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风险控制探究19000字(论文)】_第1页
【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风险控制探究19000字(论文)】_第2页
【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风险控制探究19000字(论文)】_第3页
【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风险控制探究19000字(论文)】_第4页
【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风险控制探究19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风险控制研究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工作,一大批贪官也因此落马。但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贪污腐败之势也渗透到了经济领域。近年来,我国企业高管腐败犯罪数量逐年上升,从北京师范大学发表的《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中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家犯罪案件已经从2017年的657件飙升到了2023年的2635件了,这其中的高管腐败案件数量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高管腐败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这些犯罪损害企业利益,扰乱我国经济秩序,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所以遏制我国经济领域的高管腐败问题迫在眉睫。我国学术界也注意到了高管腐败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学术界发现了内部控制对于遏制企业高管腐败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并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遏制我国企业高管腐败的具体方法。我国企业已经知道内部控制可以抑制高管腐败,但是应用到实践中可能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因此,本文以S公司为例,探究分析S公司的高管腐败问题,并据S公司存在的高管腐败问题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说明,在通过文献综述说明高管腐败和内部控制的定义,并对内部控制对高管腐败的作用进行总结。然后确定本文研究过程所要运营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再具体分析S公司存在的高管腐败问题,探讨S公司高管腐败暴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发生高管腐败的原因。最后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解决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的具体方法,为我国其他企业从内部控制方面防范高管腐败提供借鉴。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高管;贪污腐败;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及对策分析TOC\o"2-3"\h\z\u\t"标题1,1"第1章绪论 31.1研究背景与目的 31.1.1研究背景 31.1.2研究意义 31.2文献综述 41.2.1反高管腐败文献综述 41.2.2内部控制对高管腐败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81.2.3文献述评 10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11.3.1研究内容 111.3.2研究方法 11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11.4.1创新点 111.4.2不足之处 12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22.1相关概念 122.1.1高管腐败 122.1.2内部控制 132.2理论基础 132.2.1委托代理理论 132.2.2寻租理论 14第3章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分析 153.1S公司背景 153.1.1公司具体情况 153.1.2公司组织结构 153.2S公司存在的高管腐败问题 173.2.1S公司董事长腐败案案情 173.2.2S公司董事长腐败的具体表现 183.2.3S公司董事长腐败对S公司的危害 193.3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暴露的问题 213.2.1控制环境分析 213.2.2风险评估分析 223.2.3控制活动分析 233.2.4信息与沟通分析 234.2.5内部监控分析 243.4S公司高管腐败的原因分析 243.4.1高管缺少权力制约 243.4.2S公司董事长专制独裁,倡导个人崇拜 243.4.3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253.4.4金融行业的特殊性 253.4.5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25第4章内控视角下S公司优化内部控制的措施分析 264.1控制环境 264.1.1调整组织结构以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 264.1.2业务发展回归主业 264.1.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274.2风险评估 274.2.1建立投资项目领导人负责制 274.2.1转换经营策略,稳步发展 274.3控制活动 274.3.1不相容岗位分离 274.3.2重在执行强化内控刚性约束 274.4信息与沟通分析 284.4.1建立网络化沟通渠道 284.4.2完善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 284.5内部监督 284.5.1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结合 284.5.2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284.5.3加大对内部腐败的惩处力度 29第6章研究结论 29参考文献 29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目的1.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打击贪污腐败的力度日益加大,打击贪污腐败的范围也从政治领域扩展到了经济领域。据《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显示,在2021年我国企业家犯罪案件就达到了2222例,其中职务侵占、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占比不小。在2022年仅金融领域发生的高管贪污腐败案件就已经超过了50起,中国企业高管腐败犯罪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国家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就目前状况而言,高管腐败已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打击经济领域的高管腐败行为势在必行。十八召开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企业高管腐败的查处和惩治力度,很多学者也把目光转向了如何治理和遏制企业高管腐败这一问题上。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者们得出了内部控制对于遏制高管腐败具有显著作用的结论。但很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内部控制来治理企业高管腐败这一问题,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治理企业高管腐败的具体应对措施。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打算以HR公司为例,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HR公司的高管腐败问题并提出治理对策,为国内其他公司遏制高管腐败提供借鉴意见。2021年S公司发生了一起震惊国内的贪污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近18亿,是我国高管腐败案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案子,S公司也是在我国金融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公司。所以研究HR公司的高管腐败问题并分析治理对策,具有典型性。1.1.2研究意义当下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也知道要用内部控制去防范企业高管腐败,但是有很多企业还不知道怎样完善内部控制才能治理企业高管腐败,国内缺少也相关研究。