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后素养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2.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C.使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4.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5.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设外务部、陆军部,新设商部、学部等部门的改革应该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6.1911年5月,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终于破产,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中国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D.有利于为武昌起义造势7.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有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8.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9.孙中山一方面说“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另一方面又说“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从欧美传进来的”。由此可见,孙中山三民主义()A.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理论特色B.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C.认为中国革命应借鉴国外经验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10.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1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共和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机制,但是很不成功,造成了北洋军阀混战、国际地位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学者意在说明()A.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B.辛亥革命为走向共和创造了条件C.军阀混战导致辛亥革命失败D.辛亥革命造成中国国际地位下降12.[2023·湖北荆州高一检测]1904年8月,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中讲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从根本上彻底的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孙中山意在说明()A.革命道路是当时的必然选择B.清末“新政”改革毫无建树C.满清政府极端反动腐败无能D.南京政府迫切需要国际援助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实更应该用一种温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的参加者。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把爱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要求相结合,以“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为重要目标;二是把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为建立共和政治而奋斗不息;三是把爱国主义与国家统一相结合,指出只有国家的“统一独立”才有国家的“兴盛”,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才能“达革新之目的”。孙中山先生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就把近代的爱国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人民日报》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共赢双赢”的内涵,并说明其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价值,并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A[根据材料“《清帝逊位诏书》”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可知,该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可知清帝不是主动退位,材料“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表明是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立宪政体,故B项错误;清帝退位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故D项错误。]2.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C.使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台湾史学界多数人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主要是以政治体制为依据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B项;A项明显错误,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D[辛亥革命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使英国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4.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B[由材料时间“1911年11月3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清政府的态度变化是由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宪政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末新政,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并非民主共和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南北议和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5.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设外务部、陆军部,新设商部、学部等部门的改革应该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建立近代工厂,排除A项;百日维新并未设立商部等部门,排除B项;清末的预备立宪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排除D项;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涉及外务部、军部、商部、学部等部门的改革,符合题意,故选C项。]6.1911年5月,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终于破产,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中国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D.有利于为武昌起义造势D[1911年维新变法早已失败,故A项错误;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成立后就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不是1911年后才转向武装起义,故B项错误;预备立宪破产后,部分立宪派转向了革命派,但并未淡出政治舞台,故C项错误;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使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转而支持革命派,这有利于为武昌起义造势,故D项正确。]7.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有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C[材料阐述的是1913年社团和政党发展迅速的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结社的权利,而“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有312个”体现了人民践行结社权的热情,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故C项正确。]8.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C[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临时约法”无法保证政府与议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说明“临时约法”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故C项正确;“临时约法”没有体现权力的大小,而是相互制约,故A、B两项错误;“维护共和”应该突出对君主专制的限制,而不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故D项错误。]9.孙中山一方面说“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另一方面又说“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从欧美传进来的”。由此可见,孙中山三民主义()A.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理论特色B.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C.认为中国革命应借鉴国外经验D.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一方面三民主义来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另一方面三民主义也是欧洲民权思想的产物,可见,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理论特色,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0.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有利于()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将五个民族合成为一个民族,有利于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C项正确;“宪政观念”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五族共和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对政府的认同观念,排除B项;“消弭”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1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是建立了共和国,引进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机制,但是很不成功,造成了北洋军阀混战、国际地位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学者意在说明()A.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B.辛亥革命为走向共和创造了条件C.军阀混战导致辛亥革命失败D.辛亥革命造成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是没有改变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说明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国行不通,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因为国力衰落和列强入侵,并不是辛亥革命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湖北荆州高一检测]1904年8月,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正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中讲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从根本上彻底的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孙中山意在说明()A.革命道路是当时的必然选择B.清末“新政”改革毫无建树C.满清政府极端反动腐败无能D.南京政府迫切需要国际援助解析:孙中山通过将满清王朝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来揭露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当时采用“支撑”即“改良”的办法已毫无意义,其意在说明必须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正确;孙中山只是指出“支撑”等改良的办法已无实际意义,并未讲到清末“新政”毫无建树,而且实际上“清末”新政一系列改革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排除B项;孙中山抨击满清政府的反动腐败无能是为说明革命手段的必然性,排除C项;南京政府当时尚未成立,且材料中孙中山也没有表达出寻求国际援助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发自中国社会内部需求的一场革命,因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