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稿

24、《司马光》说课稿

恭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的第二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写的

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全文情节生动、

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

解故事情节,体味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

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

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

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我将采用

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

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

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环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量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示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

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

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

道当时其他小孩的束手无策。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量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从“搬起大石头”、“使劲砸”知道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沉着、

机智、聪明的孩子。

(三)、情境表演

(1)你们能把当时的情境表演出来吗?

组织学生表演体味司马光救小火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课堂表演时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全身心感受,让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是达成学

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维:如果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如:在超市里和亲人

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目生人到你家里,而大人不在家……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遇到艰难时要镇静思量,想办法解决。从课内走

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象思量,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创新精

神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镇静。)2.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菁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

设计了这个式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25、

《掌声》说课稿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

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

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

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

夸姣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

对照,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

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

生活实际或者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

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

关爱别人,特殊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先后的变化。难点是通

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味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

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

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一我说,今

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

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

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

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味。这一环节旨在拂拭阅读障碍,整体感

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

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味、感

悟。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照阅读

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份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味;细读重点段,品字

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

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

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

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味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

略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允许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

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

“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

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

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赋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

习中同学们互相匡助,,等图片,再启示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

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者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者进行一次

匡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

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

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掌声

忧郁-T—.........开朗

小英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列宁

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觅三只惹人爱慕的灰雀

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

回来。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慕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

这一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从内容上展示的不是这些名人作为革命家、文学

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小事,在这些平庸的小事

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夸姣的品质。从表达上来说,是通过对人物的典型事

例的描写,主要对人物对话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本组单元习作就是写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所以,学好本组每篇课文,对于单元习作也会有很大匡助。

二、说学情:

本文篇幅较长,有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寻常不常见

的,很容易读错,部份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

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略。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

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

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一)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识记的14个词语2、读准字

音:面包渣(由5)、胸(xiOng)脯、,散在文中读四声曲],散步,知道另一种读音

散[san]o3、记忆字形:形近字:捕、哺、铺一脯;个

别字的笔划需要特殊说明:指导‘渣、者、惜”时,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它

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一致;学习“散”时,还要联系“胸、脯”,指导学

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学习“或者、者”时,

要注意具体笔顺。(二)阅读理解能力训练:1.读课

文,结合语境理解“婉转、仰望、自言自语、肯定”等词语在课文句子中所写

的意思——写谁在干什么怎么做,一边读一边发现男孩回答列宁的话语中的

不正常,并结合上下文,来解决提出的疑问一鸟儿是在哪里;理解列宁为

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2.用“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内容:第一步,引

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份,分别读

懂每一部份内容。第三步,引导学生像串珍珠一样,尝试把三部份的意思连起

来形成对全文的复述。

(三)表达学习:

在表达学习上,本课有两个目标:

一是体味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中年级课标中的语言表达目

标。具体方法是:

1.回读课文第一段,联系列宁的行为动作,体味“每次、都要、时常”这些

词所强调

表达出来的“列宁喜欢这两只鸟”的态度,通过删改对照的方式,来指导学

生体味“写进这几个词所强调表达出来的态度”,练习朗读。

2.读课文4-9段,抓住三个“一定”,体味列宁说“一定”与男孩说“一定”

语气上的不同,体味男孩说“一定”的时候语气和心理的变化并朗读。

本课还有一个目标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划人物心

理的。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读懂文章内容。

2、指导学生体味“每次、都要、时常、一定”等词语在文中所强调表达的

作用。

3、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划人物心理的。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第一环节、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灰雀,简要介绍:灰雀是一种小形鸣禽,体形像麻雀,羽

毛颜色多样,鸣叫悦耳,可以在笼养欣赏。群居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

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

还发生了一个夸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使学生借助图片了解灰雀,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

二环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预习,所以直接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关注字

音读得是否准确。(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看学生的字

音能否读准确。)

2.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词和容易读错音的字的句子:

(1)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2)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

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爱慕。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时常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指名先读句子,再读词语,读准字音,并随机理解相关字义、词义的意思。

教师随机对重点字的字音进行指导:

强调字音:面包渣(zhW、)胸(xidng)脯、婉(wM)转,,散”在文中读四声[s讯,知

道另一种读音散心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及容易读错音

的字的句子,在语境中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体现了随文识字。)

第三环节、读懂内容,整体把握。

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课文内容这一目标是一个难点,在本课

的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呢?