所以研究如何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治理我国企业高管腐败,对于我国企业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高管腐败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我国目前关于如何运用内部控制去治理企业高管腐败的科研文章较少,本文打算以S公司为例,研究企业存在的高管腐败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提出治理企业高管腐败的具体对策,为填补我国科研在这方面的空白贡献绵薄之力。(2)实践意义从实践方面来,以内部控制为视角来分析S公司存在的具体高管腐败问题与并提出治理措施,能够为S公司遏制高管腐败提出具体方案,完善S公司内部控制,减少S公司高管腐败发生概率,保障S公司资产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1.2文献综述1.2.1高管腐败相关研究(1)腐败的定义关于腐败的定义学术界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不同的学科从自己的角度去界定腐败的含义都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腐败是一种权利寻租行为。张婷认为当某种生产要素供需不平衡并且供给困难的时候,就会形成差价,这些差价就是“租金”根源。经济学上将这种行为称为“寻租活动”,也就是腐败行为。张婷.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领导科学,2015(19):16-17.。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使用公共权力的政府官员才张婷.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领导科学,2015(19):16-17.从法学角度来看,法学界通常把腐败定义为法律意义上的腐败。学者李建华、周小毛认为腐败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基于此各国法律都把腐败行为的主要表现都归入犯罪行为李建华,周小毛.腐败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这个角度的观点是直接把腐败等同于犯罪了,但是腐败和犯罪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并不是所有腐败行为都是犯罪,很多腐败行为还够不上犯罪李建华,周小毛.腐败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从政治学角度来看,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为私人谋取利益。我国学者从政治学角度对腐败的定义发表了大量观点,杜才平在文章中把腐败定义为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杜才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现象的政治学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135-137.。刘春也认为腐败就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刘春.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论反腐败的意义[N].工人日报,1997-12-22(1).杜才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现象的政治学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135-137.刘春.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论反腐败的意义[N].工人日报,1997-12-22(1).王沪宁.反腐败:中国的实验[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以上对腐败的定义都有其合理之处,也不合理之处,但我们能从中总结出共同之处,那就是腐败都是不正当地利用权力谋取私利。(2)高管腐败的原因及分类很多学者都认为企业高管腐败与企业高管权力配置有关。Rajan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高管权力越大,公司高管过度在职消费的状况就越厉害Rajan,G.,Wulf,J.ArePerksPurelyManagerialExces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6,79(1):1—33.。Bolton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强,就容易实施腐败行为Bolton,P.,Scheinkman,J.,Xiong,W.ExecutiveCompensationandShort-termBehaviorinSpeculativeMarkets[J].ReviewofEconmoicStudies,2006,73(1):577—610。徐细熊也认为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权利越大越有可能诱发腐败行为Rajan,G.,Wulf,J.ArePerksPurelyManagerialExces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6,79(1):1—33.Bolton,P.,Scheinkman,J.,Xiong,W.ExecutiveCompensationandShort-termBehaviorinSpeculativeMarkets[J].ReviewofEconmoicStudies,2006,73(1):577—610徐细雄,刘星.放权改革、薪酬管制与企业高管腐败[J].管理世界,2013,(3):119—132.赵璨,杨德明,曹伟.行政权、控制权与国有企业高管腐败[J].财经研究,2015,41(05):78-89.国内外都有学者对高管腐败进行了分类定义。Osuji根据寻租行为是否违法,将高管腐败划分为合规型和违背型Ouji,O.FluidityofRegulation-CSRNexus:TheMultinationalCorporateCorruptionExample[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1,103(1):31-57.。黄群慧按照高管腐败行为是否存在利益交换,将高管腐败划分为交易型和非交易型两类Ouji,O.FluidityofRegulation-CSRNexus:TheMultinationalCorporateCorruptionExample[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1,103(1):31-57.黄群慧.管理腐败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2—59.徐细雄.企业高管腐败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4):73—80(3)高管腐败的危害及治理相关研究有学者对高管腐败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胡振兴认为高管腐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流失、创新受阻、投资效率下降、交易成本提高、债务成本增加等胡振兴.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对经营业绩的危害及鉴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4):37-43.。从高管腐败的定义也可以看出高管腐败对企业经济具有危害作用。高管腐败是高管利用手中对企业的控制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行为,企业发生高管腐败,那一定是有高管滥用了自己手中的控制权,这种行为往往会增加企业的无形成本,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Huang.L.JandSnell.R.S.Turaround,CorruptionandMedioc-tity:LeadershipandGovernanceinThreeStateOwnedEnter-prisesinMainlandandChina[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3,43(1-2):111-124.。还有学者认为高管腐败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高管腐败对社会风气也会造成影响。企业高管腐败对企业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国家企业高管腐败行为频发,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道德风气可能存在问题,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也会反作用于社会风气,使得社会道德风气更加恶化Luo,JosephP.H.Fan,OliverMengRui,MengXinZhao.PublicGovernanceandCorporateFinance:EvidencefromCorruptionCases[J].