线测试功能,教师可以借鉴,:如天国历史园(h

ttp:,//202.121.,7.,7/person/hxz325/index.htm)的“在

线测试”、中华历史研习室(http:〃welcome.to/chih,ist)

的“测验室”与“游戏室”等。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上答题,

答题顺序、题型、难度以及试题数目等都可以自由选择;还

可以对难题做出标记,全部答完后再思考。完成后由计算机

自动阅卷、评分,同时将成绩和试卷分析结果传送给教师机。

这种测试方式不仅使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各种反馈,而且大大

减轻了教师出题和阅卷的劳动强度,使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

在试卷的质量分析上,然后根据测试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进程的加快,历史教

学将进一步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的45分钟走向课外的

任何时候,乃至从一个学习者的少年、青年,走向成年、壮

年直到老年;历史学习时空将更加宽广。

2.能提供多重感观刺激,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中学习历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

的教师。”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

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煞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依

靠的主要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往往学得枯

燥单调、索然无味,很难有兴趣和效率可言。如何激发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活动起源

于外界对人产生的刺激,强化这种刺激,就可以增强学习兴

趣、加深学习记忆。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也认为,人的认识是

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

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还有,世界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赤

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知视觉,

H%来自听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0k,自己听

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和听到一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

中自己所说的内容占70%o这就是说,如果学生既能听到又

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

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图(图片、图象、影象)文(文

本)声(音效、音频)动(动画)并茂的多媒体界面、丰富的教

学信息,给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不仅使得学

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声有色,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如我在讲授高一《红军的长征》这一课时,从

网上下载了歌曲《十送红军》与《七律长征》、以及有关红

军长征的多幅图片资料,并用超级解霸剪辑了电影片断《四

渡赤水》、《爬雪山》等,最后用PowerpointXP软件制作成

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是听歌,一会儿

是看书,一会儿是听课;一会儿是看图,一会儿是答问;一会

儿是看电影,一会儿是分组讨论。

学生的兴趣不但高涨,感情也不断发生变化:或悲(为无

辜牺牲的红军将士而悲),或恨(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而恨),或怒(为王明"左倾牲冒险主义错误而给中国革

命带来的危害而怒),或喜(对毛泽东重新领导红军打胜仗而

喜),或乐(为红军大会师而乐)。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

学生还恋恋不舍、不肯下课。学生们说:他(她)们就喜欢上

这样的历史课。当然,教师还可以事先要求学生,自学,从

网上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再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引导学生对

该课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建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能逼真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

“历史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

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①著名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历史的教育艺术奥秘就在于要赋予正

在掌握知识的人一颗战士的灵魂”,“在青少年的理智和心

灵面前,揭示历史过程,应当不只是把它当作客观规律,而

且也当作善与恶的斗争,当作人们在其中充满爱憎喜悦的斗

争阐发。我们竭力使历史过程作为鲜明的、充满人的激情、

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们冲突,揭示在学生的意识面前。”

在传统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已经发生的历

史不能重演,学生缺乏历史体验,也无法领略历史内涵的凝

重与多彩多姿;这就给学生具体、真切地感知和理解历史造

成了很大的困难。

而借助信息技术将历史影视、歌曲、动画等引入历史课

堂,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复原历史形象、展示历史原貌,可以

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

验,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的氛围,进入历史的角色。

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我通过超级解霸剪辑电影《火烧圆明园令片断,让学生观看。

紧接着,我又将从网上下载的多幅圆明园残迹图片通过多媒

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悲哀的背景音乐中结合电影和图片

发表感想。学生们从电影和图片的欣赏中获得了真切的历史

感受和情感体验,对英法联军的暴行和中。国的落后腐败愤

愤不己,纷纷表示要勿忘国耻,发愤学习,振兴中华。

又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高一下)时,我从互联网

上下载了电视记录片《南京大屠杀》播放给学生观看,悲壮

的背景音乐、悲惨的场面、触目'凉心的日军暴行使学生的

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憾。当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时,学生们悲愤地说:“大中国太落后了,小日本太残暴了!”