我设计了“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

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学生找出“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表示

时间的词语。

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份,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份,第2—

io自然段为第二部份,第n-13自然段为第三部份。然后分别读懂每一部份内容。

(一)读懂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于“婉转”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

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爱慕”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

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颗高大的

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晰了。

2、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意思(实际上也是简要地

复述。):有一年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看到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非常

喜欢它们。

(二)读懂2-10自然段。

1、自由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量:灰雀哪去了?

读懂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

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读对话,重点通过以下句子读懂列宁和

小男孩内心和情感的变化:

列宁的内心情感变化: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

雀吗?"(找不到灰雀时的着急)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耽心)列宁自

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难过、

婉惜)

列宁问:'‘会飞回来?''(明知故问的略显惊讶。)

小男孩内心情感的变化: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支枝梧吾,不好意思。)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认识到

自己错了,想放回灰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下决心改错的坚定态度,肯定把灰雀放回

来。)

读懂了以上句子,也就在读懂了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

2、在学生读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一天,列宁

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知道那只灰雀是小男孩带回家的后,并没有去

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表达对惹人爱慕的灰雀的耽心,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震动、

感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放回灰雀。

(三)读懂11-13自然段。

1.默读第11——13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联系前面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理

解“果然、诚实”的意思。

“果然”表明男孩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

子。

“诚实,,的字面意思是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这里的男孩能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同样是诚实的。

2.在读懂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这一段的意思:第二天,列宁

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灰雀又回来了,男孩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列宁知道男孩是

诚实的。

(设计意图:整个第二部份力图在扎扎实实的读懂词、句、段的意思。)

3、第三步,引导学生像串珍珠一样,尝试把三部份的意思连起来:有一年

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看到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非常喜欢它们。一天,

列宁发现那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知道那只灰雀是小男孩带回家的后,并没有

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表达对惹人爱慕的灰雀的耽心,孩子的内心受到了震动、

感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灰雀又回来了,

男孩低着头站在白桦树旁,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

地把课文内容复述清晰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给学生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复述这一目标,先读

懂每一段,学会简单复述,再把每部份意思连起来,既交给了学生复述的方法:

把每部份意思连起来,有使孩子们的复述有了抓手,减轻了难度。)

《灰雀》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体味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学

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刻划人物心理的。

一、回顾复习,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这篇课文,谁能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故

事?学生复述,如达不到目标,教师再找两名,直到说清晰为止。

2、师:学了这个故事,你了解到列宁、小男孩是怎样的人了吗?谁来说说?

预设:列宁喜欢鸟,尊重小男孩;小男孩知错就改。

师: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些重点词句的描写让我们体味到这些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

读这些词句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课文,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为进一步的

学习表达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学习表达。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以词句为关键,品读。1.指名朗读

课文第1自然段。回顾并交流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师:这一

段你体味到了什么?哪些词句的描写让你体味到的?