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2008.(36):34-36.胡振兴.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对经营业绩的危害及鉴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4):37-43.Huang.L.JandSnell.R.S.Turaround,CorruptionandMedioc-tity:LeadershipandGovernanceinThreeStateOwnedEnter-prisesinMainlandandChina[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3,43(1-2):111-124.Luo,JosephP.H.Fan,OliverMengRui,MengXinZhao.PublicGovernanceandCorporateFinance:EvidencefromCorruptionCases[J].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2008.(36):34-36.刘佩琦.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2014.20-24.在研究高管腐败的同时,学者们也研究了如何对高管腐败进行防控这一问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可以从企业外部来抑制企业高管腐败,如胡鞍钢等认为可以通过政治、市场化改革和规章制度等手段相结合,综合治理高管腐败胡鞍钢,过勇.转型期防治腐败的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06):44-55.。卢馨等认为了债务约束、产品市场竞争和经理人竞争可以抑制企业的高管腐败卢馨,方睿孜,郑阳飞.外部治理环境能够抑制企业高管腐败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6(03):30-39.。解冰等认为可以加大国家立法和执法力度来遏制企业高管腐败解冰,康均心.反腐败刑事制度的科学构建[J].管理世界,2011(03):170-171.。也有学者认为可以从企业内部来抑制高管腐败。周美华等认为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约束高管权力,从源头上遏制高管腐败行为的产生胡鞍钢,过勇.转型期防治腐败的综合战略与制度设计[J].管理世界,2001(06):44-55.卢馨,方睿孜,郑阳飞.外部治理环境能够抑制企业高管腐败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6(03):30-39.解冰,康均心.反腐败刑事制度的科学构建[J].管理世界,2011(03):170-171.周美华,林斌,林东杰.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与腐败治理[J].会计研究,2019(03):56-63+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相关研究(1)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内部控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代经济快速发展,出于公司治理的需要,内部控制才得到了快速发展。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公司资产和账簿安全,在公司内部采取的控制手段。1987年,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发起人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简称COSO)成立。1992年提出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COSO92),构建内部控制五大要素框架。中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相较于美国的起步较晚,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在21世纪初达到一小波高潮,在内部控制的定义上,阎达五等认为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会计控制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谢志华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由企业内的组织关系特征决定的,企业内的组织关系特征从纵向上表现为监督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制衡关系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70-75.。杨清香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认为构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杨清香.试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0,(11):29-32.。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内部控制的作用,杨雄胜认为内部控制可以实现权力的制衡,而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谢志华认为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对组织内部的监督和权力制衡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70-75+97.。卢锐等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05):85-92+112.。方红星等(201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70-75.杨清香.试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0,(11):29-32.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70-75+97.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05):85-92+112.方红星,张志平.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来自深市A股公司2007—2010年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05):3-10.(2)内部控制和高管腐败相关研究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经济领域的高管腐败问题,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企业高管腐败问题。他们通过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具有遏制作用。池国华等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整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于遏制高管腐败有明显作用池国华,朱俊卿,郭芮佳,邹威.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后企业高管腐败程度降低了吗?——基于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1(03):79-87.。还有许多学者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情景下,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高管腐败的影响。李连华将高管学历水平作为一个变量,以内部控制为主变量,来探讨二者与高管腐败的关系,研究结论发现高管学历水平和内部控制都能影响企业高管腐败,但内部控制抑制高管腐败的作用显著李连华.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理论框架与实证[J].财经论丛,2020(06):69-78.。李连华的研究为高管腐败是否具有发腐败的理论争议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牟韶红等认为了即使外部政策发生了变化,内部控制对于遏制上市公司超额在职消费也一直具有抑制作用牟韶红,李启航,陈汉文.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超额在职消费——基于2007—2017池国华,朱俊卿,郭芮佳,邹威.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后企业高管腐败程度降低了吗?——基于高管隐性和显性腐败双重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1(03):79-87.李连华.内部控制、学历水平与高管腐败:理论框架与实证[J].财经论丛,2020(06):69-78.牟韶红,李启航,陈汉文.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超额在职消费——基于2007—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9(04):90-98.