看到此清此景,我又将从网上下载的南京大屠杀多幅照片通

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并愤怒地向学生诉说目前日本国内军

国主义分子仍疯狂地叫嚣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企图全盘否定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学生

无比义愤。接着我又用多媒体展示赵薇“军旗装事件”图片,

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事情的原委。特别向学生强调了该事件引

起国人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中幸存者的极大愤慨,要求赵薇公

开道歉,联系电视记录片、照片、图片和赵薇“军旗装”事

件,我让学生讨论:①赵薇道歉有无必要'心对“军旗装一”

事件的出现有何感想?学生们群情激愤,“赵薇把中国人的脸

都丢尽了”,赵薇不仅伤害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心,也伤

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她应该向全国人民道歉。”有的学

生联系到韩国听星李承延慰安妇写真事件,说赵薇应该削发

为尼,或自杀,或被开除国籍。还有的学生说,现在有的中

国人,特别是中国明星的民族意识太差了,我们应该牢记历

史,勿忘国耻,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经历这样的

情绪体验与感受,我想,此时无论是人格、国格教育,还是

国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都已达到,而留给学生的记忆是

鲜活的、刻骨铭心的,学生所受的教育也是深刻的。

再如,在学习拿破仑对外战争时,可让学生们欣赏从网

上下载的多媒体大屏幕历史画戈雅的《1808年5月3日:枪

杀马德里保卫者》,使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一些绘画技巧,更

重要的是获得恐惧体验一对于战争暴力和死亡的真切体验。

4.能实现强劲交互功能,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学习历史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通过多媒

体计算机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具有不同知识功底的学生获得最大限

度的提高,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如我在

教高一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该课件获2002年湖南省历

史课件制作比赛壹等奖)时,通过信息技术制作了多媒体交

互课件。首先,在“封面”部分,设置“基础型”和“提高

型”两个子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基础自主选择;在选择某一

子目后,学生即可进入“教学设计”部分,该部分有“教师

教案”、“学生学案”、“教学过程”、“练习检测”、“参考资料”

等按纽,学生亦可自主选择;待该部分学习完后,可通过“返

回”按纽,返回“教学设计”部分,再行选择。在“教学过

程',部分,设置了“导入”、“讲授”、“小结”、“练习”等

按纽,使用者可以不受限制,自主选择学习任一部分;待该

部分学完后,可通过“返回”按纽,返回“教学过程”部分,

再行选择。在“讲授”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各要点,设置内

容菜单,如“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交互按

纽,使用者可任选一内容进行学习;待该内容学完后,再可

通过“返回菜单”按纽,返回该菜单页,再行选择。在每个

页面,设置了“前进',、“后退”、“退出”、“返回”等交互

按纽,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在“练习”部分,

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设置了“基础题”和“提高题”两个子

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基础,任意选择练习;在每个题目

后(如选择题),充分估计学生可能选择的各种答案,学生在

选择不同答案时,便会有相应的反馈,如选错答案时,就会

出现“选错了,再想想”的反馈,直到选对答案,才会有“鲜

花和掌声”的反馈出现,并进入下一题。在教师讲完课后,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还未弄懂的问题,自主选择、

重新学习,直到弄懂、掌握为止。

在网络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交互性与学生的自主选择

性更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师生间、生生间

以及学生个人与集体间等的多向多元交流。目前,实现“交

互性”学习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电子

公告板(BBS)、留言板以及问答系统等进行交流。可以通过

电子邮件实时或非实时地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电子公

告板等工具,让不在同一地点的学生可以真正地和远距离的

学生实现在线讨论与交流;问答系统则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在线问答,几所甚至几十所学校的学生和专家进行在线交

流、讨论。在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选择

性和交互性更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课题的选择、研究

方案的形成和实施,到最后的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自主完成,教师主要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

法等进行指导。遇有问题,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论坛”、

QQ、网易泡泡以及电子信箱等随时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

专家咨询请教。

5.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协作氛围中学习历史

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

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

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①在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计算机就支持同伴之间的协作活动。学