预设:学生会说出体味到列宁很喜欢三只灰雀,会从以下词句体味到:

⑴描写灰雀的词句。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老师出示句子: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

爱。

具体交流作者描写灰雀的词语:灰雀的颜色‘粉红”、‘深红",声音“婉转地歌唱”('淞红、深红”、

“来回跳动”、“婉转”等词语随机变红色)。

师:现在我们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灰雀的?预设学生回答:颜色、动作和叫声。

师:是啊,胸脯粉红、深红,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还会婉转地歌唱,灰雀真是“惹人喜

爱叫可!现在谁来把你对灰雀的爱慕读出来?学生感情朗读。

(2)“每次、都要、时常”三个词语。

教师出示带有三个词语的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

灰雀,还时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时常”这几个词语随机变红色。)引导学生

体味“每次、都要、时常”等词语在文中所强调表达的态度。

比较一下,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时常”是往往的意

思,说明有不少次,也可以看出他非常爱慕灰雀。如果去掉这些词语,列宁对三只灰雀的爱

慕就表现不出来了。

(3)感情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爱慕。

(设计意图:采用增删的方法体味“每次、都要、时常”几个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落实课标的同时,让学生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

师过渡: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爱慕!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

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走到白桦树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二)学习第2——10自然段,以对话为重点,品读。

老师引导学生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指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顾并交流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这一段你体味到了什么?哪些词句的描写让你体味到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体味到列宁很喜欢三只灰雀。学生可能会从以下词句体味到:

“找遍”

出示课文第2段: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

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找遍(变红色)

师:从这个词你能体味到什么?“找遍”说明列宁把树林里每一个地方都找了,如果去掉

这个词就不能表现列宁那末着急、耽心的心情了。

师:好,谁来读出列宁的这种心情?

2.学习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这部份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含有“话中话”的语言,还不

能自主入境界体味。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

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了’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课件出示: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你注意到哪些关键词呢?预设:“一定”、“自言自语”(变红色)。“一定”

说明列宁爱慕灰雀,为灰雀的下落而耽心,指导朗读。

体味“自言自语”的意思,本义是自己跟自己说话,在这里是列宁自己对自己说话吗?这

里列宁是说给男孩听的,表现出了列宁的难过,可惜。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

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么打动男孩了呢?''来体味列宁的心情。“自言自语”一句

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

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惟独感染,惟独启示。)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味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男孩在想什么?如果让你添加

提示语,你会填上什么词语?(吞吞吐吐、犹犹豫豫)为什么?指导朗读。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此时此刻,男孩在

想什么?提示语部份添加什么词语合适呢?(肯定)指导朗读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时小男孩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语气要比上一次更

加肯定)

总结:小男孩的心理在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矛盾和犹豫,变得肯定和坚定,我们是从男孩

说的话中一点一点体味到微妙的变化,列宁也感受到了,来看看列宁是怎样说的?2、

读一读列宁的话(出示),想一想,从列宁的话语中男孩子听出了什么?你体味到什么?①列

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孩子听出列宁爱慕灰雀,为灰雀的下落而耽心,指导朗读。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体味“自言自语”的意思,在这里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吗?孩子听出列宁的难过,可惜,指导朗

读。

③列宁问:“会飞回来?”

列宁实际上是在问男孩:你会把它放回来吗?指导朗读。

师:“一定”在这几段中浮现过几次,列宁说“一定”与男孩说“一定”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来读出人物的言外

之意,通过分角色朗读,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体味三个“一定”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味。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师过渡: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

林。看,灰雀又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师:从这部份的描写中你有体味到了什么?哪些词句的描写让你体味到的?

预设:

(1)“果然”体味到男孩的诚实。

“果然”(变红色)“果然”就是果真如此,因为前面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所以,这里

表明男孩真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放回了灰雀。

出示课件: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指名读。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体会到

列宁对男孩的尊重。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诵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神态体味男孩的心理变化,从中感受

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每次、都要、时常”等词语以及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真正走进了列

宁和男孩的内心,也正是这些词句才让我们体味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对男孩的尊重以

及男孩的知错就改。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2.找来列宁的其它故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为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

际”做好准备工作。)

29、《手术台就是阵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

战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

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wei)险的情况下,坚持为

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

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当成他

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

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第七

课,主要落实的训练目标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教

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特别是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

思量,在独立的阅读和思量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说的能力。

借助思量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养概括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德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