杨德明,赵璨.内部控制、媒体曝光率与国有企业高管腐败[J].财务研究,2015,(5):66-73.还有学者从反向来论证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的作用,即从内部控制漏洞和高管腐败的关系来研究论证。杨蕊通过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漏洞给了高管腐败的机会,从侧面印证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具有防范作用张蕊.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会计调查及防范[J].会计研究,2011(11):35-39.。胡明霞和干胜道研究表明企业高管腐败的行为受到腐败机会的影响,内部控制漏洞越大,企业高管腐败的机会越多。段艳巧认为越完善的内部控制越能够防止管理层因掌权过度而进行腐败行为。内部控制活动形同虚设、权责分离没有落实、监督机制不到位都是造成高管腐败的原因段艳巧.内部控制对科研腐败遏制作用探讨[J].财会通讯,2016,(25):114-115.。李雄伟认为企业透明的信息公布平台对抑制高管腐败有着强大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中关于信息与沟通机制,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布平台来减少管理层腐败张蕊.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会计调查及防范[J].会计研究,2011(11):35-39.段艳巧.内部控制对科研腐败遏制作用探讨[J].财会通讯,2016,(25):114-115.李雄伟.内部控制与高管隐性腐败关联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务通讯,2016,(18):51-54.由此可以发现内部控制是企业能够成功抵制高管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预防抑制企业高管的腐败。虽然现在企业预防高管腐败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但是减少高管腐败行为后与成本抵消后的结果还是越来越好的。因此,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防止企业高管腐败行为显得非常必要。认为内部控制的功能是在日常交易和财政收支中严格控制对方,让腐败的人受到监督,使其机会从事腐败行为,从而提前控制腐败问题和事情胡晓东,蔡思思.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质量与税收激进性[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2):1-12.胡晓东,蔡思思.外部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质量与税收激进性[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2):1-12.1.2.3文献述评针对腐败的研究多侧重于政府官员,国内外学者采用各种方式研究官员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缺少对企业高管的研究。一般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少提及反腐败问题,而多涉及经济问题。公司内部控制的文献中,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价值、公司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往往是研究的重点,关于何如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来抑制腐败行为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高管腐败这一行为的实质是拥有较多权力的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进行权力寻租。内部控制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填补内部控制的漏洞,完善内部控制,近而减少高管在外在经济压力等动因的影响下进行腐败行为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作用,来达到抑制高管腐败。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共分六章阐述本文的写作内容。五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绪论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和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包括内部控制、高管腐败的相关概念和委托代理理论、寻租理论、管理层权力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对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及高管腐败成因进行分析,分析了S公司的基本情况、高管腐败情况以及内部控制视角下高管腐败的成因。第四章是从内部控制视角下提出S公司防治高管腐败的对策,对策建议是基于前文的研究提出的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来遏制高管腐败的方法。第五章是全文总结和未来展望。1.3.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法,通过收集S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对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进行分析,并对S公司如何防范高管腐败,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建议和对策,保障结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4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4.1创新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了解决企业高管腐败的具体对策。此前国内研究内部控制和高管腐败相关的文献多侧重于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证明内部控制对于高管腐败具有抑制作用。但很少针对企业面临的高管腐败问题,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解决企业高管腐败问题的具体方案。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为S公司提出了防治高管腐败的具体解决措施,对国内其他企业防治高管腐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4.2不足之处(1)高管腐败防治角度本文仅仅选用内部控制角度来提出高管腐败的防治方法,角度单一,可能不能做到有效的防治企业高管腐败。运用多重视角来分析企业高管腐败问题,提出防治高管腐败的方法,可能会得出更加直观准确的结果,但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难以从多种角度来分析企业高管腐败问题。而且本文研究公司对外公开的内部信息有限,难以获得数据,如今后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数据,本文将会做进一步研究。(2)样本较少本文只研究了S公司,研究样本较少,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作用。并且影响腐败的因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较多,本文仅从内部控制视角进行分析,可能得出的结论会有失偏颇。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高管腐败本文对高管腐败概念的定义是建立在控制权私利理论之上的,控制权私利理论即公司拥有控制权的高层有时并不会以公司的利益为先,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司的权益,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基于这一理论,本文将高管腐败定义为企业高管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一行为将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2.1.2内部控制我国很早就有了内部控制的概念,但是一开始并没有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中国古代内部控制多蕴含在国家政治活动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飞速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升我国内部控制质量,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随后的几年里,财务部也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配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至此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在财务部发布的文件中,《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指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就是本文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本文对于后续案例的研究分析都将建立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2.2理论基础2.2.1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属于契约理论,是在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学中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关系现已成为分析各类契约情境下出现的困难的主流理论框架,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国际关系等学科的学术研究中张建宏,郑义炜.