生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围绕共同的学习一任务,一

起进行信意的收集、加工、处理,展开师生间、学生间、个

人与小组间、小组与小组间、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网上讨论、

交流,进行同伴互教、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研究等协作式学

习。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合作,发布作品并

进行交流。

如我在《西安事变》(高一下)的网络教学中,设计了网

络讨论功能,编制了学生上网讨论、显示讨论者发言和记录

全部讨论内容的程序。特别是设置了“自由提问”、“发表看

法”专栏,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自由控讨与交流的空间,让学

生在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鉴于学生提的问题较多,如:张、

杨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杨虎城死了,而张学良未被杀?如

无西安事变,中国会怎样?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变吗?如何

评价张学良等共11个问题,我又以《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

事变吗?》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历史研究性

学习,让学生在研讨问题中结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

小组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合作学习。学生们在

学习中既分工一如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的整理资料,有的

制作演示文稿,又合作一如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

案,共同商讨疑难问题,共同研究改进办法等;既独立思考

又相互交流,在协作学习中得到了求知与做人的双重收获。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好的小组,一定是协作意识强、

合作得好的小组;而开展得不好、没有什么成果的小组,一

定是协作意识不够、合作精神不强的小组。这种正反效果的

对比,也会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协作式学习中进

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否则必将导致失败。

6.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习历史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新型人材必备的两种

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

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

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

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

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就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学习《抗美援朝运动》

(高一下)时,就可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引

导学生上网在线阅读新浪网抗美援朝战争专题“分析评论”

栏中孟照辉的《谁在掩盖抗美援朝战争的真相一简评一文》

时,发现1999年《随笔》第0期发表了一篇《真相》的文

章。该文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必

要;美国不愿和中国大战;出兵参战是因苏联鼓动;抗美援朝

战争导致台湾未能解放和阻滞了中国社会经济等。孟文对《

真相》的上述观点一一加以驳斥。这样,网络资源给了学生

两种不同的信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究竟抗美援朝战争该

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和国际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为

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搜索资料,查找到《新

中国的生死之战一试论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闲谈抗美

援朝战争的得失(1)(2)),(50年前的惊心动魄:解密朝鲜战

争》、《险棋一招彪炳千秋一志愿军赴朝决策经过》、《关于朝

鲜战争的对话一来自俄国的最新档案揭秘》等文章。根据这

些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进行对比选择、整合创新,以“抗美

援朝战争的是与非”等为题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自主学习

不仅能拓宽和加深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获取

信息、运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研究课题由学生自

选,研究小组由学生自己组织,资料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

研究作品由学生自己制作、演示,学习评价也由学生主持,

无论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还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

可得到很好的培养与提高。

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非

常有效的。如郑和下西洋(高三)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其内容相当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其设置的游戏和

动画模拟功能,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途径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

航程、他的家庭、他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他的行为给世界带来

的巨大影响,从而由学生自己模拟郑和来下西洋。在进行模

拟的过程中,学生又可以了解十四、十五世纪时发生于经济、

政治、

文化各个领域的各种人物与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学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航海家的同时,自己也几乎成

为一名航海家;在模拟郑和下西洋的同时,也就发现了进行

学习的新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

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转变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现阶段,主要有

以下几种模式:

(一)课堂演示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即我们常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教师可以

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

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课堂讲授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

或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

制作多媒体课件,简明清楚地说明讲授的内容,直观形象地

演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显示动态的变

化过程等。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对现代历史教

师来说,创设好的、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并能使学习者进入学

习状态的学习情境,应成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主要靠教师

单一的讲授、说教,这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也难

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影像、文字、动画等多种

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形象生

动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这些功能,可以

制作出再现或创设历史教学所需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

之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和情感,使学生保持

高昂的学习情绪投入到学习新知之中。

如学习《红军的长征》(高一下)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

《长征。十送红军》电影片段,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井冈山

的老百姓为何要“十送红军”?红军离开井冈山后经历了哪

些艰难险阻?又是怎样克服的?随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被充分激发,教师即可趁势引入