国际组织研究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初探[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30(04):143-154.张建宏,郑义炜.国际组织研究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初探[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30(04):143-154.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实质是研究在委托人不得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的前提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其调整赵蜀蓉,陈绍刚,王少卓.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19-122.。赵蜀蓉,陈绍刚,王少卓.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19-122.研究企业腐败的委托代理理论也是基于代理人和委托人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当企业中委托人(如股东)对于代理人(如经理)监督不够或不恰当的时候,就很容易给代理人提供腐败的机会,从而导致企业高管腐败,影响企业收益。想要解决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两个问题,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监督和设立合适的牵制高管的控制制度。但是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不能有效的监督高管的行为,那么反而可能会成为高管腐败的帮凶。2.2.2寻租理论寻租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Krueger提出,他将寻租理论定义为谋求一种特权以获得资金的行为,政府的行政权力对于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干预为少数人取得谋求巨额资金的特权创造了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寻租理论的定义也一直在发展,布坎南就认为寻租的实质其实就是寻求利润,但是布坎南还是将二者从定义上做了一个区别。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来寻利,这种行为不仅能为自己谋得利益,还能促进他人和社会发展。但是如果是借于政府权力通过竞争获得利润就是寻租,这种寻租行为不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好处。因为寻租行为本质上不是通过提升企业自身势力来获得竞争优势,而是钻空子以特权来获得竞争优势。寻租理论虽然发源于政治学,但寻租理论在高管腐败的问题中也有所运用,从本质来看看,高管实施腐败活动就是在实施寻租活动。我国经济体制处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分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经济活动中以寻租形式出现的腐败行为大量发生肖世杰,张龙.国内外主要反腐败理论的述评及其若干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4(05):37-41.肖世杰,张龙.国内外主要反腐败理论的述评及其若干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4(05):37-41.第3章内控视角下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分析3.1S公司背景3.1.1公司具体情况S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以经营不良资产为主业。2012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S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到2020年6月为止,S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17,315.14亿元,净资产达1680.27亿元。截止目前,S公司一共设有33家分公司,服务网络遍及全国,旗下拥有众多子公司。3.1.2公司组织结构图1公司组织结构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提名和薪酬委员会会会经营管理层公司总部分公司子公司S公司的公司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股东大会是S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监事会是S公司的常设机构,对S公司的经营运作进行监督。董事会是S公司的决策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共同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下设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计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及薪酬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服务和协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了职责明确、势均力敌、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S公司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数量众多,S公司有3.2S公司存在的高管腐败问题3.2.1S公司高管腐败案案情S公司高管腐败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涉案金额快达到18亿元,涉案人为S公司董事长。从S公司高管腐败案的具体案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S公司高管腐败和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进而分析S公司的高管腐败问题,从内部控制方面找出遏制S公司高管腐败的方法。2018年春,S公司董事长因为涉及严重违法违纪,接受纪律审查和调查;同年10月,S公司董事长被依法逮捕;次年2月,S公司董事长被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在2020年8月,法院开庭审理S公司高管腐败一案。此案调查时长长达两年多,审理时间足有3月之久,可见S公司高管腐败一案涉及之广、贪污之多、事态之重。2021年1月,S公司高管腐败案的判决结果终于得以宣判。经法院证实,S公司董事长受贿金额达17.88亿余元,贪污2513万余元。S公司董事长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21年1月29日,S公司董事长被处决。3.2.2高管腐败的具体表现2018年4月,S公司董事长因严重违法犯罪受到纪律审查和调查。而正是由于这场审查和调查使得中国金融界最大最严重的贪污腐败案件得以浮出水面。经调查,S公司董事长对外收受贿赂、盲目追求政绩、枉顾公司制度、对内贪污腐败,严重扰乱公司经营秩序,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1)对外收受贿赂在金融领域这个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领域,S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能够为他人带来巨大的好处,S公司董事长也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权利。S公司董事长以能够为他人获得融资支持为要挟,将公司利益置换成个人私利。向合作的老板收受贿赂,贿赂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有些贿赂品的价值甚至高达两亿。为了躲避调查,S公司董事长甚至专门准备了一处房屋拿来藏匿现金,这座房屋被他称为"超市"。

(2)盲目追求政绩S公司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营业务,应该重视经营安全,但S公司董事长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却激进经营和盲目扩张。S公司董事长在任期间设立了许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并将其业务扩展到银行,信托,证券,期货,金融服务和其他行业。S公司董事长这样盲目扩张,严重偏离主业,甚至还涉及到了国家不允许国有金融机构涉及的行业。并且S公司董事长为了个人业绩着想,对高风险项目投入过多,一味的推升公司债务规模,追求短期业绩,不顾公司长远发展。面对贷款业务中出现的一些巨额投资和问题,导致资金难以收回,S公司董事长没有依靠技术和运营来解决问题。相反,他继续融资,用更多的钱填补了这个漏洞,并扩大了风险。日积月累,出现风险就融资拿钱去填,导致了S公司在运营方面出现恶性循环,公司风险越滚越大,为后期的利润暴跌埋下隐患。(3)枉顾公司制度S公司董事长个人凌驾于公司之上,掌握公司大权,生杀予夺全凭一人之言。S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均为S公司董事长。S公司党委书记带头违法违纪,纪委书记是党委书记下属,难以对S公司董事长进行有效监控。纪检部门严重失职,缺乏监督,所以公司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监督。S公司董事长本人在公司决策方面也十分独断专横,排除异己,将公司作为自己的私有物。S公司董事长的用人导向也使得公司大部分人为了能够获得升迁,对S公司董事长及其作为大肆吹捧,公司政治生态恶化。(4)对内腐败贪污S公司董事长不仅对外收受贿赂,他还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侵占公司资产。S公司董事长借助自己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积累的相关经验,打着"市场化"的旗子,大肆利用不同业务分别归属于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空档,操纵制度漏洞实施腐败犯罪,大搞曲线获利、期权腐败。在治理结构不健全的背景下,他的做法很难被发现。他还通过在S公司项目的真实价格上大量加价和在S公司入股其他公司过程中收取"顾问费"的方式获取利益。3.2.3高管腐败对S公司的危害(1)造成S公司资产大量流失S公司董事长在任职期间,侵吞套取公司资金到达2513万余元,使得S公司资产大量流逝,严重损害公司利益;S公司董事长激进经营,盲目扩张,在高风险项目投入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浪费企业资产。S公司董事长滥用个人权利,收受贿赂,与他人内幕交易,随意处置公司资产。S公司董事长在任期间的所做所谓,使得S公司的资产大量流逝,严重影响S公司的利益。(2)动摇市场信心,影响企业利润S公司高管腐败案爆出来后,S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下滑。图SEQ图\*ARABIC1S公司2019年-2023年净利润由上图可知,2021年S公司高管腐败案爆出后,S公司的净利润暴跌。这其中既有S公司董事长在任期间为了追求业绩,盲目扩张导致的净利润虚高的原因,也有S公司高管腐败案爆出来后,市场开始不信任S公司,纷纷撤职、拒绝合作的原因。S公司失去了市场的信任,陷入了经济困境。(3)损害股东权益图SEQ图\*ARABIC2S公司2020年-2023年每股净收益从图中可以看出2021年S公司的每股净收益快速下降,从3.28降到了3.09,在2021年以后基本保持在3.10左右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S公司董事长腐败影响到了S公司股东收益。因为S公司董事长腐败事迹暴露,市场风险增加,投资者对S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导致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降,S公司股东收益骤减。(4)恶化公司内部环境S公司董事长作为S公司的董事长,自身行为对于其他人而言有示范作用。S公司董事长带头腐败,公司其他人也会在S公司董事长的影响下走向腐败之路,经过中纪委调查,发现S公司董事长腐败案牵扯的腐败干部近百人。当公司有人开始腐败之后,就会带动其他人开始腐败,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个内部环境。3.3S公司高管腐败暴露的内部控制缺陷3.2.1控制环境分析(1)组织架构分散S公司是H型的组织架构,这种结构过于分散,S公司很难有效的控制各个子公司,而且H的子公司和分公司数量较多,过度分权会导致公司管理效率下降,加大公司的管理成本,S公司的投资协调也会比较困难。S公司的治理结构层面也存在着较大问题,S公司董事长还兼任S公司的党委书记、法人,在公司一手遮天,大权在握。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都受到S公司董事长的影响和制约,难以全面尽责的履行其职责。公司治理结构十分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高效的执行力、稳定的运行机制。公司基本上已经成为了S公司董事长的私人企业了。(2)发展战略激进S公司最开始设立的初衷是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S公司董事长在职期间急速扩张,S公司的业务涉及到证券、银行、投资、信托、期货、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甚至还涉及了国家不允许投资的项目。S公司频繁跨界开展业务、偏离主业,公司难以形成主要的竞争优势;S公司董事长的发展战略过于激进,他设想的发展道路已经脱离了S公司的实际发展能力;公司过度扩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直线上升,难以吸引客户和投资者。(3)企业文化消极

S公司内部以讨好奉承S公司董事长为风向导向,导致大多数反对S公司董事长的员工对公司丧失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向心力和竞争力。公司内部都以阿谀奉承、巴结领导为主要风向,更不要谈公司文化建设。一个公司的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这样才能使公司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愿意为企业奋斗奉献。S公司作为一个国企,在公司文化中应当包含党的方针政策,但在S公司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被弱化、淡化,纪检部门难以履职、监督严重缺失,公司高管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演越烈。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如果公司文化鼓励员工敢于检举,并以贪污腐败为耻,那么也不至于让S公司董事长在公司肆意妄为长达9年之久。3.2.2风险评估分析对于S公司的风险评级,本文采用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中的趋势分析法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S公司在企业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风险评估结果。

表1S公司的财务指标趋势表财务比率2017年度2016年度流动性比率流动比率1.281.34速动比率1.281.34现金比率(%)2.392.73资本结构比率资产负债率(%)90.2389.37经营效率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次)0.050.05收益比率净资产收益率(%)18.0718.39每股收益(元)0.560.5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与营业收入比率(%)142.3-59.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48.94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S公司在2016年、2017年这段时间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90%左右,临近资不抵债的边缘,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容易让债权人对公司失去信心。而且,公司举债较多,缺乏偿还能力,因此公司很可能陷入“以债抵债”的恶性循环,危及公司的生存。S公司大量举债与S公司董事长的经营理念有关的个人原因,S公司董事长缺乏风险意识,解决不良资产不是通过技术操作来解决的,而是用更多的钱填补更大的窟窿,S公司经济因此处于恶性循环中,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公司经营风险增加。3.2.3控制活动分析(1)不相容职责未能分离控制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所分配职责履行中的错误或舞弊。对不相容作业分离的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S公司董事长还是S公司的党委书记,党委书记是公司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带头违法犯纪、不能做到自我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为,职位分离不到位,高管的权力过于集中。(2)内部刚性控制和合规性审查不足一个好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灵魂,包括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些控制活动,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公司的业务流程不符合规定的处理形式。在S公司董事长的有意授意下,S公司审批程序倒置,对于S公司董事长制定合作的项目的评估把关、风险防控流于形式,向与S公司董事长存在利益关系的私营企业提供大量资金。3.2.4信息与沟通分析(1)信息传达不及时