“红军的长征”主题的学习。又如学习《美国内战》(高二

上)时,教师可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观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的文字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简评,然后设问:“为了反

抗英国殖民统治,北美十三州人民进行了为期八年的独立战

争,赢得了民族独立。一百多年以后,美国又爆发了南北战

争,为什么?是否如材料中所说的,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引爆的?”而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圆满地作出解

释,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学习《甲

午中日战争》(高一下)时,可用剪辑的电影《甲午风云》中

中日双方激战的场面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

学习兴趣,急于学习下面的内容;在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

的兴亡》(高二上)时,可以把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和法

国著名画家大卫的名画《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口》•组合在

一起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学生

能被兴趣盎然地引入到新课题、新内容的学习中去,学生的

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除了Powerpoint,Authorware外,教师还可以利用

Flash、方正奥思等实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用Flashmx

制作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高一上)、《抗日战争》

(高一下)、《三大战役》(高一下)、

《美国内战》(高二上)等课件,交互性强、动画效果好,

将其展示给学生,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其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课件的使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

班级,使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件,创造不同的历史课堂

教学新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o化抽象为形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即使教材上有文字或图片介绍,

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无法见到其真实情景,学生也无法理

解,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其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

以理解、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

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宏观化,有效地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如在讲授《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高一下)时,必然会

涉及到这一问题:为什么解放军将转入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

选在中原地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即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起来还是比较抽象,觉得不好理解。

但如果将其制作成一个哑铃flash动画,哑铃的两端是国民

党重兵布防的地区,哑铃的中间是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地区,

用动画模拟三大主力开展品字形战略反攻的实况,形象直观,

动态感强,学生就会能觉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在动画模

拟实战进程的同时,教师还可出示有关问题等引导学生逐一

回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

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又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史《昌盛的秦汉文化》(高三)时,

必然会涉及到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它是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教材里面也有一幅插图,但究竟它是如何测定地震方

位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对今天有无借鉴意义?学生很想

知道,但仅凭教材插图和文字说明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教师

也很难用语言讲清它的原理。如果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多

媒体课件,就可形象、直观地再现地动仪的工作过程,一'

使学生一目了然。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17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

宣称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

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①

在历史教材中,一般都有大量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地

图(示意图),它们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图教

学在历史学科中也就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

历史地图教学中,我们所使用的地图都是静止的课本插图、

地图册或挂图,其表现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动态进程,学生

看后印象也不深。这也正是长期以来中学生历史识图能力较

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媒体课件则以其生动形象、表现力强

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历史地图教学的许多不足,可以使静止的

历史地图“动”起来,让单一的黑白地图“靓”起来,形象

地表达图中的历史。

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十口通商分布》时,

教师可边给学生介绍用口诀记忆法记忆十口通商的名称俨

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镇南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

还有琼台淡,');边根据口诀内容用课件动态显示十口岸所

在的地理位置,并有闪烁效果以加深学生印象。然后,教师

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在地图上进行《着一看,填一填》活动:

①分布在最北的口岸是(),②分布在最南的口岸是(),③分

布在①何大进《实物史料与历史教学》,内地的口岸是(),

④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口岸从西到东有0;教师再用课件进行

动态显示。由于采用了动态地图,学生的反映非常好,当堂

课就掌握了,而这在传统教学中,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上一些相类似的

事物作一个直观的比较,还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地图进

行整合。如将《南京条约通商口岸分布图》与《天津条约通

商口岸分布图》用多媒体课件制成动态地图一左一右放在一

起,学生能很轻易地回答出:《南京条约》主要分布在东南

沿海:《天津条约》主要分布在南北沿海、深入内地。还有

如秦与明长城的对比图、隋和元大运河的对比图、历代黄河

改道示意图等等。制作此类动态地图主要是要将对比的对象

采用不同的色彩等加以区分,对比越强烈效果越好。

3.有机整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有的历史教材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