S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众多,公司内部信息难以及时传达到子公司和分公司,不能保证员工能够及时履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职责。如果能在内控标准上限制S公司董事长的激进操作,减少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数量,那么S公司的信息和沟通将更及时、更准确地传达给各部门。而如果公司能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发现问题及时配合处理,就能充分抵御、控制和化解风险,通过内控环节遏制腐败的产生。(2)信息不对称S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收购不良资产,在收购不良资产的过程中S公司对不良资产的了解程度肯定远不及债务人和原债权人,而且大部分不良资产的债务人都会因逃避返还债务不愿交代实情,原债权人为了能够尽快摆脱不良资产也会对不良资产的一些具体信息避而不谈。所以在处理主业的过程中,S公司处于被动状态,与外界信息不对称。企业不能够及时得到外界信息,就有可能被高管钻空子,盲目信任高管传达信息,可能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决策。4.2.5内部监控分析从S公司高管腐败一案中我们可以看出,S公司董事长频频违规操作,却无人检举,说明S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空有名目。一方面是员工忌惮S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地位,对S公司董事长的所作所为噤若寒蝉,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沃土。另一方面是公司的监督体系不独立,S公司董事长在公司内部安排了众多亲信,党羽众多,官官相护,公司的监督体系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此外S公司拥有自己的审计委员会,并且也出台了相应规范性文件—《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但是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还会受到管理层的意志影响。在S公司董事长的掌控之下S公司的内部监督如同虚设,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3.4S公司高管腐败的原因分析3.4.1高管缺少权力制约S公司董事长还担任S公司党委书记、法人,在S公司拥有绝对的权力,S公司缺少对S公司董事长的约束机制,S公司董事长手中的权力高度集中。高管缺少权力制约,又掌握公司的话语权和管理权,就容易发生权力寻租借租的机会。S公司原本的风险管理委员和审计管理委员,以及公司内部的纪委书记都处于S公司董事长的管理范围内,所以本身所具有的制约功能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了。不被权力所制约的S公司董事长,借助自身在公司所具有的权力大量敛财,贪污受贿,损害S公司的权益,恶化公司高管腐败状况。3.4.2董事长专制独裁,倡导个人崇拜S公司董事长性格独裁专制,好大喜功,倡导个人崇拜。在管理公司的时候,经常不经过公司高层的集体决策,个人直接拍板决定公司事项。S公司董事长在公司内部搞个人崇拜,将自己的语录和访谈放在公司的大小屏幕上循环播放,还要求员工人手一册他的专著。S公司董事长的性格和行为,再加上他手中的权利,使得他在S公司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为他在S公司贪污腐败创造了条件,也算他走上腐败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3.4.3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H内部虽然从上到下都设有纪检、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但实际上难以实现有效监督,主要原因一是纪检监察部门是S公司董事长的领导下展开工作的,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配备、任免、待遇,以及财务费用都由S公司董事长决定。纪检监察部门虽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及一把手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但却因心存顾虑,权限制约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不能实施有效监督。二是上级纪检监察对下级领导班子及一把手的日常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监督实效和时效性差。三是虽然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不够具体、可操作性较差,责任追究力度小,责、权、利不相统一,或者说只有权利和利益,责任却不明确。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下不对上,对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的权责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制度加以监督制约。3.4.4金融行业的特殊性S公司是金融企业,它的内部腐败拥有链条长、隐蔽性强和方式负债的特点,我国在监管和治理金融企业腐败的法律政策上海存在许多空白。而且S公司董事长对金融行业足够了解,知晓金融行业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腐败手段专业,使得国家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察觉。3.4.5内部控制环境薄弱S公司内部员工受S公司董事长专制独裁和公司内部鼓吹董事长风气影响,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对企业高管腐败防范抵制意识不足。S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S公司董事长的管理下,发挥作用不大,S公司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也不足,纵容了腐败之气在公司泛滥。第4章内控视角下S公司防治高管腐败对策分析4.1控制环境4.1.1调整组织结构S公司在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时,必须合理制定和分配企业高管和内部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职责。公司在设计组织架构时应当考虑如何设计才能让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牵制、相互协调。要强化对公司董事长的制衡与监督,不能让公司大权集中在一人手中。S公司董事长之所以能被调查前在公司肆意妄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并没有能够监督和制约他的力量存在,所以让各层级相互监督制约,能够有效的规避腐败滋生。4.1.2业务发展回归主业S公司董事长背离初心使命、激进运营、盲目扩张,使得S公司背离主业,债台高筑。S公司应该将其发展战略的重心重新放到不良资产上,减少子公司和分公司数量,退出与公司主业协同效应不高的行业,对于无优势业务和海外一般业务进行规模收缩。此外鉴于之前S公司董事长一人就左右了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所以应当保证公司的发展战略委员会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董事长的制约和影响。只有业务发展回归本源,思想行动回归初心,才能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平稳度过困难期。公司确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也为公司管理和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同时公司管理和内部控制也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保障。4.1.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规范意识和道德意识两方面的建设。一方面,S公司应该加强规范文化建设,形成"人人守规,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公司高管和员工行为的规范引导,制定高管和员工行为手册,对高管和员工异常行为进行排查,建立公司问责机制和岗位责任机制,督促全体员工自觉遵纪守法,严守公司底线。另一方面,S公司应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公司必须有一种积极向上、明德知礼的文化氛围,让企业员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道德教育可以减少职工腐败的可能性,让员工初心回归本源,打造一个不敢腐也不能腐的公司,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4.2风险评估4.2.1建立投资项目领导人负责制建立投资项目领导人负责制,强化领导人责任意识,自觉约束减少负债,改变项目投资风险无人承担的现状,杜绝公司过度负债的情况出现。只有当公司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投资决策风险时,才会根据负债经营的收益和风险,主动约束负债行为,将公司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4.2.1转换经营策略,稳步发展S公司应该转化之前激进经营的策略,稳步发展,收缩公司经营规模,逐步降低资产负债率。S公司要积极转变公司经营机制,强化公司管理者的市场意识,切实做好经营管理工作,彻底解决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4.3控制活动4.3.1不相容岗位分离S公司在设计内部机构时应体现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特别是在设计重大或高风险业务处理程序时,必须考虑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分离和牵制。公司应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并确定具体岗位名称、职责和岗位要求。4.3.2强化内控刚性约束针对集团管控和主要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中国H应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和规范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全面推进公司合法、规范运作。加强规范审计,最好提前识别和防范新业务模式拓展产生的违规风险;优化工作业务流程,强化内控信息刚性约束,将规范要求嵌入业务流程,强化刚性管控。4.4信息与沟通分析4.4.1建立网络化沟通渠道由S公司牵头建立一个供公司内部员工交流沟通的互联网平台,将公司的业务、工作、通知都放到平台上,实现业务、工作信息自由共享,解决信息分享不及时的问题。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员工也能及时收到总公司下达的指令,按部就班的行事。互联网平台不仅仅可以用由上向下传达消息,也可以由下向上反馈意见,设立检举反馈分区,及时查处公司内部的异常问题,改正公司管理的不合规之处。4.4.2完善公司内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公司对外开放程度,还可以提高公司对外公信力。S公司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对外公开信息,可以获得不良资产元债权人的信任,以信任换信任,尽可能的获得不良资产的相关信息,以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4.5内部监督4.5.1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结合企业的日常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日常、持久的监督检查。企业的专项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进行针对性检查监督。日常监督能够持续地提供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信息,发现问题的速度较快,但缺点是日常监督的成本较高。专项监督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具有针对性,是对日常监督的补充,但是专项监督通常发生在风险发生过后,比较滞后。所以企业如果想要有效且且成本较低的内部监督体系,就要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进行。4.5.2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大的因素之一,所以要保障内部审计质量,就要先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企业应该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受审计委员会直接监督,审计部门的管理层越高,独立性越强;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员工的个人素质对于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有着关键性影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行为规范,从制度上约束员工,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4.5.3加大对内部腐败的惩处力度现下企业的内部腐败成本还是太低,不足以威慑高管。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有着严格明确的惩罚制度,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当公司管理层或员工做了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奖励,做了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惩罚,要赏罚分明。可以根据做的好的程度或坏的程度,分级进行奖励或惩罚。如果是自己的工作做得比较出色员工,可以予以薪酬奖励。对于那些给公司创造出较大价值的员工,公司可以借鉴当下比较火的奖励机制,比如予以股权奖励。如果员工犯了错,可以根据犯错程度的轻重分为轻微、较重、严重等层次,每个层级对应的惩罚都应该不一样。只有公司做到赏罚分明,加大内部惩处力度,才能使得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第5章结论与展望近年来,大量的高管腐败案件被查出,这些高管腐败案件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反腐败势在必行。现在通过学术界的研究,已经得出了内部控制对于遏制高管腐败具有显著作用,但学术界很少有人从内部控制方面提出遏制企业高管腐败的具体方法。在此背景下,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遏制高管腐败的具体方法,对于我国企业遏制企业高管腐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寻租理论出发,结合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S公司的高管腐败问题及产生高管腐败的原因。针对S公司的高管腐败问题,从内部控制视角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有助于完善S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公司发生高管腐败可能性。本文在研究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和所收集到的资料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所以提出的策略和相应的措施相对较少,在措施的有效性上更多的只是针对S公司一家之言,并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也没有提出更加深层次的对策和措施。在后续的研究过程当中,将进一步的尝试将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层次的去研究S公司高管腐败问题,提出一些更加具备实践性,具备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张婷.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领导科学,2015(19):16-17.[2]李建华,周小毛.腐败论[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3]杜才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现象的政治学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135-137.[4]刘春.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斗争——论反腐败的意义[N].工人日报,1997-12-22(1).[5]王沪宁.反腐败:中国的实验[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6]Ouji,O.FluidityofRegulation-CSRNexus:TheMultinationalCorporateCorruptionExample[J].J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